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投資最重要的,就是投資之後不需要花心思。應該要將精力放在自己的本業上;但為了直接進行個股投資,經常要花很多心力,反而讓人生少了不少時間,這是最令人惋惜的。
因此我會勸大家這麼做:與其花時間想辦法提高報酬率,不如把那個時間拿來考證照,或提升能力爭取加薪。 可以把目標放在每個月多創造出韓幣50萬的收入( 約台幣1萬 2500元),下個目標就是每個月減少韓幣50萬的支出,那麼每個月就能再多出韓幣100萬(約台幣2萬5千元)的錢投資。雙薪家庭如果每個月投資韓幣200萬(約台幣5萬),每年有10%報酬率,投資三十年後會變成韓幣45億( 約台幣1億1300萬)。如果每個月能再投資到韓幣300萬( 約台幣7萬5千元),就可以變成韓幣68億(約台幣1億7千萬)。與其花心思提升不確定的報酬率,不如不要花心思也能多賺23億(約台幣5700萬),不是更好嗎?
巴菲特也在預先留給妻子的遺言中,寫下「你把財產的90%都投資在標普500指數基金上,剩下的10%投資美國短期國債。」他這麼說,是表示如果能像自己一樣親自操盤,創造比標普500指數更高的報酬率當然最好;但如果是做不到的一般人,光是有標普500程度的報酬率也夠了。
日後還會持續以每年平均10%的水準上漲嗎?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懷疑,「就算標普500在過去五十一年期間,平均每年漲10%,也不代表以後也會這樣吧?」。
我也這麼認為。未來無法複製過去,像我也沒辦法猜準未來一年後、十年後,甚至是五十年後的股價指數。這五十一年之中,發生了國際油價暴漲與暴跌、越戰、伊拉克戰爭、 911恐怖攻擊、網際網路泡沫化、環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新冠病毒等事件,都是當時難以想像的大事件,未來肯定還會發生人類從未經歷的新危機。
不過,某種程度上還是有可以預測的部分。比如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體系,仍會繼續維持下去。市面上的公司行號之間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現象將會更嚴重,甚至有些企業會消失;但標普500指數內的股票,仍會繼續更換為存活下來的公司。
此外,我們雖拿過去五年或十年的數據,要預測未來五十年的變化會有很大的誤差;但統計學上當樣本數越多,誤差範圍也會縮小,因此長期來看,我認為未來的報酬率要達到每年平均10%水準的數字,應是有可能的。
低成長時代,仍會像以前一樣上漲嗎?
檢視過去五十年的數據,你可能又會懷疑「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是高度成長期;但如今是低成長時代了,參考過去數據還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