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透過空閒時間,以最有說服力的課程,將職業工作帶進學校來給孩子,那麼對最年幼的兒童而言,只有用遊戲作為大部分工作才是自然的。
文:約翰・杜威(John Dewey)
遊戲
所有的人在大部分的時間中,都依賴著玩與遊戲來教育兒童,尤其是幼兒。玩是如此自發又必然,以至於很少有教育研究者給予遊戲在理論上的地位如同其在實際中的重要,或試圖找出兒童的自然遊戲活動是否可供在學校內採用的建議,前人中的柏拉圖和現代的福祿貝爾是兩大例外。從盧梭和佩斯塔洛齊的論點中,福祿貝爾了解了教育的原理即自然發展;然而,與這兩位前輩不同的是,他熱愛智能系統,並偏愛某種神祕的形而上學。因此,我們在他的理論和實踐中發現的不一致,和佩斯塔洛齊的不一致相同。
討論自然發展比找到確定它的方法要容易得多,許多對兒童是「自然」的東西,對成年人來說卻是自然而然的厭惡,而許多表現對成長似乎沒有任何幫助。福祿貝爾就如其他許多的教師一樣,基於急切渴望找出一種可以涵蓋整體,以及讓任何教師都能夠方便使用的教學方法,他致力於制定出所謂發展的「法則」,也就是無論個別兒童的狀況和經歷的差異如何,都會遵循同樣的法則。正統的幼兒園,往往比福祿貝爾本人更加福祿貝爾式地遵循這些法則。但是,現在我們發現重回福祿貝爾教學精神的企圖,雖然其字面意義上或多或少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雖然福祿貝爾自己對兒童的同情,以及他個人經歷,促使他強調兒童生活的本能表達,但他的哲學思考使其認為自然發展,就在兒童自身已經本然擁有的絕對與普遍的原則中開展著。他還相信,在外部物體的一般特性與心智的開展品質之間,有一種精確的對應,因為兩者都是同一的絕對現實的表徵。這些觀點隨之出現了兩種實際的後果,這些後果經常比他對兒童本身的興趣佔上風。其一是,由於發展的規律是一種普遍性,因此具體研究兒童以找出自然發展的內容相形下顯得並不重要;如果兒童的發展不同於普遍性法則的條件,那麼糟糕的、有問題的是兒童,而不是「法則」本身,因此,他認為教師應該掌握完整的發展公式。
另一個後果是,按照規定的公式,對外部材料的介紹和處理,成為確保適當發展的方法。由於這些對象的一般關係, 尤其是數學方面,是發展的普遍原則的表現形式,因此它們構成了揭示兒童身上原來隱藏的同樣原則的最佳方式;兒童的自發性遊戲被視為可教育的,是因為它們象徵著普遍存在的一些規律,而非因為他們的本性。例如,兒童應聚集在一個圓圈內,不是因為圓形分組方便社會性和實際上的目的,而是因為圓圈是無限的象徵,這個象徵會喚起孩子靈魂中的無限潛能。
上面提到的恢復福祿貝爾精神的那些努力,是在嘗試著保持福祿貝爾的最佳貢獻。福祿貝爾強調遊戲、戲劇、歌曲和說故事等,都涉及對材料建設性的使用,以及他對兒童之間社會關係重要性的深刻理解,這些都是永久的貢獻,而且持續發揮影響力。但他們正在藉助福祿貝爾時代以來,先進的心理學知識以及社會職場上的變化,直接,而非間接地,利用這些因素轉化成為形而上學,而這種形而上學即使是真實的,也是高度抽象。
在另一方面,他們也正重返福祿貝爾本身,反對其他門徒對福祿貝爾的想法有任何的更改。這些追隨者在遊戲和有用的活動或工作之間,建立了鮮明的對比,這使得他們的幼兒園的實踐,比一般幼兒園更具象徵意義和感性。福祿貝爾本人強調,兒童對社會工作分享的慾望,這和佩斯塔洛齊所重視的一樣,因為福祿貝爾訪問過佩斯塔洛齊的學校。例如,他說,「年輕成長中的人應該早期接受外界工作的訓練,從事創造性和生產性活動。透過工作並從其中獲得的經驗教訓,對其工作本身以及對學習者的影響,是印象最深刻且最明確的,最持續且漸進的。每一個小孩、男孩和青年,無論他的處境和生活方式如何,都應該每天至少投入一兩個小時來進行一些嚴肅的積極工作,從而建構一些明確的外界工作。在學校裡建立與既有的學習時間相似的實際工作時間是最有益的安排,而且學校未來將會是這樣的。」就如我們在本書中討論的一些學校已經達成的成就,我們看到福祿貝爾在最後一句話中展示了他是一位真正的先知。
全國各地的學校目前正在透過使用結構性的遊戲、玩具製作,或基於遊戲動機的其他建造活動,作為一般課程的一部分,善用兒童對遊戲的直覺,這與更高年級運用課堂外的環境作為課程的激勵是一致的。如果要透過空閒時間,以最有說服力的課程,將職業工作帶進學校來給孩子,那麼對最年幼的兒童而言,只有用遊戲作為大部分工作才是自然的。當然,年幼的兒童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玩遊戲,無論是從大孩子那裡學習的遊戲,還是他們自己發明的遊戲,後者通常採取模仿他們長輩職業的形式。
