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是供應鏈無可迴避的議題。企業可先了解國際相關法規,和世界品牌大廠對碳中和的承諾、規劃時間表和預計里程碑,建立自己的減碳目標;並進一步參考世界經濟論壇WEF提供企業減碳的5個策略建議,建立企業逐步減碳轉型基礎,才能在減碳颶風中站穩腳步。
當「巴黎氣候協議」和「COP26」等國際公約,和蘋果、Google等世界各大品牌,都不約而同對淨零排放Net Zero做出承諾。扮演國際產業供應鏈中重要角色的台灣企業,目前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如何和品牌一起達成碳中和的目標。
企業要如何馬上開始進行減碳?可以參考WEF世界經濟論壇在2021年1月發佈的「淨零排放是挑戰,或是供應鏈的機會」Net-Zero Challenge: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中,提供企業減碳轉型具體建議五大方向。
淨零碳排的國際相關規範內容
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是在「巴黎氣候協議」(Paris Agreement)第一次提出。
2021年11月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在英國的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包含美國、英國、加拿大、中國等共197國,在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定」(Glasgow Climate Pact),討論各種能源轉型與保護生態環境等議題。
會議重點是以2050淨零排放Net Zero為目標,設定「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近200國承諾在2030年應達成比2020年減少30%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如:碳/甲烷)排放量的成果。
並確認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中的第6條規範,也就是國際碳交易市場規則,明訂各國可透過買賣「碳權」的「國際碳市場規則」,也就是國際間的碳排放交易機制,以避免多次重複計算碳信用額度和被課徵碳費的計算。這將高度牽動各企業和產品,未來在國際貿易中的價格和定位。
各國的Net Zero承諾內容和國際碳關稅狀況,將在2個減碳關鍵,保護企業迎戰碳稅國際戰場文章中,有進一步說明。
品牌迫使供應鏈,攜手達成減碳承諾
蘋果Apple以2030年達成100%碳中和為目標來看,約有8%的供應商認為難以配合要求,或是不符合蘋果的「供應商行為準則」而退出其供應鏈。
現在很多製造業為了達成品牌要求,早已進行減碳的布局,像是台積電不只要求自己2050年做到零碳排,更早已要求旗下供應商,需要在2030年前完成節能20%,否則將失去採購資格。鴻海則宣告在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其供應商也需要承諾在 2050 年達到淨零排放,在「供應鏈管理條約」中表明,需制訂長期減碳目標並採取積極措施,且明訂若相關終端客戶有更嚴格的減碳要求,需以客戶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