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泰永

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所舉辦的「2024年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在台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登場。論壇首日的最終場主題為「假訊息、錯誤訊息、生成式訊息在選舉期間的作用」。

作為本場主持人的《公共電視》董事長胡元輝表示,全球有半數人口將在今年進行投票,可謂是大選舉年。然而,選民必須依靠真實資訊來做理性選擇,選出心目中最為理想的候選人,「錯假訊息的出現,卻打破民主運作的原理」。

本場論壇邀請到來自泰國的《TODAY》總編輯諾帕吉.阿塔農(Noppatjak Attanon、印尼的《Tempo Digital》執行長瓦玉.迪亞特米卡(Wahyu Dhyatmika)、菲律賓的《Rappler》資深調查記者黎恩.布安(Lian Buan)、自由亞洲電臺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李志德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執行長邱家宜,分享各自國家在大選期間,如何發現日益更新的錯假訊息產製流程、查核過程中又面臨哪些阻礙,及媒體編輯室內該怎麼面對認知作戰。

全民必須分工,認識變化多端且難以查證的錯假訊息

在2017年,前印尼雅加達特區首長鍾萬學(Basuki Tjahaja Purnama)在角逐連任的過程中,因為身為華裔和信奉基督教,加上出生於蘇門答臘,具備各種少數族群身份的他,自然成為錯假訊息毀謗的目標。最後便飲恨落選。

錯假訊息的威力讓瓦玉.迪亞特米卡等媒體工作者倍感壓力。「我們習慣了時事新聞和深度報導,但新挑戰是來自社群媒體的貼文中。當下面對假訊息,媒體準備的很不充分」。

也因此,瓦玉.迪亞特米卡在2019年總統大選期間共同成立由24間媒體組成的印尼事實查核聯盟,定期監測社群媒體並發布查核報告。

經過5年,查核聯盟已經有超過百家國內外媒體合作,並在今年印尼總統大選中發現數種錯假訊息類型:如對圖像或影音進行編輯再製,或添加文字來誤導民眾認知,甚至利用深偽(Deepfake)技術來產製錯假訊息。

瓦玉.迪亞特米卡談到影音的查核比圖像更耗力費時,通常一部特定錯假影音,就需要花費一到兩天來進行確認。他更坦言,深偽技術最為棘手,因為並沒有假冒的原始來源來進行比對。

如今年大選中廣為人知的,便是特定人士以深偽技術讓新任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以中文發表演說,來強調其與中國的密切關係。

印尼事實查核聯盟也發現,在大選期間的錯假訊息和毀謗內容,多由社群媒體上的意見領袖(KOL)所傳遞。

擁有大量粉絲的他們,其話語能造成一定影響;但瓦玉.迪亞特米卡表示,當聯盟去糾正這些意見領袖的產製內容和言論,他們卻直接將其刪除。這樣的狀況週而復始地發生,目前也沒有規範來懲罰這些散佈錯假訊息的意見領袖。

要改變此種趨勢,必須讓全民具備媒體識讀能力,來辨認訊息的真實性。

瓦玉.迪亞特米卡認為面對錯假訊息還需要多層級的組織進行分工。如聯盟發布查核報告,便需要媒體來進行擴散;與此同時,社群媒體開放數據,讓研究人員和學者加入分析趨勢,來理解錯假訊息的運作方式。

在印尼,已有15間大學和超過50個民間組織於大選期間協助分享查核報告,打擊錯假訊息。瓦玉.迪亞特米卡強調,媒體素養的培育必須擴大,甚至提前到早期教育。「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集體應對的,全新訊息生態系統」。

錯假訊息讓菲律賓淡忘戒嚴歷史,將小馬可仕拱上總統大位

菲律賓的民主體制,是從1986年推翻獨裁者費老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政權,才得以建立。

然而36年後的2022年總統大選,獨裁者的後代小馬可仕(Bongbong Marcos)卻與前總統羅德里戈.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女兒莎拉.杜特蒂(Sara Duterte)組成搭擋,以「UniTeam」的名號主張團結,分別當選總統和副總統。

曾經有位德國學生向布安表示,菲律賓人民怎麼能將票投給獨裁者兒子,「我無法想像會選希特勒的孫子當總理」。身為司法和人權記者的布安認為,自老馬可仕統治開始便有假新聞的問題。經過調查,布安找出數點菲律賓人民支持小馬可仕的錯假訊息。

首先,許多菲律賓民眾認為小馬可仕當上總統,可以重返老馬可仕的「黃金時代」。但布安提到,學校課程和家庭並沒有告訴民眾老馬可仕統治期間,有9年處於戒嚴時期;期間一共拘捕7萬人、3萬4000人遭到酷刑,更有3240人下落不明。

