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安法》上路,許多香港文人為躲避日益收緊的出版審查,紛紛走避台灣以求自由創作出版。台灣相對自由開放,是否有可能成為中港議題書籍在華語世界的出版新基地?DW訪問3位自中國、香港來台的出版社、書店經營者,聆聽他們的經驗與看法。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出版審查日益收緊,過去3年間有許多香港創作者轉至台灣,發表作品甚至開設出版社。部分輿論認為,相較於香港嚴峻的政治氛圍,台灣的自由環境將促使台灣成為新的華語「創作天堂」,取代香港,成為中國敏感議題的「全球出版新基地」。
DW訪問了3位在台灣經營出版社及書店的中國大陸及香港人——來自中國東北的「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延賀、香港文人暨「二〇四六」出版社總編輯鄧小樺,以及獨立書店「飛地」創辦人張潔平。他們在台灣書業發展的年資與方向各異,從不同角度分享了台灣書業市場的自由與限制,以及對全球華語出版趨勢的看法。
中港出版寒冬,華語創作者缺乏出口
2023年台北國際書展本週開展,囊括歐美、日韓等海內外多國出版商。香港作家、詩人鄧小樺3日也乘書展之勢,宣布在台成立「二〇四六」出版社。
擔任二〇四六總編輯的鄧小樺1日表示,2020年後香港出版業的疑慮增加、處處是模糊的紅線。除了來自官方的出版審查,以及創作者、出版商因為害怕越線而主動進行的自我審查外,還有書店、讀者為免惹禍上身而不敢買賣敏感議題書籍的「市場審查」。
對此,富察延賀(筆名富察)表達了類似的觀察。富察是滿洲富察氏後人、13年前隨家族來台並擔任八旗出版社總編輯後,出版了許多觀察中國時政、挑戰傳統中國史觀及民族概念的書籍。
他表示,八旗的出版品,約有八成都帶有中國官方不能接受的史觀、視角和解釋,無法在大陸銷售。早年中港環境較為開放的時候,這類敏感的題材「有些在香港跟大陸市場賣得可能非常好」,但自2018年起,中國大陸的書商就無法再進口八旗的出版品,近幾年香港的書店也不敢賣了,這些「禁書」因而無法再透過香港市場的灰色地帶,以旅客攜帶的方式流往中國大陸。
針對香港出版審查收緊的情況,2022年在台灣創辦獨立書店「飛地」的張潔平也表達了擔憂。張潔平是中國大陸的媒體人,此前曾長居香港,她在台北經營的書店經常舉辦台灣、香港議題的講座活動。
張潔平舉中國大陸經典禁書《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為例,表示「香港以前在華文出版界扮演很特別的角色,除了對香港自己的書寫之外,中國大陸無法出版的題材通常都是在香港先出,再被其他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