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動機
《矛盾思考》:為什麼會出現「一招走天下」的搞笑藝人呢?
本書作者安齋勇樹、舘野泰一,提出「矛盾思考」,幫助我們「發現藏在問題背後的兩難情境,用意想不到的方式找到新解方」。矛盾思考的好處,在於避免落入二選一(A或B)的陷阱,而是有更多選項(A和B或第三選項C),藉此培養兼容並蓄、靈活思考的能力。
《你有數字病嗎?》:不間斷的自我監控與數字蒐集,真會變得更瘦、健康與幸福?
一旦你測量起慢跑時的心率、速度、距離,假以時日你就會慢慢專注在這些數字上,並同時忘了你一開始想慢跑的初衷。當你把測量跟外在動機當成重點的一瞬間,原本有益身心的活動就失去了趣味,同一件事你做起來就更是因為它有用,而不是因為它好玩。
《國中三年最強父母求生指南》:想要孩子「認眞」讀書?比起籠統要求父母可以這樣引導
很多時候爸媽都會希望孩子考的愈高越好,但孩子的內心可能不見得這樣認為,甚至只希望自己考上第二或第三志願即可,覺得「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像這些認知差距,就應該要和孩子討論,看雙方能否達到平衡,接著再討論如何從大目標下來劃分小的目標。
《高成效學習法則》:面對抗拒改變的員工,讓他能對改變方式、時機提出意見
班杜拉說,效能的信念也影響我們如何看待威脅。如果我們相信自己能處理好威脅,那麼我們就不太可能感到困擾。但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無法掌控它們,那麼我們很可能會極度焦慮,苦惱自己無法適應,認為自己身處的環境中處處充滿了危險,並且放大可能會出現的風險。
如何善用「外在動機」讓孩子培養好習慣?從鴨鴨貼紙到養成軟體Habitica的應用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嘗試不少工具,從鴨鴨貼紙、Classdojo、到Habitica,漸漸地發現獎勵不容易誘發內在動機(成就感、滿足感),重點是習慣的培養。當一件事情重複做21天,就變成習慣,這就是「21天效應」。到底如何善用外在動機的獎勵機制,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
《奇蹟補習社》心理學:致一直努力實現奇蹟的你
整套電影中最令人感動的地方,並不是沙耶加熬夜看書丶拼命搏鬥的樣子,而是她在努力的過程中,改變了身邊很多人的人生。
富人僅比中產快樂一點點——心理學課堂︰金錢、動機和快樂
外在動機如金錢的確能提升工作動機,但當去到某一個程度,金錢回反過來降低一個人對工作的內在動機(例如純粹對工作的熱愛及熱情)。
為什麼每當公司管理出現變動,內部就容易出現一波離職潮?
有時候公司為了管理方便,或者帳面上的數字,會讓原本有工作熱情的員工、有向心力的團隊,開始出現外在動機,嚴重時甚至讓凝聚出來的團隊力量瓦解。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公司的管理有變遷時,很容易出現一波或大或小的離職潮,其中一項因素可能是沒有考慮到員工動機的因素。
為什麼每當公司管理出現變動,內部就容易出現一波離職潮?
有時候公司為了管理方便,或者帳面上的數字,會讓原本有工作熱情的員工、有向心力的團隊,開始出現外在動機,嚴重時甚至讓凝聚出來的團隊力量瓦解。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公司的管理有變遷時,很容易出現一波或大或小的離職潮,其中一項因素可能是沒有考慮到員工動機的因素。
如何有效推行「內科綠色運輸試辦計畫」:誘發人們「內發動機」的知識、道德與信賴
過於倚賴「外在動機」,來誘發如「搭乘大眾運輸」此類的「利社會行為」(即從事該行為獲致的效用將涉及「個人效用以外」的行為)之時,若扣除因一次性策略發揮作用而重新評價並使用大眾運輸的人,其實並不具備長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