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金牌拳手II:父仇》由電影《洛基》系列的創始者席維斯史特龍監製,並參與演出。以劇情來說,可稱為《洛基》外傳第二集,或《洛基》系列第八集。

影片製作的背景有點耐人尋味。《洛基VI:勇者無懼》在眾人皆不看好的情況下,由席維斯史特龍自編自導自演,打造出影史最強的懷舊電影之一。《洛基》的傳奇,理應在當時就已終結,畢竟洛基這個人物的大敘事,已在此蓋棺論定,並有個最好的終結。

但象徵美國電影界黑人勢力崛起的《黑豹》導演萊恩庫格勒,卻硬是把一個70、80年代白人文化至高無上和美國夢的象徵:洛基,用一個黑人的視角重新詮釋,以《洛基》系列的重要角色,黑人拳王阿波羅的兒子為主軸,去講一個包含洛基精神與黑人文化的故事。

而《金牌拳手II》意在言外的象徵有兩個,一個是「經典」的重新詮釋(甚至有傳承意味),另一個則是黑人勢力的反撲。第一點是21世紀的電影主流,《金牌拳手》的上映選在《洛基》問世的40周年,即有此懷舊意味。

第二點,則是一種黑人要搶回電影詮釋權的作法。美國的主流運動除曲棍球和棒球外,幾乎是黑人的天下。而美國影史的重要運動片,卻都不是由黑人為角度拍攝的,特別是拳擊電影。

美國職業拳擊的白人冠軍寥寥無幾,偉大拳王除了馬西安諾(Rocky Marciano)以外,全是黑人。影史經典《蠻牛》與《洛基》的主角卻都是白人,另一部《捍衛正義》的主議題則是種族歧視。而《洛基》故事的藍本,來自拳王阿里的真人真事。白人拳手Chuck Wepner挑戰阿里的拳王頭銜,並跟他大戰15回合,阿里最後以判定獲得慘勝。席維斯史特龍以此電影,由沒沒無名的三流演員,成為好萊塢巨星,更成為美國夢的象徵之一。

《洛基》的傳奇,無疑是對黑人平權的一大諷刺。在黑人仍飽受歧視的時代,職業拳擊由黑人獨霸,本就讓白人勢力為之不爽。拳王「颶風」魯賓卡特被構陷入獄,即是一個著名的種族歧視案例。拳王阿里生涯引發的諸多政治爭議,也成為美國歷史的一環。而《洛基》在當時能轟動全美,背後也不乏有白人意識形態的因素。

但偏偏《洛基》本身不是一部單純的電影,它背後的精神是「年輕人逐夢」的普世價值,影片內容完全圍繞拳手如何克服內心陰影,在人生中奮戰。精神構成勇氣,並戰勝困境的寓意,使此系列電影成為全世界男性青年成長的典範。

這可能是萊恩庫格勒選擇此文本進行二創的緣故。原作中的配角黑人拳王阿波羅的形象,來自美國黑人的英雄阿里,而他編寫的劇本,讓拳王的遺腹子阿多尼斯繼承了父親的事業,打出自己的傳奇,是有種黑人文化世代交替的傳承意味。

《洛基》系列電影中並未醜化黑人形象,阿波羅在《洛基III》當中,甚至成了拯救《洛基》的角色,導演選擇此議題,也有一種反向收編白人經典,暗示著黑人繼承了白人開創的美國光榮的意味。

而微妙的是,如果《金牌拳手》要拍續集,它勢必依然是黑人精神為重心的電影。但《金牌拳手II:父仇》,卻像是席維斯史特龍把《洛基》系列進行延續的作品。史特龍不但身為監製,也同時為本片編劇。電影由Steven Caple Jr.擔任導演,共同編劇也是黑人劇作家。

史特龍雖非導演,實際上卻參與電影的重要部分。像是片中的最後拳賽他親身指導,如果以劇本路數來看,故事與對白情節的主線也像史特龍的手筆,但黑人編劇與導演,左右的是主角阿多尼斯及其家庭的黑人文化氛圍。這比較像史特龍把不擅長詮釋的部分,交由年輕的黑人影人處理的感覺。

左為曾經主演《洛基》的Carl Weathers,中為席維斯史特龍,右為主演《金牌拳手2》的Michael B. Jordan。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左為曾經主演《洛基》的Carl Weathers,中為席維斯史特龍,右為主演《金牌拳手II》的Michael B. Jordan。

