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諾貝爾和平獎

GettyImages-2165353699

尤努斯只是個花瓶,孟加拉政局「伊斯蘭化」,西方、印度將嘗試推翻?

印太 讀者投書

未來有可能執政的政黨帶有伊斯蘭主義,而剛被趕跑的人民聯盟卻是世俗主義,又加上孟加拉人民大多數屬於穆斯林,要說未來的政局不帶有點伊斯蘭性質可能是很難的,這就給西方的政經菁英們傷透了腦筋,這樣的未來政權該不該支持呢?而從過去的歷史來說,西方恐怕更願意支持世俗化,就算政變也要把人趕下台。

GettyImages-2165353699

孟加拉組臨時政府,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宣誓就任領導人;印度教徒成眼中釘,數百人試圖越境入印度

印太 中央通訊社

孟加拉學生引領抗爭,結束前總理哈希納15年統治。8日從海外返國主持臨時政府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指出,罹難者的犧牲讓國家「第二次獨立」。但在以穆斯林人口為主的孟加拉,印度教徒被部分人視為親哈希納團體。哈希納下台後,部分印度教徒遭到攻擊。

GettyImages-2164931664

孟加拉鐵娘子總理垮台,政治真空增添地緣不穩,印度憂中國見縫插針;警察協會罷工為暴力執法致歉

印太 中央通訊社

孟加拉總理哈希納5日因流血示威失控,倉皇下台並外逃。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已獲任命為孟加拉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外界擔心孟加拉國內的伊斯蘭好戰苗頭恐又將在權力真空下露出。印度則擔心中國在此時見縫插針,讓地緣關係出現動盪,導致不利印度的局面。

4psdh8otmypr1kp2rd3ls6g64d8n3o

達賴喇嘛轉世之爭將牽動中印地緣角力,回顧精神領袖丹增嘉措十大關鍵時刻

中國 中央通訊社

藏人將於10日紀念西藏抗暴日65週年,誰會成為下一世達賴喇嘛的問題再度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儘管沒有跡象顯示88歲精神領袖丹增嘉措有什麼嚴重的健康問題,他也曾表示自己有可能是最後一位達賴喇嘛,但中國仍極有可能對插手下一位繼任者的任命。此舉可能導致這個已有600年歷史職位的任命出現競爭,其中一位將由流亡印度的藏人選出,而印度正是中國的區域對手。在2020年造成死傷的喜馬拉雅邊境衝突後,這兩個最大人口國間的緊張局勢已然升高。

GettyImages-1230910694

黎智英、許志永等4人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美眾議院中國問題委員會:「4人正在面臨漫長黑夜的刑期」

國際 中央通訊社

2日,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委員會向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提交一份信件,提名《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中國人權律師許志嘉永和丁家喜,以及維吾爾族學者伊力哈木。他們四人都因維護權利、倡議言論自由與民主法治,被中國以不同名義關押,長期被監禁在漆黑的牢房之中。

GettyImages-1832758795

202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哈瑪迪缺席頒獎典禮,在伊朗監獄中絕食抗議,聲援巴哈伊教少數派

國際 中央通訊社

51歲的穆哈瑪迪一直致力於反對伊朗強制婦女戴頭巾和反對死刑的維權運動。她的胞弟哈米德列札(Hamidreza Mohammadi)和丈夫拉馬尼(Taghi Rahmani)在頒獎典禮前夕於記者會上表示,穆哈瑪迪進行絕食抗議,藉此聲援巴哈伊教(Baha'i)少數派。而她的兩個孩子,17歲雙胞胎阿里(Ali)和基亞娜(Kiana)雖擔心他們將再也見不到母親,但表示為母親爭取婦權的奮鬥感到驕傲。

GettyImages-1245287310

季辛吉100歲辭世:到訪中國100次的「老朋友」,影響半個世紀全球事務的爭議外交家

美加 BBC News 中文

作為尼克森政府時期以及之後福特總統任期內的國務卿,季辛吉領導了對中國的外交努力,助力談判結束了1973年以色列與諸鄰國的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即第四次中東戰爭),在後來結束越南戰爭的《巴黎和平協約》(Paris Peace Accords)中,他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44qm6uns3p15uprh4ttag6fqyczseg

季辛吉辭世享耆壽100歲:福特總統譽為「超級國務卿」,曾以「無解」形容台灣問題

美加 中央通訊社

季辛吉以「無解」(insoluble)形容台灣問題,認為「除交給時間外,別無他途」,從而他「歡迎一種能維持現狀多年,又能讓兩岸不會威脅對方、甚至不會限制住對方發展的方案。」季辛吉覺得習近平會對這類討論抱持開放,「但我們不能一副『你得先在以下領域有所進步,之後我們會獎賞你』的態度,這行不通。」

GettyImages-1668983674

艾米尼與伊朗女性運動獲歐盟沙卡洛夫獎,人權運動者:獨裁政權懼怕人民

中東 中央通訊社

歐盟最高人權獎沙卡洛夫獎(Sakharov Prize)今年頒給伊朗已故庫德族女子艾米尼(Mahsa Zhina Amini)與伊朗的「女人、生命、自由」運動。10月初公布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伊朗籍的人權運動者穆哈瑪迪(Narges Mohammadi)。今年兩項世界人權大獎都頒發給伊朗女性,對於伊朗人民有很重大的意義。

wocqsamjd2p9mi6pxvaer9fevkyz5n

北京四通橋事件一週年:抗議男子彭立發至今下落不明,美議員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中國 中央通訊社

