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的放棄統一

2017年3月10日,韓國憲政史上首次罷免了總統,這是朴槿惠總統執政的最後一年,也是文在寅總統就任的過渡期。同年5月9日,韓國首次提前大選。通過選舉,文在寅政府上臺後,這是自2008年盧武鉉政府以來,時隔9年再次政權更替為民主黨系政黨執政。

文在寅政府上臺後,就提倡韓半島駕駛者論及解決北韓核問題,因此與先前李明博政府、朴槿惠政府相比,有關實務會談、接觸及訪北的消息較多。

從2018年初開始,金正恩的態度出現變化之後,包括北韓參加平昌冬奧在內,以玄松月為首的北韓藝術團相關的演出,也通過5到6次高層企劃的歷史性南北會談,那時北韓金正恩就用了不一樣的形象走入世人的視線當中。

近日金正恩在勞動黨全體會議上和最高人民會議上,強調了修改憲法的必要性,甚至語帶否定前兩任領導人,祖父和父親實現的南北關係成果。同時還表示,憲法中應該刪除「自主」、「和平統一」、「民族大團結」等,祖國統一三大原則。這是南北分裂後1972年共同發表的《7·4南北共同聲明》的核心概念。

另外還下令指示,拆除祖父金日成時代建造的「祖國統一三大憲章紀念塔」,準備正式著手除去南北關係史。

先前北韓將核武裝政策憲法化,此次廢除南北民族關係,正式宣佈放棄和平統一目標,並表示必須在憲法中明示戰爭爆發時佔領韓國的問題等,提高了很大的威脅程度,同時也有很強的「對美」的性質。

截至目前為止,任何情報機關並沒有蒐集到北韓正在準備大規模戰爭的具體徵兆。另外,從北韓向俄羅斯及伊朗出售武器和導彈,可以說明,北韓應該沒有計劃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如果要對韓國本土進行導彈攻擊、或入侵本土,這幾乎意味著是表明要對美國開戰,那麼事先儲備武器和導彈就變得很重要。

但是目前北韓,可能不僅是想對4月韓國的國會議員選舉製造不安、及11月美國的總統大選的候選人施加壓力,通過正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北韓有很大的可能性,會進行小規模局部的戰爭,藉此企圖對選舉產生影響,意圖使日、韓對美國的信任、三國同盟關係發生動搖。

北韓持續發出的挑釁,除了上述主要目的外,推測還有也很重要的三個意圖:強化政治核心的權力、迫使美國協商、宣傳武器銷售等。另外,北韓也可能試想通過加強挑釁,誘導韓國的核武裝化,即駐韓美軍重新部署戰術核武器,希望通過此舉使北韓核武裝正當化、既成事實化、以瓦解國際制裁、謀求對南永久核優勢。

還有2023年戰術核攻擊潛水艇下水,軍事偵察衛星穩定在地球軌道上,為南北軍事關係和東北亞安保開出一條分水嶺,製造了未來談判的條件,同時向俄羅斯出售武器和彈藥也緩解了外匯危機。

此次可以看出北韓對韓國關係的重新評估,是經過縝密計算的戰略性變化。正如金正恩發表的聲明,此次對韓國路線的變化是北韓重新調整對外政策過程中的一環。現在北韓對外關係中最優先的是發展同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這意味著金正恩還有其他出路與選擇。同時也明確表現,金正恩無意與拜登(Joe Biden)政府進行對話。

但是,如果川普(Donald Trump)能在今年11月的大選中獲勝,金正恩有沒有可能重新緩和關係呢?

另外,一月時金正恩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發送了地震慰問信,使用了「岸田文雄閣下」的表述,金正恩利用這一方式,讓北韓「通日封南」(註)?削弱韓美日對北的制裁框架,以孤立韓國。

金正恩強硬措辭的背後,也可能隱藏著他項選擇。可以發現,這是北韓首次承認韓國為國家。或許金正恩認為南北是「兩個國家」的選項,而不謀求統一,才有望解除北韓當前困境。因為金正恩也知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就兩個國家的解決方案達成協議,還可以獲得進行大規模援助。

金正恩是否認為韓半島也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北韓今後動向的因素,「美國的11月大選結果」和「北韓內部經濟問題」,將是產生政治影響的關鍵,最後還有金正恩個人的健康,以及北韓內部複雜的政治狀況。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金氏三代對韓半島的主張

