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c_zone type=”tdc_content”][vc_row][vc_column]

[/vc_column][/vc_row][vc_row full_width=”stretch_row_content td-stretch-content”][vc_column][/vc_column][/vc_row][vc_row][vc_column width=”2/3″]

評論列表

【立專欄|名家觀點】記憶和想像可能是絆腳石,人只能掌握此時此刻-黃姵嘉

近日,家庭生活喜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第二季開播了,黃姵嘉再度飾演劇中那位天真坦率、時不時少根筋的媳婦奚伊鷗(小鷗),不同於以往角色的正義形象,這一回黃姵嘉還覺察到小鷗的脆弱,「小鷗雖然個性正義、十分外向,但也有敏感的一面,內心渴望愛。」小鷗的脆弱面,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黃姵嘉的,「我也是有一點點缺愛。」今年初,黃姵嘉接連遭逢了父喪和失戀雙重打擊,她仍在一點一滴消化這些情緒,有朝一日,這些經歷都將轉化成養分,幫助她在鏡頭前好好地去活出另一個人,「要當演員不能為自己留後路,演員是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角色的生命。」 擺脫肢體束縛  讓身體恢復原廠設定 黃姵嘉的專長一直都是舞蹈,從幼稚園跳到北藝大,芭蕾、民族舞都學過,後來為什麼成為演員?她說是「因緣際會」。「我從小跳舞,沒想過未來還可以做什麼,但遇見天賦會有一個Sign。」而這個Sign,就是高中時參與MV拍攝,雖然也只是在舞群中跳著芭蕾舞,「但一切都是那麼新鮮,我甚至都不會緊張,完全沒有鏡頭焦慮。」2008年黃姵嘉正式出道,第一次演戲是在導演鄭芬芬執導的《查無此人》中擔任女配角,「我個性有一點內向慢熟,但在拍攝時我不用當我自己,這讓我很快樂。在演戲的過程中,像是把生命的廣度無限擴張。」隔年,她就憑藉《查無此人》入圍台北電影節及金鐘獎。 第一次演戲就入圍大獎,之後又多次入圍金馬、金鐘,黃姵嘉在演戲上的天份無庸置疑,但不代表不會碰到瓶頸。例如在拍攝電影《寶米恰恰》時,黃姵嘉突然發現,從小學舞的身體竟然不聽使喚了!原來受過舞蹈訓練的人,對肢體動作的細節特別在意,一般人會站這麼挺嗎?這個角色走路應該外八、還是內八呢?對角色的思考越深入,黃姵嘉對肢體的反應就越迷茫,「舞蹈是用肢體呈現作品的內涵和情感,當演出的角色不是一個舞者,那我的手應該要怎麼擺呢?」黃姵嘉花了一點時間,才不再執著於肢體的形態,讓身體回復「原廠設定」,真真切切地回到一個沒有學過舞的普通人狀態。 把自己歸零 為角色調製最佳配方 《出境事務所》是黃姵嘉表演生涯中的重要作品。該劇幕前、幕後陣容十分強大,編劇是呂蒔媛、導演是許肇任,主演除了黃姵嘉,還有吳慷仁、柯淑勤、謝瓊煖等實力派演員。「直到2015年演完《出境事務所》之後,我才有底氣稱自己是演員。」黃姵嘉說,當時參與這部戲演出的都是硬底子演員,給她帶來很大的壓力,但也因為這些壓力而隨時處在一個很敏銳的狀態,可以觀察並吸收大家優秀的表演技巧,柯淑勤的演出更讓她至今印象深刻,「柯姐太厲害了!一個眼神就能表達千言萬語,你就知道她的底蘊有多厚,外在表演的『形』有多強!」 後來,黃姵嘉陸續與許多角色相遇,逐一磨練身為演員的心(情緒控制)、技(演出技巧)、體(身體狀況)。「我們沒辦法真的變成角色,因為你就是你,不可能脫胎換骨變成另一個人。」黃姵嘉很清楚演員的極限,但人有很多面向,演員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歸零、檢視角色,並從自己的眾多面向中,挑出適合角色的特質,再加以「配比」。例如小鷗這個角色講話大聲、個性雞婆,所以她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外向的那一面放大到80%,敏感的部分縮小到20%,「所以我抽離角色不太需要時間,因為她就是我的一部分,我只是讓自己靠近她,演完了我還是我,離開就好了。」 將演戲當成修行,始終抱著敬畏之心的黃姵嘉,在2018年憑藉客家電視台時代劇《台北歌手》中,「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的紅粉知己蘇玉蘭一角,贏得了第53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 《婆婆》小鷗的脆弱她懂 雖然一度為「肢體」所苦,但往後肢體也成為黃姵嘉進入角色的入門磚,她會為角色設計動作。以小鷗為例,黃姵嘉從角色的個性切入,設想她會如何吃飯、如何睡覺、如何走路,「因為個性很急,小鷗走路很大步!」甚至連平時脊椎是直、是彎也要考慮,「照理說,小鷗的個性很正義,脊椎應該要永遠很挺,可是她的脊椎不是很挺,因為她內心有很敏感、脆弱的那一部分。」 在黃姵嘉眼中,小鷗幫婆婆留住餅店、助男友發貴創業,所作所為幾乎都是為了別人,完全忘了照顧自己,但這樣的情況到了《婆婆2》中後段,將慢慢出現轉機,「她會開始正視自己內心的需求,不再只為別人努力。」 對黃姵嘉而言,當演員最重要的事,就是誠實面對自己,「如果不勇敢、誠實地面對自己,不把內心真正的脆弱、恐懼坦露給觀眾看,你如何能理解角色的情緒流動和心理狀態?要先足夠理解自己,才有辦法去理解角色。」 黃姵嘉自認很了解自己,「我一直知道自己的脆弱在那裡,也可以完全理解為什麼小鷗會那麼渴望愛。」她談到,追根究底,小鷗的脆弱源於自私的媽媽,雖然媽媽很有錢,讓她從小衣食無虞,但在情感面一直不足,她會非常依賴一個愛她的人,她知道發貴愛她,所以願意為他付出,甚至擱置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她全心全意只想為了她愛的人付出,這點我是可以理解的。」 自我覺察學習讓悲傷 Move On 談到自己的脆弱面,黃姵嘉說,「我也是有一點點缺愛。」她是外公外婆帶大的,父母親平日忙於工作,只有在週末才能來看她,黃姵嘉原本並沒有意識到童年經歷對自己的影響,直到有次靜心冥想時,腦袋突然浮現一個畫面,四、五歲的她站在紗窗前,看著爸媽開車離開的背影,「我不記得自己有沒有哭,但一定會有不捨,會希望爸媽留下來陪我,這可能是我長大以後,對愛總有某些渴求的原因吧。」幸運的是,長大後的黃姵嘉和父母關係很不錯,「我們很和諧、很快樂地生活,我不需要療癒小時候的自己,這對我來說就夠了。」 每天做瑜珈、冥想一個多小時,黃姵嘉透過這樣的方式內觀自己,「當你在冥想時,思緒沒那麼活躍,不去想日常生活的事情,潛意識才可能浮出來。」今年3月,黃姵嘉的父親驟然離世,緊接著交往近2年的男友無預警提出分手,短時間內要同時面對生離死別,箇中煎熬可想而知。也是得益於多年瑜珈和冥想的訓練,黃姵嘉並沒有放任自己沉溺在自怨自艾之中,「只有我可以把自己從情緒牢籠裡救出來,怎麼樣外求都沒用。只有和情緒對話、和解、放下,才有辦法Move On。」 把破碎的自己拼回來 人心應該像湖水平靜 黃姵嘉曾在社群分享,「記憶」和「想像」是人類最寶貴的兩個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不要因這些能力而受困,因為記憶和想像也可能是絆腳石。她解釋,記憶是關於過去,但它已經過去了,例如失敗的經驗、悲傷的回憶,而想像是關於未來,是還沒發生的事,不需要過分擔心恐懼,想像自己做不到什麼事,「即使可以改變過去,你也不見得會成為一個更好的你,那就是人類又想像出來的煩惱。所以,你為什麼要想像那麼多煩惱,來擾亂現在的你?你擁有的是此時此刻,這是可以靠意志改變的事。」 最近,黃姵嘉正專注閱讀印度瑜珈士薩古魯所著之《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轉心向內 即是出路》,這本書為她帶來很大的療癒力量, 「我也常常問自己,這個階段要的是什麼?在工作方面,當然是挑戰更具突破性的角色;至於生活,我期待自己能夠平靜地面對各種事情,像湖水一樣平靜,因為隨波起舞是一種內耗。」她笑得坦然,如此深信。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名家觀點】在日常的聲景中發現音樂-蔣榮宗 富邦美術館首位年度合作音樂家

他的腦中一直都有旋律。只要給他一個片段、一個畫面,就能在他腦海中轉成音符,或化成一段旋律,如吃飯喝水般自然。 不到30歲的年紀,蔣榮宗已發表過獨立創作的單曲與專輯,經手過三金典禮配樂,也參與過多部電影電視、廣告與遊戲配樂。他對聲音的敏感從小就十分明顯,嘈雜的店內他會注意到牆內管線流淌的水聲,打電動也會自然地分辨BGM(背景音樂)的聲音堆疊;即便走在路上,耳朵也持續搜集著各種細微的聲音素材,他笑說自己有點工作腦,「但我從小就這樣,所以不會引以為苦,反而很享受這些刺激,所有的素材最後都會變成我創作的靈感!」 小叛逆開啟自己的音樂旅途 出生自音樂世家的蔣榮宗,三歲開始玩音樂,鋼琴是開啟他音樂探索的鑰匙,也是摸索腦中無形旋律的開端。他選擇大提琴作為副修,孩子氣的初衷是為了「學一個爸爸不會的樂器」,卻因著這一次的小叛逆,帶著他開啟一條截然不同的音樂旅途。 不管是鋼琴或大提琴,過去慣常的高壓教育法——彈錯敲手指——都令蔣榮宗痛苦無比。「長大後覺得嚴格有嚴格的道理,但當時的我只覺得好想離開,好想自由。」他回憶道,知道老師是好意,卻也深感如此的教育模式,即便助長天賦開花,卻也變相抑制了發展的可能性。成長在網路發達的九〇年代,蔣榮宗自小就透過網路自學數位音樂,將腦中自由奔放的旋律化作音符,作曲不是學習而來的能力,而是隨著他的成長環境與自由意志,陪伴他長大的課外活動。 青少年時期的蔣榮宗維持著白天練古典、晚上玩數位音樂的日常,因為喜歡而投入,讀普通班的他很孤單,只好將滿腔熱情投注到音樂裡,在創作裡釋放熱情。他在途中不斷地尋找自己是誰、要做什麼,並進一步在高中做下改變一生的決定,大學前往美國唸舊金山音樂學院多媒體科技應用音樂,讓所愛與所長得以結合。他始終記得前往舊金山考試時,驚險萬分的面試結束後他才驚覺,主考官正是10年前與表哥在家裡打電動時讚不絕口的配樂師本人,朝著兒時心目中的偶像邁進,無異於靠近夢想的第一步。 舊金山音樂學院不只將蔣榮宗帶離權威式的音樂教育,更帶給他看待音樂的全新視野,接觸了更多製作音樂的面向,也引導他一路考上南加大修習影視配樂,完整這一趟音樂之旅。而真正的考驗,是在他回到臺灣後才開始。 模糊界線 才能讓更多可能性發生 回國那年,2020,他成立了「ZONG MUSIC蔣榮宗音樂國際製作公司」,前景看好,卻被疫情打亂了職涯啟動計畫,像是剛要起飛就被禁錮的鳥。 影視廣告接續停拍,案子停擺,連排定的音樂演奏會都被限縮人次。蔣榮宗雖然焦慮,好學的他又同時覺得機不可失,他將閒置的時間與精力投注到聲音藝術的研究與音樂創作上,鎖在工作室裡從早到晚學新東西,上遍各種音樂程式編碼課程,「一個很理性的程式,碰上我這個感性的創作者,先不提溝通了,我們本身就是強烈的拉扯。」他笑說學得很痛苦,但因為好玩而不以為苦,反而讓他看到更多音樂製作的可能性。十人左右的編制,ZONG MUSIC以蔣榮宗為核心,成員來自世界各地,部分是他的同學,「當時所有人都在線上,開會也是線上,表演也在線上,反而開啟了無國界的交流跟合作。」 除了跨國的音樂創作委託,也有更多跨領域的音樂合作找上門。比如2023年「臺灣文博會XFOCASA馬戲藝術節」的主題展覽創作《暢響曲:野性穿越》,他跟著團隊跑遍全臺蒐集肢體的聲音,看見不一樣的表演藝術風景,特別對部落的聲音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記得我拿著收音麥克風,讓一群表演者圍著我唱歌,那個聲音的能量和震撼至今依然難忘。」當年為了追尋更廣闊的音樂可能,他飛出臺灣,卻也在回到家鄉時,深深為土地的能量撼動。蔣榮宗對音樂的探索再無地域之分,只有更開闊的心胸,與主動接受挑戰的勇氣。 打破聲音發生的場域限制 打造最完美的看展聲景 近期,蔣榮宗應富邦美術館之邀擔任首位「年度合作音樂家」,剛完成該館年度音樂專案,為整個館區與主要展覽打造專屬音樂。蔣榮宗形容這是他生涯以來最大的挑戰,也喜獲自我大躍進。 耗時十年籌備的富邦美術館座落在臺北市信義區A25園區,由打造巴黎龐畢度中心的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與臺灣建築師姚仁喜的團隊操刀,館長翁美慧以現代雕刻藝術之父羅丹(Auguste Rodin)為主題,策劃打造了開幕主題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 經常在信義區出沒的蔣榮宗老早就注意到富邦美術館的存在,有機會在開館前受邀進去逛逛已經令他驚喜萬分,更期待能夠透過所長為美術館做點什麼。他回憶起初次見面那場會議,翁館長開門見山地問他對美術館有什麼想法。「我直接把走進來時觀察到的都講出來。」蔣榮宗興致勃勃地說,美術館主打城市森林,旁邊有綠意、風聲、鴿子聲、水池的流水與氣泡聲,加上鄰近馬路邊的車水馬龍,所有的聲響在他耳中就像是一幅美術館戶外獨有的聲景,而他想將外部的聲景延伸至美術館內部,甚至到最深處的洗手間,讓從外面走進館內觀展的聲音風景能夠延續,串連成一個完整的聲音體驗。 「館長聽完我的分享後,劈頭就問我,如果主題音樂設定為『光與愛』,我的想法是什麼?」裝置藝術〈光與愛〉(Light and Love)是翁館長親自前往西班牙向藝術家喬姆・普蘭薩(Jaume Plensa)邀來的巨型創作,可以說是富邦美術館開館的重要作品。蔣榮宗認為,「美術館帶給觀眾一個世界觀,本身的存在就是愛;而美術館的任務是帶給觀眾不同的展覽,也就是希望。」 他的解讀與想法獲得館長的認同,短短六週的創作隨即展開。他順著這樣的想像蒐集素材、發想,創作出富邦美術館的主題曲〈光與愛〉,並延伸這樣的創作模式,一路為重要的展品設計專屬的BGM。從羅丹到常玉,再到趙無極,一步一步建立出適合富邦美術館的展覽聲景。美術館一般不需要背景音樂,因此他設計的音樂並沒有過度澎湃的樂章,更不會搶走主角(展品)的風采,只會輕輕地在觀眾耳邊,托起觀賞的情緒。 「壓力超大,一度坐在鍵盤前空白了五天,什麼都寫不出來。」回想當時的緊繃,蔣榮宗的表情依舊是驚魂未定。六週的時間經歷過創作撞牆、再投入、嘗試,最終交出六首完整的作品,也成為富邦美術館令人回味再三的聲景。「館長跟我說,你的音樂有魔力吧!每個人見到我都跟我講洗手間的音樂!」他笑說,開館至今自己依然喜歡在閒暇時進去走走看看,觀察民眾對聲音的反應,也喜歡大家走進洗手間發現聲音的小驚喜。儘管聲音不是主角,但能夠成為讓大家用心聆聽並放在心上的配角,已是身為創作者的他最大的滿足。 可能性打開了,音樂在蔣榮宗的耳中,早已不只是美妙的旋律,而是擁有自我表達能力的無形靈魂。透過他的引導與設計,打造出適合不同空間、場景與目的性的聲景,甚至比視覺更能穿透人心。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2024年音樂與演唱會紀錄片熱潮湧現

隨著去年底泰勒絲與碧昂絲的演唱會電影大賣座、到今年初雷鬼樂之父Bob Marley的傳記電影《Bob Marley : One Love》開出全球將近1.8億美元的票房,這股音樂劇情片或紀錄片的熱潮不但沒有退燒,反而逐漸成為串流平台相中的大熱項目,究竟這些以音樂為核心的電影有何魅力?2024年接二連三在各串流影音平台上推出的作品、與登上大銀幕有何不同的經濟效益?又帶來哪些流量紅利與文化影響力? 首先音樂紀錄片登上串流平台最直接的效應,便是推動音樂銷售。紀錄片中出現的音樂作品往往能引發觀眾的興趣,帶動作品銷售和串流點擊。其次,相較於一次性上映的電影,串流平台反而能隨著觀眾不斷觀看、持續的增進流量進而帶來版稅收入,這讓製片方和音樂人都可長期受益。再者,串流平台擁有全球用戶基礎,音樂劇情片或紀錄片可因此接觸到更廣泛的市場觀眾、甚至跨越語言藩籬,擴大影響力和受眾群體,讓更多人能因此接觸欣賞到獨特的音樂故事和文化。加上現在許多串流平台提供多語言字幕或配音,讓來自不同語言背景的觀眾都能理解和欣賞影片內容,進而提供深度的音樂歷史和文化知識,這對音樂愛好者具有多層面的教育意義。 此外,串流平台提供更好的視聽觀看體驗,聽到喜愛卻不知道的歌曲可以拉回搜尋、反覆聆聽,也能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觀看、不受傳統電影或電視播放時間的限制,提高了音樂紀錄片的親近性。加上平台提供詳細的觀看數據和受眾分析,可以更方便地讓製片單位進行數位行銷和宣傳活動,搭配社群提供各項功能,例如評論留言或社群分享,增加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也能進一步提升紀錄片的知名度。 音樂紀錄片在商業上還有許多利基,包括1.品牌曝光:紀錄片可以大幅提升藝人或音樂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新粉絲。2.版權收入:紀錄片中使用的音樂可以增加串流播放和點擊量,有益版稅收入的增加。3. 跨界合作:紀錄片可以促進音樂與其他行業(如遊戲、電影、時尚)的合作,拓展商業機會。4.擴展市場:針對特定音樂風格或時代的紀錄片能吸引特定受眾群體、增加忠誠粉絲外,更有機會拉大市場受眾群,為作品創造時間軸上的長尾與外溢效果。這些利基都使音樂紀錄片在串流平台和商業市場上具有可觀的潛力。 以近期登上串流或劇院的音樂紀錄片來看,首先Celion Dion在6 月 25 日Prime Video 播出的《I Am: Celine Dion(我是:席琳狄翁)》,光是她的全球歌迷數量就可預期這部影片的可觀流量。預告片中她展現了對歌唱和現場表演的熱愛、是如何讓她在患有stiff person syndrome(僵硬人症候群)這種罕見神經系統疾病的情況下,堅持生命仍要繼續前進。她含著淚水說「如果我不能跑,我會走。如果我不能走,我就會爬。而且我不會停止。我不會停下來。」當她在 2022 年 12 月宣布罹患此症而必須暫停所有工作後,這段日子經歷的所有故事都成為這部紀錄片的重點。Celion...

【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全美音樂出版商與Spotify之間因版稅給付更動的對戰升級

近來全美音樂出版商協會與Spotify的捆綁套餐銷售措施的實行產生摩擦,導致正式致函美國國會要求改變串流版稅的訂定方式,一舉將這場對戰升級火熱化。 美國國家音樂出版商協會 (NMPA,National Music Publishers’ Association) 現在呼籲美國國會允許音樂出版商直接與 Spotify 等串流平台進行談判,因為 Spotify的「捆綁套餐」計畫讓音樂產業非常不悅、聲稱這項改變將每年減少藝人版稅高達 1.2 億美元。因此,NMPA建議國會允許雙方進行談判,好讓產業擁有更多談判權。 一切爭端源起於Spotify將其「高級訂閱服務」重新分類歸為「捆綁套餐」,將「音樂」和「有聲書」視為兩種不同服務內容,因此兩者的結合使其符合「捆綁套餐」的概念,而這導致Spotify在美國支付給音樂出版商和詞曲作家的版稅率將適用於較低的給付版稅稅率、大幅低於音樂訂閱服務的版稅給付。為了詳細說明Spotify如何成功地進行這個有爭議的操作,我們需要回到2022年說起。 當年8月,美國著作權權利金委員會(Copyright Royalty Board)接受了一項幾乎涵蓋整個音樂產業的和解協議,從2023年1月1日起提高詞曲作家們的串流版稅稅率。這項協議被稱為「Phonorecords IV」或「CRB IV」,自2023年到2027年,詞曲作家們和音樂出版商將從美國串流收入中、獲得逐年提升的版稅給付稅率。該串流版稅稅率率逐步提高,包括:2023年(從1月1日開始)詞曲作者和音樂出版商將獲得美國服務收入的總體費率15.1%;2024年增加到15.2%;2025年,增加到15.25%;2026年增加到15.3%;2027年,將達到15.35%。 該2022年的法律和解協議還包括一項關於串流服務如何處理「捆綁套餐」的規定。具體來說,音樂出版商和音樂串流服務都同意,在美國的「捆綁套餐」服務可以支付比單獨訂閱音樂服務更低的版稅稅率。原因是會員在「捆綁套餐」的每月給付金額較高、而大部分的這類捆綁會涵蓋影音或遊戲等服務內容而非僅涵蓋音樂串流。 但是為什麼2022年協議中的這一項規定、到了今年突然起了變化導致作曲家的收入減少? 今年4月份,Spotify宣布現在將其所有高級付費會員都視為「捆綁套餐」,這是因為在去年10月Spotify開始在其高級付費會員中、免費提供15小時的有聲書,意味著將有聲書與音樂兩種服務「捆綁」在一起。Spotify還推出了不同類型的訂閱計劃、以提供不同內容。例如,Spotify今年3月在美國推出了每月9.99美元的獨立有聲書套餐。4月23日的第一季財報會議上,Spotify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Daniel Ek確認、將推出新的「只聽音樂」訂閱計劃,宣布其所有高級付費會員現在在美國都被視為「捆綁套餐」使用者,換言之,2022年與音樂出版商達成的協議、要支付給詞曲作家和出版商的機械版稅率將會降低。 Spotify發言人表示,「由於我們產品組合的變化,我們根據串流服務和出版商之間商定的條款,以不同的方式支付版稅。多個DSP(數位服務提供商)長期以來針對「捆綁套餐」都是支付低於音樂訂閱的費率,我們的做法是一致的。」 音樂出版商對這樣的更改自然非常不滿意。代表美國著名獨立出版公司以及主要出版商Sony、Universal和Warner 音樂集團的美國國家音樂出版商協會 (NMPA,National Music Publishers’ Association)總裁兼首席執行長David Israelite便指出,Spotify試圖透過將其音樂服務重新分類、為有聲書捆綁套餐的包裝手法來大幅減少對詞曲作家付款的行為、是一種草率任性而且可能犯法的舉動。 這場爭端現在已進入法律衝突。NMPA先是向Spotify發出停止侵權信,指控Spotify在平台上有託管未經許可的音樂內容,Spotify發言人則稱NMPA的信函是一場充滿虛假和誤導性說法的公關噱頭。隨後,MLC(全名為「機械重製權集體授權組織」...

【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Kendrick Lamar與Drake的新歌對戰運用了數位版權讓利給網友歌迷

今年饒舌歌手Kendrick Lamar和 Drake之間的互相抨擊挑釁而創作的一連串歌曲所獲得驚人的流量、關注與排行成績,勢必成為未來回顧這一年必將提及的樂壇大事。 兩人之間長期存在的宿怨在今年迅速升溫,這場口水戰在3月進入高潮,當時Kendrick Lamar發表了歌曲〈Like That〉、作為對Drake和 J. Cole 的〈First Person Shooter〉的回應。而J. Cole很快就宣告退出這場正在醞釀的口水戰,Kendrick Lamar和Drake則繼續在各自發表的新作中對彼此展開無情的攻擊,自此之後不只是嘻哈饒舌粉絲、連一般大眾都開始加入吃瓜行列。這些歌的內容從各種暗諷嘲笑升級了彼此的交鋒抨擊、談論彼此的家庭並互相指控不愉快的事情,讓許多名人與網紅都開始發表看法。短短幾個星期內,兩位歌手連發的diss新曲就躍升全美百大單曲榜前十名,Kendrick Lamar 更是接連以〈Like That〉、〈Not like us〉奪下百大單曲榜榜首,另一首〈Euphoria〉也搶進前三,〈Meet the Grahams〉最高到達第十二名 ,Drake則接連以〈Push Ups〉、〈Family Matters〉等歌曲反擊回應,隨然一樣登上單曲榜前十名,但顯然樂迷反應和排行成績都不如Kendrick Lamar。 光是吃瓜看戲、搶流量贏得關注,都是常見的「爭議行銷」手法,要能更上層樓、推波助瀾勢必要有更為激烈極端或是前所未有的手段。據了解Kendrick...

【立專欄|名家觀點】在滿地六便士的世界 做一個開窗看月亮的人-林立杰

林立杰(Josh)是世界知名的刺青師,他以黑白寫實且具張力的風格,在海外獲得多項紋身大獎,成名之後,他周遊列國,帶著一卡皮箱的營生工具,替世界各地預約的客戶刺青,早早就以刺青師的身份,展開數位遊牧生活。近年他回台開設工作室,提拔年輕一代刺青師,並為瘦子、余文樂、吳建豪等藝人刺青,還與諸多品牌跨界合作推出聯名商品。但在成名之前,林立杰其實是一個差點被放棄的逆子,國中畢業後輾轉念了四所高職才勉強畢業,當完兵回來重考美術系,兜兜轉轉,終於走回命定的紋身藝術家之路。 空有天賦無從發揮 重考退學成常態 林立杰成名甚早,刺青早年並不被主流社會待見,令人好奇,爸媽當年沒反對他當刺青師嗎?林立杰笑了,「我年輕時有更荒唐的事,爸媽的接受尺度被我撐得很大。」然後他娓娓道來自己一波三折的升學之路。 從小,林立杰就熱愛畫畫,媽媽也送他去學畫,他在快樂的繪畫兒童班寫生,參賽屢次得獎,國中時正式到畫室學畫,有繪畫天賦、能力也不俗,但在國三準備升學時,周遭每一位大人紛紛告誡他:「不要考藝術,會餓死沒有錢!」班導師甚至對他說,「畫畫當成陶冶性情就好,你看你的畫圖老師,自己都那麼窮,你要跟他一樣嗎?」面對接二連三的勸阻,林立杰只好乖乖聽話。 自認「奴性高」的林立杰後來考上了五專機械科,原以為人家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好歹都能混畢業,但努力過後成績還是很糟,不到半年就被「32」退學,「我媽都驚呆了,『只有國中畢業是瘋了嗎』,然後就把我打包送去國四重考班。」 第二次參加升學考,林立杰考得比前一次好,他選擇外縣市的學校去讀資訊管理,「這次有撐比較久,讀了一年之後才被學校踢出去,也是因為成績不好。」退學後的林立杰有點絕望,他沒有直接回家,在外頭待了一陣子,「我覺得自己GG了,這一生就這樣子,難道我要考第三次聯考嗎?」他實在不想再經歷一次重考班生活了。 回家和媽媽商量後,媽媽幫他找了一家離家近、容易考的私立學校,林立杰笑說:「這間學校是獨招,只要考國文和做智力測驗,不是智障都可以上。」他還記得國文的考試題目中有一題是考一首詩的作者,答案選項有:李白、李黑、李黃,這樣大喇喇地送分,怎麼可能落榜。這一回林立杰選擇了廣告設計科,至少和畫畫有關。 被砍一刀歷生死劫 鬼門關前歸來渾噩度日 不過,這所私校很嚴格、採取近乎軍事化的教育方式,「我這麼奔放的一個人,當然是受不了啦!」當時的他在學校很紅,是學生眼中酷酷的「壞學生」,更是校方的眼中釘,好不容易熬到高二下學期,林立杰實在唸不下去了想要轉學,再次靠著媽媽的關係,轉到一間離家更近的高職,教務主任很坦白地告訴他:「要不是你媽說情,我才不會答應,明天把耳環拿掉才可以註冊。」 這已經是林立杰待過的第四所高職,但他並沒有因此安份下來,「上課沒幾個月,就在外面被人家砍了,住進加護病房差點死掉!」歷劫歸來,已是高二下期末考,本來他的出席天數就不夠,成績又爛,註定要被留級,不料他在國文期末考的作文中寫下自己的瀕死經驗,老師讀了之後竟然大為驚喜,讚他寫得好,還把作文貼在佈告欄,林立杰在學校一夕爆紅,「不知道為什麼,我就升到高三了。」 升上高三之後,為了能輕鬆一點混畢業,林立杰轉讀夜間部,白天則到唱片行上班,「剛好是周杰倫發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晚上下課後,他就和玩樂團的朋友一起聽音樂、看電影、喝喝酒,「那時候我找不到人生目標,感覺自己是社會邊緣人。」儘管如此,林立杰還是在高三畢業後拚上了一所技術學院,打工玩樂渾渾噩噩過了半年,下場當然又是被學校踢出去,就在此時,他收到了兵單。 順應己心  重考美術系一次就上 當兵是林立杰人生的轉捩點,他遇到了一位影響人生軌跡的學長,這位學長當時負責美工,有繪畫底子的林立杰頓時成為好幫手,兩人一起製作海報、寫POP字體,逐漸熟識起來。看著這位特立獨行的學弟,學長多次問他:「你要不要考藝術學院?」而林立杰總是不以為然,打哈哈帶過,心想:「我是魯蛇,怎麼可能念藝術?」但學長不放棄,他語重心長地對林立杰說:「我看過很多做設計、藝術的人,可是我沒有看過像你這樣特質的人。如果世界上有一個職業叫藝術家,我想不到還有誰比你更適合。」 其實,前兩次報考高職的時候,林立杰的成績都足以選擇美術相關科系,但兩次都迫於長輩的壓力做出了違心的選擇。聽完學長的話之後,林立杰決定為自己選擇一次。退伍那年,林立杰已經 22 歲了,終於取得了家人的支持投入藝大獨招。他再度踏進了補習班準備重考,同時找畫室練手感,僅僅準備了半年就考上臺藝大藝術系進修部,「臺藝錄取率很低,平均700個取30,我考27名差點就落榜了!」林立杰驕傲地說,他也一直記得開學當天的心情,「我的同學、老師都很奇怪,有留長頭髮的、有絡塞鬍的,老師講話也很有個性。我以前覺得沒辦法活啊,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人,原來這裡每個人都這樣,原來我們這種人可以活著長大,我感到很有安全感。」 也許是多年前「念藝術會沒錢」的警告言猶在耳,也許是家裏長年租屋、有經濟壓力,林立杰即便念了心心念念的藝術系,要靠自己賺錢的念頭,仍縈繞在他心頭。他擅長純手繪,於是思考著有什麼職業既能發揮所長、又可以賺錢?當時他的身上已有少數刺青,「刺青師」這一行映入眼簾,他心想:「我媽是國中老師退休,月薪五萬,所以我賺六萬的話,我就是家裡最會賺錢的人了。」於是他決定一試,白天在西門町的刺青店學藝,晚上在關渡的學校上課,就這樣半工半讀,不僅以全系第二名成績畢業,當學徒四年後,一畢業就投入紋身這一行,可能是藝術系史上第一人。 脫貧成名一卡皮箱闖世界 尋找變動中的人生目標 剛入行時,林立杰在師傅的刺青店工作,他坦白說,一開始生意並不怎麼樣,「你和其他人做一樣的圖,那客人當然找做很多年的師傅!」要怎麼做出差異化,吸引顧客找他?他決定把自己的「純手繪」特色發揚光大,在台首開「寫實黑白素描」的紋身風格,逐漸打開自己的市場。經過八年的刺青學習和經驗積累後,林立杰終於自立門戶。他開始到世界各地參展,見識不同的風格和技術。 林立杰到世界各地參展,成名的第一個契機在澳洲,他獲得黑白素描冠軍,算是第一個以寫實紋身獲獎的亞洲紋身師。2012年,他和模特兒歐帝斯一起參加《倫敦紋身展(Big London Tattoo Show)》,這是當時全世界水準最高的紋身展,兩人一戰成名,登上歐洲著名的刺青雜誌。就這樣,他的知名度逐漸大開,獲得多次國際刺青大獎,很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客人,指名找他刺青,他憑著一身功夫,帶著一卡皮箱的工具,就可以周遊列國、在各大城市刺青,如同紋身界的「台灣之光」。 回首這段路,他自認算少年得志,但也許是脫貧太快,他急於證明「我已經不是魯蛇了,我脫圈了!」他一度過著爆發戶生活,家裏電視越換越大,沙發越換越好,名牌服飾、設計師家具應有盡有。他家裏養貓,朋友笑他:「人發達了,連貓碗都升級了。」這樣的日子過了四、五年,他卻覺得空虛,「我覺得很累,名牌至少還穿得到,但我根本沒時間看電視、坐沙發。紋身工作很靜態,我的世界很小,我每天還是坐在椅子上,面對10cm x 10cm的空間。後來我頻繁出國工作,以為會有所不同,但其實並沒有。」他還是手拿刺青機、坐在椅子上,只是待的國家不一樣而已。 慢慢的,他開始有不一樣的體會,「我覺得,這些追求可能不是我唯一的目標,人應該還有其他的目標,人生應該追求什麼?想要的生活方式是什麼?這個答案是會變的,雖然我不知道答案在哪,但應該在人生的旅途去尋找答案。」也許是受到不同的招喚,他到倫敦拜師英國皇室紋繡大師 Dawn Cragg,精進自己的紋身技巧,為失去乳房的乳癌患者重建乳頭,認為這樣做「至少是幫助人的事情。」 打造品牌力 商業與藝術其實密不可分 周遊列國的工作經歷,也沒有白費。他曾到世界知名的刺青店工作,那是世界一流的刺青師才會被受邀的聖地,然而林立杰環顧四周,他發現台灣的刺青師、他的朋友們,並不遜色於這些世界高手,「我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工作過,台灣可以做得更好。台灣可能欠缺的是品牌的建立和溝通的能力。」這種下他回台開店的種子。疫情前,他和老婆原本已到美國定居,後來疫情爆發,刺青工作停擺,2021年他返台開設了工作室,一方面,提攜有潛力的後進刺青師,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及故事性打造品牌力,並向消費者溝通。 林立杰暢談品牌的經營與眉角,例如品牌一定伴隨著商業行為,而藝術其實和商業行為密不可分,他甚至挑釁說,藝術是最沒有資格嫌棄商業的一行,因為藝術品也會伴隨著商業行為,而商業行為是傳達價值觀和進行溝通的方式之一,「藝術只會發生在高度發展的國家。有錢人買車、買豪宅,藝術品一定是最後一個買;破產時,藝術品一定是第一個賣。」 那對林立杰而言,藝術是什麼?面對這個大哉問,他回到藝術系學生本色,分享《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故事的原型是印象派畫家高更,他人到中年離開巴黎、離開老婆、離開富裕的生活,到鳥不生蛋的大溪地創作,最後在貧病交迫下,完成了現代人認為他最成功的作品,而「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成為書中流傳的經典話語,深刻地反映了林立杰對藝術的理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oADxdzsoA 不要急著貼標籤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滿地都是六便士,意思就是滿地都是錢,錢是一種交換的度量衡,也是一種標籤,錢同時定義、規格化東西,就像紋身師是一種標籤,我的名字也是一種標籤,我們不可能不靠定義來溝通,所以『滿地都是六便士』。」林立杰解釋道,但天上有月亮,在人類還沒登月時,這是沒有被定義的,月亮可以是各種東西,不同文化、神話有不同的定義,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就像人們想像月亮上有嫦娥。 他接著說:「藝術是存在於每個人的腦裡。我們只能說,藝術家做出來的作品,是我們在六便士的世界,透過他開一扇窗,讓你抬頭窺探窗外的月亮,世界有很多不同的觀看角度,每個人的想像力會投射在月亮上,因此有無限可能。」藝術家有點像書的目錄索引,世人透過目錄,來窺探何謂內容、何謂藝術,「對我來講,我就是做這樣的事情,我想做藝術創作。」因此,這些年他除了替人刺青,也做雕塑作品,回到更純粹的藝術領域。 踏入紋身這一行已20多年,林立杰也曾迷失過。對於想入行的後進者,他給了一套普世適用的建議:「不要急著貼標籤,也不要急著給答案。我們的教育,至少在我這一代,幾乎所有考試都有標準答案,是非選擇、對錯分明,很少申論讓你表達意見,那會影響我們未來看待事情的方式,求學、求職希望快速獲得一個標準答案,我們照做就好。如果沒有照著規則走,就會感到焦慮。其實沒答案沒關係,慢慢找就好了。」 就像年輕時的林立杰,依照大人給的「標準答案」重考多次而未果,最終依照本心、遵循內心嚮往之後,才能在滿地六便士的世界,成為一個替世人開窗、窺探月亮的紋身藝術家。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名家觀點】以萬物,跳一場動人的生命之舞-黃翊

一場精湛的舞蹈,不一定是技巧繁複的動作,更甚者是以發自靈魂深處的詰問與行動,精準地詮釋了人類共有的情感,因此而無比打動人心,黃翊就是這種能淬煉人類本質的編舞家。 黃翊是台灣知名編舞者、舞蹈家,擅長將新媒體、機械與科技裝置結合現代舞蹈,創造充滿哲思的作品,美國⟪舞蹈雜誌⟫曾評選其為「最值得關注的25位舞蹈家」,27歲即成立黃翊工作室,是繼雲門舞集後台灣第二個全職舞團。 2012年推出⟪黃翊與庫卡⟫,首創亞洲人類與工業機器人共舞的紀錄,巡演於世界各地超過十年,更於今年達到破百場的里程碑。 善於跳舞的人,善於專注身體的平衡。在舞蹈不斷引領下,黃翊將身軀幻化成一座延伸至周遭世界的橋樑,在他所及之處,為理性與感性、為戰爭與和平、為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連結與理解,取得各方平衡,譜出生命深刻的意義。 人與機器人共舞 創造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存在 代表作⟪黃翊與庫卡⟫裡,黃翊從一片漆黑中慢慢現身,探索的手電筒光源照向一台機械,一瞬之間重達 275公斤的機器人「庫卡」彷彿活了過來,就像擁有人類的頭部、眼睛、手腳一般,當黃翊旋轉著、移動著,機器手臂也跟著轉換動作,兩者精準同步,流動著雙人舞的親密和諧。在聚光燈落下的這一刻,觀眾凝神盯著庫卡,幾乎忘了庫卡是機器人,人類與其工業化身、抑或是機械與其人間同類,靈魂互為合一,在舞台上迸發無與倫比的生命力。 黃翊與庫卡的互動共舞,不只展現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機和諧畫面,更充滿著意味深長的詩意反思,例如,其中一幕以節拍器的使用,象徵著時間的流逝,庫卡與人類隨著節奏規律而優美的雙生律動,但隨著節拍器嘎然終止,庫卡仍然持續跳舞,但身為人類的黃翊卻無法超越時間,瞬而淡出舞台,即使彼此如何期望,機械與人類終究本質不同。 黃翊說:「因為庫卡沒有生命,所以可以對照擁有生命的我,沒有注意到的事情。」庫卡是一串固定的編碼,輸出精準且精緻的動作,在其舞動與攝像之下,映照出人類有生有死,有喜怒哀樂情緒,亦需要同類陪伴,透過非生物體的共舞探索,黃翊獻呈了人類自我的模樣。 機器人看似充滿著未來感,但創作庫卡的緣起,卻更像是黃翊向內自省式地探索生命經驗。小時候的黃翊,曾經歷經父母投資失利,一家四口遷住在小空間內,乖巧懂事的他,為了不讓身兼三個班的爸媽有更多的負擔,盡量自己張羅晚餐、把日常事務做到完美,也鮮少流露鮮明情緒,唯有在學習舞蹈的時候,彷彿找到一個宣洩的出口,不僅展現天馬行空的想像,而且天生能詮釋深層悲傷的情緒,深深地感染旁人。可以說,「活得像機器人」是一種從小的防衛機制,但也因此成為舞蹈中重要的命題。黃翊笑說,與其說有多強大的創作動機,不如說是每每完成創作以後,回過頭來,才從作品的吉光片羽中,發現主題是如此吻合生命軌跡,令他重新認識自我的樣貌。 如今,庫卡已是黃翊作品裡標誌性的存在,近期與董陽孜、黑川良一共譜的⟪墨⟫裡,庫卡彷彿人之手空中在書寫,與舞者的肢體一起展現書法藝術的特質;另在探討人生牽掛的⟪此生⟫之中,又幻化為攝影師、收音師,為觀眾播映生命場景,成為輔助詮釋意義的要角。庫卡在黃翊工作室,如同一位真正的舞者夥伴一樣,穿梭在不同主題編舞之中,「我們是一個人類和機器人組成的舞團,對我來說,機器人是我的家人。」黃翊想要被世界如此記得。 沒有UNDO 一切都在當下 「時間」是黃翊作品裡的神奇魔法,一方面,時光傷逝的主題是他持續探索的大哉問,另一方面,時間裡的「當下性」則是黃翊舞蹈表演裡的火花。 庫卡是工業機器人,一旦啟動就會自動執行任務,直到完成,期間無法進行任何修改或刪除,因此,任何決定都必須提前想清楚。這個特性讓黃翊縝密看待編舞的每一個步驟,提前花費長時間和自己工作,為所有舞者量身打造流程,在藍圖完善而精確的情況下,機器人庫卡與舞團成員才能以極高的效率完成排練。 如此追求精確性,是因為一場令人屏息的完美演出,是一個特定時刻下的燈光、音樂、人物與機械的各種巧妙契合,每一次激發的化學作用都不一樣,如果不夠精準,則舞台上的魔法稍縱即逝,「無法UNDO」不僅是庫卡的特性,事前努力充分準備、創造每一個當下驚艷的一期一會,更是黃翊的表演哲學。 對於時間的思考,是反覆顯現在他作品裡的感性表達,在另一代表之作《長路》裡,黃翊打造出直徑長達九米的巨型年輪舞台,任舞台以速度或快或慢的方式,不斷地流動旋轉著,而舞者在其上以不同的姿態與方式行走著,象徵時間是不可逆的漫漫長河,人類對此無能為力,唯有在當下珍惜身邊人事物。 正如同小說家透過書寫,直指人間的悲歡離合,黃翊作品之美在於他以舞蹈為筆,從表演的當下性、到時間的抽象性,為世界詮釋著人類靈魂的脆弱與堅強,讓觀者不斷反思自身存在的本質。 為了跳脫框架 必須努力保持平衡 為什麼黃翊堅持要在作品裡面尋求突破呢?或許他的理想正與鼎鼎有名的美國編舞家William Forsythe共鳴著,這位在現代舞領域不斷革新進化、引領風潮的編舞大師,曾經在訪問中表達道,「每個領域都得有人開始做些新的事情才行。」這個說法深深觸動黃翊,從人類與機械、從舞台裝置到新科技,他認為自己若相對有能力、有資源,就應該勇於承擔,為舞蹈與科技開創不一樣的事。 但跳出框架的同時,「平衡」反而是理解黃翊的重要關鍵詞,通往他作品打動人心的根本。⟪黃翊與庫卡⟫曾在法國巡演時,讓一位從事機器人研究的學者親自至後臺致意,感謝他以人機共舞帶來新觀點,打破機器人會危害人類的負面看法,而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對話,正是黃翊所希望探討的核心內涵。 在另一部描繪難民與戰爭的創作⟪地平面以下⟫,源於黃翊遊歐後,親見許多受敘利亞戰爭之苦而顛沛流亡的難民,相較於大多數戰爭題材作品,編入大跳躍或很美的大動作,黃翊罕見地讓舞者動作極簡克制,全篇毫無拯救局面的英雄,只有飢餓而佝僂的婦女、失去童年的小孩、向神禱告的穆斯林,佐以多媒體投射黑白「影子」展現回憶、火焚或白磷彈爆炸後致命的光景,宛如戰爭安魂曲的表演,黃翊平衡了唯美與寫實,為更廣大的難民表達亂世的無能為力,在歐洲巡演時,觀眾中有難民的家人深受作品觸動,甚至在觀眾席哭到無法離開。 「很多人覺得我很精確與絕對,但我是在找尋最理想的平衡點,因為我的作品和一般舞團不同,必須很努力在人和人之間、新與舊之間找到一個被接受的結果。」黃翊不斷探索時代,每一場革新的創作內容與表達,不是為了動作而動作、不是為了科技而科技,而是奠基於對人類的關心上,以舞蹈為各種觀點找到自身的最佳語彙,連結人與人之間更包容的理解。 停頓、蓄勢與飛躍  放眼國際舞台 前幾年疫情無預警的到來,彷彿舞台上的音樂突然無聲而止,以國外演出為主要收入來源的黃翊工作室來說,一瞬之間營收銳減,在充滿不確定的疫情局勢之中,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震撼。 善於縝密佈局的黃翊,可以算是第一次遇到超乎自己預期之外的事件,面對影響層面重大的損失,作為一名舞者兼舞團經營者的他,反應亦不尋常,不僅沒有被挫折打敗,甚至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內心感到有點「興奮」,他不斷想嘗試突破困境,找尋與危機共舞的另一種平衡。 他評估國外觀眾回流狀況,估算度過危機所需的時間,讓工作室營運成本即時降到最低停損,重新調整原先嚴重失衡的國內外演出比例,並善用時間讓工作室夥伴學習語文與技能,黃翊將這段時間視為韜光養晦的時機,並至臺大EiMBA進修,提升營運、財務與創作觀念。 在臺大學習商業知識的期間,他意識到舞蹈在表演藝術中的受眾相對較少,維繫和擴大舞蹈的市場規模是一個營運生存的本質思考,若透過短期的話題行銷或會帶來進場人流,但長期而言卻不是推廣文化藝術最理想的方式,透過作品和社會建立關係、培養主題的獨特性是相對適合他的道路。現在,黃翊更篤定舞蹈表演的目標,他說:「我一直都相信,舞蹈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我們對話的觀眾不分國界,無論技術難度、內容探討還是對舞者肢體細節的雕琢,我都以國際標準要求自己。」 黃翊越挫越勇、無畏挑戰的精神,令人想到他自學庫卡程式,以平均十小時的編寫時間,完成台上一分鐘的表演,「耐心」與「學習力」就是他持續站在舞台上的最佳武器。從疫情到疫後,一動一靜之間,一切的可能性正在萌生,黃翊自信而蓄勢待發,無比期待他的大步飛躍,以獨有的動人創作,帶領我們持續探索生而為人的遺憾與美好。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泰勒絲新專輯開創串流點擊新高度

https://youtu.be/pg22sd8goUY?si=fPi1bEazLVRa5EkN 泰勒絲 (Taylor Swift) 2024年四月推出的新專輯《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一如預期地登上 Billboard 200 專輯排行榜第一名、創下了專輯史上單週串流播放量最大的一周。這使得她和Jay-Z共同成為solo artist獨唱藝人擁有史上最多冠軍專輯的巨星,並且朝向披頭四 (The Beatles)擁有 19 張冠軍專輯的紀錄邁進。 專輯銷量第一週的成績揭曉,在美國市場創下了261 萬張的漂亮數字。其中傳統銷量(包括購買數位下載專輯、CD、黑膠唱片和卡帶)就佔了 191.4 萬張, 當中黑膠銷量達到驚人的 85.9萬張(CD為75.95萬張和略多於2.15萬捲卡帶),數位購買下載為27.4萬張)。精裝版收錄的31首歌曲在官方串流點擊量更達8.9134億次,這是有史以來專輯在單週串流媒體流量最高的紀錄。 Billboard 專輯200大榜單自1991 年開始透過CD條碼以電子方式追蹤銷售情況以來、歷經幾次榜單統計上的革新,當年採用的SoundScan是一個音樂銷售追蹤系統、準確記錄和回報音樂產品(如專輯、單曲)的銷售量。這個系統於1991年由美國的市場研究公司Nielsen...

【立專欄|名家觀點】張開耳朵,聆聽台灣電影的榮耀之聲-杜篤之

杜篤之是台灣最富盛名的電影音效大師,開啟台灣電影同步錄音、杜比立體聲錄音與杜比全景聲錄音的時代。2023年,杜篤之憑藉電影《五月雪》,和吳書瑤、陳冠廷兩位新銳共同摘下第60屆金馬獎最佳音效獎,這是他個人的第13座金馬獎,追平了香港電影人張叔平所締造的紀錄,兩人並列金馬影史至今獲獎最多的得主。 位在南港的「聲色盒子」,是杜篤之創造聲音魔法的基地,裡面有足以製作出杜比全景聲音效的錄音室和放映劇院,從環境到設備完全符合全球首屈一指的專業標準。21世紀到現在為止重要的台灣電影如《海角七號》、《艋舺》、《刺客聶隱娘》、《大佛普拉斯》等,都在這裡完成後期音效製作,而杜篤之這三個字,也早已成為華語電影中「音效」的代名詞。 「我像是交響樂團的樂手,該表現的時候表現,不需要搶走別人風采;我的目的是讓電影好看,不是讓人家覺得聲音搶眼。」人如其名的杜篤之,以一貫篤實敦厚的態度,為從事了將近50年仍樂此不疲的工作下了這樣的註腳。 從後製配音進化到同步錄音、從類比時代跨進數位時代,在音效製作和設計這條路上,杜篤之一直是走在前面的人,前行的同時他也不忘提攜後進,培養出了一群熟悉現場錄音、剪輯和混音後製的專業人才,近年在跨國合製電影的新趨勢之下,杜篤之和子弟兵們的合作觸角也從台灣擴展到國際。甫拿下金馬獎最佳音效、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音響獎的⟪五月雪⟫,就是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特地遠渡台灣請杜篤之操刀的作品。 好的聲音 勾勒出好的故事線條 ⟪五月雪⟫是馬來西亞導演張吉安的第二部電影,從知名的「普長春班」粵劇戲班興衰,帶出馬來西亞華人最慘烈的一段種族衝突——發生在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張吉安花了十年將收攏在歷史中的血淚傷痕挖掘出土,在受難者已無法為自己發聲的情況下,為他提供證言的倖存者大多數並未到過殺戮現場,而是躲在藏身處「聽」著飄盪在四周的呼救聲。 如果說「聽覺」是五一三歷史最重要的記憶感官,那該如何讓觀眾「聽見」死亡呢?在《五月雪》電影裡,杜篤之用「聲音」帶觀眾走入那個肅殺時代的氛圍之中—民眾倉皇逃逸,躲在戲棚裡的人,無法得知外界的情況,但紛沓的人聲、槍聲、尖叫聲、哭喊聲,彷彿未知的死亡正在步步逼近,短短幾分鐘內,刻畫了一個「聽覺級」的歷史事件,讓「聽見」比看見更恐怖!杜篤之透過層次分明的聲音處理,成功地將聽覺恐懼發揮極致,正是如此深厚的功力,為他一舉奪得多項電影大獎的殊榮。 「音效是為了服務電影。」杜篤之說,音效師的工作,就是要設計挑選最有戲劇感、或是最符合影片情境的聲音,因為聲音會帶領人,一段畫面中,聲音在哪裡,觀眾就會注意那裡,「故事的線條」也因此被勾勒得更清楚。所以杜篤之喜歡聽導演說自己的想法,他會判斷該在哪裡加重故事的拍子,若剪接沒辦法說出好的故事,他也會跟導演討論、判斷是否需要重新剪輯。 這些年,「聲色盒子」接待過許多像張吉安這樣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影人,從大導演到新銳導演,都在這個充滿魔力的空間見證自己的作品誕生。此外,經由文策院「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TICP)」牽線,杜篤之和團隊更躍上國際舞台,在外語電影製作中大顯身手。透過這位公認的音效大師,各國影人看到了台灣後期製作的能力,杜篤之也在不同國家的電影語彙中,打開了更多可能。 高科技接軌國際 台灣後製實力勢不可擋 2023年於金馬影展放映的⟪血色之路The Settlers⟫,即是由文策院促成、杜篤之團隊與智利導演菲利培加貝茲(Felipe GÁLVEZ)共同合作的成果。這部闡述20世紀初智利火地島原住民遭受西方征服者壓迫的真實歷史故事,由於拍攝時收音的條件欠佳,故必須在後期重新鋪上環境聲音和動作效果音,除了音效做得真實,有時還隨著圖騰祖靈的劇情進入魔幻寫實,整部片的後製精緻又巧妙。 拜數位科技進步之賜,「聲色盒子」所使用的Source Connect的技術,即使相隔兩地,只要透過杜比認證錄音室,彼此便能以優異的聲音品質同步混音,提供兩地的導演、演員或音效師即時連線,讓聲音製作得以突破地理侷限,開啟國際製作的可能性,完成許多跨國作品。 算起來,從2023年到現在,在「聲色盒子」完成的電影,已經有五部分別入選歐洲坎城、威尼斯和柏林三大影展。這是世界上很多規模更大的錄音室也無法企及的成績,其中有杜篤之的咫尺匠心,還有來自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的涓滴匯聚。 楊德昌是影響杜篤之至深的人之一,楊德昌對電影界的付出,不只是作品,更曾在入圍柏林影展後自掏腰包,讓工作人員一同踏上紅毯參展,親身感受從事電影工作的光榮時刻。杜篤之的想法也是如此相似,他認為走過殿堂級紅毯是一種榮耀,會惦記在電影人心中久久,因此,當聲色盒子的作品,陸續獲國際級影展獎項提名時,他便讓同仁們親身到國外接受一線影展的洗禮,不只是打開眼界,更是創造自我要求的使命感,他說:「榮譽感會提升台灣電影的製作環節,感受過榮耀後,每當製作時,要放手還是要拼搏,心底就會有選擇。」 專業成熟的音效環境 全面建構台灣的聲音 除了國際合作,近年製作的《老狐狸》和《天橋上的魔術師》,不約而同重建80年代台灣的聲音,如消逝的平交道警示聲、柴油火車運轉聲、街頭攤販聲,試圖將老臺北的記憶和情感重新呈現給觀眾。 其實,不止這兩部電影如此,幾乎只要劃時代的電影,都是一場聲音的搜集與重建,杜篤之一直致力搜集和整理各種音效資料,直接為台灣聲音的歷史,留下重要的紀錄。 台灣電影早期背景聲很少,只能做出生硬不真實的音效,很長一段時間,杜篤之只要出門就隨時隨地準備錄音,目的是要建立自己的聲音樣本資料,由他開始,為每部電影到處收音產生素材,讓台灣電影場景更立體生動。 隨著半世紀的電影製作,杜篤之逐漸建構了一個龐大的聲音資料庫,不僅包括臺灣本地的聲音,也透過各種國際合作,陸續搜集不同地區的聲音,他將這些聲音進行數位化處理,以便檢索和使用,逐漸為台灣電影界形塑珍貴的聲音記憶資產。 不僅如此,杜篤之更心念著提升整體後製環境,時時翻新聲效新科技,從錄音、配音到混音,聲色盒子擁有國內最完善的音效設備,近年更打造七米寬四米高螢幕且合乎杜比認證的模擬電影院,作為最終混音的場所,雖然成本高昂,杜篤之卻希望海內外電影夥伴在台灣能享有最好的後期製作環境。 「為華語電影,提供一個專業技術與成熟製作經驗的高品質杜比混音製作場所」是一直以來的心願,杜篤之全面性地佈局提升台灣音像製作條件,也積極將聲音設備捐贈給博物館和文化機構,為聲音建構與傳承貢獻心力。 從心感受  聽覺感官即是無限 對有志投身聲音設計的新一代創作者,杜篤之稱音效是敏感度的訓練,必須從生活記憶開始擴大聽覺的練習,他說:「想把聽覺感官打開,必須先把視覺關掉,閉上眼睛,你的聽覺就是無限,會有另一個世界。 」 動人的聲音設計,或許從頭到尾都來自「心」的感受與熱愛,這也是音效製作的不二心法。杜篤之最看重的特質,即是對電影由衷的細膩觀察,唯有熱愛影像、能敏銳察覺電影情感的人,方能做出動人作品,因為技術的東西可以教,但情感面的關懷,是根本從心散發出來的,這是音效設計的道路能走多遠的關鍵。 從國際名導到年輕新血,從設備技術到世界交流,我們這趟訪問看見杜篤之對台灣電影環境的付出不遺餘力,訪問的最後,好奇地問了杜篤之一個後設且充滿想像性的問題:「如果要幫『杜篤之』這部電影配上聲音,您想怎麼設計呢?」 杜篤之沉吟了一會兒,竟然聯想到美麗的天空,幻化著一片斑斕彩霞,他玩味地反問道:「如果彩霞有聲音,你覺得那是什麼聲音呢……?」 循著他的問題,彷彿能看見一整片溫柔的夕陽天光,映出樹梢的喃喃低語、飛鳥的振翅飛鳴、夕浪的滔滔拍岸。和煦的光芒是萬物的知音,就像杜篤之半世紀以來,不輟地映耀電影圈,讓每個存在發出各自美妙的聲音,亦使之生機勃勃。如果瑰麗彩霞有聲,我相信那是杜篤之大師親炙台灣電影圈的溫暖之聲。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柏林的電音文化場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柏林的Techno電音文化場景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表彰對該城市文化認同的貢獻。這個決定將有助於電音與俱樂部文化被認可為一項值得保護和支持的寶貴產業。十多年來,支持電子音樂文化的非營利組織Rave the Planet一直致力於將Techno音樂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該組織在社群媒體上的聲明中表示:「祝賀所有塑造和貢獻了柏林Techno文化的創造者。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Sl7BuxGs 非物質文化遺產創建於2003年,目的在保護和促進文化傳統,包括音樂、藝術、信仰、美食和舞蹈等。Rave the Planet於2022年11月提出了將Techno電音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的申請。過往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位通常被授予更傳統的文化活動,例如馬拉威的Mwinoghe舞蹈或斯洛伐克的Bagpipe風笛文化。然而,最近牙買加雷鬼音樂和印度的大壺節(Kumbh Mela)得到認可,促使柏林的Techno音樂社群領袖發起活動、爭取納入其中。 來自柏林的DJ兼音樂製作人Peter Kirn表示,Techno音樂是組成這座城市重要的一部分。在其他城市,人們不會接受那些非常怪異、充滿合成器和非常酷、聲響扭曲的鼓機和音樂,你不能在俱樂部的高峰時段玩這樣的東西、更不用說在午餐時間玩了。但在柏林這裡,在午餐時玩這種音樂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Techno音樂已經成為邊緣化人群的避難所,當你來自那些不怎麼被寬容對待的地方時,柏林對你來說是一個更樂於接納的地方,它有天然的吸引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dOfhuYW_OI 電子音樂場景是德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上六個新項目之一,其他包括果酒和登山、以及巴伐利亞州(Bavaria)名為“Kirchseeoner Perchtenlauf”的遊行也被列入,參加者會打扮成毛茸茸的怪物參加活動。德國目前有10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中。德國聯邦文化部長Claudia Roth也談到了柏林電音文化代表著「多樣性、尊重和世界主義等價值觀」。 ※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 + NME + Euronews 【本文經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為一座結合音樂與生活之複合型園區,由三棟建築與戶外表演空間所組成,肩負推動臺灣流行音樂產業之使命,透過不同功能的建築與空間,執行音樂藝文展演、人才培育、產業發展與文化紀錄等任務,期望在資訊與科技的快速創新之同時,引領臺灣獨特的音樂走向全球,並掌握前瞻且國際的視野,打造指標性音樂平台。※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2023年英國唱片收入年增8.1%至18億美元

根據唱片貿易機構BPI(英國唱片業協會/British Phonographic Industry)於3月14日發布的年度報告顯示,串流媒體、黑膠唱片甚至CD銷售的強勁增長、讓2023年英國音樂貿易收入連續第九年增長。去年,英國唱片音樂總銷售額(包括數位和實體收入、公開表演權和Sync影音同步收入)成長了8.1%,達到14.3億英鎊(18億美元)。BPI報告稱自2006年以來,這是第一次將公開表演權和影音同步權的收益納入年度統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7KNmW9a75Y 推動這一增長的主要引擎是串流收入、年增8.4%,增至9.62億英鎊(12億美元),佔2023年整年度收入的67%。 十年前,串流僅佔英國音樂收益收入的8.6%。 按串流收入細分,Spotify和Apple Music等服務的付費訂閱收入為8.27億英鎊(10億美元),比2022年增長8.1%。而廣告點擊帶來的收入則增長超過12%,達到7,100萬英鎊(9,000萬美元),影音串流收益成長6.9%,達到6,400萬英鎊(8,200萬美元)。 數位下載銷售額下降5.8%、至 2,600萬英鎊(3,300萬美元),而數位音樂總收入為9.89億英鎊(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9%。 BPI報告顯示,去年有近2,250名藝人在英國上架了超過1,000萬首音訊串流作品,在過去兩年中增長了17%,其中Miley Cyrus的〈Flowers〉是串流媒體點擊最多的歌曲,之後是英國饒舌藝人Dave和Central Cee合作的〈Sprinter〉、以及Raye ft. 070Shake的〈Escapis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SY3i5XHHXo 就實體銷售而言,唱片公司和藝人在2023年獲得了2.43億英鎊(3.1億美元)的收入,比2022年增長了近13%。推動實體唱片經濟復甦的是黑膠收入的兩位數(18.6%)增長,泰勒絲(Taylor Swift)、滾石合唱團(The Rolling Stones)和Lana Del Rey等人的熱門專輯收入總計達到1.42億英鎊(1.81億美元)。去年英國最暢銷的三張黑膠唱片分別是泰勒絲的專輯《1989》(泰勒絲版)、滾石合唱團的專輯《Hackney Diamonds》和Lana Del Rey的專輯《Did You Know There’s A Tunnel...

