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數位足跡

_133504895_gettyimages-2157832052

「反台獨22條」與「香港23條」:台灣調升香港旅遊警戒,民眾出遊會擔憂嗎?

政治 BBC News 中文

專家對《BBC中文》表示,這些被拒絕入境的個案雖然是少數,但已經足夠產生寒蟬效應。加上港府的決策「毫無透明度,令人無所適從」,民眾只能自行想象。而且現在台港官方互動幾乎降至冰點,若台灣人入境香港遇到麻煩,「恐怕台方完全被動,束手無策」。

m402gsgryhbmbenm012umohsd3fvtv

國安人士:中國鎖定邀台灣青年參訪「紅色景點」輸出統戰資訊,學生應注意風險

政治 中央通訊社

中國日前宣布的懲治台獨「22條意見」,以及自7月1日起實施國安新規,國安人士指出,上述相關規範及施行對象都相當模糊,中國海關也可依片面的理由查驗個人手機等電子設備,提醒年輕學子及家長都務必注意相關風險。陸委會也於日前示警,建議民眾審慎評估赴陸必要性,注意對岸國安紅線帶來的風險。

shutterstock_1083572315

想色色也會被中國監控:色情內容可以用來統戰嗎?證據比你想像的還多

社會 《思想坦克》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從理論上說明中國有能力可以用色情網站的紀錄來增加精準投放的準確性。而在實務上,這篇文章也顯示中國官方跟內容農場接洽、內容農場有經營專門針對台灣的色情內容、而色情內容也後來會增加分享中國大外宣。這些證據連結起來,色色可以拿來統戰嗎?答案很顯然是可以。

shutterstock_2145542515

歧視黑歷史會影響未來就業?人資愈來愈重視「DEI」,小心進入企業黑名單

職場 518職場熊報

前陣子遭炎上的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事件,候選人的政見不但涉及種族歧視還頻開性別玩笑,同一天匿名粉專就出現自稱學長姐的投稿,表示要封殺他們未來在金融業的求職路徑。事實上「背景調查」這件事在海外有需多企業一直都在做,他們首先就是從求職者的「數位足跡」開始著手。

obpz8ufygp6tmk5ttbsvth3tv8ud8f

因為台大學生爭議事件連環爆,就說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公平嗎?

教育 方格子vocus

我認為這兩位學生的歧視言論極其不當,但我並不認為這次事件足以證明一代不如一代。先請大家摸著良心想想以下這個問題:回想一件你以前做過最惡劣的行為,然後假設當時一旁有手機將你的行徑拍攝下來放到網路上,你覺得你會有什麼下場?

shutterstock_1626058816

Google將終止第三方Cookie運作,Cookieless時代該如何從訪客數據掏金?

隨著資案意識高漲,搜尋引擎巨頭Google宣布將在2024中指第三方Cookie在瀏覽器的運作。但未來廣告商該要如何在「Cookieless」的時代繼續精準投放廣告呢?這邊提供兩個解方⋯⋯。

iStock-1133800720

文字、空間、網絡等多元化「數位足跡」應用,將為社會學研究帶來哪些刺激?

人文 巷仔口社會學

數位足跡的普遍,給了社會學研究許多創新的機會。學者不但能直接觀察到人類的行為紀錄,而且這些紀錄包含了文字、時間、空間、網絡等多樣的面向。多面向的資訊也能豐富社會學理論,例如將種族關係理論加入空間的層次,或深化社會運動理論的線上網絡結構面向。

shutterstock_165978410

AI醫療、科技防疫的人權爭議:「天網」恢恢,個資隱私與數位足跡誰來保障?

當科技防疫介入公衛醫療,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讓渡了個人隱私?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AI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shutterstock_1556207399

想要長生不老嗎?AI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幫你如願

科技 臺大科教中心

透過生前的多次訪談,客戶將自己的人生故事、遺憾或想對家人說的話,全部收錄進一個專屬於自己的資料庫。這個資料庫最終會成為聊天機器人的語料庫,當客戶過世後,親友們便可利用Alexa、Siri之類的語音助理重新回放逝者的聲音,甚至透過對話與之互動。

數位身分證放不放國旗__徐國勇記者會說明

有那個時間金錢到處宣傳數位身分證,不如先補足政府法定資安人力再來談

社會 恕我無法支持

數位身分證這種有能力儲存生物特徵、能追蹤監控追蹤全體國民的工具,可能導致「數位獨裁」。即使台灣永遠保持無瑕的民主,擁有全體國民個資與數位足跡的珍貴資料庫,也難逃全球駭客的覬覦。

新式數位身分證_1020x600_675946491087

中研院學者提數位身分證3大問題,人權團體召民眾提訟籲暫緩全面換發

社會 TNL 編輯

針對預定在明年7月換發的數位身分證,中研院法律研究所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書點名3大問題,擔心一旦依照目前模式正式發行,恐將成為國安破口。

shutterstock_1012118845

《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買手機?》:沒有人喜歡「事後驚奇」,你的監控會讓孩子感覺被侵犯

科技 精選書摘

我們擔心那些涉及猥褻的新聞頭條,卻不夠關切我們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的人。他們在溝通上是否深思熟慮?他們是否能善用數位分享的驚人力量,來創造正面的結果?

shutterstock_1315058819

《暗網》:孩子的「線上名譽」受影響,來自於父母的目光短淺

教育 精選書摘

很多父母總是很常沉迷於在網路上分享孩子各種令人驕傲或不這麼體面的時刻,卻沒有意識到,或完全瞭解這樣行為的長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