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巨鸚!身高近1公尺、體重約6公斤 「大力士鸚鵡」曾經稱霸紐西蘭

2019-08-08 17:00

? 人氣

有著圓滾滾身材的「鴞鸚鵡」是紐西蘭特有種,還是全球唯一不會飛翔的鸚鵡,體重更是鸚鵡界之最,但澳洲古生物學家團隊重新認定10年前挖掘出的化石,可能是紐西蘭曾經存在的巨型鸚鵡「大力士鸚鵡」(暫譯),引發學界熱烈討論,不過研究團隊還不清楚該種鸚鵡習性,多名學者認為,體型巨大使牠可能不具有飛行能力。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研究團隊的發現成果7日發表於頂尖生物期刊《生物學報》(Biology Letters),以研究滅絕的脊椎動物聞名、領銜本研究的澳洲福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教授沃西(Trevor Worthy)表示,「一旦我們確定這是新鮮有趣的發現,下一個挑戰則是辨認該鸚鵡的系譜。」

超越「鴞鸚鵡」新品種可能是最重原生鸚鵡

現存350個鸚鵡品種,最重的是紐西蘭原生種「鴞鸚鵡」(毛利語:kākāpō),而研究團隊發現的新品種鸚鵡學名命名為「大力士鸚鵡」(Heracles inexpectatus),這種鸚鵡體重是鴞鸚鵡的2倍以上,打破鴞鸚鵡創下的體重紀錄。根據2個腿骨化石研判,大力士鸚鵡可能重達6.8公斤,身高90公分。

事實上,研究團隊2008年就發現「大力士鸚鵡」的化石,但因體型巨大,當時被認為類似雞的脛跗骨,因而推測是像老鷹一樣的猛禽,而此判斷導致研究團隊延後發現它是新品種鸚鵡的骨頭。今年初,1名執行老鷹研究的研究生發現這對骨頭被錯誤歸類,促使沃西重新評估,最後證實這2根脛跗骨的特徵只出現在鸚鵡身上。

關於該種鸚鵡的習性,研究團隊尚不清楚。數位學者認為,該鸚鵡的重量顯示它無法飛翔的可能性很高,但對於牠是否為雜食性鳥類,學者意見不一。史考菲認為牠的體型特徵可能需要從非植物來源以攝取更多卡路里;沒有參與研究計畫的保育生物學家迪比(Andrew Digby)則表示,已滅絕的恐鳥(Moma)是草食性大型鳥類,沃西以為亞熱帶氣候孕育超過60種熱帶水果的環境,可供該鸚鵡充分攝取營養。

島嶼有利孕育特有種  紐西蘭成「無翼鳥」故鄉

化石遺跡出土自紐西蘭南島東南部的中奧塔哥郡(Central Otago)聖巴森斯(Saint Bathans)地區,該種鸚鵡被判定出現在距今19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時代。即便現在該地區氣候嚴寒且為滑雪勝地,坎特伯雷博物館(Canterbury Museum)資深自然歷史策展人史考菲(Paul Scofield)指出,當時該鸚鵡可能生活在亞熱帶森林的巨湖附近。

同是研究團隊成員之一、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教授(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漢德(Suzanne Hand)告訴《紐約時報》,過去20年來,古生物學家在聖巴森斯地區挖出不少紐西蘭代表性動物化石,包括國鳥「奇異鳥」(kiwi),生態的多樣性已補足化石界的一大缺口。

鴞鸚鵡不僅是紐西蘭特有種,還是目前所知最重的鸚鵡,但學者發現,紐西蘭曾存有比鴞鸚鵡重2倍的「大力士鸚鵡」(翻攝網路)
鴞鸚鵡不僅是紐西蘭特有種,還是目前所知最重的鸚鵡,但學者發現,紐西蘭曾存有比鴞鸚鵡重2倍的「大力士鸚鵡」(翻攝網路)

由於島嶼四面環海,形成有別於大陸的獨特生態系統,經常孕育出大型且沒有飛行能力的特有種鳥禽,像是紐西蘭的奇異鳥和東非小國模里西斯的渡渡鳥(dodo),而紐西蘭遠離亞洲及其他大陸的地緣關係,使得島上物種在古代缺乏肉食性天敵,也讓紐西蘭成為古代鳥類的天堂,繁衍出多種特有鳥類,更被譽為是「無翼鳥」的故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