托育
中國刺激生育率推13項措施,地方政府頻打「催生電話」挨批擾民
為了提高生育率,中國國務院近期發布多項鼓勵生育的措施,包括建立生育補貼制度、完善托育支持政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等。同時,各地政府「催生」現象日益普遍,引發爭議。
孩童6歲開始自主通勤旅行,挪威家長承襲維京傳統「放牛吃草」讓小孩享受犯錯的自由
孩子6歲開始,每天要自己從家裡走20分鐘到火車站,坐20分鐘的火車後,再走20分鐘抵達學校。儘管一天得這麼做來回兩趟,他的家長也沒有任何擔憂,甚至允許小孩在國內各地四處旅行。挪威兒童會向父母告知自己在做些什麼,但不會「請求父母許可」,父母也信任孩子能做出正確決定。
嬰兒在飛機上哭鬧被po網公審:是父母缺乏公德心,還是社會不夠育兒友善?
無論是去托育、去看醫生或去戶外走走,小孩總會有需要出門的時候;沒有足夠資源托育的父母,也可能會需要一邊育兒、一邊工作或處理家務。在此前提下,既然大眾運輸的使用規範中,並未禁止孩童乘坐,父母與孩童的權益就不應該因為其他人的眼光而折損。
【書評】《老公怎麼還不去死》:由愛到恨再演化成犯罪,已婚女性到底經歷了什麼?
《老公怎麼還不去死》在港台引起已婚女性共鳴,本文嘗試從犯罪學去探討:由愛到恨,再演化為犯罪,女性到底經歷了什麼?。婚姻不是零和遊戲,伴侶也不該是對手。有時走得太快,遺忘在身後默默支持的人,驀然回首已一場空。老公若想保命,請將心比心及肯定對方的付出。
2024寶寶育兒津貼大補帖:哪個縣市生育補助最高、如何申請?一次告訴你!
不同的縣市制定了各自的生育津貼政策,涉及資格條件、津貼金額、戶籍要求以及申領流程等方面的差異,此外,針對第二胎、第三胎、低收入家庭、單親家庭等情況,也有所區別。一起來看看每個縣市有什麼不同!
保母虐童案:衛福部訂8結論、訪視指引4月底上路,要求雙北市府、兒福聯盟10日內提報告
張美美說,未來出養必要性應由地方政府進行評估,現行法令規定民團可進行評估,但沒有說地方政府不能做。其他結論包括協助出養前兒少安置資源與經費、加強居家托育人員照顧家外安置兒童訓練,提升專業人員兒少發展與兒虐辨識知能等。訪視頻率包括不同社工訪視,家外安置會有一個政府指派的主責社工,保母則有居家托育機構安排的社工,2種社工會合作,加強訪視密度。
《我在高盛的金錢與仇女人生》:你應該要在辦公桌旁努力工作,而不是擠乳
本書作者曾在高盛銀行(Glodman Sachs)擔任總經理,是該公司極少數的女性高階主管之一。在書中,她揭露高盛集團這家精英、神秘的金融機構荒唐的企業文化,包括失控、狂飲的奢華派對,無視辦公室內的婚外情、猖獗的藥物濫用,以及普遍存在對女性和有色人種的歧視文化。她的故事揭露了在一個沒有安全網、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社會中,金錢的邪惡吸引力,以及它所助長的性別歧視、種族主義和恐同的工作環境。
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穩步提升,學者憂是以「不婚不生」為代價
辛炳隆分析兩大關鍵,一是年輕世代價值觀改變「為什麼一定要結婚」,二是職場對於兼顧家務的職業婦女,確實沒那麼友善,因此隨著女性經濟自主性提高、不願因為婚育而退離職場,愈來愈多人乾脆不婚不育,並續留職場,才穩住女性勞參率。
CEDAW委員籲台應明定反歧視法,重視慰安婦議題,場外民團則提女性醫療平權等13項建議
結論性及建議包含引言共有86點,關注台灣未將疫情對性別的影響進行評估、建議立法院設立婦女人權常設委員會、慰安婦及其歷史教育、新住民的平等與自覺、托育服務、保護外籍家事勞工,也關注台灣青少年每年墮胎案例偏高的傾象。除此之外,多個民間團體也在場外召開記者會,就會議中的結論性意見等提出13項政策建言。
母親節前夕婦團為媽媽們叫苦:政府給補助、托育跟著漲,0-2歲公托不足也不均
衛福部宣布今年8月起將調高0至2歲托育補助,每月自新台幣7000元提升至8500元,但若新北市政府同意托嬰收費調漲2000元,將形同業者完全吃掉家長補助1500元還有賺。
心照不宣的灰色地帶(下):隨著凌虐幼童案,爭議多年的《補習及進修教育法》重新浮上檯面
翻開各公聽會的會議紀錄,原本期待作為意見蒐集的會場,卻始終在正反兩方難以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成為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的戰場。
【圖表】托嬰中心黑名單公布,最常被裁罰的違法並非「虐待」
托嬰成了現代父母不得不的選擇,但虐嬰案件頻傳令人擔心。本文整理統計政府公開的托嬰黑名單資料,藉此了解其實虐嬰案件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多。
【圖表】0~6歲國家養?蔡英文跟韓國瑜育兒政見誰比較「划算」
蔡英文跟韓國瑜競選團隊11月各自宣布「0-6歲國家一起養」、「0到6歲國家幫忙養」政見,兩人都提供育兒津貼、幼兒園學費補助等措施。但兩人的政見各有哪些優劣?而除了撒錢外,兩人針對少子化還提了哪些量化措施?
【圖表】韓國瑜、蔡英文的「0-6歲國家養」比一比,誰發的錢比較多?
婦女新知指出,預算直接用在托育的供給上,會比直接發錢給民眾來得有用。發錢是最簡單的,提供價格合理品質好的托育系統才是最困難的事。
養孩子不如養寵物,為何調查顯示「母親」的角色可能會消失?
兒福聯盟調查,逾6成的20至29歲未生育女性表示「不生孩子也沒關係」(62.4%),3成7甚至同意「與其養孩子,不如養寵物」。
青年政策、宜居環境、社福交通誘人,讓青年「中漂」返鄉讚台中
台中市長林佳龍競選總部今(15)日舉行記者會,由四位7年級青年現身力挺,肯定市府青年政策,共同齊喊「第二大城、幸福加乘」,展現活力、友善、宜居台中。
解決失業又傳承文化的部落互助「幼兒園」:加拿大發展50年,台灣卻一再「違法」
教育部希望「教保中心」的老師出自專業科系,但比起「專業」,部落更重視「文化能力」,「如果你連部落傳統食物都不知道怎麼吃,怎麼教孩子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