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
「好房月刋」,每月發行九萬本,除了誠品、金石堂及傳統書局之外,也透過博客來網路書城上架,並常居財經類期刋暢銷排行榜前三名。 「好房news」以「家」為核心,有最新房產消息、行情解析、名家論壇之外,還有名人、藝人分享成家經驗。每日約有十萬人次到訪。每月生產2000條新聞,居台灣百大網站之列。
建商拋燙手山芋:小心買屋送裝潢假好心,「灌水實價」虧更大
其實,要判別很簡單,因為這類「燙手宅」都已交屋,只要趁晚上觀察點燈率,就能知道空屋是否過多,如果都沒有人入住,賣壓自然沉重,建商價格相對好殺。
死道友不死貧道:還沒交屋就被套牢的預售「早鳥宅」
這批正在交屋與即將交屋的建商,預售時已賣了七、八成物件,早就入袋為安,賺得麥可麥可,剩下的兩、三成,少賺一點也不會痛,現在等的只是時間,而這樣的物件,這兩年會越來越多。
美國聯準會收縮資金、持續升息,但全球景氣唱旺仍是利多
許多人擔心,今年第四季美國聯準會開始縮表,美元趨勢走強,帶動資金流向美元,使得其他貨幣面臨貶值壓力,特別是新興市場,但目前看來,美元只是小幅回升,並未強勁上漲。
建商嚇到吃手手:「新建餘屋」、「都更老宅」房價瘋狂大亂鬥
能不能買?得視個人口袋深度而定,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建商垂死掙扎之際,價格陷入空前廝殺戰的新屋、老宅,已經在懸崖邊緣搖搖欲墜,等到不支墜崖後,還可能壓倒下頭更多在死撐的中古屋房價。
青年理財大作戰:定時定額買股 vs. 定時定額買房
簡單一句話,不管是定時定額買股,買基金,還是定時定額繳房貸,把錢放在資產項目,自動減少消費,就是累積財富最重要的好習慣。此外,持續力更是最終能不能達標的重要關鍵。
當北市燙金門牌蛋黃都破了,就別在蛋白區攪和
根據「實價登錄」統計,台北的房價歷史最高點,大約落在2014年,之後就跌入反轉修正期,現在北市蛋黃區的大安、中山、中正、松山區,已經跌回2013年的房價水準,信義區房價更已經跌回了2012年之前的價格。
高齡之島:台灣人口平均40歲,屋齡29歲
台灣老屋比例快速攀升,主要是台灣目前房屋自有率高,人口結構高齡化,再加上房價高,打房政策下投機客出場,讓建商推新屋腳步更為謹慎遲緩。同時,都更案難以推動,也讓老屋更新卡關。
拆解投資客兩招奧步,別讓擾亂房市的餘孽死灰復燃
記住,永遠站在第一線的投資客,絕對比瞻前顧後、裹足不前的你我,更敢大膽走跳房市。最近的市場不斷傳出回漲利多,不管真假,這些久候已久的投機買家,只要有機會,就會立刻蠢動找商機。
今天日本、明日台灣:「房價所得比」頻下修,無殼蝸牛脫魯有望?
看看日本,想想台灣,我們該學到的,是靜下心等待柳暗花明,攜手打破不合理的房價比,而不是他們過度沉溺先樂後苦的絕望魯蛇未來。
全台近百萬空屋、新建餘屋創七年新高,房市是否步入日本化?
自從央行逐步放鬆房貸管制後,銀行也更積極推動房貸業務,低利率、放寬貸款成數等,但整體房市仍然溫溫的,激不起太大激情。主要還是受到結構性問題影響。
實價登錄武功全廢?建議用「房價租金比」更有參考價值
過去,我們所熟知,討論度最高的房價算法,是「房價所得比」,也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媒體標題,「要不吃不喝X年,才買得起房子」。其實,我比較建議的算法,是「房價租金比」。
我家估值13億?針對永春都更案給政府幾個建議
本文無意評論法院之判決或媒體所言少數地主對其財產價值之堅持, 但就都市成長的未來方向上, 提供以下芻見供政府及讀者參考, 期能提高台灣社會持續前進的動力。
買房前你知道要查土地使用分區,但你有查明建物的「法定用途」嗎?
其實購屋之前的勘察現場,本來就疏忽不得,尤其是所要買的房子到底是作何用途?由誰在用?使用者是不是就是所有權人?如果不是,它的法源又是如何?
「後打房症候群」延燒,租屋族成為低迷房市最悲情的受災戶
「房市冷,租屋熱」,「房價跌、房租漲」是這個房價亂世的新現象,要衡量是不是「租不如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個月的租金支出,已經超過實際買屋房貸金額的七成以上,就應該考慮換租屋物件,或是直接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