而如何說《金牌拳手II:父仇》整個還是《洛基》系列的延續?在於電影敘事的結構。

整部《金牌拳手II:父仇》集《洛基》系列之大成,包含了《洛基》一至五集的劇情總架構。

《金牌拳手II:父仇》的故事,講述阿多尼斯(由Michael B. Jordan飾)在《金牌拳手》以判定輸給拳王之後,用實力打倒新任拳王,也登上拳王寶座。這個電影場景複製了《洛基I》與《洛基II》的主線。而在《洛基IV》裡面,打死阿波羅的蘇俄業餘拳王伊凡卓格敗給洛基後,聲名掃地,艱困中培育自己的兒子維多(由Florian Munteanu飾),向阿多尼斯挑戰拳王頭銜。洛基不贊成比賽,阿多尼斯為了替父親復仇,堅持要戰。

比賽當中,維多將阿多尼斯打得重傷,卻因為犯規失格,阿多尼斯保留拳王資格,卻被打得信心全無,一蹶不振。此時阿多尼斯的老婆生產,讓他更有不知為何而戰的窘境(此為《洛基II》中的困境)。但阿多尼斯最後在家人的鼓勵下,重新奮起,並跟維多再打一次打頭銜保衛戰。這一段的起落走向跟《洛基III》相同,只是做了翻轉。洛基當時失去拳王寶座,必須重新奪回,阿多尼斯則反過來要面對拳王高峰的恐懼(這點《洛基III》也有處理)。

而第二場比賽,從賭城移到莫斯科的對戰模式、訓練方式、戰士為何而戰、以小搏大的戰況與結果,與《洛基IV》相同。而洛基與阿多尼斯情感上的爭吵衝突,則是《洛基I》、《洛基II》、《洛基III》、《洛基IV》的共同母題。

《金牌拳手II:父仇》把《洛基》系列的精華全部融為一體。劇情綿密,對白精準具有哲學性,導演在各項調度上表現得宜,除了阿多尼斯跟家人的互動部分,因導演功力不足,處理得稍悶之外,電影的整體成就,堪稱經典。緊繞著《洛基IV》裡拳手之間的心結,呈現得更是動人。

但如果只是老片重拍,或是單純的懷舊,《金牌拳手II:父仇》不過就是一部好看的續集電影。而史特龍的劇本處理,卻還是有不少創新之處,使本片的價值昇華。

金牌拳手2

Creed II (2018)

電影裡面,要處理兩個重要的全新情境。一個是《洛基》跟伊凡相隔30年重新見面後,如何面對當年阿波羅身亡的心結,以及比賽造成的悲劇。另一個是第二代的拳手們,是用什麼心情在對戰。劇本與導演對此處理得相當精采。

《洛基IV》在當年被視為爛片,那是因為80年代的文化左右了電影的風格。當時動作片人物的縱深總是不足,而劇本處理的又是「戰士攀向高峰後,如何繼續維持的恐懼」。所以人物全部顯得扁平,伊凡更是單調。

故事中阿波羅因為退休,想要找回戰士的意義,結果死在賽場上。而洛基在面對高峰即將衰退後的恐懼與懈怠,卻因為阿波羅的死,激起最後的鬥志,跟伊凡打出了畢生最好的比賽。比賽的結果,洛基雖然贏了,但也受了重傷,因此退出拳壇。

30年後的相逢,伊凡說他當年背負著國家民族的期望,他一生的努力因為輸給了洛基,整個人就像烏克蘭基輔的流浪狗一樣被人追打,失去英雄身分,妻子也因而離去。他被洛基毀了一生。所以他訓練了自己的兒子維多,要討回這一切。但洛基也因為阿波羅的死,以及比賽中的重傷,失去了自我。這個自我直到《洛基VI》裡面,以50多歲高齡挑戰當時的拳王,才得以復原。

所以面對伊凡的恨,洛基並沒有正面回應。因為失去的東西已經失去,不管洛基或伊凡其實都討不回來。伊凡要出一口氣,另一個心態是要把自我傳承到下一代的維多身上。但洛基跟兒子處得不好,身邊在照顧的是阿波羅遺留下來的阿多尼斯,阿多尼斯身邊最親的人也只有洛基。洛基完全不想看到阿多尼斯跟維多的對戰,不管結果如何,最後留下的還是傷害。

洛基完全明白伊凡的心態,也知道他們為何而戰。那跟當年他去蘇俄要討回來的東西是一樣的,是戰士之所以身為戰士,必須要有的信念。所以他只能選擇退出,也沒有對伊凡生氣。踏上拳手這條路,最後留下的就是傷害。他們兩人都知道,這是他們無法逃避的路。伊凡也並不恨洛基,因為拳手就是拳手。

