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罪惡感

shutterstock_1634082787

《你可以討厭父母!》:不再回到痛苦親子關係的四個「拒絕」原則,保持戒心切勿鬆懈

心理 精選書摘

親子關係使用說明書,與父母保持距離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日本專業親子關係諮商師親授,逃離令人窒息的親子關係 X 重拾自己作主的美好人生。為了回歸健康的親子關係,在「價值觀」&「情感」&「責任」上與父母劃清界線。

Angry mother scolding a disobedient child

《我是媽媽,也是一位女性主義者》:「管太多」或「管不夠多」,媽媽真的是永恆罪人嗎?

教育 精選書摘

在精神分析的理論中,母親是最理想的罪魁禍首。若孩子脫離常軌、遇到什麼問題,或是身染某種疾患或障礙的話,人們總懷疑是媽媽造成的。無論她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媽媽本來就是嫌疑犯。

shutterstock_1172930332

《家事斷捨離》:真正該斷捨離的是「好媽媽、好媳婦」的刻板印象

生活 精選書摘

舉凡煮飯、打掃、養育子女等等,必須仔細並徹底做好這些家事才是正確的;因為付出勞力才能如何如何……社會上到處都在宣揚這樣的訊息。這是否讓你產生「反觀自己卻⋯⋯」這樣的內疚感呢?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將這種固有觀念「斷捨離」。

shutterstock_2359115291

《為什麼吃蛋糕、看電影、去了健身房,都還是好不起來》:不會積累壓力的訣竅,就是凡事不要太精確

心理 精選書摘

隨著壞習慣減少,生活中的混亂能獲得改善,也能減輕壓力,最終便容易走入良性循環。照著這個方法做,一開始覺得很難達成的規律運動與睡眠,都意外地能做到,所以作為養成不累積壓力的習慣的第一步,請試著決定出不做的事吧。

shutterstock_2317573607

《設立界線,放下為人承擔的惡習》:「自私」承受社會污名,導致許多人拒絕我們該有的自愛與自重

心理 精選書摘

設立界線需要忍受短期的不適,但是會讓我們和周遭的人都明白:自己的事或情緒,就該自己負責,如此將能創造良好的循環。不僅自身需求與欲望獲得滿足,也減少被他人情緒勒索,創造人際間的友善連結,我們會過得更自由。

shutterstock_2346428079

《記憶治療》:在遭受嚴重心理創傷時,治療記憶就像經歷「臨終五階段」

心理 精選書摘

本書的兩位作者擁有數十年牧養及心理治療經驗,他們汲取了醫學、靈修、精神病學上的寶貴識見,以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羅絲所提出的「臨終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為框架,試圖說明生命中的重大創傷,也能轉化為情緒、心理、乃至靈性的療癒機會。

shutterstock_2129413496

《無臉雌雄》:自殺失落比其他形式的失落更強烈,是遺族需要行走一輩子的哀悼旅程

心理 精選書摘

自殺失落是遺族最困難的哀悼危機,失落的痛苦表現在身心靈各方面。魏絲嫚爾指出她採訪的遺族多有嚴重的胸痛問題,可能是由大量激烈的哭泣和心碎感所造成,甚至有人形容倖存自殺失落的經驗為「個人的集中營」經驗。

shutterstock_1952404384

旅遊遇重大意外,失眠、煩躁持續逾月恐陷PTSD,醫師:大人小孩都建議「說出來」

心理 中央通訊社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啓斌指出,如果有早期症狀,最好也最重要的處理方式就是「說出來」,大膽承認遇到這些事情,找人談一談,但務必要找個不會到處亂說話的安全對象,以免事後覺得很不堪,談完後大概1到2週,就會比較好一點。

GettyImages-105124807

死刑現場的聲音:日本獄警執行絞刑任務的過程,伴隨了極大的精神痛苦

印太 nippon.com 繁體字

事實上,目前的絞刑方式對獄警來說是一種極大的精神負擔。筆者以泰國為例,向該獄警詢問對改變處決方式的看法,他說:「我希望日本也能改為藥物注射方式。執行絞刑會在我們內心深處留下難以言表的、親手殺人的罪惡感和心理壓力,讓我們終身難忘,甚至做噩夢。」

shutterstock_1893174406

《教出殺人犯Ⅰ》:「老老實實服刑」這段期間的壓抑,會累積成為出獄時的「能量」

社會 精選書摘

華人社會中常用來教導學生的反省日記、反省作文、悔過書、自述書,真能讓孩子學會反思的能力嗎?我們理當認為「做人要將心比心」、「當個成熟穩重的大人」、「不要給人添麻煩」,真的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了嗎?會不會只是活得更壓抑而已呢?岡本茂樹以長年的教育與諮商經驗指出:這正是導致社會上不斷出現犯罪行為與身心症的根本原因。

shutterstock_724545100

《如果你想把全世界扛在肩上,憂鬱症就會找上你》:憂鬱症會反覆發作嗎?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論點

