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
廢了中國總理這位「宰相」,「越勤政越亡國」的習近平還能撐多久?
廢除了「宰相」制度的中共政權還能走多遠,習近平是否進一步推動了「加速主義」?時評作家長平認為,民主轉型大多發生在強權鬆動之際,而不是專制收緊之時。
兩德統一33年,卻有近六成民眾認為沒有真正「融合在一起」
統一33年後,德國東部事務專員就統一狀況的新報告接受了DW的採訪。他讚揚了前東德地區的經濟增長。但這份新報告還是突顯了德國東部與西部之間仍存在的分歧與差距。
蘇聯解體後,為何俄羅斯民主轉型失敗,東歐卻如此成功?
身上充滿殺伐之氣的普亭能獲得較高的民意支持,說明俄國民眾心甘情願地臣服於彼得大帝、史達林以及類似強勢人物腳下。即便沒有沙皇,也要炮製一個出來。俄國依然是「臣民社會」而非「公民社會」,普亭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普亭是「臣民社會」的產物。
【書評】《克里姆林宮的餐桌》:早在蘇俄的時候,廚房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
普亭為何高調宣傳他是廚子的孫子,並反覆強調,他的爺爺是為史達林做飯的人?一方面是凸顯其平民出身,營造親民路線。另一方面,他心中崇拜史達林,樂於讓其家族跟史達林沾邊,而且,他告訴俄國人民的潛台詞是:「既然蘇聯時期的領袖都信任我的爺爺,你們也可以信任我。」
「休克療法」搞垮俄羅斯,再成為吹捧中國的「洋護法」,唐獎頒給薩克斯真是台灣之恥
客觀而論,休克療法在一些國家中沒有這麼差(比如在波蘭),但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卻真是徹頭徹尾的災難。俄國和烏克蘭等國的經濟,連續十年下降,貧富分化懸殊,大量的國有資產被少數的權貴搜刮一空以成為鉅富,人民有掙扎在死亡線上。俄國認為「西方忽悠了自己」,對西方心生怨恨,而罪魁禍首就是這個「總設計師」薩克斯的「休克療法」。
瑞士的國家認同危機,只是記者與政治家「想像出來的疾病」
什麼是與歐盟保持的最佳距離?如果歐洲再次爆發戰爭我們該如何自處?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中立?那些大國的意願又如何?這些都不是新問題,既沒有威脅我們的存在,也沒有干擾我們的認同。他們只是掩蓋了一個不能放手的問題:如何讓瑞士人加入歐盟?
兩德統一與蘇聯解體,令年輕的普亭對公民社會產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
俄羅斯總統普亭很注重為自己打造強人形象。但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八個月之後,普亭努力為自己打造的強人形象已經蕩然無存。普亭到底是怎樣的人?也許他在前民主德國的經歷能提供一些線索。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北約如果沒有東擴,烏克蘭危機將更早到來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接受採訪談到烏克蘭戰爭時,駁斥了有關北約東擴是烏克蘭戰爭肇因的說法。他表示,如果沒有北約東擴,和平可能更早被打破。
「歷史的終結」:戈巴契夫的時代落幕了,新的威權幽靈與民主危機捲土重來
緬懷戈巴契夫的逝世,回顧1980年代末因為他對於民主改革的一股信念,推波助瀾全人類長達30年追求民主與自由的夢想,這是紮紮實實的一次時代革命,是他與他同時代的政治領袖──包括台灣的李登輝──所共同完成的不可能任務。
BBC俄羅斯主編回憶與戈巴契夫的五次專訪:那個古道熱腸的慷慨老人,失去權力也不改風趣幽默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不是完人,沒有任何領導人是完人。但他是個曾致力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人。他也深切關懷他的家人。就憑這幾樣事情,我會懇切懷念他。
蘇聯解體30週年:中共領導人無不戒慎恐懼,習近平要黨員「個個是男兒」防理想信念動搖
2012年12月,剛就任總書記才一個月、還沒當上中國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就前往深圳「南巡」,展開他的第一場外地視察行程時,除了談經濟,更談到了當時已經解散近21年的蘇聯。
習近平健康堪憂?回顧蘇共與中共黨史,領導人病危與逝世會發生什麼事?
習近平病危開刀的傳聞固然是謠言,但很難排除這也是中南海「引蛇出洞」的手法,看看在消息擴散時,是否有人蠢蠢欲動進行串聯部署或妄議中央,等事態明朗後再來秋後算賬。
關於「川金二會」的三個討論:越南是扮演民主與社會主義國家的中介者嗎?
20世紀東亞國際面臨相當劇烈的動盪。進入21世紀,越南的北緯17度線已經成為歷史概念,而兩韓之間的北緯38度線是否能被跨越,美朝第二次會面的歷史時刻,成為當代東亞國際關係中關注的焦點。
回顧老布希:「大兵世代」的政治敏銳度,在美國與全世界大放異彩
老布希的生活就是這一世代的證明,他的行事優劣也是由這世代人見證。老布希在外交事務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了他們團隊合作的能力,並接受了他們所發現的現實,最重要的是,他們懂得洞悉不同陣營的觀點。
土耳其激進份子為何突然盯上亞洲客?理由竟是為了千里之外的新疆維吾爾「兄弟」們
七月初在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陸續傳出有激進份子攻擊外國觀光客的情形,而對象針對中國遊客。許多媒體稱這是一項「反華」行動,但精確來說,應該稱「反中」較能符合情勢的發展。
土耳其激進份子為何突然盯上亞洲客?理由竟是為了千里之外的新疆維吾爾「兄弟」們
七月初在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陸續傳出有激進份子攻擊外國觀光客的情形,而對象針對中國遊客。許多媒體稱這是一項「反華」行動,但精確來說,應該稱「反中」較能符合情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