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工業區是中油天然氣接收站的預定地,但同時也是具有高度生物多樣性的藻礁區,這次又發現國際瀕危物種「鎚頭鯊」幼鯊。
(中央社)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等學者今(2)日公布,桃園大潭藻礁生態豐富,並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的紅肉ㄚ髻鮫(又稱「路氏雙髻鮫」、「鎚頭鯊」)的育幼場,呼籲停止開發。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主任湯森林、研究員陳昭倫,以及國立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陳湘繁,還有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惠真、助理教授溫國彰等學者,今天召開「藻礁生態研究成果」記者會,做出以上公布與呼籲。
湯森林說,台灣中油觀塘工業區(港)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可能威脅桃園大潭藻礁生態,而去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在大潭藻礁G1、G2區發現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的「柴山多杯孔珊瑚」之後,大潭藻礁缺乏基礎生態與生物多樣性資料的實況浮出檯面。
湯森林並說,於是有學者建議以學術研究提供政府與開發單位正確資訊,以利解決開發與否的爭議;接著由國內大學相關領域學者組成的團隊接受農委會林務局及中研院經費補助,從2018年3月起展開10個月的大潭藻礁生態、生物多樣性、水環境與社會經濟方面的研究。
林惠真秀出2018年藻礁區「裸胸鯙」紀錄指出,研究在G2、G1區捕捉到大型魚類的裸胸鯙,其他五個調查點則沒有。陳湘繁也說,在觀音新屋沿海社區進行漁業訪談時,也被告知這個季節普遍可以捕獲到鯊魚,就算在沿岸潮間帶架設網具,都可能會誤捕到鯊魚。
陳湘繁並說,當地漁民還告訴研究人員,前兩週有10多隻紅肉ㄚ髻鮫誤上放在大潭和白玉潮間帶的漁網,體型不大,應是出生數天的小鯊。
她並說,船若出海發現的數量更大,有位永安漁港的船長就說,每年3到6月、9到10月,在六浬左右的近海網撈高經濟魚種的時候,可能同時補到鯊魚,去年就遇上數百隻的紅肉ㄚ髻鮫和真鯊,跟著土魠一起上網,重達上千公斤;研究者也在大潭發現七隻紅肉ㄚ髻鮫。
林惠真重申,這次研究在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定地的大潭藻礁G2區及北邊白玉海岸捕獲為數眾多的紅肉ㄚ髻鮫,以及至少兩種鯊魚,加上去年夏天以來持續發現數量眾多的裸胸鯙,就可以勾勒出藻礁生態系及其食物鏈的架構,證明大潭藻礁是非常健康的生態系。
她強調,紅肉ㄚ髻鮫並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的紅肉ㄚ髻鮫的幼魚,顯示當地是此種生物的育幼場,呼籲停止開發。
《聯合報》報導,參與Finprint國際鯊魚研究計畫的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溫國彰表示,能發現紅肉丫髻鮫意義非凡,因為鯊魚是海洋食物鏈的頂尖掠食者,控制海洋生態系中優勢種類來達到生態平衡,顯示大潭藻礁蘊藏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溫國彰說,紅肉丫髻鮫不只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台灣漁業署也在2016年6月將牠列為「三大洋禁捕鯊魚及魟類物」。發現的紅肉丫髻鮫體長僅為50公分,是剛出生的幼鯊,也捕獲沙拉真鯊等其他幼鯊,顯示藻礁很可能是這些鯊魚在台灣西北海域重要的孵育場。
《環境資訊中心》報導,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溫國彰解釋,後續還會解剖這些標本,確認這些幼鯊的確有吃藻礁生態系內的生物、確定有利用當地藻礁與棲地。
溫國彰表示,全世界還在找幼鯊育幼所,目前國際學界還不明確,但初步認為位在岸邊、有一定濁度的地帶最為可能,大潭藻礁的條件相當符合,相信國際生態學界也會相當重視他們的發現。
陳昭倫解釋說,台灣海峽一向是許多生物遷徙的管道,因為海峽是平穩的水域、有穩定的食物來源,尤其大潭藻礁有礁體、有砂,不但有多樣的食物來源,幼體更可以在礁體裡躲避天敵、在平穩的水域成長,直到長成再加入迴游的群體。
解決「缺電」問題,中油以1999年通過的環評,打算興建「天然氣接收站」
《我們的島》報導,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位在1999年通過環評的「觀塘工業區」。當時,不清楚藻礁的情況,填海造陸五公頃,埋沒了一部分藻礁。後來東鼎公司沒有取得大潭電廠的天然氣供應權,開發停擺。2016年,中油以22.8億併購東鼎,將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就近供氣給大潭電廠。
《Yahoo 奇摩新聞》報導,鄰近藻礁的大潭發電廠,為全台最大天然氣發電廠,但長期仰賴台中及高雄接收站以管線配送天然氣,現有供氣已趨於飽和,因此難以提高發電量。觀塘工業區外海管線及設施完備,且鄰近大潭發電廠,屬於工業用地,又位在北部地區,可減少當前大量南電北送所需的成本,因此對於中油來說,是最符合效益的選項。
中油公司也在2017年6月5日於官網宣示,觀塘工業區是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唯一可行站址,無替代方案。大潭電廠2022年要開始商轉,每年增加近300萬公噸天然氣,第三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必須如期完工供氣,時程緊迫。
當時,台電表示,桃園並非唯一具有藻礁之海岸。新北市、淡水、石門、三芝與屏東縣恆春半島都有,觀塘工業區開發區所在區域也位於「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保護區外,相對於保護區及其他區域藻礁來說,並非生態熱點,生物多樣性並不高,且多為泥沙覆蓋,生態功能不彰。
《聯合報》報導,本月11日,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才號召多人,前往行政案抗議,召集人潘忠政表示,觀塘工業區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案,用的是上個世紀1999年的環評,本來就很爭議;大潭藻礁是珍貴的生態系,有新事證可廢除環評。
潘忠政並指出,7日時經濟部長沈榮津說用電大戶節電政策暫緩,因為備轉容量率已達5%~6%,既然不缺電,就沒有必要掩埋藻礁蓋天然氣接收站。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說,日前提出廢止環評的訴願,卻被訴願委員會以變更開發單位並非行政處分、提出訴願當事人住的離大潭藻礁太遠等理由遭駁回,因此未來將前往行政法院提出行政訴訟。
新聞來源:
- 大潭藻礁發現頻危的幼鯊 學者籲中油停止開發(聯合報)
- 護大潭藻礁 環團提行政訴訟要求廢止環評(聯合報)
- 瀕危幼鯊出沒大潭藻礁 中研院學者籲劃保護區、停止開發(環境資訊中心)
- 瀕危幼鯊出沒大潭藻礁 學者籲即刻劃設保護區(自由時報)
- 桃園「大潭藻礁」保衛戰 一次看懂5千年地景vs中油爭議(Yahoo 奇摩新聞)
- 藻礁大未來(我們的島)
- 瀕危保育幼鯊出沒 學者籲勿開發大潭藻礁(中央社)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