【立專欄|名家觀點】「當全世界特別的瘋子夠多 我就不寂寞了」動畫導演謝文明

動畫導演謝文明以驚悚異色風格為人所知。美術系所科班出身的他,擅長手繪、素描動畫,他將所學發揮得淋漓盡致,角色人物的肌里紋路,背景細緻到令人發毛。製作動畫十多年,謝文明屢獲國際影展肯定,溫文爾雅是他,瘋狂如斯也是他,疲累、痛苦、快樂同時存在,「我喜歡忙碌,我為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忙,感到很快樂,且不覺得辛苦。」 娃娃竟然會殺人! 恐怖片打開想像之窗 恐怖驚悚題材並非動畫主流,謝文明卻情有獨鍾,可能跟從小愛看恐怖片脫不了關係。不同於大部分觀眾停留於電影表層的驚嚇、恐懼、血腥、和煎熬,謝文明看的是「人性」,「因為我覺得人性很複雜,而恐怖驚悚類型的電影,可以把人性詮釋地很到位。」另一方面,恐怖片也在青少年時期的謝文明心中,打開了一扇名為「想像力」的窗,所以當鬼娃恰吉掄刀砍人的時候,他心中的OS可能是「哇!這個娃娃竟然會殺人」、「原來這樣也可以!這種設計太可愛了」……… 想像力就是謝文明的超能力。身為動畫導演,他熱愛筆下的每一個角色,不僅會搜集各式素材,做足田野調查,為了揣摹角色的動作及表情,他更會親自模擬扮演每一個角色,連動物、昆蟲也不例外。 「我喜歡動物。」謝文明幾乎每部作品都有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動物:《肉蛾天》亂世中的母親,為了餵飽丈夫孩子,賣淫換取死刑犯的人肉,片中有跟人一樣搶奪食物的烏鴉;《夜車》中一隻被公車撞死的母猴,竟牽連出海濱公路的一樁樁命案。而預計2024年底完成的新作《螳螂》則是發生在花街的故事,描述作為母親的酒家女為了拯救孩子,化身「螳螂」嚙食尋芳客的故事。「人跟動物很像,為了生存會找到一套生存模式,有些會不擇手段。」謝文明平緩的語氣中帶著通透人性的體悟。 努力做好每件事  「被看到很重要」 謝文明創作的過程很像修行,大約每隔幾年才推出一部動畫短片,大銀幕上的每幀畫面就是他的道場。不急不躁、重質不重量,這樣的堅持保證了每次出擊都會獲得豐碩成果,包括2008年聖地牙哥亞洲影展最佳動畫片《肉蛾天》、2012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片《禮物》、到連續在日舞影展、薩格勒布國際動畫影展、渥太華國際動畫影展、東京國際短片影展、棕櫚泉國際短片影展、克萊蒙費宏短片影展、金馬獎及台北電影節等20多個獎項的重磅作品《夜車》。謝文明用盡全力搏來的獎項,是走過全心全意投入創作的艱辛之後的豁然開朗。謝文明坦言,「被看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相信只要努力做好每件事,就會有人看到我,就會有更多機會和其他優秀的導演合作。」 首度參與動畫長片 跨國合作帶來新刺激 香港導演楊凡就是在看完《禮物》之後,拿著《繼園臺七號》的構想找上了謝文明,邀請他一起攜手用動畫重現60年代香港的絕世風華。當時,正因為製作《夜車》陷入瓶頸的謝文明為此搬到了香港長住近兩年,「了解香港的文化,學習他們的語言,然後把這些畫出來。」 謝文明和楊凡團隊先後花了四年才完成《繼園臺七號》,素來在電影美學上有一套獨特風格的楊凡導演,給了他很多刺激,「楊導對每一個細節都很要求,所以我的Storyboard也要畫得很仔細。」這也是謝文明第一次參與動畫長片製作,《繼園臺七號》集結了來自台港中的動畫工作者和技術團隊,跨國合作讓他見識到團隊戰力的厲害,他本人更是在人物塑造、情節刻畫、或是動畫技術等各方面都獲得了大幅精進,在後來回頭製作《夜車》時發揮相當大的幫助。2019年,《繼園臺七號》榮獲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獎,和電影《小丑》一起競逐最高榮譽金獅獎,謝文明成為台灣首位登上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紅毯的動畫導演。 時間回到2006年,即將從研究所畢業的謝文明,正在為動畫短片《肉蛾天》奮力一搏,這類異色驚悚風格的動畫,在彼時的台灣完全吸引不到注意,「我幾乎是被台灣動畫影展捨棄在門外。」既然此路不通,謝文明就另闢蹊徑。第一個注意到這部動畫作品的是韓國人,《肉蛾天》入圍了2008年釜山影展,謝文明第一次登上國際舞台,「當時很年輕,傻呼呼的,但我知道不管怎樣都要讓更多人了解這部作品。」懷著初生之犢的勇氣,謝文明極力向主辦單位爭取舉辦映後Q&A,透過翻譯直接和韓國觀眾交流。如今想來,「好像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但謝文明很開心,「我那時告訴我自己,未來一定要往國際發展」《肉蛾天》隨後便在當時世界四大動畫影展之一的日本廣島國際動畫影展(Hiroshima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與國際動畫大師們同台競技,確立了之後動畫創作的國際之路。 到動畫公司當上班族  「終於認清現實」 高中時就想當導演,後來雖然讀了美術系,謝文明還是無法放下對電影的憧憬。幸運的是,動畫幫他在美術和電影之間找到了一個新的夢想舞台,「我當時沒有思考能不能賺錢。只想著身為創作者,如果有一個故事想說,就好好把它說好!」 不過,夢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從釜山影展回來之後,謝文明一度為了生活到動畫公司上班,負責設計分鏡和角色,才短短兩個禮拜,他就打了退堂鼓,「對他們很不好意思,我後來發現我不太能適應上班族的生活…」 《禮物》致敬偶像  感念來自日本動畫大師的創作養份 於是謝文明決定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他辭去工作,申請電影輔導金,投入動畫《禮物》的創作。《禮物》的故事原型是日本能劇「京鹿子娘道成寺」,謝文明的偶像 – 日本動畫導演川本喜八郎曾將這個故事拍成了偶動畫《道成寺》,而《禮物》就是他致敬偶像的作品。「川本喜八郎影響我很深。」謝文明感性地說,「看了他的作品,我才知道動畫不一定全是可愛的,也可以是很嚴肅、很純粹的藝術作品。」 後來,謝文明有機會在廣島動畫影展上和川本喜八郎本人相見,這位日本最富盛名的已故動畫大師當時不但帶著他參觀了自己的工作室、收藏的偶人,之後更每年寄來新春賀卡問候打氣,這些溫暖的鼓勵幫助謝文明撐過了一個又一個關卡,直到今日依舊感念在心。 《夜車》駛向國際  日舞影展首部得獎台片 橫掃國內外各大影展的《夜車》,堪稱是謝文明動畫生涯迄今為止的集大成之作,2022年更不負眾望摘下日舞影展最佳動畫短片獎,成為台灣電影在日舞影展得獎的第一人。《夜車》可以說是一部帶著台灣特色的公路電影,劇情發生在一輛行駛在濱海公路的深夜末班車上,貴婦的珍珠項鍊失竊,車上乘客各懷鬼胎,偏偏車行半路又撞上一對獼猴母子,從而牽扯出假正義之名而生的一系列荒謬情節。 儘管《夜車》的故事裡帶著殘酷血腥,謝文明卻選擇更細緻的美術風格,堆疊畫面的氣氛、角色的神情、人與獸的衝撞。這是他從《繼園臺七號》受到的啟發,原來「細節」可以讓角色更立體,將暗黑瘋狂的異色畫面帶向另一個層次。 有趣的是,謝文明娓娓道來每一部作品幕前幕後的故事時,段落與段落間最常使用的詞彙卻是「好累喔」、「好辛苦喔」,你以為他在訴苦,其實臉上的燦爛笑容和眼神裡藏不住的光,早就出賣了他在動畫之路上樂此不疲的追求,「創作的過程雖然痛苦、卻也很快樂。」謝文明笑說。 拒絕 AI 代勞  手繪的溫度無可取代 2024年,謝文明連續第二年擔綱金馬奇幻影展主視覺設計,白城堡、飛天馬、紅衣弓箭手、粉紅章魚妖等,依舊是為人熟悉的強烈手繪風格,但溫暖的色調迥異於他一貫的暗黑,謝文明罕見地用顏料和畫筆打造出一則夢幻童話:飛天馬和紅衣弓箭手,是一對保護城堡的好夥伴,弓箭手對飛天馬說:「可惜你不是人類,不然我一定會愛上你!」於是飛天馬毫不猶豫地喝下章魚妖的靈藥,然而並未如願幻化成人形,而是變成了一匹半人馬…..。 謝文明說,這是他親身經歷過的一段故事, 「所以我畫得很有感覺。」整整一個月,謝文明一筆一筆將自己內心的浪漫、可愛、古怪和驚異,仔仔細細地刻畫在畫布上,有人笑說這件作品「一點都不謝文明」,他卻更加眉飛色舞,「我覺得人有很多面,創作者應該有更多面,我也有可愛的時候啊 ~ 你覺得我會是其中的那一個角色?」謝文明指著主視覺畫面調皮地反問。 近來AI話題不斷,不少人找上謝文明,希望從創作者的角度了解AI對藝術創作的影響,但都被他拒絕了,「我覺得這個年代,感情最珍貴、手作最珍貴,用手去畫就對了,我不要AI一個指令完成。」謝文明認為自己的作品當然要百分百透過自己的手和腦袋完成,「這是我很在乎的,即使是一顆小星星我都要自己畫。」 那麼,身為台灣少有的動畫創作者不會覺得寂寞嗎?「不久前我和一位多年好友英國動畫學者Jayne Pilling聊天,聽她用英文Nuts(瘋子)形容從事動畫工作的人,我問她:『世界上這樣特別的瘋子是不是很少啊?』沒想到她卻回答:『也夠多了。』」 有同類,就不寂寞。

【立專欄】偏鄉教育困境如何解?熱血老師被學力落差震撼 善用這個資源翻轉

花蓮縣教育局為提升學童學力,挹注教育資源《PaGamO素養學習》,供全縣125所中小學4年級到 9 年級學生免費使用。其中,大禹國小教師善用《PaGamO素養學習》克服偏鄉班級學力落差問題,讓低成就孩子有機會迎頭趕上、高成就孩子開啟自主學習。師生一同努力下,有人學力檢測的成績從最後10% 進到前10%,成果有目共睹。 大禹國小的所在地曾是客家農村,現在則有超過一半以上是原住民學生,還有將近一半是客家人、閩南人,以及外籍配偶的子女,組成族群相當多元,但也因為學生的母語多元,因此在中文閱讀素養與學力落差相當大。 花蓮玉里鎮大禹國小校長楊朝全指出,大禹國小是偏鄉型學校,全校一共43名學生,教師部分,除了在地師資,也有來自台北或都會區,包括 TFT 計畫(為台灣而教)的老師。 教師善用資源,帶動大禹國小成為《PaGamO素養學習》基地學校。近年來,高年級學生參與小論文、PaGamO 知識型電競賽,成績在縣內名列前茅,為中低年級學弟妹設下良好標竿。 偏鄉教學現場挑戰高 震撼都會教師 大禹國小行政主任的王瀚毅老師,原是從新北市帶著教學熱忱來到花蓮的老師,剛來偏鄉學校時,最大的震撼就是,偏鄉學生雖然少,但學力落差怎麼這麼大? 初入大禹國小時擔任五年級導師,王瀚毅請全班寫 30 字自我介紹,有人交出了通篇沒有聲符的注音文,讓他大受震撼:差異這麼大,課程要怎麼教?時間怎麼分配才有效? 數位學習平台 滿足高成就孩子需求 偏鄉學力差異明顯,後段的學生注音符號基礎和基本詞彙量都不穩定,需要老師特別補救。但同時,高成就的孩子的進度也需要被照顧。 王瀚毅老師指出,他本來是把「PaGamO素養學習」教材當成一個可以放心讓高成就孩子自學的平台,讓他能騰出時間照顧落後的孩子。沒想到,高成就的孩子在平台上自學效果讓他驚豔,教材內容比坊間購買的題本更靈活,也涵蓋搭乘捷運、火車等都市生活經驗,可以彌補偏鄉孩子缺乏經驗的內容,滿足孩子對知識的需求。 五年級補救學力大作戰 從學生願意讀的內容開始 王瀚毅老師先投入了大量時間,提升低成就孩子的識字量。他說:「過程大約持續半個學期,在這段期間,不斷鼓勵、建立正向對話,讓學生保持學習的動力,一旦學生識字量增加,就切換到PaGamO素養學習,因為短篇、有立即測驗回饋題本,幫助他們維持學習熱情。」 王瀚毅老師分析,對高年級落後生來說,一般的審定課本,生字難度高,內容太長,他們一開始就會挫折放棄。但用PaGamO來練習,可以依學生的程度調整應變,選擇篇幅短的內容,對學生來說較容易上手。 後段生擠進前段班 「原來我也做得到!」 在王瀚毅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下,一位原本學力測驗只有 PR7 的學生,成功脫離學習扶助的名單,先進步到了中段班PR60。後來,又再進步到 PR91,擠進前 10% 前段學生行列。 王瀚毅老師說,學生從後段到中段,要靠老師鼓勵,但從中段到前段,就要和「高手專家」一起學習。 誰是促進學力大進步的高手專家?就是同班同學!「在我和後段學生進行學習扶助時,班上高成就孩子也自己探索了《PaGamO素養學習》半學期。他們很努力的經營、吸收平台裡的知識,一位PR99 學生(第一名),是我們「花蓮世界」的前幾名,在孩子群裡小有知名度。」 第一名同學玩出心得,自然成為同學仿效、羨慕的對象。王瀚毅老師就藉由班級經營的技巧、同儕的力量,讓正在進步的同學,和前段專家一起學習。 「我就鼓勵那位從 PR7 進步到 PR60,挑戰一下 PR99 的同學,『妳也可以啊!』經過鼓勵,她的自信心提升,原本習得無助的挫折感,漸漸消失。」 結合線上遊戲 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王瀚毅老師指出,現代的孩子都是科技原住民,在玩科技方面,比大人還厲害;但在學習方面,教師需要透過一些班級經營技巧,讓孩子慢慢往前,一個帶一個,把整體學生的素質建立起來。 至於學生使用心得,主題小論文得獎的學生五年級生羽彤說,因為疫情居家學習,她從二年級開始接觸 PaGamO、累積領土。如果當初沒有接觸《PaGamO素養學習》,閱讀能力可能不會那麼好。她最喜歡這個遊戲的地方是,做完題目就有土地、道具,可以拿來蓋在她的基地上。 家長從不了解到歡迎 《PaGamO素養學習》的吸引力對偏鄉學生來說非常足夠,學校給的平板版面單純,不能下載自己的線上遊戲,仍有些家長對於學生將平板帶回家,做遊戲式的閱讀感到有疑慮,認為「小孩不學習、玩遊戲」。 但經過一段時間,當學生成績慢慢展現,家長就能了解,孩子是藉著玩遊戲的機制在學習,同時累積詞彙和識字量,養成可以自主學習,探索網路資訊的習慣。 潛移默化的進步 學生不怕長篇閱讀 來偏鄉當導師的第一年,王瀚毅老師原沒有打算以《PaGamO素養學習》當作獎勵。他單純是希望,高成就孩子在他輔助低成就孩子的時候,有事可做。但因為高成就孩子玩得太好了,老師不用刻意營造,落後的孩子就會想跟厲害的孩子一樣,有了字彙能力,就要玩《PaGamO素養學習》。 班級氛圍潛移默化,長篇閱讀,孩子也不怕,理解段落大意的能力進步了,很會抓重點。老師也開始可以教閱讀技巧、閱讀策略,學生會找文章線索、舉一反三找答案。「《PaGamO素養學習》每個禮拜供應 2~4...

【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奧斯卡與葛萊美的交會

22歲歌手怪奇比莉Billie Eilish與26歲的哥哥Finneas為電影《芭比》(Barbie)合寫的電影歌曲〈What Was I Made For?〉拿下今年「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創下了三年內兩度奪獎、以及在奧斯卡歷史上最年輕的二度奪獎者,〈What Was I Made For?〉才在今年初的葛萊美獎上拿下「年度歌曲」這座大獎、是繼1999年電影《鐵達尼號》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之後首次有了同時獲得這兩個大獎的歌曲。這意味著〈What Was I Made For?〉是本世紀第一首同時擁有葛萊美獎「年度歌曲」與「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雙獎的作品,而上一首〈My Heart Will Go On〉拿下這個紀錄時,Billie...

【立專欄】Super鋼鐵人教師 林信廷帶領學生變身小小發明家

臺南和順國中的教室裡,學生興奮地圍著一張跑道地圖,七嘴八舌討論如何讓軌道上的自駕車能順利前進;上故宮文史課時,利用AI辨識技術,揪出《清明上河圖》畫作裡隱藏的「小翠」(故宮翠玉白菜化身)。這些都是臺南Super教師林信廷生動有趣的資訊課程內容。 林信廷原本是理化老師,卻誤打誤撞接任了學校資訊組長,如今,林信廷當電腦老師已經8年,從不懂電腦開始,到帶領學生發明各種科學裝置,簡直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鋼鐵人」。許多學生來上林信廷的課,以為可以輕鬆過關,林信廷流露出得意神色:「我們是有講義的,也會安排段考。」,而且理化老師的資歷也讓林信廷擅長融入跨域知識,不僅自製講義,設計的簡報內容也豐富扎實。第一堂課講義發下去時,學生就會驚呼:「怎麼這麼像理化?」「答對了!我就是理化老師!」林信廷笑說。 在林信廷的課堂裡,學生通常都很忙碌,勤做各種實驗,發揮小小科學家的探究精神,而在他自編教材的有趣導引下,啟發孩子們的創客精神,從生活中學會運用科技解決各種問題,還發明多項科技裝置。 例如孩子為了解決機車廢氣的問題,師生打造出小型清淨機放排氣管;為了讓媽媽有健康的肺,在廚房打造AI煮飯機器人。孩子也本於求知的精神,發明了隨身型空氣品質偵測器、口罩過濾效果測量儀、判斷有無戴口罩並自動開關門的「超商小店員」等等。另外孩子還發明了打瞌睡提醒機器人、訓練正確打球姿勢的AI教練、引導盲人步行的偵測裝置等等。 林信廷的課程結合實作、創客與AI,開發出多種創新教案,他從科技菜鳥出發,也是靠著逐步摸索研究,才逐漸有了如今的課程設計能力。「或者這與我的人格特質有關,喜歡勇於嘗試。」年輕時他毅然前往馬來西亞服替代役,一去就是一年半,讓自己沉浸到新環境,增廣見聞。也是這樣的勇往直前的人格特質,讓他在課程設計上屢屢創新,總是能開發出新穎有趣的教案。 當年林信廷為了精進資訊教學能力,到宜蘭國華國中參訪,發現學生普遍能使用Arduino製作各種裝置,也因此開發了自己的科技魂,從此踏上自造者之路。他開始找相關的感測器與電子材料,製作出第一代的空污偵測器。「第一代的偵測器醜醜的,隨便找個盒子弄一弄就塞進去,但是超有成就感的,我終於可以把空污變成一個數字(量化),不用再靠感覺了!」 林信廷之後又學習了3D列印,把空污偵測器加以改良,第二代、第三代越做越精美,並指導學生帶著偵測器偵測各地區的空污指數。師生們後來做了放大版的空污偵測器放到校長室,並且把偵測器變成物聯網裝置,連接到Line機器人,只要空污數值紫爆,家長就能在Line上接到空污通知,對學校周邊的空污狀況更有感 林信廷變身maker,與成功大學合作STREAM PBL(Science Technology Reading Engineering Arts Mathematics.Project-Based Learning)課程,甚至遠赴雅加達臺灣學校協助推動新課綱,之後更深入鑽研AI辨識與生成式AI技術,打造出故宮創客魔幻列車教案:「跟著小翠穿越清明上河圖」與「南薰殿的AI小畫師」。幾套成功的教案,成功吸引了不同特質的學生,結合資訊與文史知識,讓相關的學識從此烙印在腦海之中。 「資訊科技因為不用考試,孩子們來課堂上吸收70%,回去就會遺忘10%,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張白紙。但是這種實際操作的課程,學生們會印象深刻,甚至到了畢業以後也不會忘記。」林信廷肯定地說。 自身喜歡在生活中運用科技解決問題,這幾年林信廷開發不同的跨域課程,成功結合文史與科技,讓資訊課程長出不同的樣貌。他認為資訊課很有意義,能讓學生正視資安的重要性、瞭解媒體素養、學習機構運動,並真正掌握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期盼將自己開發課程的經驗分享給不同領域老師,「這幾年上課下來,看見跨域課程的優點,希望能把我們所累積到的能量與資源,分享給更多科目老師使用。」熱血的Super教師林信廷歡迎老師們與他一起開發研究教案,繼續為教育貢獻一份心力。

【立專欄】教育家人物典範 蔣佳珈:翻轉弱勢,讓孩子用閱讀力與思辨力闖天涯

學校有七成弱勢學生,孩子普遍對未來缺乏想像,花蓮縣化仁國中教務主任蔣佳珈知道,光僅僅是「快樂」,無法讓孩子的後半輩子生活無憂,所以她送給了孩子「閱讀」與「思辨」兩項武功秘笈,讓他們出社會以後,走到哪裡都派得上用場。 每天清晨時分,太平洋的旭日從東方昇起,花蓮縣化仁國中的校車就已奔馳在東海岸的公路上。「我們的學校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學區幅員廣大,從吉安鄉一直到東海岸臺11線,再往南25公里到蕃薯寮,都有我們的學生。」 蔣佳珈每天到校,就要關注約250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而這些學生,有高達七成來自弱勢家庭。 化仁國中的學生族群多元,包括原住民、閩南、新住民、客家等,多數孩子的父母依靠打零工維生,或是從事農漁牧業的工作,因為社經背景弱勢,加上疫情的衝擊,許多父母被迫要離鄉到臺北、桃園等地工作,家裡靠著年邁的阿公阿嬤隔代教養,而學生裡清寒的家庭也不少,因此在化仁的老師們都要練就十八般武藝,教學技巧要很了得,還要有無比的耐心及愛心,才能照顧到學生的每個面向。 「我總是說,化仁國中的老師真的非常了不起,不但要當老師,還要當父母,除了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還要關心成長中青少年的心理狀態,更要讓這些孩子走上學習的正軌。」由於這裡的孩子普遍學習成就低落,蔣佳珈與老師們總是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要給予孩子更多元的舞臺,因而規劃了許多提升學習興趣的相關活動,並針對108課綱規劃了兩門校訂課程:「閱讀米其林」與「小論文萬花筒」。 學校有了藝術、體育與舞蹈等精彩的社團活動以後,孩子的精力得到釋放,也讓他們從中找到成就感。「我們讓孩子發揮比較擅長的優勢能力,從競賽與活動中找到自信,這種自信可以遷移到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蔣佳珈發現,有些孩子參加了舞蹈社,比賽得名了,開始覺得自己是個蠻厲害的角色,「他在課堂上也會開始覺得自己好像不能在那裡鬼混,在那裡發呆,也要在學習成績上做出個樣子來。」 而學校長期推動閱讀與思辨課程,也出現意想不到的成效。「我們注意到很多學生家裡是沒有書的,父母自己也不讀書。」弱勢的家庭背景,讓孩子欠缺閱讀力與思辨的能力,判斷力不夠,也很少有自己的想法跟觀點。這部分則靠著「閱讀米其林」與「小論文萬花筒」兩門校訂課程來進行補救。「閱讀米其林」增加孩子的知識見聞,透過閱讀策略,提升孩子閱讀的能力;「小論文萬花筒」則屬於探究課程,讓孩子學習找問題的核心,想出解決的辦法。孩子開始被迫去思考,要去學習做判斷,勇敢去發表自己的想法,從內而外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課程實施幾年下來,許多孩子開始更主動參與活動與競賽。「以前辦閱讀活動,找小孩來參加,老師們要半拐半騙。現在則是學生很主動去參加閱讀的活動,老師也不再需要用力地去鼓吹。」蔣佳珈還發現孩子變得更勇敢,自信心大幅地提升,敢於說出自己的看法。「孩子在課堂上可以很安心地跟老師辯論,敢於說出跟老師不一樣的看法,遇到問題,也會試著去解決。」 學校長期推動閱讀,讓孩子的閱讀力扎根,109年時,化仁國中得到全國閱讀磐石獎,而這種日積月累的閱讀習慣養成,以及思辨能力的提升,也讓孩子長出了自己的翅膀,在日後的高中、大學階段蒙受利益。「有體育班的孩子畢業後申請到日本就讀,他們可以很順利地把閱讀能力展現在不同的語言文本上,這是讓我覺得非常感動,也是非常開心的事情。」蔣佳珈認為,閱讀是出社會後重要的關鍵技能,「孩子有了閱讀能力,就可以在各領域裡自我學習,或是進行專業的研習跟進修。有了閱讀能力,他們才能去學習日新月異的知識。」 化仁國中附近沒有一間補習班,這裡是孩子唯一學習的場域。「以前這裡的孩子缺乏未來感,也對未來缺乏想像力,他們因家庭的弱勢出身會先自我否定。」而家長們為了生計,疲於奔命,時常覺得孩子只要「快樂」就好。「但是我們身為老師知道,只有『快樂』,不足以讓孩子面對未來的挑戰,在『學習』這一塊,學校要責無旁貸地扛起來。」 蔣佳珈在化仁國中一待就是20個年頭,250個孩子交到手上,蔣佳珈會繼續攜手其他老師,努力用心地守護孩子的未來。期盼透過這些課程上的設計與轉變,賦予孩子更多的信心與滋養,讓他們明白自己值得人疼愛,而教育也能真正發揮使命,讓孩子不用再複製弱勢的生活,能抬頭挺胸地走向未來。

【立專欄|不凡學生】音樂才華出眾特殊選才錄取世新廣電 李洛:世新是很棒的學習環境

引領傳播教育創新發展的世新大學,以頂尖設備、人才培育及特色辦學品質吸引各路學生就讀。透過特殊選才管道入學,就讀世新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視組的大一新生李洛,以音樂創作、動畫製作嶄露頭角,將音樂製作人、影視配樂師與MV導演定為個人目標,因此選擇注重「學用合一」的世新大學,除了系上專業課程,他也透過修讀跨領域課程增進個人實力,從世新展開築夢之旅。 自學教育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不過自學考驗的不只有自制力,還有對孤單的耐受力,李洛表示,從有意識以來,就跟在擔任音樂製作人的父親身邊學習,從小就有錄專輯、單曲的經驗與概念,「學會樂器後,就漸漸透過音樂去實現、表達我的藝術、思想還有故事。」熱愛音樂的他,高二時決定自學,雖然少了同儕的陪伴與交流,卻多了很多時間接案、跑活動,甚至自己找資源做創作,就像是提早出社會歷練,也因此發現了自身缺少的能力,一步步摸清自己想追尋的道路。 爬上山頂看見更多山峰 李洛:世新是很棒的學習環境 「世新的設備、資源與學習環境是我嚮往的,影像創作也是我想要走的一個藝術形式,所以就選擇了世新廣電。」進入世新廣電系後,李洛發現世新的實作課跟理論課蠻平衡的,對於主動學習的人來說是一個很棒的環境。像他就曾在開學期間,為了能選修平面攝影及色彩學,寫信詢問圖文傳播學系教授選修課程事宜,雖然最後因為衝堂未能修習,卻讓師長看見他的積極態度。「當你把一個領域學到一定的程度,透過請教或是自己發現,就會發現很多的子領域可以去探索、延伸,就像你走到一個山頂,你就看到更多的山峰,可以去探索或是學習。」 19歲的李洛才華洋溢,目前更身兼葛斯比音樂工作室音樂製作人,擁有許多受到肯定的優秀作品,像是為連鎖披薩店「必勝客Pizza Hut」製作內場音效,負責能仁家商多媒體設計科畢業展等作品作曲、編曲、錄音、母帶製作及配樂製作,還有受邀擔任台北亞東扶輪社烏克麗麗教師、新北市立板橋高中音樂製作講師等。李洛分享,在自學的時候因為接觸了各種領域如音樂、心理學、文學、哲學等等,提升了自我覺察的能力,知道自己嚮往什麼生活,想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因此他也創辦自學社群,將自己的經驗傳承給有興趣的人。 瞭解自己做好發展規劃 選擇世新成就自身跨域專業 「對我來說保持謙虛與瞭解自己很重要!」李洛表示,謙虛是欣賞自己特質的同時,也反思自身不足之處。平常創作的時候他喜歡獨處,可能是一個人走在路上、一個人去爬山或一個人去騎單車,李洛會試著將觀察到的事物用音符勾勒出來,「一部分也是自己對於成長與學習有一份執著,那份熱愛學習的靈魂是再多的現實因素也澆不息的。」 在教育之路找尋自我,李洛不曾停止學習和創作,因為做好個人發展規劃而選擇世新大學,一步一腳印的嘗試,讓他持續地走在圓夢的道路上。李洛指出,來到世新廣電的日子非常充實,每個禮拜都很忙,有新的東西要接觸與學習,未來的他也想在不同領域上有所成就,期許能在影像創作、社群經營等方面做出成績,整合跨領域專業,再透過實體活動的舉辦與分享,吸引更多人享受他的知識、創作與藝術作品。

【立專欄|明星教師】培育整合行銷人才!世新公廣系教授許安琪:「心廣路更廣」

隨時注意時代潮流及市場求才趨勢,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將公關、廣告及行銷等專業學術理論與實務操作結合,讓學生「學中做、做中學」,培育學養兼具且符合市場需求的公關和廣告專才。在世新任教超過30年的公廣系明星教授許安琪,深耕廣告心理學領域,帶領學生了解,隨著數位新科技的演變,廣告產製在行銷傳播中的角色與功能上的各種變化,培養具有創意設計能力和行銷企劃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指導的學生不僅頻頻奪獎、研究獲國科會補助,也收穫更強的就業競爭力。 許安琪曾擔任過美商、日商、國內知名廣告公司的資深創意及文案,為留美碩博士,學界、業界經歷豐富,包括藝人曹啟泰、寇世勳、伍思凱、林心如、楊謹華、許瑋甯與徐若瑄,都曾是她的學生。專長領域為整合行銷、品牌管理、廣告策略與企劃的許安琪,發行過《廣告心理學:消費者洞察觀點》等多本專業著作,為第一本以系統性整理與分類「心理學派別」並切入論述廣告與行銷相關領域的教科書,也是第一本以故事性簡述「心理學家」並深化理論緣起與運用的工具書,更是第一本以實務界洞察「消費者心理」並結合閱讀者生活與延伸生命的日常書。 「我覺得在大學教書30年,我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感,就是一個都不能少。」熱衷教學的許安琪,在課堂上會適時的關心每一個角落的學生,不論是初次接觸創意發想的大一生,或是已有完整經歷背景的碩專班職場老手,詼諧幽默的授課方式,讓她的學生都能快速吸收,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像是2020年世新學生首次在「新北校園廣告人」創意影片徵件活動中,榮獲第一名佳績的團隊,以及今年參加由台灣廣告主協會主辦的「TAA校園創意策略提案競賽」打入複賽的團隊,都在許安琪指導下脫穎而出。 「安琪老師的上課方式就是比較活潑、比較有趣,會用互動的方式帶領我們,啟發我們的創意。」世新公廣系學生胡羽薰分享,參與TAA競賽時,為企業信義房屋發想推廣ESG企劃時,遭遇創意瓶頸,經由老師的提點,才想通企劃順利入圍。同組學生蕭綵屏表示在老師的指導下,變得比較敢講話,而這也是廣告人蠻重要的一個特質。深有同感的黃思綺說,許安琪的課是她第一堂上到需要口語表達的課,讓她能勇敢的說出想法,創意思維更加進步。劉俊廷則指出,老師很鼓勵同學發想各種創意,「不論想法有多天馬行空,老師都覺得可行,讓我們可以很自由的展現創意。」寶貴經驗讓她們受用無窮。 「世新公廣系的學生,靈活度很高,而且非常聰明、活潑。」對學生表現大為肯定,許安琪指出,系上的教授們會藉由策略性思維的教學,帶領學生做消費者洞察,學生在公廣系課程中會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廣告企劃的真實案例,結合公共關係專業的角度來了解品牌形象的建立和成功廣告企劃所具備的要素,培養出敏銳的市場嗅覺。「大學讀公廣,心廣路更廣」,許安琪也推薦對傳播產業有興趣的學生,就讀世新大學公廣系能養成公關人與廣告人的特質,是具備各項基礎能力的整合行銷傳播人才,不僅有著專業的公關知識,還掌握了廣告宣傳技能,可以幫助品牌做好危機公關和進行良好的品牌形象宣傳,生涯發展多元又精彩。

【立專欄】中醫師提出「漢方養膚」新觀念!冬季肌膚休憩期用簡單吃、補、養三招 學起來加乘養膚效率

近兩年美容保養領域的「漢方」理念盛行,民眾更傾向由內而外的全面調理。立冬過後正式進入冬季,天氣轉冷容易出現肌膚敏感、乾癢、泛紅的情況與濕疹、發炎等症狀,專研於女性美容養護的曾宜萱中醫師分享在診間經常碰到許多患者因冬季錯誤的日常養護,導致皮膚病、濕疹、蕁痲疹等情況反覆發作,並指出冬季皮膚屏障最為脆弱,正是美容保養的關鍵季節,提出「簡單吃、補、養」的冬季調理三妙招,輕鬆、高效養出平衡好膚質! 打破中醫「見效慢」誤解,中醫師提日常養護理念,溫和滋養找回肌膚平衡 冬季到來,受到溫度和濕度下降的影響,肌膚血管減少收縮,皮膚的新陳代謝降低,汗水及油脂分泌減少,皮膚較容易失去水分的滋潤,皮膚屏障會變得格外脆弱,稍不注意皮膚就容易敏感乾癢、泛紅緊繃,甚至出現脫屑現象,破壞辛苦養出的好膚質,若未把握萬物休憩的冬季養好肌膚,到來年春夏時分,皮膚會變得更脆弱也更難調養,為了用健康、平衡的膚況迎接春季,冬季正是肌膚保養的關鍵季節! 近兩年「漢方」保養理念盛行,強調使用天然、溫和的中草藥成分,達到肌膚由內而外的修護,中醫理論下的「滋養」與「平衡肌膚」也愈加受到關注和喜愛,更掀起了一波「中醫美容」的熱潮。民眾普遍認為中醫見效慢、即時性差,但專研於女性美容養護的曾宜萱中醫師表示:「中醫除了長期的內外調理,針對經絡不通、氣血不順,甚至是女性民眾常詢問的肌膚困擾都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有效的改善,且對身體的負擔更小。」致力於傳遞「中醫養護日常化」的觀念,曾宜萱中醫師希望能讓更多民眾認知到運用中醫理念,能更輕鬆不費力、不傷身的養出平衡好膚質。 「深層養膚」關鍵在於內外平衡,中醫師提出冬季美容「簡單吃、補、養」調理妙招 相比於不斷地尋醫探病,「養膚」的重點在於日常內外的平衡,才能有效打造紅潤好氣色的健康肌膚狀態。冬季保養常見誤區包含過度去角質、使用熱水洗臉、未確實做好防曬等導致皮膚老化、誘發敏感的情境,除了日常補充足夠水分、使用保濕力充足的保養品,幫助肌膚外在修護,曾宜萱中醫師更針對女性冬季內在養膚深入研究,提出「簡單吃、簡單補、簡單養」的調理三妙招,透過由內而外的平衡保養,達到真正的「養膚」效果。 簡單吃:「乾癢食療養膚法」,吃出肌膚防護力。 從日常容易取得的原型食物切入,透過「簡單吃」的方式,搭配補充能「滋陰、養血、潤燥」的中藥材,輕鬆吃出堅實的肌膚防護網!在食材挑選上,特別推薦從以下幾項下手,民眾可自行依據偏好挑選食用: 蔬果類:菠菜、黑木耳、白木耳、番茄、蘋果、櫻桃。 動物性蛋白質、膠質及鐵質:雞蛋、牛肉、魚肉、魚皮、豬腳、豬肝。 藻類:海帶、紫菜,其中富含的「碘」、「鐵」及「維生素12」是養血潤肌的重要元素。 油脂類:黑芝麻、核桃。 中藥材:包含能養血的「阿膠、紅棗、黑芝麻、何首烏、當歸」,有滋陰功效的「枸杞、山藥、麥冬」,及「玉竹、百合」等潤燥藥材。 簡單補:溫潤「枸杞紅棗茶」,暖心、暖身更暖血。 對於長期待在辦公室的上班族而言,平日工作繁忙、勞累,曾宜萱中醫師從與患者談心的過程中,觀察現代民眾講求「簡單、高效」的日常美容保養需求,為此,設計便捷滋養的茶飲配方,讓民眾在居家與辦公的同時隨時享有專業的養護調理,只要出門前花三分鐘泡好,裝入保溫瓶,出門後還能重複沖泡,簡單方便補出好體質! 材料:枸杞3錢、紅棗5-10顆、生薑5錢、陳皮1.5錢 作法:將以上藥材用冷水沖15秒,再放入800cc水中煮沸即可。 簡單養:「冬季穴道按摩法」,五分鐘速效調理。 每日睡前花五分鐘,坐在床上輕壓「湧泉穴」、「勞宮穴」,能養血安神,一夜好眠;接續按壓「大椎穴」、「合谷穴」,調節體內陽氣,在寒冷的冬季提升免疫力,維持身心健康;最後按摩位於腳拇指與食指趾骨交接的凹陷處「太衝穴」,除了能疏肝解鬱,促進血液循環外,更能改善月經失調的情況,找回身體平衡,進一步養出好氣色。 將中醫理念融於生活中,曾宜萱中醫師希望透過「簡單吃、簡單補、簡單養」的冬季調理三妙招,提供民眾在日常與居家情境的養護選擇,由內而外找回身心靈平衡,簡單、輕鬆、無負擔地為冬季脆弱的肌膚築起一道防護。

【仁川智慧遊2】你的下一站旅行,仁川!在中華街、童話村拍照、打卡、吃美食

「2023 ITF台北國際旅展」即將在11/3至11/6盛大登場,今年號召韓國、日本、泰國、歐美等104個國家、城市以及航空公司、旅行社、飯店、遊樂園,共1300個攤位參展,現場將有各種機票、旅遊行程、住宿券、餐券、遊樂園門票等優惠,還有國內外表演團體的精采表演及超萌吉祥物大遊行! 關注日韓旅遊、準備大搶便宜的人,先看《立報傳媒》「智慧遊韓」系列,這次聚焦韓國的門戶-仁川,一地多篇介紹搭配「仁川easy」App當助手,讓到訪旅客不再錯過這座充滿各色魅力、宜古宜今的「智慧旅遊城市」,也能協助走逛ITF旅展時,下手更加快狠準,一起繼續看下去,掌握韓國旅遊話題焦點。 絕大多數的國際旅客踏入韓國的第一步都是在仁川,除了機場之外,其實仁川可是擁有許多錯過可惜的知名景點,像是這篇文章主力要介紹的「中華街(인천 차이나타운)」與「松月洞童話村(송월동 동화마을)」! 仁川開港後,1883年設定的日本租界和1884年設定的清朝租界的分界台階,可說是中華街的重要看點,台階兩邊為景觀綠化空間,台階上方立有中國青島捐贈的孔子像,而以分界台階為中心可看到左右兩側截然不同的建築樣式,更能一窺仁川近現代史,不容錯過。 旅客從仁川站經過牌樓登上山坡就可到達中華街的中心街道,在這裡可以看到穿著中國旗袍的華僑商人、中國式近代建築物、紅色牌匾及紅燈籠等,異於其他韓國城市的景致,還可以品嚐到中華街代表飲食炸醬麵、糖醋肉、海鮮炒碼麵、糖葫蘆、紅豆餅、糖火燒及幸運餅等,能為仁川之行增色不少。 仁川還有一款白炸醬麵!如果你認為炸醬麵都是黑色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中華街名餐廳「萬多福(만다복)」的白色百年炸醬麵的原材料有麵條、甜麵醬、大蒜以及湯頭。其中做為基本材料的甜麵醬是不含化學調味料與色素的古法中國傳統甜麵醬。在白色的豆醬中加入肉與洋蔥等食材,呈現出白色的炸醬口味清淡,與韓國人日常吃的炸醬麵風味略有不同。 想了解更多炸醬麵的歷史與演變,可以前往炸醬麵博物館,該處介紹關於炸醬麵的所有資訊,是將製作出第一碗韓式炸醬麵的共和春建築(近代建築文化遺產)改造而成,可以欣賞到眾多展品,了解大約100多年前的高級餐廳面貌。 整條街道充斥紅色與金色相容的華麗中式建築,中華街還擁有多做氣派的牌樓,包括中華門、仁和門、善鄰門與韓中門,帶有驅除鬼神、祝願商家繁榮的涵義。巨大的中式傳統大門,一一迎接著從仁川站出來的旅客,而站在雕塑精巧、顏色鮮豔的大門前,絕對會不知不覺地拿起相機,拍下多張打卡美照! 「松月洞童話村(송월동 동화마을)」就在中華街旁邊,走進童話村不僅小朋友開心,連大人都瞬間充滿了童心、少女心,非常適合親子、情侶及好友前往,在充滿巧思的童話村角落,大量的卡通彩繪與造景布滿了街道與建築外牆,迪士尼、漫威、DC,還是哆啦A夢,全都沒有缺席,一定會消耗掉許多手機的記憶體容量! 而聚集了眾多熱門景點的開港場街,還有著最夯、最新穎,同時最懶人的遊玩法,就是搭乘電動車進行導覽體驗,由「朝恩旅行社Joeun Tour(조은투어앞)」所提供,最方便的預定方式,就是透過專屬仁川旅客的APP「仁川easy」,進入「Port Tour」預約,可以途經中華街、分界台階、松月洞童話村、市民愛心之家、自由公園、濟物浦俱樂部等景點,也有中文解說,此外還能加價租用「開化期」服裝,穿越1880年代,輕鬆暢玩,非常值得一試! ※「仁川easy」App:Google Play、App Store。 ※萬多福(만다복)地址:仁川廣域市中區中國城路36(인천광역시 중구 차이나타운로 36) ※朝恩旅行社Joeun Tour Office(조은투어앞)地址 : 仁川廣域市中區新浦路27號街63 1樓(인천 중구 신포로 27번길 63) https://youtu.be/7h8gBvc-oic?si=6McU_WwhrtsBoePK ※跟著《立報傳媒》、《韓國觀光公社》智慧遊韓,趁著「韓國訪問年」之際(2023-2024),眾多限定大優惠政策期間,相約韓國的春夏秋冬,盡情享受全年不斷的K-文化魅力,毫無負擔地走跳韓國代表性景點。更多系列報導: 【仁川智慧遊1】韓國門戶景點推薦!手機串起過去、現在、未來 仁川開港場文化遺產走起來 【仁川智慧遊3】韓國開港歷史建築活化經典!仁川藝術平臺、文青私藏書店 【智慧遊韓1】首爾HiKR GROUND好客空間、青瓦臺舍廊房 不能錯過的趣味景點推薦! 【智慧遊韓2】大邱自由行不能少了它!暢遊全城賞水舞、體驗韓國傳統文化去 【智慧遊韓3】前進韓國人都熱愛的麗水 深入南海岸中心體驗浪漫科技 【智慧遊韓4】到水原華城穿越朝鮮時代!一款App玩遍行宮、古城區,享受豪華免費XR巴士

【USR系列-健康傳播】世新社心推動「安興共融社創計畫」 走入安康平宅和興隆社宅發揮專業力量

世新大學發揮影響力回饋社會,致力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並關注鄰近社區發展狀況。由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持續推動、執行的「安興共融社創計畫」,今年由社心系助理教授曹家榮帶領學生進入台北市文山區的安康平宅和興隆社宅,善用社會心理學專業,為社區設計療癒方案及陪伴當地住戶,並與忠泰集團旗下的藝術企劃團隊「明日製作所」合作,盼將社會心理學帶進社區,使當地產生正面影響。 破除標籤汙名化 重視弱勢身心狀況 2018年底,第一期興隆社宅正式啟用,「平宅與社宅」間的交織與融合就此展開。此舉不僅是舊式平價住宅轉變為現代化社會住宅空間的過程,也是貼上負面標籤的平宅元居民,與遷入新興社宅的民眾,彼此相會、共同生活的時刻。 「安興共融社創計畫」的目的是為了在這處混居社區中,締造共好的在地生活連結。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四項「優質教育」(SDG 4)、與第十項「減少不平等」(SDG 10)所設計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讓世新社心系學生進行社會設計專案製作,以期未來進一步落地執行方案。本計畫搭配世新社心系「社區設計與社會行動」課程,循序揭開社區連結不同面向,以「促進社區老人心理健康」為初步目標,從「老人心理健康」、「青銀共學成長」、「新舊住民交融」、「多元文化共享」等相關社會設計專案,實現在地社區關懷目標。 關於進入安康平宅前的籌備,社心系應屆畢業生陳佩瑜說明,於「社區設計與社會行動」這門課程,進行約6週的訓練,包含社區設計的理論與方法、老人議題與人際互動、建立關係的方法等。其中,以安康平宅獨居老人的問題與脈絡,提出專案計畫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世新社心系助理教授曹家榮表示,獨居長者經常產生人際連結、孤獨、社交疏離等身心健康問題。他引導學生就上述問題為目標設計活動方案,期盼將社心系長期致力於實現社會心理學的心理支持、心理健康促進、人際連結等目標帶進社區。 步入混居模式 盼打造共融社會住宅 為推動多元居住政策、落實居住正義,中央與地方積極推動社會住宅政策,而為了打造屬於當地的公共藝術,明日製作所的「興隆小客廳」就此誕生。明日製作所總監洪宜玲表示,她們長時間協助社區民眾參與、觀察,融入藝術家的創新想法,盼創造出連結社區的公共藝術作品。對於軟性計畫洪宜玲說明,興隆社宅的混居狀態較易產生摩擦,而與世新社心系的合作,企圖讓社經背景不同的居民形成共同居住意識,透過包容、共融生活,對社宅形成「家」的認同,創造共好關係。 明日製作所專員葉芮伶指出,興隆小客廳的出現對居民的意義不僅僅只是陪伴,更多的是打破街坊鄰居的疆界、為社區注入活水。透過舉辦烘焙、微旅行等活動,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藉此產生更深層次的連結。葉芮伶也分享,由世新社心系策劃的微旅行結束後,有長輩表示「這是有生以來最難忘且快樂的一天」,對同學們畢業遠走感到不捨,並詢問同學是否還會再回到平宅,讓她看見社區長者與世新社心系學生建立的深厚情感。 為在地長者舉辦微旅行活動的社心系應屆畢業生陳江森表示,透過訪談得知,安康社區的長者鮮少出遊,原因在於經濟條件、缺少陪伴者及行動不便等三種因素,因此萌生此想法,尤其想帶領獨居長者去旅行,免去他們的顧慮。社心系應屆畢業生許愷倫分享,陪伴長者、舉辦多場活動獲益良多,首次嘗試自行設計活動與訂定活動方向,並在過程中與明日製作所交流意見與想法,不僅突破自我,也學會更加深思熟慮活動的枝微末節,將成為日後步入職場的重要養分。

【仁川智慧遊1】韓國門戶景點數不盡!手機串起過去、現在、未來 仁川開港場文化遺產走起來

「2023 ITF台北國際旅展」即將在11/3至11/6盛大登場,今年號召韓國、日本、泰國、歐美等104個國家、城市以及航空公司、旅行社、飯店、遊樂園,共1300個攤位參展,現場將有各種機票、旅遊行程、住宿券、餐券、遊樂園門票等優惠,還有國內外表演團體的精采表演及超萌吉祥物大遊行! 關注日韓旅遊、準備大搶便宜的人,先看《立報傳媒》「智慧遊韓」系列,這次聚焦韓國的門戶-仁川,一地多篇介紹搭配「仁川easy」App當助手,讓到訪旅客不再錯過這座充滿各色魅力、宜古宜今的「智慧旅遊城市」,也能協助走逛ITF旅展時,下手更加快狠準,一起繼續看下去,掌握韓國旅遊話題焦點。 韓國仁川(인천광역시/仁川廣域市)為韓國第三大城市及第二大港口城市,坐擁仁川國際機場,是韓國對外交通的重要門戶,更是眾多旅客訪韓的第一站,卻也因此容易錯過她豐富的旅遊資源!除了鄰近韓國首都首爾的地理優勢之外,地鐵、海路與巴士等大衆交通運輸工具便捷,非常適合旅客安排一日遊行程。 仁川自1883年開港後,就成為韓半島首個計劃都市,甚至在疫情大流行前,韓國政府攜手韓國觀光公社(KTO)推出的「智慧旅遊城市」政策,也以仁川為首個執行智慧科技旅遊計畫的城市,而後推展至水原、清州、南原、麗水、蔚山、大邱、慶州、襄陽、龍仁、麟蹄、統營等共計12個市郡,總斥資7億韓元(約新台幣1,700萬元),協助各地發展智慧科技導覽Smart App,結合互動設施、VR/AR技術,方便旅客體驗沉浸式旅遊,為經典景點帶來符合MZ世代的旅行面貌。 專屬仁川旅客的APP「仁川easy」,擁有「AI日程推薦」、「智慧移動」、「智慧訂單」、「I-PASS預約結算」、「AR/VR服務」、「音頻導遊」和「手機優惠券」等吃喝玩樂的觀光資訊,甚至提供「智慧行李寄存」的服務,是款讓旅行更豐富、更有趣、更便利的綜合旅遊應用程序。 從古說到今,只為大推可以享受仁川現在與未來共存的「開港場文化遺產」時光旅行主題。仁川開港場是韓國最早引進其他國家近代文化的地方,白天穿梭於開港場街道拍攝漂亮的照片,晚上可以享受韓國的夜晚慶典。通過街頭表演和音樂會享受歡快的氛圍,當地藝術家、商人們準備的文創市集,能盡情品嚐從各國美食到仁川當地美食店。 在開港場街不能錯過的是此地所保留的舊日本領事館(今仁川中區廳)、日本第1銀行仁川分行、日本第18銀行仁川分行、日本第58銀行仁川分行等近代建築,同時還可有日本郵船株式會社、仁川藝術攝影平臺、濟物浦俱樂部、大佛酒店展覽館、生活史展覽館等留有歷史痕跡的建築,多處都能使用APP的擴增實境功能,穿越時空體驗昔日風華,充滿趣味。 充滿歷史記憶的還有仁川自由公園(인천 자유공원),不僅是韓國第一個西式公園,頂端並設有韓美建交百年紀念塔,旁邊亦有韓戰時期從仁川登陸、著名的麥克阿瑟將軍銅像。一望無際的視野、小規模的動物園及滿佈園區的櫻花樹,讓此處深受國內外旅客歡迎,也是眾多韓劇、韓綜的熱門取景地點。 曾出現在人氣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中,極具特色的濟物浦俱樂部(제물포 구락부),是當年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各國人士聚會、社交的場所,旅客可同時感受到開港時代的浪漫氛圍及歷史教育價值。以及擁有120年歷史的仁川市民愛心之家(인천시민애집),採用西式建築方法建造的現代韓屋搭配廣闊花園,人氣同樣非常高。相關景點皆可透過「仁川easy」APP的語音導覽,邊逛邊聽,深入了解當時的歷史。 ※「仁川easy」App:Google Play、App Store。 ※仁川自由公園(인천 자유공원)地址:仁川廣域市中區濟物梁路232號街46(인천광역시 중구 제물량로232번길 46)門票:免費入場網站:https://www.icjg.go.kr/tour/cttu0101a06 (韓英日中) ※濟物浦俱樂部(제물포구락부)地址:仁川廣域市中區自由公園南路25 (인천광역시 중구 자유공원남로 25)門票:免費入場網站 :http://www.jemulpoclub.com(韓) ※仁川市民愛心之家(인천시민애집)地址:仁川廣域市中區新浦路39號街74(인천광역시 중구 신포로 39번길 74)門票:免費入場網站:https://blog.naver.com/incheontogi/222432603298 (韓) ※跟著《立報傳媒》、《韓國觀光公社》智慧遊韓,趁著「韓國訪問年」之際(2023-2024),眾多限定大優惠政策期間,相約韓國的春夏秋冬,盡情享受全年不斷的K-文化魅力,毫無負擔地走跳韓國代表性景點。更多系列報導: 【仁川智慧遊2】你的下一站韓國之旅,...

