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遭到西方世界猛烈批評的軍事獨裁政府,就像搖搖欲墜的冷氣室外機,你把它拆了,拿了一個西方規格的過來,結果裝不進去,現在不但新冷氣沒辦法用,舊冷氣也打不開,大家只能一起熱死,阿拉伯之春就是這種情況。
2000年初,阿拉伯各國的統治者,其實都很清楚自己的選擇將會造成什麼後果,但出於對美國絕對軍事優勢的忌憚,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阿拉伯各國經過謹慎評估,在認為自己能夠壓制國內反對聲浪的情況下,多半還是選擇了與美國配合。
2003年,美國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作為藉口再次出兵伊拉克,這次終於徹底打垮了海珊政權,實現了上次出兵時未能完成的目標。為了永除後患,在找了老半天還是沒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況下,薩達姆依舊被判處絞刑,一代軍事獨裁者身死國滅,而他所遺留下來的權力真空卻致使阿拉伯世界陷入到了更大的混亂之中。
關於這一切,華府再次功不可沒。
美國在推翻薩達姆政權後,沒帶腦子的病又發作了,大力推行「去復興黨化」,試圖完全肅清薩達姆在伊拉克的一切影響力。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美國顯然沒考慮清楚一件至關重要問題,那就是如果復興黨沒了,這些被「肅清」的前黨政軍人員他們失業以後要做什麼?在遭到美方的粗暴對待後,大多數人的選擇是立地成為聖戰士,加入賓拉登,完成從公務員到恐怖份子的華麗轉身。
美國天真到讓人窒息的操作還不止於此。2005年,美國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觀天下無敵,在伊拉克舉行了大選。結果毫無意外,人口數量佔據優勢的什葉派橫掃議會席次,獲得了國民議會275席當中的128席,成為選舉的最大贏家;北方的庫德族人也不遑多讓,以53個席位排名第二。
至於原本享盡特權的遜尼派?他們只得到了44席,投票率低到10%,國家認同完全喪失殆盡。這是中東地區遜尼派恐怖組織崛起的重要基礎,也是ISIS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的在伊拉克興風作浪的原因之一。
另外,作為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隱藏驚喜,阿拉伯各國當時肯定想像不到自己容許美軍進入中東的決定,竟然逐漸侵蝕了政府的統治合法性。在不少民眾看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是阿拉伯人自己的事情,要如何處置也是阿拉伯國家自己需要考慮的問題,美國無權插手,更無權發兵。西方勢力的橫加干涉,只讓大多數人回憶起過去遭到英法殖民的慘痛記憶而已。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所謂「理解以巴衝突」,不應該被侷限於僅此理解攻守雙方在單一事件裡的對錯得失,或是判斷以色列和哈馬斯誰比較文明或是仁慈,而是從不同視角切入,多方考量並「共情」不同勢力持有的立場,方能有幸初窺衝突的本源。
看完整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