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四大經歷的學生常相當注重細節,在面試時花太多時間討論案件的規模、細節,但他們該嘗試以較宏觀的角度敘事,談這個案件的指標性、會對產業帶來什麼影響,幫助面試官看到更清楚的數據。
每年都有很多任職於四大會計事務所(分別為PriceWaterhouseCoopers、Deloitte & Touche、Ernst & Young及KPMG,以下簡稱四大)的員工希望職涯有所突破,其中一個方式就是透過MBA累積經驗,讓自己能有加入投資銀行、財星500大企業的各種選擇,我想藉由這幾年輔導擁有四大經歷學生的經驗,分享以下重點。
如何善用MBA,幫助你從四大轉戰投銀、百大企業?
由於四大的客戶多半是規模較大(或正在籌備)的上市、上櫃或公開發行的公司,還有國營企業或外商公司,所以任職於四大的員工,學習大型企業複雜的財務、會計等事項的機會較多。尤其這幾年有許多增資、合併、設立子公司等案件,都需要四大員工收集相關資訊、輔導企業不同部門推動案件進行,也讓員工能從中看到不同產業的動態及趨勢,進一步思考自己的職涯走向。
一般四大的MBA申請者,因為擁有會計專業,大多希望未來能持續利用所長,在金融業深耕,而最普遍的職涯目標是加入投資銀行,或到財星500大企業擔任CFO。那麼MBA能如何為這些申請者加分,幫助他們朝下一階段的職涯目標前進呢?
通常,投資銀行、企業財務部這兩種職業,是我四大學生在MBA後想要轉換的行業。如果在四大有做過併購案的學生,因為已經有很相關的經驗,所以很適合轉換投資銀行;而因為四大的經驗,讓這些學生有紮實處理財務報表的經驗,對於企業裡的財務部門,或者有些大企業的財務相關儲備幹部計畫,都很適合轉換。
基本上,MBA匯集各產業的人才。在四大工作期間,你可能是隨著每個案件的結束就換一個客戶、換一個產業,學到的知識可能也是偏向會計專業;想想在MBA你的同學就是來自不同背景、產業,在一起上課、解case的朝夕相處下,你能大量吸收他們的不同觀點,同時也提出你的專業建議,這樣互動的學習速度更快,也能為你之後的轉職路儲備更多知識能量。
而且頂尖MBA的職涯中心資源豐富,除了聘請產業人士為學生提供許多履歷修改、模擬面試的訓練,學校也有相關社團提供產業的第一手資訊、職缺。至於MBA相當重視的人脈網絡更不用說,許多在各產業深耕已久的校友,為了回饋母校,若有職缺,會優先通知學弟妹們,這樣的特殊待遇,不是MBA還真遇不到。
該如何從四大經歷中,凸顯個人特質?
從我輔導擁有四大經歷的學生經驗看來,他們大多認為自己每年為客戶提供的金融服務都大同小異,履歷沒有可以強調的亮點,加上國際經驗不夠多,申請MBA可能沒什麼優勢。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在他們做的各種案件背後,其實有很多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所以我常常需要花時間跟他們討論,追溯每個案件的根源及獲得,是什麼促使他們積極爭取大案件?他怎麼做讓不同部門的人願意一起合作?他如何與客戶溝通,達成最終決策?
我曾經帶過一個任職於四大的學生,因為未來想轉到IBD而開始申請MBA,他在申請過程中擔心自己沒有實際的外資銀行經驗,無法獲得頂尖商學院青睞,問我是不是要在申請期間轉職比較好?
我向他分析,四大有一定的規模及知名度,等於不用花太多心力向MBA招生委員會解釋自己的工作性質,而且就算國際經驗較少,他是不是可以利用其他方面補強?或者想想自己在各大案件中如何展現MBA最重視的領導力?
