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兩廳院

01_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今日發布「2023年售票數據及消費行為報告」,

兩廳院公布2023年度OPENTIX數據:總票房15.7億元優於疫前,綠光劇團、雲門舞集等節目最熱門

藝文 TNL 編輯

根據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統計,年度總票房達15.7億、售票數205萬張,創歷年新高。其中,現代戲劇類票房冠軍為綠光劇團《清明時節》;戲曲類票房冠軍為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舞蹈類票房冠軍為雲門舞集《薪傳》;中型演出類票房冠軍為相聲瓦舍《鱷魚不見了》。

uvl0couafoxygabxs2d6swh073qj9r

兩廳院5G技術應用實務工作坊:5G技術如何幫助劇場,走往數位場館的下一步?

藝文 TNL特稿

本文即統整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王柏偉的分享內容,他以「5G與空間運算」為題,從政府對數位環境發展的規畫為軸線,輔以實踐數位劇場的步驟、理想,最後展示動作捕捉技術,探索數位劇場的各種可能性。

《神不在的小鎮》融合了異地共演和直播兩種技術。兩廳院為了直播特別建立毫米波無線基

兩廳院5G技術應用實務工作坊側記:通訊技術的未來,5G技術的架構發展與應用

藝文 TNL特稿

在數位化的時代,通訊技術不斷進化,而5G技術正是其中一個引領潮流的關鍵。本文統整台灣可億隆技術總監符文華及中華電信5G專案測試組組長汪致瑋的分享,探討5G的基礎架構,包含其特性、模式以及各種使用情境,以及進一步瞭解5G專網企業的應用案例,期望能對5G建構有更全面的了解。

DSC01161

【對談】新銳創作者田子平X學者暨策展人邱誌勇:科技表演藝術的新視野,媒材對於不同世代的意義是什麼?

藝文 TNL特稿

邱誌勇提到在科技表演的演進過程中,數位科技介入藝術領域主要體現在視覺藝術,隨著時間的推移才逐漸擴展到表演藝術領域;田子平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他的作品亦是由視覺裝置逐漸轉向表演形式,並且在學期間即獲得第二屆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競技組首獎。本場講座田子平即以年輕世代的新媒體藝術創作者為出發,談如何將新型態的表演形式灌注在創作脈絡跟歷程中。

DSC00633

數位科技如何應用於舞台?安娜琪舞蹈劇團藝術總監謝杰樺,談AI與身體的融合

藝文 TNL特稿

安娜琪舞蹈劇團藝術總監謝杰樺以「理性與身體圖像:科技與創作如何共舞」為題,透過梳理過往作品,分享數位科技應用於舞台上,以及創作過程中的技術創新和合作的實驗與挑戰。

DSC00892

《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談VR的挑戰與未來:如何突破傳統電影和劇場的界限?

影劇 TNL特稿

憑藉《無法離開的人》在威尼斯獲獎的陳芯宜表示,雖然VR的商業化仍在發展階段,回收成本也是很大的挑戰,但這並不代表完全不可能,她仍樂觀以對。此外她也提到VR未來可能的趨勢,包括Apple的Vision Pro和穿透技術的應用,可能會推動VR與現實更緊密地結合,提供更多元化的體驗。

首圖

2023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側記:由裡到外、從小處著手,兩座劇院的永續改造行動

藝文 TNL特稿

從小處著手,「綠色製作」也能帶來驚喜,而最大差別不在價格而在溝通成本。像是面對綠色的環保議題,有觀眾好奇,當兩廳院和會員與一般大眾溝通永續的概念時,會員堅持要紙本怎麼辦?

首圖

2023兩廳院永續國際年會側記「國際藝文綠色案例」:不止是藝術創作,也是重要的社會責任

藝文 TNL特稿

「國際藝文綠色案例」一場邀請了韓國獨立製作人朴知善、加拿大泛美藝術節聯合藝術總監瑪婷・戴能瓦,以及法國MC93文化中心的行政總監崔斯坦・馬賽(Tristan    Marseille)與談,分別由演出製作、概念思維和場館硬體建設三軸線探討劇場永續的可能性。

1040-1

兩廳院科技表演藝術系列講座側記:A加B等於C,C是一個不可預期的結果

藝文 TNL特稿

綜觀台灣科技表演藝術十多年來的發展,從光影/光雕投影到聲音裝置、虛擬實境到擴增實境、進而發展至人工智能到5G即時運算等,每個作品都在探索著科技與藝術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創作者應思考如何在科技和藝術的交融中找到平衡,同時呈現出具有實驗性和潛力的科技景觀。

KKL_0281

【專訪】2023新點子實驗場藝術家李慈湄、李奧森:emo是換一種聆聽與敘事方式,打開觀眾的想像

藝文 TNL特稿

「大家都知道勞工被資本家壓榨,口號或文字可以表達得很直接;但是在創作中、在劇場、甚至用聲音述說這些事情,我們能不能對這個陳述有更多感受和新的理解?甚至感受到這個現象和自己的連結。這也是我對於藝術創作所抱持的期待」,李慈湄說。這種時候,換一種聆聽的方式、換一種敘事的管道,會不會更能打開觀眾的想像?於是,emo了,然後呢?