所有的小孩都會想到玩房子、醫生或士兵的角色扮演,即使沒有提供他們暗示這些遊戲的玩具。事實上,遊戲的一半樂趣來自於找到和創造玩遊戲所必要的東西。遊戲的教育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它教孩子們有關他們生活的世界,他們越玩越精細,遊戲成為他們的工具,整個遊戲成為他們父母日常生活精確的畫面,只是穿戴著兒童的語言和行為舉止。透過他們的遊戲,他們了解了成人世界的工作和遊戲,除了注意到構成這個世界的元素之外,他們還發現了許多讓遊戲繼續的行動和過程。
雖然遊戲在教導孩子如何生活方面具有實際價值,但顯而易見的是,同時它也對抗拒改變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透過對習慣的訓練和對孩子注意力和思想的轉變,模仿遊戲傾向於使兒童的生活成為父母生活的複製品,兒童在玩房子的遊戲中,更易於將長輩的粗俗、錯誤和偏見視為最好的東西而複製。在玩耍時,他們會更仔細地注意到這些細節,從而修復他們的記憶和習慣,而不僅僅是漠然地生活在他們周圍環境的整個氛圍裡。因此,儘管模仿遊戲在教導孩子注意周遭生活環境,和一些必要保存的過程方面,具有很大的教育價值,但如果環境不好,孩子會學習壞習慣和錯誤的思考及判斷方式,這些都會是難以改變,因為這些他是透過遊戲活出來而固著了的。
現代幼兒園越來越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正在運用遊戲,那些孩子在上課時間以外玩的遊戲,不僅是作為使孩子對工作感興趣的方法,而且是源於活動本身的教育價值,以及為兒童提供對日常生活某種正確的理想和想法。有玩具可以玩以及有可以用來製作他們遊戲中所需要的東西的材料的兒童,可以在學校裡玩房子遊戲和類似的遊戲,在家中將會以像他們在學校的那種方式玩房子遊戲。他們會忘記模仿在家看到的那些粗魯而粗糙的東西,注意力會集中在那些學校為了傳授更好的目標和方法而設計的問題上。
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的幼兒園,很難被一個正在思考福祿貝爾門徒所制定的教學機制的訪客,認為是幼兒園。幼兒園是大學培訓學院的一部分,從一開始就被認為是學校系統的一部分,是作為教育的第一步,而不是或多或少不必要的「額外」。為了奠定高等教育永久的基礎,他們一直在利用既有教育體系及自身實驗,嘗試發展一種具有實際價值的課程。為了找到真正教育價值的所在,教學實驗已經開始在進行,試圖回應以下的問題:在兒童顯然毫無目標和無價值的自發活動中,有可能發現一些可開始用來肯定其價值的東西嗎?如果以適當的方式指導,是否有一些粗略的表達方式,可能可以成為發展精緻和工業藝術的開端?維護兒童的個性和自由,需要多大的自主性活動?教師是否有可能以足夠的童心設計問題,或目標以適應兒童成長的模式,並鼓舞兒童以同樣自發的熱情去調適?結果表明,當孩子的本能活動與社會興趣和經驗連結時,就能達到最佳的成效。
對幼兒而言,後者以他們的家庭為核心,他們的個人關係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對娃娃的濃厚興趣是兒童依附人類關係的重要指標,洋娃娃也就成為了一個方便的起點。以洋娃娃為動機,孩子有無數的事情願意去做和創造,為娃娃解決問題,手和建造工程擁有了真正的目的。娃娃需要衣服,全班都會渴望為這娃娃製作衣服,但兒童不知道如何縫製,甚至裁剪布料,所以他們得從紙和剪刀開始製作模組,自己用娃娃修改和實驗,老師只提供建議或批評。當他們獲得了成功的模組後,他們選擇並剪裁布料,然後學會縫製它。縱使這些服裝沒有完全成功,這個班級已經從製作歷程中獲得很大的樂趣,並且從一個明確的目標中獲得訓練,除了學會對剪刀、紙張和針頭的控制外,也從方便的剪紙、刺繡和剪裁練習中習得手工靈巧度。
娃娃需要一間房子,在教室的一個角落裡,有一個大箱子,它大到吸引全班來為娃娃蓋房子,而且不是一天之內就能完成這間房子。扁平長方積木用來蓋牆壁和屋頂,正方形的積木用來做地基和窗框。當房子完成,它足夠讓二到三位兒童進去和娃娃玩。每位兒童很容易就會發現,為了建造一座真正站得起來,並成為所謂的房子,需要大量艱苦的思考和嘗試。有了房子,就需要家具。兒童學會使用工具來削切木塊和薄板,以製作桌子、椅子和床舖,為桌子製作桌腳,對於全班來說是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他們一遍又一遍地發現自己如何可以做到,並且順利完成這些工作。娃娃家庭所需的菜餚,給了兒童用黏土設計模子和裝飾的動機,而為娃娃梳妝和換衣服則是兒童永遠不會厭倦的工作,它提供了扣扣子和解扣子以及打結的極佳練習。
