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主流媒體都在預測2024年後的中美關係。有些人認為,賀錦麗(Kamala Harris)是拜登(Joe Biden)的副總統,因此會追尋拜登的中國政策;有些人認為,川普(Donald Trump)是強勢的政治人物,因此會推翻拜登的中國政策。

然而,國際關係架構並非一人之四年可扭轉的玩物,反而是深層的、結實的、方向明確的體系。無論是川普展開第二任期,或者賀錦麗成功接棒拜登,中美關係的大方向不會變,壁壘分明的對峙不會變,世界體系擘成兩半的局勢不會變。

對於中國,川普與賀錦麗治下的中美關係都是殊途同歸。

如果川普選上總統:蕭規曹隨

習近平團隊已有與川普政府交流四年的經驗。

2025年的習近平政府,見證過川普與蔡英文通話、《台灣旅行法》的誕生,承受過美國的關稅戰、成都與休士頓領事館的相互關閉,經歷過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動態清零以及國際輿情的指責,因此不會如2016年般的天真與陌生,誤以為川普政府真如媒體所述,是能夠談判的交易大王。

反而,從2017年至2021年,習近平團隊理解到,美國的某些核心利益是川普無法交易的一塊鐵板,例如美元的國際價值、第一島鏈的軍事防衛,以及美國藉由英國,來進行在歐洲地區的離岸平衡策略。

此外,美國與20多個歐洲國家的合作關係,亦不是川普能夠交易的籌碼:美國需要一個既能承擔防衛的歐洲(在無需花費美國資源的前提下,防堵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又需要一個不團結的歐洲(避免歐洲人組織一個如邱吉爾與戴高樂夢想的「歐洲合眾國」,將美國從大西洋東岸驅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