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壓力居高不下,從去年3月開始,美國聯準會以1980 年代以來最快的速度升息,即使市場暴跌,世界金融體系也沒崩潰。然而,3月10日美國矽谷銀行的倒閉給市場造成巨大衝擊,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指出,聯準會的貨幣緊縮政策發酵,而矽谷銀行的倒閉標誌痛苦的新階段。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矽谷銀行(SVB)倒閉後,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他銀行股票的震盪,納斯達克銀行股指數(Nasdaq Bank Index)在一星期內下跌了四分之一,抹去了前25年的漲幅,美國地區銀行的股價受到的打擊更大。隨後,動蕩波及全球:3月15日,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股價一度暴跌達30%。金融市場進入了新階段,聯準會(Fed)的貨幣緊縮週期開始發揮作用。
這個階段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市場突然與聯準會合作,而不是對抗它。1年多來,聯準會官員一直重複同樣的訊息,那就是事實證明,通膨比預期更加頑固,這意味著利率必須上升到高於先前預期的水平。3 月14日發布的數據進一步證實了這項訊息,該數據顯示潛在消費者價格的上漲速度再度快於預期。
政策制定者希望收緊貸款標準、利息成本或貨幣市場流動性等金融條件,藉此減少總需求,抑制價格上漲。自去年10月以來,市場一直朝另一個方向發展。美國金融數據公司《彭博》(Bloomberg)編制的金融狀況指標顯示,金融狀況正穩步放鬆,而過去1周,這些鬆動遭到逆轉,矽谷銀行的崩潰震驚市場。
然而,這不代表投資者已經放棄對抗聯準會,他們仍然押注聯準會將很快開始降息,儘管聯準會官員沒做出這類的暗示。儘管如此,戰場已經轉移。今年初,外界對降息的預期源於通膨下降速度快於聯準會預期的希望,現在這些期望反映了恐懼。
3月13日,美國2年期公債殖利率大跌0.61個百分點,創下40多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3月15日的恐慌交易引發了市場失控的擔憂。鑑於美國一些銀行已經倒閉,投資者押注聯準會將降息並不是因為通膨怪物已受到馴服,而是為了避免破壞其他金融機構。
《經濟學人》指出,美國更廣泛的股市指數下跌,但不急劇,美國標普500指數(S&P 500)與今年初持平。隨著投資者湧向避險資產,而危機中往往走強的美元略有走軟。一方面,投資者認為聯準會對銀行倒閉的恐懼應該足以令其開始降息;另一方面,他們自己不擔心這種失敗的後果足以反映在價格上。
這種矛盾情況的背後是聯準會的通膨目標及其保護金融穩定的職責之間的緊張關係。矽谷銀行破產的根源在於固定利率債券的損失。《經濟學人》指出,由於比起銀行系統的穩定性,對抗通膨的重要性顯得遜色,因此聯準會無法承受更高的利率,這降低了經濟衰退的風險,提振了股市,並減少對美元等避險資產的需求。
矽谷銀行(SVB)倒閉後,聯準會承諾支持其他銀行。然而,聯準會的承諾背後有一個讓人不安的事實:為了解決通貨膨脹問題,聯準會必須讓貸方感到緊張,讓貸款變得昂貴,讓企業規避風險。允許矽谷銀行這樣魯莽的銀行倒閉並不是悲慘的意外,而是聯準會工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