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珮君專文:打造護國神山的文藝青年─曾繁城

2024-07-28 05:50

? 人氣

曾繁城半生投入半導體事業,但他有顆文學的心。圖為清大開設白先勇清華文學講座,左起為清大校長賀陳弘、白先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圖/清華大學提供)

曾繁城半生投入半導體事業,但他有顆文學的心。圖為清大開設白先勇清華文學講座,左起為清大校長賀陳弘、白先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圖/清華大學提供)

曾繁城(一九四四年生),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博士。一九八七年參與創立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具先知卓見,重視研發,技術自主,自早期開始即確保台積電在全球競爭優勢,連帶推升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在國際電子及資訊產業占領先位置。

一九九一年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評選為「十大傑出工程師」,二○○一年榮獲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科技管理獎」,以及二○一三年榮獲潘文淵基金會「潘文淵獎」。二○一八年獲清華大學雙學院名譽博士。

近年領導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致力於各項教育文化及社會公益活動,開啟多項創新贊助模式,播撒美育種子,引入人文活水。

創辦「台積電青年文學奬」

二〇〇四年開始,至今二十年,剛好讓一個嬰兒長成大人。《聯副》邀請評審與得獎者對話,談的是文學。豈僅是文學?是青春徬徨,是寂寞人生,句句是向天提問,永不甘心的自我超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十年,繁花盛開。「台積電青年文學獎」是對這些生命的鼓勵與禮讚。曾繁城是開始這一切的人。

曾繁城,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積電的創辦元老。半導體業大老,為什麼會創辦「青年文學奬」?人類文明不可缺少的文學、歷史、哲學,其創作者、研究者,價值、貢獻在臺灣長期被嚴重低估,連酬勞都貧薄,以致優秀的人多數不敢、不能選讀文組。科技人曾繁城就是這樣一個當年被沉重家計「耽誤」的「文藝青年」。

曾繁城未能如願讀文組,但所愛始終未變。白先勇提倡崑曲的第一聲「青春版《牡丹亭》」,需要經費一千萬元,曾繁城個人贊助六百萬元。半導體,讓他生活富足;文史哲,讓他生命富足。他有一個大書房,但他最常用的書桌就是餐桌,那是他家最明亮的一角,陽光從落地窗斜灑,桌上是《宋徽宗》、《今文觀止》、《百年孤寂》、《人間詞話》……曾繁城也喜作詩填詞。

眷村窮苦孩子的大學夢

曾繁城,在找到半導體人生前,像你我一樣「渾渾噩噩」。他是貴州遵義出生的湖南娃、喜歡文史的理工男,當年他和「臺大機械」只差一分,去念了第三志願「成大電機」,但他實在沒興趣,以第二高分考進去,倒數幾名畢業,至今連馬達都不會修。他成績雖好,並無大志。在鳳中,他遇上了極好的歷史老師錢寶午,錢老師上課不用課本,把文藝復興、歐洲戰史說得讓他入迷極了。這個混沌小子開始睜開眼睛看世界,他有志向了,「我要念歷史系」。歷史能當飯吃嗎?「我是長子,要為家裡負責」。

豆漿店會議,改變了臺灣的命運

五〇年代,全臺僅有幾所大學,曾繁城是黃埔四村第一個考上國立大學,眷村受到很大鼓舞。服役後考入台電,簽約兩年,但一年多後他決定重回學校,當時交大已有了臺灣第一個半導體實驗室,他想投入那個新興領域,但與台電合約未滿須賠償,工作一年多的薪水還不夠賠,他仍毅然「停損出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