心理 精選書摘

在病患走出憂鬱症,恢復健康後,不但可以維持健康,還能活得比生病前更開心。要辦到這一點,首先必須瞭解自己患病的原因,然後做出必要的改變,矯正這些有問題的情況。我們都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出選擇。

shutterstock_585165106

《這樣聚會,最成功!》:「遲到的人要先做十個伏地挺身才能進來」,令聚會裡的緊繃感瞬間釋放

職場 精選書摘

團體中的大家集體想出了一個新的規則,暫時取代平常的禮儀規範。由於這個規則有趣又無傷大雅,儘管可能會有點尷尬,但大家創造了一個短暫的、大家都一起遵守的社會規範。而由於這個規則不僅好玩,又是體能上的懲罰,也讓團體氣氛更輕鬆了些。

shutterstock_2109849722

《你走了以後,我想繼續好好活》:遺族的罪惡感什麼時候才能消失?或者,真的會消失嗎?

心理 精選書摘

遺族在死亡事件發生後,常被各種情感籠罩,罪惡感更是長期折磨遺族的一種情感,他們會時常想起自己應該或不該做些什麼來阻止逝者的死,而且就像在舞臺上打開照明燈一樣,會把那一瞬間放大,而其他脈絡都被困在黑暗中。

shutterstock_1183411960

《有多痛,就有多值得》:《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獲得如此迴響,佛洛伊德一定很高興

心理 精選書摘

耶魯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大師,線上開放課程突破50萬人次。本書顛覆你的認知――「痛並快樂」的體驗最迷人!生命的意義就是在快樂和痛苦之間,尋找一個完美平衡的「甜蜜點」。

shutterstock_1332865532

《好好說話的情緒教養》:因為孩子的表情、語氣、視線而受傷的父母們,要懂得保持距離守護自己

生活 精選書摘

學生家長們會因為孩子看起來蔑視父母的表情、語氣、視線而受到傷害,然而很不幸的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使用「防禦機制」的父母卻出乎意料地多。

shutterstock_768194704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母親必須無條件愛孩子」是世界共同建構出的母性神話

性別 精選書摘

經過長時間與多數女性個案們相處,我發現她們並非缺乏母性,而是被自己經歷的創傷與匱乏壓垮,無法正常發揮母性。只要不是太過自戀而無法自拔,至少在我的經驗中,沒有一位母親是缺乏母性的,只有母性無法正常展現的狀況而已。

iStock-1277213578

《什麼樣的禮物可以拯救你的人生?》:逃離內疚與羞恥的牢籠,愛上自己吧!那不叫自戀

生活 精選書摘

若要享有免於羞愧的自由,就不能讓他人的言語定義我們。還有,最重要的是:要對自己說些什麼的選擇操之在己。找一天傾聽你的自我對話,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關注的焦點上——這就是你會強化的訊息。

mask-5008653_1920

疫情之下,如何克服內心那些「讓我更難受」的想法?

健康 麥志綱

我們也會覺得自己處理危機處理得不夠好,甚至預防疾病預防得不夠好,這些關於應對生活突變的想法,常常佔據當下我們的心裡,我們也可以試著透過這些案例,去想想看要如何修改對自己的說詞。

1

憂鬱症九大症狀:若中了五個以上且持續超過兩週,就要特別留意

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定義憂鬱症的九大症狀。若至少有五個症狀以上、持續超過兩週,而且大部分時間皆是如此,就要留意可能有憂鬱症。

1

《想見你的愛》:反思更生人追尋幸福的可能性,我還值得愛人與被愛嗎?

社會 貓心(龔佑霖)

我們以為我們監獄在矯正囚犯,能讓他們重回社會,但囚犯們的生活環境如此糟糕,出社會後又沒有朋友,再加上罪惡感的折磨,能夠幸運如壘一般的人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