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
每逢過年必討薪,中國「欠薪」問題深入各大行業難根治
中國欠薪問題日益嚴重,「討薪」已成農民每逢過年的日常,而欠薪原因和部分農民工沒有訂合約以及政府單位帶頭違法有關。不只農民,建築工人、公車司機、醫院員工等各行各業皆有欠薪案例。
2024中國經濟面臨「4D」困境,國務院下令地方停止或延後基礎建設
《南華早報》報導指出,地方債務、通貨緊縮、金融去風險化、人口紅利不再等問題將在今年繼續地困擾中國經濟成長。《路透社》報導,據3名知情人士表示,正加大力度處理13兆美元地方債務的中國國務院,最近向地方政府及國有銀行發出指令,要求停止或延後完工少於一半的基建項目。
把中國經濟比作一個人:他的身體各項指標都還行,但腦子壞了
按照以上的資料看,中國政府負債不算太高,銀行資本金也充足,所以說中國政府在拯救經濟上還是有政策空間的。但是,為什麼習近平政府遲遲不願意出手拯救經濟呢?這實際上是由於一黨專政和高度集權的制度造成的。
即便中國沒有崩潰,房地產泡沫的「毒素」仍以其他形式侵蝕經濟
「資產負債表衰退」論說明日本經濟於1990年代出現停滯,在中國成為熱門話題,這正是其不安徵狀。亦即,此觀點認為:「由於房地產資產價值降低,企業與個人對於消費與投資轉為小心謹慎,此狀況威脅到經濟的成長軌道。」究竟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否與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時的問題相同?
穆迪看衰中國經濟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稱要加碼財政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穆迪對香港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時提到,有跡象顯示,香港政治和法律機構的自主權有所削弱,特別是在2020年實施《香港國安法》及香港選舉制度發生變化之後;該機構預計香港在政治、機構和經濟方面的決策權將繼續逐步削弱。香港政府對此予以反駁,稱與穆迪的評論相反,《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終止了混亂局面,恢復穩定並增強外界信心。
老人賣菜農藥超標罰5.5萬、包子鋪賣豆腐腦罰6.6萬,中國地方政府籌財源亂罰錢惹議
北京皖南溫馨包子鋪因為在外賣平台上販賣豆腐腦,被市場監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7014元,並罰款1.5萬元。另河南駐馬店,一名年近七旬的老翁擺攤賣茼蒿,收入12元,結果因農藥超標被市場監督局罰款5.5萬元。
河南醫院爆欠薪逾一年,當地衛健委說沒錢;湖南國有醫院解聘全體員工,挨轟離譜
河南汝州的婦幼保健院從2022年年初起,院內的醫務人員未收到全額工資,截至目前,拖欠的工資已達1年多之久。當地媒體詢問汝州市衛健委拖欠工資一事,得到的回應是因沒錢,且不知道如何解決。
恆大碧桂園後中國房企再爆雷,中駿集團違約逾581億外債停牌;世銀下修中國明年經濟成長預估
中駿集團1987年創立於上海,2010年2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曾是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30強,並連續7年入選「財富」中國500強。至於陷入債務違約的原因,中駿集團表示,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房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加上經營環境日益惡化及融資困難,許多民營房企面臨資金流動吃緊的情況。
中國經濟下行怎麼救?內部爭論結構性改革或加大投資;網傳「一攬子化債方案」貴州、天津分配最多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開會議提出,要有效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陸媒《財新周刊》8月率先披露,中國計畫允許地方政府發行1.5兆元特殊再融資債券,以幫助包括天津、貴州、雲南、陝西和重慶等12個償債壓力較大的省份和地區償還債務。