一年四季的變化以及因這變化而來的戶外遊戲,提供了兒童其他創造行為的動機,這些滿足了兒童真實的需求。在春天,他們想要彈珠和樹梢;在秋天,則是風箏;但是對貨車的需求則不限於任何一個季節。要盡可能讓兒童自己解決問題,如果他們想要彈珠,他們就會自己實驗,直到他們找到一個好的方法來使東西變成圓形。如果他們要製作或解決更困難的問題,明顯超出他們的所能,他們就會得到幫助。然而,這種幫助決不會採取指揮的方式,不會告知他們如何按照順序執行每一個步驟。因為學習的目標,是訓練兒童的主動性和自力更生能力,透過兒童自己解決問題來教導他們思考。對大一點孩子而言,如果他們得自己計劃和製造材料才能製作小推車,這個就超出他們所能,但是當他們有了鋸好的木板和圓形的材料可以當作車輪時,他們努力將它們組裝在一起時,就會發現如何製造可用的小型貨車;而為他們的彈珠縫製袋子,和縫製可以在繪製娃娃的家具或在午餐後清洗盤子時保護他們衣服的圍裙,都為縫紉提供了額外的練習機會。
從一個個娃娃的需求開始,孩子的興趣自然而然地會發展到一個家庭,然後是整個社區。用紙娃娃和盒子,孩子可以自己製作娃娃的房子,直到他們一起創造了整個村莊。在他們的沙盤上,全班可以建造一座擁有房屋和街道、圍牆和河流,有樹木和動物的公園的小鎮。事實上,遊戲比學校裡的學習,為兒童提供了更多創造事物的機會。這種建造工作不僅讓孩子充滿興趣和熱情,如同他們對任何好的遊戲所表現出的熱情,而且教會他們工作的好處。在滿足娃娃和他們自己的遊戲需求時,他們正在提供一個小型社會的需求,在此同時也獲得社會上實際用於滿足他們需求工具的控制能力。男孩和女孩對所有這些工作,不論是裁縫和玩娃娃,製作彈珠和木工,都有同樣的興趣。那種某些遊戲和工作是男孩的,而其他則為女孩的工作的想法,純粹是一種成人生活條件的反射概念。對一個男孩來說,玩娃娃的樂趣就像他的妹妹玩娃娃一樣迷人而且恰當,除非有人將這個想法灌輸進他的腦袋。
這個幼兒園的計劃並非專門用於建造而已,它也充滿了摺紙、刺繡、縫紉的空間,以及大孩子幼兒園的實物教學工作,每天留出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嘗試自己的遊戲,照顧他們在戶外的小花園,以及團隊遊戲、故事和歌曲。
玩耍動機的一個有趣的應用是在師範學院的操場上,是由同樣帶領幼兒園的老師實驗。這裡有一個室外遊樂場供較年幼學生在課後使用,孩子不是花時間去鍛鍊體操或者玩小組遊戲,而是正在打造一個小鎮。他們用大型的包裝紙箱蓋房屋和商店,有兩三個兒童彼此照應;並且制定了一個相當複雜的城鎮組織,有電話、郵局和警察服務,一家可以存錢的銀行,還有一個維持現金流通的巧妙計劃。兒童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木工工作上,修建房屋、製造貨車、房子家具或兩家商店的貨物。這些工作提供的運動幾乎與普通的操場類似,它以更有效的方式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忙碌和快樂。除了在戶外進行健康的娛樂活動外,他們也正學習如何承擔對在社區中有益的工作和責任。
相關書摘 ▶杜威《明日學校》導讀:「學會生活」這個老掉牙理念對21世紀的我們有什麼啟示?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明日學校:杜威論學校教育(唯一繁體中文版)》,商周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約翰・杜威(John Dewey)
譯者:呂金燮、吳毓瑩
影響二十世紀前期美國與中國教育思維最大的哲學家杜威對於「學校教育」的關鍵想法
杜威教育理念經典之作
書中闡述杜威最重要的兩個教育思想:讓孩子「自然發展」以及「做中學」。
讓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前,就是孩子。
教育者要如何協助孩子自然發展並學會生活與獨立思考?
杜威記錄多所實驗教育學校的概況,描繪其課程內容與學習方法,
不僅明確闡述他的教育理念,也提出讓孩子自然發展和做中學的實際應用方法。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