但阿多尼斯無法理解。在《金牌拳手》他面對的就是阿波羅的陰影。父親因為成為戰士而死,拋下自己一個人面對人生。他又背負偉大拳王後代的名聲壓力,無法真正地成為自己。即使現在拿到拳王,他也不知道那是否真是自己的目標。所以跟維多比賽成為了一個目標。看似為父復仇,其實是想從這漩渦中逃離出來。

洛基只簡單問他:「你為何而戰?」阿多尼斯的養母跟洛基的態度都相同。他們都知道阿多尼斯真正要面對的不是阿波羅的陰影,而是找回自己。洛基對阿多尼斯說:「我知道他們為何而戰。一無所有的拳手最可怕,因為他沒有退路。你呢?」

結果洛基拒絕擔任教練,阿多尼斯在類似《洛基I》與《洛基III》裡,拳手因為失去教練作為精神指標而喪失鬥志,因而被打成重傷,一敗塗地。

阿多尼斯如何重新站起的方式,類似《洛基II》與《洛基IV》的精神困境。最後都是靠家人的心理支持,以及自己對拳擊的愛,重新尋回鬥志。但電影裡的亮點,卻是另外一邊。

Creed II (2018)

反過來看維多這塊。維多與伊凡的處理非常高明。維多從小就被母親拋棄,而伊凡把自己對兒子的關愛,用嚴苛的拳擊訓練取代。他是蘇俄養成的戰鬥民族的思想,他深知在俄羅斯的環境中,維多只有靠自己的天分拼出一番成就,那他所有失敗的狀況,就不會在兒子身上重現。但維多想的卻是仇恨,被母親拋棄的恨,必須靠拳擊發洩,那是他身為戰士的原動力。

但維多心裡面卻對母親是又愛又恨。但母子重新相見時,他恨自己的母親,因為母親改嫁後再也無法回來。但在電影結尾的第二次拳賽,母親依然到了現場觀戰。但看到維多失利時,竟然跟《洛基IV》裡面對伊凡的態度類似,只有失望,竟然轉身離去。

在原本膠著的戰事,維多並未被打倒,還很可能會以判定獲勝。他卻在母親離去後失去銳氣,被想要成就自我的阿多尼斯壓著打。

這個時候,堪稱神來一筆的轉折就出現了。伊凡看到維多被打得一蹋糊塗,卻堅持不倒地,他竟然拋出了手上的毛巾認輸。維多憤怒不已,拒絕承認,用手套捶著伊凡的手。但伊凡的表情卻在說,他這麼做是因為對兒子的愛,而非失望。

當年打死阿波羅,伊凡並未愧疚。死在賽場上是拳擊手的天命,所有站上擂台的拳手都有此體悟,洛基也不因此恨伊凡。但就像洛基不希望阿多尼斯可能受到的傷害一般,伊凡在看到妻子離去的時候,知道如果接下來維多被阿多尼斯擊垮,受到的傷害不只是肉體,更多的是心靈的全面潰敗,就跟影片中段阿多尼斯敗給維多那樣。維多的寄託在於挽回母親的愛,那個寄託沒了,他的自我也就沒了。

所以伊凡拋出毛巾,他做了當初洛基做不到的事。《洛基IV》裡面,洛基明知道阿波羅被打成重傷,但拋出毛巾意味著阿波羅的精神會因為認敗而被摧毀,所以丟不出去。但伊凡這樣做,是反過來讓維多可以避免母親因為失望而離去的傷害。維多最多只能怪他,而不是維多自己失敗。之後維多還可以有重振的機會。

在這時候,過去被國家機器冷酷訓練的伊凡,卻流露了絕對的人性。這也是他在《洛基IV》的最後,被洛基的奮戰精神所感動,從機器人式的情感,變成擁有自我的拳手的人性。

電影還有許多類似的精密情節設定,很難細談。《金牌拳手II:父仇》不但與《洛基》系列電影互文,又對於拳手的心境做了更細密的描述。《洛基》系列如果要說有個包袱,就是他實際處理的是洛基個人的困境,但本片卻把深度擴及到對手的身上,讓原本扁平的對手,變得跟洛基一樣有深度,而不只是陪襯的角色。

本片是否為《洛基》系列的完結?原本以為《金牌拳手》就大致把《洛基》的故事講完了,想不到竟然還能生出系列的第八集。在史特龍又重拾《第一滴血》系列,以主角身分拍第五集時,之後是否還有第九集的《洛基》,也很難說。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