【立專欄|明星教師】領航跨域整合數位內容!世新傳院院長阮明淑「5自」堅持 幫助學生培養資訊傳播力

世新資訊傳播學系作為世新大學跨域整合數位內容通路的領航者,幫助學生培養資訊與傳播的跨領域整合能力,同時提供豐富產學合作之實習資源,師資更是不容小覷。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資傳系明星教師阮明淑任教近30年,帶領學生參與各式競賽、研究計畫、USR計畫,不僅屢獲殊榮,也造就世新資傳擁有兼具智慧、專業及關懷社會的菁英人才。 「阮老師開的課聽起來比較複雜,但老師都會用時下流行的生活實例跟我們介紹,更淺顯易懂。」資傳系碩士班學生陳品伃分享,阮老師教學經驗豐富,仍不斷精進專業知識,以創新視角引導學生學習;她也非常重視學生的意見,樂於交流,因此在與她討論時總能獲得啟發。資傳系友林亮竹說,「阮老師非常敏銳,會跟進時勢或不同的技術開發,引導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迅速掌握業界所需。」獨特的教學風格使阮明淑成為學生們心目中的模範師長,總是熱情且真誠地對待每個人,幫助學生在學業和生活中取得進步。 身為園藝所博士的阮明淑,擁有優秀的資訊整合與分析能力,將艱深的理論與國外資訊系統化後,再以幽默活潑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吸收。她也不斷鼓勵學生參與實習、競賽,帶領學生跨出校園主動發掘在地需求,帶動社區文化的創新發展,進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 例如「樂血:新媒體環境的血液健康資訊」內容策展與健康傳播計畫,阮明淑與學生成立樂血HBD團隊,深入研究台灣捐血現況,整合四年所學數位內容策展、資訊設計、知識加值與全媒體行銷等能力,籌備展覽及架設血液相關APP與網站,以提升民眾對血液知識與觀念的改變。 阮明淑認為自己是個「π型人」,在專業知識教學之外,鼓勵學生一起打造「共好、永續、分享」的社會,因此每年都會與師生共組讀書會,至今已閱讀超過300本不同類型的書籍。她也要求自己在研究、教學、輔導、服務上的平衡,願意將自己的心力與時間都用來陪伴學生。「阮老師就像媽媽一樣。」來自馬來西亞的資傳系學生陳思妤分享,除了指導畢業製作之外,總是能在過節時收到老師的關心,讓許久未回家的她也能透過粽子、月餅體驗過節的溫馨氣氛,是非常照顧學生又溫暖的教授。 「自愛、自律、自信、自在、自由」是阮明淑的堅持,她在多變的環境中仍不斷精進自我,以滿腔熱血帶領學生開闊視野。她鼓勵學生們勇於探索、主動爭取資源與機會,表現自然亮眼。

【新生代校友系列】跨足創業與藝術 世新企管系友王虹懿用創作破繭成蝶

《新生代校友系列》畢業於世新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王虹懿,戰勝病魔後結合所學專業,創業開設美容SPA中心;她更是一位新秀藝術家,將生命歷程呈現於創作中。面對人生的多樣變化,王虹懿鼓勵學弟妹們勇於嘗試,找到自己最熱愛的事情。 平凡人生遇變故 因緣際會投入藝術 王虹懿高中時,希望步入職場前能有好的基礎及多方學習經驗,選擇就讀世新企管系,接觸廣闊的人脈與資源。畢業後她先是進入補教業擔任英文老師,後挑戰自我到化妝品廠擔任國際業務,開始了穩定的工作生涯。 然而,幾年後一次偶然的健康檢查發現了她體內藏匿已久的疾病,手術後她暫停了工作。從小就喜歡學習新事物的王虹懿,開始尋找能激起對生活熱情與期待的新鮮事,「那時候我突然有個想法,就來學畫畫好了,陪我度過這一段休養期間,也可以記錄自己當時的狀態。」 《重生日快樂》是開啟王虹懿藝術生涯的第一幅畫,定調了她的個人風格及創作主題。「這幅畫是一個女生躺在底部,她的肚子有個缺口;醫生手上是拿著一塊蛋糕。」當時畫室的課堂創作主題是甜點,王虹懿正想著如何將甜點與她的生命經驗連結,「我就想像,當醫生拿著手術刀的時候,我好像一塊蛋糕,醫生切開我,然後拿走了一塊,所以畫中女生肚子上的缺口剛好符合醫生手上的那塊蛋糕。」 是傷口 也是光的入口 王虹懿認為,疾病使她的身上有了缺口,但這個空缺反而成為光的入口,讓更多光明進入、讓她的人生更加精彩,因此她將這幅畫命名為「重生日快樂」,象徵她經歷手術後開始嶄新的人生篇章,堅毅的態度使她忘卻了負面情緒,一心投入於創作中。「我非常專注在學習上,透過畫圖紀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把好或不好的事情都記錄在畫布上,我覺得畫圖對我來說是一個自我療癒的過程。」 除了藝術家身分外,王虹懿正經營一間美容中心,透過企管系所學的營運知識、管理概念與實務應用等,讓她在經營方面能快速上手,能利用彈性時間持續繪畫創作。 不設限自我 探索無限可能 談及大學時的課程和老師,王虹懿最喜歡副教授張力。她分享道,老師非常鼓勵學生去探索不同領域和可能性,在她畢業求職時,也提供很多資源,穩定工作後,仍持續關心她在職場上的狀況。直至後來王虹懿轉職藝術發展,張力也非常開心地鼓勵並以行動支持,成為她成功轉職的一大助力。 企管系副教授張力透露,王虹懿就學時親和力高、觀察力強,深受老師們喜愛。看到王虹懿不僅透過所學創業減輕母親負擔,更將創作與探索自我結合,優異的表現令他感到十分開心。 張力說,世新企管系強調多元與親和性,除了行銷、研發、生產作業、人資、財務等「五管」能力外,每位教師的正向鼓勵造就系上多元、新創之特性,讓學生可以創造出無限可能。 「快樂創作、畫自己喜歡的東西,是我這輩子想持續做的事。」王虹懿鼓勵學弟妹們不要侷限在主修科系裡,可以多方嘗試,找出自己的喜愛所在,並探索內心的天賦跟熱忱,日子才會過得開心且富有意義。

【立專欄|名家觀點】身為演員 我很開心-温昇豪

從《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神的眼淚》、《俗女養成記》、《茶金》到《最佳利益》,温昇豪是近年華語影視圈最多產的男演員之一。他從不設限劇本或角色,身為公眾人物,温昇豪坦率的有點出人意料,「我要養家糊口啊!只要檔期可以配合、片酬合理,我都能發自內心挖掘出作品的價值,進一步產生共鳴,從中找到對角色的認同。」雙魚座務實的特質在他身上閃閃發亮。 家庭關係就像拉力賽,愛與信任很重要 温昇豪最新電影《我和我的賽車老爸》即將於9月8日上映,這是台灣影史首部以拉力賽為主題的電影,透過這個新穎的題材鋪陳出關於親情、友情、和救贖的故事,拍攝極富挑戰性,也是國片近年少見的類型。2021年即榮獲金馬創投WIP「臺北文創劇作獎」肯定,更獲選為第六屆(2023)馬來西亞國際電影節閉幕片,成為第一部入選該電影節閉幕片的台灣電影。 温昇豪在電影中飾演一個喪志的單親爸爸,和童星陳少卉飾演的兒子之間有相當吃重的對手戲,而「拉力賽」正是這對父子從陌生、牴觸、到相互認同的催化劑。為了拍攝劇中最關鍵的拉力賽事,劇組還特別開拔到嘉義最美麗的爬坡道「梅山36彎」取景,場面刺激驚險,帶給觀眾不一樣的大銀幕體驗。 所謂「拉力賽」,是在公有或私人道路上使用改裝汽車進行的比賽,不同於F1、G500由單一駕駛在賽道上比拼技術與速度,拉力賽的道路模式更多樣化,也更容易受到天候和路況的干擾,駕駛員必須搭配領航員的精準指揮,才能應對多變的突發狀況,「領航員就是駕駛的眼睛,包括方向盤要轉幾度?哪個路段該踩油門加速?全都仰賴兩人之間全然的信任,才能順利完成賽事。」温昇豪在電影裡的另一吃重角色,就是拉力賽領航員。 「《我和我的賽車老爸》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共生共榮、摒棄成見。」温昇豪認為,人際和家庭的關係維繫,無非是愛與信任,電影所呈現的父子關係也好,駕駛與領航員的關係也好,都是在提醒觀眾,「一段關係中如果存在成見,是很難維繫下去的。」 演員需要的創意從感受生活開始 出道十多年的温昇豪,也參與演出過許多叫好叫座的劇集,2019年更憑藉著在《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演出,斬獲第54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配角獎。而在諸多代表作中,《茶金》及《火神的眼淚》是温昇豪自認演藝生涯到目前為止很重要的兩部作品,其中,他對《茶金》裡飾演的角色KK尤其有共鳴,「這個人物可以說把1950年代知識份子憂國憂民的情懷、和身處當時政治氛圍下的壓力,淋漓盡致地演繹了出來。」 至於《火神的眼淚》中邱Sir這個角色,則讓温昇豪深刻體會到消防人員的不易,「每一趟出任務都可能面臨生離死別,這不只是一份工作那麼簡單。」每演出一個角色,他就比一般人多活了一段人生,周而復始,收穫的同時也消耗諸多心力,「演員是一個需要創意的職業。」温昇豪認為,創意的產生一方面靠自身悟性,另一方面可以藉由感受力和想像力,從生活中汲取。感受自然、人文;感受潮汐變化;感受樓起樓塌、從繁華到淒涼的無常;感受歲月染舊的白髮;感受對青春的眷戀和追憶,「沒辦法理解這些真切的感受,你就沒辦法當一個好演員。」 透過演戲,温昇豪遊走在不同時代、體會百種人生,「演員這個工作幫助我找到人生中欠缺的部分,既滿足了自己,也因為融入不同角色的內心冒險,得到與他人的共鳴。因此,身為演員我很開心。」 「人生不就是冒險嗎?」 最近,温昇豪開始投資拍戲,擔任製作人,這個決定多少帶有一點冒險性質,但他絕非一時衝動,「畢竟,演員處在產業鏈末端,是被選擇的人;我想站到產業前端,從頭到尾摸索一次,對行業有比較通盤的了解,至少離開時不會有遺憾。」温昇豪也坦言,自己是一個很實際的人,事前花了很多時間務實考量對風險的承擔能力,「這一把沒了我不會潦倒,維持在可控的範圍,對我而言就是現階段的冒險 。」 首度擔任製作人的温昇豪,對影視產業發展有敏銳觀察。他指出,台灣影視產業至今仍未能達到真正的工業化,根本原因還是在市場規模,每年開拍的電影和劇集,真正能回本賺錢的仍然只有少數作品,「如果我們不能提供金錢的回饋,是不是能夠給予其他金錢無法衡量的東西?怎麼樣讓投資方有感受?這是我最近在想的事情。」 「人生不就是冒險嗎?我都不怕了,你怕什麼?」這是温昇豪在《我和我的賽車老爸》中一段熱血的台詞,可能也是他目前心情的寫照。 用軟實力說自己的故事 懷抱著對於自身文化產業的使命感,温昇豪也不免想要呼籲大家多給台灣影視產業一點支持跟鼓勵,「所謂支持就是,你來看一看台灣還是有一群人在努力講自己的故事。情感是台灣作品的優勢,也是我身為演員能夠發揮的強項。」 令人期待的是,文策院近年加大了台灣影視內容產業的投資力度,多元開放的社會環境,更為創作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勢,「這股軟實力將影響全球華人。」温昇豪心裡如此相信著。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度假時帶上愉悅玩具?為什麼不呢?

陽光、大海、沙灘和......性是一個美好假期的必需品,也是為愛情加溫的絕佳機會! 領先的性愉悅健康品牌Satisfyer認為,愉悅玩具是任何旅行者行李箱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為了讓人們能夠在度假時探索自己的性愉悅而不會感到尷尬,Satisfyer要告訴你如何安全攜帶愉悅玩具旅行的建議。   自慰和愉悅玩具不再是禁忌,但人們總是在攜帶震動器通過機場安檢時感到焦慮。那麼,攜帶您最喜歡的愉悅玩具上飛機、而不會在安檢處停留的最佳方式是什麼呢? 電池供電的震動器,包括帶有可充電電池的震動器,都可以放心地放在手提行李或託運行李中。但是,必須確實地關機,或是確保按鍵不會被誤觸。另外,玩具的大小及外型也很重要!在機場安檢時,大型假陽具和震動器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武器或危險物體。為避免任何不必要的騷動,明智的做法是選擇輕巧便攜且外型謹慎的玩具,現在有許多愉悅玩具外型設計得很優雅或可愛,有些像洗臉機、美容儀、肩頸按摩器……..這些玩具不太可能引起人們的注意,更不會讓你尷尬。 Satisfyer的教育總監Megwyn White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的性慾隨著天氣變暖而增加:「夏日的陽光帶來的不僅僅是溫暖。它通過提高維生素 D、血清素和睾酮水平來增強慾望,提升您的情緒和性動力,研究表明,低維生素D不僅會對你的性表現產生不利影響,還會讓你更容易患抑鬱症。」所以今年夏天一定要沐浴陽光,收拾好你的Satisfyer,度過一個難忘而感性的季節! 以下是Satisfyer為充滿樂趣和嬉戲的假期推薦的玩具首選: Satisfyer Pearl Diver閃亮珍珠貝殼 吸吮陰蒂震動器,有粉綠、粉紫兩色 $1,800每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無盡的海洋~~ Pearl Diver珍珠貝殼造型,輕巧好掌握,末端微翹,享受羅紋細節帶來更多樂趣。體驗 Air Pulse 吸吮與震動的結合,增強荳荳刺激。兩個獨立控制的馬達,探索 11 種不同的吸吮強度以及 12 種震動設置,IPX7全防水,還可於浸浴時使用。低調的設計,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無聲無色地攜帶,讓它陪伴您出走—可愛而完美的旅行伴侶! Satisfyer Traveler 旅行吸吮器 $2,200Traveler內斂深紫與優雅玫瑰金點綴,附有磁吸保護蓋,保有隱私又可以確保衛生,更能保證開關按鍵不會被誤觸,是度假旅行的最佳選擇。Satisfyer革命性的Air Pulse技術,非接觸性震動,以輕柔氣壓刺激陰蒂。IPX7 等級專業防水技術,意味著它也是你在淋浴或浴缸中感官享受的完美伴侶。在水下,吸啜感更加強烈!低調、小巧便攜絕對是出遊必備的愉悅小幫手。 Satisfyer Power...

【立專欄】揭開日本動畫製作委員會的神秘面紗!木棉花國際日本動畫投資大解密

作為亞洲知名日本動畫代理大廠的木棉花國際自2018年投資《伊藤潤二驚選集》取得不俗的成績後,之後每一年都會推出1~2部有參與投資的日本動畫作品;這次小編特地邀請到木棉花國際負責動畫投資的業務專員高彗玲來一一解答粉絲對於動畫投資這塊陌生領域的好奇心與疑惑,快跟著木棉花小編一起來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吧! 木棉花小編:當初公司怎麼會想要投資日本動畫?投資的契機是什麼? 高彗玲(以下簡稱高):木棉花作為一個專業且國際化的日本動畫代理發行商,當然會希望藉由更多元且深度的合作去了解日本動畫產業;尤其現在每一部日本動畫背後都會有一個所謂的「製作委員會」,由多個不同的企業單位所組成,如出版社、電視台、音樂公司、動畫製作公司、遊戲公司、影音光碟或周邊販售企業等等單位共同出資,若我們也能加入其中成為製作委員會的一員,想必對於整個日本動畫產業的生成能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與了解,因此公司開始積極的和日本版權方詢問、接洽相關的動畫投資事宜。 木棉花小編:公司第一部投資成功的作品是?如何判斷投資作品的成敗與否? 高:以商業成績來說,2018年播出的《伊藤潤二驚選集》算是相當具有指標性的投資作品,不僅在影像的部分,尤其線下的展銷活動、商品授權等等陸陸續續都有新的提案產生,對於IP的延續發展性上不侷限於播出的當下,而是能讓公司持續性的操作它,且粉絲也相當支持,除了觀看正版動畫之外還願意到場參與活動、購買周邊等等,對於公司來說這就算相當成功的投資作品了。 木棉花小編:對公司而言投資作品和一般購入作品的差異性在哪裡? 高:除了作品的區域和年限之外,在作品播出前的掌握度更高,可以了解委員會的製作進度在哪裡以便超前佈署作品的海外宣發策略。一般購入作品只有一季約三個月不到的時間作準備,包含在地化的LOGO設計、視覺圖及相關素材的整理、發佈等等,時常都要配合日本的解禁時間會更晚發佈而不利於海外的宣傳;但投資作品不僅能和委員會協調海外解禁時間與日本版權方同步解禁,素材也能提早拿到方便各地作在地化的運營,就主導權和掌控權的層面而言,投資作品的彈性確實是優於多數一般購入作品的。 木棉花小編:公司投資過的作品類型有哪些?哪種題材會是公司的投資首選? 高:其實一開始公司投資作品是為了了解日本動畫產業、以學習經驗為目的,所以在類型上比較不會太設限;像我們還有投資2018年播出的《書店裡的骷髏店員本田》以及2019年由人氣輕小說改編的《為了女兒,我說不定連魔王都能幹掉。》和漫畫改編的《實況主的逃脫遊戲【直播中】》;在2020~2021年間也投資了五部作品如《阿爾蒂》、《啄木鳥偵探社》、《無能力者娜娜》、《怪病醫拉姆尼》、《叫我對大哥》等等,這些作品從探討職場經驗、人物歷史、懸疑推理、奇幻冒險到溫馨小品等等題材都相當廣泛,我們在每種不同類型的投資作品身上尋求可能性,也獲得了市場真實的反饋,促使公司在日後選擇投資作品時能更加以大眾主流市場為依歸,因此2022年到今年的三部作品:《骸骨騎士大人異世界冒險中》、《被勇者隊伍開除的馭獸使、邂逅了最強種的貓耳少女》及《英雄王,為了窮盡武道而轉生~而後成為世界最強見習騎士♀~》等,其內容有相當受到粉絲歡迎的異世界轉生、退隊流或後宮等等的元素供粉絲選擇。 木棉花小編:能不能稍微透露一點公司接下來的投資作品與規劃? 高:今年第4季會有一部公司的投資新作《暴食狂戰士~唯有我突破了所謂「等級」的概念~》作為10月新番播出;這一部的人設相當有魅力,以七大宗罪作為技能和武器的命名,男主角不僅擁有「暴食」的技能還獲得以「貪婪」為名的大罪武器;當初在評估作品時雖然部分設定上會讓人聯想到怕痛的梅普露以及轉生史萊姆的暴食設定,但隨著後續男主角的性格轉換及武器的型態變化等等都會令人耳目一新很有驚喜感,戰鬥畫面也處理的相當帥氣!!女主角可剛可柔很適合當老婆,後續登場的女配角也非常香,相信會是當季熱門的追番作品之一!接下來的2024年公司幾乎每一季都會有不同的投資作品誕生,也希望粉絲能透過參與社群活動和觀看正版影片等形式來支持木棉花的投資作品囉! https://youtu.be/zuWVezU9ZPA 木棉花小編:最後請向大家介紹《暴食狂戰士~唯有我突破了所謂「等級」的概念~》這部作品吧! 高:第一個可以關注他的音樂與聲優,本次的OP「Jekyll&Hyde」及ED「青之原石」兩首主題曲是由EverdreaM演唱,EverdreaM是聲優『Misato(松岡美里)』と『Hitomi(関根瞳)』結成的組合團體,也是本次演繹憤怒 瑪茵與色慾 艾麗絲的聲優! 而主角群陣容當然也不容小覷,女主角羅琪希大人是由東城日沙子飾演,而男主角暴食 斐特是由逢坂良太擔綱演出,才因鬼滅之刃的妓夫太郎有讓人印象深刻的表現的他,本次能帶來什麼樣的演繹很值得期待,另外他的重要搭檔貪婪 格里德則是由大前輩關智一(鬼滅之刃-風柱)飾演,兩人會怎麼互動也眾所矚目!有興趣的粉絲一定要在10月時關注這部作品! https://youtu.be/HbdutP59CUc

【智慧遊韓4】走入水原華城免變裝就能穿越朝鮮時代!一款App玩遍行宮、古城區,還能享受豪華免費XR巴士

你喜歡「一機在手、功用無窮」的旅遊方式嗎?《立報傳媒》推出「智慧遊韓」系列,繼續帶你深入韓國大小城市。你也是古裝韓劇推出,就死守螢幕追劇的人嗎?那絕對不能錯過首爾旁邊、僅1小時車程的「水原」,一處蘊含「王之夢想」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在這裡下載好手機App「Touch Suwon(터치수원)」,就能預訂最完整的水原美食餐廳、景點門票、體驗行程,以及新潮的XR巴士「Memory of 1795」,還能解謎任務遊戲、拿紀念禮物,一起繼續看下去,掌握韓國旅遊話題焦點。 水原位於首爾南方,是韓國京畿道的首府,是其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韓國最大企業三星集團就在水原成立,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仍設置在此,還有「三星創新博物館(삼성이노베이션뮤지엄)」讓旅客了解三星電子引領的半導體、顯示器、手機等資通訊領域的發展歷程和成果。而尖端產業之外,更以世界文化遺產「水原華城」廣為人知,是一座歷史文化與未來科技共存的城市。 特色景點多到的水原,建議旅客先從水原華城看起。朝鮮時代,水原被譽為第二個漢陽,而水原華城就坐落在水原的中心。水原華城是由朝鮮第22代君王正祖大王下令修築,於1796年9月完工,被評價為韓國城郭建築史上最獨特的建築,散發著優雅而莊嚴的氣息,1997年12月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每年10月第一週還會舉辦「水原華城文化節(수원화성문화제)」,光是欣賞雍容華貴的儀式,就已經是極大的視覺享受,正祖大王陵出行聯合再現,妝點了整個行程的末尾,惠慶宮洪氏真餐宴等各種慶典在作為水原華城文化遺產的華城行宮廣場、水原川、射箭場等各處舉行。 水原華城的城郭全長約5.7公里,有4座城門,包括祈願百姓安康的長安門、意為四通八達的八達門、與西北空心墩相連可防禦華城西部的華西門、負責守護華城東部蒼龍門。如在水原過夜,強烈建議購票(僅1000韓元)走上城牆,欣賞極具建築美感的四大門及各有特色的城牆設施,盡覽風光秀麗的華城周遭景觀。而從八達門或南水門結束城牆遊的話,旅客能直接進入傳統市場區,美景美食無縫接軌,像是八達門市場、池洞市場,以及炸雞街、血腸城,各色韓式菜品齊全,絕對令旅客們大呼過癮。 正祖大王是朝鮮歷史上最成功也最哀傷的君王,他的故事已被多次改編為電視、電影,韓劇迷心中的他可能是李瑞鎮(《李祘》)、玄彬(《逆鱗》)、蘇志燮(《思悼》)或是李俊昊(《衣袖紅鑲邊》 )。水原華城中也充斥著他的故事,旅客可以藉由花樣般的體驗行程,重新感受韓國文化及歷史,可以選在220多年前士兵們操練武藝的「鍊武臺(연무대)」做「國弓體驗」;踏上八達山頂敲響「孝園之鐘(효원의 종)」,許下三個心願;坐在緩慢行駛的「華城御車(화성어차)」裡,輕鬆欣賞壯美景色;搭上蒼龍門旁、近年最熱門的熱氣球「Flying Suwon」,上升至70~150公尺的空中,將水原市區盡收眼底。以上體驗行程皆須收費,可透過App「Touch Suwon(터치수원)」預訂購票。 此外,著名的「華城行宮(화성행궁)」也有免費表演可以讓你一秒穿越朝鮮時代,有每週二至週日上午11點演出的「武藝24技示範演出」,重現駐紮於華城的朝鮮頂級精英部隊「壯勇營(장용엉)」的外營士兵們操練的武藝,是1790年由李德木、朴齊家以及武術大家白東秀(백동수)製作武術教學的教科書,是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兼具的無形文化遺產;以及4至10月每週日下午14點演出的「壯勇營守衛儀式」,重現了正祖大王駕臨華城行宮時,將士們的守衛儀式和軍禮,這個表演結束時還可以和正祖大王合影留念喔!更多體驗行程都在App「Touch Suwon(터치수원)」,趕快下載探索一番,你會驚訝於水原豐富多元的體驗活動。 華城行宮是國王駕臨時的臨時住處,平時則是華城留守府的官廳,它的外型與首爾的正宮相同,1796年當時有576間房,是韓國最大規模的行宮。在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期,宮內除了「洛南軒」以外的所有建築都遭到破壞。韓國政府根據《華城城役儀軌(화성성역의궤)》於2003年再建為482件,目前正在進行第2輪復原工作。在宮內打開App「Touch Suwon(터치수원)」,嘗試解開「華城行宮戶外任務遊戲」中,隱藏的8個祕密鑰匙,不僅更加地身歷其境,通關後還能兌換紀念禮物。 而在水原華城絕不能錯過的,當屬搭上名為「Memory of 1795」的XR巴士,進行一場同時跨越古今的歷史旅行了!2022年啟用,外觀是輛豪華巴士的樣子,進入內部就會看到像玻璃一樣,由12片55英寸透明OLED顯示螢幕組成的窗戶。透過玻璃窗凸顯透明OLED獨有的優勢,讓旅客可以一邊觀看由《園幸乙卯整理儀軌(원행을묘뎡니의궤)》改編、中文配音的動畫,與正祖大王一起重溫成長旅程,同時結合水原華城的真實景色,體驗擴增實境(XR)的雙重感受,絕對令人不虛此行。「Memory of 1795」XR巴士全程免費,記得趁早使用App「Touch Suwon(터치수원)」預訂。 ※「Touch Suwon(터치수원)」App:Google Play、App Store。 ※華城行宮(화성행궁)地址:京畿道水原市八達區正祖路825(경기도 수원시 팔달구 정조로 825) ※鍊武臺(東將臺)...

【智慧遊韓3】前進韓國人都熱愛的麗水 深入南海岸中心體驗浪漫科技

這次《立報傳媒》「智慧遊韓」系列深入到韓國南海岸中心城市-麗水,這座曾在2012年舉辦世界博覽會的「海城市」,擁有KTX(韓國高鐵)全羅線的終點車站「麗水世博會站」,也是整個朝鮮半島最南端的鐵路車站,周遭有多個打卡地標與景點,更帶動當地成為智慧科技的發展基地,一起繼續看下去,掌握韓國旅遊話題焦點。 麗水位於韓國全羅南道,因富有「美麗的水質」而得其名,三面環海的得天獨厚地勢,讓麗水也被稱做「韓國最美麗海景城市」。在KTX麗水世博會站正對面的「EXPO海洋公園(엑스포해양공원)」,提供遊客在與大海相連的水邊公園散步,參加各種豐富多元的海上活動,並觀賞世界唯一的多媒體「BIG O秀」,還可以在如家一樣的Guesthouse中度過美好的一夜,這一切皆可在EXPO海洋公園裡實現。此外,園內備有完善的國際會議設施,適合舉行各種會議、展覽、研討會等活動。 此處的室內行程豐富又多元,首推記憶體殺手的沈浸式光影美術館「ARTE MUSEUM」,位於EXPO海洋公園國際館A棟3樓,由世界級數位藝術設計公司「d'strict」在2021年打造,不同於濟州、江陵的分館,麗水館佔地1400坪,靈感來自於當地的大海、自然景觀及市花「山茶花」,打造出11個豐富多彩的媒體藝術展區,以「永恆的自然」為主題製作的作品不僅提供了視覺上的強烈感,還提供了感性的聲音及有品味的香氣和完美的投入型體驗空間。 入場遊客還可以親自為海洋生物填色,經過掃描以後,便會栩栩如生地環繞在你周圍悠遊,完美體現數位藝術的互動性,非常夢幻。受到國際好評的d'strict,計劃2025年前在全球打造30多個數位媒體藝術展示館。 麗水EXPO海洋公園還有一座在韓國首次推出的未來移動主題公園「Multiverse Planet」。2022年開業,由韓國企業Spring Cloud打造的「Multiverse Planet」,位於國際館D棟地下1樓,提供商務辦公室、遊樂場、展覽、體驗和教育空間,遊客可以在這裡直接體驗地面機器人對戰遊戲、無人機賽車、無人機足球、智慧農場展示、機器人咖啡館等;他們也提供在園區行駛的AI自動駕駛接駁車搭乘服務,每週末都有大量國內外遊客預約、試駕車輛,已成為當地熱門旅遊產品,並計畫拓展至全韓國。 麗水被視為韓國人夏天必訪的城市,從韓國歌手Busker Busker演唱的〈麗水夜海〉這首歌直接將麗水寫進歌裡,就可以看出韓國人對麗水的喜愛程度,而搭乘「麗水海上纜車(여수 해상케이블카)」就是將麗水美景盡收眼底的必選行程了! 麗水海上纜車為通過大海上方,連結突山(島)與紫山(陸地)的海上纜車。纜車共有兩種車廂,分別為水晶車廂與一般車廂,尤其水晶車廂採用透明地板,能讓人清晰地看到腳下的大海,享受開闊的海景與令人不禁手腳發軟的刺激感,錯過可惜。 麗水城市到處都是明亮華麗的照明,這些照明照亮了麗水的夜海,吸引著眾多的遊客。享受麗水夜景最佳之處,當屬位於「浪漫小吃攤街(낭만포차)」至「李舜臣廣場(이순신광장)」之間的濱海公園了,位於展望圈中心,從地面一覽海上纜車、龜甲船大橋(거북선대교)與往返的客輪,霓虹點點令人流連忘返,在公園散步之餘還有眾多科技裝置可以互動,一邊賞美景、吃美食何不快哉。 而李舜臣廣場是連結了韓國歷史英雄李舜臣將軍相關景點和各種美食集結的廣場,一側壁畫上記錄著李舜臣將軍的生平和壬辰倭亂的過程等,以及在當年全羅左水營船所位置,幾乎原貌重現的龜船,極富歷史文化意義,也彰顯了麗水是縈繞著平定壬辰倭亂的李忠武公和跟隨他的先烈們之魂的護國忠節之故鄉。 ※EXPO海洋公園(엑스포해양공원)地址:全羅南道麗水市博覽會街1(전라남도 여수시 박람회길 1) ※麗水海上纜車(여수 해상케이블카)地址:全羅南道麗水市突山邑突山路3600-1(전라남도 여수시 돌산읍 돌산로 3600-1) ※李舜臣廣場(이순신광장)地址:全羅南道麗水市中央路74(전라남도 여수시 중앙로 74) ※跟著《立報傳媒》智慧遊韓,趁著「韓國訪問年」之際(2023-2024),眾多限定大優惠政策期間,相約韓國的春夏秋冬,盡情享受全年不斷的K-文化魅力,毫無負擔地走跳韓國代表性景點。更多系列報導: 【智慧遊韓1】首爾HiKR GROUND好客空間、青瓦臺舍廊房 不能錯過的趣味景點推薦! 【智慧遊韓2】大邱自由行不能少了它!暢遊全城賞水舞、體驗韓國傳統文化去 【智慧遊韓4】水原、【智慧遊韓5】仁川

【智慧遊韓2】大邱自由行不能少了它!暢遊全城賞水舞、體驗韓國傳統文化去

跟上《立報傳媒》「智慧遊韓」系列腳步,此站來到融合現代化都市與自然景觀的城市-大邱,這趟「Smart觀光」鎖定「壽城區」,下載好大邱專屬App「DAEGU Trip」,直接使用繁體中文介面,吃喝玩樂一指搞定,現代、傳統全都有,一起繼續看下去,掌握韓國旅遊話題焦點。 被譽為「炸雞聖地」的大邱,8月底將迎來為期5天的《大邱炸雞啤酒節》,曾創下百萬遊客的夏日慶典,正式邁入11週年,遊客如織的大邱非常適合自由行,利用手機App「DAEGU Trip」,不僅能輕鬆瀏覽旅遊資訊,還能預訂城市觀光巴士,風光乘坐敞篷雙層巴士遊走大邱,盡享大邱城市風光,途中各站點可任意上下車,遊玩後搭乘下一班車即可。 名列大邱12景的「壽城池(수성못)」,更有壽城觀光巴士,搭乘費用僅500韓元,環繞池畔與德蘭路美食城,10個站點讓遊客同時享受美食和美景。四季皆迷人的壽城池,是唯美浪漫的大邱熱門景點,極受大邱民眾喜愛的戶外休閒地。白天,鴨船在水面上悠悠搖盪,夜幕降臨後,與華麗的音樂噴泉秀一同演繹出繽紛多彩的夜景。 要注意的是,音樂噴泉秀為5至10月演出,每天4場,高聳入雲的水柱,搭配從耳機傳出「DAEGU Trip」App播放的歡快音樂翩翩起舞,結合遠處高層大廈的流光溢彩,呈現出夢幻霓虹的絕美夜景,更於2020年獲選韓國觀光公社「夜間旅遊100選」!而遍布著120多家餐飲店的德蘭路美食城,是大邱最大的餐飲街,韓式、日式、烤肉、生魚片等餐廳鱗次櫛比,以美味菜品和舒適宜人的環境為客人提供周到的服務。 歷史上大邱曾是朝鮮半島的南部商業中心(首爾是中部中心,平壤是北部中心),有著許多值得一看的風景和人文,再推薦一處同樣位在壽城區的新興景點「慕明齋傳統文化體驗館(모명재한국전통문화체험관)」,可以體驗穿韓服、韓國茶禮、韓式藥菓製作和傳統米酒釀造體驗等,沉浸在韓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 由後代子孫為了紀念明朝將領杜師忠而建造的「慕明齋(모명재)」(思念明朝之意),背景故事令人感受到中韓兩地人民及文化上,自古有著密切交流。而緊鄰一旁的慕明齋傳統文化體驗館,是一棟2層樓建築,提供茶禮(冥想)韓服、東醫寶鑑飲食和韓國傳統射箭(竹弓)等體驗內容,除了東醫寶鑑飲食需收體驗費10,000韓元,其餘項目皆為免費體驗,但須提前預約。 韓國茶禮意為製作和飲用茶的禮儀,穿著整潔、端莊的韓服,懷著虔誠的心進行的茶禮體驗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要學習韓國的茶與茶禮的歷史,以及所需的溫度等基本理論,之後會利用茶具來學習煮茶的方法。當親自泡好一杯茶後,就可以觀摩師傅的示範,根據茶的禮節安靜地品嚐茶香與茶點。也推薦到體驗館2樓的露台,一眼縱覽慕明齋的美麗風景,完美整趟大邱行。 ※「DAEGU Trip」App:Google Play、App Store。 ※「樂遊大邱」Facebook粉絲頁 ※壽城池(수성못)地址:大邱廣域市壽城區龍鶴路35-5(대구광역시 수성구 용학로 35-5) ※慕明齋傳統文化體驗館(모명재한국전통문화체험관)地址:大邱壽城區達句伐大路527街 13-5(대구 수성구 달구벌대로527길 13-5)網站:https://blog.naver.com/mktcc ※跟著《立報傳媒》智慧遊韓,趁著「韓國訪問年」之際(2023-2024),眾多限定大優惠政策期間,相約韓國的春夏秋冬,盡情享受全年不斷的K-文化魅力,毫無負擔地走跳韓國代表性景點。更多系列報導: 【智慧遊韓1】首爾HiKR GROUND好客空間、青瓦臺舍廊房 不能錯過的趣味景點推薦! 【智慧遊韓3】麗水、【智慧遊韓4】水原、【智慧遊韓5】仁川

【智慧遊韓1】首爾HiKR GROUND好客空間、青瓦臺舍廊房 不能錯過的趣味景點推薦!

跟上《立報傳媒》「智慧遊韓」系列腳步,帶你從首爾開始,前往韓國各地逛逛,讓「Smart觀光」不再是口號,不時結合各城市的專屬App,手機就是你的隨身導覽員,查找旅遊資訊、景點門票與店家優惠,上手方便又能適時互動,一起繼續看下去,掌握韓國旅遊話題焦點。 出國旅遊把公家機關當景點你敢信?名列國人最愛旅遊目的地城市前茅的「首爾」,就有好玩、好拍、錯過會懊悔的公家機關景點! 要了解韓國首爾的過去、現在及未來願景,去「青瓦臺舍廊房(청와대사랑채)」準沒錯!經過大規模修繕工程,於2010年1月嶄新開放的青瓦臺舍廊房,原本是稱為「孝子洞廂房」的青瓦臺宣傳館,總共2層樓,1樓是韓國觀光展示館與紀念品店,2樓目前為民眾休憩空間,環境舒適休閒,還擁有一覽山勢被比喻為「半開的牡丹花」、古代首爾主山「北岳山」的絕佳景觀。 所謂的「舍廊房」是指韓國傳統家屋「韓屋」的結構中,與主人居住的「裏房」分隔兩地,用來接待客人的空間,而青瓦臺舍廊房是可回顧韓國歷任總統的足跡,又可認識韓國觀光景點的空間。遊客可在此感受韓國旅遊的魅力,眾多互動裝置協助你探索青瓦臺內隱藏的故事。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青瓦臺新聞」裝置,讓你親自發行「我當選韓國總統」的頭版頭條新聞,還能現場印出,是不能錯過的另類紀念小物! 首爾最適合沉浸體驗K-Pop文化的地點在哪裡?絕對是位於韓國觀光公社首爾中心的「好客空間(HiKR GROUND)」(하이커 그라운드)!鄰近首爾清溪川「清溪廣場」的好客空間,以韓國(KR)向遊客問候(Hi)為名,並期待這裡能成為世界各地遊客的遊樂場(Playground)的含義。 此處特別為MZ世代(1981年至2010年之間出生)的年輕人準備了多種不同方式介紹韓國旅遊資訊。1樓的「好客媒體牆」近期充滿著防彈少年團(BTS)迎接出道10週年慶典「2023 BTS FESTA」內容。2樓「K-Pop空間」是可以利用XR直播工作室、現場表演攝影棚,製作主題多變的K-Pop MV。而在3樓「好客藝堂」,在面對清溪川的窗邊可以觀賞到裝置藝術家徐道濩創作的《North Wall》作品,以及HiKR好客藝術館、HiKR戲劇之旅等內容。 韓國旅遊複合體驗區則位於4樓的「好客走廊」,能透過感官而非文字,多方面的領略健康旅遊景點、觀光據點城市等韓國當地景點,也能透過慶典體驗館,以互動式藝術認識多樣的韓國當地慶典。在可眺望清溪川的5樓「好客休息區」,還有在台韓都有極高人氣的甜甜圈「Cafe Knotted」進駐,不僅能避開一級旅遊戰區的人潮,還販售此店限定甜點與飲品,讓你輕鬆享受美食。此處的旅遊諮詢中心功能非常充足,還能參與「好客大挑戰」,好客(HiKR)如何享受旅程?去哪裡做什麼?轉動轉盤、完成任務,一起來做一位引領韓國旅遊趨勢的好客(HiKR)吧! ※青瓦臺舍廊房(청와대사랑채)地址:首爾特別市鐘路區孝子路13街45(서울특별시 종로구 효자로13길 45)費用:免費網站:https://cwdsarangchae.kr/cn/index.do ※好客空間(HiKR GROUND)」(하이커 그라운드)地址:首爾特別市中區清溪川路40 韓國觀光公社首爾中心(서울특별시 중구 청계천로 40 한국관광공사 서울센터)費用:免費網站:http://hikr.visitkorea.or.kr、https://www.instagram.com/hikrground_official ※跟著《立報傳媒》智慧遊韓,趁著「韓國訪問年」之際(2023-2024),眾多限定大優惠政策期間,相約韓國的春夏秋冬,盡情享受全年不斷的K-文化魅力,毫無負擔地走跳韓國代表性景點。更多系列報導:【智慧遊韓2】大邱、【智慧遊韓3】麗水、【智慧遊韓4】水原、【智慧遊韓5】仁川。

【新生代校友系列】捐贈超夯百萬YTR線上課程!知識衛星薛佳文:世新資傳建立專業認知、打開自我想像 

《新生代校友系列》拓展台灣線上學習榮景,以「精品課」創造營收連年破億元的線上教育平台「知識衛星 SAT. KNOWLEDGE」,幕後推手之一、共同創辦人暨產品長薛佳文,畢業於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成就斐然的同時,選擇回饋母校,捐贈3組五星評價的優質課程給今年108級資傳系應屆畢業生,包括百萬YouTuber愛莉莎莎、HowHow陳孜昊,以及台灣第一家資訊圖表設計公司RE:LAB推出、共累計約3.37萬人購買的課程。薛佳文說,對於畢業生來說,這3組課程都是產業趨勢上很需要培養的能力,相信能幫助學弟妹未來的發展。 世新大學社會資源發展中心與資傳系也於今(17)日頒贈感謝狀予薛佳文,儀式邀請公共事務室主任唐淑珍、資傳系主任黃昭謀與畢業生代表出席,感謝她對步入職場、面對新生活的學弟妹帶來實用又無價的心意。此次捐贈課程有,YouTuber愛莉莎莎的《從「流量經營」到「熱銷熱賣」|愛莉莎莎的自媒體銷售學》、YouTuber HowHow陳孜昊的《企劃X製作X經營|百萬業配王的內容創作課》,與資訊設計團隊RE:LAB的《資訊解構X視覺化設計|即學即用的圖像資訊表達課》,各個都是高聲量、高銷售的超夯課程。 薛佳文此行也特地拜訪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交流線上課程的精品化與知識傳遞效果。「線上學習其實是可以有追劇一樣的感受!」薛佳文介紹,知識衛星的課程都是由學生的需求為優先考量,經過縝密研究學習者跟市場,再與各領域頂尖講師討論、調整,才推出最符合市場需求的精實課程,讓知識的傳播更快速有效,讓學員透過有感學習,造就生活改變,更接近理想的自己。 「世新資傳系對資訊與傳播的綜合能力培養,是我非常嚮往的!」薛佳文談到高三挑選大學時,被系上四年的教學計畫跟架構吸引,包括網頁設計、程式設計、資訊設計和使用者研究,都是面對未來及市場發展很重要的問題解決能力。「系上很多課程建立了我對專業的認知,也打開了很多自我想像!」薛佳文回憶起系上師長阮明淑、葉乃靜與林頌堅等有深刻情誼與交流頻繁的老師,特別感謝她們在課業、研究及競賽活動上的指導。此外,善於時間規劃、勇於向外拓展的她,還曾在世新電台製作節目,輔修公廣系,加修圖傳系、數媒系等她有興趣的課程,並從大二就開始實習,提早接觸業界,「世新給了學生一個很棒的環境,讓你可以去體驗不同的課程,培養不同的技能。」 世新資傳系以培養資訊設計、知識加值及網路傳播等3項專業能力的人才為教學目標,薛佳文的成就可說是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資傳系主任黃昭謀表示,薛佳文回饋母校以贈送畢業禮物的形式,意義深遠,代表學生畢業後一樣能通過線上平台保持終身學習,也代表校友的傳承跟創新,在事業行有餘力的同時回饋社會,期待為校方與知識衛星開啟更多交流與建立進一步合作的機會。 許久未回到世新的薛佳文,與母校的緣分也持續牽絆在一起。會後她透漏了個人新發展,將在新(112)學年與資傳系教授葉乃靜合開「資訊行銷」課程,期許引領學弟妹面對現今科技工具、AI快速發展的新時代。薛佳文勉勵學弟妹,在大學四年的過程中,盡可能的利用學校、校友及校外的資源,「因為在學生時代的體驗成本都是很小的」,去找到適合跟喜歡的方向,然後往相關領域發展,成就將會不可限量。

【新生代校友系列】培養未來即戰力!世新校友主播陳文越鼓勵學弟妹 爭取參與實習及社團活動

《新生代校友系列》世新大學全媒體大樓新聞製播攝影棚成功打造專業的實習場域,畢業於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現任TVBS新聞主播、新聞大白話主持人及專題記者的陳文越,日前與姊姊、人氣YouTuber「Blaire Chen」現身棚內,不僅指導姊姊新聞主持技巧,也向學弟妹分享大學課外活動經驗與職場歷練,鼓勵大家多多參與並爭取實習,在世新大學完整且扎實的課程與訓練中,「不知不覺你就會變得更厲害!」 「如果你對新聞工作抱有熱情的話,一定要在選學校、求學的階段,就接觸各種類型的新聞,然後不斷擴充自己的眼界」,陳文越說道,因為發自內心熱愛新聞工作,對於能身處第一現場、吸收大量新資訊、涉略各式重大議題,以及跟各領域人才交流的生活,從不感到疲憊,甚至深刻體會到自身的成長與提升,包括想法與心境都蛻變地更加成熟。 陳文越從主跑黨政的記者,到接觸政治、財經、國際等多方面的專題記者,以及現階段的主播、主持人等身分,不僅運用了世新專業所學,其中許多做人處世的原則,更是藉由大學課外活動與實習機會,一點一點積累而來。「我很建議學弟妹們一定要多多參加社團,世新也有很多實習的機會,一定要去爭取!」陳文越分享,當年她投入競選世新大學學生會長,從中學會了承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也學會如何與公眾溝通,以及提升心理素質,皆成為她往後在媒體行業所需具備的隱藏能力。 「很多人擔心自己不是新聞本科生,就無法進入這一行,其實不是,很多業界同事都畢業於不同學系。」陳文越鼓勵對新聞產業有興趣的學弟妹,主動涉略國際、生活、體育等新聞,從中發掘自己比較擅長的類型,利用空閒時間參加活動、多讀資訊,「不知不覺你就會變得更厲害!」為了實習,陳文越也曾主動尋找機會,更成功進入中視新聞實習。後來她更因為參加了中天新聞台舉辦的「華人普立茲超級星光大道」記者與主播選拔活動,憑藉第四名的佳績與專業能力,畢業不到一個月便走入記者生涯,至今持續在新聞工作中努力耕耘。 世新大學每一年持續求新求變,優化師資、開設創新課程,軟硬體資源規格完善,驚豔學界、業界,為學生打造「畢業即就業」的實務機會與校園環境。陳文越指出,這讓世新學生跟他校比起來,較為熟悉業界情況,踏入產業之後,更能快速上手,也以職場「即戰力」做出區隔。她希望透過自身經驗的分享幫助學弟妹,有自信地展現自我價值,為自己未來的人生鋪路。

【立專欄|名家觀點】用優美的身段說我們熟悉的故事-曾照薫

採訪那天剛走出電梯,就聽到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院長的熱情招呼,正為了台灣第一齣民族舞劇《七夕雨》三度重演而忙得不可開交的她,一如既往神采奕奕活力十足,只有過度使用而略帶沙啞的嗓音,隱約透露出她為兼顧校務和公演,如陀螺般連續轉了好幾個月的一絲疲憊。 《七夕雨》改編自牛郎織女的淒美愛情故事,開啟台灣大型跨界舞劇先河,由享譽國際的音樂家鄭思森作曲、台灣舞蹈界代表人物許惠美編舞,1984年首演在表演藝術界掀起震撼。之後在1995年「臺北國際舞蹈季」回歸,同樣一票難求、魅力不減。時隔近30年後,由舞蹈教育家許梨美重建舞譜,集結音樂、舞蹈、劇場、多媒體等領域菁英共同合作之下,《七夕雨》即將於今年6月16至18日第三度復刻重演,而當年擔綱女主角翩然舞出織女傳說的曾照薰,也轉身成為舞劇的藝術總監。 像是受到某種神秘的宇宙力量牽引,曾照薫與《七夕雨》之間的緣分可謂是「地老天荒情未了」,三次公演都以不同的身份參與其中,而一切的起點,要從她10歲那年說起。 因熱愛而傾情投入 曾照薰的舞蹈之路始於從小接觸的花式溜冰,年輕的溜冰老師觀察到她相比同齡人更為突出的平衡感,加上不怕摔跤的大膽性格,建議母親讓她學習舞蹈。在那之後,曾照薫的成長乃至整個生命再也無法與舞蹈分開,這場由溜冰輾轉開啟的舞蹈冒險,至今依然持續。 引領曾照薰與舞蹈結下不解之緣的人,就是《七夕雨》原創、當時台灣舞蹈界代表人物許惠美,她的指導點燃了曾照薰對舞蹈的熱情,每周兩次的課後舞蹈學習也成了小女孩生活中最期盼的事情。許惠美的編舞完美融合了民族舞的特色、西方古典舞的精緻、和現代舞的奔放,在當時流行師法西洋技巧的台灣舞蹈界,許惠美一再強調「跳我們自己的舞」的理念,也在小小年紀的曾照薰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喜歡跳舞,所以願意花時間琢磨,曾照薰按部就班從暖身開始練習,在循環往復的動作中一遍遍感受身體的重心、肌肉力量、甚至是痛感,並樂此不疲。紮實的基本功,也成為曾照薰日後掌握民族舞細緻幽微的身姿的優勢之一,「小時候很單純,沒有什麼特別偉大的夢想,就是意識到自己喜歡做這件事情(跳舞),所以全心專注地投入。」無論跳的是什麼舞,用的都是同一個身體,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曾照薰,用身體力行參透了這句話的道理。 被舞蹈溫柔地接住 升上國中之後,因為父母離異,曾照薰落入了一段慘淡少年時期,幸好舞蹈一直都在,即便後來舉家南遷,她仍然堅持隻身北上和許惠美老師繼續學習,父親拗不過女兒也只好同意。少了母親陪伴的青春期,稍有不慎就從心底冒出來的那些難以訴說的起伏,都被舞蹈的溫柔好好接住了,「舞蹈帶給我一種安全感,讓我覺得好像有個目標是可以去追尋的,也帶我走出了母親不在身邊的低潮。」 民族舞蹈強調氣韻,即使是最細微的動作也不能忽略,反覆的練習可以幫助身體烙上記憶,很多時候身體會比腦袋更快掌握到那個對的感覺。舞者最耀眼的高光時刻,就是角色和本人在某個瞬間重合成為一個人,有著同樣的呼吸頻率。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自我要求是第一要務,從日常的生活舉止中觀照,「當你懂得在生活中注意細節,舞蹈專業上自然也不會馬虎。」這些都是曾照薰從恩師許惠美的身教中悟出的,後來更成為她為人師表、傳道授業的養分。 年少青澀的記憶因舞蹈蒙上了一層溫暖的顏色,就在某一個電光火石的剎那,曾照薰篤定地為自己選擇了表演藝術這條路。 為古典民族舞劇賦予當代新貌 作為許惠美老師的得意弟子,剛從國立藝專畢業的曾照薰在1984年就參與了《七夕雨》首演,飾演七仙女當中的二姊,為了突出角色的不同個性,許惠美老師為每一位仙女都編排了一段獨舞,讓觀眾透過舞者的身姿、眼波流轉產生共情,當身穿絲綢長裙的舞者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婀娜的身姿彷彿就是仙女下凡;而在音樂的部分,作曲家鄭思森老師融合多種不同樂器的音色與曲式,漸次推動劇情發展,從仙女下凡時的輕快活潑、牛郎織女共處時的悠揚婉約、到有情人分離時的哀矜惆悵,層層堆疊出劇中人物的內心轉折,鄭思森也因為這齣舞劇榮獲國家文藝獎。 好的藝術作品經得起歲月的淘洗淬鍊,《七夕雨》至今仍是台灣唯一的原創民族舞劇。2023年適逢許惠美逝世30年紀念和鄭思森80歲冥誕,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特別壓軸安排了《七夕雨》經典再現。除了由許惠美老師的妹妹許梨美接手重建舞譜之外,音樂的部分則交給作曲家朱雲嵩配器重整,並由台北市國樂團擔綱音樂演出,復刻思古幽情的同時,更藉由多媒體設計為演出增添了更多現代元素,曾照薰表示,「藝術的創作和美感會隨著時代變遷不斷演化,我們希望這齣將近40年前的舞劇能歷久彌新,在每個不同的時代引起共鳴。」 風華再現 又逢人間七夕好時節 《七夕雨》經典重演,如何完美融合現代舞台技術及傳統文化之美,實屬不易。「光是參與這場演出,對現在的舞者而言已經是個突破。」曾照薰說,科技進步帶動生活型態的轉變,同時也塑造現代人凡事追求「快速」與「效率」的行為模式,包含表演藝術的呈現。 但《七夕雨》著重於情感面的詮釋,沒有台詞的舞者必須能夠「慢下來」,內斂地、沉著地,透過自己的經驗與思考進入角色,運用肢體傳遞情感,才能帶領觀眾投入到故事的世界觀裡,穿越時空,感受牛郎與織女深情不悔的雋永愛情。在當代浪潮的洗刷之下,「慢」反而成為舞者的最大挑戰。 為了帶領學生舞者深入民族舞細緻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曾照薰著實下了一番功夫。她不僅讓學生觀看過去的演出影片,更透過自己二度演出《七夕雨》的演出經驗,手把手引導學生理解動作幽微的不同,所隱含的情感變化。「很細節,但真的感覺得出很大的差別!」談到激昂處,曾照薰忘情地比劃著不同部位與關節如何協調運動,展現她對於民族舞終身奉獻的熱情,及後繼有人的喜悅。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名家觀點】在悲觀的環境,懷抱樂觀的心-林柏陽

林柏陽是台灣長期關注「公眾性」的建築師,經手打造許多公共空間。身為境衍設計室內裝修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林柏陽並非留洋的海歸派,而是科班出身,從技職體系到交大研究所,他都是從做中學,先務實、再務虛。他說,所謂「虛」是指理論流派,然而,建築師其實是關於「整合」的工作,不只要做設計,還要整合所有人和事,「建築師需要整理的事情超級多!例如要整合機電技師、結構技師、水土保持技師,還有各個顧問群,還要負責和業主應對。如果這些沒有整合好,建築就會變成不完美的作品。」 追求公眾性,打造幼兒園、里民集會所 2011年,林柏陽與黃聖軒、何岳璟兩位同學成立境衍設計事務所,至今11年,回首事務所的發展,有幾個重要里程碑,首先是2014年小琉球的「山邑家」,他們放棄鋼筋混凝土結構,將主軸以C型鋼為骨料,在高雄港事先把構建加工完成後,再運送到小琉球組合,克服當地缺工缺料的挑戰,也讓事務所第一件建築作品就入圍 ADA 新銳建築獎,成功被業界看見。 2017年,由修行者委託的「進之宅」,讓他們重新定義了住宅,林柏陽說:「蓋房子不是切豆腐,切成方形就好。我問他,你為什麼要離開山上?為什麼你要來這邊住?這才是最重要的。」他們歷經四年討論辯證後才開始施工,將居住和修行合一,以清水混擬土打造出一個沒有客廳、沒有沙發的空間,極富精神性的空間規劃,也讓「進之宅」獲得第六屆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首獎。 林柏陽表示,他們想參與設計的建築,大部分具備公眾性,「我們希望空間可以給更多人使用,公眾性越大,就越能討論不一樣的事情,所以我們才會做越來越多的公共建築,參與公共空間的討論,這是最好參與的方式。」他強調公眾性,2016年的台中花博遊客中心,就是一例,但他真正開始打造公共空間的契機,和女兒有關。 他回憶:「那時候她念幼兒園,我突然意識到,幼兒園的建築是否有更多可能性?那我來設計幼兒園。」於是在2018年,林柏陽以「新竹市三民國小附設幼兒園」正式跨足公共建築領域。幼兒園在2020年完工,他長期關注美感教育,撇開設計理念不說,建築本身就是美學教育的一環, 「美學教育從小就要開始,絕對不是長大才讓他看這些,只要公共空間一直改善,美學應該就會增加,就像我們的幼兒園幫助孩子們,美學就會改善啊。」 新竹市「那魯灣文化里民集會所」,是林柏陽在2022年落成的作品。設計中結合里民集會的需求,更打破地景的邊界,讓建築有更多不同的使用方法,使得里民、孩子共享上下空間,建立起彼此的關係連結,「我們有想像力,它(建築)就能有意識地演化出不同的狀態。例如,為什麼集會所的斜屋頂,會變成一個溜滑梯的平台?如果它只是斜屋頂,它就只是排水的屋頂構造物,如果把小孩的滑梯、攀岩放進來討論,就可以做連結,其實會變得很有趣。」 透過這樣的創新設計,林柏陽不僅滿足里民的需求,也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充滿樂趣和互動的空間。更證明了,建築不只是功能性的,也能成為社區互動和豐富生活的重要元素。 建築要融入環境,不做設計最好? 林柏陽為人低調,講話溫和,這樣的風格也反映在作品上。綜觀他的建築設計,講究與環境融為一體,「我們能不做設計最好,或者說在環境裡適度介入就好。」不做設計是什麼意思?林柏陽妙喻,「你去爬山時,眼睛看到最舒服最漂亮的地方,是不是前方的綠,或外面的山?可是你腳踩的那座山,也不知道長什麼樣,對吧!」他認為,這和建築是一樣的道理,建築物不一定要多張揚多厲害,「人進去建築之後,他想要感受什麼、看到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事。」經由大量討論,由環境衍生出設計概念,或反過來衍生至環境,進而與環境建立起密切的關聯,這也是事務所名稱「境衍」的由來。 談到建築的創意,他認為釐清站在什麼立基點來討論很重要,「它是站在一根針上跳舞,或是在一個很大的平台跳舞?這完全不一樣。」所謂立基點,他進一步解釋,就是在開始發揮創意、畫設計圖之前,要找到自己的題目,「蓋一個房子不叫題目,而是你蓋這個房子,對它有什麼想法和意圖,這個題目是設計者自己創造出來的,釐清這點很重要,不然創意就會沒有框架,什麼都可以。」因此,他在面對每一個案子,都試圖尋找自己的題目,這也是和同事、業主討論的起點,「是一根針或是一個平台?那條線在哪裡?邏輯是在這一條線上,大家就盡量靠在這條線討論。」 人會來來去去,建築師依舊佇立 不過,打造公共建築,除了整合各類技師及業主的建議,還要面臨包括居民、里長、議員等各方聲音,「有些是善意提醒,有些提醒過頭,就變成個人喜好。」比如一條欄杆,有人說要粉紅色,有人說要水藍色,然而作為建築師,林柏陽強調,他必須對環境負責,因此不會只聽從個人喜好而下決定,「里長任期過了就不是里長,但我永遠是房子的建築師,只要它有問題,不論是美學上或價值論述上,都跟我有關,我的名字一直都在。」 林柏陽進一步談到常發生於建築師的窘境,他說:「一個案子,科長換過很多次,處長也換過,連首長都換過了,最後到底要聽誰的?」無止盡地修改與變更,讓建築師處於相當辛苦的境地。林柏陽認為,就是因為環境惡劣且複雜,導致年輕建築師不願涉獵其中。 他像是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使命感,涉足公共空間的打造,「我認同公眾性的重要,如果我再不參與,那接下來環境應該會更糟吧。」經過這些年的打磨,林柏陽有感而發:「我後來慢慢覺得,這種事情就是看長遠,校長、里長會換人,孩子們一直都在,社區的人會來,我要思考的是他們的未來。其實建築師不是高高在上,他一定要很有熱情去面對,什麼建議該聽,全部都聽的話,最後建築就是四不像。所以我們要一直努力去奮鬥,就算只是一條欄杆,還是要把設計做好。」 當建築師要有愛,累積比奇蹟重要 在建築這條漫漫長路,他相信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他說:「我相信只要好好做,就可以一直往前走,奇蹟只是曇花一現,累積比奇蹟更重要。」 當談到在台灣當建築師要具備的條件,他思索片刻後,這樣回答:「要有愛,還要有很多包容,對任何事情要樂觀。因為只有你樂觀,你才有辦法跟這些環境交朋友,可以跟不同顧問好好合作,跟不同的業主好好確認,他們想要討論什麼。如果你悲觀,你可能會遇到非常多的不悅,只能一直往很壞的方向前進。」在悲觀的環境中,懷抱樂觀的心,並看到改變的可能性,就是林柏陽多年來屹立不搖的心法。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媒體素養結合家鄉文化 「看見家鄉」引領偏鄉兒少創作感人影像

偏鄉教學是近年來被廣泛討論、炙手可熱的話題,與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目標有高度的連結,為了縮短城鄉教學資源的差距,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的兼任助理教授黃聿清加入臺灣看見家鄉教育推廣協會,與其他計畫主持人帶領學生運用專業—影像拍攝能力,加上虛實整合的豐富課程設計,提升偏鄉兒童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讓小朋友從無到有自行創作、撰寫故事腳本並拍出深具質感的家鄉紀錄片、Podcast。 影片創作 使學童認識家鄉 最初「看見家鄉&聽見家鄉:偏鄉兒少空拍暨影音培訓」(簡稱看(聽)見家鄉)的計畫核心能力為,培養學童「故事力」、「家鄉力」、「影像力」、「剪輯力」四大能力,盼媒體素養與家鄉文化相互結合,創作出更多感人的影像紀錄。 第一年的計畫執行,為進行課程與教學,教導學童從如何說故事開始,培養學童的敘事能力,引導他們創作腳本,以「多元視野」、「土地連結」、「人文關懷」、「尊重信任」、「尋找勇氣」、「自我修復」為六大目標。 運用故事行銷手法,成功吸引閱聽眾的注意力,實際教學則以應用相機、手機及空拍機為主,以紀錄片的形式紀錄家鄉故事,透過影像基礎課程及攝影技巧課程,最後剪輯出屬於學童、獨一無二的影片。 而第二年計畫執行預計完成6部以上看見家鄉紀錄片,亦或完成26集聽見家鄉Podcast節目(每集20分鐘),並於社群網站發表20則以上的空拍影音與訪談成果。 學童在認識家鄉的過程中,藉由社區長者分享生命經驗的故事,得以深化學童對家鄉土地的認同以及對長者價值的肯定及關懷,期盼「看(聽)見家鄉」計畫,讓臺灣的兒童紀錄片能有機會於世界嶄露頭角,並且讓臺灣的美好被大家看見。 深耕校園 發揮媒體影響力 在返鄉教學前的培訓,黃聿清老師結合校內開設長達10年的「媒體再現與行動」課程,引導修讀課程的學生認識何為媒體識讀,並要求學生須回自身母校進行媒體識讀的授課教學,體現媒體的影響力。 因新冠疫情影響,許多學校不開放校外人士入校,導致學生們返鄉教學的機會就此瓦解。但是黃聿清老師另闢道路,轉變原先的教學模式,將課程融入自媒體,如YouTube、Instagram及Podcast等新媒體,並邀請業師於上課時分享經驗、傳授方法,以期學生在人心惶恐的疫情下,能看見、做出更多不同的可能。 看著學生們的成品,黃聿清老師笑著說,「在計畫過程中不斷反省,原來台灣還有許多特別的地方,但從來不曉得!」也讓她由衷地認為,學生應伸出觸角,進行不一樣的嘗試,並且做中學、跨出舒適圈,認識教室、校園外的世界。 「看(聽)見家鄉已是一列在軌道上跑的火車,將一直跑下去。」黃聿清老師分享,此計畫幫助許多偏鄉學童,有不少曾經受過幫助的學童長大後,再次重返參與幫助學童,此循環將生生不息。 她還提到,不僅學童需要陪伴,在高齡化社會中,長者也同樣擁有需求,目前她帶領幾位學生,定期前往陪伴長者,與他們聊天談心,紀錄他們光陰的故事,將製成故事書、Podcast,希望故事能影響下一代,永續流傳於人心。 返鄉教學 運用專業所學 目前就讀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電影組四年級的學生陳宜蓁表示,參與看(聽)見家鄉計畫的原因是,她深受偏鄉(返鄉)教學所吸引。原先她每年皆會返鄉教學,但參與計畫後讓她改變教學做法,也看見更多可能性。 在教導國小學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陳宜蓁認為,最難的是轉換思維教導小朋友學習新的事物。她解釋,影像領域對於初次接觸的人而言,較難以理解,教學過程中,不能以現有的思維去引導小朋友,需轉換方法加上舉例說明影像的概念,不斷地思考小朋友適合何種教學模式,使他們可以容易理解學習。 「影像或許是他們未來可以帶著走的技能!」陳宜蓁充滿成就感地說,鑒於偏鄉學校獲得影像教育資源相對城市困難,儘管現今於網路學習較為容易,但網路學習的成效不如實際教學,這讓她更篤定且堅持與小朋友面對面的教學互動模式。 透過小朋友產出的作品,可以看見、聽見他們對故鄉、對學校不同故事的詮釋,也可以藉此得知小朋友的付出與心路歷程。陳宜蓁分享,在教導小朋友的過程中,同時也是在檢視自己所學是否有所不足或是是否存在迷思,也能與夥伴互相切磋交流專業,對她而言,是非常寶貴的收穫。 ※關於看見家鄉「看見家鄉」計畫2017年發起,2021年由台灣看見家鄉推廣教育協會持續推動。帶領學童操作空拍機,掌握另一項說故事工具,並注入人文關懷與思考,向全民傳遞家鄉價值。更多資訊請查詢Facebook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名家觀點】點亮演員,讓角色發光-導演林君陽

