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度
賴總統執政滿100天,3場演講定錨兩岸論述;滿意度破5成,學者:無蜜月期穩定一致是關鍵
賴怡忠說,賴總統選擇在金門談這段話,用意在強調台灣民主化後「早已脫離國共內戰史觀」、「金門戰役也並非國共內戰的延伸」,因此根據國共內戰出現的九二共識與和平協議,不適用現行兩岸關係;將台灣兩岸論述破除「國共內戰框架」,同時拉高於藍綠之外,以整個國家格局進行定錨。
牛津大學調查台灣媒體信任度全球倒數,素質低落的媒體亂象有無解方?
路透的調查中,全體受訪者僅有28%的人對台灣媒體是滿意的,但是在調查中的各家媒體卻大部分都有35%至45%的信任度,說明台灣人觀看媒體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政治立場,新聞品質是次要。因此,各家媒體難以發揮新聞第四權的功能,迎合觀眾群即可。
《2023年度數位新聞產業報告》:台灣媒體信任度僅28%,面臨兩極化以及假消息威脅
即使擁有開放自由的媒體環境,台灣受訪者對於媒體的整體信任度僅有28%,為調查國家中的後段班(第41名),許多媒體因帶有政治色彩而不受到信賴。而其中,受訪者認為可相信(Trust)比率超過50%的台灣媒體包含《公視》、《商業周刊》、《天下雜誌》、《TVBS》與《經濟日報》。
蘇芯《進擊的文案!》:高流量的推文長啥樣?拆解「影響力方程式」的四大關鍵技巧
在網路數位媒體當道的時代,創作者本身就必須身兼媒體人,《進擊的文案!》將為你注入全新的寫作思維,掌握各種類型的新媒體文案創作技巧,讓你在懂文字之外,更懂用戶、懂產品、懂營運、懂成長、懂技術,成為能寫又懂得經營媒體的「複合型新媒體創作者」!
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傲視全球:如何解讀「民主國家不如威權體制」的假象?
基本上,西方國家由於受到權力制衡及監督政治理念影響,對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及媒體保持疑慮或批判,並非代表公民欠缺公民意識及政治權利義務觀念,這種對政府持較為低的信任度,有時恰恰反應公民具有批判性及獨立思考能力。
人民的憤怒來自於「相對剝奪感」,整個社會共同承受業障——我們要如何讓信任回來?
相對剝奪感指的是個人或是群體的一種心理狀態,一個人意識到他得不到某種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而且他還覺得自己「理當」擁有那樣東西,卻被某人奪走了,相對剝奪感就產生了。
路透社年度報告八大重點:疫情下,人們如何看待新聞媒體?
疫情之下,全球民眾對於媒體的信任度是否有上升?而當不少閱聽人仍傾向信任親友、社群平台上的消息時,人們對網路上的消息,又會抱持多少懷疑呢?
全球政治信任度調查:中國連續四年「高分霸榜」,損害的是公民權與隱私權
根據全球政治信任度調查,中國連續四年高分霸榜,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因為國家治理體系強化,反而提升政府信任度,但這套建構社會信用體系雖然有助於「維穩」,但卻以損害公民權及隱私權為代價。
《好文案,都有強烈的畫面感》:在資訊飽和時代,文案是拳擊手套還是羽毛?
《好文案,都有強烈的畫面感》是一本文字工作者案頭必備的實用寫作手冊,幫你校準文字,打磨扎實的基本功,重塑你的文案寫作思維!
疫情之下,優質新聞媒體為何被廣告主視為「大瘟神」?
疫情之下,許多廣告主擔心敏感負面的新聞影響到自己廣告的形象,然而數字會說話,調查顯示,當閱聽者閱讀嚴重、突發或令人沮喪的新聞時,僅有9%讀者會對新聞內的廣告產生負面的觀感;相反地,卻有31%讀者對該品牌產生正面的印象、55%讀者持中立態度。
越民主的國家人民越不信任政府,難道台灣真的「太自由」嗎?
威權主義中的公民信任政府,不一定是因為他們相信政府會採取正當的行動,而是對調查提供不實回應來保護自己,自由的台灣的媒體環境並非讓中國有了干涉台灣媒體的途徑,反而是防止假消息傳播的保障,真正影響民眾信任度的,其實是低素質的新聞。
台灣民眾醫療滿意度 全球倒數第3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分析,健保規定全民納保,民眾認為付錢就是老大,也比較容易挑剔,對服務品質不滿;而國內醫護人員待遇偏低,工作忙碌時,無法為患者仔細解釋病情,也易造成資訊不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