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
《導演症候群》:我們的大腦與潛意識中,有太多太多的劇本,讓我們活得戰戰兢兢
我們仍然焦慮多數人的焦慮、恐懼多數人的恐懼、憤怒多數人的憤怒、追求多數人的追求……這些既定的劇本,綁死了原本可以精彩豐富、多采多姿的人生;更甚者,我們無意識地續用這些陳舊的劇本,來箝制孩子的人生!原來,荼毒舊社會的裹腳布依舊存在。而且不論男女,在你的青春歲月中,或多或少都得被裹上幾層。
《如何讓人改變想法》:人類要是沒有知識警覺機制,永遠不可能演化到現代如此複雜的程度
交流資訊的時候,靠著知識警覺機制的判斷,個人才不用太過倉促頻繁的更新資訊。要是沒有辦法根據大致的共識來判斷資訊的重要順序,各種社交場合可能都會變得難以進行,而那些通常能讓你吃到東西、或是不要受傷的行為,也可能都無法繼續。
成功養活腸道好菌的食物關鍵,竟然不是保健食品?想一下原始人,你就懂了
當我們還是原始人的時候,這些益生菌就早已陪伴我們很久,我們吃什麼,益生菌就會跟著吃什麼。這也是為什麼就算經過200萬年的演化,現在所謂的腸道好菌、腸道益生菌,還是一樣喜歡吃膳食纖維(來自蔬果、硬殼稻米)、Omega-3(來自海鮮)、植化素(來自不同顏色蔬果)、還有多喝水。
《你的大腦有點Blue》:現代原始人也會憂鬱嗎?為什麼比起幾十年前,我們覺得生活更苦?
部落的生活型態是否有什麼東西能防護憂鬱症?或者我們可以反過來捫心自問:是不是我們的生活型態有什麼東西,害得我們容易罹患憂鬱症?
《榮格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所有神話都是集體無意識的投射
正如星座圖像被投射到空中,其他類似的人物則被投射到傳說以及童話故事裡,或是歷史人物身上。因此我們能透過兩種方式來研究集體無意識,一種是在神話故事中,另一種則是透過針對個體的分析。
《熊麻吉2》VS《小小兵》:萌到不行的角色魅力,只有好萊塢才玩得起的技術/藝術
兩部片都非常「商業」,但是目標觀眾卻南轅北轍,瞄準的年齡層幾乎是完全切開的。這倒讓我想要並列、比較一下:它們有什麼異同?
《熊麻吉2》VS《小小兵》:萌到不行的角色魅力,只有好萊塢才玩得起的技術/藝術
兩部片都非常「商業」,但是目標觀眾卻南轅北轍,瞄準的年齡層幾乎是完全切開的。這倒讓我想要並列、比較一下:它們有什麼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