「電影院像是我的樹洞,躲進去就能補充能量。」——林君陽 老家附近是日據時期建立的彰化銀宮戲院,1980年出生的林君陽,在上小學前就常順著進出場的人流混進影廳,銀幕上的璀璨光影如流星,劃過眼眸,碎裂成他腦海中的點點星火。劇情記憶早已模糊,但他始終記得影廳裡的氣味;黑暗中的煙味、濕霉味、食物味,以及總是黏黏的地板,交織成一股熟悉的氣息,宛如樹洞,讓幼年的他得以隱身,忘卻現實的紛擾,就連小小負氣的離家出走也會下意識地往戲院鑽。 後來的銀宮戲院歇業、改裝成服飾商場,少年的林君陽則在考大學時選讀了影像傳播,隻身北上,開始探索光影與故事的學習旅程。他在一次次的拍攝與創作練習中,確定了往後的旅途,進一步考進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所,正式開啟影像創作人生。 林君陽的創作產量不算豐碩,以電視劇見長。2012年與同學高炳權聯手執導首部劇情長片《愛的麵包魂》尚顯青澀,2019年與李芸嬋導演共同執導新版《愛情白皮書》電視劇,與一票新生代演員擦出嶄新的火花與當代風情。同年又以《我們與惡的距離》挑戰複雜無解的社會議題,以沉穩的職人劇帶出每一位角色的光,突顯人性的複雜也留下思考的空間,精采的表現讓他拿下第一座金鐘獎戲劇節目導演獎,作品亦成經典。2021年《茶金》在職人與時代之間取得平衡,再次獲得該年金鐘獎16項提名,此刻的林君陽對商業型電視劇的掌握漸趨成熟;直到2023年上映的電影《疫起》、電視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則分別展露了他對戲劇角色田調的成熟、對故事影像化的運籌帷幄,以及最重要的——成為點亮演員表演的那道光。 近乎人類學的細節田調 找到真實人類的模樣 隨著作品一部部誕生,「職人劇」成為大眾對林君陽的定義。從《我們與惡的距離》、《茶金》,到近期上映的《人選之人—造浪者》,每一部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不只是性格、狀態,他對角色職業的刻畫尤其深刻入裡,往往第一集就能切中要點,將大家帶往故事的核心。 「我其實沒有刻意要做職人劇,我只是發現要理解一個人,透過研究他背後的職業、靠什麼生活,才能夠深刻地呈現這個人。」打從導演工作的初始,林君陽就深入參與角色田調過程。他鮮少自己創作劇本,但總是能從編劇的故事裡抓出角色關係的對應,不管是主角或配角,都能在對的關係互動中展現自己的精髓。而如何讓角色從文字描繪化為影像中的生命,田調無比重要。「一個記者會怎麼講話,一個醫生會如何應對警察,不同的律師遇到狀況會說出什麼話,角色的職業多半代表了這個人的性格。」他笑稱田調工作宛如一場人類學的探秘,不只動用了與人交際深談的功力,更多時候是把自己丟到那個環境裡,親身體驗與感同身受。 他曾與團隊親自前往TVBS新聞編輯台田調,直接參與早晨八點召開的編輯會議。印象最深刻的是,會議上聽到一則苗栗地方阿嬤送孫女上學的報稿,開完會坐進編輯部辦公室,看著工作者裡外忙碌、消息如爆竹般在辦公室裡火光四射;緊接著上午11點整開棚,三小時前聽到的隻字片語已化為1分半鐘的採訪影片,透過主播的播報在電視上播出。超高速的工作節奏與高壓的體感,化為《我們與惡的距離》開場第一幕,飾演女主角的賈靜雯完美演繹了編輯台的工作樣貌,全都來自他的親身感受。 又或是編劇簡莉穎與厭世姬確定要書寫政治幕僚的故事,林君陽與團隊花了很大量的時間田調拜訪大量政治人物背後的螺絲釘,「我想要實際走進他們的人生,了解他們為什麼選擇摻和到政治裡頭。」即便已事過境遷,講起田調依然像昨天,林君陽對於能真正與這些人認識和聊天感到興奮。他細細為這些幕僚分類,有人對公平正義充滿理想、期冀藉著幕僚工作實現;有人擁有一身技術,透過打選戰讓一身才華完整發揮、享受爆棚的成就感;也有人因為朋友號召就加入了,一待數十年,問理想興許沒有答案,但小至造勢場合的凳子、大至場地喬事,都能從這些人身上獲得精準的解方。他將這些人生百態記在心頭,在電視劇《人選之人—造浪者》裡頭,用影像刻畫成一個個立體又鮮明的角色;除了精采的主角群,這部戲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正是裡頭一個比一個吸睛卻不突兀的配角,甚至是只有一幕的臨時演員。 「只有當我們對一個人的理解夠深刻、呈現的夠精確時,才能讓觀眾在看劇時感到信服,也才能真正沉浸在演員的表演之中。」他說。 指出對的路徑,點亮演員的光 「40歲大約是一個導演最成熟的年紀」林君陽始終記著課堂老師、同時也是知名導演易智言的一席話。彼時研究所的他想著,還有15年,那我就是一直拍一直拍,拍到成熟的那一天。後來到積木影像實習,蕭雅全在一次不完美的交件前拍拍他的肩說,「有時候我們要學會認輸。」前輩的一席話,療癒了林君陽不同階段的創作焦慮,也讓他能更放鬆地看待創作。 他認為導演的眼睛要看得更寬、更廣,也更全面。「每個演員都很厲害,他們會在有限的場次裡給出最好的表演,但導演要看到角色的前後人生轉折,才能為演員指出對的表演路徑,給出最對的演出。」他以電影《疫起》飾演夏正醫生的王柏傑為例,一場醫生碰上記者的關鍵相遇,若用單場戲來思考,肯定是火花四濺戲劇性十足,該場演員王柏傑與薛仕凌也確實給出絕佳的爆發性,然而場外的他想的卻是這角色的一日行程。「剛結束交班又被急Call回來開刀的醫生,腦中惦念著錯過女兒慶生、要趕快與妻子聯繫,一邊又想著待會主刀的病患狀況與細節,此刻的他應該有千百思緒在腦中飛速旋轉,即便是面對令他生氣的狀況,也不會只專心在生氣上。」口齒與思緒同樣清晰的林君陽,將角色的行程與心理狀態化為具邏輯脈絡的合理狀態,簡單提點,就讓王柏傑做出最符合角色當下的適切表演。 同樣的模式也套用在每一檔電視劇的作品裡,琳琅滿目的角色向來是他作品的特色,也總是在他的引導下,給出「剛剛好」的表演,不過份用力、貼近真實人生的樣貌,剛剛好地點亮一位演員的光。 他笑說自己沒有秘訣,每一部戲都不同,沒什麼脈絡或公式可循。「我只是個相對開放的人,願意在合作過程作為觀察者、訊息的反饋者,讓本來就演得好的演員,不會錯過任何小細節。」他解釋,自己不是一個用自我感覺覆蓋全部的導演,偏好透過溝通找到團隊每個人都有感覺的那個平衡點,讓作品呈現一個集體平衡。回頭來看,這興許就是他每一部作品都能達到水準之上,也讓整個團隊都能各司其職、發揮最好才華與能量的重要原因。 來到易智言界定「成熟」的導演年紀,林君陽的執導風格確實也在這些年漸趨成熟,而他始終保持著冷靜與理性看待創作,並始終如小時候一般,將影像視為樹洞般的安心所在。而「影像」獨有的,充滿未知、無法被複製貼上的特性,更是一次次點燃他心中的熱情,至今不倦。成熟,只是林君陽創作旅程的起點。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新生代校友系列】投身廣告業須「造浪」!世新中文系友江彧琳擁多元專業 返校分享從業經驗

《新生代校友系列》台灣奧美廣告策略規劃、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友江彧琳日前回母校分享從業經驗,曾在太笈策略、台灣博報堂創意部擔任文案,累積8年廣告經驗的她認為,廣告業不只要跟浪、還要造浪,世新大學傳播資源豐富,就像的肥沃土地,只要種種子,未來就會開花結果。 打破自我懷疑 投入產業深耕 「廣告業沒有那麼可怕!」江彧琳說,不少學生對於廣告業有興趣,但卻因網路上的資訊被嚇跑。她認為,每個人的心路歷程跟經驗不同,有些資訊也並非完全正確,除非真正去嘗試,否則無法百分百確定工作是不是適合自己。 回憶剛踏入廣告業時期,江彧琳坦言的確為比較辛苦,不過也她認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新鮮人踏入任何行業都需要面對的陣痛期。她認為,社會上有很多「風跟浪」,人們常常要搶在浪頭上,但是廣告產業不只跟浪,必須會造浪,要走到很前面、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什麼事情,才能跟別人站在一起。 主動尋找機會 埋下未來種子 「不一定要讀廣告,才能做廣告。」江彧琳因為選修了中文系上的廣告寫作課程,詢問老師的公司有沒有開實習機會,雖然面試後沒被選上,但快畢業時,老師公司在招文案,自此栽進了廣告的世界。 江彧琳認為,世新大學的傳播資源非常多,學生時期她在世新電台實習,也雙主修圖傳系學設計、攝影、使用暗房等,也透過學校的資訊得到藝術協會與雜誌社的實習機會。她指出,中文系的選修課程十分多元,像是廣告寫作、歌詞寫作、新聞寫作、劇本寫作等,都是由業師授課,課程中老師常分享業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非常直接跟真實。 世新大學中文系學生有很棒的文字底蘊,江彧琳指出,學弟妹可以把握學校豐富的資源,在基礎上雙主修或輔系培養第二專長,「我覺得學校是一塊肥沃土壤,種什麽種子開什麽花;重點是,要種種子下去!」

【新生代校友系列】世新財金系友彭冠樺:勤能補拙,拚就對了!回母校分享證券業甘苦談

《新生代校友系列》群益金鼎證券業務襄理、世新大學財金系友彭冠樺,日前回母校分享求學與職場經驗,他指出,在學期間扎實的課程訓練與實習經驗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也感嘆社會裡的強者非常多,「但就是認真、認真、再認真,拚就對了。」 群益金鼎證券業務襄理彭冠樺為世新新聞系雙主修財金系畢業後,選擇繼續留在世新修讀財金研究所,並在取得碩士學位後投入金融產業工作。談到雙主修的動機,彭冠樺坦言,由於對於新聞產業興趣不高,大一下就開始去積極了解各產業未來的工作趨勢;他認為,世新校風自由,除了新聞傳播學院,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院也有許多非常好的學系,其中財金系最符合他對未來的職場印象,因此選擇財金系作為雙主修。 彭冠樺認為,世新大學財金學系在經濟或財務上的基礎訓練非常紮實,使用的教材、老師授課能夠理解的程度非常高,課程強度並不亞於國立大學,這對大二剛開始接觸財金學系課程的他而言,其實是一大挑戰,「但世新的老師很熱情,需要幫助他們隨時都會盡力協助,無論是學術還是工作上。」回憶就學經驗,他指出,系上常舉辦模擬交易、基金配置、金融行銷等個人或團體競賽,模擬未來工作遇到的狀況,讓學生體驗未來進入職場的感覺。 彭冠樺鼓勵學弟妹在學期間認真顧好課業,替未來打好基礎,並指出,碩士兩年期間若能累積相關實習或工作經驗,競爭力其實相當高。彭冠樺感嘆,進入職場後,會發現能力強的人非常多,「但我就是勤能補拙的路線,雖然會花比較多時間,但真的有用;認真、認真、再認真,拚就對了。」

【立專欄|明星教師】為台灣產業數位轉型積極育才 世新大學資管系郭展盛鼓勵學生投入專案與升學

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以培養資訊技術與管理智能兼具,學術理論與實務作業並重的人才,設有資訊管理、資訊科技及智慧網路應用3組,畢業後能以資訊技術為本,配合各種資訊應用協助企業提昇競爭力,明星教師郭展盛深耕資訊應用服務教學,培育學生活用創意、創新、創業精神,為社會與產業解決經營與決策問題,師生提出的專案與研究成果獲獎無數,多年來為校在資通訊領域爭取多項榮譽。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品質及效率大幅提升,郭展盛會在世新的大數據暨智慧企業研究中心、專業電腦教室等場域,讓學生透過生命經驗長出獨有的專案,「在指導學生開發的過程中,會以他們的興趣或專長,從系統的規劃分析來做設計和功能的開發,再到系統的上線跟測試,最後完成他們的作品。」歷年來,已獲得全國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補助、全國智慧生活五創競賽、新創盃全球大專校院創意創新創業企劃競賽等各類大獎。 獲得國科會補助研究計畫的資管系學生朱冠宇分享,透過郭展盛老師的指導與腦力激盪,他以研究主題「結合深度學習技術建構健康蔬果商店評價之適地性推薦系統」,深度探索近期最夯的AI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並應用在蔬果商家的推薦。資管系碩士生徐儒頡與曾鈺雯則從大學時期就選擇郭展盛為指導老師,他們分享,「郭老師非常用心與幫忙我們,每週都要做進度報告,畢業前曾猶豫要不要選擇升學,也是在郭老師的建議和開導下,才下定決心繼續升學。」他們與同組成員也以專案作品「毛毛尼部」,一款整合各縣市的寵物醫療資訊提供一站式服務程式,榮獲2021第26屆InnoServe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商業資訊創新 應用組】第三名。 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郭展盛將新的知識、元素與想法,透過課程與實作種在學生心中,一年一年成長茁壯收穫亮眼成果,研究之餘也鼓勵學生持續提升自我,用心的教學深深影響著他的學生。原先就讀外語專業的資管系學生李永姍、李永晴分享,「很早就知道獲獎無數的郭老師,很榮幸接受他的指導。」兩人與其他成員將外語結合資管專業,開發出專案作品「英文逮救補」,成功讓使用者透過英文補習班適地性整合推薦系統,快速尋獲最適合自己的英文補習班,且以視覺化路線導引到目的地,榮獲2022第27屆InnoServe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產學合作組二】佳作、全國智慧生活五創競賽季軍等殊榮。 「蠻肯定我們世新資管系的學生,他們的的學習力、創新力還有系統開發能力,都具有相當好的程度。」對世新學生大力讚揚,郭展盛認為世新資管系師生堪稱全國資訊管理學群最堅強團隊之一,透過扎實訓練、創意整合與引導,讓學生們盡情揮灑新穎概念,從校內展演、全國競賽,甚至是亞太各國參與的國際賽事年年都能有所斬獲,放眼未來趨勢,也是資通訊產業人才的孕育搖籃。世新大學積極培育跨領域數位人才,達成「學用合一」的目標,也透過多元競賽展現世新師生的無限創意,進一步提升學生就業自信與優質履歷,共創精彩人生。

【立專欄 |名家觀點】 不甘於當乙方的自由靈魂 – 馮建彰

馮建彰是啟動台灣演唱會「工業革命」的先驅,他創設的「FREE’S」是國內第一家演唱會舞台設計公司,「這是一種打造夢境的創作。」他如此形容自己的工作。後來,「FREE’S」和台灣第一家掛牌上市的全方位展演服務公司「必應創造」合併,馮建彰轉任創意長,強強聯手。 2020年,馮建彰為人生作出了新的選擇,他離開必應創造,成立了新一代「FREES 」,他用六個圓點組成的英文字母 F做為公司LOGO,象徵草創公司的六個夥伴。比起第一代公司,名字少了一撇了FREES,要挑戰的是更多元的可能,如何沉浸式劇場、虛擬歌手、和最新的XR (延展實境)等技術,運用到舞台空間視覺上?剛邁入知命之年的馮建彰,仍繼續為打造新的夢境而修練著。 隨著產業浪頭前行的夢想家 入行近30年,業界稱馮建彰「二馬哥」,翻開他的職涯編年史,每一次轉折都和產業變遷有關。他從電視台的美術設計起家,彼時歌手在電視台辦演唱會,但隨著電視台收視下滑、唱片業受MP3、盜版夾擊,宣傳費少了、電視演唱會也走入歷史。而後「巡迴演唱會」產業應運而生, 相關產業蓬勃發展,30歲的他決定帶著團隊離開電視圈,在2005年成立 「FREE’S」。 沒想到2014年又迎來關鍵轉折,相信音樂演唱會製作部門計畫整併,要讓演唱會製作組規模更強大,他面臨兩難:「我們七成以上的業績都在五月天身上,作為舞台設計這個小小的部分,如果不整併的話,我可能也沒有生意了。」加上創業夥伴們邁入家庭,希望有更穩定的生活,於是他主動談整併,FREE’S 華麗轉身下台,成為必應創造的一份子。 安穩無虞,卻是低潮的開始 以外界的眼光來看,必應創造是上市公司,有五月天這隻金雞母,馮建彰身為必應創造的創意長、股東之一,早已達成財富自由,但他的靈魂不安於室,嚴肅說:「如果要問我的低潮期,其實就是整併到必應之後。」 馮建彰解釋,當生活回歸平穩,坐領月薪,成為管理層,不用擔心下個案子在哪裡,「五月天幾乎已經把所有都給你了,你不用去搶都會有案子,人生會有一點點『動力』的問題。」再者,整併之初,他面臨數位化的衝突,「你看五月天的演唱會,幾乎全部都是LED,越來越大面,乾脆整個體育場全都覆蓋LED算了!」舞台設計的藝術價值日漸降低,他陷入自我懷疑。 此時,產業又開始悄悄發生變化。大眾流行音樂走向分眾化時代,能辦大型巡迴演唱會的歌手越來越少,他說:「藝人一旦少,產業需求就會變少。」同時,光影藝術家及各種策展團隊崛起,馮建彰觀察到:「這與許多大型的城市慶典有關,可能是由公部門帶起的一股文化新潮流,用創意、設計去改造城市,這些改變了產業很多。」 分眾化時代來臨,重新找尋自我定位、作品更在乎大眾 以城市為舞台的大型公共展演興起,他開始研究如何切入這個行業,察覺到國外許多知名的光影團隊,也是從「服務藝人」起步,他表示:「因為服務藝人造就了十八般武藝,只要把服務藝人的創意和技能,應用在大型光影,張力就可以延續!」 其實,大型光影展演和演唱會舞台,製作脈絡是一樣的,差別是主客易位,若說他有什麼立基點,就是他更在乎市場反應,「我們深具娛樂性。為什麼?因為我們一開始就不是從小眾路線出道,在某些學者的觀點,我們可能比較沒有藝術背景。但我們標榜平易近人,即便是從事藝術創作,也一定要大眾化,絕對能夠做出讓你深受感動的作品。」因此,他們的作品離不開大眾的流行音樂,「我們需要音樂的渲染力。」 在必應的後面二年,他開始出國旅行開眼界,甚至直接飛到日本拜訪他的學習對象:日本Perfume 演唱會的幕後推手,真鍋大度、MIKIKO和石橋素。「這就是傳說中的工作室!我竟然可以進到這裡。這有點像我當初進入電視台,看到都是小燕姐、金城武、梁朝偉那些藝人明星,我覺得是一樣的。」他此行是想邀請大神們來台交流,想當然爾被拒絕了。 不過,天助自助者,半年後他承辦「臺北流行音樂流行論壇」,有官方名義加持,加上之前接觸,這回他如願以償並與日本團隊結下良緣。後來他再飛到日本看真鍋大度的展演,看見現場大排長龍,馮建彰深受啟發,「他們可以從一個幫藝人服務的團隊,到變成有自己的創作展演的品牌,這完全打開我的想像,當時以創意長的視角,也認為必應創造未來必須往這樣的方向發展。」 與過去告別,疫情卻來了 不過,過去的成功經驗,也可能成為絆腳石。馮建彰表示:「好像必須要婉拒一些事,才能更專注在創作,這些是我過去學不會的。打從我一入行進入電視台,就有服務業心態,我發現我割捨不掉,誰找我們我們就上,好像當乙方為別人服務是我最大志業,我失去了自己。」 他開始挑選案子,最後,這份割捨也包括待了六年的必應創造。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和作品,累積了經驗與人脈之後,2020年,他帶著子弟兵離開必應創造,重拾 FREES 的招牌,以「自由的設計」為名重新開張,準備大展拳腳。 然而,COVID-19 來了。疫情之下,百業蕭條,閒來無事,馮建彰鼓勵同事,以小巨蛋為主題練習XR,其中一位打造的「末世小巨蛋」,頗符合那時的心境,「因為疫情或戰爭,導致人類無法群聚,人類無法群聚,就沒有演唱會了。」 他們持續研發,並找藝人合作,碰巧血肉果汁機的歌《虎爺》還沒拍MV,雙方一拍即合,以末世小巨蛋為背景,把虎爺的宮廟牌樓豎立在台北小巨蛋,「光這個現實的道具場景就做不到,只有在元宇宙做得到!」就這樣,FREES 投入技術和資金,血肉果汁機出人和音樂,馮建彰解釋:「我們與血肉果汁機是共同擁有這支MV的影像版權。」身為影像創作者,他以 FREES 名義報名國外競賽,《虎爺》MV獲得2022洛杉磯獨立短片獎,入圍羅馬音樂影片大獎、德國慕尼黑音樂影像大獎總決賽。 虎爺身影,躍上燈會大舞台 馮建彰感性說:「我們終於擁有一個自己的作品。如果我沒有搭上血肉果汁機,可能作品能見度不高,我們沒有辦法創作音樂,但可以藉由音樂和 Artist 共同打造作品的策略。這是我們有別以往,不再只做乙方的事情了。」 虎爺的身影,持續發光發熱,躍上更大的舞台。2022 年台灣燈會,1500 架無人機在高雄愛河畔升空,馮建彰說這是他出道二十幾年至今設計工作的天花板,「身為創意展演的人,即便你在世界各地創業發展,都不一定碰得到這麼大編制的無人機展演,尤其要操作 1500 臺這樣的機會,我居然不用在國際上爭取機會,疫情期間在台灣就做到,還是跟國際無人機頂尖團隊Intel合作,這個天花板不是我說要就要,真的是時來運來,我到現在還很感謝那尊虎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7dnPa0M_I 以創意擁抱新科技 ,成為自由的人 回首看馮建彰的創業足跡,不難發現,在被時代拋下之前,他主動擁抱新科技,他迎向數位化浪潮,探索 5G...

【立專欄|明星教師】世新大學數媒系張純良 培育學生開發遊戲、學術研究綻光芒

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以多媒體數位科技結合傳播教育為特色,積極跨入超媒體尖端科技藝術行列,以最優質的數位多媒體設計專業引領時代新潮流,明星教師張純良在校服務超過18年,在遊戲開發領域帶領無數學子闖出一片天。  在學生眼中,張純良是位非常和善的老師,總是溫柔地與學生互動,不論是專案實作、玩家心態還是學術研究,總能給予學生中肯的意見,歷年指導學生獲選國科會研究計畫提案,奪下數位發展部放視大賞、KT科藝獎等各大獎項殊榮,自2019年起,每年都有指導的學生,因表現優異,獲教育部學海A+計畫推薦,遠赴日本頂尖企業實習,讓各界看見世新大學培育的數位遊戲開發人才。  張純良認為自己跟所有老師一樣:秉持教學的熱忱,希望盡自己所能讓同學對課程能夠產生興趣。他表示,數媒系學生要創作出作品,不管是遊戲還是動畫,是非常辛苦的,在教學的過程中,也發覺現在的年輕人很有想法,但需要有人適時給予激發,讓想法變成創意,再從創意變成可行的點子。  除了指導學生研究及創作,張純良也積極鼓勵參加校內外各項比賽,他表示,同學從事創作的辛苦,指導老師都看在眼裡,因此希望他們能夠掌握機會,透過參加競賽、研究計畫,讓業界人士、評審看到同學們的作品,除了獲得自我肯定外,在就業上也能因此獲得更多機會,更期望學生的畢業創作作品,經由業界肯定、透過募資投資的方式,具體成為商業化的作品。  近幾年,張純良致力推動師徒制,數媒系的畢業創作交由學長姐帶領同學進行。他認為,過程中不僅激發學長姐們懂得照顧學弟妹,更能培養責任感。實施至今,世新大學數媒系許多畢業校友願意回到學校,以過去在校所學及進入職場的實際淬鍊,指導同學們進行畢業創作,藉由學長姐經驗分享與傳承,讓創作團隊少走許多冤枉路,這種良性循環,加速同學們的融會貫通、學習效果明顯提升。  「我覺得數媒系是一個很棒的系!」張純良說,世新大學是個願意投資教學設備的學校,特別是數媒系課程教學非常紮實,加上世新開放的校風、多元的活動,形成極佳的創作氛圍,歡迎對動畫、遊戲、互動科技有興趣的高中生,加入世新大學數媒系,相信在數媒創作上絕對有精彩的收穫。  https://youtu.be/e_3mV9yLzOY

【立專欄|明星教師】游梓翔世新任教近30年 實務專業培育跨域口傳人才

口語傳播教的是溝通,但人人都會說話,難就難在要如何說得比別人好。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的明星教師游梓翔,長年受到國內外新聞媒體與產官學界倚重,在世新任教近30年,培育無數英才,開設的課程總是學生熱門首選,除了吸引不少外校生慕名而來,更是口傳碩士班口碑保證。 「有非常多、不管國內外的學生都慕名而來,他是口傳系非常重要的中心角色。」世新口傳系碩士班學生唐采瑄分享她眼中的游教授,不僅和善也很樂於用活潑的方式跟學生分享知識。「他比其他老師有更多不一樣的國際視野,讓我們的學習多元有趣。」世新口傳系碩士班學生陳昇鉑指出,在游梓翔的課上能不斷吸收歐美的傳播溝通研究與新聞知識常識,加上游老師過人的歸納與演譯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有限時間裡,宛如深入知識的寶山滿載而歸,也能掌握傳播領域的全球趨勢。 作為世新大學特聘教授的游梓翔,1996年以高度榮譽(High Honor)獲得美國丹佛大學溝通研究博士學位,研究專長為演講學、辯論學、組織溝通實務,除了受過嚴謹的學術訓練,更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游梓翔曾任台北市新聞處處長及市府發言人,並獲華語辯論網選為「2003華語辯壇十大風雲人物」,是知名的新聞評論員,在世新大學資歷豐富,像是立委趙天麟、僑委會副主委阮昭雄等人,都是他的學生。 對口語傳播抱持高度熱忱,從高中時期就接觸辯論的游梓翔,透露當初選擇接下發言人職務的原因,就是希望能把教授的工作做得更好,因為他察覺台灣大部分的教授普遍缺乏實務經驗,他期許能藉由這個寶貴機會,補足自身缺乏的經驗,同時能讓自己不被框架成只會教理論的教授,希望世新學生能透過他的經驗,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傳統上所認定的口語傳播核心課程「演講」及「辯論」,是游梓翔非常重視的教學領域,他曾帶隊參加兩岸的辯論賽並拿下冠軍,台灣很多政治人物也經常邀請他提供專業建議。他也經常以胡適名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鼓勵學生,說話是有壓力、有風險、有挑戰的,可是如果因此就不說了,將會失去很多的機會,如同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的「我要說話」,不要沉默,該說話的時候就盡情表達。 「世新培育的學生,具有跨領域能力的情況,要比別的學校強很多,即使主修口語傳播,他都有機會碰碰廣播電視,碰碰公關廣告,所以在就業的時候,可以有更強的競爭力。」身為口傳系權威的游梓翔,在世新開設「發言人學」、「簡報美學」、「幽默表達」,都是全台灣唯一的課程,讓選修學生在畢業後,比起同儕又多了一分競爭力。游梓翔期盼透過自身專業,培育出更多跨域口語傳播人才,善用說話之道。

【新生代校友系列】世新數媒系友張秉華談獨立遊戲創業 從未想過放棄、拚今年上架Steam

《新生代校友系列》曾橫掃全台大獎的科幻敘事遊戲《沉沒意志Minds Beneath Us》力拚今年上架Steam平台,製作團隊負責人、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系友張秉華現身說法,坦言隨著遊戲上架日期逼近,「做自己想做的事要付出代價」這種感受愈加強烈。儘管面對遊戲開發及創業的龐大壓力,張秉華卻表示「從沒想過放棄」。 世新大學數媒系日前舉辦職涯增能講座,邀請104級系友張秉華以「從學生團隊邁向全職獨立開發」為題分享經驗。張秉華目前擔任熊骨工作室負責人,團隊前身為數媒系畢業製作小組,學生時期創作的遊戲《沉沒意志Minds Beneath Us》橫掃全台大獎,包括放視大獎金獎、巴哈姆特ACG創作大賽遊戲組銀賞等,目前正在開發階段。 張秉華對於遊戲的熱愛,從高中時期流行的《魔獸世界》、《英雄聯盟》開始萌芽,「那時候會幻想,如果自己能做遊戲就好了。」接觸到《Fallout(異塵餘生)》之後,創作的慾望越來越強烈,隨後張秉華帶著這股熱情,來到數媒系遊戲組就讀。 大學期間,張秉華跟夥伴製作過《Gear Gear》、《圖塔圖塔》兩款手機遊戲,後者在大三時期獲得放視大獎手機遊戲銅獎,為團隊打了一劑強心針。隨後,畢製團隊開始製作的《沉沒意志Minds Beneath Us》橫掃各大獎項,開始嶄露頭角。 說到學生時期跟出社會後創作心態的差異,張秉華說,學生時「創作理念」曾是首要的堅持,但現在資金跟市場成為團隊首要考量,「玩家會不會滿意、會不會喜歡才是最重要的,畢竟這關係到會不會賺錢。」 工作室成立3年多,張秉華透露,團隊最首當其衝的,就是統合許許多多的小困難後,影響開發效率,「太多東西不知道、太多東西要學。」儘管一路遇到許多挑戰,當被問到是否想過放棄時,張秉華仍斬釘截鐵地說「從來沒想過。」 從學生團隊走到全職開發,張秉華鼓勵數媒系學弟妹在學期間多把握做專案的機會,「因為過程中你會面臨規劃、刪減的考驗,畢竟『做完』跟『做一部分』是完全不同的體驗。」 張秉華也透露,待《沉沒意志Minds Beneath Us》上架後,團隊接下來目標開發主打探索的奇幻冒險遊戲。至於近期目標為何?張秉華笑說:「希望遊戲趕快上架、團隊賺大錢!」

【立專欄|藝評】以新馬戲探索看見音樂的可能性《魔幻時空大稻埕》

臺灣國樂團(NCO)近年來致力於音樂與劇場的跨界合作,此次與現代劇場導演黎煥雄合作,以國樂結合新馬戲的形式,三位音樂設計王乙聿、櫻井弘二和巨彥博聯手打造跨越百年時空、穿梭古今街市的《魔幻時空大稻埕》。 《魔幻時空大稻埕》並沒有一個明顯清晰的情節發展,整個「故事」的開始,從一對少男、少女的相遇,搭上了一列從「大稻埕驛」出發的魔幻列車;在樂曲的帶領下,五線譜上的音符化作時光鐵道,觀眾猶如列車上的乘客,跟著男女主角展開一段追尋大稻埕前世今生的旅程。除序場和尾聲外,列車沿途行經的風景——各個段落主題,包括林藍田、茶商、北管、江山樓和波麗露餐廳。每一個主題透過不同樂章的詮釋,搭配投影動畫、文字和新馬戲的呈現,滿足了觀眾在聽覺上的享受,同時也豐富視覺上的奇觀感受。 整場演出以音樂演奏為核心,透過各主題樂章主導場景所需的情境與氛圍。藉由音高的跌宕起伏、不同器樂的聲響交錯,在聽覺上創造出開放性的感受,同時又能兼具敘事與抒情的雙重功能。即使全場沒有任何一句台詞,在旋律的催化與引導下,仍能感受到男女主角間隱晦細微的純真情感,或是江山樓裡寂寞藝旦的一絲哀愁。正因為如此,整場演出在不用台詞的情況下,成功創造了故事得以開展的可能性。 六位新馬戲表演者(包含男女主角)在演出中化身時光旅人,穿梭在各場景中,時而遊走、時而奔跑、時而展現各自的技藝專項,如大環舞、高空綢吊、獨輪車、高空疊椅、倒立等,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部分雜技結合場景敘事,如霞海城隍廟的陣頭場景,表演者踩著高蹺,搭配熱鬧的北管【風入松】,投影則是郭雪湖的《南街殷賑》畫作。又如舞台上不時出現的人體大環,以迴旋的運動模式保持平衡,規律而固定的律動,象徵時間的轉動與延續。 除此之外,六名表演者在大部分時候,皆是以中性(無角色)的狀態,存在於舞台上,如此安排明顯是為了與音樂的氛圍保持和諧一致,不使台詞或雜技表演與音樂相扞格。然而,當表演者做出高難度技巧動作時,儘管豐富了觀眾的視覺感受,卻因為上述考量,反而消去了新馬戲本身具有的表演性與魅力;尤其當綢吊表演者做出高難度動作時,或是男女主角進行身體的翻轉拋接時,新馬戲的身體奇觀——瞬間的驚喜與火花,也被音樂的強勢主導與「統一性」所掩蓋。換言之,新馬戲表演者為了融入音樂主導的敘事,各式的雜技展示更多是裝飾功能的存在,與各段主題場景之間,亦難看到更深層的內在連結。 由於缺少語言,也捨棄戲劇角色的扮演,整場演出僅能透過投影上的文字描述,產生戲劇性的敘事連結。故事中少男少女的愛情、海盜的來襲、鼎沸的街市、喧鬧的陣頭、江山樓和波麗露餐廳等,這一切都建構在音樂旋律所引發的情感與想像之中。對觀眾而言,僅能透過文字敘述捕捉舞台上表演者的行動意義與所處場景,這也說明了新馬戲表演者,成功地被整合在完整的音樂敘事結構中,卻未能凸顯自身表演的主體性。若從一般對於跨界的期待來看,國樂與新馬戲之間,似乎缺少了進一步對話的彈性空間。 《魔幻時空大稻埕》嘗試透過聽覺與視覺(影像、文字、新馬戲)的交織,開啟觀眾對百年大稻埕的記憶與想像。藉由此次的跨界合作,讓人看到國樂與新馬戲結合的創意與可能性,也再次展現臺灣國樂團致力於跨界、跨域合作的企圖,期待未來持續創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動人樂章。 ※作者:游富凱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近年關注台灣當代戲曲發展及劇種生態,撰寫多篇劇評。現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中正大學中文系、中山大學劇藝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戲劇及當代戲曲。※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明星教師】培育學生參賽奪獎無數!世新觀光系教師林長郁:一定要懂玩

世新大學觀光學系培育優秀觀光產業管理人才,今(2023)年再度榮獲《遠見雜誌》調查的「九大學科領域畢業生企業評價TOP5」,不僅進入企業服務擁有好表現,師生在校期間常年參與各項競賽,奪獎無數,成績卓越有目共睹。世新觀光系明星教師林長郁在校任教近10年,就帶領無數學生,在國內競賽大放異彩,不斷擦亮「世新觀光」金字招牌。 由世新觀光系副教授林長郁指導的學生陳麗玉分享,去(2022)年她在有上百所大學同場競逐的「大專校院資訊應用服務創新競賽」(InnoServe Awards)上,以作品《漫步大稻埕:新文化運動之路》榮獲【TGOS地圖協作應用組-創意故事地圖協作】第一名,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陳麗玉也非常感謝林老師扮演了幕後功臣兼心靈導師,不斷給予她鼓勵和方向,幫助她建立自信。 可謂暖心教師的林長郁,不僅耐心指導學生,更激發學生對觀光系的熱愛,畢業後繼續選擇世新觀光所深造。世新觀光系碩士生柯文翔說,林老師會透過引導方法,讓學習不只是認知知識,而是如何把知識活化,把知識運用在生活當中,「觀光不只是紙上談兵,也不是在理論當中打轉,而是能夠運用在生活當中發揮影響力。」世新觀光系碩士生凃冠廷說,「林老師很影響我的一點是『玩中學、學中玩』,包括我們參與競賽或是課程專題。」林長郁不只是給學生鼓勵,也給予時間、心力和陪伴,師生同心才有那麼多機會去參與各式各樣的有趣事物。 林長郁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讓枯燥的理論變得有趣,也致力將理論與實務結合,除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競賽,也帶領學生走出校園為地方創造新價值,像是在大文山地區的景美及石碇兩地執行的「以數位社區地圖記錄在地故事」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透過課程設計結合世新觀光系餐旅組、旅遊組及規劃組的專業,師生共創地方數位生命力,藉由空間資訊技術,將在地活動與景點做主題式的串連,成功突顯地方特色文化。 對教學抱持高度熱忱的林長郁指出,指導觀光系學生「一定要懂玩」,不能「學觀光」結果自身不清楚當地環境與發展,「我一直很希望學生除了基本的知識理論外,一定要去結合實際上的東西,所以我一定會帶學生出去看看走走,跟實務方面做結合。」面對活潑的世新學生,林長郁帶領學生「玩中學、學中玩」,實際體會觀光的樂趣,並將課堂所學徹底融入日常生活,樂於扮演學生心靈導師的他,也鼓勵同學勇於朝自我目標邁進。

【立專欄】用兔型按摩棒慶祝兔年!細說簡史:從日本製造到風行全球

兔型按摩棒是一款可以刺激陰蒂和G點的雙重刺激性玩具。兔型按摩棒從1990年代起取得了很大進步。為慶祝兔年的來臨,全球性健康公司Lovehoney Group探索了集團標誌性品牌Womanizer和We-Vibe的現代兔型按摩棒的起源和演變,並詢問約會及關係教練Valentina Tudose女士關於在性愛和自慰時享受兔型按摩棒的建議。 兔型按摩棒的誕生 最早期的兔型按摩棒是由日本製造並進口到美國。日本自古以來就對性行為及性持開放態度,該國女性使用性玩具的歷史由來已久。第一款女性性玩具在奈良時代(公元710-794年)傳入日本。 Shungar Art(江戶時代日本色情藝術)的專欄作家Shungirl女士進一步解釋:「假陽具在古代被稱為『Harigata』(張形)。它們由紙張、石頭、木頭、龜甲及水牛角製成,並被製成陰莖的形狀。 它被用於女性自慰,也會在性愛時使用。」Shungirl自2018年起撰寫有關日本江戶時代春畫和性文化的專欄和書籍。 隨著1948年日本修訂藥事法,銷售性玩具必須獲得衛生和福利部長的批准,製造商為了避開這種嚴格的規定,開始創造看起來像玩偶和動物的性玩具。 在20年後的1972年,第一款同時刺激陰道及陰蒂的電動按摩棒「Kumanko」(熊ん子)在日本推出並作為「娃娃」出售。按摩棒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看起來像雕刻著土著人臉的娃娃的G點內部刺激器及一個充當陰蒂外部刺激器的小「熊」。Kumanko的功能和形狀可以說是兔型按摩棒的起源。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它在20年內共銷售了100萬部並激起了按摩棒市場。 在20世紀80年代初,這款雙重刺激按摩棒被進口到美國,隨著1998年在《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中的曝光,這款按摩棒從美國傳播到世界各地,並在性玩具行業建立了一個名為「兔型按摩棒」的新類別。 現在的兔型按摩棒 在現代,兔型性玩具不再只擁有兔子耳朵,更是保留了陰蒂和G點雙重刺激的獨創性,繼承了原始兔型按摩棒的特徵。我們會向性敏感區、外陰擁有者及情侶推薦Lovehoney Group的出眾產品,包括最新的Womanizer Duo 2和We-Vibe Nova 2。 Womanizer經典兔型玩具Duo 2的升級版在Pleasure Air陰蒂刺激方面有14種強度級別,在內部G點按摩棒方面有10種不同的振動模式,可以同時針對G點和陰蒂以創造令人深感滿足的混合性高潮。智能靜音功能讓你可以安靜地玩樂,並且只在在接觸到皮膚時啟動。 另一方面,We-Vibe的Nova 2以它的標誌性弧形設計將經典的兔型按摩棒提升到最高水平。該玩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可調節的貼合度,讓玩具可以適應使用者獨特的身體並不會移走。你可以透過We-Vibe手機應用程式控制玩具,玩具的兩個馬達可以獨立運作,並具有10多種振動模式及13種強度,可以滿足各種不同需求。兩款產品均是100%防水,採用對身體無害的矽膠製成,並為你帶來絲般順滑的享受。 享受兔型按摩棒的方法 香港的約會及關係教練Valentina Tudose女士就兔型玩具的不同使用方法提供了建議。Valentina Tudose是一位性愛與關係教練及臨床催眠治療師,她熱衷於幫助女性發掘最快樂及最強大的自己。她為她的客戶提供戀愛關係各個階段的支援,並專注於自愛及深度治癒關係問題。她定期舉辦關於溝通、約會、性和關係的工作坊、網絡研討會和放鬆活動。可以在 TED.com上找到她關於「擁抱無條件的愛」的熱門TEDX演講。 情侶玩樂時最大的壓力來源之一是男性伴侶的體驗和維持勃起的能力。色情影片和父權社會教導我們抽插是性愛的「全部和結束方法」,而擁有雙重按摩棒可以消除很多壓力。鼓勵你的伴侶在前戲時使用它(在你的身體越來越興奮時使用潤滑劑)並逐漸提高你的反應水平。 這可能會或者可能不會導致性高潮,但消除這種期望也是一種樂趣。當你們都準備好時,你們就可以隨意玩耍,用手指、舌頭或陰莖替換一端或兩端,並以創意和趣味的方式讓你的按摩棒成為你體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於生殖器區域的敏感神經末梢只不僅限於外陰部位,因此你可以嘗試探索稍微更遠的地方。如果你對此感到舒服,你可以輕輕地嘗試插入肛門,同時將另一端伸長以接觸陰蒂或簡單地刺激會陰部位。(如果你要這樣做,請確保在接觸陰蒂等其他區域或將它放回陰道之前先徹底清潔玩具,以避免出現尿道感染,並請絕對不要忘記使用潤滑油)。 如果你的伴侶對這種探索感到舒服,那麼雙重按摩棒會是一種體驗前列腺遊戲的完美工具。 為陰道插入而設計的玩具臂可以在插入肛門時(再次提醒不要忘記使用潤滑劑)提供強烈振動以直接刺激前列腺。另一端可以用於會陰部位(睾丸和肛門之間的區域),你可以同時使用你平時的口技和手技來寵愛你的男人。他會努力堅持在30秒內不射精! 更進一步的建議,如果你的兔型按摩棒帶有吸盤,或者甚至只有一個振動端,乳頭刺激也會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這可以增強你的性興奮並向大腦發送愉悅信號。嘗試兩端的振動,體驗它們提供的不同感覺,你可能會發現你的性高潮可以更強烈及令人滿意。 如果你想真正充分利用你的兔型按摩棒,你可以和伴侶玩一個「冷熱」遊戲,讓他們以玩具的不同速度、震動模式和強度來探索你所有性感區,並找出你喜歡被觸摸哪裡及哪些地方讓你感到冷漠。請隨意向伴侶說出感覺,因為男性的身體在被正確觸摸時同樣會很敏感。畢竟,從裡到外了解自己的身體並且毫不羞於提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一件沒有限制的事。 讓這份清單激發你去玩樂、探索及對這款雙重振動玩具的好奇心並愉悅地迎接兔年。 【編註】下川耿史(2016)。情色日本歷史:從古代到昭和時期的放蕩文化第35集。幻冬舍新書。松澤吳一...

【立專欄】情人過節的大人玩具挑選指南!為你和所愛的人準備的愉悅玩具

讓你自己或你的情人在這個季節臉紅吧!這是做甜蜜行為、共進浪漫晚餐和進行發熱運動的最佳時機!在浪漫的春季,代理各國知名成人用品品牌Womanizer, We-Vibe, ARCWAVE, ROMP的永準貿易為大家準備了特別設計的愉悅產品,讓事情變得更有趣。從滿足女性需求的玩具到適合男性的按摩器,介紹我們的暢銷產品和新產品。祝大家渡過一個浪漫愉悅的情人月。 適合女生 Womanizer瑪麗蓮夢露特別版Classic 2吸吮愉悅器 $4,590|Womanizer與夢露莊園合作推出了一款瑪麗蓮夢露特別版產品,以慶祝荷里活歷史上最具標誌性的女性之一的精神力量。瑪麗蓮積極而強大的女權主義遺教是品牌最暢銷的產品之一,在全球引發了數百萬次性高潮的Womanizer Classic 2的這次重塑的靈感來源。這款創新的成人玩具有四種全新及令人高興的顏色可供選擇,非常適合這個情人節的女士們:白色大理石、黑色大理石、薄荷色及豔紅色,並附有一個特別版收藏盒,四款收藏盒分別展示了四張不同的瑪麗蓮標誌性照片和4個經典語錄,優雅的色彩和精美的包裝讓它成格外值得珍藏的完美禮物。它採用Womanizer原創專利「Pleasure Air Technology空氣吸啜技術」技術,通過溫和的空氣波刺激陰蒂敏感的神經末梢,只需輕輕一按,快感唾手可得。輕鬆縱享澎湃浪潮。產品完美融合了優雅、簡約和個性。 Womanizer OG 吸吮震動器 $6,990|Womanizer OG將Pleasure Air技術提升到一個嶄新的水平,它創造了一種刺激 G 點的新方式,這是世界上第一款針對G點設計的吸吮震動器,結合Womanizer專利Pleasure Air空氣吸啜技術及震動,帶領女性探索各種性感區,享受創新、持久的快感,暢享探索歡愉旅程。它有12個強度級別、3個振動級別、餘輝功能及防水。玩具的製作耗時超過3年,由超過250名測試人員參與了12個測試週期,加上10,000 個收集自11個不同原型迭代的數據,最終推出了 Womanizer OG。 Womanizer Duo...

【立專欄|明星教師】熱血教授葉基固以信任陪伴創作 世新廣電系尋找說故事的人

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向來爲世新大學的金字招牌,其中系主任葉基固可謂系上靈魂人物,不僅促成「LVS智能攝製基地」建置,在世新服務超過十年的他對學生而言,是嚴師也是益友,他可以將系週會辦得像演唱會凝聚全系向心力,同時也堅持用業界的標準來激勵學生真誠創作,「學生作品不會是人生最後一個創作,儘管去接受失敗與挫折,那是一種成長的歷練。」他也期許學生對自己負責、走出教室,帶著作品參加國內外大小影展,迎接各種可能性,這也正是他身為老師的使命。 世新廣電系熱血教師名聲響 葉基固優質教學、巧思創意深獲肯定 「他真的很會帶氣氛,還把麥克風指向我們,要我們唱這樣,應該沒有系主任像他這樣子。」學生口中的熱血教師是廣電系主任葉基固教授,他把教條式的大學系週會事項佈達結合師生表演,讓學生多了一處展現創作的舞台。葉基固表示,「如果參加系週會只是為了不要操行被扣一分,那怎麼讓同學心甘情願的走進大禮堂,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所以把它整理成一個表演音樂會的形式,同學是觀賞者也是表演者。」 葉基固不願充滿創意的廣電系學生只能枯坐台下聽講,積極轉變系上活動,同樣的概念,他也在廣播、電視、電影三組的課程規劃與畢業專題,匯流數位媒體新趨勢,在學界、業界皆名聞遐邇的「世新大學廣電系畢業展」,畢製作品總類更已多達14種,「影視音創作的任何可能,我們都希望匯集在這裡,我們不跟別人比,我們跟自己比,所以我們每一年都會不斷的挑戰,新的可能性、新的場地、新的模式,去迎接每一屆最具創意的畢展。」不守成規的葉基固不斷創新也屢獲好評,他自認,「在大學教師的隊伍裡面,我可能是一個比較離經叛道,比較異類的老師,可是我一直覺得一個人總是有自己的個性,有一個起心動念的地方,所以我就把我小小的創意跟巧思花在這上面。」 葉基固以信任陪伴創作 世新廣電系學生、校友獲獎不斷 在世新服務邁入第13年的葉基固,教學認真也為行政帶入熱血新風格,長久以來用關懷鼓勵學生,用信任陪伴創作,把關教學品質也支持學生精進專業,每年一部部入圍、獲獎的作品,是學生自我肯定的證明。葉基固指出,「我們鼓勵同學,作品不要只放在硬碟中,應該要走出教室,走出老師口中的批評,讓外界、讓國內外影展,重新再次認定。創作並不是一個閉門造車的過程,我們學創作的人就是應該有這樣冒險、創作的精神,來尋求自己成長的空間跟可能性。」 在鼓勵電影新血以及虛擬製作的第一屆「新風獎」短片創作大賽,葉基固指導的學生劇組就大放異彩。短片《彭義堯,好了沒!》獲得【最佳攝影獎】、【最佳剪輯獎】與【最佳表演獎男演員獎】,導演陳思辰特別感謝他,「他其實是一個蠻耿直的老師,表面上很嗆辣,講話很直接,可是大概三句話就會有一句變得很溫柔,是一位軟硬兼施的老師。」勇奪【特別獎】的短片《少年與凶兆女vs奪命鴛鴦》導演盧昀則分享,「他其實算是我唯一的選擇,真正跟我聊得起來也最信任的老師。」而大三就以短片《小紅》入圍新風獎的導演白峻瑋特別指出,「我覺得基固老師是一個很好的伯樂,遇到他讓我覺得還蠻慶幸有上電視組的,因為基固老師才是真的給我機會的人。」 歡迎「想要說故事的人」來世新 發揮想像完成創作帶給世界感動 身為高雄囡仔的葉基固,從國立藝專畢業後即進入業界工作,「學電影對我的人生產生一個很大的轉彎,讓我看見人生有更多可能。」爲了在影視這條路上更加專精,他陸續投考文化影劇所、北京電影學院,順利完成博士學位。完成學業後展開了十年的電視台歷程,始終喜歡說故事的他,讓人生再一次轉彎,落腳世新大學任教,蛻變成為人氣教師,他所堅持的教學理念也讓學生很有感。 「我覺得影視音的載體,我們需要的就是想要說故事的人,只要你心裡面有一些故事想要說,那我覺得世新廣電就是適合你的地方。」葉基固推動在校生勇敢走出舒適圈,創造意想不到的求學收穫,也勉勵想要來世新大學揮灑創作的高中職生,「如果你是一個情感豐沛、很有想像力,喜歡做一點生活上的觀察,那我認為你應該要堅持住這樣的特質,希望將來你能夠把自己寫下的隻字片語,幻化成令人感動的影像故事。」作為創作陪伴者與教育工作者的葉基固相信,守住核心價值就能實現夢想,期待有更多人加入世新廣電、成就自我。

【立專欄】好店太多間了吧!痞客邦統計全台最熱搜火鍋Top 200 一起天冷去吃鍋

台灣人熱愛吃火鍋,尤其年末天氣轉冷,熱呼呼的火鍋是許多人的最愛。回顧痞客邦 2022 年全站新增的美食文章總共 38 萬篇,其中,新增的火鍋相關文章為 5,920 篇。歸納台灣民眾最常搜尋的料理類型,第一名是火鍋,其後是燒肉、日本料理、吃到飽、迴轉壽司等。最熱搜的火鍋店以連鎖品牌佔大宗,主打大份量肉盤的連鎖品牌「肉多多」相關文章瀏覽量一年超過 200 萬,成為最熱門的火鍋品牌。 2022 年全台最熱搜的火鍋店前 10 名依序為:肉多多、築間幸福鍋物、狂一鍋、海底撈、追樂、青花驕、兩餐、大漠紅、和牛涮、新馬辣。 進一步分析網友的搜尋行為,台北市的火鍋搜尋量最高,其次為台中市、桃園市、高雄市、台南市;以類型區分,則是吃到飽火鍋、麻辣鍋、平價小火鍋最受台灣民眾喜愛。無論是平日或者週末,網友瀏覽火鍋文章的高峰落在每天下午 4~6 點,相較於上午 10~12 點的瀏覽量高出 4 成,顯示網友通常偏好在下班前的傍晚時段尋找火鍋店評價,並決定晚餐要吃哪一家。 痞客邦觀察:台灣火鍋市場競爭激烈,當業者推出新店型、優惠活動、視覺吸睛的餐飲時,較容易吸引美食部落客、網友回訪或者拍照分享,進而帶動網路討論熱度。 熱度排名第 1 的連鎖品牌「肉多多」在 2022 年曾推出「加 1...

【立專欄|Indiegogo】2022年終募資盤點:全球前十爆火項目一覽

2022 年終於畫上了圓滿句號,對募資來說這是奇幻的一年,我們發現了許多令人振奮的發明、想法和創新,以至於很難在一個地方完整的總結。綠能科技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加上意在提高個人產值和家庭生活的小工具。 我們將回顧 2022 年的頂級募資活動。這些是在過去一年中推出並從 Indiegogo 支持者社區籌集到最多資金的活動。作為全球最大的科技創新新品募資平臺,Indiegogo 前十席位依舊由科技與創新項目占據,品類豐富,涉及綠色能源、戶外出行、遊戲掌機、攝影攝像、耳機等多個硬體領域,充分展現了 Indiegogo 募資社區的多樣性和創造力。 在綠色經濟及疫情常態化時代之下,綠色能源環保、辦公效率、智慧家居家電、遊戲娛樂及戶外出行成為了平臺全年度前五大品類。持續撬動前沿技術實現全球消費者對綠色創新生活的想象,是 Indiegogo 全球創新品牌們 2022 年的成功秘訣。今年的科技和創新募資帶來了未來的曙光,我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2023年的發展。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 2022 的 Indiegogo 的超級募資明星!(數據截止至2022年12月20日) 十、「OliveMax」助聽器、耳機和耳鳴緩解三合一設備 1,144,710 美金 3,353 名支持者 美國 加利福尼亞州 OliveMax 集多功能於一體,同時具備了助聽器、耳機和耳鳴緩解三種功能。在助聽方面,OliveMax 采用了先進的降噪技術和個性化聲音設置,幫助用戶精準識別並調節環境中的各類聲音,讓用戶在佩戴時能更聽得更清晰,並與他人輕松交流。該設備還包含了一個內置麥克風,允許用戶通過智慧手機來調節音量和聲音設置。除此之外,OliveMax...

