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因為它是幫助人類生存的重要關鍵。然而,飢餓也深深地干擾著我們的思考方式,讓我們在複雜的任務、細節和注意力集中上掙扎。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易怒、衝動、苛責僅僅是飢餓的結果,將會進一步混淆我們的大腦。
文:黃皓筠
節食在現代「瘦就是美」的審美觀之下,被認為是一種潮流、受到網紅及名人認可的健康促進途徑。市面上五花八門的斷食法、保健食品也成就了減肥這項價值2500億美元的巨大產業。儘管節食有成讓人心花怒放,不過讓我們面對現實:掐著時間進食、逼迫自己不吃東西只喝水,可能是痛苦的。
一項針對近2000名想要減肥的過重、肥胖人士進行的調查顯示,那些真正成功減肥的人出現憂鬱症症狀的可能性,比減肥失敗的人高出近80%。達到瘦身效果固然讓人開心,但飢餓會以多種形式擾亂我們的思維,尤其是所謂的「餓怒症(hangry,單字hungry與angry的結合)」,亦即當兩餐時間間隔太久時爆發的憤怒感。此外,其他研究也表明斷食在短期內會對情緒、認知和判斷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
實際上,節食這項議題的層次也比大家想像中的深遠。在這個許多人連自己都無法養活的世界,有的人因貧窮而餓死,有的人卻因為吃太好而得到糖尿病,而節食顯然是不平等現象加劇的象徵。
另一方面,研究發現印度學校供應午餐的政策,讓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了13%至16%。正面數據告訴我們,沒有足夠的營養和卡路里,可能讓我們的大腦難以正常發育及運作。不過,天天斷食導致的飢餓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
情緒對人類思維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我們沒有真正理解或承認它們的時候。當我們意識到情緒的來源,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思考和決策時,我們更容易調節自己的情緒。
例如,低落的情緒常常使我們更加悲觀,導致我們更加消極的思考。科學家指出,如果意識到自己對即將到來的健康檢查有多擔心,面對財務決定時會傾向避險作法;如果看完悲劇電影後想要網拍一件外套,也可能會以更低的價格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