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介民
美國漢學家林培瑞:中共故意設模糊紅線,讓人利用恐懼製造「自我審查」
美學者林培瑞在演講中指出,中國政府利用恐懼製造自我審查,讓人們在言行上自我設限。這種自我審查甚至會「自然化」,導致人們的言行分裂。他舉例,很多人在私下批評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但在公開場合卻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這種分裂的狀態讓人感到不安,但卻又習以為常。
賴清德就職難見兩岸關係緩衝期,延續蔡英文路線能抵禦北京壓力嗎?
賴清德的內閣人選向北京和華盛頓傳達了他計劃緊密跟隨蔡總統的中國政策之信號。專家認為,賴先生保留了顧立雄和吳釗燮在外交國安角色上的職位,這是奠基在他們多年的外交經驗,這既展示了賴清德對他們過往工作的信心,也表明這幾年台灣外交政策上的連續性:「三角外交。兩岸關係冷淡,但台灣與美國的關係相當友好。」
吳介民:「維持現狀」已難維持台海和平,台灣人對於美國保台承諾抱持懷疑
吳介民直言,兩岸過去40年的和平景況已不復見,解放軍天天在台海周遭大秀肌肉,中國戰機飛越台灣,習近平不會放棄統一,就連國民黨現在在北京當局眼中似乎有點「獨」。一份由中研院社會研究所進行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普遍認知,「台海現狀可能不再是未來的選項」。
賴清德國政願景發表會:擴大未來世代教育投資、提高醫療衛生公共投資、打擊黑金槍毒詐騙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6)日召開首場「國家希望工程」國政願景發表會,提及居住、長照、醫療、勞動、性別、族群等議題。賴清德說,會讓年輕人看見希望、壯年人實現夢想、老年人擁有幸福、弱勢者得到照顧。
【2021台灣海洋文化影展】12部「青年的島」短片,導演們奮力揭露「假裝看不見」的勞動處境
漁業所延伸出的漁工勞動權益,不管是本國或外籍移工,都能看到結構下的僵固與漠視,這是個「假裝看不見」的勞動處境,也是導演們奮力揭露的真相與關懷。此外還有地方社群、歷史文化和海洋生態的變遷,亦是台灣青年導演所關心的海洋議題。
吳介民《尋租中國》:揭開「中國崛起」神話背後的真實
「臺商幫中國賺了第一桶金。」吳介民說道,中國經濟崛起猶如一場大氣旋,始於一隻小蝴蝶振翅──「臺商」與「廣東模式」便是這隻蝴蝶的翅膀。臺商的作用為何?廣東模式是什麼?
走向終局(下):中美核心的無聲之戰,台港邊陲可能改變地緣宿命嗎?
民主追求和社會發展猶如鏡像的台港,此刻只能照看彼此,在狂風暴雨中抱緊自由——香港欠缺經驗,可以從台灣的民主百年追求中理解,長夜漫漫永不放棄希望;台灣欠缺意志,今日香港是昨日台灣,提醒我們是先人犧牲才得以享受民主果實,不能在小確幸中繼續安逸。
吳介民《尋租中國》座談:靠廉價勞力成為世界工廠後,中國經濟發展的待解困境
中國發展尋租模式後,遺留下許多歷史債務:台商以剝削民工、壓低工資、減少社福等措施獲得超額利潤,但後續受到民工罷工與補繳高額社會保險費用的惡果。而中國的人口紅利已不復存在,勞力密集產業因而遭遇瓶頸。
《尋租中國》導論:台商協助創造「廣東模式」,帶動了中國經濟崛起
港台企業帶入資金、技術與市場,中國則提供充沛而低廉的勞動力。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例如服裝、製鞋、玩具、箱包等日用消費產品,從今天中國發展成果來看毫不起眼,但它們曾經讓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獲得「第一桶金」
《尋租中國》:中國模式必須從廣東講起,而廣東模式則必須從台商說起
不分美國或中國,都一致認為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的「經濟起飛」路上,台灣人和台商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然而不論是所謂的廣東模式或中國模式,在官方宣傳下總是光鮮亮麗,但背後的剝削則經常被掩蓋起來。
吳介民《尋租中國》:初步評估「中國製造2025」半導體產業升級藍圖
在「中國製造2025」指導下,中國試圖趕超世界先進製造技術,跳躍到全球價值鏈頂端,以此模式推動經濟持續發展。這個產業升級大策略是否確實可行?目前仍是個大問號。
一起釀壺民主釘子酒(下):不要以為台灣有了民主,威權就不會再回來
「大家都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以前的香港人和現在的臺灣人有很類似的想法,覺得只要自己什麼都不做,就不會發生任何事情。」然而家儀說,這是不對的,就連在臺灣,來自中國的研究員、民間學生都有可能是來監控的人。
一起釀壺民主釘子酒(上):中國有很多不同的面相,那些都是真實的一部份
到底要相信哪部分的中國?要站在什麼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這是吳介民想要大家去思考的。人們過去思考的角度、獲得的資訊、與中國人交往的經驗,都宰制了對中國的想像和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