【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詹京霖《一家子兒咕咕叫》抱走金馬最大獎!斜槓母校大學老師 傳授面對創作的態度

「我不知道我的觀眾有多少,可能很少,選這條路必定嚇跑很多人,但我知道你們(觀眾)都在。我會帶你們看點別的、有趣的、新鮮的。」以賽鴿為故事背景的《一家子兒咕咕叫》奪下第59屆金馬獎最大獎「最佳劇情片」,身兼導演、編劇、剪輯的詹京霖對於團隊全員受到鼓勵感到欣慰,因為這是一座無論在創作、技術層面上,電影整體都受到肯定的獎項,也一吐當晚以13項入圍卻遲遲未上台的悶氣。 畢業自世新大學廣電系研究所,詹京霖也在系上擔任助理教授,身為台灣近十年備受矚目的新導演之一,產量不多但屢屢鍍金,《狀況排除》(2012)拿下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配角,並入圍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川流之島》(2016)在金鐘獎奪得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獎、導演獎、編劇獎等共5獎,也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女主角。在這些肯定之前,他與同為世新校友的王威人合編的長片企劃案《迷幻在日落前》(2012)已抱回金馬創投百萬首獎、優良電影劇本獎等殊榮。 編導生涯獎不斷 《一家子兒咕咕叫》以歸屬感再創典範 每每出手都令業界極度關注,詹京霖是典型的編劇型導演,作品結構意識強烈,豐富的隱喻與意象對照,使情感層層推進,對體制及小人物的敏銳觀察與疑問,不僅是他的創作養分,也讓作品表現出深刻的台灣生活風格。《一家子兒咕咕叫》的靈感就來自窗外常見的飛鴿畫面,「這些飛來飛去在天上飛的鴿子,牠到底怎麼判斷什麼叫做家,延伸來說也蠻像人的,你到底怎麼判斷哪裡是你的家,因為家的概念並不只是家,它是一種歸屬。」因此他從養鴿題材切入,與製片林怡伶耗費近3年時間進行田野調查,在片中重現賽鴿產業實境,也藉由透天厝、鴿舍等實景架構出抽象的人心狀態,帶著觀眾探問到底是什麼原因,牽動著「鴿」和「人」飛返故鄉。 如同劇中家景的透天厝與屋頂加蓋的鴿舍,詹京霖要求劇組布置時,這兩處的視覺要通透,確保各角度的窺視感,格局也互相呼應,呈現一家子各懷心事、彼此窺探的樣貌。詹京霖分享,電影有一幕是阿欽師(游安順飾)在房間裡把玩鴿子,「事先完全沒有辦法預想到,牠願意讓順哥任意地玩,而其他三人就在房外走廊一起窺視」,主角們的思緒似乎都在那一刻凝聚了。看似意外的表演魔幻時刻,卻是按部就班的事前準備功夫,才成功在畫面裡交織出難以言喻的情感與互動。 返母校斜槓大學老師 助學生減少困惑、傳承創作態度 2018年,詹京霖做了人生一大決定。那年他因《川流之島》在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獲得的成績,收到簽約中國影視公司的機會,同時世新大學也邀請他回母校任教,最終他為了繼續創作屬於台灣的故事,選擇留下來,也認真面對如何「教」創作。 「其實創作不是用教的,反而比較像是一個心理輔導過程,陪伴跟引導才是創作教學裡最重要的一塊。」對於培育導演人才,他領悟到必須花時間梳理學生在創作的心路歷程,幫助學生減短一點困惑的時間、找出方法編導個人首部作品。回到世新的詹京霖,也將教書作為整理自己的機會,「它有另外一個意義就是反省自己,也是檢視自己創作上想的夠不夠周全」,他曾在談話中分享,現在的他更清楚真正重要、需要在乎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在創作上不卡關的詹京霖,同時也傳承了作為一位電影人的態度,「我的做事態度就是無論如何都要做完,就是你知道很困難、中間會遇到很多挫折,但是你就盡力,盡力把事情做到一個份上,至少在可能的範圍裡面做到最好,那也就夠了。我覺得做電影也不過是這樣,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麽事情是完美的。」 延續世新歲月 繼續創作屬於台灣的故事 大學時期的詹京霖主修法律與新聞,帶給他觀察人物、事件的獨特視角,一心創作的他,研究所選擇到世新大學廣電所實現嚮往,他曾透露,那段時期沒事就看電影,惡補經典名片,深刻鑽研電影美學,加上修讀大學部的專業課程,讓他在理論與技術層面能夠並駕齊驅。「有些老師的確給了我很大的影響,例如已故的曾西霸老師、退休的李泳泉老師,還有對我亦師亦友的劉永晧老師,像朋友一般會不時關心彼此的創作。」他說在世新的歲月,就是啟發他創作理念的關鍵時期。 第二部長片就奪下金馬獎最佳劇情片,詹京霖看似一帆風順的傲人經歷背後,卻是扎扎實實的一步一腳印歷練而成。上台領獎致詞時他說,拍電影真的很難,甚至已經超出「難」這個字了,《一家子兒咕咕叫》是一個例證,它不只是一個家庭的故事,也讓許多觀眾領悟出電影背後有許多人生的課題,而對於正在創作路上的電影人,這部作品的背後故事更將成為一種典範,能藉此分辨出缺失的元素及能力,堅定而無畏的往前邁進。

【立專欄】2023年產業行銷趨勢大補帖!傑思‧愛德威分析6大社群指標

在大環境的影響之下,行銷手法日益更迭,許多品牌主不斷追求更精準、更能觸及消費者的行銷手法。新的一年來臨,傑思‧愛德威集團綜合近年行銷發展和消費者轉變,分析2023年6大產業趨勢: 1、行銷資源分配的轉移,資源轉往三類型 (1) 社群內容:FB、IG、LINE內容經營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僅是消費者日常使用的社群平台,也是品牌和消費者、會員密切接觸和溝通的行銷管道。此外,在自然觸及率降低、以及Cookie消失的影響下,年成長13%、官方帳號已突破241萬的LINE OA,更成為品牌累積數據和會員經營的重要渠道。舉例來說,在2022年數位時代的MarTech行銷高峰會中,UNIQLO和資生堂品牌分享人,也提及到LINE官方帳號扮演整合會員、消費者資料的重要管道。 (2) 網紅、KOC微型網紅與團媽:品牌話語權從大型的單一影片傳播,轉向分散式、多點式的素人行銷,主因是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不再掌握在品牌,而是轉移到網紅、KOC微型網紅與團媽,這群人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也讓行銷資源開始移動。 (3) 科技行銷應用:在時間有限及碎片化的情境中,利用科技行銷提供消費者客製化內容,透過數據分析,做好精準受眾、精準內容,所以越來越多品牌希望打造自己的數據資料應用庫,藉由科技行銷更精準掌握消費市場。 2、跨界聯名、異業合作創造話題 光是品牌自己有名氣已經不夠,面對數位廣告的多元化、消費者注意力短暫且不易掌握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品牌透過「跨界合作」的激盪,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如何在眾多品牌和五花八門的廣告下,讓品牌再往上進化、創造新話題、產生亮點呢?消費者漸漸不會因為「品牌有名」就買單,而透過意想不到的跨界聯名合作,讓品牌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就有機會吸引消費者。例如,乖乖和星宇航空聯名的商品。 3、疫情加速品牌投入電商 疫情深化了消費者線上購物的習慣,同時也讓消費通路轉往OMO的虛實整合渠道,在這樣的市場分為下,過去只將網路視為通路之一的品牌,開始積極加速投入電商市場,不論是「自建電商平台」、「使用開店平台」或是「在綜合性電商開設品牌館」,接觸更多消費者、擴大市場布局。 4、品牌話語權的轉移 以往品牌透過行銷掌握話語權,但在數位時代下社群平台興起,行銷話語權開始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品牌的型塑不能只靠單一行銷,而必須囊括從消費者觀點出發的視角,消費者在網路論壇、社群上的討論,可以翻轉市場對品牌的印象,品牌再也無法對這些聲音視而不見,必須與消費者共享話語權。 5、Web3.0 開啟更多行銷可能性 我們可以看見元宇宙、NFT行銷應用已經有品牌開始嘗試作為行銷方式之一,創造品牌關注,也是一種與新世代年輕族群接觸的方式。2022年,在台灣有嘟嘟房、爭鮮、金色三麥與家樂福等品牌,也嘗試用NFT作為與消費者溝通和經營的新管道。 6、短影音內容崛起 隨著社群平台多元化,Instagram Reels、LINE VOOM、YouTube Shorts、TikTok各種短影音內容興起,消費者越來越習慣簡短、輕薄與快節奏的影片形式,懶人包型的短影音內容也得到更多的迴響,當行銷活動中使用越多的短影音組合,就越有機會創造品牌或活動檔期的記憶度、聲量與導購的可能性。 數位整合行銷專家傑思‧愛德威集團擁有豐富經驗,以MAdTech為核心,提供全方位整合行銷,為各大品牌和企業提供數位行銷服務,推出全方位行銷產品「IDEA」系列,包含獨創的私域流量行銷系統IDEA Push、電商導購服務IDEA Shop、廣告成效解決方案IDEA Ads、品牌增粉的內容經營IDEA Fans、IP養成計畫IDEA Star、直播整合服務IDEA Live等,提供品牌曝光、成效轉換,並最大化運用網路行銷工具,達到最佳效益,滿足品牌廣告主的需求。 ※關於傑思​‧愛德威集團JS ADWAYS GROUP傑思‧愛德威集團為全方位行銷整合服務企業;於2005年成立,2012年引進日本上市企業愛德威集團(ADWAYS INC.)投資,帶入全球資源且服務國際化。為協助品牌和企業在數位時代下有相對應的行銷策略,因此推出全方位行銷佈局「IDEA」產品服務,包含獨創的私域流量行銷系統IDEA Push、電商導購服務IDEA Shop、廣告成效解決方案IDEA Ads、品牌增粉的內容經營IDEA Fans、IP養成計畫IDEA...

【立專欄】2023年性趨勢報告發布5主題 智能性科技及元宇宙將愉悅帶到虛擬世界

「在Lovehoney Group,創造最佳性健康產品的重要支柱是研究及創新發明。我們密切關注當前趨勢、研究發現結果及最新的技術創新發明。我們確認了目前正在影響性健康行業及我們希望在 2023 年可以造成更大影響的五個主題。我們希望可以通過《2023年性趨勢》與你分享這些發現,並讓更多人以新的方式思考性問題,以及為每個人帶來更多的性快樂!」Lovehoney Group 創新主管Sarah Moglia說道。Lovehoney Group 是性健康行業的世界領先企業之一,集團的使命是通過設計創新、研發及優質客戶服務來促進性幸福感及性賦權。 趨勢1:性正念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導致了一種持續過度刺激的狀態,而  我們已經習慣不斷獲得娛樂。很多人在這種難以抵擋的選擇及過度刺激的持續狀態下感到壓力和疲憊。因此,人們正在尋找平衡點:正念應用程式、研討會及書籍都在蓬勃發展。 意識消費及重質不重量等流行用語也影響了我們的愛情生活。無論是個人性行為還是與伴侶的性行為,關注的焦點亦演變成過程而不是結果。性正念代表不再是隨意約會及以表現為中心的性行為,而是更關注以自我為中心的互動。至於與伴侶的性行為,這代表專注於伴侶和自己的身體,真正享受當下的感覺,沒有任何表演或高潮的壓力。 執業性學家,也是性心健康美學中心院長鄭義鑫解釋:「性愛當然不只是關於性高潮的,我們留意到在第一波疫情大流行後,很多人都在 『彌補失去的性愛時間與關係的親密感』,人們都正在尋找一種性與愛的整合式體驗,而不只是單純尋求快速且單一目地的性滿足。」 Womanizer OG—一種全新的刺激 許多新的性健康產品都迎合了人們對長途旅程的渴望。Womanizer OG 使用品牌標誌性的專利 Pleasure Air 技術來瞄準 G 點,該技術可以產生脈動波及柔和的吸力。G 點被陰道壁覆蓋,並不如暴露在外的外陰那樣敏感,因此它可能需要更長的熱身時間。但是它會變得更大及更敏感, 而且更容易接受喚醒刺激。結合針對性的Pleasure Air...

【立專欄|Indiegogo】掌握這9大海外群眾募資要素 挑戰成為下一個出海明星品牌

募資在硬體品牌出海道路上的作用早已不是秘密。越來越多的硬體公司通過 Indiegogo 踏出出海第一步,一站式獲得備貨資金、品牌聲量、種子用戶與分銷渠道。做募資是否有捷徑呢?締造百萬美金奇蹟的秘訣又是什麼?Indiegogo 小編帶你了解九大募資要素,加快你的爆款打造之路! 一、「獨一無二的產品」 募資類似於期貨交易,支持者們往往要在出資支持後的 1-6 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拿到產品。因此,上線募資的產品必須得是值得等待、在別處尋覓不到的新奇酷產品。產品光有酷炫的外表和功能還不足夠,募資支持者們聚焦的是 “新” 字!不管是解決老痛點,還是催生新需求,都能受到海外支持者們的青睞。要知道 Indiegogo 的平均客單價高達 260 美金,其中出行品類高達 1781 美金,家居品類 390 美金,支持者們願意為創新產品支付的金額不容小視!在上線募資前先做足調研,精心打磨產品,讓產品具有獨一無二且切中用戶痛點需求的創新點,並運用豐富的行銷手段加以推廣,在 Indiegogo 1500 萬精準科技愛好者的助推之下,自然一鳴驚人。 二、「覆合的行銷手段」 進入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產品創新力早已不是決定募資成功的唯一關鍵因素。認為 “產品只要創新就不需要行銷” 已經是明顯的認知誤區。如今消費者接觸的媒介日漸繁多且覆雜,為了確保品牌能最大化提高曝光,擴大銷售漏鬥最頂端的受眾面,一個成功的募資項目需要運用綜合多樣的行銷手段,包括PR(媒體推廣 &...

【立專欄】世界領先的中國即時物流市場 2022年的七項觀察與趨勢

中國大陸在即時物流的訂單量和覆蓋率上應該是處於世界領先的,其市場的商業競爭環境也是異常激烈的。基於其龐大的市場體量和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相信中國大陸的即時物流發展速度應該也是處於世界領先的。以外賣即時配送為主的服務商的年訂單量為例,2021 年中國大陸的美團和蜂鳥的合計年訂單量達 173 億,2020 年台灣的 Ubereats 和 Foodpanda 兩家的合計年訂單量為 10 億。因此,瞭解中國大陸即時物流的發展狀況與趨勢,對於瞭解即時物流行業現狀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一、受益於城鎮化率與即時物流滲透率的提高,中國大陸即時物流的市場規模在未來 3 年將以年均 31% 的增幅增長,預計在 2025 年達到 793 億訂單 根據聚匯數據顯示,中國大陸的即時物流用戶數從 2019 年的 4.22...

【立專欄】2022東南亞跨境電商市場 9大趨勢觀察一次看

東南亞近年來一直是台灣跨境電商業者主要關注的市場之一,雖然疫情期間因物流及供應鏈動等因素加持下,多少影響了部分台灣跨境到東南亞業者的經營,但後續隨著各國逐步從疫情走出來,東南亞仍會是台灣跨境電商業者最值得關注的跨境出海市場之一。作為坐擁地理位置的優勢,享有新南向政策扶持、東南亞僑生資源,保留的文化影響力等優勢的台灣電商業者來說,這將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市場。 谷歌(Google)與淡馬錫(Temasek)、 貝恩(Bain Company)聯合發布了《2022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自 2016 年首次發布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洞察東南亞整體數位經濟走勢的重要研究報告。該報告所提到的東南亞,主要覆蓋 6 國,分別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及菲律賓。透過該報告,我們重點來看看 2022 年東南亞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及走向,希望能讓台灣跨境電商業者藉由 9 個主要觀察,乘風破浪,邁向東南亞的大藍海。 觀察一、網民人數持續快速增加,帶動數位經濟的成長 作為有 6 億人口的東南亞,網民數從 2019 年的 3.6 億增長至 2022 年的 4.6 億,短短的 4...

【立專欄】沉浸四季更迭的儀式感提案!7招打造秋冬居家暖意生活

時序進入秋冬,已經漸漸感受到早晚的涼意,是時候拿出溫暖的針織衫來為涼爽的夜晚添增暖意了。21世紀不動產分享 7個簡單的方法,讓居家生活更加貼近四季更迭,打造迷人的生活儀式感之餘,更可將家變成一個舒適的冬日避風港。 Tips 01:用溫暖色調裝飾秋冬 在夏天,通常會使用中性色調和鮮豔的色彩來反映季節。然而,隨著秋冬的臨近,是時候告別白色和亮色,擁抱豐富而溫暖的色調,像是焦糖色、赤土色、橄欖綠和帶灰調的粉紅色,這些屬於秋冬的色系總能給人溫柔的感受,營造出舒適迷人的避寒之地。 Tips 02:用地毯隔絕涼意 沒有人願意在冬天從床上跳下時踩到冰冷的地板上!如果您一直在考慮給家鋪地毯,甚至只是臥室,現在是時候了,擺設一塊地毯讓秋冬的早晨多一點舒適,少一點掙扎,你的腳趾會為此感謝你。 Tips 03:擁抱暖呼呼的皮毛手感織品 迎接秋冬不妨將大面積的床品以及抱枕或是蓋毯換成針織或是皮毛的材質吧,例如羊絨地毯或是羊毛蓋毯,像是在擼貓的軟糯手感最能在秋冬療癒人心,也對保暖有幫助。 Tips 04:質樸的原木材質治癒秋冬的冷咧 像是櫃子、置物籃等等,可以換成原木的材質,原木材質的木製品最能襯托出溫暖的感覺,質樸的原木、天然的裝飾讓人瞬間有種收穫的充實和踏實感。 Tips 05:家中鮮花也要換季迎接一隅秋季 可以選購一些樹枝或是葉材為主作為家中的植栽,比起鮮花的明豔奔放,焦糖色系的葉材或是帶有禪意的樹枝更能在家中一隅增添幾分秋意,屬於夏日的玻璃花瓶也可以更換成暖色調的陶瓷材質花器。讓家居空間多了幾分內斂的硬朗。 Tips 06:點起香氛蠟燭用嗅覺溫暖一室 秋冬季比起擴香,更適合點上香氛蠟燭,與室外的微涼蕭瑟襯托之下,屋內燃起的燭心與若有似無的陣陣香氣,總是讓人倍感鬆弛與溫暖。 Tips 07:沒有想法時不妨來上一串LED燈串 LED燈串又叫做「仙女燈」Fairy lights,自帶如夢似幻的氣質,適用於任何場景,無論是屋內或屋外,像是平凡的陽台、戶外婚禮、露營場地又或者是秋冬的房間內,只要隨手一掛,頓時添增溫馨氣氛,暖黃的仙女燈串也把秋冬的寒意轉成滿滿療癒的氛圍感。 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襄理董家菱表示,其實最簡單的軟裝換季就是更換床包、被套、枕套,床品有著面積大、更換容易的特色,床品勤於清洗更換對家中清潔與身體健康也十分有益,不妨趁著秋冬更換成暖意十足的米色或是焦糖色床品,再擺設上幾個皮毛抱枕與蓋毯,秋冬的氛圍感這不就出來了嗎! ※關於CENTURY 21®CENTURY 21®由美國房地產的傳奇人物、傑出的房地產經紀人---Arthur E. Bartlett和Marsh Fisher於1971年美國加州成立,CENTURY 21®品牌於1997年引進臺灣,亞太區總部並於2002年設立於臺灣。CENTURY 21®服務據點遍佈於全球86個國家地區,為全球最大房仲品牌,合計超過1.3萬個服務據點,經紀人數約達14.5萬位。※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Indiegogo】海外KOL行銷的避雷指南來了!不想踩坑的快看進來

品牌方在和海外 KOL 合作時,不可避免的都會犯一些錯誤。在上個月 relay.club 和 Indiegogo 聯合舉辦的海外網紅營銷之夜中,relay.club 的 CEO Jim 分享了有關海外網紅營銷中品牌方們踩過的坑,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選錯一個社群平台 目前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多社群平台的時代,目前三個主流的社群平台中 Youtube、Instagram 和 Tiktok, Youtube 的銷售轉化率效果是最好的,Instagram 和 Tiktok 則更多側重在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市場有傳言,Tiktok 預計會在明年度在美國推出直播帶貨功能,未來就能在平台上實現銷售轉化。品牌若要做好營銷推廣,需要選擇對的社群平台。此外,也要對自己的產品和目標用戶群有非常清楚的了解,透過想要觸達的目標用戶來尋找 KOL,選擇垂直領域的...

【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大學時最美的回憶!廖堃耀捐贈百萬助啦啦隊學弟妹圓夢

「不管你的出身背景如何,成功是透過不斷累積和努力,才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現任耀晟不動產仲介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的廖堃耀,畢業於世新大學法律學系,房地產資歷長達16年的他,目前管理中永和區五間群義房屋仲介公司、共50多名員工。廖堃耀從小熱愛運動,是世新啦啦隊第一任隊長,當時他帶領隊員拿下第一座大專盃冠軍,締造歷史新頁,在房地產已占有一席之地的他,今年更慷慨解囊,捐助100萬元經費供世新啦啦隊使用,用實際行動回饋母校。 啦啦隊一跳即四年 感念教練李敏玲教誨 提起大學時光,廖堃耀臉上表情滿是懷念,「啦啦隊是我大學中最美好的回憶,那時與教練和隊員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一直到現在大家都保持密切聯絡。」生性活潑的他透露,自己從小熱愛運動,當時因參加系上啦啦隊比賽,開始接觸到競技拉拉,一跳就跳出了興趣,便在因緣際會下加入了校隊。 「當初校隊剛成立時大部分隊員都是一般生,體保生只有四個,體保生在高中時期就在練啦啦隊,靠練啦啦隊來升學,但我們一般生都是考試進來的,從興趣開始到接受專業正規的訓練,過程非常辛苦。」廖堃耀透露,教練李敏玲訓練十分嚴格,讓他當時心裡不免心生怨懟,甚至一度想放棄,但在長時間相處後,漸漸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敏玲老師不單純是一個老師,她就像一個媽媽,除了教我們比賽的東西,她其實是在教我們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當我們回頭看,會發現她真的是全心奉獻給學生。」一直到現在,廖堃耀仍與李敏玲老師感情深厚,甚至在她懷孕和生產時,一肩扛起訓練學弟妹的重擔。 吃苦當吃補 在世新養成高度抗壓性 大學畢業後,廖堃耀投入房地產業,一做就是16年。「畢業後我就一直在房仲業,從最基層的業務員做起,一路做到店主管,後來自行創業成立品牌,帶領一整個團隊。」他坦言,房地產工作屬於高壓產業,淘汰率也高,所幸大學四年在世新啦啦隊培養了高度抗壓性,對於他的心理調適有很大幫助。「遇到挫折時就是堅持下去,也很感謝一路上許多貴人的幫助,讓我得以從困境中成長、茁壯。」 「啦啦隊對我的性格養成影響非常大。」廖堃耀透露,當時他加入啦啦隊時適逢第一屆,教練李敏玲灌輸「世新出去就要拿冠軍」的觀念,不管在練習還是動作上,都要求達到完美境界,「我的性格就是從那時磨出來的,導致我個性變得比較樂觀,挫折失敗沒關係,那就再來。」除了本身愛運動之外,廖堃耀同時也帶領公司的同仁一起運動,一同參加比賽,凝聚團隊向心力。 將小愛化為大愛 捐贈100萬助學弟妹圓夢 大學四年勤練啦啦隊,當時身為隊長的廖堃耀與教練及隊員,都培養出深厚革命情感,皇天不負苦心人,在日夜不間斷地辛勤練習下,帶領團隊拿下大專盃冠軍,成功為校爭光,也讓教練李敏玲備感欣慰與光榮。如今在房地產業做出一番成績,廖堃耀決定貢獻一己之力,回饋母校。 「世新啦啦隊的實力在國際上相當強勁,李敏玲老師創意編排也非常出色,這一次學弟妹剛好有出國比賽的機會,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不一樣的地方。」始終心繫母校的廖堃耀,今年慷慨解囊將小愛化為大愛,捐款一百萬給世新啦啦隊使用,讓學弟妹能無後顧之憂前往國外比賽,替世新爭光。 肯定世新開放校風 勉勵學弟妹努力朝目標邁進 「世新是一個學風很開放的學校,社團也很多元,學生常會有天馬行空的想法,讓我從大學就開闊視野,在工作上不會畫地自限。」廖堃耀認為,世新所學對他出社會後幫助很大,尤其是法律素養的培養,讓他在房地產業比起同行也更得心應手。「世新法律所學讓我現在面對一些法律或新聞等,都有基本概念,也讓客戶覺得更具專業性。」 「對自己喜歡的事全心投入,努力去做。」廖堃耀勉勵學弟妹,無論出身背景如何,成功是不斷累積,加上不斷努力,才能達到設定的目標;他也不忘為啦啦隊學弟妹加油打氣,預祝12月日本公開賽拿下好成績。「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台下做得再好,台上失敗了就無法補救,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台下每一次練習的時間,用心把每個動作都做好,上台才能把平常練習的部分展現出來。」

【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身兼多職勇奪廣播金鐘!校友游婷惠暢談跨界人生

「只要你熱切渴望,全宇宙的人都會來幫你。」現任「中華鳳凰展翅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的游婷惠,畢業於世新大學公廣碩專班,斜槓身分多元,身兼模特兒、國泰世華專業投資人、KOL「Jenny Yu珍妮游」、「富媽媽珍妮」、虛擬網紅VTuber「羽毛跳舞」及專欄作家等。今年八月她成立「中華鳳凰展翅關懷協會」,擔任創會理事長,致力培力女性力量、推廣公益。成功跨足各領域的她,更在第57屆廣播金鐘奬脫穎而出,以《廣播新網紅-聲入空中虛實之境》勇奪【創新研發應用獎】,成功為母校爭光。 透過讀書忘卻失戀傷痛 感念恩師蘇建州  提起為何會報考公廣碩專班,游婷惠說一切都是緣分。「當時我參加臘腸犬的聚會,我們團長說要報考世新公廣,剛好今天是最後一天,我就想起我17歲的時候,也很想要念世新公廣系,但最後去念了其他學校,所以我就衝去學校報名了。」就讀碩專班時,游婷惠剛好歷經失戀,透過讀書分散注意力,當時是傳管系教授蘇建州幫助她逐漸走出陰霾。 「我最喜歡的課就是蘇建州老師的大數據課程,我曾經一天連續上了老師三堂課,他對教學的熱情,深深觸動了我。」游婷惠透露,自己原本並沒有特別喜歡讀書,但蘇建州老師生動活潑的教學與熱忱,徹底感染了她,也讓她決定發憤圖強,打起精神努力學習,透過不斷充實自我忘卻失戀傷痛,最終如願畢業,一圓世新夢。 成功跨足多元領域 勇奪廣播金鐘肯定 游婷惠兼任模特兒多年,外貌、內涵兼具的她,從世新碩專班畢業後,在國泰世華銀行,成為專業投資人,自己理財,身為興趣多元的雙子座女生,她毅然決然在今年八月成立「中華鳳凰展翅關懷協會」,並擔任創會理事長。「做公益是一個很好的療傷藥方,當時我經歷失戀後,發覺自己也沒有什麼特別想做的事,但我發現做公益時,可以讓我忘記很多事情,後來更覺得付出不求回報是一件開心快樂的事。」 「只要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事情就會很順利地完成。」游婷惠身兼多職,除了擔任模特兒、專業投資人外,也是雜誌專欄作家及KOL,她與世新廣電系校友伍寬和(盧卡斯)、及夥伴製作的《廣播新網紅–聲入空中虛實之境》,透過Vtuber創新形式,將廣播節目延伸到網路社群媒體,有效傳播多元豐富資訊,大幅提高與閱聽眾的互動性,深獲評審青睞,在第57屆廣播金鐘獎順利敲金,拿下【創新研發應用獎】。 獲得金鐘肯定,游婷惠抱持平常心,「我覺得獲獎才是開始,因為我是一個未婚單親媽媽,我希望成為孩子的模範,讓她在未來的日子以我為榮,覺得我們的家庭是幸福美滿的。」 以身為世新人為傲 勉勵學弟妹轉憂成優 「在世新我學到學習的方法,讓我面對各種工作都受用無窮。」游婷惠認為,世新所學對她幫助很大,強大的世新幫更讓她在職場上備感溫暖。「世新人都會互相給予幫助,像這次跟我一起拿到廣播金鐘獎的伍寬和,也是世新的校友,這種一起為校爭光的感覺,真的很棒!」 身兼多重身份,成功跨足各領域,游婷惠以自身經驗勉勵學弟妹,「只要你熱切渴望,全宇宙的人都會來幫你,重點是你要先成為自己的貴人,才會成為別人的貴人。」她也以「轉憂成優」的信念鼓勵大家,將憂愁的「憂」變成優秀的「優」,遇到困難時勇敢面對,總會找到出路。「有不懂就請教別人,有時事情沒解決,是因為還沒找到解決辦法,並不是沒有辦法。」

【金鐘57|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世新傑出校友曹瑞原 屢獲金鐘肯定:世新人很韌性

史詩大戲《斯卡羅》在第57屆電視金鐘獎囊括戲劇節目獎等4項大獎,導演曹瑞原前一週剛獲頒世新大學第6屆傑出校友,執導作品無數,海內外熱播,個人首部電視劇《希望選擇》(1996)即入圍金鐘獎最佳單元劇獎,其後更以《孽子》(2003)首獲金鐘獎最佳連續劇獎、最佳導演獎,《一把青》(2016)再獲金鐘獎戲劇節目獎、戲劇節目導演獎等多項殊榮。從事影像工作超過30年的曹瑞原,與國際知名的電影導演蔡明亮、張作驥是同一輩分,當他們選擇轉往電影發展,曹瑞原卻堅守在電視崗位深耕,他說:「世新人很韌性且生命力很強,可以很自在享受工作。」 《斯卡羅》囊括戲劇節目獎等4獎 曹瑞原盼帶領觀眾重新認識臺灣 世新廣電科畢業的曹瑞原,從攝影師、導演到製作人,在影視產業耕耘多年。他的作品,既有紀錄片的質樸寫實,又帶著強烈的戲劇性張力。因為深受原著《傀儡花》感動,曹瑞原爭取投案接下《斯卡羅》拍攝任務,耗時3年籌備,斥資2.02億元製作,透過影視改編的呈現,帶領觀眾重新認識這段屬於臺灣的關鍵歷史,並學習尊重多元族群的文化。金鐘57評審認為,《斯卡羅》強烈的影像風格,史詩般的大河劇,透過宏觀的視野,展現臺灣墾荒時代不同族群間的衝突與調和,美術服裝道具場景,真實的還原了歷史,開創了臺灣影像風格的新高度。 「重新穿過山洞口,好像又回到母親的懷裡,有一種溫暖、寧靜的感覺。」曹瑞原分享,回到翠谷領獎的那天,他全程參與66校慶,從校長有約午餐敘舊、校園巡禮,再到慶祝大會、頒獎典禮及校慶晚宴,各項活動逐一不漏,從頭待到尾,用行動展現返校的好心情。回憶在世新的學習,他時常騎著摩托車到處拍照、在暗房沖照片,甚至投入到忘記要上課,「世新讓我找到一份熱情、一個畢生投入的興趣,我非常感激學校,還有很多老師的幫助。」曹瑞原特別提到當年擔任廣電科助教的陳清河校長,「當時的陳校長幫我找到一個攝影公司,雖然拍攝内容跟喪葬有關,但是攝影工作就是要面臨不同的場合,我覺得世新打開了我人生的一扇窗!」 曹瑞原:世新人生命力強且享受工作 期勉學弟妹用第二專長作為敲門磚 「世新學風很活潑,沒有那麼嚴肅,所以我們在產業界比較沒有階級,尤其在工作環境看到學弟妹,會有種親切感。」曹瑞原覺得,身處充滿世新人的影視產業,從他踏入業界時,就受到學長姊的照顧,現在的他們也會用這種心去照顧學弟妹。「世新畢業的人比較瀟灑,行事作風比較隨興,沒有什麼框架和包袱。我覺得這跟學校的自由風氣和自由放任的教育方式有關,讓世新人願意做不同的冒險和嘗試。我們很韌性且生命力很強,不會有功利、現實的想法,可以很自在享受工作。」 風光絢爛的影視行業,倚靠著各擁專業的人員辛苦堆砌而成。曹瑞原提醒有興趣踏入這行的學弟妹,「當你進到這個產業之後,你才知道你的工作大概只比礦工稍微好一些,因爲拍片每天都會弄得全身髒今兮的。但你也會看到人性最美的東西,所以你會不自覺的上癮,必須得要很長時間累積,你才會獨當一面。困頓、窘迫的生活,你要熬得住!能夠熬得住不抱怨,是因爲你對這個工作充滿興趣且熱情不減,因此才能夠繼續往下走。」 曹瑞原期勉學弟妹們,要先了解自己對於影視產業的興趣,投入之後不要太好高驚遠,趕快累積本身的能力和經驗,不斷嘗試不同的拍片機會。「有些人在學校拍了片,就想著當導演,帶著這個想法可能會失去許多累積經驗、學習的機會。」他建議從零開始,用第二專長進入影視產業,「當你充滿熱忱,力量就大,機會也將來臨。此外也要放下驕傲,因為影視產業是經驗累積、技術養成的過程,無法以自大、學歷或在校表現創造成就。」 已過耳順之年的曹瑞原,在2022接連拿下世新大學傑出校友、金鐘獎戲劇節目獎,任重道遠的拍攝任務收穫豐盛,也以自身經歷向所有世新人展現,潛沉耕耘、一步步前進才能穩健邁上高峰。

【立專欄】北漂退潮中!年終真實調查:北部工作者41%願「南漂」

北漂退潮中?一直以來工作機會較多的北部,居然逐漸出現退潮現象!《比薪水》薪資查詢平台於 9 月針對「北部工作者」進行問券調查,結果顯示有 41 % 北部工作者表示,若南部薪水漸高是有意願南下工作的,實際的狀況到底是如何?讓我們更詳細透過求職市場問券來了解。 過去由於北部就業機會多、資源豐富且有年輕人感興趣的新興產業聚集,許多中南部的青年會選擇北上工作,因此有了「北漂」一詞,而到底有多人在北部工作?《比薪水》透過問券調查顯示,每 100 人就有 72 人正在北部就業中,其中工作地位於雙北的佔了 49%,桃園則是 13%,新竹則佔 11%。 不過近年來全球的生活皆受到疫情影響,為了因應生活改變,新的工作模式也就此產生,除歐美國家有了遠距工作的模式,臺灣在近一年中也跟上WFH(work from home)的潮流,誕生許多遠距工作型態的職缺,也使得工作不在受地域性劃分,每個城市不分北中南都有機會應徵到同一個工作,過去「北漂」的吸引力是否會受到影響呢? 疫情改變市場,遠距工作翻轉地域限制 在求職市場變動下,《比薪水》進行問券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 41% 的北漂工作者表示,若南部薪資漸高會考慮南漂,另外 39 %的人則表示,不願意南漂,剩下 20% 的人則是原本就不在北部工作。而為什麼大家都選擇北部就業呢?根據《比薪水》調查結果顯示,兩大主因不出眾人所料,分別為「機會多」與「薪資高」,而其中「機會多」略勝一籌。 針對求職市場未來的變動,《比薪水》分享觀點:「遠距工作型態的建立與成長,對於工作者與企業主都不是壞事,站在工作者的角度,『機會多』這件事不再一定『北漂』才能擁有,當遠距工作型態發展日漸成熟,未來工作機會將會打破地域限制,在哪裡都一樣多;站在企業主、公司方的角度看,遠距工作意味著有更多人才的選擇,甚至會因為地域性的薪資落差,招募到更為適合的人才。舉例來說,在雙北想以 38K...

【立專欄】香港睡眠專家:通過性與睡眠關係提升生活質量

你聽說過「性後昏迷」嗎?或許你都嘗試過在與伴侶親密過後擁有一種高度放鬆的狀態,並幫助你進入無憂無慮的寧靜睡眠。根據去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接近 70% 的香港居民難以入睡。專注於情侶的優質愉悅玩具品牌We-Vibe與獲得認證的嬰兒與成人睡眠顧問Gemma Fisk女士合作,致力促進睡眠與性之間的正面關係,並旨在藉著We-Vibe玩具的幫忙下緩解城市的失眠症。  Fisk女士說:「作為身處香港的成人睡眠教練,我每天都會遇到遭受長期及短期睡眠挑戰的人。這些挑戰是由一系列不同的事情所引起的。然而,當中最突出的是與工作相關的壓力。」Gemma Fisk是香港認證的嬰兒及成人睡眠顧問。她堅信整體及以科學為基礎的方法可以幫助成人及我們的孩子睡得更好。Gemma的第一個女兒以前在晚上每個小時都會醒來,因此她曾經是一個睡眠不足及絕望,會為睡眠做任何事情的母親,她有一種移情的方法,亦因此她與合作的家庭有著密切的聯繫。作為一名貨運飛行員的伴侶,她還目睹了工作時間及睡眠模式不規律的人的睡眠障礙所引起的併發症。這對她開始成為睡眠教練的旅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作為嬰兒及成人睡眠顧問,Gemma已幫助了全港數百個家庭獲得寶貴的睡眠。  性與睡眠的關係  根據We-Vibe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香港人對個人性慾的平均評分為 7.16分(滿分 10 分)。眾所周知,性或性活動會向我們身體釋放出許多令人感覺良好的荷爾蒙,從而幫助我們緩解壓力及令我們更放鬆。這些荷爾蒙被稱為催產素、愛情荷爾蒙及安多酚,它們會讓我們感到快樂。引致失眠的主要原因是壓力及焦慮。因此,在關燈入睡之前達到高潮可以讓我們進入愉悅及放鬆的狀態,讓我們能夠輕鬆入睡。 這種放鬆及嗜睡的狀態也可以通過自慰來實現。  性愛後我們身體所釋放的荷爾蒙亦有其他可以增強我們幸福感的好處。當中包括降低我們體內的皮質醇水平,這種皮質醇亦被稱為「壓力荷爾蒙」,及促進與伴侶的親密感。所有這些好處都有利於睡眠,並會幫助我們在漫長的一天結束時感到安全及自在。  睡眠與性的關係  睡眠與性關係如此密切,如果其中一樣被剝奪,就可能會對另一樣產生直接影響。研究顯示如果我們睡眠不足,我們患焦慮症的可能性會增加 20 倍,而患抑鬱症的可能性則會增加 4 倍。睡眠剝奪可以在幾天、幾星期或幾個月的時間內建立起來,通常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或者與工作或個人生活相關的壓力所造成的。它通常會影響到每晚睡眠時間少於或等同6小時的人,並可能導致長期的身心健康問題。這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性生活,因為焦慮及壓力會成為性慾殺手並抑制我們對性的慾望。缺乏性會導致人際關係中的情緒緊張,並引致與伴侶發生衝突。  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會受到許多因素以及壓力及焦慮的干擾。這些因素包括飲食、運動、酒精及咖啡因的攝入、暴露於自然日光及睡眠障礙。Fisk 女士說:「睡眠窒息症是一種我經常遇到的睡眠障礙,而除非我與床伴交談,否則通常都無法發現到。它會在夜間引起持續而短暫的喚醒,使你無法達到深度恢復性睡眠。即使你認為自己在晚上已經睡了9個小時,你醒來時也很可能會感到筋疲力盡。由於這些喚醒是短暫的,你可能不太會意識到它們,但是你的伴侶可能會。睡眠窒息症等的睡眠障礙所引起的疲憊感也會阻礙性衝動及性慾。」  在我們認為必須「擁有一切」的生活中,當我們睡眠不足、壓力過大並處於糖尿病的邊緣時,我們要怎樣才能夠有效地工作?  為我們的個人生活留出時間,讓自己有空間消化這一天並做我們喜歡的事情。我們的身體需要褪黑素及血清素去讓我們在晚上睡個好覺。褪黑素是在沒有光線的情況下分泌的,而血清素是通過自然日光、運動及性行為所產生的。將睡房視為你純粹放鬆用來享受性愛及睡眠的避難所。避免在這個區域工作或做出任何可能會增加壓力的事情,以避免與睡房建立負面聯繫。  當我們睡得好時,我們會幫助身體控制好我們的皮質醇水平。這有助於我們在開始新的一天時感覺平衡及精神煥發,並準備好應對任何新情況或壓力情況。降低壓力及焦慮水平也會幫助提升性慾及健康的性衝動。  「性和睡眠相輔相成,如果我們能夠努力支援其中一樣,另一樣就會蓬勃發展。如果他們被忽視,就很容易會陷入一個感覺難以擺脫的高壓力區。」Fisk 女士補充:「好消息是你可以讓你的睡眠重回正軌,而且除了使用藥物,你還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可以增強你的睡眠!我喜歡鼓勵我的患者尋求整體方法,並將他們的睡眠困難視為生活中某些事情失去平衡的一種信號。這種事情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是身體上的,這需要分析飲食及身體可能遇到的任何缺陷。你可以將性視為一種增強你感覺良好荷爾蒙的自然療法,並重新踏上享受美好睡眠的道路。」根據We-Vibe進行的調查顯示,20.3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常與伴侶一起使用性玩具,而70.08%的受訪者在一半以上的自慰時間都會使用性玩具。愉悅玩具可用來增強性慾以獲得優質睡眠,We-Vibe及其他 WOW Tech 品牌建議產品可參考。 ※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新的避孕方法:We-Vibe 發表關於「男性避孕未來」的研究 

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會談及「女人」和「男人」。 這純粹是指生物學特徵,並不是性別認同。  全新及有前景的男性避孕方法已經在研究和測試階段  全球 78% 的男性會採取避孕措施,但同時會擔心副作用  對不同避孕方法的龐大需求量促進了研究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情侶振動器的領先製造商We-Vibe和來自哈佛創新實驗室的美國研究機構YLabs共同探討了有關「男性避孕未來」的最重要問題。為此,研究採訪了來自不同國家的3,500多人及7位性專家,並分析了最有前景的避孕方法、潛在障礙及未來平等避孕文化的可行解決方法。研究非常清楚地顯示:大多數男性都希望分擔責任,而實際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大,因為需求量的增加正在推動研究。  自從在1960年代發明女性避孕藥後,不希望生育的情侶就可以過上充實及自主的性生活,而這個責任幾乎完全由女性承擔,部分原因是男性的避孕方法太少。但與此同時,越來越少的女性願意承擔避孕藥的副作用及責任。  男性願意使用避孕措施  相比之下,We-Vibe 研究清楚地顯示男性願意使用避孕措施。全球78%的男性研究參與者希望與他們的伴侶分擔避孕責任,並對男性避孕藥持積極態度。這個趨勢主要由千禧世代及Z世代推動。他們越來越質疑現有的性別角色及責任。例如,83%的受訪者將避孕責任歸於所有相關當事人,不論他們的性別認同是怎樣。  「最後,每個人都受益於不同的避孕方法。它們可以加強雙方的關係及信任,讓雙方更加享受親密的時刻。良好的性愛不是單向的。當雙方都感到舒服時,心情愉快,而最重要的是安全時,性可以成為一種更愉快的共享體驗。」品牌性賦權負責人Johanna Rief說。   害怕副作用  儘管男性非常有興趣自己採取避孕措施,但全球41%的人都表示他們不會容忍任何副作用,尤其是如果副作用會影響到他們的性慾。但接受研究調查的女性也表示她們發現很難放棄這個責任—因為她們會擔心伴侶可能不會定期服用避孕藥。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一種重大的文化變革,在這種變革中,男性要求並希望使用避孕措施,而女性則願意放棄部分責任。  不久將來後會出現的有前景避孕方法  目前,正在對兩種有巨大潛力的男性避孕方法進行更詳細的研究:  NES/T,一種可以塗抹在皮膚上並有效減少精子數量的凝膠。  RISUG,一種注射到輸精管中的非激素,可以阻止精子的釋放。  到目前為止,這兩種方法都顯示出只有很少或沒有副作用。這方面對於開發新的男性避孕劑非常重要。  製藥公司必須投資  總體而言,安全性仍然是避孕研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由於它們是用於健康人士的產品,而不是用於治療疾病,因此美國食物及藥物監督管理局 (FDA) 及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等醫療監管機構對其副作用的接受性特別低。這些嚴格的安全要求亦解釋了為什麼還未有大型製藥公司研究潛在的男性避孕藥。大部分資金來自政府及非牟利組織(例如男性避孕倡議)。如果這些相同的製藥公司投入資金參與研究,研究進展將會更快。   對避孕方法需求的增加  根據聯合國最近的一份報告,全球有一半的懷孕都是計劃外的。計劃外懷孕在社會弱勢及低收入地區更為常見,因為不幸地避孕藥並不便宜,而且女性往往獨自承擔費用。例如,女性在私人醫療保健上的花費平均比男性多 68%。原因是:避孕套比其他女性避孕方法便宜很多。  在2022 年 6 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決「羅訴韋德案」(1973)被美國最高法院推翻—該裁決賦予每個人終止妊娠的權利—這也增加了對避孕方法的需求。這個決定不僅影響墮胎,還限制了某些州獲得避孕藥的機會。根據 Lovehoney 在美國進行的一項調查,40% 的女性表示廢除 羅訴韋德案將會影響她們的性快感。在 Z 世代(12-27 歲之間)群體中,這一數字高達...

【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桃捷董座劉坤億追求安心與幸福 讚世新人沒框架富創新能力3

桃園大眾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坤億接受立報專訪,暢談母校世新大學(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與求學歷程,往事如膠卷一幕幕湧現,宛如重回年少時光… 「這條捷運很特別,一通車就長達51公里!」談回公共服務與大眾運輸,劉坤億6年前接下董事長一職,最重要的就是與團隊一起讓桃園捷運通車,不僅讓進出機場的國內外旅客擁有快捷的運輸工具,也作為聯繫北北桃的一小時生活圈系統,目前還因為沿線長、景點多,發展出輕旅行的休閒消費特色,持續帶動桃園地區發展與融合。近年建設速度飛快的桃園,總人口數已成長至227萬人,桃園捷運也朝「三心六線」計劃邁進,將串起桃園、中壢與航空城3大城市核心,以口字型路網連結臺北、新北、桃園的捷運系統,美好實現三市民眾的都會交通願景。 劉坤億分享,桃捷公司以提供「安全、可靠、優質」的服務為使命,而員工的健康是維繫營運的基石,因此他特簽署「健康促進宣言」,承諾營造幸福企業確保員工身心健康、快樂工作。全年無休的交通運輸業,為有效管理員工健康,除有健康風險分級管理、培養員工運動習慣及健康飲食觀念,還有建置大家比較陌生的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員工協助方案服務。「我們的工作非常高壓,容易產生情緒負擔,因此會更積極處理員工的健康、心理或家庭問題」,像是提供一對一心理諮商及多元化舒壓課程,和法律諮詢、職涯發展、陞遷制度及退休規劃等諮詢。 值得一提的還有專業人才,桃捷公司約有1200位員工,其中有18位是從世新畢業,從事的工作包括資訊科技、站務、車務,甚至是維修技術員,現任桃捷公司企畫處資訊組正工程師兼經理的李鴻志,就是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校友,為桃捷打造智慧維修測試雲,並帶領IT團隊透過數據分析輔助決策。劉坤億分享,「我可以歸納世新人的特質,熱情、真摯、聰明、靈活,就是因為聰明靈活所以我們世新人經常很斜槓,而且手腦並用,吃得了苦。」他認為,因為學校的訓練,讓世新人比較不受到框架的拘束,擁有比較強的創新能力。劉坤億也以此勉勵學弟妹,希望大家能保有世新精神與特質,不怕框架勇於創新,在未來將專業與興趣發揮得淋漓盡致。 *更多內容:【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學而優則仕!劉坤億世新畢業不忘本 帶領桃園捷運邁向三心六線1【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劉坤億難忘成老校長與世新師長 邏輯跟哲學一輩子受益2

【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劉坤億難忘成老校長與世新師長 邏輯跟哲學一輩子受益2

桃園大眾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坤億接受立報專訪,暢談母校世新大學(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與求學歷程,往事如膠卷一幕幕湧現,宛如重回年少時光… 校友們談起世新,免不了憶起成舍我老校長,曾任長城文藝社社長的劉坤億,也分享了一段與成校長的小緣分。有一年校慶活動社團表演詩歌朗誦,劉坤億擔任司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從台下幫忙攙扶成校長上台,唯一一次近身接觸傳奇人物,步履蹣跚年歲已高,但是他精神還是非常好,對同學們勉勵很多。」劉坤億印象中,同學們對成校長相當崇拜,當然也對他的節儉趣聞討論頗多,「他是一位很有風骨的報人,一生不畏強權、不為利誘的行事風格,持續興學、辦報與問政,也是他堅守財務獨立,才能對抗政治壓力,維持自由的學風。」劉坤億認為,世新從創校到現在都維持財務健全,挺立度過少子化海嘯,不像很多私立大學面臨財務問題失去自主權,回想起來更佩服成老校長的的作法,辛苦的勤儉持家,鞏固世新基礎。 「世新是一個很特別的學校,戒嚴時期有非常多自由主義的學者,無法在國立大學任教,反而是在世新教書,這也是當時政府對成舍我校長的一個尊重跟尊敬,才適度的放寬。」劉坤億對於在世新遇見的老師記憶猶新,有啟發他自由主義思想、講授「哲學」的王曉波老師,開設「思想自由史」的曾祥鐸老師讓他比一般高中生更早接受新潮學風,以及教歷史的駱芬美老師帶領他們從臺灣角度認識過往。「世新的師資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對我們來講是很好的薰陶」,還有教「國父思想」的鄧文儀老師讓他特別懷念,感念他對年輕學子的自由思想秉持包容、開放與鼓勵,以及一直保持聯絡的班導蕭子瑜老師,「五年當中蕭老師對學生的照顧真的是無微不至,我們班上的同學都很懷念班導師。」 劉坤億指出,當時世新的培育是「廣泛博學」,專科生要涉略經濟學概論、社會學概論、政治學概論、心理學概論、自然科學概論、哲學概論等等,「我覺得在世新的整個學習與訓練,最讓我一輩子受益的是邏輯跟哲學,至今仍非常非常受用。」過去的課程中,劉坤億特別分享了學習邏輯的「理則學」,和訓練寫作速度與詞感的「新聞寫作」。他說,「對於新聞記者來說,語意文字的邏輯是非常重要的,我後來讀大學、研究所階段時需要拚命寫,老師都說我文字的穿透力很強,意念、想法直接跳躍紙上。」這長達五年的扎實訓練,讓劉坤億受用無窮,也將往後的成就歸功於此。 「世新校園就可以看明星!」 校友會拜訪串起青春回憶 世新大學以新聞傳播教育起家,在廣播、電視、電影領域培育出的幕後專業人才眾多,而幕前的演員、歌手、主持人和新聞主播,更是「明星」輩出。「不必到西門町,看明星在世新校園就可以看,每天跟明星一起上學,非常風光。」劉坤億分享,以翠谷聞名的世新校園,建築都圍繞著一條主要道路,一天下來不同科系、年級學生很容易彼此相遇,那時在學校會遇見已演出多部電影的李烈學姊、在「長青亭」彈吉他都有眾多粉絲圍繞的梁弘志學長,「他們當時都是很有名氣的藝人。」 往事如膠卷一幕幕湧現,宛如重回年少時光,而串起這些回憶的是老同學和世新大學校友會總會。劉坤億近年來越來越多場合可以「回味青春」,就是因為與校友會的接觸,「三年前葉一璋研發長和校友會的吳祥山秘書長、鄭國強理事來拜訪我,說是由我同班同學、頑石創意總經理林芳吟女士推薦的,也重啟我與校友們的交流。」劉坤億近期(2022年8月)也邀請校友會與校長陳清河參訪桃園大眾捷運公司,行程包括運營簡報、模型車廂體驗及行控中心參觀,讓校友們更加了解這個橫跨三市的運輸樞紐。 *更多內容:【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學而優則仕!劉坤億世新畢業不忘本 帶領桃園捷運邁向三心六線1【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桃捷董座劉坤億追求安心與幸福 讚世新人沒框架富創新能力3

【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學而優則仕!劉坤億世新畢業不忘本 帶領桃園捷運邁向三心六線1

桃園大眾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坤億接受立報專訪,暢談母校世新大學(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與求學歷程,往事如膠卷一幕幕湧現,宛如重回年少時光… 「我的簡歷一定會寫上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編輯採訪科畢業!」桃園大眾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坤億談起學生時期,往事歷歷在目,因為認同世新的自由學風與「手腦並用」的扎實訓練,讓他堅持「求真務實、服務人群」的人生理念與價值。 在公共管理領域兼具實務與學術經驗的劉坤億,長期備受各級政府倚重,並於6年前(2016)接任桃園捷運董座,管理這家唯一由「北北桃三市」股東組成的公共運輸公司,桃園捷運在其任內順利通車、不斷創新,持續朝永續經營目標前進。 劉坤億分享,當年在世新接觸到各種學科概論、邏輯訓練、自由主義思想的薰陶,與多元專業的名師們諄諄教誨,對他往後學業深造、大學教職及接受延攬進入公部門為大眾服務,皆受用無窮、影響深遠,讓他以身為「世新人」為榮。 在世新的訓練奠定人生基礎 自由學風建立務實態度 「那時候很專注,把世新當成一個目標!」在有巨大升學壓力的80年代,散發「文青」風格的劉坤億,因熱愛文學與寫作,在綜合考量下報考五專,也順利考上符合興趣的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編輯採訪科,「1980年代,記者的社會地位還不錯,被認為是自由業,追求真相、報導事實、反映社會,是很有貢獻的行業。」專科一年級的劉坤億熱衷寫作,參與班刊寫作編輯、在《小世界》實習採訪,表現優秀的他也跟隨「新聞攝影學」老師、知名攝影記者暨攝影家胡毓豪,在《中國時報》攝影組當小學徒,早早就在一級報社學習、出入暗房洗照片、接觸新聞第一現場,奠定終身受用的專業。 劉坤億專科時期就對「報導文學」和「新聞攝影」深有體悟,展現出高度興趣與能力,讓老師和學長姊都願意給他機會去見習,他也深入研究社會現象,也因此受到報社學長提點「也許你適合搞學術!」他在當兵時重新檢視自己,發覺自身個性不太適合當「追著新聞跑的記者」,嚴肅思考後就此訂定十年計畫攻讀博士,更如規劃在十年內,插班進入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考上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陸續獲得法學碩士及公共行政學博士學位。在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後,曾赴美短期進修,一度希望能夠取得雙博士學位。 「那時我有一個想法,在臺灣的公共行政學科是純粹從美國引進,本土性個案研究不多,我覺得要務實一點,就早點回臺灣投入相關領域,我覺得這一點就有受到世新『手腦並用』的影響。」將想法與行動結合,沒有眷戀雙博士學位,赴美一年後就回到臺灣,劉坤億選擇將最精華的時間留在本土深耕,也順利完成博士學位、申請到國立臺北大學教職,他認為「這也是一種幸福」。 *更多內容:【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劉坤億難忘成老校長與世新師長 邏輯跟哲學一輩子受益2【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劉坤億:「世新校園就可以看明星!」 校友會拜訪串起青春回憶3

【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新聞圈闖出一片天!游皓婷暢談主播奮鬥史

「如果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不怕沒有機會找上門!」TVBS新聞台專任主播游皓婷,畢業於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個性富有正義感的她,從小就立定志向要成為新聞工作者。「我覺得當記者超酷,很帥又可以主持正義!」游皓婷在TVBS任職長達十多年,期間獲獎無數,包括「2015年度氣象主播評審團獎」、「2016年度最佳氣象主播」及「卓越新聞獎即時新聞獎 」等,專業表現有目共睹。她勉勵學弟妹,「年輕是現階段最大本錢,享受自由外也要懂得自律,不論將來是否踏進新聞業,都要挖掘課堂之外的成就感。」 從小嚮往當記者 如願進入世新新聞系 回憶起當初選擇新聞系的初衷,游皓婷透露,「我一直都想要成為一名記者,當時我所有的志願都填與新聞相關的,最終如願考進世新新聞系。」她認為世新大學最珍貴的是校風開放自由,對深具好奇心的她而言,四年求學時光與同學師長真誠互動,漸漸培養了她獨立思辨能力,學會在「選擇」的當下替自己負責。 即使已畢業超過10年,提及當時的班導師董素蘭,游皓婷仍感念在心。「董媽把每位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小孩一樣對待,親切地問候跟照顧,對於當時小大一的我來說,感到非常溫暖,也讓我得以快速適應大學生活。」 屢獲新聞大獎 專業表現有目共睹 大學畢業後,游皓婷先到板橋一家地方電視台工作,累積採訪及播報的實務經驗,也奠定了她日後的基礎。「在地方台一年多的訓練下,我接觸到影音新聞的採訪及製作,補足了當時在學校沒有接觸到的領域,讓我的功力大增。」工作期間,她不僅累積了大量新聞作品,也透過每次的採訪機會,拓展新聞圈人脈,最終在同業前輩的介紹下,順利進入主流媒體TVBS新聞台工作。 「記者到主播是一條很漫長的路。」屢獲新聞大獎的游皓婷曾擔任過記者及氣象主播,提起當上專任主播的這條路,她坦言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主播台下並非只有動腳踏板,而是需要很多的臨危不亂、搶分搶秒的「強心臟」。游皓婷分享到,因為新聞台都是以「秒」為單位,除了在播報台上要精準控秒外,播報前也要做足功課,內化龐大的資訊量,訓練在短短的幾秒內把一件事情講完,讓她直言「這就是我們的壓力所在」。 她以去年10月底宜蘭南澳規模6.5地震為例,當時正播報午間新聞的她,遇到主播棚內不斷晃動須即時插播,但關於地震的資訊量卻非常少,只知道發生在台灣東北,縱使直播過程有些許慌張,但她仍以過去多年播報氣象的知識及早已內化的採訪經驗,讓地震訊息精準傳達出去。「穩住全場、臨危不亂是身為主播的必要條件,因此學會如何內化自己腦中原有的資料相當重要。」 親赴災難現場採訪 克服重重挑戰完成任務 游皓婷目前在TVBS新聞台負責《早安台灣》、《假日1213午間新聞》時段 ,曾擔任TVBS專任氣象主播,多次獲得「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評鑑肯定優質氣象主播殊榮,也曾參與TVBS「一步一腳印 發現新台灣」專題製作、擔任航空交通線資深文字記者。 回想過往經歷,2016年霸王寒流來襲,當時身為氣象主播的游皓婷,必須趕往第一現場陽明山上播報,面對突發狀況,她來不及添購保暖防雨裝備,又遇到採訪車輪胎打滑無法上山,一波三折的窘境讓她印象深刻。她也曾親赴貓纜坍方及八八風災小林村等災難現場,面對衝擊場面,游皓婷仍調適好心情,專業完成採訪。她透露,「災難現場的第一批報導人員,就是去呈現災區資訊,讓救援救難物資可以盡快送進來,也是膽識和勇氣的訓練,記者的工作並非大眾想像得那麼輕鬆簡單,即使受傷也在所難免。」 游皓婷也提到,若想從事外勤記者,就要有心理準備,「這份工作蠻辛苦的,有時委屈到想落淚,卻沒有眼淚可以掉」,但她也勉勵學弟妹,若想當一位主持正義或揭發真相的記者,這份工作絕對很適合大家。 享受用新聞說故事 勉勵學弟妹累積個人實力 現今網路霸凌現象猖狂,游皓婷對此議題特別關注,她強調,選擇新聞業的初心正是因為可以主持正義。「這個工作影響力很大,是一個很難得的工作體驗。」對游皓婷來說,社會新聞不僅是畫面的陳述,更是幫助閱聽眾增加法律常識,解決資源不對等的問題。 「奇幻的冒險旅程」是新聞工作中最吸引游皓婷的誘因之一,她認為當記者的好處是可以講很多故事,每天都有許多刺激和前所未見的事等著大家。「你可以一直講,不只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個故事,你有一萬個甚至更多的事可以講。」游皓婷認為,世新新聞系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訓練思辨及蒐集資料的能力,她鼓勵學弟妹多方學習,「持續累積,你就能堆疊出更美的風景,疊出屬於你的那座山,如果你是一個有實力有累積的人,不用怕自己的起點跟別人不一樣,希望大家未來都可以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立專欄】九成大學生開學計畫打工!意願創九年新高 職場兼差族應謹守「三不」原則

即將開學了!只是連三年飽受疫情影響,大學生為了分擔家計,開始忙著找打工、家教機會!雖然自己的父母、兄姐努力工作,但今年恐怕無望調薪,家中經濟負擔不小,許多學生在課業之餘,需要分神半工半讀,打理學雜費、生活費,能否兼顧功課、社團與愛情?處於通膨時代,上班族生活同樣「疫」外難過,持續擔心收入縮水、財務吃緊,或者浮現遭裁員、無薪假的危機,得不到紓困的人,是否在下班或休假時,要找兼職補貼家用?對此yes123求職網,特地進行「開學打工族與下班搶錢族調查」,結果在今天(29日)正式出爐! 九成七曾半工半讀! 月賺20.5K! 七成一仍不滿意! 66%入不敷出!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包含「打工與接家教」,有高達九成七(97.2%)的大學生表示,曾經「半工半讀過」,而且平均月收入,則落在20,544元。只是對於「半工半讀」所賺到的錢,「不滿意」的比例,仍然高達70.8%。 即使有超過九成的大學生,曾經開學打工、接過家教,不過此次調查也發現,合計有66.3%的人指出,其實所賺到的錢依舊「不夠用」、「入不敷出」,其中又分成:45.2%屬於「不夠用,仍得靠父母、親戚資助」;21.1%屬於「不夠用,仍得靠朋友、師長或同學資助」。 代表其餘33.7%算是「夠用」的,而且還分成下列這三種狀況:其中22.2%為「剛剛好夠用,不缺錢但也沒有存錢」;9%為「還有剩,可以自己存錢」;以及2.5%為「還有剩,甚至可以補貼家用」。 平均33萬! 44%打工族扛學貸! 出社會估六年還清  學業難兼顧? 42%成績受影響! 整體而言,這當中又有四成四(44.2%)透露,目前「有揹負」就學(助學)貸款,而且平均負擔金額,更高達33.2萬元。 對於這群財務壓力更大的「學貸族」,他(她)們估計自己在畢業或退伍後,平均得需要再工作5.7年,才有可能還清全部的學貸,其中甚至有13%認為,要花「十年(含)以上」! 同時換算下來,等出社會以後,每個月約略要還4,854元,將近五千塊。(33.2萬除以5.7年,再除以12個月,約等於4,854元) 假如以yes123求職網8月23日的調查數據估算,今年新鮮人領的起薪,平均值為28,925元,因此預計離開校園、進入職場時,需要11.5個月,大約就是一年完全「不吃不喝」,才能還完學貸。(33.2萬除以28,925,約等於11.5) 由於過著工讀生活,不免要投入時間、精神、體力,甚至可能影響作息,因此也有兩成九(29.3%)的學生透露,曾經為了打工或家教,因此「翹課過」;還有四成二(41.6%)坦言,也曾為了打工或家教,結果「影響到學業成績而變差」。 不論有沒有真的造成負面影響,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對於「半工半讀」這件事情,有51.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父母或長輩是「偏向支持態度」;31%屬於「中立態度」;剩下的17.2%屬於「偏向反對態度」。 打工意願創九年新高! 再兼家教:四成四想兩頭跑! 接下來在開學後,46%的大專生透露,「僅有計畫打工」;44.1%透露,「有計畫打工與接家教」,等於想「兩頭跑」;以及8.2%透露,「僅有計畫接家教」;剩下1.7%屬於「沒有計畫打工與接家教」。 綜合上述數據,因此合計有90.1%「有計畫」在新學期打工,比例不但高於去年的88.4%,更創下九年以來新高!(2020年:87.7%;2019年:87.1%;2018年:86.7%;2017年:84.3%;2016年:82.4%;2015年:80.2%;2014年:78%) 因此合計還有52.3%,也就是過半數「有計畫」在新學期接家教,雖然比例略低於去年的52.9%,仍是五年以來「次高」水準!(2020年為51.4%;2019年為50.6%;2018年為50.1%) 如果選擇「打工」的話,又想要從事幾份工作呢?其中有43%想打「一份」工就好;剩下57%則規劃,打「兩份(含)以上」的工。 在可複選狀況下,新學期打工的主因,則分別為:「賺生活費」(60.3%)、「籌學費」(56.4%)、「家中有貸款、負債壓力」(50.1%),以及「單純想存錢」(39.6%)、「增加實務經驗」(33.8%)。 其他打工原因,又還有:「想補貼家用」(28%)、「父母、長輩、師長主動要求」(13.4%)、「賺購物、旅遊基金」(11.7%),以及「打發課餘時間」(10.3%)、「累積人脈」(8.8%)。 打工考量:待遇、距離、時間! 每月安排63小時! 目標賺進23K! 如果有計畫開學打工,選擇職缺時,在可複選狀況下,最主要的考量有:「薪資水準的高低」(61.3%)、「離家或學校的距離」(55.6%)、「工作時間的長短」(46.6%),以及「工作時段」(45.6%)、「工作環境是否安全」(38.1%)。 其餘工讀選擇的考量因素,又分別為:「工作內容是否有趣」(28.1%)、「工作有無壓力」(23.1%)、「對未來職場是否有幫助」(22.1%),以及「員工福利」(15.7%)、「有無提供伙食」(14.8%)。 平均而言,一個月「最多」安排63.4小時來打工,換算下來,等於學生打工族想利用非上課、唸書時間,一天再工作約兩個小時;這當中甚有8.9%的學生,每月想上工「100小時(含)以上」!同時透過這樣的打工計畫,大專生期望每個月能夠賺到22,911元。 觀察上述調查數據,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為,顯見有越來越多大學生,必須為了家庭經濟狀況,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特別是碰上「疫情年」,內外大環境不景氣,導致「開學打工或當家教」意願再創新高。 楊宗斌更憂心指出,大專打工族若想兼顧功課,不但有難度,特別是屬於弱勢家庭的學生,甚至可能被迫考慮休學,暫時放下學業,先投入職場來分擔家計,同時大部分可能選擇「非典型就業」模式。 夢幻缺:直播、外拍、SG! 實際上工地點:速食店、超商、飲料店! 當然仍有不少大專生,為了多賺點錢,查詢過不同類型的打工行情,所以大家都有各自偏好的「夢幻打工職缺」!因此yes123求職網請學生們自評,對於哪些工作,算是心目中的「高報酬」職缺呢? 此次調查更顯示,在可複選狀況下,位居排行榜前五名的是:「網路直播主」(40.1%)、「外拍模特兒」(39%)、「展場SG、PG、SB、PB」(37.1%),以及「外包接案(翻譯、設計)」(36%)、「人體藥物試驗」(34.2%)。 至於第六到第十名是:「酒促」(27.1%)、「PUB駐唱」(22.1%)、「診所助理」(19.5%),以及「酒店服務人員」(18%)、「學校助理」(16.9%)。 可惜別忘了實際上,要再衡量自身能力與上課、讀書、工作時間的分配,因此大專生「真正計畫」打工的熱門職缺,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位分別為:「速食店人員」(30.9%)、「超商店員」(29.8%)、「飲料店人員」(28.9%),以及「餐廳服務生」(25.3%)、「學校助理」(24.2%)。 而在第六到第十位為:「外送員」(20.1%)、「大賣場人員」(16.6%)、「安親班老師」(14.9%),以及「辦公室工讀生」(13.6%)、「外包接案(翻譯、設計)」(12.5%)。 目標月入一萬六! 53%家教想兼兩份以上  最熱門:中英文、伴讀、數理! 前面調查已提到,合計共52.3%的大學生,「有計畫」在新學期接家教:同時其中又有47.2%表示,要接「一份」家教;也代表其餘的52.8%,屬於要接「兩份或三份(含)以上」的家教。 對於計畫接家教的主因,在可複選狀況下,分別為:「工資報酬率比打工高」(77.1%)、「時間自由、具彈性」(61.4%),以及「一對一教學,工作環境單純」(50.6%)、「本身有特定學科專長」(36.6%)。 其他想當家教的原因,又分別是:「對教學有興趣」(30.9%)、「本身有特殊才藝專長」(23.8%),以及「有親友、師長、鄰居介紹,或被請求的人情壓力」(18.2%)、「喜歡與小朋友、青少年相處」(11.2%)。 而且如果有計畫「接家教」,預計選擇哪些科目呢?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有:「國語、國文(中文)」(37%)、「伴讀、陪玩」(33.8%)、「英文」(31.8%),以及「數學」(27.5%)、「理化」(23.7%)。 其他接家教的熱門項目,又還有:「自然、生物」(21.4%)、「電腦、程式語言」(19.8%)、「音樂、藝術類才藝」(18.9%),以及「日語、韓語、其他外語」(16%)、「體育類才藝」(13.4%)。 預計每個月接家教的「總時數」上限,平均落在27.6小時,其中甚至有11%,計畫「五十小時(含)以上」;至於每個月收入目標,平均值則為15,948元。 雙壓又五頭燒! 念書加打工家教  逾半數忙著談戀愛! 45%分神於社團! 提醒有意在新學期打工、當家教的人,恐怕將是「雙重壓力」持續籠罩!共有80.4%坦言,其實目前「經濟壓力大」,其中又分成:48.1%為「經濟壓力大,但仍可承受」;32.3%屬於「經濟壓力大,且無法承受」。 此外合計有61.7%透露,其實目前「課業壓力大」,其中又分成:37.4%為「課業壓力大,但仍可承受」;24.3%屬於「課業壓力大,且無法承受」。 無奈的是,除了學業、打工、家教,如果還要談愛情、玩社團,大學生的半工半讀生活,可能變成「蠟燭五頭燒」,想讓「課內與課外學分」通通及格,其實並不算容易。 像本次調查就發現,如果有計畫打工或接家教,在「時間分配」上:28.2%屬於「學校社團與感情都不需要分神」;27.2%屬於「僅分神於感情」;25.2%屬於「學校社團與感情都需要分神」,算是最累的一群學生;19.4%屬於「僅分神於學校社團」。 所以合計要再分神於「感情」的,更佔了52.4%,已超過半數;要再分神於「學校社團」的,也合計佔四成五(44.6%)比例。 三成三疫外失去打工機會! 70%看好邊境解封效益  半工半讀謹守三要原則! 總的來說,若以「大學生」觀點出發,包含「上工中或面試應徵」,從前年到現在,有33.4%的人自認,曾經因疫情關係失去打工機會;不過如果年底前全面性「邊境解封」,則有70.3%的學生評估,打工機會將因此增加。 還有若「基本工資」自明年元旦起,時薪部分連七年調高,更有73.6%的大學生透露,因此「提高」打工或接家教意願。 觀察本次調查結果,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建議,身為「打工族」或「家教幫」的學生,應該謹守以下的三「要」原則! 首先要兼顧「賺錢」與「學習」的機會!透過半工半讀方式,習得一技之長,甚至培養第二專長,以及建立人際關係、累積人脈,養成良好的做事態度;平心而論,「工讀經驗」對於未來職場,確實會有加分作用。 然後要「量力而為,不忘學生本份!」在不過度影響學業的前提下,為了經濟壓力,利用課餘時間去賺外快無可厚非,但不能分神到太累,導致缺課或考試缺席「被當」。 最後要「避免打工陷阱」!像是被雇主找藉口亂扣薪,或是要求先付錢買公司產品,甚至遭言語或肢體騷擾,同時積極爭取「工作權益」:如果碰到薪資低於基本工資、未依法投保勞保、未依法給加班費等情況,必須主動向雇主反映;如果問題沒有獲得解決,就要勇敢向主管機關檢舉。 六成五曾兼差! 55%被上司抓包  三成七影響正職! 月花39小時!...

