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怡忠
川普重返白宮,學者:對台戰略清晰或模糊難預判,台灣面臨提高國防預算壓力
川普重新入主白宮,其對台戰略難以預測。學者認為,川普上任後可能會要求台灣提高國防預算,並承擔更多防衛責任。台灣必須審慎評估川普的強勢,並做好應對準備。
《地理的力量》推薦序:延續《地理的囚徒》,國際地緣政治觀察的地理書寫
本書是暢銷書《地理的囚徒》的續篇,探討未來十年將在國際政治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十個地區:澳洲、伊朗、沙烏地阿拉伯、英國、希臘、土耳其、北非撒亥爾地區、衣索比亞、西班牙,以及外太空。一如同過往歷史,地理將繼續在塑造我們未來的世界中發揮關鍵的作用。
2024台北安全對話:中國「灰色地帶」行動,恐使他國難介入台海衝突
國際事務評論員分析,中國利用法律武器化、灰色地帶行動等手段,企圖將台灣議題內政化,使美國和盟國難以介入台海衝突。學者建議台灣應與日本、菲律賓合作,阻止中國在各海域的灰色行動。
賴總統執政滿100天,3場演講定錨兩岸論述;滿意度破5成,學者:無蜜月期穩定一致是關鍵
賴怡忠說,賴總統選擇在金門談這段話,用意在強調台灣民主化後「早已脫離國共內戰史觀」、「金門戰役也並非國共內戰的延伸」,因此根據國共內戰出現的九二共識與和平協議,不適用現行兩岸關係;將台灣兩岸論述破除「國共內戰框架」,同時拉高於藍綠之外,以整個國家格局進行定錨。
第4屆台海危機兵推今舉行,賴怡忠籲台美日速建協調機制,假訊息成關鍵問題
智庫「日本戰略研究論壇」去年第3屆是將重點放在網路攻擊,今年第4屆則是用了很多例子去描述灰色地帶。遠景基金會董事長賴怡忠被問及兵推過程中對美日提出強硬的4點訴求一事。他說,實際上就是那個狀況很可能發生戰爭,所以協調機制和預備機制皆須儘速建立。
《華爾街日報》:船堅砲利或刺蝟戰術?國防學者:不對稱作戰會把整個台灣變成絞肉機
前民進黨國際事務部副主任、現任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說:「一些人提倡的不對稱做法,會把整個台灣變成絞肉機。」賴怡忠表示,台灣若無強大的海軍艦艇和更新的戰機以突破封鎖,實際上等於將周邊水域割讓中國,單兵肩射武器對突破在外海集結的共軍艦隊幾無用處。台灣的戰略專家們表示,台灣對抗共軍入侵會跟現在的烏克蘭一樣,迫切需要重型武器。
韓國瑜邀盧業中任民主基金會執行長,李問:基金會非藍營政治籌碼,「卡韓」無中生有
李問表示,徐巧芯等國民黨立委不斷抹黑民主基金會是「綠營小金庫」,根本是烏賊戰術、亂打一通。國民黨每年申請民主基金會補助辦活動1000萬元以上,難道民主基金會是「藍營小金庫」。李問表示,徐巧芯胡言亂語,不斷開槍打到自己人,國民黨過去也每年大量申請民主基金會補助舉辦各項活動,甚至舉辦兩岸交流論壇,獲得補助292萬4052元。
《路透社》:立院朝小野大、執政黨面臨艱辛處境;賴清德:不因國會少數而失志,盼監督更有效率
賴清德競選團隊在勝選後隔天沉澱,並籌備接下來賴清德赴各縣市謝票事宜。外界雖已把焦點移到未來新閣、新人事布局,但潘孟安昨日受訪表示,賴清德現在還是副手,沒有行政權,此時討論人事布局,逾越分寸,不合適。
40多年來第一次提供軍援,美國正低調地將台灣「武裝到牙齒」
台灣的很多炮兵部隊配備的是越戰甚至是二戰時期的火炮。這些火炮需要手動裝填,並且移動起來困難又遲緩。它們會成為戰場的活靶子。台灣的脆弱正在迫使華盛頓採取行動。這就是為什麼台灣的地面部隊正被派往美國接受訓練,而美國教官也正前來台北嵌入台灣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進行合作。
BBC:美國40年來首度動用納稅人錢「軍援」,助台灣全面武裝
BBC指出,這8000萬美元不是貸款,而是來自美國納稅人的錢,這是美國40多年來首次動用自己的錢,向一個非官方承認的地區運送武器。此舉是根據一項名為外國軍事融資(foreign military finance)的計畫。俄羅斯去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已利用這項外國軍事融資計畫,運送約40億美元的軍援給基輔。
《華爾街日報》:美日制定聯防台灣計畫,日本顧慮反戰民意不願承諾出兵
慶應大學教授森聰指出,倘若最壞情況發生,東京當局為何應該支持台灣防務的疑問,日本國內缺乏有意義的公開討論,這可能會導致政治混亂。專家警告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了防止日本重蹈軍國主義的覆轍,文官對於日本軍隊施以嚴格控制,但這可能會減緩決策速度,而幾天時間過去就可能決定台灣的命運。
義務役還在掃地、出公差,學者:相關配套若無,就算兵役延長仍會失敗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表示,執政黨地方選舉敗選,不應該被視為台灣人民放棄抵抗中國的意志,如果因為敗選而延後或放棄原本決定的義務役延長,會給國際社會傳遞一個錯誤訊息,台灣人不願意保衛自己國家,這是相當負面、嚴重的事情。
《安倍晉三大戰略》賴怡忠:安倍晉三給日本的戰略遺產,與未竟全功的日台關係
「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更是日美同盟有事」是安倍晉三發表於2021年的宣言,更是安倍大戰略的最佳注解。本書特別增加台灣版附錄「台灣對安倍大戰略的思考與回應」,收錄賴怡忠、李世暉、郭育仁、矢板明夫四位學者及媒體人的文章,從台灣角度對安倍大戰略進行在地的回應及反思,以饗讀者。
《杜勒斯與台灣命運》推薦序:第四次台海危機正在逐漸升高,閱讀本書發現濃濃的外交既視感
有關如何處理今日台海局勢向危機升級的處境,台灣要與美國發展出什麼樣的對應安排,特別是現在針對是否要維持戰略模糊還是改以戰略清晰策略的辯論,甚至是雙重嚇阻的考慮等,王景弘先生的這本書對當年兩次台海危機的討論,提供了對今日決策的重要歷史參照。
《影子戰爭》導讀:中俄將美國視為敵人的非典型戰爭
在《影子戰爭》中,作者歷經多年採訪,與美、歐、北約等西方國家的軍事、情報與外交高層直接訪談,並介紹許多陸海空軍、潛艦與太空部隊及其指揮官,還有電腦科學家、非軍事人員及高階情報官員,都是這場持續新型戰爭中的前線戰士。
《印太競逐》推薦序:獨立於美中以外的印太戰略觀點,預見台灣可能扮演的角色
固然美國的作為與中國的對應,是分析印太局勢未來的可能發展與預測印太戰略可能作為的關鍵背景,但本書作者梅卡爾夫告訴我們,這個區域的多個中型國家,也會對印太競逐的態勢與內容有深刻影響。這是與美蘇在冷戰時代於歐洲的二元對峙架構非常不同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