5d2aac82ae6c49a799a88d823fc779f01a7b0fec

【專訪】《在大道與廣場之間遇到一頭大象》團隊:什麼是emo?打開感受,閉眼也不是錯過

藝文 TNL特稿

2020年底至2021年初,張可揚開啟了創作「非視覺舞蹈」的路,什麼是非視覺舞蹈呢?本次《在大道與廣場之間遇到一頭大象》出演的視障舞者之一許映琪認為,非視覺舞蹈就是去挑戰「舞蹈一定要用看的」的預設。「我有聽過一種說法,舞蹈其實是感受空氣。身體感受的維度其實有很多,好比視障者在進行定向行動訓練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多達十種以上的感官來做輔助。」

KKL_0432

【專訪】2023新點子實驗場——李憶銖、趙偉丞:不論有沒有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普通的活下去也很重要

藝文 TNL特稿

對趙偉丞來說,他不會期待所有進場的觀眾都看過《獵人》或是聽過〈放手一搏〉。然而,一層一層剝開來看,《跳躍少年》終究是在談一個少年如何走到退伍、面對社會的過程;最終的核心,依然是所有人都會面臨的「成長」。

1_snbQ_JTZobjNl5E8q11rZg

2023年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百名男性腿開開跳舞?過往劇院裡的禁忌之事,在《Judy秀》通通出現了

藝文 AQ廣藝誌

表演領著觀眾大聲唱跳出心裡的不爽,丟掉父權的枷鎖,擁抱具缺陷且脆弱的自己。也邀請現場的觀眾上台同樂,作為權威對象的投射,讓大夥兒跟著一同生氣、一同為「雖然男人很爛但我還是愛男人」而哭哭跺腳;更張開雙臂歡迎席間的變裝好姐妹們共同參與演出遊行,感受不友善的恐同假想目光,最後還驕傲自信地踏上國家劇院大舞台。

3uubfm8f3oiecm8w7zfc7il7ylzv4h

2022兩廳院「秋天藝術節」:以「盲鳥票」勾起你的公民精神,勇敢面對衝突與對話的可能性

藝文 AQ廣藝誌

秋天藝術節正因為議題先行,因此秋天藝術節的主要行銷,是將心力放在定位這個目前才第二年的新生藝術節。行銷策略刻意先不公布節目,而是推出「盲鳥票」,告訴觀眾我們要討論身心、環境、女性、轉型正義、公眾參與、思想解放、認同等七項議題,並扣問觀眾買單嗎?

DSC08122

【專訪】達康.come《廳院指南:活屍末日劇院求生守則》:出現活屍怎麼辦?趕快躲進兩廳院啊!

藝文 AQ廣藝誌

阿達說,《活屍末日劇院求生守則》是兩廳院顧客體驗部委託做導覽性質的演出,當時廳院的工作人員與他們說明不希望像一般的開放導覽,而是請表演藝術團體來介紹廳院的大小事,包含了劇場內外、廳院巡禮等。

jn51dgurxltku40n4tidnjboboiu8o

松隆子舞台劇《Q:歌舞伎之夜》來台造成搶購熱潮,1萬3000名會員湧入購票平台負荷超載

藝文 中央通訊社

《Q:歌舞伎之夜》從昨(1)日中午12時開始提供兩廳院會員預購,在預購開始兩個小時、也就是下午2時內,8場演出座位席次總共銷售9成完售;其中10月30日下午場已經完售。

y23dy74h4trbujupaw3g1dzsku61oj

【講座】5G劇場,VR技術應用經驗談,「科技藝術」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藝文 AQ廣藝誌

第二屆桃園科技藝術獎講座《新媒體劇場的空隙地帶》,找來包含兩廳院總監劉怡汝、文策院處長李懷瑾、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以及編舞家何曉玫、周書毅、劇場導演陳芯宜,一同針對5G劇場,VR技術運用,展開自己的經驗談。

osyv7e51nt41q7v38tg1nsz9cmuekz

《在建築與文化之間,我們設計》: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與房地產開發商共同形構的都市文化想像

藝文 精選書摘

本書集結了建築學者殷寶寧近年來在建築、設計與文化領域的研究與寫作。看似獨立成篇,但共同貫串的,來自於對文化深層的關注與提問。

6sawd1koni6yxw54a71sbhjckh6qcd

國家兩廳院首次公布「OPENTIX」營運數據,疫情之下的表藝團隊受到哪些影響?

藝文 TNL 編輯

OPENTIX所累積的藝文消費數據,或許尚未能涵蓋全臺灣毎一場演出的售票資料,希望藉此綜觀藝文票房概略面貌,透過客觀的角度由數字出發,進一步協助藝文團隊與產業的發展。

0315-21藝遊_(1080_×_648_)

【藝遊嚮導】3/15~3/21:這一夜誰來說相聲、B Festival、新能祭,本週還有哪些不容錯過的藝文活動?

藝文 藝遊嚮導

在資訊爆炸的日子裡,藝遊嚮導帶你在分秒間輕鬆掌握各類活動,舒服的替自己安排好觀賞演出、展覽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