【立專欄】遇燒燙傷意外,沖冷水錯了嗎?中西醫說法,陽光帶您了解

近日,有頗負盛名的中醫師拍攝影片信口指出「燒燙傷時千萬不能沖冷水」,並提出許多居家隨手可得的調味料(如各種油品、醬油、糖、鹽…等),甚至含酒精(如米酒)的液體,稱可有效降溫且能避免留疤。然而,「沖、脫、泡、蓋、送」已是現今社會具科學實證,可有效降低燒燙傷傷害的急救處理辦法。遇到熱源造成皮膚燒燙傷時,第一時間應以流動的冷水沖患部可大幅降低燒傷程度,以及避免傷口感染。 陽光基金會董事長楊瑞永,同時為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顧問級主治醫師表示,燒燙傷當下,應盡快沖冷水,要沖10-30分鐘,目的在「降低熱度、減少腫脹、止痛」。但沖水時要避免失溫,尤其是大面積燒燙傷。若誤信偏方以酒精、不明藥膏、牙膏、蛋白、麵粉、醬油等物品塗抹傷口,這些偏方不僅無法讓皮膚降溫,還可能造成二度傷害,甚至細菌感染!其中,酒精擦在受傷的皮膚上雖會加速熱能蒸發而感到涼意,但刺激性太大,且會傷害皮下組織;粉狀、油類等物質易黏附傷口,降溫有限,不易清理,更助長細菌滋長! 至於不宜沖水的情況,只有髙溫鎔解的金屬鈉、鋰、鉀(化學元素第一週期),因沖水會產生化學作用,釋放出大量熱能,傷害更深,此時應考慮用油布覆蓋再送醫處理,以及生石灰傷害也不可沖水,因會產生大量熟能,擴大傷害,宜用刷子刷掉,盡速就醫處理。一般燒燙傷最好以「沖脫泡蓋送」為準則初步處理! 楊瑞永醫師也強調,疤痕是傷口癒合的結果,傷疤多寡淺厚的產生關鍵在傷口深度!就燒燙傷而言(其實其他外傷也一樣),傷口深度、適當的初步降溫及癒合過程與傷疤關係很大,最好有合理正確的急救處理!一般一度燒燙傷,如曬傷,只傷及表皮,沒併發症就不會有傷疤。二度以上傷及真皮層,尤其深二度則多少會留疤。而三度傷口,因表皮真皮全壞死,需淸創植皮,或多或少都會留下傷疤。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於2015年發生八仙塵燃意外發生後即在媒體上建議:小面積的燒傷病患可至專門收治燒燙傷之中醫院所尋求中醫專業的醫療服務,但不建議民眾未經醫師診斷,自行用大黃等性味苦寒之中藥或其他青草藥外敷,以免貽誤病情。 中、西醫的學術原理不同,但救治病人的初衷或無二致。針對燒燙傷的急救處理有時也出現大相逕庭的說法,即使同為相通科別之醫生,也可能因求學經驗與師承派系而有不同見解。但陽光基金會希望透過具科學實證之「沖、脫、泡、蓋、送」作法,對大眾呼籲:燒燙傷意外發生時,切勿驚慌、勿聽信偏方,正確執行「沖、脫、泡、蓋、送」急救五步驟,才能避免傷勢加重。 ※關於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陽光基金會成立於民國七十年,以提升顏損及燒傷者之生活品質與自我價值,促進健康、安全及平權的社會環境為宗旨。透過社工、復健、心理、社教等專業團隊,協助顏損及燒傷者改善生理功能、提升職業能力、增進社會參與;並促進民眾社區安全與健康。※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名家觀點】自由,建立在一顆追求完美的心 – 艾怡良

初見艾怡良這天,老天以一場突然其來的傾盆大雨作為序曲。匆匆寒暄過後,艾怡良一邊手速擦拭身上的狼狽,一邊不忘招呼大家照料好自己的濕意。幾分鐘後,妝容完美、笑意滿面,專業的艾怡良就定位,從自己的隨身包包拿出印好的訪綱,精準中不忘親切。她準備好了,一如這些年來,她面對世界的模樣。 2008 年艾怡良參加超級偶像踢館賽,驚鴻一瞥就寫下紀錄,後來更過關斬將成為第五屆冠軍,那年的她還是大學生。儘管個性謹慎,卻從未畏懼用歌聲讓大家聽見自己的聲音。後來的她沒有繼續唱歌,選擇如常人畢業、面試,成為上班族,在日復一日的工作日常裡試圖證明自己的價值。直到累進的挫折消磨光自信,好強的她才終於面對現實,轉身出走,結束過往 20 年的安分。 艾怡良以獨特的靈魂嗓音闖入台灣流行樂壇,起初並未大鳴大放,卻安靜地佔據每個人歌單裡的一角。 2017 年她以專輯《說 艾怡良》獲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 2019 年再以〈Forever Young〉獲最佳作曲人獎,創作與演唱實力皆獲得證明。 2021 年首部電影《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讓她入圍金馬獎最佳新演員,並以傳唱度極高的主題曲〈我這個人〉拿下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好強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 「小時候的我就是乖,發誓要當老師最愛的學生。」 艾怡良說話時有一種誠懇,她總是仔細地看著對方的眼睛,確保表達的內容都有被對方接收。然而當她說起兒時渴望認同的過往,卻又笑著說自己是「俗仔」, 一直很怕別人的否定。 因為母親的支持,學齡前的艾怡良就開始學畫畫、彈鋼琴,倒也沒有非要成為什麼,母親甚至叮囑老師不要逼她學樂理、考檢定,快樂學習就好。而艾怡良也真的玩得快樂無比,不喜歡的琴譜甚至自主拒練。直到國中,她才發現任性的練習無法帶她進入音樂班,只好中途轉彎補習術科,硬生生考進師大附中美術班。想不到,這正是養成她自由靈魂的起點。 美術班的率性與自在帶給艾怡良無比的快樂,衣服總是東一塊油彩、西一坨顏料,髒兮兮的她卻彷彿找到生命的歸屬,用力嘗試喜歡的事物,也在此時開始玩樂團、唱歌,也在此遇見人生的兩大貴人:左光平與陳珊妮。 16 歲的她參加校內歌唱比賽一鳴驚人,評審陳珊妮直接給了滿分肯定,讓艾怡良奪下第一名;左光平則成為她後來的經紀人。 試過了,才能跟隨心裡的聲音 大學時的艾怡良參加超級偶像,過關斬將獲得冠軍,她卻沒有立刻踏入演藝圈,反而回到校園,成為每天正裝、努力鍛鍊提案能力,對職場和未來充滿企圖心的女孩。電影《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中,艾怡良飾演的女強人郭勤勤,總是一號表情沉浸在工作裡,套裝包覆的身體透著冰冷,自然的演技讓她一舉入圍多個最佳新演員。而現實中的艾怡良,還真的曾在畢業後進入公關公司,也讓從小到大都好強的她,在這裡碰上人生第一個滑鐵盧。 小型公關公司裡,一人最少分飾三角,還要處理表格、控期程、擔任溝通協調的橋樑。艾怡良囚禁在上班族身體裡,痛苦無比,「那時公關公司辦活動,我都很羨慕上台表演的藝人,而我卻是要負責聯絡他們的人。」她苦笑說,那時的自己不快樂,也搞砸很多事。直到某天早上公車通勤,腳下的車體振頻喚起了艾怡良過往玩團的記憶,她想起跑場地試音時的音響震動,還有那個在舞台上快樂唱歌的自己,突然就想開了。她義無反顧放下上班族的執念,轉身成為全職的自由音樂人。 後來的成果大家都看到了,上班族是艾怡良不擅長的事情,她試過了、也確認了。重拾時間的自由,讓她孕育出無數精采的創作,透過音樂與專輯的製作,感動更多人,也終於建立了自我價值。「我認為自由必須建立在,你真的有一顆追求完美的心。」自嘲膽怯的她從來不設規矩、不勉強他人,但她始終相信,若不是本性有著追求完美的堅持,也無法成為今天的艾怡良。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寫出什麼樣子的作品 艾怡良的歌裡有她的生活、感情與人生遭遇,不只是旋律撩動心弦,歌詞更是寫進人心。20 歲的她讀到石黑一雄《別讓我走》,感同身受文字裡的絕望、以及絕望中的希望,讀完後她哭了一個禮拜,石黑一雄從此成為最愛的作家,寫詞的時候拿來取材。「他總能在一片晦澀的文字中,帶來一股暖意。這也是我寫詞時希望能傳達的能量。」艾怡良想了想又說,「我講話也不是很直接,這種表達方式讓我很舒服,寫進歌裡唱出來,也讓我感覺自在。」 個性使然,追求完美的艾怡良創作量不算豐沛,專輯以兩年一張的頻率,完整收錄每個階段的人生故事與情感。身為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她的生活就來自周遭的一切,「我不太擅長虛構,感情是我唯一能描寫的事情,因此我的歌只能誠實。」 唱歌時,艾怡良會給自己一個氛圍,想像主角當下所處的燈光、場景,與穿著的服裝和情緒,〈我多想變成她〉歌詞第一句「燈光在說話 誰會那麼傻」建構自她腦中的畫面,取材一場昏暗燈光下的分手。每唱一次,就在她腦中輪播一回,「所以我有一陣子很怕寫詞,根本就是在翻舊帳。」她笑說,自己不擅長記憶重要的大事,偏偏忘不掉那些瑣碎的小細節。種種細節堆疊成創作裡的細膩層次,是她總能唱進聽眾心底的關鍵。 直視內心的恐懼才能蛻變 一如小時候的她,入行多年的艾怡良依然很用力。嬌小的身軀裝著巨大的靈魂,想被聽見、想被看見,想讓大家知道艾怡良可以。 她也有冒牌症候群,總是害怕別人的批評與眼光。儘管接連獲得獎項肯定,卻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不配舞台,更一度太過低潮,一個人前往巴賽隆納三個禮拜。訂好機票住宿,她一個人飛往異鄉,出發前的逞強在旅館裡碎成滿腔恐懼,狠狠睡了一天一夜,在深沉的休息裡正視自己的恐慌,「對,我就是害怕一個人,我承認我是。」 誠實以對之後,艾怡良醒在隔天一早的陽光明媚。一個人跨出飯店沿著海岸開始慢跑,聽著音樂、觀察人群,她就這樣開啟往後三週的一個人旅行。西班牙給了她滿滿的能量,她終於有機會嘗試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一路待到擁有自己熟悉的早餐店、能隨口與陌生人聊幾句家常,也可以坐在街頭聽吉他手演奏一晚,一個人感動落淚。後來幾年,她總在低潮時想起當時的自己,以及旅途中遇上的藝術家。「是巴賽隆納告訴我,藝術不是那麼侷限的事情。」好學生艾怡良在巴賽隆納正式消失,她終於能重新決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也用這個嶄新的心態,重新面對往後的創作人生。 保留餘裕,優雅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即將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展開第二場大型售票演唱會的艾怡良,結束首場北流演唱會不過一年,當時的刺激與顫慄都還記憶猶新。當時她不但首度挑戰跳舞,也成功帶動現場的氣氛,讓全體沉浸在音樂的喜悅裡。「她只要第一秒沒有拒絕,後面就會說服自己去完成。」左光平慧黠地笑說,只要在範圍內,艾怡良都不會拒絕去嘗試,接下來的高雄場也有大量的驚喜要帶給歌迷。 「與其說是作曲,不如說是被音符形容的生命經驗。」艾怡良在今年金曲獎後公佈了手中緊抓的感言紙條,她用生命經驗創造的歌曲,給了無數如她一般經歷恐慌的人一塊浮木,在她的歌聲裡,躁動的靈魂都能獲得短暫的安定。而過去那個活得很滿,什麼都要學到極致,健身練成筋肉人、還準備考皮拉提斯證照,總是很忙很餓很累,什麼都要做到 150 分的艾怡良,終於在疫情期間緩了下來。 失控的疫情帶來艾怡良職涯的恐慌,卻也在封閉的兩年裡與自己和解,如今的她學會領略生活的優雅,也能昂首闊步用力做到 110 分。然後,保留 10...

【立專欄|名家觀點】新世代爵士女伶 讓世界的頻道一起轉到88-9m88

那是一個令人回味再三的夜。當第 33 屆金曲獎舞台的環型巨幕緩緩升起,幾束暖橘色燈光如朝霞般渲染開來,彷彿預示著音樂將帶來無限美好。只見 9m88 站在舞台中央,身著一襲深具個性又不失性感的丹寧拼接藍灰色禮服,搭配一雙白色長手套盡顯優雅女伶姿態,一開口,每一段旋律彷彿都被光影鎖定, 8 分鐘一氣呵成的精緻演出,把今年 6 位入圍最佳華語女歌手們的獨特風格,都收斂揉捏成屬於自己的氣息,觀眾再也無法從聽覺與視覺中抽離 ——這就是 9m88 獨特的才華與魅力。 「接到金曲獎邀約時,發現能夠準備表演的時間很短,加上那時候正在籌備新專輯發片,讓我一度非常猶豫。」 9m88 娓娓道來幕後的心路,由於每位華語女歌手獎入圍者的風格都很突出,要消化所有曲目並找到適合自己的聲線實屬不易,但不服輸的他決定「推自己一把」,排除萬難接招金曲獎的挑戰,短時間內下足苦功,用自己的音色與唱腔完美詮釋出每位入圍歌手的代表歌曲。果然,這段被譽為「零負評」的精彩演出,成功地為當晚的典禮畫下了一個閃閃發光的驚嘆號! 睽違三年最新專輯 從大膽青澀到成熟自在 金曲獎演出結束兩個月後, 9m88 的最新專輯《9m88 Radio》終於誕生了,這是他睽違三年的新作,串聯日本、韓國、美國、澳洲等多位風格鮮明的製作人共同創作,其中也包括 Rainbow Chan 、 SUMIN...

【立專欄】2022勞工自主薪資回報大公開!七都高薪公司名單全出爐

比薪水以「翻轉資訊不對稱」與「薪資透明化」為核心理念,打造「以人為本」的薪資查詢服務,幫助台灣求職者們瞭解自身的市場身價,藉此選擇更好的工作機會。 迎接 2022 年七月的到來,不禁讓許多求職者、工作者驚嘆:「 2022 年居然都過完一半了!」在疫情升溫的環境下,大家的生活節奏多多少少都有所改變,相信許多人的求職、轉職計畫也因著疫情而有所影響,深怕跳槽、轉職錯方向,加薪不成反造成收入的減少那就不好了! 2022 年 6 月 1 日台灣證交所公布台灣上市上櫃企業的薪水,讓大眾有機會了解上市上櫃公司的員工平均薪資,而《比薪水》當然也要跟上,為大家整理好勞工自主回報的薪資狀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瞭解,勞工們領到的薪水到底跟公司提供的資訊差多少,就讓我們一起來「年中回顧」看看 2022 薪資落點。 2022 平均薪資落點 比薪水薪資查詢平台,統計 2022 年 1 月到 6 月近半年內所收到的薪資情報,全國各縣市平均薪資為 41,111 元,與主計處上月所公布的經常性薪資 46,570...

【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新聞專業成功轉戰大馬政壇!黃勃揚心繫母校疫中送暖

畢業於世新大學新聞學系的黃勃揚,現為馬來西亞柔佛士乃州議員,過去曾任《東方日報》記者,熱衷社會議題的他,最終決定從新聞圈轉戰政壇,一展抱負。「記者對於推動國家民主進程和言論自由,扮演重要角色,但要更直接推動國家政策改革,參政是最有效的途徑。」黃勃揚成功跨界政壇,歷經國會議員助理、市議員的磨練後,今年3月順利當選士乃州議員,心繫母校的他,更於台灣疫情高峰期,捐贈快篩試劑給需要的學弟妹,回饋母校對他的栽培。 從小立志當記者 視世新大學為第一志願 「我大學前兩年是在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就讀,大三大四才透過雙聯課程來到世新大學讀新聞系。」從小便立志要當記者的黃勃揚,在大三時遠赴世新就讀,「當時我希望在一個擁有民主自由及言論自由的社會,把新聞從業員的專業素養培養好,所以選擇來到台灣。」世新大學扎實的訓練,讓他受益良多,打下良好新聞基礎,並累積豐富實務經驗。 回憶起大學恩師鍾起惠教授,黃勃揚分享到,「那時教授開了一堂《精確新聞報導》,她對新聞教育的傳授非常嚴謹,經常我們在做報告時,有時為了讓新聞看起來比較完整,會在文字上多做一些修飾,都會被老師糾正,提醒我們不能對受訪者的內容過度詮釋,她對新聞準確度的執著讓我印象深刻,也成了日後對我自己的要求。」 從媒體圈成功轉戰政壇 盼藉由從政改變社會 2009年畢業後,黃勃揚回到家鄉新山擔任地方記者,「當時在小世界周報的實務訓練對我幫助很大,讓我回到馬來西亞後很快就找到工作。」將近5年的記者生涯中,黃勃揚接觸到許多政治人物,因緣際會下加入了民主行動黨張念群的團隊,並擔任國會議員助理,一做就是8年,鋪下日後參政之路。「媒體身為第四權,是監督的角色,但在很多政策上的影響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當我意識到要更快去改變國家或社會現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政。」 2018年馬來西亞經歷改朝換代,黃勃揚所屬的希望聯盟打敗執政長達60年的國民陣線,他也被推舉為市議員,做了2年任期,2020年政權再度更迭,為了持續替馬來西亞貢獻一己之力,今年他以在野黨身分參選,順利當選士乃州議員。「2018年時帶領我的國會議員張念群當上了教育部副部長,她在任內推動簡化無國籍學童就讀政府學校的申請程序,從政策上解決無國籍孩童的就學問題,這讓我領悟到從政工作者的意義,就是要從制度上來解決人民問題。」 肯定世新開設多元課程 回饋母校不遺餘力 「世新除了傳授專業理論及實務上的操作訓練外,還有很獨特的通識課程,每位通識課的講師,都是在該領域非常權威的人,幫助學生學習到各領域的知識。」黃勃揚透露大學時期,他修了一門由王淑俐老師教授的《溝通與口語表達》,讓原本自卑的他重拾自信心,也奠定了日後從政時的口條。「這堂課讓我正視人際關係及自卑感的問題,也學習到人際關係經營與表達的技巧。」 除了關切馬來西亞弱勢族群及社會議題,以身為世新人為傲的黃勃揚,也時刻關切台灣新聞及母校動態。「馬來西亞在2020年3月開始陸續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到高峰期,一直到今年4月份整個經濟、社交活動才回到正常,期間台灣也有贈送口罩還有製氧機給我們,讓我非常感動。」因此在今年台灣疫情最險峻時,黃勃揚毫不猶豫,以捐贈快篩試劑的方式回饋母校,藉此表達對母校及台灣的感謝。 大馬政壇嶄露頭角 勉勵學弟妹懷抱希望勇敢追夢 「因為有在台灣念書,讓我更能理解到孫中山天下為公的理念。」在馬來西亞政壇逐漸嶄露頭角的黃勃揚認為,身為一名政治工作者,應該時時關心人民幸不幸福、不幸福的原因,和要如何更幸福。「很多時候政治人物一直強調國家的生產力和經濟發展前景,卻往往沒有注意國民幸福指數。」他強調,若政府能從根本解決問題,適時協助人民解決問題和困難,並提供一個相對應的平台,讓人民能發揮所長,國家自然就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將世新兩年所學內化為職場和人生養分的黃勃揚,也不忘鼓勵學弟妹,「好好享受大學求學生涯,尤其是在學校裡的訓練,抱持著多嘗試、多學習的開放心態,不要替自己設限,畢業後勇敢追夢,只要懷抱著希望,一定可以走出自己事業的春天。」

【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從記者到青年團執行長 蕭羽耘跨界追夢

「實習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當學生,因為出社會後不會有主管把你當學生。」現任國民黨青年團執行長、蔣萬安競選辦公室副發言人的蕭羽耘,畢業於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從小文科成績優異的她,將記者視為夢想之一,在媒體業從業一年多後,因緣際會下踏入政治圈,加入青年團擔任執行長,盼讓政府聽見年輕族群的聲音。「我的目標是想透過公共事務改變社會,希望年輕人也有改變社會的機會。」 視記者為夢想 鎖定世新新聞系 回憶起當初選擇新聞系的初衷,蕭羽耘透露,「小時候文科排名常常是全班前幾名,加上對於寫作有著熱情,所以就鎖定新聞系就讀。」她認為,當初沒選中文系,而選擇新聞系,是因為新聞系更具專業領域,也能累積較多實務經驗。「除了新聞寫作外,你也可以學到攝影的概念,甚至是跨系所選讀公關、行銷領域的課程,不單單只是文字的造詣及素養,出社會後在職場上能有更多可能性。」 雖然現在大方自信、面對第一次見面的人也能侃侃而談,但蕭羽耘透露剛進大學時,她曾因老師點名回答問題,一度緊張到說不出話。「因為從小家教嚴格,媽媽有些過度保護,養成我害羞內向的性格,當時發言對我來說,是一件很緊張的事情。」後來老師跟她說,如果想當記者,她的性格可能難以在媒體圈有好的發展,讓蕭羽耘決心改變。「新聞系有很多互動性的課程,有助訓練口語能力,也有許多上台報告的機會,無形中都幫助我建立了自信心及膽量。」 吃苦當吃補 從記者轉戰青年團執行長 對新聞界抱有憧憬的蕭羽耘,在大二下學期時,就向老師爭取到業界實習的機會,最終如願進了中央通訊社,打下新聞基礎。「中央社那段時期對我幫助很大,一天實習中主管會派你去一場軟性記者會,去完記者會後,長官就會教你如何寫新聞稿,也會跟你說怎樣寫比較吸引人,還要達到報社出刊的標準,這些訓練讓我成長很多。」 2020年蕭羽耘從世新畢業,進入東森新聞雲擔任政治組編輯,「大學實習出去跑習慣了,就會不想被關在公司裡,所以當時我邊工作邊尋找外勤記者的職缺,最終在前輩的推薦下去了聯合報。」蕭羽耘進入聯合報後主跑醫藥線,在疫情時首當其衝,每天上班都像在打仗。「我剛入職十幾天後,雙北就升三級緊戒。因為醫藥線會有許多專業相關知識,身為新手必須靠自己多查資料,或是去外面實地跑新聞,藉此培養醫學基本素養,那時幾乎每天早上六、七點就要起床研究疫情趨勢。」 蕭羽耘透露,當時衛福部一小時的記者會,醫藥線記者就要發五至六篇新聞稿,常常發完稿已是下午四點,但工作仍未結束。「因為疫情的關係,頭條可能會有七、八條都跟疫情有關,你還要跟同事分,有時甚至還要整理圖表,四點過後一路做到九點、十點,這中間指揮中心可能又會再發布新信息,所以真正放下工作往往已經是深夜十一點了。」在三個月的高壓訓練下,蕭羽耘不僅提升了寫稿速度,抗壓性也大幅提升。最終在朱立倫團隊的延攬下,她毅然決然轉換跑道,投身政壇,結束了一年多的記者生涯。 高標教學助快速適應職場 感念母校恩師栽培 蕭羽耘就任青年團執行長時年僅23歲,是青年團史上最年輕,也是首任女執行長,她認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績,母校對她的栽培功不可沒。「當時新聞系的陳秀鳳老師,可說是我的啟蒙導師,因為她本身就是資深媒體人,所以教學作風比較嚴格,如果沒有達到她的要求,她會在課堂上用業界的標準來看待你的行為。」蕭羽耘認為,如此高標準的教學堅持,對她出社會後,幫助非常大。 「從學生到媒體人,中間落差很大,主管不會再好聲好氣給你機會,東西沒交出來就等著挨罵,你丟臉也是丟整間公司的臉。」蕭羽耘認為,當時在學校陳秀鳳老師把學生當成準新聞人訓練,讓她畢業後得以快速熟悉職場環境。 以世新人為傲 勉勵學弟妹朝目標邁進 「我認為媒體工作和政治工作,最大的不同是媒體去追政治,政治則是提供資訊,媒體影響力很大,但需要一直挖掘,激起大眾的意識去改變,政治卻可以直接改變社會。」身為青年團執行長的蕭羽耘,期許在公共事務上,能貢獻一己之力幫助人民解決問題,進而改變整個社會體制。 世新人懂得放下身段,並且虛心學習,有些頂大生可能人生一路上都沒有失敗過,反而出了社會挫折感襲擊而來,容錯度會比世新還要小。」蕭羽耘認為,世新延攬大量業界知名人士加入師資,讓學生在學期間就能與產業界交流,有助提升經驗值與抗壓性。 她勉勵學弟妹,不管面對職場還是實習,切勿抱持學生心態,而是要讓自己成為離目標更近的人,「你在實習的任何表現及態度,所有主管都看在眼裡,若你的表現得到認可,未來當你需要工作或是想轉換跑道時,他們還會記得你,也會很樂意你機會。」

【立專欄|名家觀點】用故事賦予空間嶄新意義與體驗-曾令理

「其實策展人有點像導遊,帶著大家去體驗新的場域、解說故事脈絡;而我希望我這個策展人、或導遊,除了帶給大家新鮮感之餘,也能給予一些啟發。」這是身為策展人的曾令理所渴望傳達的悸動。 生命路上不斷充實  累積創作資料庫 早在尚未意識之前,曾令理其實從小就在參與活動的籌備與整合,做著跟策展類似的工作。他談到,教會作為社區的信仰中心,也是居民聚會、交流的多功能場所,他與兄姐身為牧師的兒女、教會的一員,通常是帶頭籌劃的家庭,需要具備一定的活動技能,「我是負責美工的那一個,就像在做教室佈置,還蠻有趣的。」曾令理笑說。 發現自己可能有一點繪畫才能,後來,曾令理也在幾個壁報比賽中獲獎、並找到成就感。不過生活在以理工城市聞名的新竹,父母對他總有進入理工科系的期盼,他也一直走在二類組的道路。直至高中的性向測驗,曾令理確認自己喜歡人文藝術、也能從數理科學中找到解答,通才型的他似乎更適合走向重視「整合」能力的建築系。 大學可說是曾令理人生的轉捩點。曾經的他被教授評價為「認真、但視野不夠豐富,以至於想像單薄」,於是在教授的鼓勵下,他出國求學,並靠著申請到全額獎學金,繼續留在國外深造,一路拿到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擴展了人生的各種可能性。也因此現在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任教的曾令理,非常鼓勵學生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出國求學。 「倒不是說國外的教育比較好,而是因為短時間內的場域的轉變,熟悉的語言被抽換掉,帶來全然不同的體驗與衝擊。」曾令理指出,尤其對於學建築的人來說,必須實際去體驗不同空間裡的氣溫、濕度、背景聲音⋯⋯,這個經驗會刻印進身體的DNA,成為創作的重要資料庫。不過曾令理也強調,即便出國是最有效的速成法,若自己能主動去探索,不管是多閱讀或身體力行,就算不出國也一樣能擴充資料庫,重點在於要「有意識地去充實」。 策展與建築  跨尺度的創作與再整合 畢業後的曾令理一開始選擇留在國外,於海澤維克工作室從事裝置藝術與建築設計,沒想到某次應友人邀約而組隊參賽,又開啟了新的契機。2017 年,曾令理與朋友共組偶然設計,團隊以「供霧所」入選台北市立美術館 X-site 計畫並獲得首獎;與此同時她收到了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任教邀請,幾番考慮,決定收拾行囊回台灣。 「因為X-site,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會從建築跨到藝術的領域,但其實X-site早期就是建築類的比賽,只是近年的走向更為藝術性。而且對於建築人而言,空間可以是個杯子、是個小房子、也可以是個大美術館,設計思維是共通的,我早已經很習慣跨尺度去創作。」 回台之後,曾令理陸續接到了合作邀約,不過,她認為自己真正擔得起策展人稱謂的第一件作品,是 2021 年的台灣文博會花蓮縣館。回憶籌備歷程,曾令理苦笑著說,策展初期並不順遂, 2020 年初的 COVID-19 疫情來得措手不及,文博延期,計畫被迫中斷、團隊解散,面對巨大的未知。時序推移至 2020 年底,因為疫情受到控制而重啟計畫,在花蓮縣文化局全力支持,又有花蓮梯田山主理人蔡昇達協助的情況下,曾令理總算能找回熟悉的空間領地一展長才,將花蓮館打造成《據說考古隊》。 五感體驗再現花蓮精神  讓靈性與人性充滿 「花蓮是個場域精神很強大的地方。」曾令理說,一進到花蓮,那獨特地貌帶來的力量、那些口耳相傳充滿靈性的傳說,在在讓人明確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性格與靈魂,於是,她選擇用上千片大理石板,層層堆疊出《據說考古隊》的展覽主體,在粗礪的表象下,透出一種別樣的穩重與安定感,呼應著花蓮的豪邁與樸拙,為了將這樣的感動原封不動搬到台北,曾令理和偶然設計的同仁們在燈光、聲音、氣味、材質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務求讓觀展者一走近就能完全沈浸在靈與力的氛圍中。 為此,《據說考古隊》攜手多位跨域創意工作者一起合作,包括聲音藝術家謝瀞瑩,收集鯨嚎、海浪、雷雨等等聲音,製造自然的壯闊與繚繞;氣味設計師潘雨晴調製「 KIZA 奇萊之美」空間香氛,引入花蓮仲夏夜的晚風氣息;瓦豆光田操刀燈光設計,藉由如洞穴般的魔幻光線營造神聖感;溫度物所採集原生於花蓮的植物,增添野性粗獷的大地魅力。並透過蔡昇達從原住民友人家中借來代代相傳的器物;還從七星潭運來石頭,鼓勵觀者撿拾、觸摸,拿著最有感覺的那顆卵石至石紋掃描裝備,獲得卵石給予的指引籤詩,該裝備由集刻互動媒體建置,為展覽平添一股科技感和趣味性。 曾令理重視觀展者對「空間」的感知,《據說考古隊》現場幾乎沒有長篇大論的文字,改由插畫藝術家王妤璇繪製一幅幅原住民神話故事,為觀展者保留更多想像空間,「說得太明白,那想像也就被扼殺、終止了。」 令人驚豔的五感體驗,讓《據說考古隊》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的肯定,奪下「品牌與傳達設計─紅點最佳設計獎」,曾令理在喜悅之餘,更重視透過獎項替台灣跟世界溝通,在國際上傳遞「台灣的設計力很強」這件事;他也樂見,近年來在台灣有越來越多的文創人士行有餘力、報名國際獎項,開始有期望「被國際看見」的集體意識,過程中也的確為台灣拿了不少獎,「台灣逐漸走到文化輸出階段,雖然跌跌撞撞,但正在往一個好的方向前進。」 好的展演建立在核心思想上 曾令理認為,文化輸出的關鍵在於具備「難以被替代的文化思想」,各種形式的媒合或展演,都是為了完備所欲述說的核心主軸。就像她運用建築人擅長的整合能力,在《據說考古隊》展覽裡加入了各種跨界元素,也是為了對觀展者好好訴說一個故事–—花蓮是個神性與人性兼容的地方。 曾令理並大膽提出,文創界可以稍微鬆綁一生懸命的精神。「過度追求媒介型的技術很容易被時代淘汰,應該保持彈性,將累積的資料庫靈活運用;與其花很多時間去鑽研技術,不如多觀察、拓展廣度,發揮創意,提出專屬自己的核心思想。」他舉自己很愛看的漫畫為例,不管是常見於日本的傳統分鏡,或是近年自韓國興起、因應手機閱讀習慣的條狀漫畫,表現形式只是隨著數位技術發展而改變,但並不影響他走入故事的情緒。 舉一個極端一點的例子,曾令理曾在國外觀賞過一檔整場都是騙局的展覽,名為《Treasures from the...

【立專欄】首屆分科測驗成績出爐!六成上班族後悔選錯志願 七成學非所用薪資差兩成八

首屆「分科測驗」成績單即將寄送,同時自7月30日起選填志願,並於8月12日放榜!對於準大學新鮮人來說,到底是以「選系為主」,或者以「選校為主」?不過從小到大所謂「我的志願」,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圓夢?畢業出社會之後,有沒有辦法「學以致用」,更影響到「前途」與「錢途」;可惜在「學歷貶值」趨勢下,又有多少人想轉換職場跑道?對此yes123求職網,特地進行「選填志願回顧與學非所用現況調查」,結果在今天(27日)正式出爐。 年少志願圓夢率僅3-7%! 不分男女! 醫師、老師位居前五名! 在上大學之前,幾乎每個人都曾經寫過這個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同時在自己心中,也常常立志要擔任某某職務,或者想進入某某行業。由小時候開始到青少年時代,到底有過多少職場夢想呢? 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回想一下從小學至高中,有哪些職業曾名列「我的志願」名單,在可複選狀況下,對「男性上班族」來說,「我的志願」前五名為:「科學家」(31.2%)、「工程師」(29.9%)、「醫師」(27.6%),以及「老師」(26.3%)、「律師」(22.1%)。 至於六到十名方面,又分別是:「警察」(20.9%)、「職業運動員」(20.1%)、「演員」(16.2%),以及「作家」(15.4%)、「廚師」(14.8%)。 若以較寬鬆的標準來看,就行業與職務相關性,對於前述求學時期「我的志願」,就「男性」上班族而言:有高達65.3%表示,「我的志願算完全沒有達成」;還有32.1%指出,「我的志願算部分達成」;僅2.6%透露,「我的志願算完全達成」。 實際上在選填大學志願時,仍有四成二(42.2%)男性上班族透露,「曾參考過」求學時期「我的志願」。 同樣回想一下從小學至高中,有哪些職業曾名列「我的志願」名單,在可複選狀況下,對「女性上班族」來說,「我的志願」前五名是:「老師」(40.4%)、「作家」(30.7%)、「空服員」(29.4%),以及「音樂家」(28%)、「醫師」(23.8%)。 而在六到十名方面,則分別為:「歌星」(22.4%)、「服裝設計師」(20.7%)、「演員」(19.6%),以及「護理師」(17.5%)、「畫家」(16.3%)。 也以較寬鬆的標準來看,就行業與職務相關性,對於上述求學時期「我的志願」,就「女性」上班族而言:有高達62.1%表示,「我的志願算完全沒有達成」;還有31.3%指出,「我的志願算部分達成」;僅6.6%透露,「我的志願算完全達成」。 實際上在選填大學志願時,仍有四成五(45.2%)女性上班族透露,「曾參考過」求學時期「我的志願」。 其中「醫師」和「老師」,同時進入男女上班族「我的志願」前五名!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解讀,畢竟所謂兒時、年少時的志願,除了受父母長輩平時「口頭教誨」的影響外,可能也因此考量到「穩定」或「高薪」兩大因素;加上本身對該項職業,產生的信任感、社會地位印象,自然讓「雙師」成為許多人從小到大的職場夢想。 後悔比例較低! 選系不選校:平均收入高21%! 整體來說,有高達65.7%的上班族透露,當年在選填大學志願時,最主要考量為「選系不選校」;其餘34.3%才是「選校不選系」。後來的薪資水準甚至出現差異,以交叉分析觀察,假如當時是「選系不選校」的,目前平均月薪為40,526元;「選校不選系」的,則為33,430元:前者是後者的1.21倍,等於薪資能多兩成一。(40,526除以33,430,約等於1.21!) 至於為何選擇讀這個科系,最主要的原因,又依序為:「考試分數落在這個科系」(39.1%)、「個人興趣考量」(34.7%),以及「完全由父母或長輩決定」(14.2%)、「未來就業市場考量」(12%)。 不論主因為何,對於當年選填這個科系,目前有40.7%的人覺得「不後悔」;代表覺得「後悔」的,合計佔了59.3%:包含32.2%屬於「畢業求職後才後悔」;27.1%屬於「求學期間就後悔了」。 進一步以選系或選校交叉分析,yes123求職網還發現,「選系不選校」的,合計後悔比例為55.3%:其中29%屬於「畢業求職後才後悔」;26.3%屬於「求學期間就後悔了」。這也代表當年「選系」為主的,現階段「不後悔」比例為44.7%。 但相較之下,「選校不選系」的,後悔比例更高達66.8%:其中38.3%屬於「畢業求職後才後悔」;28.5%屬於「求學期間就後悔了」。這也代表當年「選校」為主的,現階段「不後悔」比例為33.2%。 觀察上述調查結果,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為,在選填大學志願時,若當時以「選系為主」的上班族,可能事先就對要主修的東西,比較有興趣、也試著去了解,對往後的職場方向比較清楚,難怪進入社會後,不僅後悔選填志願的比例較低,更因為求學期間提前作好準備,讓日後平均薪資,有機會能高出一些。 在校所學:33%覺得無助職場 六成三會重填志願! 熱門改選:工程、醫藥、資訊! 除了主修科系外,上班族回想在念書時期,還有哪些事情覺得很後悔沒去做?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包括:「沒有加強外語能力」(63.7%)、「沒有培養第二專長」(56.8%)、「沒有培養一技之長」(46.1%),以及「沒有考證照」(42.3%)、「沒有念輔系或雙主修」(35.5%)。 其餘後悔的事情,又還有:「沒有參加交換學生計畫」(33.5%)、「沒有實習或擔任志工」(20.2%)、「沒有考研究所」(19.1%),以及「沒有打過工」(18.2%)、「沒有參加社團」(16.8%)。 只是有很多人希望學涯能「再來一次」,有高達六成三(63.3%)的上班族表示,如果重新選擇,「不會」選擇相同的科系:代表他(她)們想要「重填」大學志願。 其中主要想「改選」的科系,又是屬於哪個學程領域?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名依序為:「工程」(24.2%)、「醫藥衛生」(23.2%)、「資訊」(22.5%),以及「財經」(21.9%)、「建築與設計」(20.4%)。 至於「重選」學程的第六名到第十名,則依序是:「法政」(17.3%)、「外語」(16.5%)、「生命科學」(15.9%),以及「大眾傳播」(15.5%)、「地球與環境」(11.1%)。 對畢業後找到工作這件事情,有71.6%的人覺得,在校讀的「科系」幫助比較大;不過也有28.4%則認為,所讀的「學校」幫助會比較大。 同時對過去「學校所學」,有六成七(66.9%)的人認為,對目前職場是「有幫助」;但是認為「沒幫助」的,仍然佔了33.1%。 而且除了念書外,求學時期的哪些經驗,對目前職場幫助最大呢?本次調查顯示,在可複選狀況下,上班族大多數覺得:像是「打工經驗」(61.6%)、「實習經驗」(40.5%),還有「社團經驗」(28.2%),以上這三項最有助益。 上看646萬人! 學非所用較嚴重:文史哲、管理、藝術 期望起薪能否比較高,也與「學以致用」的程度有關!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高達七成(70.3%)的上班族認為,目前的工作對自己來說,其實屬於「學非所用」;代表其餘三成(29.7%)認為,目前是「學以致用」! 若以「全體受僱就業者」918.2萬人估算,自認「學非所用」的上班族,恐怕上看646萬人。(918.2萬乘上0.703,約等於645.5萬!) 再以「學群領域」交叉分析,其中「學非所用」較嚴重的,主要依序有:「文史哲」(90.1%)、「管理」(88.5%)、「藝術」(85.4%),以及「社會與心理」(83.6%)、「外語」(80.2%)。(請詳見文末附表一) 相反的,屬於「學非所用」較輕微的學群,主要依序為:「醫藥衛生」(32.6%)、「資訊」(37.3%)、「工程」(39.7%),以及「建築與設計」(46.2%)、「生命科學」(48.8%)。(請詳見文末附表一) 進一步交叉分析更發現,自認「學以致用」的,現在領的月薪,平均值為44,906元;但是自認「學非所用」的,平均月薪僅有35,206元:前者為後者的1.28倍,兩者落差幅度高達28%。(44,906除以35,206,約等於1.28!) 歸咎自己目前「學非所用」的導火線,主要原因依序包括了:「學校所學的不具一技之長」(30.6%)、「主修科系造成求職時的行業範圍受限」(21.5%)、「與主修科系相關的職缺,薪資不符合預期」(16.8%),以及「學校所學的專業度或深度不夠」(15.9%)、「與主修科系相關的職缺比較少」(15.2%)。 學非所用:63%職場成就感低 四成考慮直接轉行! 學歷影響求職:平均3.4年! 如果自認「學非所用」,對於目前的工作狀況:37.2%覺得職場成就感「高」;62.8%覺得職場成就感「不高」。相對的,自認「學以致用」的人,對於目前的工作狀況:64.6%覺得職場成就感「高」;35.4%覺得職場成就感「不高」。 對於「學非所用」的上班族來說:其中有40.2%「考慮過直接轉行」;21.8%「考慮過自行創業」;17.2%「考慮過留職停薪或在職進修」;9.5%「考慮過離職,並轉考公職」;3.4%「考慮過離職,並重返校園念書」;僅剩7.9%透露,「沒有」考慮過直接轉行。 同時也有高達八成九(88.6%)的人覺得,目前職場上存在著「學歷貶值」狀況;但不論正面或負面影響,自認「學歷對求職」這件事,平均只會影響職涯3.4年;其中甚至有15.9%表示,學歷對求職「完全沒有影響(0年)」。 綜觀此次調查數據,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不可否認的,在進入職場初期,靠著「學歷光環」或「名校加持」,確實對新鮮人起薪有些許幫助;但隨著出社會越來越久之後,所謂的「學歷效應」逐漸淡化,大約過了三十歲,先前累積的工作表現、職場成績,將逐漸取代學歷,成為能否成功升遷、調薪、跳槽的重要依據。 楊宗斌更指出,雖然文組畢業生比起理組畢業的,發生「學用落差大」的機率要高一點,但是產業趨勢瞬息萬變,即使剛入學時念的是熱門科系,並不代表四年後畢業時,相對應的職缺仍居高不下;至於近期企業開始重視「永續經營」、「節能減碳」,紛紛成立ESG部門,帶動「農林漁牧」、「地球與環境」、「生命科學」等學程出身的人才炙手可熱。 楊宗斌也建議,若自認目前嚴重「學非所用」,導致職場成就感低落,以及薪資沒起色,要有「砍掉重練」、「大破大立」的決心,勇敢走出舒適圈:一旦規劃轉換跑道,就需要馬上投入時間與金錢,再去學習「一技之長」或「第二專長」,補強新的產業知識、專業技能,甚至考取相關證照。 ※「選填志願回顧與學非所用現況調查」是由yes123求職網於2022年7月8日到7月22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大專院校畢業,且目前有正職工作者,有效會員問卷共1,255份,其中男性會員616份,女性會員639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77%。

【立專欄|世新USR】世新英語傳播系培育學生跨域專業!展現與時俱進多元智慧

世新大學英語暨傳播應用學系是全台唯一結合英文知識及傳播教學的學系,創系至今25年,培育出許多優秀學子,也善盡高等教育的社會責任,培育大三學生自編教材、經逐一修改及課堂演練後,配合政府EMI英語教學政策,前往鄰近社區的木柵國中、實踐國中實習,並支援景美國小晨間教學及母親節特別活動等,今年八月更將走出文山區,前往基隆七堵國小協助辦理國教署的「暑期英語營」。此英語實習課程強調互動與個別指導的專業教學,完美融合英語系學生文學與語言學習成果,不僅深獲地方國中小好評,更透過親身實踐的教學活動,展現學生獨特的多元智慧。 致力培育跨域人才的英語系,亦開設多門跨域課程,包含新媒體與文化傳播、整合式新聞英文、英語傳播創作寫作、影視翻譯入門、文法與多媒體應用等。其中多媒體翻譯實作,連結國發會的地方創生政策,帶領56位學生從在地文化與自身生命發想題材,一手包辦企劃撰寫、攝影採訪、字幕翻譯,並透過影像聲音、圖像文字等多媒體呈現,規劃出各式展演活動。參與企劃的英語系學生古蕎瑀分享到,「多媒體翻譯的呈現有很多種,我們選用影片方式做翻譯,透過影片中的字幕翻譯,讓各國的人都知道我們想要傳達的訊息,從中也讓我培養跨域能力,覺得很有成就感。」 目前在寰宇新聞台擔任國際新聞主播的詹可旬,便是畢業於世新大學英語系。「高中時很多人提醒我,進入大學後英語能力很容易荒廢,所以我選擇英語系,希望能持續精進外文能力。」對於新聞媒體產業具有高度興趣的她,在大學選擇以修習「學程」的方式,接觸新聞實作與理論等課程,出社會後成功坐擁外語及傳播兩項專業。 世新英語系以文學研究、語言教學及翻譯應用為基礎,在結合傳媒特色、多元教學與校內完善的軟硬體設施之下,積極鼓勵學生修習其他傳播領域的技能與知識,每年世新英語系的畢業公演,由學生結合英語及傳播專業,自編、自導、自演獨立製作英語戲劇,展現跨域學習成果;系上更與世新廣播電台合作,讓學生能夠參與製作英語廣播節目(E-Radio),以及透過時下最夯的Podcast製作新聞英文。除此之外,更有專業口譯實習教室、英語沉浸園(English Corner)、全媒體中心等硬體設施供學生使用。 世新大學英語系主任王毓芝表示,「與時俱進已是今日的必修課程,英語系的課程也在不斷地求新求變,以期同學們能具備世界觀並平順地與職場接軌。」她強調,世新英語系的目標為培養學生具備跨域(傳播)能力及符合時代的專業能力,在傳播與科技掛帥的元宇宙時代,唯有不斷求新求變,才能讓自己具備無限競爭力。

【立專欄|世新USR】世新社心師生發掘塵封夢想 文山樂齡者生命學習再昇華

擁有「扎根社會,貼近人心」的跨領域創新才能,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所培育人才持續升級,自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的社區創想中心成立以來,積極探索社會創新、助人與工商心理的核心概念與理論基礎,以社區為場域結合課程設計,落實大學社會責任(USR),提供在地民眾多樣化的服務內容與教學合作,實踐聯合國SDGs永續精神。 隨著社會快速變遷與成長,國內老化的速度也日漸加快,建構樂齡長者安全、快樂、健康的學習環境,一直是產官學三方努力的目標,目前國內已經成立370所樂齡學習中心,世新大學社心系近年就曾與臺北市文山區老人服務中心、樂齡學習中心合作,協助在地樂齡者和參與學生家中的長者,完成生命史敘述,試圖發掘其心中尚未完成的夢想,讓他們在日暮西山之際,有機會重新檢視其生命歷程,進而促發其子孫、家人協助實現夢想。 本著推廣人文關懷、落實USR理念,世新社心系推動「回顧生命歷程,發掘塵封夢想 - 文山高齡者生命敘說與夢想發掘方案」,擔任計畫主持人的社心系副教授孔祥明介紹,透過計畫的執行,學生在與樂齡者接觸、互動的過程中,實際運用並檢視社會學和心理學課程中所習得的知識,也充分構築一個能將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學習環境,開啟學生、系所、校方對文山區在地的關懷與社會實踐。過程中,學生也展現「數位傳播貫穿各學門,數據智能結合各專業」的世新特色,為樂齡者記錄敘述影像,供其及子女收藏,並開闢網頁專區,讓他們也可以分享給更多親友或鄰居。 曾執行與規劃的活動課程中,有透過廣告顏料、色鉛筆、色紙拼貼等形式,創造富含個人生命故事作品的「藝享異想人生創作體驗」,以及透過老歌歡唱、樂器合奏、音樂律動、音樂欣賞以及音樂遊戲等,提升其生活品質的「歡聲擊鼓玩樂趣音樂體驗」。這些專門為樂齡長者開發的服務課程,不僅促進他們的身心靈健康,也進一步成為穩固家庭幸福與社會安寧的基石。 計畫主持人孔祥明指出,社心系學生藉此計畫強化人物訪談、文字書寫地方誌的能力,在紀錄、整理與後製過程中能對文山在地文史背景有深入了解的機會。此計畫內容更是擴展了樂齡長者服務的多樣性,並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指標的SDG3「健康與福祉」、SDG4「優質教育」、SDG5「性別平權」與SDG10「減少不平等」,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賦予所有婦女權力的永續精神。 此外,社心系在最新學期將針對大四學生,由社會學和心理學老師共同合作,開設一門「社區設計與社會行動」的課程,讓學生走進文山區在地社區,運用創新的社會設計概念,協助長者建構更豐富且具活力的人際連結,並創造生命經驗共享的可能,進而打造適合樂齡活動的公共空間。世新大學師生肩負起大學社會責任,為地方貢獻服務,發揮專長與價值,助力建構完善的終身學習體系,持續為樂齡長者的生命學習再昇華。

