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在媒體工作,到現在為企業服務,同時還身兼企業講師與專欄作家,「忙」與「壓力大」一直是我的人生中,持續貼著的標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不容易,有個短暫空檔可以休息時,過去的我,通常選擇整天癱在床上,連門都不想跨出去。

儘管很多人都鼓勵,為了身體健康,我應該多多運動;為了充實知能,我也應該多去上一些課程;問題是,平常上班都這麼累了,天天氣力放盡,難得可以喘息一下,要我再花時間跟精神去進修?再花體力去運動?怎麼可能!

但「充分運用休假時間躺在床上」的結果,長期下來,不但沒有讓我覺得疲勞消除,反而經常愈躺愈累,周一早上才剛上班就想打瞌睡,一整個星期都無精打采。

直到最近半年,有一天晚上,突然一個轉念,我自己走進健身房,加了會員,請了教練,開始一周一到兩次的重量訓練,以及三不五時的跑步機有氧快走,從一開始逼自己動起來,到後來有空檔就想去動一下,才發現原來習慣的養成,沒有想像中困難。

我不是健身房的代言人,也沒什麼快速神奇的效果可以轉述,只能用親身體驗分享,運動過程雖然會累,重訓之後肌肉可能會痠痛好幾天,但我發現,我的精神確實比以前好了些,體力跟耐力也有進步,簡單說就是呈現一種「逆齡感」,心情是愉悅的。

妙的是,有時候下班覺得很疲憊,逼自己上了跑步機走了五分鐘之後,精神反而愈來愈好,熱身結束後,疲憊感反而消失大半。

終於明白,為什麼很多朋友,平常工作比我還要辛苦還要忙碌,日理萬機之餘,還是會找時間去騎單車、去打球、去爬山,去挑戰42K馬拉松,甚至戈壁大考驗。

差不多同一時間,我也瞞著家人同事,偷偷去考了一個臺灣大學的PMBA(事業經營碩士在職學位學程);從六月底開始,每個周末有一天上課,沒有寒暑假,連續兩年,還必須寫論文才能畢業。

由於我原本就有碩士學位,也早已過了用學歷找工作的年紀;所以對我來說,取得學位不是目的,重點是重回校園求知,學習未曾碰觸過的領域,讓自己進步才是關鍵。

真正上課之後,我發現中年再進修,真的不輕鬆;從未接觸財務的我,上課彷彿鴨子聽雷,還要分析個案、做報告,還有期中考、期末考,絕對不是只有周末去「坐檯」一整天而已。但讓我意外的是,我只要坐進教室,整個心境就會平靜下來,好像回到學生時代,工作的強大壓力、人與事的紛紛擾擾,瞬間暫時消失;這種放鬆的感覺,過去連專程飛去小島度假都不見得會出現,沒想到竟然在離公司十分鐘車程的教室課堂上就可以感受得到。

突然懂了,對我來說,進修上課本身就是一種療癒,比癱在床上硬睡,感覺更開心,也難怪班上有同學,願意不辭辛勞,花錢買機票,每個星期從大陸,香港飛回來上課。

聽老師講述過去未曾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習討論國外重要個案,並且從中取得解決自己工作難題的方向與養分,都讓我覺得很充實;而能夠與一群同樣在職場上表現優異,又各有專長的同學們,一起努力討論完成報告,也讓我感受到團隊合作的激勵氣氛,都是既辛苦又痛快的體驗。

所以在我親身體驗後,我也想跟上班族朋友們分享,工作累歸累,但休閒時間,與其把它睡掉,或者做一些純粹打發時間的事,不如把握機會,藉由運動鍛鍊自己,藉由進修充實自己;運動的成果會存入我們的「健康存摺」,進修的收穫會充實我們的「能力倉庫」,兩者都是有益處又有意義的事。

老天是公平的,每個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時可以用,但「怎麼用」卻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我們要選擇平淡,還是過得精采?一切都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在我們面對空閒時,做了什麼樣的取捨與選擇。

唯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千萬不要因為想要做好正職工作,又想進修求知,再加上家庭、副業等等其他因素,而影響了身體。畢竟,健康是一切的根本,如果沒有健康,工作做得再好也沒用,書讀得再多也沒意義!

●作者:蔡祐吉/職場作家、資深媒體人、企業講師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