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年初,中越開戰,激烈戰火蔓延老街地區的沙壩山區。不知當時生活在山區的苗人受到怎樣的沖擊。然而,如今看到的是,苗人辛勤開闢梯田美如仙境。難怪不久前,沙壩梯田獲評選為世界七大奇美梯田之一。
從河內出發,經過一夜的火車,清早抵達靠近越中邊界的老街,轉乘面包車上山,約一個多小時,到達越南苗人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越南北部老街的沙壩(SAPA)。
兩天期間,跟著苗族姑娘在沙壩上山下山,走在梯田小徑上,步下山谷,走過木橋,越過小河。四周是層層疊疊的梯田,一片翠綠,一望無際,景色美極了。置身其間,忘掉塵世間一切苦惱。
過去的戰火
回想當年,我在星洲日報國際新聞組,忙於報導越戰烽火。戰火蔓延,山地苗人遭殃,身不由己,被捲入越戰戰火中。西貢解放後,大批支持美軍的苗族人逃亡到美國。
說不定我這兩天我所接觸到的苗人,或是他們的親人,有些可能因為這場戰火,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此外,1979年年初,中越開戰,激烈戰火蔓延老街地區的沙壩山區。不知當時生活在山區的苗人受到怎樣的沖擊。
然而,如今我看到的是,苗人辛勤開闢梯田美如仙境。難怪不久前,沙壩梯田獲評選為世界七大奇美梯田之一。
儘管美國的旅遊與休閒雜誌把沙壩梯田列入世界七大奇美梯田,但是我發現,生活在沙壩的苗族人家仍然赤貧,家徒四壁。景色美如仙境,人卻赤貧如洗,這是個大缺陷。
接觸洋人,學會英語
我還有另一個發現,不少苗族姑娘,苗族小孩未進學校,卻能操頗流利的英語。我問我的苗族姑娘導遊,她在哪間學校學會英語。她說,她不是在學校裡學英語,她是與洋人遊客接觸多了,學會以英語同他們交談,最後便成為導遊。
深夜時,我在旅店房間露台,看到下面街頭上,一群苗族小孩仍然不回家,還在街頭嘻嘻哈哈與外國遊客遊玩。半夜三更了,這些苗人小孩還不回家,還在街頭遊蕩,以英語同洋人交談,的確奇怪。
回想白天,進入梯田環繞的苗族人家參觀,只見家徒四壁,一無所有。陋屋內,雜亂、骯髒。我想,這樣的家,這樣的環境,難怪苗人孩子深夜不回家,還在街頭與洋人遊客混在一起。
第一天,在苗族姑娘的帶領下,我們穿梭於梯田間,步行三小時。第二天,路途更遠,需要走山路6小時。由於年歲較大,我們選擇首段路途靠電單車,後半段才步行,以減低勞累。
沿途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我們夫婦兩人漫步田間小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同時由於雨後小徑泥濘,我向苗人小孩買枝竹子,作為拐杖,防止摔跤。
途中我與一位在田間勞作的苗族姑娘閒聊。她身穿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以英語與我交談。她說,她也是當導遊,由於當天不必帶領遊客,回來家裡幫種田。問她如何學會講英語,她說,與洋人遊客多接觸,多聽多講,慢慢學會用英語與遊客溝通。
行程結束時,我們身處山谷底下。導遊為我們安排一輛越戰時期前蘇聯提供的吉普車。這種戰時的交通工具,馬力強,送我們從谷底到斜坡上的公路旁,讓我們轉車回程。
有人說「苗」就是草與田,就是指原野。苗人就是喜歡自由地生活在高山曠野的地方,世世代代過寧靜的田園生活。
經歷了戰爭年代,進入和平時期,我所看到的苗人沙壩梯田,仍然那麼秀麗,層層梯田像是泛起漣漪的湖水,雲霧飄渺,時陰時晴。
但願這個美如仙境的沙壩梯田,長長久久和平寧靜,苗人的生活隨著改革開放,一天天好起來。
延伸閱讀:纜車征服中南半島第一高峰,大量遊客對當地觀光與生態是福是禍?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在此。
實習編輯:周慧儀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