「Xiconomics」一開始備受期待,但事實證明習近平的經濟思想就只是口號
習近平強行獲得中共總書記第三任後,為了樹立偉大形象, 努力把自己打扮成無所不知的萬能領導。並要人們學習他的思想尤其是所謂的經濟思想。最近在南非的金磚峰會期間,《新華社》專門給那裡參會的人特別是非洲政客們,召開了一個習近平經濟思想報告會。旅德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在當今中國經濟如此尷尬的情況下,宣揚他的經濟思想實在是一大自我諷嘲。
遼寧地方政府財政惡化,動物園半年沒發工資,動物「吃一天餓兩天」即將斷糧
據《新黃河》報導,東山公園內一商戶表示,園內飼養員、保潔人員確實已經有半年沒能收到工資,「餵動物的班長一直是墊付(飼料款),現在墊付一萬多塊了,沒辦法報銷,動物就是吃一天,餓兩天。」
中國地方財政惡化,70萬農村欠債近新台幣4兆
中國媒體《第一財經網》6月間報導,據官方和證券業者統計,今年前5個月,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總額累計達人民幣(下同)3兆5000億元(約新台幣15兆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6%,凸顯中國地方財政持續惡化。報導指出,不難發現,今年以來地方藉由再融資債券籌錢驟增,而再融資債券向來用於償還到期債務本金,即「借新還舊」,並說今年是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券償債高峰期,預計到期償還金額約3兆6500億元。
《華爾街日報》:北京反對西方「消費主導」模式刺激經濟,專家憂「意識形態主導」衝擊復甦
《華爾街日報》闡明,中國對於福利經濟政策存有「長期的恐懼」,北京當局在多年前即開始抵制有關補助金的政策,其中更包含拒絕擴大醫療補助或失業救濟金發放等社會福利支出,然而這些制度皆與中國共產黨所宣稱的「推動經濟發展,需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大相逕庭。
高盛下調多家中國大型銀行股評級,然而谷底真的到了嗎?
高盛在報告中下調多家國有大型銀行股的評級到賣出,結果引來各方指責,迫於輿論壓力,高盛的說法也委婉一些。然而谷底真的到了嗎?以目前的情勢來看,房地產的不良貸款還未達峰,風險還持續堆疊中。
「一帶一路」窮途末路?西方對中國觀感日漸低落,考驗北京建立的「意識之秩序」
中國開始收緊發展中國家的貸款,並且更務實的關注自身地緣政治的需要,並非以當地國家的發展為優先考量,也讓部份「一帶一路」國家產生疑慮,面對品質不一的基礎建設和永續發展的犧牲,中國更難凸顯有別於西方的發展價值。中國即將面對的不只是意識與價值的相互理解,能否持續保有高度經濟成長,並且驅動國際發展,恐怕也是其他國家於10月份再探「一帶一路」虛實的考量。
發消費券、減稅政策效果打折,中國官媒鼓勵民眾投資股票賺錢,擴大消費以提振經濟
中國近年為拉抬經濟,發行消費券、減稅降費等,但學者發現,地方政府實際執行效果不如預期,尤其企業獲得退稅後用於還貸而非投資生產,「活錢變死錢」,而政府又因此收入大減。
備受關注的政治局年中會議後,中國經濟「政策工具箱」裡有何種玄機?
「對於地產人來說,說了什麼不重要,沒說什麼太重要了。」一位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高管向《BBC中文》表示,沒看見「房住不炒」就放心了,「雖然頭頂的烏雲還沒走,但起碼心裡的石頭可以暫時放下,未來幾個月日子能好過點。」
中共高層定調調整房地產政策,「防風險」是下半年核心任務,「大水漫灌」可能性不高
多名分析師表示,普通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房地產限制性政策已基本放開,當前核心一、二線城市政策空間仍較大,這些地方接下來可能會放鬆限購、降低交易稅費甚至房貸利率等。
中國債務估達GDP近3倍,房地產與地方債是「債務炸彈」主因
中國地方多年來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以長期租賃合約向開發商標售國有土地。但許多民營開發商已逐漸耗盡了競標土地的資金,使地方賣地收入減少。這時,地方融資機構只好大量舉債,高價購買這些開發商無力標下的土地。如今,隨著房市疲軟,讓這些地方融資機構陷入困境,債務越積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