老馬可仕也挪用公款達50至100億美元,使菲律賓在解嚴後陷入長期經濟發展停滯。

布安說,菲律賓非常重視家庭,「如果我的祖母告訴我老馬可仕時期是黃金時代,那就是黃金時代」。被掩蓋真相的訊息不斷傳遞,導致「小馬可仕當選,便能回歸黃金時代」的神話深植於菲律賓人民心中。

此外,大家認為戒嚴時期小馬可仕仍是小孩,並不需要承擔歷史傷痛。「但事實是,戒嚴法宣布時,他已經15歲了」。再者,小馬可仕也不具備牛頓大學學位,「但他仍向媒體聲稱自己擁有」。

而民眾也認為2016年小馬可仕在副總統選舉中落選,是因為對手萊妮・羅布雷多(Leni Robredo)在過程中舞弊。儘管最高法院在2020年裁定小馬可仕敗訴,「但這個判決並沒有說服小馬可仕的支持者」。

小馬可仕靠著支持者散播的錯假訊息建立種種神話,本人卻很安靜,避開提問和辯論會,避免露出破綻。

布安最後提到《TIME》對小馬可仕獲選2024年百大影響力人物的報導:「小馬可仕讓技術官僚重返政府,穩定了後疫情時期的經濟,並提升了菲律賓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正是這樣的報導,將獨裁者的兒子塑造成奇特的英雄人物。種種細微因素侵蝕民眾集體記憶,直到有一天菲律賓人忘記慘痛過往,一點也不留下」。

泰國民眾能識別假新聞,但媒體財務困難降低新聞質和量

泰國在去年5月進行眾議院改選,儘管選舉結果由親民主的前進黨獲勝,斬獲500席眾議員中的151席。但在總理選舉中,為泰黨與親軍方政黨合作,反倒由為泰黨推出的謝塔(Srettha Thavisin)當選。

新政府不是民眾普遍支持的政黨、支持率一直在下降,阿塔農說政府生存下來的關鍵,就是靠IO資訊作戰(Information Operation)。

IO的運作方式主要由政府或軍方雇人,在網路上發表對總理和政府的正面評論,來提高對政府的好感度,抑或轉移對負面新聞的注意力。

阿塔農舉例,假如總理發布一張自己的照片,底下便會冒出無數「好帥」、「政府做得很好」的評論。

但事實上,總理的英俊見仁見智,唯一大眾所共識的便是評論不斷重複相同句子,且評論者頭像大多都是象徵泰國軍階的標誌。「所以這看起來更假了」。

阿塔農表示,IO策略並不是很成功,因為民眾普遍認知到政府正在進行資訊操縱;但儘管成效不彰,仍舊有5到10%的民眾受到操縱,相信這類錯假訊息。

此外,IO還包含轉移民眾注意力。例如清邁在1、2月會有嚴重霧霾,但泰國政府會在電視播放夫妻爭執的肥皂劇,來讓民眾忽略真正重要的訊息。

阿塔農強調,儘管民眾都知道政府正在做錯哪些事,但他們卻無力解決。「霧霾、腐敗的憲政體系,對於泰國人來說太大了,我們無法做任何事情」。

阿塔農認為泰國已經有足夠健康的體質來抵禦假新聞。民眾間會互相交流來確認訊息真假,來消滅種種假新聞。「泰國媒體目前的關鍵問題,在於財務困難」。

阿塔農提出社群媒體的興起,讓過去兩個月內有2000名新聞媒體從事人員被裁員。媒體不得不仰賴企業和政府資金,減少對政府的批評;也沒有足夠的記者去花時間外出跑新聞,為社會提供高品質的報導。

如果有一件事要讓大家牢記,「那就是在泰國,我學到每個人的表現都比他的職位低一個檔次」。

如新聞工作者,實際上所做的卻是公關和替政府宣傳;真正產製新聞的則是政客或NGO,媒體再將其內容進行轉貼。「這是殘苦的事實,但也是泰國目前的現況」。

政治假新聞危害民主,民眾需了解新聞脈絡對抗假訊息

今年台灣總統大選尚未開打,政治攻防就已經如火如荼,假新聞也層出不窮。李志德所服務的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專責政治新聞查核,「因為我們認為這一類訊息,對台灣危害其實更大」。

李志德舉去年7月12日已被認證的《聯合報》假新聞還原始末:南海會議確曾觸及生物戰劑議題〉為例,新聞內提到在民進黨政府會議中,談及因美國在其國內不被允許製作生化武器,改要求台灣配合美國發展。

「我們看到這則新聞時,立刻就想到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小布希出兵的理由就是因為據傳伊拉克有化學武器。這完全足以作為出兵攻打一個國家的理由,因此我們覺得必須查核」。