【立專欄】熱到想翹班!上班族九成二渴望高溫假 消暑商機622億元

時序進入夏天,節氣也來到「小暑」,全台各地持續飆高溫,是否影響職場辦公效率,甚至出勤安全?勞資雙方又是如何看待「高溫假」或「高溫津貼」?另一方面處於「炎炎夏日」,想要「降溫」的上班族,將增加多少消費在「抗暑」上,預計能帶來多大的商機?對此yes123求職網,特地進行「高溫上工與消暑商機調查」,結果在今天(7日)正式出爐! 65%需夏季外勤! 四成七因公中暑過! 高溫戶外上工:日薪2875元起跳! 全球面臨極端氣候,台灣屬於海島國家、亞熱帶氣候地區,若處在都會區大樓林立狀況,加上連日高溫的話,上班族肯定吃不消,特別是要預防「熱傷害」!由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每逢夏天(6-8月),高達六成五(65.3%)的勞工透露,「有需要」到戶外工作;這其中又有54.4%表示,公司方面「沒有」主動提供預防高溫的措施。 代表其餘45.6%的戶外工作者,他(她)們任職的企業「有提供」預防高溫的措施,在可複選狀況下,依序為:「提供飲料或補充鹽份」(50.3%)、「中午時段暫停工作」(38.2%)、「提供遮陽空間休息」(36.4%),以及「增加休息時間」(30.4%)、「提供遮陽物品」(28%)、「出勤日延後,或出勤地點改在室內」(23%)。 同樣也詢問資方作法,每逢夏天(6-8月),當員工需要到戶外工作,43.2%企業透露,「有主動」提供預防高溫的措施。 本次調查更發現,回顧整個職涯,仍有43.1%的人透露,曾經「因為處理公務而曬傷過」;以及有47.2%的人透露,曾經「因為處理公務而中暑過」:這其中又有29%,甚至因此「請假就醫或休養」。 不過假如勞工被要求「戶外高溫工作」,一天若以八小時計算,大家願意接受的「日薪」,平均至少要給2,875元,換算下來時薪為359元,大概是「基本工資時薪」168元的2.1倍。 贊成高溫假:勞方92%、資方49%! 支持高溫津貼:勞工95%、企業56%! 難怪合計有92%的勞工認為,政府「應該訂定」高溫假制度,不過其中又分成:51.4%支持「有行業與職務的限制」;40.6%則支持「不分行業與職務」。 針對戶外工作部分,更有高達九成五(95.4%)的人,覺得「應該訂定」高溫津貼制度;平均每個月補貼,至少要有2,293元。 相較之下,雇主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yes123求職網的調查則顯示,合計有四成九(48.8%)的公司,「贊成」實施高溫假,其中又分成:43.9%為「有行業與職務的限制」;4.9%為「不分行業與職務」。 同樣針對夏天戶外工作者,更有56.1%的企業表態,「願意」提供高溫津貼,而且每個月補助上限,平均為1,571元,可惜換算下來,大約只有「勞方期望值」的68.5%。 天熱副作用:疲憊、無耐性、易怒! 21%採心靜自然涼法! 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顯示,每逢夏天天氣變熱,有高達七成八(77.6%)的上班族透露,「曾經因此」有不想上班的念頭! 同時對工作狀態的影響,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依序有:「容易疲憊」(60.8%)、「容易沒耐性」(58.8%),以及「覺得易怒」(46.1%)、「工作效率變差」(43.5%)。 其餘大熱天開工的「副作用」,又分別為:「注意力不集中」(39.1%)、「容易頭昏或頭痛」(35.1%),以及「工作情緒低落」(31.1%)、「記憶力變差」(14.4%)。 假如「室內工作場所」沒有空調或冷氣,勞工又會選擇如何消暑呢?在可複選狀況下,調查也發現,主要方法有:「多喝飲料或水」(80.8%)、「自備電風扇或扇子」(64.8%),以及「窗戶全開」(50.3%)、「穿少一點上班」(37.5%)。 其他上班族的消暑「撇步」,又分別是:「自備濕毛巾或冰袋」(27.6%)、「心靜自然涼」(20.6%),以及「吃冰品或冰過的甜點」(13.1%)、「吃水果、沙拉」(7.3%)。 當然碰上高溫日,員工也希望雇主能有更為「人性化」的政策,在可複選狀況下,其中包含了:「提供免費飲料、冰淇淋」(48.4%)、「設定便服日,不用穿西裝、套裝」(47.4%),以及「中午時段免出勤,並採彈性工時」(46.3%)、「可穿拖鞋、涼鞋辦公」(36.7%)。 其餘期待的「企業消暑政策」,又還有:「出門洽公,全額補貼計程車費」(32%)、「改以電話、電郵聯繫,取代外出洽公」(30.9%)、「設置淋浴間」(28.7%)。 每月多花2257元! 抗暑三寶:冷飲、瓶裝水、短袖! 上班族「抗暑大作戰」開打,更將帶動龐大商機!從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發現,預計在今年夏天(6-8月),為了工作消暑而增加的消費,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依序有:「買冷飲」(72.7%)、「買瓶裝水」(52.7%)、「買短袖衣物或短裙(褲)」(41.4%),以及「買防曬油」(40.4%)、「買電風扇」(37.1%)。 其他上班族的消暑方法,又分別為:「買冰品」(36.2%)、「買遮陽物品(帽子、陽傘)」(34%)、「買降溫噴霧劑」(23.6%),以及「買果汁或水果」(21.9%)、「買墨鏡」(18.9%)。 因此為了今年夏天工作時消暑,估計每月約至少增加2,257元的花費!若以「全體受僱就業者」918.2萬人計算,一個月消費多2,257元,夏季共有三個月,預估上班族所創造的「消暑商機」,將上看622億元。 夏季夢幻缺:開民宿、飲料試喝、冰品試吃! 手搖飲最愛:原味茶、珍奶、拿鐵! 無論需不需要高溫假或酷暑工資補助,勞工心中的「夏季夢幻職缺」,又有哪些呢?此次調查就顯示,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名依序為:「海邊或山中民宿老闆」(54.5%)、「飲料試喝員」(43.5%)、「冰品試吃員」(38.5%),以及「潛水員」(19.8%)、「海洋動物保育員」(18.7%)。 至於六到十名部分,又分別是:「製冰工」(14.6%)、「游泳教練」(13.7%)、「海島巡守員」(12.8%),以及「溯溪教練」(11.7%)、「泳裝模特兒」(10.3%)。 針對以上這些夢幻職缺,或許沒法真的圓夢,不過對於上班族來說,每逢天氣炎熱時的「小確幸」,就是能來杯手搖飲!像是此次調查也發現,高達八成二(81.7%)透露,「有」喝手搖飲習慣。 如果有購買習慣,預估「每個月」的消費金額,平均落在1,000元。若以「全體受僱就業者」918.2萬人推估,上班族所創造的「手搖飲商機」,一個月有望從75億元起跳,更代表一年上看九百億元。 在可複選狀況下,若有喝手搖飲習慣,上班族「最偏好」的產品,主要依序有:「原味茶類」(57.8%)、「(黑糖)珍珠、波霸奶茶(鮮奶)類」(35.1%)、「拿鐵類(指茶奶混合)」(24.4%),以及「純果汁或果汁牛奶類」(22.4%)、「加檸檬汁類」(20.8%)。 其他喜好的手搖飲品項,又分別是:「其他加料類(椰果、仙草、紅豆、布丁、芋頭等等)」(16.3%)、「水果調味茶類」(15.1%)、「冰沙、豆沙類」(11.7%),以及「冬瓜茶類」(10.4%)、「加多多類」(9.4%)。 炎夏出勤! 建議放寬服儀規定! 熱天上工安全:降溫、飲水、休息! 綜觀上述調查結果,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為,像是以「室內工作環境」來說,假如沒有電風扇或空調,或者窗戶沒有全開,空氣不流通又悶熱,每逢夏天開工,容易出現人員頭昏不適、呼吸不順狀況,如果又處於產線、廠房,恐怕將導致工安意外。 楊宗斌進一步分析,雖然對於實施「高溫假」、「高溫津貼」,勞資雙方意見分歧!例如外場、外勤或業務人員,因為代表公司執行公務,有時為了企業形象,夏季繼續穿西裝、套裝上工,甚至需要打領帶。 因此站在照顧員工的立場,楊宗斌衷心建議老闆、主管,當室外溫度超過35度時,其實可以適度放寬服裝規定,讓上班族更加舒適,避免大量流失水分而中暑。 楊宗斌也呼籲企業主,應當特別留意「戶外作業工作者」的熱危害風險,遵守「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規定,提供休息場所、飲料,並降低作業場所溫度、調整作息時間,也要實施健康管理、熱疾病預防教育宣導,以及建立緊急通報處理機制。 楊宗斌並指出,特別是營建業勞工,經常需要頂著大太陽趕工,或者是路邊派報、舉牌人員,他(她)們更需要注意「降溫」、「飲水」、「休息」三大原則。 ※「高溫上工與消暑商機調查」是由yes123求職網於2022年6月22日到7月4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20歲(含)以上,且有正職工作的會員,有效問卷共1,284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73%;至於企業部分,有效問卷共973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3.14%。

【立專欄】電商展望三大銷售賦能:消費保障、CRM經營、零售媒體廣告 解密訂單轉換關鍵突破口

抗疫生活使全球宅經濟快速發展,據eMarketer預估 ,2025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將達7兆多美元(約218兆台幣)。回首2022上半年台灣市場,蝦皮購物觀察到,隨本土疫情爆發,民眾加深對電商的依賴,居家生活、美食伴手禮、美妝保健等日常生活必需品持續盤據站上前三大熱銷,其中又以居家生活品類訂單相比去年同期成長最為顯著,顯見有了去年防疫經歷,在上半年過節送禮期間與再度開啟居家上班之際,民眾已習慣透過網購滿足需求。 時序進入2022下半年,面對快速變化的電商市場、疫後台灣及全球漸走向病毒共存新常態,蝦皮購物作為台灣電商龍頭,也持續致力於幫助品牌賣家擴大數位版圖,更解密2022下半年三大電商趨勢,公布品牌經營消費者關係、提升訂單量轉換的關鍵突破口: 趨勢1:「消費保障」成網購決勝關鍵,蝦皮商城升級「品牌旗艦店」識別助品牌平均消費金額翻倍 隨著網購深入民眾的生活,不僅各大電商紛紛祭出各式優惠與活動搶攻市場,在購物選擇增多之下,「消費保障」也成為左右消費者決策的關鍵。根據蝦皮購物觀察,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專屬優惠的月月盛典策略,成功吸引消費者進站購物,以每月25日的蝦皮商城盛典「商城狂購節」為例,自去年推出後,最高曾為站上帶來單日訂單量75% 成長的驚人成績。 而在今年,隨著蝦皮商城三大保障「15天鑑賞期」、「蝦皮安心退」、「正品保障」升級,與「品牌旗艦店」規模擴大至超過600間,加上推出最高折500元的國泰世華蝦皮聯名卡「品牌旗艦店」專屬優惠券,及雀巢、植村秀、施華洛世奇等國際知名品牌紛紛進駐,蝦皮商城流量與訂單數持續呈現上升趨勢,站上「品牌旗艦店」較一般商家平均每筆消費金額多出近1倍。此外,「蝦皮安心退」便利的退貨機制,亦優化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今年3月服務擴大至蝦皮購物全站賣家後,短短2個月平均退貨處理時間已減少近20%。在品牌旗艦店進駐與保障機制升級的雙重加持下,成功加深消費者對蝦皮購物的信賴,更顯示消費者對於網購消費權益保障的意識逐漸抬頭,購買可靠性成為網購消費決策的關鍵之一。 趨勢2:CRM躍升疫後銷售賦能「心」關鍵,「品牌會員」重複購買率高達50% 疫情對零售業造成重大衝擊,各品牌接連數位轉型,消費者在多元選擇下導致品牌忠誠度下降,品牌該如何滿足消費者的期待與需求,創造「差異化」持續吸引消費者眼球?根據經濟部技術處指出「CRM成為疫後顯學」其中的銷售賦能 (Sales Enablement) 概念至關重要,隨著消費者對個人化體驗的要求攀升,第一手資料留存的重要性也跟著提升,越來越多企業加大投資打造CDP (Customer Data Platform ) 以掌握顧客與品牌的互動行為,藉此提升消費體驗並鞏固忠誠度! 蝦皮購物為創造買賣雙方與平台三方共贏局勢,並深化消費合作關係,自去年起打造「品牌會員制」,讓品牌透過蝦皮購物平台就能享有CDP的基本功能,掌握消費者購買歷程、了解需求,為會員提供專屬優惠與服務,讓首購消費者晉升成持續回購的忠實顧客,並深化消費者與品牌的互動。根據蝦皮購物統計,自品牌會員制創立後,品牌會員的重複購買率高達50%,2022 Q2品牌會員店家數更成長超過60倍,且訂單量成長幅度可觀,顯見CRM的經營不僅強化品牌與消費者的聯繫,同時也提供品牌業績成長動能。 趨勢3:零售媒體廣告成為訂單直通車!「蝦皮 X Facebook廣告」廣告業績年成長2.5倍 近年社群廣告隱私政策調整,影響小型企業的廣告投放成效,然而零售平台優勢在於擁有龐大的消費數據,能有效協助品牌進行廣告策略制定,零售廣告已成為新興趨勢,根據Forbes預測,美國零售廣告規模更將在2023年突破500 億美元。發揮產業前瞻,蝦皮購物早於2020年發展自己的零售媒體,並羅列關於零售電商媒體之3大點優勢: 電商平台擁有第一方數據:蝦皮購物內建搜尋、動態、直播、遊戲和銷售環節體驗,打造閉環行銷 (Closed-loop Marketing)策略。除了一站式的購物體驗,站上亦提供多元的互動與娛樂內容。在大量的消費數據奠基下,平台成為品牌賣家的行銷工具新寵,協助品牌端精準掌握消費者購買歷程。 電商平台營運後台整合「歸因系統」幫助品牌追蹤綜合廣告成效:為協助品牌賣家抓準消費者購物歷程,蝦皮購物「Brand Portal」一站彙整品牌賣場銷售表現、行銷活動與廣告版位,以追蹤品牌營運狀況及站內行銷活動;也同步追蹤站外「蝦皮 X Facebook廣告」、「蝦皮 X Google廣告」等協作廣告成效,幫助品牌規劃完整的行銷策略、優化廣告配置。 電商平台開放站內數據,零售媒體廣告助品牌掌握購物歷程:消費模式變化莫測,品牌端應化被動為主動!為協助站上品牌賣家有效抓準消費者需求,蝦皮購物兩年前推出「蝦皮 X Facebook廣告」、「蝦皮 X Google廣告」 協作廣告模式 ,其中「蝦皮 X Facebook廣告」領先同業開放站內數據,至今已有超過1,700個品牌賣家使用。據統計2021年 使用此廣告模式之品牌 廣告業績年成長近2.5倍,知名品牌Logitech羅技透過長期投放使ROAS (廣告績效) 最高更彈跳至20倍。 顯見品牌善用蝦皮購物的零售媒體優勢,透過數據精準掌握消費者搜尋「意圖」,成功洞悉消費者購物歷程,有效提升廣告成效,讓電商成為品牌不可或缺的致勝關鍵。  eMarketer,Global Ecommerce Forcast 經濟部技術處,疫後的CRM發展趨勢觀測 ※關於蝦皮購物蝦皮購物是台灣及東南亞地區線上購物領導品牌,從2015年成立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台灣、印尼、越南以及菲律賓等七大市場,持續連結該區域眾多用戶、品牌和賣家。蝦皮購物母公司Sea為首間於紐交所上市的東南亞互聯網企業(股票代碼:SE),旗下的電子娛樂、電子商務和電子金融業務在東南亞首屈一指。Sea集團的理念為運用科技的力量改善當地消費者及中小企業的生活。※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籃球界超級新星!林蝶笑擁WSBL五大獎獲封最強新人

畢業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廣播組的臺灣女子籃球運動員林蝶,目前效力於女子超級籃球聯賽(WSBL)台元紡織。在世新女籃期間,她連續兩年幫助球隊在大專籃球聯賽(UBA)拿下冠軍,憑藉優秀表現榮獲兩屆MVP。帶著UBA兩屆MVP投入WSBL的她,今年以場均得分17.5分、14.1個籃板拿下年度得分后和籃板后,並入選年度第一隊,同時獲得年度MVP及年度新人后等殊榮,橫掃五大獎獲封「最強新人」,拚搏精神讓人敬佩。 視世新為第一志願 學得體育、廣電雙專長 林蝶在國中時僅接觸社團性質的籃球,直到升學至滬江高中才開始接受正規籃球訓練,並在高二及高三連續兩年奪下高中籃球聯賽(HBL)籃板后。高中畢業後,她毫不猶豫選擇世新大學就讀,「聽說世新廣電系蠻厲害的,想說試試看,也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就選了廣播組。」 2020年6月中,JHBL全國國中籃球聯賽乙級決賽一連三天在陽明高中體育館熱血開打,當時林蝶受邀擔任球評,充分發揮廣播及體育專長,展現大將之風,流利口條搭配冷靜的臨場反應,不俗表現有目共睹。「蠻特別的體驗,在其他學校幾乎學不到這些專業,如果之後不打球,也許可以試著走這一條路。」林蝶笑說。 回憶起在世新的大學生活,林蝶提到,當時常需外出集訓,但老師都很體諒也很幫忙,讓她可以心無旁騖地練球,專心準備比賽。「老師會要我直接寄報告給他們,不用特別到現場,我覺得在世新遇到的老師都很熱心幫助我,非常感謝他們。」 努力拚搏不斷超越自我 助世新女籃勇奪兩后冠 2020年3月,世新大學奪下108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公開女一級冠軍,林蝶則榮獲冠軍賽MVP,但這座冠軍其實拿得並不輕鬆,四強賽首戰對上佛光大學,雙方實力不相上下,戰況一度膠著,直到OT3才分出勝負。「在打OT的時候,我完全沒有在看分數,覺得能盡力幫球隊拿下一分是一分,就是拚盡全力,把自己所有力氣用出來,後面用太多力腳就抽筋了。」比賽最危急時刻,林蝶因腳抽筋不得不下場休息,佛光大學在倒數時刻1分落後時,搶到反快攻機會,好在關鍵的一球楊婉琳上籃放槍,錯失絕殺機會,最終以75比76吞敗,世新女籃拿下冠亞軍門票,最終在冠軍戰以60比56擊敗文化大學,順利奪下首冠。 2020年9月,林蝶隨著台元紡織參賽109學年度全國社會甲組籃球錦標賽,同年11月,她決定續留世新一年,暫緩參賽WSBL。身高179公分的她,場上位置從中鋒調整至小前鋒,與菲律賓外籍生潔丹妮兒組成「世新雙塔」稱霸球場,「有了潔丹妮兒分擔場上工作,變得很輕鬆,也讓我在外線更敢出手。」2021年3月,世新女籃再度奪下109學年度UBA冠軍,並由林蝶蟬聯冠軍賽MVP,屢創校史紀錄。 以身為世新人為傲 期許猛虎小妞更上一層樓 世新女籃連續三年在UBA風光奪冠,團隊氣勢及默契不言可喻,團員間的感情更是堅不可摧,林蝶分享到,「世新女籃就像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家庭,何正峰教練像爸爸一樣對待我們,雖然訓練很嚴格,但大家的感情都非常緊密,一起在這裡成長,變得更好。」 林蝶在世新女籃的成長及蛻變,有目共睹,始終已身為世新女籃一員為傲的她,對猛虎小妞有著更高期待。「當然希望明年她們能再奪冠,我覺得心境很重要,在越關鍵的比賽中,你必須要越冷靜去克服任何突發狀況,同時不能被壓力擊倒。」 橫掃WSBL年度五大獎 勉勵學弟妹面對挑戰永不放棄 進入台元後,林蝶表現依舊亮眼,在第17季WSBL包辦年度MVP、新人后在內五項個人獎,成為今年最大贏家,她謙虛表示,「感謝教練給我機會,自己平常心面對,希望未來能表現更好、更穩。」 提到未來個人目標,林蝶透露,希望自己在籃球路上能持續進步,「我覺得一直突破自己、穩定自己很困難,當你遇到某些挫折的時候,很容易掉得很快,重要的是你要怎麼撐過來,這是我在之後的路上要努力學習的。」 曾經陷入煎熬的低潮期,甚至想過退出籃球的世界,但媽媽在她的籃球路上始終扮演著支持者的角色,讓她知道無論選擇繼續或放棄,背後永遠都會有個堅強後盾,正因母親的無限包容,讓林蝶更堅定自己在籃球場上必須拿出最好表現。她勉勵學弟妹,「不管你喜歡做什麼事情,既然喜歡就繼續做下去,不要因為別人去說什麼而放棄。」正如同林蝶面對人生每一場戰役,選擇永不放棄,抓緊每一顆籃板的機會。

【立專欄|世新校友系列】學業事業兼顧!許瑋甯獲頒世新碩班傑出表現獎

「年輕正是可以開始闖的時候,不要懷疑自己要不要做,做了決定,就不要後悔,切記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知名演員許瑋甯今年6月從世新傳播管理學系上海碩專班畢業,事業、學業兼顧的她,還獲頒傑出表現獎,她感動說道:「參加整場儀式有種受到肯定的感覺,真切地被祝福,每個細節都像是在一步步告別學生身分。」 透過進修精進演藝事業 肯定世新專業教學 提到當初為何想到世新傳管系上海碩專班進修,許瑋甯透露,希望能多學一些與工作領域相關的專業,「表演是很抽象的,可是回歸到學校裡,它會是一個邏輯、一個理論,無論是媒體管理、傳播管理,還是媒體行銷,都是我在工作時會遇到的事情,遇到後透過理論和老師的帶領,幫助我在工作中更能融會貫通。」 不僅演藝事業經營地有聲有色,對於學習,許瑋甯也抱持著一顆積極、熱情的心。「我很喜歡上課,尤其是小組作業,當小組在一起做功課報告的時候,你會看到每個人發揮自己的專長和創意,這些過程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 許瑋甯也透露,論文題目預計將以去年11月推出的自創品牌An.niversary為主,目前仍在跟教授討論中,「剛好在我準備要創立品牌的時候,來到世新唸書,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緣分,也剛好是我想要學的東西,可以在品牌經營上學以致用。」 從小嚮往當演員 努力磨練演技終成功轉型 2003年許瑋甯以模特兒身分出道,隔年轉戰戲劇圈,2015年她憑藉電視劇《16個夏天》,榮獲第50屆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獎」,2016年更以三部電影《紅衣小女孩》、《失控謊言》和《世紀末的華麗》拿下第18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獎」,演藝事業成績有目共睹。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確立自己要當演員,只是剛出道的身分是平面模特兒,一直到大學畢業後我才下定決心,要專心做好演員的工作。」為了扭轉定位,許瑋甯毅然決然放棄模特兒工作,全心全意朝演員這條路邁進。「當時我忍痛放棄工作賺錢,專心上表演課磨練演技,讓自己未來能真正被定位為一位專業演員。」最終許瑋甯的努力沒有白費,接連於金鐘獎及台北電影獎嶄露頭角拿下后座,代表作品包括《紅衣小女孩》、《失控謊言》、《當男人戀愛時》等,更在「2021 yahoo!奇摩搜尋人氣大獎」中榮獲「人氣女演員獎」。 演活無數角色的許瑋甯分享到,近20年演員生涯中,《相愛的七種設計》是對她最具啟蒙意義的一部作品。「當初這部電影在拍的時候,因為導演、副導,還有我的對手演員,給我很多情緒跟和養分,在詮釋角色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聲音表情真的可以因為進入那個角色有變化,讓我發現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因而建立了很大的自信。」 學業事業皆表現出色 許瑋甯獲頒傑出表現獎 擁有「最美畢業生」美稱的許瑋甯,在演技、副業、婚姻都有大躍進,今年6月從世新傳管系上海碩專班畢業,表現亮眼的她更獲頒傑出表現獎。「我覺得學校很用心,當初有點擔心會因為疫情沒有畢業典禮,雖然最後只有得獎和少數一兩位同學可以出席,但我覺得學校還是很用心幫大家著想,儘量讓畢業生都能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許瑋甯開心說道。 正式成為世新人一員的她也透露,在社會上各個領域,無論是電視、電影出版,還是動漫界,都有許多優秀的世新校友,如今自己也成為世新人,讓她備感驕傲。「大學的畢業典禮我因為工作因素沒有參加到,這算是我第一次參加畢業典禮,整個過程都讓我肅然起敬,所有安排都非常有儀式感,讓我感受到真切地被祝福。」 做了決定就不要後悔 勉勵學弟妹把握青春大膽嘗試 精湛演技備受肯定,許瑋甯預告下半年將有《詭棋》、《第9節課》等多部作品問世,其中《詭棋》遠赴奧地利拍攝,片中她化身淒美恐怖的女鬼魂,她透露,角色慘白的扮相,連自己都不敢直視。「在《紅衣小女孩》裡,我還是活在世界上,是肉體、精神頻率極度不穩定的人類,但這回是直接扮鬼,本質上完全不同。」她期盼透過全新的角色嘗試,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許瑋甯。 「趁著年輕的時候開始闖蕩,不要懷疑自己要不要做,做了決定,就不要後悔。」許瑋甯認為,選擇世新最棒的地方就是到處都有學長姐,「只要你說自己是世新的,基本上都會被照顧到。」另外她也表示,世新除了提供珍貴的人脈資源,也讓工作充滿更多可能性和多樣性。「大家加油,雖然求學過程中多少會辛苦,但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一切就都值得了。」

【立專欄|名家觀點】Making Wave玩出來的音樂才能創造潮流-李欣芸

「有一句話叫『Making Wave』,追隨別人的方式也許會紅,但永遠不是第一名;只有自己創造流行,才能引領風潮。我很喜歡這個概念,也是如今高流的精神指標,希望可以激起南部的音樂浪潮。」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執行長李欣芸說。 古典音樂出身的李欣芸,闖蕩音樂圈近30年,職涯橫跨古典、流行、廣告與電影配樂等範疇,曾以演奏專輯二度獲金曲獎,也曾以電影《深海》成為金馬獎首位獲得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的女性配樂家。她在高雄出生,幾個月大就舉家北遷開始前半生,每每以階段性叛逃開啟新的音樂旅程,宛如異數,卻也讓她累積一身海納百川的多元經歷。2020年,李欣芸接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執行長的重任,揮別熟悉的北台灣,正式回到迎接她出生的那道海湧的懷抱。 古典路上的憤怒少女 小時候,鋼琴是她的大玩具。 李欣芸會在放學後跟鋼琴混在一起,鋼琴也會回應她,創作就啟蒙在這一來一往間。她的心思鋼琴都懂,也在母親的應許下朝音樂靠攏。國中如願進了光仁中學音樂班,自由的靈魂卻在此刻撞上一堵牆,科班有科班的好,卻也擋下了她的陽光。「臺灣的音樂教育就是培養演奏家。」成為馬友友、曾宇謙彷彿是每一個音樂班小朋友的唯一目標;然而對李欣芸來說,卻彷彿一堵迷霧,她看不見自己腳下能立足的位置。 不上不下,是她給自己中學時的註解。國中的她開始寫東西,想要把內心的聲音化為旋律、寫成歌,也會找同學一起玩;高中面臨升學壓力,老師不理解,學校不允許,她只能收起玩心,關起熱情向外的心門。「在英文裡,彈奏樂器的動詞都是『Play』,音樂本來就有玩性,玩出來的音樂才有活力。」李欣芸緩緩道,太晚了解這點,讓小小年紀的她成為音樂教育下的局外人,總是憤怒,總是覺得不被理解。 憤怒少女最終還是叛逃了。拼盡整個奧少年時期的古典音樂之路,她走得艱辛,一畢業就轉身離開舒適圈,踏進流行音樂掛帥的唱片公司。也不管人脈或機緣,主動爭取幫忙整理樂譜、編曲,讓自己的音樂背景成為基石。「剛開始只想拋掉我的古典背景、連樂器都不想用,後來才發現這些都是養分,如果不是懂樂理配器,我又如何能當一個製作人?」欣芸笑說,耳朵不好怎麼聽得出來?這些都仰賴過往十多年在她身上烙下的紮實訓練,是基石,也是機會。從此以往,她不再畏懼跨域或改變,改變只是開拓機會的火藥,炸了,路就開了。 Play是音樂的本性,也是本心 學生時期的李欣芸就常參加音樂創作比賽,不為成果或獎金,只求在這條孤單的音樂路上找到契合的同伴,實現玩心。後來的她前往美國柏克萊音樂學院主修爵士作曲,這才知道音樂必須和地方文化與氛圍有所連結,才能長出屬於自己的創作;而好玩的往往都在前頭,演奏只是最後表現的那一步。至此,李欣芸也更加確定自己的本心,不只要成為「創造」端,還要為自己開闢好玩的蹊徑來走。 30歲那年,李欣芸認識了在電台工作的朋友,邀請她去電台播歌、介紹音樂,彼時的她滿心排斥,本身就不愛拿麥克風講話了,還要對著空氣中的無形的聽眾自言自語。但生性愛冒險的她,又在此刻冒出玩心,硬著頭皮接下來。幾年後,開始有些樂迷會寫信給她,演講時也會有觀眾跑來告訴她,特別喜歡某一集節目的分享,李欣芸才意會到,人生有些課題,在當下也許會覺得抗拒、難以突破,「但如果這樣子的機會選中你,那就是要你成長的契機。」她笑說,沒有人能看到自己未來的樣子,卻也是這樣的未知,讓人生充滿刺激。 擁抱岔路的未知 書寫人生新篇 在唱片公司期間,老闆的電影導演友人不時會來公司走走,有天,陳國富導演聽了李欣芸的音樂,認真對她說:「妳的音樂有畫面感。」她琢磨這句話良久,也回頭檢視了自己接觸不同樂風的歷程,更加肯定耳朵是被開發出來的。 「小時候我在古典圈,聽搖滾樂只覺得吵,我聽不見搖滾樂背後的內涵。長大後才知道,世界上這麼多音樂都其來有自,原來雷鬼的Bass是這樣彈、Bossa nova有切分節奏、拉丁音樂與葡萄牙悲歌是如何誕生,甚至臺灣的歌仔戲都與土地有著深厚的關係。古典樂並不是唯一。」科班教育長期灌輸她的信念,在此刻徹底瓦解;也是從這時期開始,李欣芸真正打開心胸,海納音樂百川入創作。 陳國富帶著《雙瞳》找上她做配樂,愛看電影的她滿口答應,收到劇本才知道是驚悚片。第一次就震撼教育,也激起她骨子底的不服輸,李欣芸開始博覽世界各種鬼片、系列類型驚悚片,悉心蒐羅電影中的音樂表現。不只是輔助劇情,更要引導觀者情緒動線。「銀幕上無法表達的情感,也許能用音樂讓觀眾懂。」李欣芸舉希區考克的電影為例,常常畫面就是簡單的女主角開車一景,配上可愛的爵士樂就像是要去約會;搭上重低音擦弦音效,懸疑感就會浮現;那些主角沒說出口的,配樂對了,就懂了。 後來她又做了鄭文堂導演《深海》、陳懷恩導演《練習曲》,以前者成為金馬獎第一位獲獎的女性配樂師。對於電影配樂這門考題,李欣芸給自己的功課是「讓觀眾走出戲院時,會不自覺哼出片中的音樂。」對她來說,這就是配樂成功深入人心的象徵。 面向大海,讓自由的空氣引領創作飛翔 秉著這顆初心,李欣芸在追尋的過程中慢慢形塑出自己的模樣,她笑說這就像是進少林寺要把過往的武功廢掉,每一次她接觸新領域,也盡可能讓自己從零開始。 「不管到什麼年紀,還能學習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李欣芸認為每個人的人生時刻表都不一樣,像是有的花每季都開、有的一年才開一次,「小時候玩流行樂,看到同期出道的歌手早早成名,我也會心急;長大後才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程與節奏,你只要跟著,好好享受每一刻就好。」 上天在李欣芸年過半百之際,給了這位橫跨多重音樂領域,經歷過無數任務,也累積了一身豐富音樂能量與人脈資源的高雄女兒一個全新的任務——回到出生地接下高流執行長一職。「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李欣芸欣然接下挑戰,努力讓自己有機會成為黏著劑,成為穩固高流與外界橋樑的重要力量。 高流起始於疫情之年,偏偏音樂活動最重現場體驗,起步維艱,卻在一片低靡的狀態下炸開一朵朵令人驚豔的花火。彼時的臺灣,不管設計或行銷都已長成一套既定的路數,也有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走在前頭披荊斬棘。而高流樹大招風,一舉一動更在外界的放大檢視盯梢中。李欣芸自嘲自己帶著天龍國的眼光下來,卻在親眼看到這座面向大海、被海洋擁抱的建築之際,心裡油然而生:「做台北的第二也沒意思,要就要做獨特的那一個啊!」 李欣芸笑說,流行音樂產業的大忌就是跟著前人的成功密碼,高流也沒有別的選擇,不如趁機用力玩一把,要大膽要前衛、要走在潮流的前面,讓高雄的性格流淌在高流的血液裡,讓高流像自己,也許就有機會創造名為「高流」的這股新浪潮。 https://youtu.be/wTw8Y9TLCLs 製造潮流才能不隨波逐流 開館前夕,高流打出的宣傳從字型到視覺、色彩到語氣,各個以生猛的用語和繽紛的視覺暫留,如海湧般襲捲全臺;人們還來不及評斷好壞,下一波浪潮又來。高流的建築是迎著海浪而生,品牌也如海浪般,霸道地湧上大家心頭,一波接一波。 緊跟著視覺印象之後,還有一系列串連高雄城市的形象廣告;大象體操樂團沿著五金街加入鐵工師傅的日常工作,音樂尬打鐵,火光四射,震得畫面外人人心臟噗通噗通響;第二波歌手Leo王直接扛著音響與Mixer,在果貿社區的陽台架起DJ台刷碟,襯著老社區庭院的社區媽媽土風舞,「這款高雄」前所未見,卻又平常地像是路上隨處可見。李欣芸興奮地說,這就是高雄孩子的性格,直率、生猛,又能毫無隔閡地與不同領域、年齡層的人們應對契合,這款可愛就是從高雄長出來的獨一無二,她希望高流能突顯這個特色。 「創作是從土裡長出來的,南部孩子的性格也能展現在創作上,」李欣芸希望讓高流成為土壤,耕耘這些小小的種子,「我希望這些孩子能大膽冒險、不怕犯錯,這才是這座城市會有的模樣。」為自己的出身驕傲,創造潮流,是她對高流的策略與期許。 自己在角落美麗著 「還記得來高流上班的那天,剛到高雄的我什麼都新鮮,在路上喝到一杯超棒的咖啡,店面小巧舒適,當下就決定以後朋友來都要約在這兒。後來咖啡店在都更時被拆了,我心碎好久;直到前陣子在西子灣遇見一間小咖啡店,那個綠葡萄鮮奶油蛋糕我一眼就認出來了,一問之下,果然是當年那間咖啡店的重生。一如當年,小小的,自己在角落美麗著。」這是李欣芸接任高流剛滿兩週年的那陣子,美麗的巧遇彷彿在提醒她,「不要忘記當年來到高雄的感覺。」 古典音樂路上的奧少女,李欣芸成為教育體系下的遺珠,卻也在這不上不下的過程中,讓那股勇於冒險的性格帶著她走向各條岔路,開啟不一樣的精彩。如今的她有了給予的能力,也試圖以高流的力量找回那些和她一樣被遺棄在主流路上的孤單靈魂,「你想知道音樂還有什麼可能性,我們一起找。」接下來高流除了有移師高雄的金曲獎系列活動、演唱會、音樂節,更將舉辦一場高度密集的創作營隊。「我們想把一群年輕人關在一起,朝夕相處,和不同類型的音樂工作者交流互動,一起衝撞出新作品,光想就令人興奮。」她快樂地說,希望高流成為一個音樂的樂園,每個人都能進來各取所需;更要讓大家一想到高雄就會想到,那座南方的城市,有陽光、有海,也有音樂。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名家觀點】「就因為專長各異,才有火花」葛萊美得獎組合的背後-李政瀚、于薇

“The Grammy goes to Li Jheng Han and Yu Wei !” 由李政瀚跟于薇操刀的《八歌浪Pakelang》專輯裝幀設計,在葛萊美奪下最佳唱片包裝設計獎,這也是第一座由台灣人拿下的葛萊美獎。這對雙人組合曾是老闆與實習生的關係,不過後來既不在同一間公司、又有一輪的年紀差、相識也不算太久,一但合作後卻能迸發如此成果,實在令人驚喜。 李政瀚笑說:「正是因為各自專長經歷的差異,才能擦出火花吧。我擅長平面設計,于薇更偏重動態影像的思考模式。」于薇言簡意賅地附和:「對啊,阿瀚會的,我不一定做得來。」當然,還有來自董事長樂團的信任,董事長樂團主唱-吉董在《八歌浪Pakelang》專輯的設計包裝製作過程中從沒看過實體,一句「ok相信你們」,僅憑照片和電話溝通,讓設計師能放手在專業領域衝刺。兩人侃侃而談,從最受注目的得獎作品開始,回顧過往軌跡,能成就今天都是有理由的。 用設計語言 為音樂做旁白 《八歌浪Pakelang》由董事長樂團及蔣進興與第二代馬蘭吟唱隊跨界合作,以阿美族語為主,將雷鬼、電子、搖滾等元素的編曲融合進古調。如此豐富的曲風、和阿美族文化的深厚底蘊,讓李政瀚跟于薇首度收聽後,同樣有了「好多元」的感想,並依此為據,轉化成視覺設計。 「多元,呈現在每一頁不同的設計變化。」李政瀚梳理董事長樂團的創作目的,是為了向全世界展現台灣的樣貌,在設計角度的想像,有如站在台灣土地對海洋唱歌,把文化音樂傳播到世界角落。於是負責封面圖像的他藉著「山海」意象囊括內頁多元的精彩,那彎繞的線條,有如等高線、或是海波浪、也可以解釋成人的剪影。 而歌詞本從封面設計延伸而來,于薇由歌詞本著手,技巧性地融入阿美族圖騰、和彩虹橋傳說,讓其中一個篇章,絢爛地宛如蝴蝶翩翩飛舞;另外也有為了表達音樂傳承,分別使用了已故阿美族音樂家郭英男、和族人的肖像堆疊出三層側臉。五彩斑斕的歌詞本,歡快地傳達出《八歌浪Pakelang》所代表的慶祝感。 年齡不是距離是互補 經驗與創意的默契搭配 從圖像到實體印刷,又是另一個關卡。為了更親近自然意象,李政瀚原本選擇木頭作為封面材料,但以木頭打樣的成果並不理想,無法克服雷射切割後帶來的燒焦感,尤其殘留的黑碳粉容易弄髒整張專輯;他必須在可預設的風險下降低失敗機率,因此最後轉而選用顏色更為多樣化、且能表現色階漸變感的紙張。而在外包裝的部分,很早就擇定使用透明片UV,但為了在透明片上印出漸層的藍色和清透的效果,李政瀚苦笑說:「印了40幾次,才終於把容錯率降到最低。」 「阿瀚在印刷方面真的比我強很多。」于薇稱讚。「那是因為我比你老很多,自然有比較多經驗值。」李政瀚玩笑似地回應。兩人的年齡差距非但沒有帶來隔閡,反而能互相補足,李政瀚提起在他當學生的那個年代,海報設計尤為盛行,所以他習慣用Illustrator或Photoshop創作,專注在平面設計,但也因為深知並能活用印刷技巧,才能做出《八歌浪Pakelang》專輯封面的變化與層次,讓整體有「活」起來的感覺,帶出海浪的澎湃感;而于薇因為出於對動態影像的興趣,自學TouchDesigner、AE,以動態的思考邏輯切入,並用動態軟體演算,才能做出《八歌浪Pakelang》具有變化及色彩豐富的歌詞本。李政瀚對于薇的技術表示肯定:「我用Photoshop畫不出這種感覺,除非得試非常、非常多遍。」 把生活過好 就有更多創作的可能 平面與動態,並非孰優孰劣,李政瀚認為:「重點是有沒有辦法內化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然後利用創作體現出那份獨一無二。」他提起大學時期一場以原住民為主題的海報比賽,當時女友的作品被老師評為很有冠軍相,而他的則被打了低分,他自嘲著自己從來不是老師看好的學生,倒是女友鼓勵他一起參加;沒想到最後結果公布,他得了銀獎,女友卻只有佳作。「我的海報結合了布農族服飾和吉他的元素,那時的女友告訴我,這個吉他就是亮點,因為我有玩band,這是別人不一定會想到的方向。」原來習以為常的生活即是澆溉創作的最好養分,李政瀚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示。 把生活過得很有趣,那些軌跡自然會引領你往心之所向的地方。喜歡音樂的于薇時常聽團、看表演,很早就有機會接觸專輯裝幀設計,從大學累積至今已有10多張專輯的設計經驗,甚至比李政瀚還多。「就學期間的經濟壓力比較小,可以盡情地去嘗試喜歡的東西。」于薇並鼓勵著說:「只要有興趣就多學習,保持開放的心,多嘗試都很好。」像她平常喜歡看MV、美劇、電影,時常打開視覺探索工具Pinterest,「大量的觀看可以累積成一定的養分,但不要刻意去記住些什麼,否則容易匡限自己。」李政瀚並補充,為了不被表面形式囿限,可以多了解設計師的邏輯脈絡,探討背後的精神,懂得「如何」做出來、比做出來的成品更重要。 適時地「八歌浪」一下 為日常增添樂趣 「多交朋友、多聊天,也挺好的。」李政瀚為了設計《八歌浪Pakelang》的專輯視覺,而向阿美族的朋友請益,「一般google八歌浪會跳出的解釋,不外乎是婚喪喜慶的慶典儀式,但其實朋友告訴我,八歌浪是阿美族日常的一部分,只要完成了一件事情、有喜悅的感覺,就算只是做完家事,都可以『八歌浪』一下。」 獲得葛萊美當然很值得「八歌浪」,但無論是生活還是設計,都不會止步於此,才23歲的于薇還在追求更多的進步。于薇老實說:「壓力蠻大的,現在接了案子都會被發新聞稿說是由葛萊美得主操刀,我自己希望不要被光環限制、也不要得失心太重,繼續照著以前的步調走,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李政瀚則認為,回到設計師的身份,主要任務還是「幫助」音樂人,做出吸引眼球的視覺,才能讓人有接觸、購買的慾望,從而讓音樂更為人知。就像曾為樂手的他,自己跳下來替樂團做專輯裝幀,也是為了讓更多人愛上獨立音樂。 「感謝董事長樂團敢將目標放在葛萊美,才能讓世界看到台灣的豐富,『多元」就是台灣最得以自豪的文化,不只是族群本身的多元,在創意設計方面,也接收了來自日本、歐美的能量,才能延伸出各種元素,讓設計師有更大的創作發揮空間。」李政瀚說,無論獲得葛萊美、還是身為台灣設計師,大家都一起「八歌浪」吧!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畢業生求職落空!焦慮感「疫」外創新高 81%願降薪屈就

畢業生剛踏出校園,無奈接連三年碰上疫情衝擊,不少人仍在苦尋自己滿意的工作!對於「雙零世代」的新鮮人來說,該如何準備履歷表與寫好自傳?又該如何從容進行面試?是否容易出現「焦慮症」?對此yes123求職網,特地進行「千禧世代待業焦慮與求職困境調查」,結果在今天(24日)正式出爐。 四成一零存族! 忍受無業極限165天! 調降意願創新高! 疫外減薪求職突圍! 剛畢業或退伍出社會,想要獨立生活,經濟壓力可不小!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畢業(退伍)後「若無他人援助」,只靠求學時累積的存款,平均可支撐「1.4個月(42天)」的待業時間,仍保持「生活無虞」。 更無奈的是,其中甚至有41.4%透露,屬於「完全無法支撐(0個月)」,代表處於「零存款」窘境。 實際上新鮮人的「待業忍耐極限」,平均落在5.5個月,約為165天;其中甚至有14.3%的人,自認忍受極限僅「1個月(含)以下」。 只是若超過「待業忍耐極限」,就有高達八成一(81.4%)的人表示,願意「調降」期望待遇以求找到工作,多於去年的79.7%,以及前年的74.8%,比例創三年新高。 「畢業即失業」嗎?社會新鮮人都很害怕!從yes123求職網調查就發現,相較於去年畢業季,評估今年碰上本土疫情變數,覺得「自己嚮往的職缺」,平均數量變化狀況:其中50.9%的新鮮人認為「恐怕會比去年減少」;也有36.9%認為「算是持平」;僅12.2%認為「仍然會比去年增加」。 兩成五悲觀看待起薪! 91%患待業焦慮症! 七成四天天爆發! 同樣評估疫情因素,覺得「自己能拿到的起薪」,平均金額變化情況:其中64.6%認為「算是持平」;還有24.8%認為「恐怕會比去年減少」;僅10.6%認為「仍然會比去年增加」。 本次調查也發現,合計有九成一(91.2%)的新鮮人透露,在「待業期間」時,會有「焦慮感」,其中又分成:74.1%屬於「待業時,天天都會有焦慮感」;17.1%屬於「待業時,偶而會有焦慮感」。 因此新鮮人罹患「待業焦慮症」比例,也高於去年的89.8%,與前年的87.7%,以及2019年的85.6%,創下四年新高!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解讀,這代表新鮮人為了在疫情年「求職突圍」,被迫接受起薪較低的狀況,畢竟不少人剛出社會時,沒有太多存款可維持無業時的生計,先求工作有著落,才能減輕經濟壓力或分擔家計。至於待業焦慮的比例,顯見疫情對求職造成的衝擊,持續深深影響今年畢業生的心理,讓他(她)們沒有樂觀的權利。 84%不會寫自傳! 內容三大瓶頸:無特色、不懂包裝自己、變成長故事! 同時針對履歷表部分,在可複選狀況下,新鮮人覺得「最有困難」的部分依序有:「不會寫自傳」(83.6%)、「缺乏專業證照或技能可寫」(68.2%),以及「外語能力不強」(66%)、「缺乏實務或社團經歷可寫」(50.8%)。 關於其他卡關原因,又分別是:「沒有相關作品可附上」(41.2%)、「沒有推薦函」(40.2%),以及「學歷、學校、科系不突出」(32.6%)、「不知道如何附上照片」(27.2%)。 在撰寫自傳方面,今年新鮮人經常碰到的問題,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為:「不想跟別人寫的一樣,但又不知道怎樣寫才有特色」(72.4%)、「想把自己寫得很棒,但不會包裝自己」(56.6%)、「找不出特別想強調的事蹟或特色,只好從小到大的事情都寫進去」(35.6%),以及「很少寫正式文章,習慣用網路語言溝通」(34.7%)、「怕寫錯字或用錯成語,只好套用現成的範本」(30.9%)。 其餘寫自傳會遭遇的窘境,又分別有:「不知道該寫什麼,只能寫個一兩百字」(25.8%)、「不會分段落,整篇自傳只能寫成一大段」(24.9%)、「懶得寫太多,覺得人資主管搞不好也不會看」(20.7%),以及「不知道家庭背景需不需要寫?或者篇幅要佔多少?」(15.4%)、「不太會使用標點符號」(10.3%)。 71%客製化履歷! 過半數採用畢業照! 20%放生活照! 對於履歷照片的選擇上,本次調查則顯示,雖然有50.8%的新鮮人,會選用「學士(碩博士)畢業照」;但同時也有24.2%表示,會放「個人大頭照」;以及19.7%選擇「一般生活照」;不過仍有5.3%的人「不想放照片」。 新鮮人會依據職缺不同,而來調整履歷內容嗎?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71.3%的人表示,「會」依職缺的不同,而改變履歷表:代表因應不同企業、不同工作,會修改求職條件與自傳的新鮮人,也就是「客製化」履歷者,所幸仍然屬於多數。 究竟要放哪種履歷照會比較好?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建議,多使用「穿著正式服裝」所拍的「個人大頭照」,畢竟對企業老闆、人資、用人主管來說,他(她)們希望能透過履歷照,事先看到求職者上班後的「職場形象」,也代表員工對外的「企業形象」;相形之下,若使用「學士(碩博士)畢業照」,比較容易讓人停留在「學生時期的印象」。 六成五憂口語表達! 53%不知職務能力! 兩成會著正裝! 15%隨興穿! 只是對不少剛畢業的人來說,容易產生「先求有,再求好」的迷思,難怪即使可能「學非所用」,但是為了盡快找到第一份工作,依舊有高達八成一(80.8%)的新鮮人透露,會投遞「與學校主修無關」的職缺。 在投完履歷之後,就是開始等候面試通知,所以得做好事前準備工作!對於新鮮人而言,對於面試前的準備,高達88.4%的人透露,「有感到困難」。 其中覺得「最困難」的部分,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依序有:「害怕口語表達不好,回答不得體」(64.8%)、「不知道應徵的職務需要什麼能力」(52.6%)、「擔心若發生求職陷阱,自己無法應變自保」(48.5%),以及「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期望待遇」(39.9%)、「不知道怎麼開場介紹自己」(32.1%)。 其他覺得準備面試困難的地方,又分別為:「不了解應徵公司到底在做什麼」(30.8%)、「不懂如何化妝或弄髮型、造型」(25.6%)、「坐姿或站姿,如何表現得體又有自信」(24.5%),以及「沒有合適的面試服裝」(23.5%)、「與面試官初次見面的禮儀」(21.6%)。 當然除了面試應答令人傷腦筋外,該穿什麼衣服,以怎樣的外型去應徵工作,也是社會新鮮人頭痛的問題! 從yes123求職網調查發現,其中有34.1%表示「視企業要求,才會決定是否穿套裝或西裝」;同時卻也有30.3%的人選擇,「著非完整套裝或西裝(例如僅著襯衫,沒外套領帶)」;不過堅持「一律著完整套裝或西裝」,比例還是佔了20.3%;剩下的15.3%,屬於「不會穿套裝或西裝去面試」。 平均預算13.7K! 七成二打造求職儀態 30%面試曾爽約! 不過仍有七成二(72.1%)的新鮮人透露,會為了面試,特地去弄髮型、造型或化妝!只是正在求職的新鮮人,大多數其實口袋並不深,對於治裝費、化妝費、造型費,或是剪髮、燙髮等開銷,並不願意花太多錢,寧可把主要心思花在準備面試上,所以為了面試前打理外表這件事情,平均預算上限為13,683元。 除了想靠妝容與造型,許多新鮮人在求職前,也會藉由命理來「指點迷津」!像本次調查就顯示,為了求職與職涯規劃,有八成三(82.7%)透露,曾經求助於「命理諮詢」,而且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選擇方式是:「星座、星象」(65.9%)、「生辰八字」(64.6%)、「塔羅牌」(50.2%),以及「廟裡求籤」(40.7%)、「面相、手相」(29%)。 其餘求助的方式,又分別為:「姓名學」(20.2%)、「測字」(18.9%)、「紫微斗數」(17.6%),以及「易經卜卦」(16.2%)、「生命靈數」(14.4%)。至於「命理諮詢」平均每次的預算上限,大約為2,422元。 「天助自助」!最後來到面試這一天,「要守時、要守信」是基本要求!可惜從調查結果發現,今年仍然有30.3%的新鮮人透露,自己曾經有過「約好面試,卻沒有到」的情況。 因此在可複選狀況下,「面試爽約」的原因主要有:「覺得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60.6%)、「答應後發現不是想應徵的職缺」(57.7%),以及「不好意思馬上拒絕邀約」(48.9%)、「臨時有其他私事要忙」(37.8%)。 其他臨時爽約的理由,又分別為:「睡過頭,來不及準備」(21%)、「已經遲到乾脆放棄」(15.7%),以及「當天完全忘記」(10.4%)、「當天面試前心情變差」(7.4%)。 綜觀上述調查數據,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為,假如新鮮人的履歷表與自傳內容,都能有「個人特色」,又「積極主動出擊」去求職,加上準時赴約、不無故爽約,面試時有禮貌、保持冷靜,應答時「言之有物」,以及態度「誠懇」、「不卑不亢」,最終被企業錄取的機率自然提高。 問感情、興趣! 87%遭探隱私 有無隱疾、生理痛? 開黃腔? 兩成九曾遇面試騷擾 不論面試時的表現如何,最令求職者緊張、甚至更尷尬的,莫過於遇到面試官提問奇怪的問題,或者出現奇怪的舉動。從yes123求職網調查發現,誇張一點的,甚至碰過「面試性騷擾(言語或肢體)」,比例就佔了29.1%。 在可複選狀況下,這些「言語或肢體騷擾」,主要依序為:「問有無隱疾或會不會生理痛」(30.2%)、「開黃腔」(25.5%)、「問性傾向」(24.1%),以及「問三圍或體重身高」(23.3%)、「搭肩」(20.5%)。 關於「面試性騷」部分,其餘狀況又還有:「要求陪喝酒或吃飯」(19.4%)、「碰手、牽手」(18.3%)、「摸背」(15.2%),以及「要求伴遊」(9.7%)、「摸臀」(8%)。 還有高達八成七(86.6%)的新鮮人透露,今年曾經在面試時,「被詢問過」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在可複選狀況下,私密問題主要依序有:「感情狀況」(58.8%)、「興趣嗜好」(50.5%)、「結婚或生育計畫」(42.3%)、「星座血型」(27.7%),以及「身心健康狀況」(25.2%)、「宗教信仰」(16.6%)、「政治立場」(10.1%)、「生辰八字」(8.5%)。 28%碰過面試言語歧視! 遭嫌棄:畢業學校、科系、胖瘦! 當然在面試過程中,新鮮人也可能聽到一些不太能接受的「批評」、「挖苦」,本次調查更發現,有28.2%的人就透露,在面試經驗當中,有遇過「言語歧視」,而且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是針對:「畢業學校」(36.6%)、「科系、主修」(33.7%)、「體重、胖瘦」(31.1%),以及「長相、外表」(26.9%)、「性別」(24.3%)。 對於「面試歧視」,被嫌棄的狀況又還有:「學歷高低」(20.9%)、「在校成績」(19.4%)、「家庭背景」(18%),以及「口音、說話腔調」(13.1%)、「家鄉、出生地」(10.3%)。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像這類徵才企業過度詢問隱私,或者屬於性騷擾、言語批判的舉動,恐怕都涉及了「就業歧視」,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因為「職場權力不對等關係」所造成,求職者應該立刻表達不滿、拒絕的態度。 楊宗斌更建議社會新鮮人,假如被問到關於個人隱私,但卻不太想回答的題目,其實可以婉轉告知面試官:「抱歉,這方面的私人問題不太方便說明,請您諒解,謝謝!」 如果屬於更積極一點的求職者,甚至可以反問對方:「想了解您問這些問題的原因,它與應徵工作的關係是?」然後再就原因部份,給面試官答案即可。 ※「千禧世代待業焦慮與求職困境調查」是由yes123求職網於2022年6月2日到6月16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今年畢業或退伍(免役)會員,且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同時已有面試經驗者,有效問卷共1,242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78%。

【立專欄】我的教室是農場!麥麥童樂會 ╳ 親子共學團創辦人:在共學中,學會平等相待的朋友之道

課本中有那麼多豐富的知識,但孩子們總是坐不住嗎?或許是時候換個地方當教室了!和孩子一起前往大自然探險,跟上多元學習的趨勢潮流,用身體來感受那些學校裡沒教的事。台灣麥當勞近年來提倡「當孩子的朋友」,除了以共食、共讀、共玩創造家庭裡的美好回憶,也以粉絲專頁「麥當勞【麥麥童樂會】」傳遞實用的教養經驗,讓大人、小孩之間擁有更豐富的相處時光。 繼上篇植物達人 Ivy 的分享,第二篇邀請到親子共學團共同創辦人 Dio,分享自己和兒子 Star 一起在農場與田野間的探索體驗。從「當孩子的朋友」相處哲學出發,認識什麼是「共學團」?這間打開門就是農場的教室,對孩子、父母又有怎樣的影響? 和孩子共學,是讓自己也跟著變好 與台灣麥當勞一起走進農場,Star 開心騎著腳踏車穿過一片石子地,引來一旁珠雞和火雞的啼叫聲此起彼落。這座生機勃勃的生態農場,是 Star 平時和爸爸一起上課的教室,繞到圍牆之外,整座農場被水稻田環繞,幾乎難以想像都市裡會有這樣一片綠洲之地。 Dio 回想當初 Star 要上幼兒園時,幾度尋覓才找到這片校園,之後他和太太更在因緣際會下接手,以共學團的模式經營。在他們眼中,教育從來不只是一位老師或一個家庭的事,就像俗語說「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整個村莊的力量」,在這裡,家長們不再只是「誰誰誰的爸媽」,而是能彼此支援補充的大家庭一員,大小孩彼此相熟,由此凝聚成員對共學團的歸屬和認同感。 共學,不只是孩子和孩子一起學,也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學。家長們並不只在平時交流教養經驗,也以專長投入教學——共學團裡有的家長擅長手作,於是便有定期的手作課程;也有的家長專長研究植物,剛好就農場的地利之便帶著孩子來趟認識植物之旅。「以前大多是以老師為主,也是老師單方面把學校資訊告訴家長,但在學習過程中,家長其實是可以有貢獻的!」 共學至今,Dio 發現成長最多的竟是自己:「其實你說要教孩子什麼、改變孩子什麼,最後真的需要調整跟改變的,大部份都是爸媽。」不只總是想著「要改變孩子什麼」,而是感受孩子的成長,如何為一個家庭的每個人帶來可貴的改變——這也是麥當勞鼓勵現代爸爸媽媽看見的。 曾有親子教育專家告訴過他,孩子的表現其實都是在模仿父母的行為,從共學團的孩子們身上,Dio 看見自己有時因求好心切而退縮的樣子,因而開啟改變的契機:「很多的爸媽會說孩子是自己最大的禮物,是因為在關心孩子的過程中,你看見自己的缺點,所以你才有機會改變自己,讓自己活得更好。」 把大自然當教室,打開創意也排出雜念 拍攝現場 Star 拿起 Happy Meal 麥麥盒,快手快腳地裝進一路上採集的樹葉和小石子。那並不只是一個紙盒,而是他收納珍貴禮物的百寶盒。麥當勞想與爸爸媽媽一起看見的是,抱持開放的心與孩子走入自然,孩子自然能長出創意與開放的模樣。 天天把自然當教室的孩子,思想的寬度已經超出一間課室的大小。Dio 以共學團的手作課為例,他們沒有市面上常見的素材包,但只要走入自然,創意的發揮可以無所限制。有時要作小禮物給同學,Star 只要往花園裡找,就有數不清的點子和現成材料,那是大自然帶給他靈活,而且源源不絕的靈光。 也是長時間浸泡在自然之後,Dio 發現偶爾思緒浮躁的兒子漸漸變得沉穩,當雙腳紮根在土地上,自然就有神奇的放電功效,「當他到大自然走一圈的時候,頭腦裡的雜念好像就會排掉,他的狀態就會比較專注在當下。」 被樹木稻田包圍、和綠頭鴨火雞玩樂的日常,更讓...

【立專欄】防疫疲乏下,國際學者共聚談親密算計與懷舊情感

這場國際線上研討會,從劉畊宏談到梅艷芳,從同志交友平台談到懷舊情感經濟,與會者時而屏息、時而微笑,光影中的學術對話讓暑假前的世新國際學術場景引人入勝,很真實,很深刻;讓人忘了虛擬與距離。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病株轉變,正當全民嘗試與疾病共存之時,世新大學17日舉辦第17屆傳播管理發展與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聚焦「數據演算、情感經濟、防疫疲乏」,從網路直播交友、健身網紅到懷舊情感與名人經濟。 這場網路會議從九點開始馬拉松連續三個多小時的專題演講,始於傳播學者王帥帥針對大陸同志網路交友直播平台Blued數位田野,從2016年起他訪談直播鮮肉與打賞叔叔,試圖「厚描」演算法規訓下新型的情感勞動與美學經濟;王帥帥於阿姆斯特丹大學任教二年後,目前任教於利物浦大學在中國蘇州校區,他直言「為了在名次上不要落後影響能見度,男同志連續直播16小時,不單單為打賞,排名落後就什麼都沒了」;而如此脆危的親密展演「究竟讓小鮮肉成為斜槓青年,還是心力交瘁自慚形穢?」陽明將通大學研究社群媒體的學者吳泰毅提問也直指討論的核心,多元族群在新平台展演中尋求親密與認同。 美國運動心理學者賈芸棣剖析「劉畊宏」現象,幾週下來凝聚了八千萬粉絲,風起雲湧但能不能永續?為何三次醜聞卻一次次讓他竄紅,台灣傳播學者羅彥傑提問為何在西方健身網紅多為女性,究竟劉畊宏成就了那些疫情疲乏下的完美健康人設?那「王心凌男孩」的文化意涵是什麼?乘風破浪的姊姊與披荊斬棘的哥哥誰能重來?最後澳門學者,也是多年遊走中港台、歐洲的文化學者李展鵬,以疫情疲乏下的「香港文本與懷舊情感」,帶領此研討會回首凝望「香港的女兒」梅艷芳,與童年創傷下重生的姜濤,究竟疫情下東亞的區域政治如何重塑兩岸三地常民生活的集體記憶,他援用法國導演楚浮所製電影都成社會學事件,與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威爾斯社會主義作家)所談之情感結構,細細反思這些懷舊情感;而台師大台文所莊佳穎教授所提出的「港台共同體」是回應,也再度召喚與會學者後殖民文化下的懷舊情緒。 這場新聞傳播學院與傳管系合辦的研討會,在世新大學畢業典禮剛送走林心如與許瑋甯之後,再度凝視跨域展演與名人經濟;下午的海報展與口頭報告,首度集結了台灣北、中、南學者共襄盛舉,回應許多學生或老師的研究報告,題目新穎有趣,從多元影音平台展演內容創新;行動、互動、數位原生(MIND)下的情感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經紀人等等,一起思索近年來蓬勃發展的大數據演算法下,平台直播創造新的情感連結與重塑懷舊記憶。 ※蕭宏祺 Shiau, Hong-chi,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專長領域涵括閱聽人研究、流行文化與性別、消費者與認同政治、媒體全球化研究。※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打工財630億!夢幻缺:外送、小編 三成四找實習生!

