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
《真希望基礎生物這樣教》:直覺式圖解,讓你對「生物大滅絕」超有感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物種滅絕以及自然破壞,與氣候變化一樣,都是對人類的巨大威脅。儘管物種在不斷滅絕,但有時物種滅絕率會急劇上升,大量物種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科學家認為,人類活動正在推動當前的物種滅絕危機。
鐵達尼號在海底112年逐漸遭細菌侵蝕解體,它的結局將會如何?
鐵達尼號是一個巨大鐵綠洲,是重達4.6萬噸的鐵壓縮體,促進深海珊瑚礁形成,海星、海葵、玻璃海綿、底棲珊瑚和海參等都棲息於此。當然,還有鐵細菌菌落。沉船上具標誌性的區域,如上層建築——大樓梯門廳、馬可尼室、軍官宿舍——將在2100年左右消失,這將使潛水器登陸鐵達尼號更具挑戰性。
《隱藏的宇宙》:想從生物多樣性獲取價值的主要挑戰,可歸結為一個字詞——永續性
結合充滿啟發性的故事和最新科學研究,為我們展示生物多樣性的奇蹟!全球最大的植物和真菌科學研究機構之一的科學主任,亞歷山卓.安東內利,帶領讀者從物種、基因、演化、功能和生態系統等各層面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奇蹟。
《策展時代》:藝術界「策展人」如何應對日益高升的影響力?又該如何回應工作頭銜隨處可見的事實?
當策展成為當代顯學之際,明星策展人如何回應自身日益高升的影響力?觀眾對全新形式的策展有什麼期待?在實體策展與數位策展互動、並行的當下,藝術家、觀眾與策展人自身的角色位置,又將如何重新組構?《策展時代》帶我們揭開藝術策展的浪漫面紗,以洞察之眼,理解、破解與解析當代策展的藝術!
英學者發布「全球臨界點報告」示警人類面臨空前威脅,中研院士籲政府參考規劃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院士王寳貫解釋,氣候異常可能引發地球某個具體系統的崩潰(例如冰凍圈),因而在特定情況之下,某個系統會崩潰,便是氣候學長久以來所關心之事,而那個「特定的情況」就是所謂的臨界點。
《極境生機》:古老的藍血動物鱟、小小的候鳥紅腹濱鷸,以及與人類行為的互動
《極境生機》不僅是關於鳥類和甲殻類的故事,同時描繪了人類和自然世界之間密切和脆弱的聯繫,是對我們與自然世界關係的反思。庫雷莫不僅描述了這些問題,還向我們介紹了那些正在不懈努力地了解和保護這些物種的人們。這包括科學家、環保團體和當地志工,他們監測這些動物的數量,並努力尋找能幫助牠們生存的解決方案,展示了個人和社群如何能夠採取行動對保護這些物種和生態系統產生正面的影響。
聲學保育:科學家如何利用大自然的聲音,將生物帶回復育成功的原棲息地定居?
科學家指出,不同物種的聲響除了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大自然,還能幫助人類治癒環境。隨著人類開始了解到聲音之於生物學的重要性,聲學保育的策略也逐漸受到重視。從迷失在海上的微小牡蠣幼苗,到離家數百英里遠的鳥類,有志人士如今正在利用大自然的聲音,把動物們帶回屬於牠們的家園。
《疫後零售大趨勢》:阿里巴巴靈活運用「新零售」與娛樂生態系統,與顧客搏感情
新零售則是把顧客放在生態系統中心,使他們與具備多種形式、體驗和平台的系統全然融合為一體。生態系統本身基本上有許多讓顧客購物、娛樂、建立社交網絡和支付的棲地。
不只是綠化和點綴:以城市生態系統的角度思考,行道樹的效益是全面性的
在水泥叢林的都市中,樹木與植栽並非只是為了綠化而已,他們調節溫度、淨化空氣、提升環境的舒適感。它們是一個城市宜居與否的關鍵。
另一種時間:吳明益《苦雨之地》書評
跨國的動物販賣行為為時間性的敘史方式提供了空間性的可能。透過動物販賣流通世界各地引起的生態問題、「雲端裂縫」病毒在世界引起的災情,小說家以文學的想像空間拋出了這些全球化過程中的倫理與認同問題。
從「點線面體」,看Amazon、Google和你自己的戰略規劃
最近我讀到了一篇文章,其中引用中國曾鳴教授提出的「點線面體」的戰略概念。我覺得是不錯的分析架構,所以拿來分析一下Google與Amazon如何從「點」開始,到今天成為屹立不搖的一個經濟「體」,也來分析一個人該怎麼做生涯規劃。
地球的夜景愈明亮,愈可能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危害
《Science Advances》期刊中一項關於衛星圖像的新研究表明,我們或許把帶來光明這件事過度美化了。這個星球的夜景越來越明亮,可能會對人類、動物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健全造成危害。
失控的氣候變遷:全球均溫若上升4度,21世紀六分之一物種大滅絕
WWF總幹事蘭伯提尼說:「中、長期而言,氣候變遷是驅使物種滅絕的頭號原因,而當前的頭號威脅則是棲地流失與狩獵。」
全球每年千萬噸塑膠垃圾倒海洋 中國印尼「貢獻」最多
世界每年向海洋傾倒了達480萬至1270萬噸塑料垃圾,等於全球海岸線每30公分就有5個裝滿塑膠垃圾的購物袋,對海洋生物造成嚴重的傷害。
亞洲民族熔爐的中心:16張照片帶你看重慶大廈
我們對於香港的認知,除了金融、購物、美食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印象或想像?香港重慶大廈,揭示了香港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它是全球化時代的縮影,更是實現族群間和平共處的最佳典範。
太平洋黑鮪魚僅剩歷史總量的4%,限制補獲量是否一切都已太遲?
太平洋黑鮪魚數量只有歷史總量的4%,導致幾乎所有在太平洋捕獲的黑鮪魚都已沒機會成長到完整尺寸所具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