我常常告訴學生,挖掘自我是申請MBA的必經之路,不管最後的申請結果如何,能夠更認識自己、清楚未來目標,怎麼樣都算賺到。挖掘自我不能只展現在申請的essay上,因為essay能事先討論、反覆修改到最滿意的程度;可是面試不一樣,你夠不夠瞭解自己、喜不喜歡你談論的產業,面試官一聽就知道,所以這幾年我會花更多時間和學生模擬面試,幫助他們學習精準表達,透過短短的面試時間,展現個人亮點。
擁有四大經歷的學生特點是相當注重細節,常常在面試時花太多時間討論案件的規模、細節,就怕別人不瞭解他做過的事。我會建議他們,嘗試以較宏觀的角度敘事,如果你做的事是協助客戶建立更完善的數位財務系統,不要只說你在當中的工作內容,談談這個案件的指標性,會對產業帶來什麼影響;如果你做的事跟其他同業相比,規模較小,也不要因此而喪失自信,談談這個案件歷年來的成長,幫助面試官看到更清楚的數據。
想要前進投資銀行,不可不知的MBA招募流程
進入MBA後,只是完成階段性的任務,因為在入學沒多久之後,你就會開始投入各大產業的招募活動。以四大經歷學生最想加入投資銀行來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因為從各家銀行招募團隊到校舉辦活動的那一刻開始,割喉戰就已經展開!
根據我的學生分享,各家銀行在學校舉行的info session或corporate conversation形式可能很輕鬆,在銀行介紹自家服務後,就開始圍成小圈圈mingle,「銀行雖然都有表定招募流程,但是一開始就跟你接觸的人,可能就是掌握你錄取與否的決定權,所以初次見面的印象分數非常重要!你在每個mingle的小圈圈中待10至15分鐘,一定要發表(好的)意見,不然會直接被扣印象分數,而且亞洲面孔在投資銀行圈沒這麼多,你的表現很容易被放大檢視。」
在每場活動結束後,一定要記得當天寫封thank-you letter給當天認識的銀行前輩,並藉機約下一次電話聊聊或coffee chat的機會。因這樣的信件不是每一封都會獲得回覆,所以在每次活動當中,都必須確保自己能夠看出招募團隊的關鍵人物,並至少跟5、6個前輩聊過(也有學生說至少10人),才有可能獲得一定數量的回覆。
接下來你可能會得到一、兩次與銀行前輩在電話聊聊或coffee chat的機會,讓對方更進一步認識你,並願意為你引薦更多銀行界從業人員,或將你放入可面試的名單。
我的學生分享,要讓銀行前輩覺得跟你對話很新鮮、有收穫,靠的是做足功課,你要在對話前查詢對方LinkedIn的資料、瞭解產業趨勢,再自然的帶入與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經過這些重重關卡後,你才可能有機會更進一步參加銀行舉辦的聚會,獲得面試邀請。
其實每間銀行因為所在的地區不同,風格也會不一樣,你可以透過各家銀行到校時就觀察出一些特性。以紐約願意招募MBA學生的投資銀行來說,他們的面試相當講求時效,通常分為三關、為時一週,作法是與學校合作架設平台,收集學生履歷、安排面試時間,接著在校舉行第一、第二輪面試,最後一關則安排至銀行面試,若週一開始首輪面試,可能週五就能得知最終結果。
亞洲投資銀行(以香港為例)的招募同樣是三關,但每關之間的作業流程都耗時兩至三週,且不一定會告知每一關的面試結果,面對較冗長的面試流程,學生應該做好心理準備。
看完上述的分享,希望能讓擁有四大經歷的你,更瞭解MBA能帶來的加分,以及競爭激烈的投資銀行如何透過MBA招募新血;如果想從四大轉戰其他跑道,只要擁有對的策略及心態,相信你也可以做得到!
延伸閱讀
本文經Sabina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
我想要轉職,該如何跨越「從零開始」的挫折感?
從零開始有很多面向,例如是工作內容的挑戰,當同事們用很微妙的特有名稱、重新適應的會議模式、學習新一套的系統工具等等,這些技術面的適應,真的要靠你的「積極」來突破。
-
我辭去工作、在家裡廚房開了一個烘焙坊,我是怎麼成功的?
今天這個小廚房,擁有包括Dior、Revlon、Netflix以及Google等高知名度客戶,但創辦人仍認為不要辭去平日工作後,又因為沒有錢就扼殺你的夢想,重點是「如果你個人不夠有錢,你一定要同時有兩份工作。」
-
如何透過MBA累積經驗,幫助你從四大轉戰投銀、百大企業?
擁有四大經歷的學生常相當注重細節,在面試時花太多時間討論案件的規模、細節,但他們該嘗試以較宏觀的角度敘事,談這個案件的指標性、會對產業帶來什麼影響,幫助面試官看到更清楚的數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