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
「沙發偵探」是你?三分之一英國人相信自己「看過推理劇就能破案」,甚至比警察做得更好
三分之一的英國人相信他們在看完偵探劇、推理劇之後,也有能力利用電視上看到的技術破解現實生活中的謀殺案。甚至有12%的人認為他們會比警察做得更好,能在警察失敗處取得成功。
犯罪心理學是什麼?與犯罪學有什麼分別?
犯罪心理學是一個研究「與犯罪有關」的「心理現象」的學科。「與犯罪有關」並不單只犯人在犯罪時的心理,還包括犯人在犯罪後、在法庭時、接受懲處時的表現、重犯機會等。
《和日本文豪一起推理(下)》:優秀的偵探小說,會顯現令人深受感動的罪犯人性
偵探小說就是從偵查犯罪事件的角度來描述的小說,雖然會詳細描寫偵探的性格,但犯人方面就只能以間接方法來描述。所能描述的並非犯人這個人,而是巧妙的犯罪手法。
「為偏見服務」的生命倫理學期末考:男同志性行為恐影響社會治安?
在輔大生命倫理學與台大機械系考題中,出題者都錯誤地利用自身權力,塑造了一個對非異性戀者的敵意環境。程度有別的地方在於,前者更是從教學講義開始就已充滿偏見與錯誤資訊。
談《教出殺人犯》(下)︰如何防止「好孩子」變殺人犯?
大人往往獎勵乖巧、開朗、合群、堅強的孩子,在某些情境下孩子就會勉強自己假裝乖巧開朗,甚至下意識地視之為被愛的條件;久而久之,這些孩子便習慣壓抑、排斥自身的情緒和欲望。
談《教出殺人犯》(下)︰如何防止「好孩子」變殺人犯?
大人往往獎勵乖巧、開朗、合群、堅強的孩子,在某些情境下孩子就會勉強自己假裝乖巧開朗,甚至下意識地視之為被愛的條件;久而久之,這些孩子便習慣壓抑、排斥自身的情緒和欲望。
我們對銀行搶匪施以重刑,卻拜託盜用公款的白領精神病態者幫忙投資
其實口舌伶俐、長袖善舞、有數字頭腦的精神病態者很容易打進金融圈,那兒有成千上百個撈油水的機會。這些人發現利益如此巨大,規則如此寬鬆,守門人老是在打瞌睡,一定覺得自己上了天堂。
許多精神病態者到了中年開始減少反社會行為,但不是真的「洗心革面」
有些精神病態者持續犯案,尤其是暴力罪行,直到最後一口氣為止。同時研究顯示許多人儘管隨著年紀增長,愈來愈少犯法,但基本的人格特質幾乎沒有改變,也就是說他們依然自我中心、淺薄、愛擺佈他人、冷漠無情,差別在於他們已經學會用其他方式滿足一己需求。
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但台灣對本土無差別殺人研究幾乎是零:隨機殺人的犯罪心理學觀察(下)
英國詩人彌爾頓(John Milton)在《失樂園》有句名言說:「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間;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
「沒什麼比理解作惡的人更難了」,家庭、媒體和同儕壓力都可能是原因:隨機殺人的犯罪心理學觀察(中)
近年來,數以百計的文獻也有著同樣的結論,大量暴露在暴力影片中,是美國社會暴力充斥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