2023年10月13日,是四通橋事件一週年,有網友在前稱推特的X平台表示,「今日四通橋邊上大量便衣,隨機查手機,各位注意安全」。美國聯邦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也特別選在當天提名彭立發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GettyImages-1708936302

2023諾貝爾和平獎:伊朗維權人士穆哈瑪迪獄中獲獎,揭女獄友遭毒打到顴骨斷裂、腦震盪

國際 中央通訊社

穆哈瑪迪表示,伊朗政府有系統地虐待女性,且將女性「恐怖分子化」,造成更多傷害與恐懼。她在獄中目擊許多伊朗政府針對女性抗議者做出非常殘忍、令人震驚的肢體暴行,受害者年齡從未成年到70歲婦人都有:

photo

【專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特維丘克:若國際社會無法阻止普亭重現蘇聯帝國野心,可能影響台灣未來

國際 中央通訊社

烏克蘭「公民自由中心」(Centre for Civil Liberties)代表馬特維丘克認為,台灣地理位置雖與烏克蘭相距甚遠,「但台灣的未來將視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而定。」她說,「若我們能恢復國際秩序並阻止普亭,將對世界上其他領導人的思維方式產生影響。」

GettyImages-1235768146

諾貝爾頒獎典禮再度取消邀請俄、白羅斯大使參加,俄當局將俄籍和平獎得主列為「外國代理人」

歐洲 中央通訊社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將獨立媒體《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列為外國代理人,是俄羅斯更廣泛打壓受尊敬公民社會機構的行動一環。自2022年2月揮軍攻擊烏克蘭後,莫斯科加強祭出措施剷除異己。

GettyImages-1448144244

《向獨裁者說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談社群媒體,拉普勒新聞網如何以新科技「造浪」

印太 精選書摘

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律賓新聞網站拉普勒新聞網(Rappler)創辦人瑞薩指出,菲律賓各種機構的建制都體質不良,貪汙更是國內大肆流行的病灶,因此他們透過新科技開發情緒儀表,以捕捉到這個社會感到無比挫敗的時代精神。

shutterstock_501048304

宗師、流亡領袖與性騷擾醜聞:達賴喇嘛為何引發西方輿論內戰?

國際 方格子vocus

此次「性騷擾兒童」的醜聞疑雲爆發後,西方輿論場難免陷入歇斯底里的精神分裂,且自我廝殺得比任何地方都嚴重。在部分人看來,諸如性醜聞這般負面標籤,應當是象徵邪惡的中共官員專利,代表光明的達賴絕無可能沾染,故有部分輿論第一時間選擇替達賴辯護,結果卻讓事態愈演愈烈。

GettyImages-1246014427

白羅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遭法院判刑入獄10年,歐美譴責打壓民主、審判是「騙局」

歐洲 中央通訊社

畢亞利亞茨基是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是1980年代中期白羅斯民主運動興起的領頭人之一,畢生奉獻於提倡民主以及祖國和平發展。因應白羅斯通過憲法修正案賦予總統極端權力,引發大規模示威,他在1996年成立白羅斯人權團體「維斯納」展開抗爭。

GettyImages-1140189997

98歲美國前總統卡特返家安寧照護:任內經歷與中華民國斷交、調停以埃戰爭,伊朗人質危機重挫支持率

美加 TNL 編輯

美國前總統卡特除了是美國最年長的在世總統,他與夫人羅莎琳也是美國歷史上結婚時間最長的總統夫婦,他們在去年慶祝結婚76週年。被問到如何保持四分之一世紀的婚姻,卡特總統表示:「我們互相學習。我們已經學會瞭如何給彼此足夠的空間,可以各自做自己的事,當另一個人不在時。」

GettyImages-931127534

黎智英、陳日君等6香港民主派要角,獲美議員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國際 中央通訊社

聲明說,這6位香港民主派要角獲提名因他們是香港自治、人權及法治的捍衛者,更是數以百萬計和平抗議香港民主自由被港府及中國政府不斷侵蝕的香港人民代表。藉著提名他們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美國國會成員向香港所有面對壓迫,並以他們的勇敢與堅定,激勵世界的香港人表達敬意。

GettyImages-1246493097

2023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持續圍繞俄烏戰爭,北約秘書長、澤倫斯基榜上有名

國際 中央通訊社

由於連續2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都被解讀為對普亭的直接批判,奧斯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厄爾德爾(Henrik Urdal)表示,鑒於存在「歐洲中心主義」(Eurocentric)的疑慮,諾貝爾委員會不太可能在2023年第3度向普亭開砲。

AP100226119780

【專訪】伊朗人權律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伊巴迪:民眾現在的訴求不再是反頭巾,而是想推翻政權

中東 歪脑|WHYNOT

被問到會否擔心示威在政府暴力鎮壓下血腥收場,伊巴迪稱,當局對示威者的回應極其暴力,但她對國家的未來仍然感到樂觀,深信當大多數人的訴求一致,並且願意為此付出代價時,哪怕是入獄甚至死亡,他們終將會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