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國提高對台軍事恫嚇,頻繁軍機、軍艦侵擾台海周邊,更進行多次軍事演習行動,國際社會相當憂心兩岸有爆發衝突的風險。美國為了展現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決心,多次對外重申會持續派遣軍機、軍艦通過台灣海峽,以保障公海航行自由。

與此同時,美軍也和日本自衛隊舉辦名為「東方之盾」(Orient Shield)的聯合訓練,旨在強化共同登陸作戰時的防禦能力。

中國對台軍事恫嚇常態化,有內、外宣傳意義

今年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短短一個月內,中國在台灣周圍舉行多次軍事演習,不僅試射多枚飛彈,甚至還掉進日本經濟海域,激起日本政府的擔憂,中國的挑釁作為不但沒有降低日本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視,更加深了「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危機感。

對此,據傳日本防衛省有意增加明年度的國防預算,主要目的就是要防範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強化周邊海域的反擊能力。

當然,裴洛西訪台確實引發中國強烈的不滿,不但對台灣採取商攻武嚇,更揚言會挫敗任何破壞主權領土完整的軍事準備,由於當前正值中共二十大黨政權力更替的敏感時刻,中國表現出不惜一切代價來「反獨促統」的態度,相當明顯;這對美國來說,中國對裴洛西訪台一事,所採取的軍事動作,是過激、過度的反應,認為中方藉此改變台海現況,甚至有意對台軍演朝向「常態化」發展。

不過外界評估,短期內,中國要對台採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並不高,這除了是因為美中軍事實力落差的現實考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受制於內部政治局勢的判斷,習近平雖然拉高軍事對峙的姿態,但是一旦誤判情勢而擦槍走火,恐怕會衝擊到自己的政治處境,尤其是讓境外勢力有顛覆政權的機會。

換言之,從政權穩定的目標來看,增加對台軍事施壓的目的,一來是要應付內部鷹派的強硬態度,二來也有對內宣傳的意味。

美維持區域和平,遏制中國威脅無模糊空間

然而,美國對於區域穩定的角度,完全不容許國際秩序遭到破壞,尤其是中國將軍事行動常態化的用意,美國不可能會放任中國的「灰色地帶效應」(Gray Zone)發酵,那麼過去在兩岸議題所秉持的「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必須有所調整,特別是拜登(Joe Biden)多次在國際舞台上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不允許任何一方破壞現況,這是再清晰不過的戰略宣示。

對照中國近期軍演動作頻頻,美國必然會有所回應,美中雙方都在試探對方的底線。

這次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是今年第七度,同時有兩艘軍艦「昌塞勒斯維號」(CG-62)、「安堤坦號」(CG-54)共同執行任務,則是拜登政府上台後的首次,這一方面彰顯美國維持區域影響力的立場,另一方面,也是凸顯台海衝突情勢有升高的跡象。

美方當然不希望與中國爆發軍事衝突,但基於國內將舉辦期中選舉的政治議程,以及盟友對區域安全的需要及反應,在保持與中國溝通的同時,仍必須在安全底線上「說清楚、講明白」。除此之外,美國也必須展現身為民主大國的風範,台灣民主發展極具指標性的典範作用。

中國破壞台海現況,首當其衝的便是台灣,近期中方除了升高對台軍事壓力,更不斷測試台灣的底線,利用無人機闖入金門地區,疑似進行軍事偵測行動,以及製造台灣社會「恐戰」氛圍,以達到「灰色地帶」的心理壓力。中國類似這樣對台入侵的動作會愈來愈頻繁,台灣該如何因應?以及採取什麼反制的措施?是當前相當重要的國安課題,畢竟中國會不斷測試台灣反應和底線。

對台灣來說,這不僅涉及到國防事務,也將會影響國內民心士氣及政治信任,執政黨不可不慎重看待。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這是尋求國際合作的基本前提,台灣作為一個先進又具文明的民主國家,面對獨裁野蠻的中國威脅,必須提升自己的國防實力,尤其是現代軍事範圍不只局限在傳統安全領域,例如無人機項目的非傳統安全,已是國安層級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如何以小搏大來反制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軍事恫嚇,逐步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已刻不容緩。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