李志德表示,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找出3個破綻:其一是假新聞呈現的會議紀錄,曾引用會議3天前《聯合報》的新聞內容。「它不能說明這是誰做的,但至少寫會議記錄的人非常懶惰,因為他直接複製貼上」。

且此會議紀錄並不按照行政院格式製作,加上紀錄中多次出現台灣政府不可能出現的字詞如「本黨」、「各軍部」等,在在證明這則假新聞所引用的會議紀錄來源有誤。「後來我們查核報告公布後,不僅《聯合報》承認,檢察官也認證這是一則造假新聞」。

而在藍白合即將宣告破局的去年12月6日,《指傳媒》公布假民調,表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首度超車賴清德,讓許多媒體跟進報導。但李志德後續追蹤,發現包含《指傳媒》等數家媒體,都是由同樣一群人成立;「操作民調的人,事實上是收了福建省委台灣工作辦公室的錢」。

李志德解釋,同一群人成立不同媒體目的是讓欲操弄的訊息互相引用,欺騙Google演算法,讓主流媒體認為此訊息很重要跟進引用,依序延伸到談話性節目、中國媒體和中國社群網站,製造「台灣民主可以被操弄,是個笑話」的印象。

李志德也坦言,事實查核工作因造假新聞工具推陳出新而越發困難。「抖音上就有現成套件,一句話可以讓中國北方、台灣年輕男性的口音來念,並越來越精緻」。

他表示,民眾必須了解新聞脈絡,包括如何傳播和出現,且持續保持警覺和懷疑。而對抗假新聞時,公共媒體扮演的角色極其重要。「因為它是所有新聞的最後一道防線」。

台灣大選錯假訊息中,煽動戰爭焦慮和塑造負面人設為大宗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今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發現戰爭與和平,是選舉活動中非常重要的錯假訊息和謠言類型。「其中一種是試圖煽動對海峽兩岸戰爭的焦慮。這類謠言敘述模式是不想發生戰爭,就投給某政黨」。

此外,「疑美論」謠言宣稱若民進黨大選,中國共產黨將生氣而侵略台灣。

刻意替政治人物建立虛假負面人設的謠言也不容忽視。其中包括誤導民眾認為副總統蕭美琴具美國國籍,不符合參選資格。「蕭美琴其實在2002年就放棄美國公民身份。我們雖然做了查核,但仍有很多關於她美國國籍的謠言流傳」。

又如在去年10月下旬,臉書上出現總統府和《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的官網假截圖,表示前總統蔡英文提供以色列2億美元和4萬枚火箭彈軍援,協助攻打哈瑪斯。

然而邱家宜等人進行蒐證,發現國內各大媒體並未報導,且總統府和《法廣》官網中並未發現假截圖內容。

邱家宜認為,這意味有意人士打算塑造台灣總統不怕打仗,主動參戰的人設。儘管記者們知道這是被操弄的假訊息,「但因為我們是專業的。如果民眾在手機上看到假截圖,他們會相信,畢竟看起來太真實了」。

在大選期間,關於投開票舞弊的假訊息同樣層出不窮。

邱家宜分享,無論選前選後,都有很多短影片談論如美國情報局提供隱形墨水,投票後便消除痕跡,以幫助特定候選人當選;又因選務人員是志願參加,投開票流程常出現問題。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便即時澄清並沒有隱形墨水,且流程疏失也不代表選舉舞弊。「但有意人士就會去放大這些錯誤,宣稱這就是舞弊」。

邱家宜呼籲媒體同行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工作坊,學習事實查核技能以捕捉謠言。她也表示,進行大選訊息查核時並不用擔心某政黨總說真話,另一政黨則說假話,無法保持平衡報導,「因為每個政黨跟候選人都會說錯話」。

面對現場觀眾提問,瓦玉.迪亞特米卡認為事實查核不能只由媒體負責,訊息可信度是全民責任,因此必須讓政府監管平台,要求提供資訊。他也坦言,儘管印尼政府在Covid-19期間願意協助查核,「但涉及選舉時情況則不同,因為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選戰的參與者」。

布安則強調事實查核工作必須快速進行。「因為錯假訊息停留在網絡上的時間越長,也已經進入民眾腦中一段時間。儘管兩天後再去進行事實查核也於事無補」。

布安反思,與其讓重視數量,每周查核上百篇明顯錯誤的文章,不如專注在十個關鍵錯誤和誤導訊息,以維持查核品質。

更多卓越電子報文章

本文經卓越新聞電子報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認識新聞產製脈絡 平台提供數據 培養選戰錯假訊息抵抗力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鍾宇筑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