金日成呼籲南北韓聯邦制、金正日則堅持國家統一的三個原則。北韓從第一代領導人金日成、金正日時期開始,確立了「透過民族主義統一朝鮮半島」的目標,提出了高麗聯邦制在內等等的統一方案,並實施了軟硬兼施的對韓戰略。

在金日成時期的20世紀50年代,主張以武力統一整個朝鮮半島。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提出了「和平統一」和「南北聯邦制」。金日成1960年在815光復節演說中表示:「這是沒有外國干涉的和平祖國統一最合理、最現實的方法,作為過渡對策,提議實行南北朝鮮的聯邦制。」此後,金日成通過1980年的黨代會正式提出了「高麗民主聯邦制」,作為先決條件,主張廢除韓國的《反共法》、《國家保安法》,和撤除駐韓美軍。

金日成去世後,金正日於1997年將「高麗民主共和國創立方案」作為「祖國統一・三大憲章」之一。祖國統一・三大憲章,是指金日成提出的祖國統一三大原則「自主、和平、民族大團結」、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創立方案、全民族大團結十大綱領。

金正日去世後,金正恩也在2016年的黨代會上表示:「統一路線在偉大領袖們闡述的祖國統一三大憲章中全面體現,要始終如一地把握,開闢統一之路。」

但去(2023)年12月末的黨中央全體會議上,金正恩表示,「南北不再是同族,動用核武力平定南朝鮮所有領土,與把吸收統一定為國策的大韓民國相比,無論何時都不會實現統一。」更在之後15日的最高人民會議上表示:「大韓民國是不變的主敵,應該刪除憲法中自主、和平統一、民族大團結的表述。」

可以看出,金正恩準備著手正式廢除從金日成時代延續下來的祖國統一三大原則;北韓提出的統一方案,隨著時代條件和環境的變化而改變。

1960年代的南北聯邦制,具有以兩種體制共存為基礎的統一過渡形態的特徵,當時為了藉助北韓的經濟力量的優勢,藉此進入韓國社會而提出。

70年代的南北聯邦制的特點是,提出「高麗聯邦共和國」的國號,提議以單一國號加入聯合國,並全面推出統一戰線形態的大民族會議。

1980年代的高麗民主聯邦共和國創立方案,則是直接創立中央政府,擁有外交軍事權的完成型聯邦國家,為此提出了撤除駐韓美軍等等一系列廢除反共的先行條件。

1990年代以後,提出了將地區政府的權限逐漸轉移至中央政府的鬆散聯邦制,和進一步具體化,提出了兩個政府保留現有功能和權限的低階段聯邦制,並主張將兩邊制度逐步統一,藉以完成階段性的國家統一。

回過頭來,從韓國的角度來看,1991年南北簽署的《南北和解與互不侵犯及交流合作協議書》、《南北基本協議》中明示的內容,南北之間不是國與國之間的關係,而是在統一的過程中暫時形成的特殊關係。倘若冷靜思考,過去與現在的國際政治的環境背景,這樣的規定現在是否仍有效?

除此之外,這種南北關係的雙重性,可說是不勝枚舉。

大韓民國憲法第3條規定,不承認北韓的領土條款,但在憲法第4條規定,宣佈和平實現自由民主主義統一,將北韓視為統一的對話和合作對象。另外在韓國的《國家安全法》規定,北韓是非法的反國家團體,但是自從南北韓同時加入聯合國以來,國際社會皆認為南北已是不同的獨立國家。而南北雙方內部的國家立場,在規定對方的相關法條上,彷彿是構築於相互間精神分裂的視角。

此時能夠發現金正恩的改變,似乎存在某種程度上的符合事實與現狀。

南北韓過去不斷地高呼民族共同體,強調民族和解與民族合作,可是一旦條件發生動搖,翻臉比翻書還快地就立即將對方視為對國家安保最具威脅性的「敵人」,這是不斷反覆出現的南北關係。

事實上,在南北分裂近80年,還有外部的政治角力因素,若還認為南北兩邊在「民族框架」下有效互動,也可能是太過理想的期待。在這種情況下,試想這樣不同體制存在的兩個國家,若要統一,其存在的可能性還有多高?

  • 註:「通日封南」意為與日本直接進行溝通,並封住與南方的介入與對話。在90年代,日本在對北接觸過程中與韓國缺乏協調,演變成〈韓〉〈日〉之間的外交問題。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