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翼」一詞源自於軍事用語,是作戰時部隊的兩翼,負責掩護主軍向敵軍發動奇襲突擊;而近年來常用於政治場域,被當作外圍的論述部隊,側翼不似黨部主軍有包袱,更像散兵游勇策略靈活、型態多變,因此在政治攻防、政策辯護上深受各大政黨所重用。

側翼的主要任務是護航,讓主軍進擊而獲勝,並不追求真理,本質上無法反思,也代表擔任側翼角色不能產生論述,只能淪為附庸;然而側翼常見的策略是,表面和「主軍淡化界線」,以不同角度打擊政敵,鞏固基本盤、吸引中間選民的注意力,完成政治任務。

側翼的前身:附隨組織

在過去扮演側翼角色的大多是政黨的「附隨組織」。

它們為政策辯護、批評政敵,時常舉辦記者會、發送新聞稿,盼能爭取更多媒體的關注。不可否認的,每個人都有立場,各大電視台、報社也是如此。所以媒體有時僅採納特定組織的資訊,替己方陣營進行辯護,已經見怪不怪。

過去這類新聞資訊的流通壁壘分明。附隨組織和電視台、報社和廣播等媒體多處於「橫向聯繫」;若為黨營媒體則是「垂直整合」。當時組織和宣傳的肌理清楚可見。值得一提的是,價值立場本身沒有錯,但是動機都出於少數權勢集團的利益,則不能被允許。

事實上若以另一觀點看之,側翼在政黨政治的架構下,可視為捍衛理念、替政黨爭取話語權的近衛兵,這是民主無可迴避之惡,意即「側翼儘管對民主有害,但卻是民主的常態」。

我們必須很誠實的說,民主不是萬靈丹,側翼拿著自由當令箭,可以當作一種併發症,因此,公民社會需要不斷向它們提起抗議、糾錯,才能讓民主體制不至於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