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近期與加拿大的垃圾戰還沒落幕,又傳出在發現7個貨櫃的澳洲廢棄物,以及在港口發現2萬多公斤的香港塑膠垃圾。對此,綠色和平組織23日表示,東南亞和開發中國家拒絕成為富國的垃圾場。

GMA新聞網報導,最近在菲律賓東米薩米斯省(Misamis Oriental)發現7個貨櫃的澳洲廢棄物,受委託運送這批貨櫃的業者,是將51個貨櫃南韓垃圾送到菲律賓的同一家公司。

(中央社)對此,綠色和平(Greenpeace)東南亞分部菲律賓辦公室人員艾吉拉(Abigail Aguilar)發布聲明表示,肆意將垃圾運往菲律賓的行為令人無法接受、應受譴責且非常糟糕,「為什麼我們必須一再提醒全世界『我們不是垃圾場』」?

艾吉拉說,應不計一切代價停止將廢棄物非法運送到開發中國家,「我們拒絕被當作富國的垃圾堆」。

她表示,這類廢棄物進口醜聞可能不會就此終止,這就是為什麼綠色和平組織持續呼籲馬尼拉當局簽署「巴塞爾禁運修正案」(Basel Ban Amendment),因為這可以防堵以「回收」為幌子,運送其他危險廢棄物的漏洞。

菲律賓是在1989年3月簽署此禁運修正案,雖然允許外國進口危險廢棄物,卻必須確保在政府事先知情並批准同意。

艾吉拉說,不管能不能回收,垃圾就是垃圾,菲律賓應堅定拒絕垃圾進到國境內。她表示,對澳洲、南韓、加拿大和許多其他把東南亞視為垃圾桶的已開發國家來說,現在就是減少廢棄物的時機,「我們菲律賓人永遠不會接受你們的垃圾」。

《每日詢問者報》報導,菲律賓政府表示對此感到「被嚴重冒犯」,馬拉坎南宮發言人帕內洛(Salvador Panelo)表示聲明,「我們會把它們原封不動地送回去」。

《SunStar Manila》報導,然而收貨人霍爾希姆菲律賓分公司(Holcim Philippines)表示,這批貨物是經過合法申報的PEF(加工工程替代燃料,Process Engineered Fuel)。

霍爾希姆菲律賓分公司於昨日(23)日發布聲明表示,由於民眾對外來廢棄物表示強烈抗議,也譴責對環境造成傷害的廢棄物處理方式,因此,霍爾希姆公司才使用PEF作為水泥窯的替代燃料,目的就是在解決環境問題。聲明也強調,霍爾希姆雖然以水泥製品起家,但近年來也是菲律賓政府處理廢棄物管理問題的合作夥伴。

1970年代,西方各國開始關注電子廢料和其餘有毒廢物帶來的健康隱憂,垃圾就地棄置常遭到民眾強烈反對,於是各國開始將廢料輸出到環境法規相對寬松的開發中國家。但是到了1980年代,這種做法開始引發爭議,促成1989年通過《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嚴格控制越境轉移。

《巴塞爾公約》目的是為禁止有害廢棄物流入第三世界國家或地區,也提升有害廢棄物處理技術、提倡就地處理有害廢棄物,以減少跨國運送。

此外,菲律賓當局也在在奎松市港口找到一輛40英尺的貨車,內有至少25,610公斤的混合塑膠廢棄物,經調查後證實來自香港。對此,菲律賓生態廢棄物聯盟(Ecowaste Coalition)也發出聲明譴責,「作為國家大門的守護者,我們不能讓自己的國家被外界視為垃圾場」。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