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的一句話就是:「我不貪心,只要比定存好一些的報酬就可以了。」教練常接下去的回應道:「市場不好心,發了股息給你但想咬你的本金呀!」
隨著加權指數來到二十七年高點,歷史上能再挑戰的里程碑僅剩下七十年代的一二六八二,位子越來越高,投資人自然居安思危,此處追高怕風險,但又覺得不進場只能眼睜睜看著股價向上,此時以「定存股票」為口號的投資心法大行其道,要能說服自己萬點之上還進場買股票,冠個名稱「定存」之後就安心不少,此類投資策略多半是找殖利率佳的大型股,以買進後不動並每年收取配息的模式,享受當股東拿分紅的利潤。
這類公司或許平常股價波動不大,但因為近十年來的低利率環境以及大盤指數位子拉到一萬點以上水準,不論之前幾年投資人是分批買、想到就買、殺下來或追上去也買,總之只要買了並且抱著,都會有好看的報酬率數據可以說嘴,能夠吸睛抓到投資人的注目。但教練以下將指出定存股的「三大地雷」,並大膽預測,目前市場上風行追逐的此類目標,將會在未來幾年見到股價三成甚至是腰斬等級的修正。
地雷一:定
人性趨向追求穩定可預知的事物,但在投資的世界中,風險和利潤永遠是取得動態平衡的。到銀行辦理「定存」,有到期可以確定的利息和隨時解約的本金保障,問題是到股票市場買的「定存股」呢?去年買一張能配三千塊現金的公司,今年能配多少是無法確定的;當下報價五萬塊一張的股票,等到你賣掉時,也無法確定當時的股價為多少。
為什麼簡單的把配息當做利息,股價當做本金去計算報酬率時,能夠比銀行定存高這麼多?這些就是你承擔配息和股價的「不確定風險」,所得到的「超額利潤」,要說誰比較划算?誰比較好賺?就像你硬要拿香蕉和柳丁比誰甜,明明各有風味各有特色,但你原本想吃香蕉,卻買了柳丁回去,還期望有香蕉的香味和滑嫩口感,那最終失望的機率會高一些。
地雷二:存
把收入留下部份持續累積沒問題,關鍵是在於資金管理的兩個基本功沒做好:一是進出增減持時機的掌握,聽到別人十年前買了XX股當存股,到現在已經得到了多少的獲利,就把自己退休老本拿出來,一口氣進場,坐等幾年之後,也能夠抱回高報酬回家。這讓我想到每年在宏達電股東會上發言,沒看到股價重回千元死不瞑目的那位老先生,當時他在800塊買進五張宏達電的股票,認為配息率高且領導者應可以帶領公司在手機行業持續成長,而現在只能看到百元都站不回去,且連股息都發不出來的股票興嘆。
二是足夠的分散布局,當市場一窩瘋的進場某些標的,反而可能將他的價格推到較高位子,若可以將資金做適當的分散,不是單壓在耳熟能詳的幾支存股目標,應能得到更穩定的報酬數字。不過多數會採取此類投資的朋友,是不想花太多心思在股市中,常聽的一句話就是:「我不貪心,只要比定存好一些的報酬就可以了。」教練常接下去的回應道:「市場不好心,發了股息給你但想咬你的本金呀!」
地雷三:股
你買到的就是股票,是公司的小股東,這一定是和借錢給銀行(定存)或是當公司債主(債券),有其根本上的不同。股東是要跟公司榮辱與共的:公司賺錢發展好、股價漲配息多,股東自然開心;但公司出狀況大跌甚至是下市離開,股東也必須共同承擔。
而債券或定存則是只收取固定的利潤,他們在意的是公司是否有能力支付之後每一期的利息和最終到期的本金。所以教練若遇到有人想在股市中找「定存」,我首先推薦的會是債券類工具,像是CB(Convertibal Bond,可轉換公司債),兼具有保護本金的債券特性和參與公司未來股價發展機會的轉換權利,這個品項才比較適合用「定存」的角度來去評估和選擇。
確「定」會「存」到的東西就是「股」票,可惜不是你幻想中的高配息、沒風險的完美商品。
本文經股市教練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