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內戰,毀掉了霸權—美國要戒慎的歷史殷鑑

2022-03-18 07:10

? 人氣

2022年3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軍援烏克蘭授權書。(AP)

2022年3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軍援烏克蘭授權書。(AP)

從川普當總統,一連串「盟主退群」行動開始,我提出問題「世界要從『春秋』向『戰國』了嗎?」——美國放棄盟主改採單邊主義,國際秩序將不再有盟主出面維持,就會「進入戰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及至拜登當選,大聲疾呼「美國回來了」,同時結合「五眼聯盟」、QUAD等它還能使喚得動的盟友圍堵中國,我提出「現在是『春秋要不要進入戰國』的關鍵期」;然後看到俄羅斯跟中國更緊密結盟,頗有春秋時晉楚兩大集團長期對抗的架勢,感覺似乎有要回到冷戰時期兩大陣營對峙的意思。於是我重新溫習《左傳》,希望能在歷史裡尋找現實世界的問題解方。(錢穆教授的教誨:在現實中找問題,去歷史裡尋答案)

《左傳》是編年體,上下255年、全書18萬字,才看不到1/10,已經為春秋初期的小霸王鄭國唏噓不已,而且對當前國際局勢與台灣的自處之道頗有啟發。於是抽看書中有關鄭國的部分,梳理成三個主題,跟讀者分享。

一般都知道春秋時期有「五霸」,所謂「霸」的定義,就是諸侯盟主。由於周王室衰弱,諸侯國際的國際秩序就靠盟主來維持。而大家比較不知道的是,在春秋五霸以前,國力最強的不是齊晉楚秦等大國,而是一個相對小的鄭國。

周平王東遷洛邑,鄭國近水樓臺提供各種支援,鄭武公成為平王的卿。武公死後,即位的鄭莊公是位梟雄,國力鼎盛,可是他居然跟周平王「交換人質」,為的是希望能以此保障鄭伯(鄭國是伯爵之國)永遠擔任周王的卿。可惜他早生300年,如果他是戰國諸侯的國君,他那武力至上的價值觀剛好,但他當時是春秋初期,周天子雖然已經沒有實力,只能委曲求全跟他交換人質,可是當時的諸侯列國還視周天子為共主,比他晚的齊桓公、晉文公都得「尊王」才能得到諸侯認同,因此,鄭莊公始終稱不了霸。但無論如何,鄭國當時是武力最強的諸侯國,包括齊國被北戎侵犯,還要向鄭國求救兵。

問題在鄭莊公死後,鄭國的貴族分別支持莊公的兩個兒子,姬忽和姬突,這兩個兒子輪流當上了國君,分別是鄭昭公和鄭厲公。兄弟兩個輪流可不是和平轉移政權,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軍事政變,等到鄭厲公最後一次重回執政,齊桓公已經成為諸侯霸主。鄭國國君雖然還是周王的卿,可是已經淪為中等國力的諸侯;再到周襄王因為王室內亂而出奔,鄭文公收留流亡的周襄王,卻無力幫助襄王回到京城,最後是晉文公出兵安定王室,而成為諸侯盟主。

簡單說,鄭國有實力建立霸業,可是未能把握機會(對待周王的策略錯誤)成為盟主,而根本原因卻在於兄弟內戰耗光了國家實力。

以上的簡述鄭國歷史對今天的時局有什麼啟發?

美國。美國雖然有點家道中落,但仍然是最最強國,即使中國崛起,還談不上超越美國。需要注意的是,美國自從上次川普敗選後不甘願而出現亂局(群眾攻佔國會山莊),美國內部這一年多可說愈來愈「不共戴天」,民主黨/共和黨之間如此,兩黨內部也不以大局為重,那樣肯定會耗損國力,也會牽制拜登的對外策略。

簡單說,當年鄭國如果不是內戰打不停,雖然齊國崛起,但齊桓公能不能成為盟主,還真難講。也就是,美國要戒慎,切莫蹈了鄭國覆轍。

*作者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