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
「孩子,不好意思,我沒辦法幫你。」我必須保護自己
公園是一個需要全神貫注陪伴的場域,因為會有肢體碰撞,會有言語衝突,會有孩子反向爬上溜滑梯等等。要降低這些傷害,唯一的辦法,就是每個家長都能負起責任,看照好自己的孩子。
台北羽球公開賽戴資穎帶傷止步8強,「腳傷影響跑動,每場都覺得要輸了」
戴資穎2009年首度參加台北羽球公開賽,當時在會外賽首輪就遭到淘汰,15年後她以世界排名第3身份止步8強。戴資穎在賽後表示:「傷勢影響到跑動的速度,無法隨心所欲地回擊。」
戴資穎膝傷放棄日本羽球公開賽4強,返台接受檢查治療
戴資穎表示,受傷當下感覺就不太妙,但還是努力撐完比賽,只是下場後還是很不舒服,所以就去跟大會開立受傷證明決定棄賽,盡快回台灣接受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其實,戴資穎帶著雙膝傷勢參加巴黎奧運,7月31日打完最後一場比賽後就完全休息,8月18日才前往日本備戰,中間只不到3週的時間,只能讓她帶傷繼續拚。
【巴黎奧運】郭婞淳觀戰指南:東京奧運奪金後,「舉重女神」充滿受傷與波折的三年征程
儘管傷勢帶來了挑戰,但她並沒有放棄訓練和比賽的計劃。她強調,為了在奧運賽場上再次取得好成績,和教練團隊持續在調整訓練計劃,確保在不加重傷勢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訓練。郭婞淳說:「還能舉的話,我還是會繼續舉。」
上週國會大亂鬥,陳菁徽遭鍾佳濱擒抱摔倒受傷,赴北檢提告性騷擾和傷害罪
雖然鍾佳濱上週五就表示自己因為踩到紙張滑倒,並向陳菁徽道歉,不過陳今天仍正式提告性騷擾和故意傷害罪。鍾佳濱則表示尊重,並盼法院能詳實調查後還他清白。
【圖表】《山道猴子的一生》場景:台七乙那些地段最常出車禍,9年來有多少事故?
近日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成為話題,也讓許多人這才知道省道台七乙線是機車跑山的熱門地點。那麼台七乙線的機車車禍情形是如何?讓我們回顧2013-2021年車禍資料來認識這條道路。
《樂齡族力量訓練的第一本書》: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這絕對是過時的想法
目標是持續運動下去,也許是坐著或是徒手,用任何形式都可以。你可以視身處環境自由發揮創意來運動。但如果你不確定該怎麼做,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諮詢私人教練、物理治療師,或是去問醫生。
我們都是負傷的人,但不要在與怪獸征戰時,把自己也變成了怪獸
不要在與怪獸征戰時,把自己也變成了怪獸。成為一頭怪獸的背後可能有許多辛苦和困難、可能犯了許多錯誤,沒有人生來就甘心樂意、歡歡喜喜地想要成為壞人;但是想要成為一個好人,需要很多很多的幸運、很多很多的守護,還有很深很深的自覺與堅持。
肌腱、韌帶跟筋有什麼不一樣?受傷時該如何物理治療?
肌腱跟韌帶的結構十分相似,但因為連接的地方不一樣,造成功能跟受傷原因有所不同,也因此造成物理治療所要處理的方式也很不同。但不變的是,它們大多可以自己正常好。
為什麼受傷一直好不了?運動表現無法提升?物理治療師淺談「動作控制」
「動作控制」聽起來很抽象,什麼叫有控制的動作?動作控制很重要嗎?這篇文章用說明這項每個人必備的能力 ─「動作控制」,讓你學會正確的肌肉發力模式,不再反覆受傷。
【動畫】《暮蟬悲鳴時 業》:國高中生該如何排解被老朋友拋棄、遺忘的痛苦?
《暮蟬鳴泣時 業》的沙都子,雖然對朋友梨花做出了一系列殘忍的報復行為,但我可以深深感覺到她的恨意背後,其實帶著強烈的悲傷與痛苦。當一個國高中生面對同樣處境時,到底該怎麼做呢?我認為有三個重要步驟:
勒邦占士的踝傷真的要「無限期」休賽?
嚴重傷患如前十字靭帶撕裂都會知道運動員需要約九個月至一年時間康復。為甚麼這次的「高腳踝扭傷(high ankle sprain)」專家雲集的NBA都沒法提供復出藍圖呢?
印尼移工的復原之路:擔任班長更讓我知道操作機台要小心,但意外就是這麼突如其然
印尼移工Dudut在台灣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雲林控制機台,而一次工作的意外,讓他決心去學習中文,也讓他在台灣的生活更為順利。
感情路上的受傷與成長,不要感謝渣男,要感謝妳自己的努力
總是有人說,最棒的成長,就是總有一天妳懂得回頭感謝那些曾讓妳受傷的渣男、學會停止抱怨、懂得挑人、得到成長。但其實根本不需要,與其謝謝渣男,不如謝謝妳自己。畢竟,世上唯一能讓妳重新振作的,也只有自己。
如何分辨是「訓練」還是「受傷」造成的痛感、不舒服?
受傷後,不確定自己好了沒,或者是無法辨別在痠、痛、不適下是否能持續運動?以下介紹:(1) 身體為什麼有不適的感覺;(2) 常見疼痛、不適所代表的意義;(3) 需要停止的情況。
「過度訓練」造成運動傷害,可參考這五種治療方法
如果這個痠痛會造成你活動不舒適、活動度受影響,那強烈建議你繼續看下去。我以自身的經驗分享給大家,在受傷後我做了什麼處理。
若在球場看台區被界外球K到,球團或球場有沒有法律責任?
棒球比賽的過程中,購票入場的民眾、場上各個角落的成員若遭界外球擊中,雖然在刑法上可以免罪,但能否請求「民事賠償」在現行實務仍有些許爭執。
【圖輯】成為抗爭者的後援:基本急救術、防禦與撤退須知
本文知識來自台灣急救士訓練課程和個人的抗爭經驗,希望傳遞自保、急救的基本常識。讓我們能在急救人員來之前,不會因為無能為力或錯誤的急救手法,而落下任何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