期末考結束,各大專院校開始放暑假!只是對不少學生來說,可能為了未來學貸的還款,或者籌措學費、生活費,甚至碰上「疫情年」,想幫忙長輩分擔家計,完全無暇休息與玩樂,急需暑期工讀機會!有的學生則是提早規劃職涯,想利用時間到企業實習,累積實務經驗!至於青年學子們的夢幻打工或實習單位,又有哪些呢?最嚮往什麼樣的職務?受本土疫情影響,今年暑假打工、實習機會跟著減少了嗎?起薪狀況又是如何?對此yes123求職網,特地進行「暑期打工與實習計畫調查」,結果在今天(16日)正式出爐! 十一年新高! 94%計畫暑假打工! 七成七憂因疫缺減 每週34小時! 六成六兼兩份以上 在今年放暑假後,又有多少人想要工讀呢?從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發現,合計高達九成四(94.2%)的大學生透露,「有計畫」暑期打工:62.1%屬於「開始應徵」;32.1%屬於「尚未開始應徵」。因此暑期打工意願,不但略高於去年的93.4%,以及前年的92.1%,更續創2012年以來的新高。其中想打一份工的,佔了三成四(33.9%);也代表其餘的六成六(66.1%),則是想兼兩份(含)以上的差:其中32.9%是「兩份」;19.9%是「三份」;13.3%是「四份(含)以上」。 不過比起去年暑假,仍有高達77.3%的大學生,覺得今年的打工機會「因疫情關係」減少,其餘22.7%覺得沒有減少。至於選擇在暑假打工的原因,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依序是:「賺生活費」(67.2%)、「賺學費」(54.3%)、「想存錢」(52.4%),以及「增加社會經驗」(47.5%)、「有學貸壓力」(38.4%)。其他想工讀的原因,又分別為:「替未來履歷加分」(28.3%)、「了解未來職場環境」(27.3%)、「建立人脈,多交朋友」(20.2%),以及「想買奢侈品」(13.3%)、「被父母、長輩要求」(10.1%)。同時在時間規劃方面,平均預計每個禮拜,將投入34.2小時,等於一個月下來,大約有137個小時(約四週136.8小時),所以推估光是七八月份的暑假,兩個月內大概要花274個小時來打工。 112萬人想卡位! 暑假目標賺五萬六! 換算時薪要206元! 而且學生們每個月的目標,平均想賺進28,193元,代表合計兩個月,一整個暑假下來,總收入約為五萬六(56,386元)!同時換算起來,大約為「基本工資月薪」25,250元的1.12倍,等於多出12%。如果改採「時薪」估算,大約要求每小時的工資為206元,則是「基本工資時薪」168元的1.23倍,等於高出23%。若再以110學年度「大專院校學生」118.6萬人換算,其中94.2%有意打工,「潛在暑期工讀人數」可達111.7萬人,預估兩個月下來的「暑假打工財」,也將上看630億元。 解讀上述的調查結果,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指出,顯見在「暑期學生打工族」當中,確實有人背負著沉重的經濟壓力,像是父母親的工作、事業,過去兩年深受疫情衝擊,結果波及家中收入減少,使得大學生不僅想分擔家計,甚至被迫提前獨立過活;當然也有人想先累積一些職場實務經驗,希望能替未來的履歷加分。楊宗斌也認為,大學生若單純為了外快,不得不在暑假打工,除了可能佔去許多休息時間,更犧牲掉自我進修時間。因此雙贏的方式,就是工讀內容,能和學校主修或職涯規劃有關,同時付出的心力與得到的薪資,兩者之間能成正比;至於最幸運的狀況,就是在畢業前,獲得打工企業的正職工作邀約。 最嚮往三大行業:餐旅、文教、科技! 打工三大犧牲:工時長、沒空玩、站整天! 對於今年「最嚮往」的暑期打工行業,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名分別是:「餐飲住宿與休閒旅遊」(35%)、「文(補)教業」(34.2%)、「科技資訊」(29.4%),以及「批發零售與貿易」(22.1%)、「影音設計與時尚藝術」(20.6%)。 熱門工讀行業的六到十名部分,又分別為:「民生服務業(不含餐宿休旅)」(19.3%)、「大眾傳播與公關廣告」(18.1%)、「金融保險與會計統計」(15.5%),以及「醫護與生技」(13.9%)、「運輸與物流倉儲」(10.5%)。 不過為了今年的「暑假打工」,大學生們又願意做出哪些犧牲?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名分別為:「工時長也沒關係,有錢賺就好」(31%)、「完全沒有時間玩樂」(30.1%)、「持續站著或走路快一整天」(26.1%),以及「熬夜、作息不正常」(22.7%)、「時薪低也可忍受,有工作就好」(18.8%)。 其餘願意付出的「暑期工讀代價」,在第六名到第十名方面,又分別是:「在大太陽底下工作,甚至中暑或曬黑」(17.7%)、「犧牲色相或是遭受異樣眼光」(15.8%)、「沒時間陪男友(女友),甚至導致分手」(14.7%),以及「完全無休息或放鬆時間」(12.6%)、「陪客人喝酒、跳舞、出遊」(10.6%)。 優先考量:離家近、錢多、零壓力! 時薪210起才划算! 基本工資增:48%提高打工意願! 針對打工條件的考量,在可複選狀況下,學生們「最在意的」分別為:「離家近」(70.1%)、「薪水優渥」(69.1%)、「工作沒壓力」(54.3%),以及「人身安全」(45.4%)、「對未來職涯有幫助」(42.1%)。其他的暑期工讀考量,又還有:「錄取率高」(31.5%)、「室內工作環境,有冷氣吹」(24.8%)、「員工福利佳」(23.3%),以及「大企業、大品牌」(21.5%)、「有提供伙食」(18.6%)。 由於基本工資在「時薪部分」,今年已調高到168元,這當中就有48.3%透露,因此「提高」暑假打工意願!而且也評估「暑期工讀生」的「時薪」,平均至少要210元才划算;其中甚至有13.6%認為,起碼要到「300元(含)以上」才夠。 假如以暑期工讀來看,男學生心中的「夢幻打工職務」,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名依序為:「外送員」(27.1%)、「YouTuber」(25.7%)、「粉專小編」(24.3%),以及「試吃員」(22.6%)、「網拍筆記」(21.2%)。其餘男大生夢幻打工的六到十名,又分別是:「活動主持人」(20.2%)、「秘密客」(18.7%)、「家教」(17.1%),以及「健身教練」(15.8%)、「遊戲實況主」(14.4%)。至於女學生心中的「夢幻打工職務」,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名依序是:「粉專小編」(27.7%)、「網拍筆記」(25.8%)、「家教」(24%),以及「展場SG、PG」(22.1%)、「試吃員」(19.9%)。其餘女大生夢幻打工的六到十名,又分別為:「YouTuber」(18.4%)、「翻譯人員」(17.1%)、「活動主持人」(15.7%),以及「Coser」(14.9%)、「外送員」(14%)。 兩成疫外取消工讀缺! 資方時薪上限197元 錄取條件:配合度、責任感、學習意願! 相較之下,針對今年七月、八月暑假期間,僅兩成八(27.8%)的企業表示,仍有「工讀生」的僱用需求,比例略高於去年的25.7%,但仍低於前年的43.2%,以及2019年的41.7%,尚未回到疫情前的水準。這也代表其餘72.2%的公司,「沒有」暑期工讀需求,而且又分成:52%屬於「原本就沒有」;20.2%屬於「原本有,但因疫情取消」。 同時資方提供的「時薪上限」,平均最高可達196.7元,相當於去年的196.3元的水準;其中5.4%的企業,更上看「三百元(含)以上」。而且在可複選狀況下,對於「工讀生」錄取與否,企業方面主要考量依序為:「配合度」(51.1%)、「責任感」(48.2%)、「學習意願」(40.9%),以及「抗壓性」(36.2%)、「團隊合作精神」(32.2%)。資方對工讀生的其他要求,又分別是:「穩定度」(25.4%)、「解決問題的能力」(22.5%)、「專業技能」(21%),以及「企圖心」(19.6%)、「主修科系」(16.7%)。 企業拚數位轉型! 網軍世代卡位工讀缺! 爭取畢業後回聘機會!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為,由於五月開始受「本土疫情」衝擊,像是內需廠商、小型店家、攤商,開始縮短營業時間,或者甚至被迫停業,導致在邁入暑假前夕,早已陸續暫停釋出打工名額,加上若確診數處於「高原期」,學生想馬上找到工讀機會恐怕更不容易。因此楊宗斌預估,與其苦等餐飲業、量販業開出職缺,還不如搭上「防疫宅經濟」效應,大學生可能想改當外送員,或者自尋家教、翻譯(文書)接案,以及經營網拍事業,他(她)們自認這樣會比較快賺到外快。 楊宗斌進一步表示,其實因應「疫情時代」,企業尋求數位轉型,例如徵求網站小編、短片拍攝剪輯人員、直播主,皆給予「網軍世代」的學生更寬廣的兼差空間。假如經過暑假兩個月下來,工作表現佳、外包合作順利,除了開學後繼續上工外,持續累積實務經驗,未來畢業後,獲得原本工讀單位「邀約回聘」機率,也將跟著提高。 夢幻暑期打工企業:誠品、麥當勞、路易莎! 最怕窘境:給薪違法、職缺廣告不實! 不過身為大學生,自己心中的「夢幻暑期打工企業」,在可複選狀況下,前五名依序為:「誠品書店」(27.3%)、「麥當勞」(26.4%)、「路易莎咖啡」(24.8%),以及「星巴克」(23.8%)、「統一超商」(22.6%)。其中「誠品書店」,更是取得「排行榜首位」的四連霸!其他「嚮往的暑假工讀單位」,在第六到第十名則有:「家樂福」(20.8%)、「王品集團」(19.9%)、「全家便利商店」(18.9%),以及「摩斯漢堡」(16.1%)、「康是美」(14.1%)。 大學生們更想順利平安打完工,在可複選狀況下,「最怕遇到」的暑期工讀狀況,主要依序是:「時薪或月薪低於基本工資」(34.5%)、「實際打工內容、地點,與職缺廣告、面試洽談不相符」(31.6%)、「雇主找藉口亂扣薪」(28.3%),以及「因公受傷」(25.5%)、「同工不同酬」(24.5%)。其他憂心的打工情況,又分別有:「雇主未依法投保勞保」(23.3%)、「要求簽下內容奇怪、不合理的合約」(19.4%)、「雇主未依法給加班費」(18.3%),以及「遭遇言語或肢體性騷擾」(13.9%)、「預繳保證金、訓練費、材料費」(12.8%)。 牢記七不四要原則! 遠離工讀陷阱糾紛! 預防職災! 資方提供訓練與保險! 觀察上述調查數據,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不忘提醒,暑期工讀除了賺錢外,學習社會經驗也相當重要,不要只想著找到「錢多事少」、「不勞而獲」的工作,畢竟「天下無白吃的午餐」,提防打工陷阱。楊宗斌更建議學生打工族,積極爭取勞動權益,並注意上工時的安全,因此雇主們需要提供完整的職前訓練,以及負擔工作保險,這些責任顯得更加重要。畢竟對勞資雙方來說,都可以避免出現職災,消除「便宜行事」、「得不償失」的窘境。 楊宗斌也強調,千萬要謹記求職反詐騙的「七不四要」原則!所謂的「七不」是指:不繳錢、不購買、不辦卡、不隨意簽約、證件不離身、不飲用、不非法工作;至於「四要」是指:要陪同、要確定、要存疑、要注意就業隱私權。 期望津貼16K! 45%有暑期實習計畫! 夢幻單位:長榮、台積電、高鐵! 除了「短期打工」外,不少學生更尋求「企業實習」的機會!雖然有的只是為了學分,或者屬於建教合作,但仍有人想要提前體驗職場!根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顯示,四成五(45.2%)的大學生表示,今年「有計畫」參加暑期實習,而且平均期盼獲得16,073元的實習津貼。 調查也發現,對於「暑期實習」這件事情,覺得企業是否需要「支付薪酬」給學生,結果顯示:有66%的大學生認為,「需要支付薪酬」;以及17.4%認為「若有算學分,就無需支付薪酬」;還有16.6%認為「不論有無算學分,都無需支付薪酬」。 同樣身為大學生,自己心中的「夢幻暑期實習企業」,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依序有:「長榮集團」(31.6%)、「台積電」(30.7%)、「台灣高鐵」(29.8%),以及「中華航空」(27.5%)、「華碩」(26.5%)。其他的「夢幻暑假實習單位」,又分別是:「鴻海」(25.5%)、「中華電信」(24.5%)、「新光三越」(23.6%),以及「雄獅旅遊」(22.5%)、「聯發科」(20.3%)。 最在乎:累積歷練、履歷加分! 最擔心:學不到東西、被當成廉價勞力! 若今年有計畫參與暑期實習,在可複選狀況下,學生們「最在乎」的重點依序為:「累積社會歷練」(66.7%)、「對未來履歷有加分作用」(53.4%),以及「實習內容與學校所學有關」(50.6%)、「有提前卡位工作的機會」(38.2%)。其他實習考量要點,又還有:「交朋友,累積人脈」(33.3%)、「有錢可以拿」(23.7%)、「為了拿到學分」(14.3%)。 可惜在實習過程中,難免會碰到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在可複選狀況下,主要擔心的狀況依序是:「實習內容太低階,學不到東西」(54.1%)、「被當作低薪勞力使喚」(50.6%)、「放牛吃草,沒有人指導或帶領」(43.4%),以及「實習內容與面試時所講的有出入」(32.5%)、「加班不算實習時數」(30.3%)。其餘擔憂的實習情況,又還有:「跑外勤,連交通費也不給」(26.1%)、「說好會給薪,結果少給或沒給」(20.5%)、「遭遇言語或肢體騷擾」(15.8%),以及「實習單位以分數威脅」(13.2%)、「被要求一起去應酬、出差」(10.9%)。 打工實習經驗! 53%企業面試可加分...

【立專欄|名家觀點】「VR是哲學性的超越」浪漫詞人在虛擬世界中拓荒-劉思銘

在波光淋漓的水下世界,碩大的鯨魚緩緩游向劉思銘,咫尺之間他想伸出手碰觸美麗的生物卻撲了空,才意識到自己不在水中,而是浸泡在絢爛光影投射出的VR世界。 人類第一次觀看盧米埃兄弟的電影,深怕火車進站會撞上自己,連滾帶爬地奔逃出放映廳。第一次掉入VR世界的劉思銘,同樣被擦身而過的巨大章魚嚇到驚聲尖叫。初次體驗橫空出世的創新科技,在他心中掀起悸動的浪潮。 7年前劉思銘在HTC總部第一次接觸到VR設備,當他摘下眼罩後內心浮現「無論如何我一定要做這件事!」當時他在電視圈順風順水,製作節目《食尚玩家》與戲劇《16個夏天》獲得多項金鐘獎肯定。VR埋下的心種一年後從土裡發芽,他決定在生涯高峰淨身出戶,拋下TVBS節目部總監身分,孑然一身航往VR征途。 年輕時曾譜寫出任賢齊暢銷歌曲《我是一隻魚》的經典歌詞,劉思銘的創作者靈魂彷彿又被大魚勾引,浮現未來的人生之路,但這隻魚不是活在音符的海洋,而要去遨遊VR的星辰大海。 「VR對我像是哲學性的超越,好像原本活在X、Y軸的平面圖中,突然某天迸出Z軸,窺見從未想像過的立體世界。」 https://youtu.be/Ycz4M59UyOY 用科技不斷推進人類創作的邊界 劉思銘對音樂、影劇的眼光精準,好似掌握了點石成金的暢銷魔法。又在中年人生巔峰時,看穿空無一人的VR武林,即將集結一群智性神人的宇宙。他捕獲未來之門縫隙中流瀉出召喚的光,毫不猶豫跳入科技圈,從創作者斜槓成為科技先行者,並帶領HTC的內容品牌VIVE ORIGINALS。 HTC VIVE ORIGINALS不停譜寫下VR創作史上的第一次,扮演著推進人類文化邊界的內容引擎。首部製作作品就找來蔡明亮導演,拍攝華人首部55分鐘的VR長片《家在蘭若寺》,耗時十個月、斥資五千萬,過程中一路摸著石頭前進。 在全世界VR還未熟成、沒有產製流程,電腦運算力、電池容量也遠不符合當下所需,團隊只能一面拍攝、一面研發新的硬軟體解決方案,「像拍攝VR作品時會同時使用到24顆鏡頭,我們還要自己研發能縫合魚眼畫面的軟體。」 VR最美妙也是最可怕之處,在於沒有前例可循。劉思銘回憶《家在蘭若寺》拍攝地點在新店一處廢棄多年的透天爛尾樓,半夜還自帶一種恐怖氣氛。團隊靠著大膽、熱情和血淚,繳出入圍第74屆威尼斯影展「Venice VR」競賽的成績單,「信仰很重要,要嘛就做全世界第一個,要嘛乾脆不要做!」 隔年HTC VIVE ORIGINALS又攜手台北金馬影展,由侯孝賢、廖慶松領軍帶領5位新銳導演李中、邱陽、陳勝吉、曾威量、趙德胤推出5部VR電影作品《5x1》系列;2019年更與法國VR製作公司Atlas V共同出品沉浸式VR動畫《Gloomy Eyes咕嚕米的眼睛》,作品橫掃世界大獎,並獲得有動畫界奧斯卡之稱安錫國際動畫影展最高榮譽「VR水晶獎」。 浪漫詞人在虛擬世界中開疆闢土 台灣VR作品的能量在世界爆出絢爛的光彩,全球資源一下湧現,劉思銘跟同事被逼得當起空中飛人,穿梭在各個城市,今天在威尼斯、明天在紐約、後天在東京,夥伴們難以在辦公室相聚,常過家門而不入,忙到身體爆肝、快妻離子散。 劉思銘坦承自己有著浪漫詞人的衝動,貪心地想再多創造一些VR作品。雖然擔任HTC VIVE ORIGINALS總經理,要他發揮理性邏輯,但感性在心底的暗流汩汩驅動,成為無法停歇的火車頭,拉動著夥伴通往世界舞台。 劉思銘笑說在疫情來襲前,光速般地奔馳讓團隊吃不消,記得其中一位一起革命的夥伴Tommy就曾對他說:「跟你拚人生很暢快,但兩年頭髮全都白了,所以我要回學校教書。」留下的同事頭髮也不再黝黑、身體遭受摧殘,但心靈卻無比爽快,還磨出一身游刃於全世界的VR功夫。 HTC VIVE ORIGINALS執意研發出虛擬世界中,具有文化價值的體驗。劉思銘細數這幾年嘗試的成績,從早期製作周興哲歌曲《同義詞 Lies》的VR MV;再到安溥互動音樂作品《蘚的歌唱》,結合體感椅打造全新XR體驗,讓人用全身聽完一場微型演唱會;或是製作楊麗花歌仔戲的VR數位典藏,透過Motion Capture將她的唱腔、身段表演紀錄;今年也才剛宣布,將和國際現代舞大師許芳宜合作推出VR互動舞作《忘形》,於2023年上架。 在VR創作的世界中,沒有畢卡索或張大千的前例依循,只能從「無」開始在土壤往上自由蔓生出「有」,一步步摸索出獨一無二的「道」。劉思銘擔任VR 電影《祈禱》的導演時,同樣設法描繪出日本當代藝術家小松美羽的作畫過程和身心靈狀態的創作之道。他坦言製作前十個月都不敢看成品,但看到後決心壯士斷腕打掉重來,「因為團隊把3D建模當成了2D貼皮運用,無法傳遞出藝術家小松美羽的靈魂。」 https://youtu.be/YVA7Zy2r4WI 劉思銘認為難處在於,科技人不了解創作者的精神,而創作人也不熟悉科技語彙,但會有自己堅持的信仰,不會隨意被人左右。雙方得要超越自身,才能共創出嶄新傑作。「作品就像孩子一樣,但父母要先談戀愛,擁有共同願景,孩子才有機會誕生。」 https://youtu.be/SBs63rE331E 元宇宙正等待創意人拓荒 這幾年推陳出新的科技關鍵字,如5G、AI、XR、Blockchain、NFT…先後引領風騷,現在不約而同都匯流入了「元宇宙(Metaverse)」。HTC VIVE ORIGINALS去年推出籌備2年、投資上億的BEATDAY全息音樂元宇宙,與美秀集團和《大嘻哈時代》舉辦全世界首場3.0版演唱會封測專場,觀眾可以操縱自己的化身(Avatar)360度自由飛翔,任意穿梭在演唱會構築的超現實世界中。年輕世代超過六成比例,能順利從實體遷移到虛擬演唱會,毫無阻礙的運用虛擬貨幣和NFT交易。 劉思銘從最熟悉的音樂領域,找到切入元宇宙的入口。他觀察未來的演唱會不單純是欣賞表演,而是變成交朋友的社群空間,共同探險完成精彩的演唱會旅程。 「年輕世代將帶來全新的價值觀!」劉思銘在線上視訊採訪時說道,他腦中描繪的元宇宙,絕對不是移植類比世界的老玩法。如同不遠的將來,我們將使用VR開會,但不會是實體交流的替代品,也非視訊會議的優化版,將是第三種全新的溝通體驗。 元宇宙橫亙在未來等著世人降臨,連擁抱其中的先驅者劉思銘也無法預言光景,唯一確定是它不會復刻人類的現實生活。即便如電影《一級玩家》描繪的虛擬場景如此光彩奪目,但更可能是顛覆大腦的奇想宇宙,等著全世界創意人共同拓荒。 https://youtu.be/b4iCBPKf5Jc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世新大學】特考三次終考上司法官!法律系校友曾財和分享人生哲學

「出社會後真正決定你成功或失敗,是你面對挫折時能承受多少的能力。」現任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的曾財和,為世新大學法律學系校友,從世新畢業後即報考公職,陸續參加書記官、地政士、高考律師、高考法制、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法律實務組等國家考試,並取得專利代理人資格,後歷經書記官及環保署法規委員會法制人員,最終順利考取司法官,並擔任檢察官一職,在法律界占有一席之地。他勉勵學弟妹,「心寬路就會更廣,無論未來是否投入司法界發展,遭遇任何挫折時都要勇敢面對,正視錯誤,絕不輕易放棄,最終定會迎向成功。」 嚮往自由校風 感念法律系師資扎實訓練 提及當初為何就讀世新大學法律系,曾財和透露,「朝法界發展是我的志向,世新校風自由,我嚮往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他回憶道:「從大一開始我就以報考國家考試為目標,大學時期可說是圖書館的常客,世新的讀書風氣對我幫助很大。」曾財和強調,自己從來沒有補習過,他認為身為一位法律人,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經過一系列整理、分析及比較的過程才能自我吸收,也才會內化變成自己的思想。 「念法律系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曾財和為世新法律系第二屆校友,畢業已超過20年,回憶起在世新讀書的時光,依舊讓他印象深刻,「當時的法學院院長及系上老師陣容相當堅強,幾乎都是具備實務經驗的律師、司法官,或學有專精的學者,對於輔助學生考取律師和司法官,有非常大的幫助。」對曾財和而言,系上許多老師都是他的啟蒙導師和貴人,「出社會後,老師課堂上以實際案例引導我們尋找、整理、分析案件中的issue,也就是爭點的訓練,讓我在執行檢察官職務時,得以快速解決案件,受用無窮。」 畢業即投入公職 歷經三次特考終考上司法官 民國90年從世新畢業後,曾財和便投入公職,順利考取書記官、地政士及取得專利代理人資料,並先後於台北地方法院及台北地檢署服務;民國92年他成考取律師,隨後在93年,他成功考取法務部調查局調查人員法律實務組,及高考法制人員,最終他選擇從事法制人員工作,於環保署法規委員會任職。「在法規委員會工作對我來說是很好的歷練,除了國家賠償案件審議、法規及函釋的參與研議外,也讓我有機會陪機關長官一同前往立法院備詢,這對我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皇天不負苦心人,民國94年曾財和考取司法官,訓練兩年後選填志願擔任檢察官,在高雄地區擔任檢察官至今。「我的工作經歷就是一直不斷在應考國家考試服公職,並透過擔任不同的公職,累積自己將來擔任司法官時所需要的實務經驗。」 談起檢察官的工作內容,曾財和透露,檢察官的工作包含偵查、公訴及執行,其中偵查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環即為相驗遺體,若過程中有發現犯罪嫌疑,就必須開始蒐證工作、調查相關線索、訊問相關證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並指揮監督司法警察迅速進行搜查,以發現事實真相並確保案件順利進行。其中,若為他殺或遇到家屬對於死因有疑慮之案件,便會迅速安排時間,請具醫師資格之法醫師到場進行複驗及解剖鑑定,以釐清真正的死因。面對相驗工作,曾財和坦言內心時常會有衝擊,「當遇到相驗對象是兒童時,當下心情真的是百般不捨,但仍要克服情緒,全力以赴完成工作。」他深信,這就是自己身為檢察官的使命和責任。 永保初衷及熱情 正向面對工作挑戰 「人民對司法抱有很高期待。」曾財和指出,近幾年台灣司法案件快速成長,每位檢察官的負擔日益沉重,每個月負責的案件至少80件起跳,每天到深夜12點仍無法下班早已成為常態,在有限的時間內,龐大的案件數,自然會使工作品質下降。「面對有限的司法資源,我總會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忘記當初自己想當檢察官的初衷是什麼。」曾財和認為,一位稱職的檢察官,應該要在面對當事人時須保持同理心,耐心傾聽當事人的聲音,持續觀察、貼近社會的脈動,深入了解人民的想法,並保持客觀性,如此才能做出溫暖而富有人性的判斷。 面對現今社會大眾不時質疑司法判決的合理性,曾財和有自己一番見解,「每個案件都不相同,大眾看到媒體報導可能覺得判太輕,但其實這是從新聞報導的角度去看,每件個案都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曾財和補充,但為滿足社會大眾對於司法的期待,立法院於109年間通過了國民法官法,並將於112年1月1日施行,「藉由國民法官的參與審判,相信可以把不同的視野、生活經驗、價值思考、法律感情,帶入法庭內,並讓司法能做出溫暖而富有人性,也符合人民期待的司法判決。」 肯定母校跨域教育 勉勵學弟妹勇敢面對挫折 「我在世新學到了獨立思辨的能力。」曾財和認為世新所學,培養自己出社會後,仍不斷吸取新知的習慣,「透過世新法律系課程安排,我培養了深厚的法學基礎,及理性思考的能力。」他更肯定世新法學院超前部署,積極培育跨領域及跨產業的法律專業人才,有助學生因應社會脈動、跟進世界潮流。 曾財和勉勵學弟妹,「如果未來想朝法界發展,請保持你們現在的熱情。」他表示,從學校畢業後必須面對國家考試,若結果不順利,很容易產生挫折感,同時出社會後也很會遇到許多誘因及現實問題,「若在出社會後,仍能保持在大學念書時的熱情,那你一定會有成功的一天。」他以大學長身分鼓勵學弟妹,「畢業所取文憑或學歷並不代表一切,真正決定成敗的是你面對挫折的能力,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的人,我們在法院或檢察署見。」 ※《立報傳媒》與世新翠谷網報合作,發布校友風雲系列專題。

【立專欄|名家觀點】最好玩的,還沒發生-王孟超

座落在士林夜市隔壁,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進度一直是臺北市民心中所繫。一波多折的建造過程,先後經歷了營造廠商倒閉、工期延宕,讓原定2016年完工的建築,一路延宕至2022年才迎來開幕試營運。普立茲建築大師Rem Koolhaas夢想中的球型劇院,這才真正落地成真;而2013年就受聘加入籌備的執行長王孟超,一直都在。 撐過懷胎十年的四十年劇場人生 笑稱北藝中心是「懷胎十年」的王孟超,接任這份工作並非偶然。 回溯大學聯考那年,王孟超意外考上文化大學戲劇系,當時他還不知道這條路其實是命定,反而賭氣重考進入輔仁大學英文系;然而命運的軌跡並沒有偏移,英文系將他一路帶至美國南加州大學留學,主修舞台/燈光設計,回國適逢國家兩廳院開幕,臺灣劇場興起,劇場大神的懷抱再度敞開,這一走就是四十年。 細數劇場經歷,王孟超先後做過新象活動推廣中心的節目聯繫、上過雲門小劇場的技術課程,也曾與紀蔚然等一票編導創作人成立「創作社劇團」,一起走過小劇場的黃金時代。直到1991年,王孟超開始參與雲門的設計工作,這才在編舞家林懷民的磨練洗滌下,成為如今劇場人口中的那位創造無數經典,活潑親切的牛仔帽傳奇「超哥」。 「我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說,其實我一直在玩。」王孟超總說劇場最迷人與好玩的,就是每次都不一樣,「做完劇場再去做別的事情,會覺得好無聊。」他露出頑皮的笑容說,哪個工作這麼幸福,讓你一直玩還能活下去?而不管擔任舞台設計或技術經理,解決問題就是他40年來從未停止的練習。對於劇場裡無窮盡的「變」,他始終樂此不疲。 2013年北藝中心籌備處成立,王孟超在場館還沒蓋好的情況下,就開始進行人員招聘,引起市府質疑、輿論不解。其實,如此「先進」的作法,是王孟超援引國外的案例、與觀察過國內情形之後,經過深思熟慮提出。彼時臺中歌劇院、高雄衛武營都在興建中,足夠的劇場空間正在成形,但臺灣的藝術家似乎還沒ready,他瞅到這層隱憂,因而先後在各場館的諮詢會議中提出這個可能性。2013年春天,花了一輩子「規勸」他找個穩定工作的母親驟逝,市府向他發出工作邀約,資歷到位、資源在手,劇場浪子放下前半生的漂浪玩心,接下籌備處主任的重任,試著將自己的力量轉為綠手指,從零開始捏出一個劇場,也為臺灣表演藝術人才的培育盡一份心力。 打磨再重來,劇場就是一場好玩的大冒險 進劇場再困難,也總會迎來首演的那一天;對王孟超來說,蓋劇場也是一樣的道理。北藝中心再難,也總有蓋完的那天,一如進劇場面臨的各式不可能的任務。 與雲門舞集合作多年,王孟超總笑說和林懷民工作就是一場大冒險。舞蹈沒有文本,一切都只能跟著藝術家從零開始發想,隨著林老師抽象的描述和無垠的想像,去生出實際的視覺提案,反反覆覆是家常便飯。他笑說,常在心裏碎念老師上次講的又不是這樣,「偏偏他每次講得都很有道理,而且舞是他編的,也不能說他錯。」每次的結局就是摸摸鼻子回去重來、推翻、再重來,常常輪迴到最後,又回到第一版設計。 聽起來極度折磨的過程,王孟超卻興致盎然地形容為「常常有這種有趣的事情發生。」對他來說,經過一連串的辯證跟推翻,最終版一定還是比第一版更有想法與內容,絕不只是最初那個直覺的簡單想像。而這樣的反覆訓練,對他彌足珍貴。往後當他面對自己的人生新任務,也總能保持初心,將每一次的折磨都視為一場好玩的冒險。 給下一代創作者的禮物:時間與空間 北藝中心首開先例,提前三年開始籌備。王孟超率先將廢棄已久的迪化街污水廠游泳池改建為大型排練場,接近劇院的挑高,提供了近乎劇院的完美排練空間。接著又開創了許多制式劇場教育系統中沒有的計畫,像是以創作者為核心、面對產業內的「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扶植臺灣的藝術創作者;以及引入馬戲內容訓練的「馬戲棚計畫」,為臺灣馬戲表演者提供技術以外的內容創作訓練;以及串連北中南場館的「創意熟成平台」,提供創作者足夠的時間打磨創作至成熟等等。 王孟超認為,過往的藝文補助機制讓創作者只能每年匆匆推出新作、以維持固定金流,還等不到作品成熟,就又要開啟新創作。對有潛力的藝術家而言,無疑揠苗助長。「我們能做的,就是給藝術家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他說。 北藝中心不會只是場館,還要成為源源不絕產出新生代藝術家的重要培養皿。王孟超認為,任何人都能有精采的靈感,但若沒有耐性與足夠的技藝將靈感雕塑完美,就不會有好的創作。「而劇場是一場社會的縮影,你在裡頭一定能找到自己適合扮演的角色,不必然要在舞台上。」穿梭舞台設計、技術、場館多年,王孟超此刻的角色是推手,要讓更多的創作者,擁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打磨發光。 最好玩的 還沒發生 劇場中有句老話,每一次進劇場都是一場冒險,而最好玩的永遠是下一次,因而讓人永遠充滿期待。而在王孟超最瘋狂的想像裡,最浪漫的就是死在舞台上。教書20多年,他笑說考進戲劇系的學生有一半是誤闖,經過幾次劇場實作,就有機會看到他們眼中的光芒,那也是讓他持續投入教學的動力。儘管已離開教育界,此刻的他希望,北藝中心能成為孕育那道光芒,與創造每一個「更好玩」的力量。 採訪這天,空曠的執行長辦公室只有簡單的桌椅和塑膠草皮,三面玻璃的透明感就像是劇場,等待設計施展魔法。王孟超快樂地分享近期觀賞的韓劇,裡頭的青春無畏一如永遠青春的劇場,「不敢冒險就不是劇場了。」他笑說,這也是吸引大家前來劇場的原因。 白色長樑斜切牆面、嵌在他的座位背後,王孟超從地上錯落的紙箱裡撈出當年北藝中心動土典禮的鏟子,上頭還繫著紅色緞帶,日期刻著101年2月16日,未來要掛在樑上作裝飾。整整10年的孵蛋之旅才剛見到第一道曙光,還有往後百年的馬拉松要跑。然而不管是皮蛋豆腐或貢丸米血凍豆腐,北藝中心在王孟超眼中就是一座大型遊樂場,每個角落都充滿生機與可能性,十年前開始陸續供給藝術家的陽光空氣水,已逐漸讓潛力種子發芽、生根,只待劇場落成。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名家觀點】管理創意,內容為王,讓故事被看見-湯昇榮

走進湯昇榮在「瀚草影視」(後簡稱:瀚草)的辦公室,沿著牆立滿他從2016年加入後經手的影視作品海報,從第一部《麻醉風暴2》一直到立下歷史戲劇標竿的《茶金》,幾乎每一張都集滿華麗卡司的簽名,彷彿標誌他在影視產業豐富的經驗積累。在他身後則是一面書櫃,影視書籍從短片製作、導演功課到最新趨勢VR無所不包,書籍類型橫跨歷史、文學、文化,隱隱暗示湯昇榮對世界豐沛的好奇心。 在業界人稱「湯哥」的王牌影視製作人-湯昇榮,回想起童年往事總笑說「我是個奇怪的小孩」,成長在苗栗、身為客家人的他,鄰家卻是軍營和眷村,因此總是和外省小孩玩在一起,還曾有父親的軍醫朋友會帶著歌仔戲女伶偶爾到家裡唱戲串門子。其實早在5、6歲就開始接觸影視文化的他,家裡不但是全村第一個擁有彩色電視機的家庭,更住在電影院附近,「去電影院就像走灶腳一樣。」音樂聽得不少、電視節目無所不看,更喜歡翻閱各式各樣的報章雜誌,圖像化吸收各種雜學知識,養成他敏銳而多重的觸角。直至今日,資訊爆炸的時代,他更是跟上每一個潮流趨勢,早在Podcast如雨後春筍蓬勃前,他就開始聽國內外Podcast內容,聽到現在都以2倍速播放來快速吸收新知,「其實快速聽,可以更專心」湯昇榮笑著說,這幾年終於可以漸漸擺脫「資訊焦慮」。 從第一線記者到節目經理 看見土地的故事 湯昇榮自言是個「先廣,才深」的人,「我都是先什麼都接觸,先廣;深化的內容是慢慢累積的。」在影視產業深耕數十年,他自我修煉的腳步一直沒有趨緩,每一個成就都有他過去的累積。 就讀世新大學廣播電視科(現為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時,湯昇榮遇上電視台正蓬勃發展的時代,當同學畢業後紛紛搶進電視圈工作,他卻選擇在宜蘭擔任地方記者,「站在第一線,跟土地的脈動是最接近的,兇案現場得去、哈密瓜田也去,大大打開了我的視野。」 湯昇榮笑稱過往「看得寬」的記者生涯積累,讓他現在擔任管理職時總是「管得寬」。回台北在電視台工作後,最高紀錄曾手上同時有9個節目在進行,兒童、音樂、Call-in、料理節目都做過,也製播大型晚會、直播節目。 1997年湯昇榮開始在大愛電視台擔任總監,除了做客家節目、也做原住民節目,在相對冷門、小眾的平台中,他認為更有多方嘗試創新的機會。在客家電視台擔任副台長與節目經理時,因為相對沒有包袱,讓他可以大膽嘗試突破性的節目,在偶像劇當道時,他就嘗試做篇幅短的類型劇,也讓客家電視台的節目走向國際,並採用優秀、具有實力的劇場演員演出影視劇集,像是吳慷仁、温昇豪、莫子儀、嚴藝文、謝瓊煖等,培養至今仍非常活耀的明星演員。縱然客家電視台的資源並不豐盛,但他相信「Content is always king」,選擇投資在劇本開發,花幾年的時間熬一部好的劇本,對他而言,比貿然將資金直接快速的投向拍攝風險小得多。 趨勢觀察 超前部署 找到發力點的關鍵思維 湯昇榮似乎都碰上了對的時機,無論是電視台正要起飛,或台劇浪潮襲來。「時勢造英雄或英雄造時勢,我覺得是相輔相成的。」湯昇榮認為最主要的是趨勢的掌握和執行力。在客家電視台時,2007年,他剛接觸HD拍攝的技術,就決定立刻實踐,爭取每集額外6-8萬HD製作成本,自製第一部HD規格作品《大將徐傍興》。直到10年後台灣HD普及時,客家電視台早已準備好海量高規格的節目內容可以立刻提供播放,搶得了市場先機。 全球串流平台龍頭之一Netflix於2016年進場台灣,同年湯昇榮加入瀚草影視,頭一年他就把目標放在「把節目內容推上國際平台Netflix」,3年後,影集《誰是被害者》實踐了他的野望。2008年在客家電視台著重劇本的策略,也讓他在瀚草後成立英雄旅程公司,2018年,讓瀚草、英雄旅程共同經營「野草計畫」,持續養育好的故事。湯昇榮觀察到韓國影視近年的成功,除了國家戰略資源傾力推動下,「學習美國的影視工業化管理模式更是關鍵」,因此他結合在電視台擔任主管的管理經驗,推動瀚草以系統化的工作模式來「管理創意」,建立紮實、穩定的工作模式,希望透過嚴謹的管理讓內容能夠被量產。策略思考、趨勢觀察是最重要的。如果可以看得更前面,就可以走到好的境界。 這幾年台劇大爆發,高品質、高收視的戲劇作品盡出,湯昇榮經手的戲劇就有《火神的眼淚》、《茶金》、《麻醉風暴2》在列。同樣的,他看到的是趨勢。「《麻醉風暴2》以不同於以往偶像劇主流的路線,打造職人類型劇,在無線台和有線台聯播,皆獲得好的口碑與收視率,讓製作與觀眾兩端都對台劇有更多想像。」 《麻醉風暴2》對湯昇榮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作品。台劇爆發與OTT平台的興盛有密切的關連,他也觀察到產業版圖的移動。過往由電視台掌權製作戲劇的模式已經逐漸轉為「由下而上」,由製作公司主導、製作出高品質的戲劇,獲得好口碑和收視率,再回頭讓電視台、投資者對非偶像劇的台劇有更多信心投資,政府更樂於給予補助,加快量能。 在影視武林中 披荊斬棘 開展格局 在瀚草耕耘了幾年,湯昇榮也開始想把瀚草帶往另一個境界,將瀚草影視升格為「瀚草文創GrX」。化用當初經營電視台的思維,他希望把瀚草這間製作公司當作平台來經營,尋找更多的夥伴製作內容,並且持續用紮實的管理方法同步開發、進行多種案子。今年,瀚草也發起私募基金「合影視」,目的是解決影視製作的資金周轉困境。 面對趨勢,湯昇榮想要掌握;當時機來臨,他不落人後;甚至面臨限制與困境,他都能找到破口。「如果這是一個有個大門派的武林,每個派別的作法不同,我們想要達到的境界也不同。」湯昇榮說。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如何「看見」銀河系中心的黑洞?EHT國際合作計畫解答

黑洞觀測和電波天文學的發展密切相關,最早在1933年Karl Jansky就透過天線意外發現銀河系中心有未知的電波訊號,開啟了後續電波天文學和電波望遠鏡的發展。 要看的到 為什麼要用電波望遠鏡看黑洞,而不是用光學望遠鏡看?無線電波和可見光的主要差別是波長,可見光的波長在0.5微米左右,EHT的電波望遠鏡觀測波長是1毫米,兩者大約相差2,000倍。 為了接收到遙遠星系的訊號,我們必須選擇不受塵埃影響的波長,電波的波長比灰塵要大得多,因此可以穿透塵埃,收到來自銀河系中心的訊號。反之,可見光很容易就被塵埃擋住。 要看清楚 由於波長和望遠鏡的「視力」(角解析度)有關,波長愈小、角解析度越好。因此波長不能太大,否則會導致最終影像解析度不足,也影響天線精確度。在技術和建置成本考量下,EHT選擇次毫米波波長(0.5毫米-1毫米),1毫米是目前最適合的觀測波長。 此外,望遠鏡口徑也是影響角解析度的因子,口徑越大、角解析度越好。但是我們不可能做出和地球一樣大的望遠鏡,為了讓地表有限的電波望遠鏡模擬出巨大望遠鏡的效果,必須使用特長基線干涉(Very-long-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技術。 用有限資源完成不可能任務 VLBI技術採用口徑合成(Aperture synthesis)的方式,當地球自轉時,地表上的望遠鏡可以在不同時間逐漸涵蓋接收範圍,目的是讓世界各地的EHT望遠鏡陣列產生等同於地球直徑般的巨大望遠鏡效果。 這意味著我們要從有限的視野去看黑洞,除了確保每個望遠鏡的訊號要同步(原子鐘、同步器)、收訊號要夠準(超導體接收器),也要相當瞭解可能產生的偏誤,例如地球自轉、大氣層影響、星際散射等,逐步修正數據。天文學家已經有一套成熟的除錯方法,將混亂的原始資料校正梳理成我們看到的黑洞影像。 本次公布的銀河系中心黑洞影像來自2017年的觀測,由於銀河系距離較近,研究團隊需要排除眾多干擾和錯誤訊號,因此到2022年才正式公開影像。 拍到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有什麼用處呢?我們將可以驗證廣義相對論,同時檢視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獲獎者Andrea Ghez 和Reinhard Genzel的銀河系中心黑洞推論是否正確。更進一步,可以比較M87星系中心黑洞與銀河系中心黑洞的差異和物理現象,將人類對黑洞的認知更往前推進。 【本文由科技部、中研院提供】※關於EHT國際合作計畫「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為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參與的國際合作計畫,支援本次觀測其中3座望遠鏡的建造與運作,以及影像校正與成像。於2022年5月12日公布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第一張影像,這也是人類史上看到的第二個黑洞,此成果也是繼EHT於2019年發布首張黑洞影像後,臺灣團隊再次扮演關鍵推手,展現全球頂尖的天文觀測實力。本次EHT黑洞影像觀測成果,集結全球上百個研究機構、超過300名研究人員共同參與。論文亦已於今年5月12日刊登在《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名家觀點】持續將腦海中各種「好玩」落地,漬出陳釀好味-淦克萍

「我的姓氏這麼少見,能陪伴我的人已經夠少了,當然要更珍惜身邊的人。」 近年以林務局秒殺月曆、文博會地方總論館策展驚豔大眾的種籽設計企劃事務所總監—淦克萍。罕見的姓氏、父母早逝,讓她格外珍惜與人、土地與自然的連結。定居臺中的她,採訪這週才到臺北,為甫摘星的「T+T餐酒館」合作的料理工藝廚房舉辦春季餐酒會。種籽設計協力打造發酵室,讓主廚能在都市裡的廚房快速獲取風味絕佳的臺灣漬物,新鮮度一點也不輸那些與自然借味的國際知名米其林餐廳。 兒子從出生起就陪著淦克萍南奔北跑,也隨著長大轉而帶父母上山下海跑遍大自然。光是這一週,兩人就跑了嘉義、花蓮與台北,週末還趁空下墾丁潛水;過程中有她的工作,也有他的生活。而這幾年的奔波,也讓淦克萍的身體隨時間與空間拓展,累積了一身老酒般的豐厚底蘊,將早年跌跤後重新梳理的三大品牌核心「寫字、畫畫、設計」,細火慢燉出近年臺灣文化產業中,最受矚目的陳釀好味。 走過失敗幽谷 才覺心之所向就是答案 而立之前,淦克萍的人生過得風風火火,立足中臺灣的廣告代理商,往來多商賈,賺錢如流水,卻在一次小小的財務缺口重跌一跤,賠了家產又折了面子,這才為這段順風順水的輕狂年少劃下句點。年過半百再回顧,她總說:「年輕時真的太驕傲了。」語氣輕柔似無痕,然而當年的狼狽早已在身上烙下厚繭,後來的每次行動,都會提醒她要謹慎、耐心,好東西自有時間來證明。 低社交的淦克萍,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自宅的植物,每天慢慢的搓弄、聽取大自然的訊息,再慢慢內化成手邊的內容養分。重新出發的她創辦了「種籽設計」,將寫字、畫畫、設計三者視為公司發展的重要核心,企劃師、插畫師、設計師亦成為公司的基本編制,也會因應專案聘入不同領域設計師,多年來未曾削減。 2017年底,林務局帶著月曆專案找上淦克萍,彼時的種籽設計正好也想製作自己的月曆,雙方一拍即合。起初林務局想專注「木作」主題,淦克萍卻想,既然要做,就要先跨出同溫層、觸及更多的一般人。於是她大膽推翻林務局的提案,以「飲食之森」鳴響第一槍,質感手繪風搭配豐富的知識含量,一推出就搶購一空。爾後年年做,從飲食、動物、木作、花與種子⋯⋯透過月曆的輔助,用一整年的時間好好向使用者講述,隨著一年翻完,彷彿也更懂了這塊土地。而身為甲方的林務局也沒能閒著,局裡上上下下都被淦克萍問了遍,讓那些存在他們腦海中的知識金礦,化為月曆使用者攝取的新知寶藏。 跟著味道走 從食物中認識家世 種籽設計自創辦以來,始終維持著20人左右的規模,近年則因應需求加入食物設計師與室內設計師,淦克萍則以設計管理的角色應對各種專案的發想與邁進。更多時候,她甚至成為業主的腦,思考讓事情「更好玩」的可能性。 母親過世後,淦克萍因為思念媽媽的味道,開始動手複製記憶中的漬物。她總說「每個食物都有身世,每個味道也對應到自己的家世。」找味道,就是找回自己的家世。「節氣飲食研究室」因而誕生,以當季的食材進行醃漬,並進一步深入尋覓食物的身世與親緣。她相信,跟著味道走,人們才有機會進一步認識自己。 這樣一個自主發起的企劃,延伸成無數計畫在各地發芽,除了T+T餐酒館的料理工藝廚房,近期還與阿里山賓館合作,取材嘉義平地至海拔2200公尺之間、橫跨不同氣候帶與林相的概念,舉辦了一場驚豔味蕾的食物設計發表會。 「食物可以反應的親緣,大到超乎你的想像。」淦克萍細數,從自身與家人的飲食、再到城市與國家,不同組成與地緣的供給、需求和流行,都能透過食物與味道的拆解找到脈絡。「食物反映的層次,正是人類對待自己、與過日子的方式。」她輕笑說,這是很好玩的事情哪。 自主學習找出北回朝聖路 聊起種籽設計近年經手的專案,淦克萍總是雙眼晶亮。她帶著員工挑戰一般設計公司不會做的案子,再靠著她過人的設計管理,確保每一件掛上種籽設計之名出去的作品,都有種籽的風味與個性,開拓更多機會與可能性。 淦克萍一家三口關係緊密,家裡、公司兩點一線,都在同一條街上。她常帶著兒子一起工作,兒子也抓著爸媽參與戶外活動。兒子每次去參加健行、爬百岳或潛水等活動,夫妻倆總是盡可能親自接送,時不時也跟著一起訓練和參與。幾年前兒子還計畫要去走西班牙朝聖之路,卻被疫情阻擋;兒子為此鬱悶了好一陣子,淦克萍乾脆建議他找出屬於自己的臺灣朝聖之路。 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卻真的找出來了。沿著23.5度北迴歸線,從澎湖橫跨臺灣海峽,再到嘉義、跨越玉山,最後下到東岸花蓮。從0到3952公尺,多麽壯麗又有儀式感,就是臺灣自己的「北回朝聖路」。一份自主學習計畫,因著鼓勵成真,更隨著2021年臺灣文博會「地方總論館」的策展,串起該年度兩座主題城市:嘉義與花蓮。展場中鋪滿植物、木棧板,引領觀眾順著植物的紋理、氣味,感受臺灣地理位置與氣候帶來的獨特植被樣貌,不知不覺間,也與腳下這塊土地更親近了一些。 就這樣,一個串著一個,從生活的土地、生命的相遇,衍伸而成種籽設計的各種計畫,帶著淦克萍越走越遠、越走越深入臺灣土地。過去每月跑日本獲取新資訊,現在則向下深入扎根,並透過自己的力量,持續將腦海中各種「好玩」落地,講述臺灣的故事,也透過自己的能力讓文化變現,讓計畫能走得更長久。 「以前的我很急,但現在我會想跟自己和好。」如今的淦克萍,說話不疾不徐,也享受年歲堆疊的內在厚度。並依著植物的時間觀,靜待手上的每一件內容發酵。她相信時間堆出的味道,才能彰顯身世與親緣的珍貴,一如種籽設計近年製作的漬物,豐富的口感是時間的禮物,自帶鋒芒卻不鋒銳,溫柔地烘托,帶出主食材的原味。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名家觀點】被時代推著向前走的意外人生-吳漢中

醞釀多時,終於在2022年2月正式揭幕的「馬祖國際藝術島」,是台灣第一個跳島藝術慶典。首屆主題「島嶼釀」,透過8個策展計畫、39件藝術品、3個空間建築作品,呈現41組藝術家與在地共創的精采成果,為過往戰地印象鮮明的馬祖,開啟了以文化治理為主軸的全新篇章。這場空前的藝術盛宴,也是吳漢中繼2019年台中花博之後,另一場大膽的設計實踐。 推動社會設計理念多年,吳漢中回想一路以來的積累,自己形容彷彿是散落的光點終於連成了星圖。他說:「2016年台北設計之都讓我展開理論與實踐的意外人生,這一切沒有人生規劃,但幸運地被時代推著向前,踏上挑戰專業的旅程。逐漸將規劃、設計、文化、藝術、組織與策略,連成一個新的專業架構與方法。」 對他而言的社會設計,有別於傳統定義的為了特定族群服務,而是著重思考如何更有公共性與社會影響力。設計的核心即是提供服務、帶來品質,但社會設計則是綜合型的思考,如何透過大型規劃,增加公共性,進而帶來社會影響力。 人文底蘊融會管理方法,社會設計思維引領文化運動 台大城鄉所的薰陶結合杜克大學商學院的訓練,讓吳漢中吸取城鄉所給予的價值與想法,融合管理學院的方法,疊加成為他心中社會設計的骨幹。「城鄉所教給我的是思考事情的方式,在管理學院則學會執行的方法,思維價值與能力兩相結合,才讓我有機會嘗試,帶來改變。」吳漢中從看似大相徑庭的專業中找到了兩相結合的交集點,成為社會設計理念的觸媒。 不斷前行的他其實也曾迷惘過。2002年城鄉所畢業,吳漢中的第一份工作在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簡稱國藝會)研究台灣文化政策,放眼2008年,讓傳統的文化事務轉型為當代文創產業。在當時,這樣的作法是一個新的轉向。那也是全國各地文藝季如雨後春筍勃發的年代,90年代起,各縣市展開各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經濟部、文化部聯手大力推動文創產業前進,漸漸讓設計成為重要的角色,吳漢中持續思考如何讓設計、文化進入庶民生活,並且保有文化意涵。歷經多方嘗試後,吳漢中自覺遇到了瓶頸難以突破,產生了轉跑道的念頭,便前往杜克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尋求嶄新的思考路徑與刺激。 「但你真正喜歡的事情、在意的價值是不會改變的」吳漢中說。縱使離開熟悉的專業領域,吳漢中仍信仰當初關注社會、文化以及公共議題的核心價值。「過去的基礎成為未來改變的底蘊,人文關懷結合設計訓練,才能推動文創產業。」吳漢中學成回台後,將杜克大學老師 Christine Moorman 的行銷課程發展成為《美學CEO:用設計思考,用美學管理》一書,推動設計管理理念,讓傳統文化設計的創意人才在當代管理系統中得以發揮,也鋪排他往後在台灣執行大型計畫的道路。 從設計之都出發,翻轉公部門,走進民間 2016年「臺北世界設計之都」於焉展開,力求打造具有設計遠見的前瞻城市、導入設計思考、強調市民參與。吳漢中通過甄選擔任執行長,「臺北世界設計之都」成為他第一個實際推動社會設計理念的試煉場。「社會設計理念是『臺北世界設計之都』非常堅持的核心。」吳漢中說,時任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大力支持,在公共服務、行政系統裡導入設計理念。「臺北世界設計之都」成為一個種子,讓社會設計在台灣遍地開花,各地也同步思考這一波城市設計浪潮。 讓設計改變社會的風潮一波接著一波,吳漢中也被推著不斷自我挑戰。2018年,他擔任「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設計總監,隔年又接任「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吳漢中期待自己能以設計為切入點,讓蘊含其中的文化議題加以發酵,擴大成為有公共影響力的社會企劃。 以「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為例,藝術季幅員橫跨5個縣市、10個鄉鎮市、共150公里,打造超過50件藝術作品與100場文化探索體驗的版圖,極具野心。浪漫台三線源自上個世代文化運動工作者積累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之後,在地方社區營造的基礎上,掌握文化特質,再以地方振興為目標,以達公共性。2020年起,吳漢中也與林務局合作「阿里山軸帶重塑行動」,透過當代設計師的美學恢復既有的美感,重新詮釋阿里山的文化底蘊,讓文化景觀得以傳承給下個世代。 與公部門合作大規模帶動社會前行是一種方式,吳漢中同時也以個人參與、擔任顧問,實踐理念。例如2021年初春啟程的台鐵鳴日號也由他協助催生,間接推動台鐵建立新的營運模式,不只有觀光列車,更將有全民皆可使用的新型列車EMU3000進場。「從國家形象的角度或回歸個體的感受思考,讓每個人都有所感觸」也是吳漢中的理想。 連年挑戰大型公共案件創作社會影響力,對於吳漢中而言,承接商業案件的判斷核心則在於是否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認可同樣的價值、文化態度,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吳漢中說道,回憶起曾與味丹企業集團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在大坑上位規劃案中,定下相對生態與永續的規劃原則。但影響他逐漸減少商業案合作的轉折,則在於對於公共性與突破性的追求。「不是每個時代都有機會突破,但每個時代都有商業案可做。」這回,吳漢中踏上了馬祖。 在時代的破口,放眼未來 經過幾十年的醞釀,馬祖積蓄的能量與氣場等到了破口。90年代,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劉可強已開始帶著學生一同進行馬祖北竿芹壁聚落保存計畫,有專家學者的累積,以及馬祖的軍事背景、冷戰文化的基礎,讓若干年後擔任首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總策劃的吳漢中,可以運用己身經驗的策略方法,開展對十年後馬祖的想像。 「馬祖國際藝術島」在田野調查期間,便廣納當代藝術圈的建言,讓「馬祖國際藝術島」不至淪為缺少內涵容易複製、歷時過短無法深化的大型活動。「活動不等於文化運動。」吳漢中放眼十年,將計畫時間延長,和策展人們共同思考馬祖島上的風土交會,更將當地民眾納入,「希望藉此讓當地居民也有機會思考,作為馬祖第二代、餐廳民宿的經營者,如何把馬祖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力求打造一個跨世代的平台,共同思考馬祖島的未來。 若以「臺北世界設計之都」為起點,10年的時間過去,整體的社會風氣已經改變。吳漢中觀察到制度越臻成熟,各層級公部門更懂得看見專業、尊重專業並與其合作,在行政體系中建立分工機制,公共事務的決策者帶頭改變,更是引領整體組織文化前進的關鍵。「當參與案子的每個人都覺得完成這個作品很有認同感、很驕傲,就不會有螺絲鬆掉的問題了」吳漢中分享道。 一路走來,吳漢中仍記得當初在若水國際服務時用以不斷提醒自己的三個思辨重點:「熱情、專業、影響力」。彷彿三位一體、環環相扣,讓熱情作為追求專業的燃料,有了動能,才能為社會、專業領域帶來改變。這是他的自我期許。他也期待新一波創新的開始。近年文化創意產業風氣盛起,吳漢中也希望對創作、文化有熱情的新銳藝術家能專心致志培養自己的專業,不一味的追求斜槓反而失去核心,「我合作過我最佩服的專業者,通常是『最認真的』專業者」,有很多人是天馬行空,但有很多人用敬業、堅持的態度在看待自己的專業,「很有創意的同時,也要很有執行力」以嚴謹的工法、嚴格的紀律,才有創意發揮的可能。 【本文經臺北文創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關於臺北文創臺北文創深耕文化創意領域多年,以「發掘與培育文創人才」為設立宗旨,為了鼓勵所有創作者,自2015年於官方網站推出「名家觀點」線上專欄,訪問來自音樂、影視、藝文、設計領域,具影響力的文創工作者,內容聚焦在人物對產業及自身經歷的觀點分享。※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立專欄】VMware不斷推進永續性創新

隨著加密貨幣、機器學習和大數據等運算密集型技術迅速被採用,資料中心的用電量在未來十年內可能會增加十倍,目前為2000億千瓦時或全球用電量的1%。巨大的能源消耗伴隨著巨大的碳足跡,這將阻礙全球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半的努力。在過去十年中,工作負載和網路流量分別增長了8倍和12倍。由於資料中心硬體的升級和營運效率的提升,例如固態硬碟、RISC處理器、虛擬運算和冷卻技術等,資料中心的耗電量仍與過去保持一致。問題在於,技術創新是否可以在不增加碳足跡的基礎上,滿足不斷增長的工作負載和流量需求?VMware認為這是可以實現的,而且會帶來巨大的商業協作效益。 VMware一直致力於永續性發展。我們的基礎運算虛擬化產品ESXi本質上就是永續性的。它極大地減少了運行工作負載所需的 IT和資料中心基礎架構。自1998年推出ESXi以來,VMware已將虛擬化擴展到軟體定義儲存(vSAN)和軟體定義網路(NSX),利用現有的主機容量減少對外部儲存和網路基礎設施的需求。 VMware Cloud Foundation將ESXi、vSAN和NSX結合在一起,將它們封裝在管理層和安全層中,以提供本地化軟體定義資料中心 (SDDC)私有雲。VMware Cloud Foundation支持客戶能夠複製公有雲的高效共享環境以及高利用率。2020年IDC白皮書《透過低碳數字化轉型實現更敏捷和永續性的業務》估計,自2003年以來VMware的虛擬化運算、儲存和網路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總計幫客戶減少部署1.42億台伺服器,減少消耗24億兆瓦能源以及減少排放12億噸溫室氣體。這大約相當於 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的3%。在2020年底,我們將永續性創新納入VMware 2030年議程,這是VMware關於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承諾,為期十年,旨在打造一個更加永續、公平和安全的世界。 1. 能源使用和碳足跡可視化 vRealize Operations透過提供持續性能、容量和成本優化的統一營運平台,幫助客戶自動管理其虛擬化、混合和多雲環境。最近發布的vRealize 8.6增加了碳管理,量化了工作負載虛擬化帶來的碳足跡減少。它還量化了主機碳足跡,並提供了對進一步減少碳(和成本)機會的洞察,包括識別關閉和空閑的虛擬機、孤兒文件和舊快照、識別老化的硬體、調整虛擬機大小。 2. 最大化主機有效利用率 雲中災備:VMware Cloud Disaster Recovery(VCDR)解決方案顯著減少了備份功能所需的基礎設施,幫助客戶將災備的碳足跡減少80%,同時節省了相應的成本。客戶可以在災備操作期間輕鬆快速地提高容量,並進行災備測試和故障轉移,但無需「永遠在線」的基礎設施。此外,VCDR在VMware Cloud on AWS上運行。AWS的氣候承諾表示到2025年,AWS將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為其資料中心供電,這將進一步減少碳排放。 SmartNIC上的軟體定義資料中心:Project Monterey利用智慧網路存取卡(SmartNIC,或DPU/IPU)的硬體功能來卸載VMware的運算、儲存和網路虛擬化、安全性和管理功能。SmartNIC是具有通用CPU(ARM處理器)、帶外管理和虛擬化設備功能的NIC。這種卸載的好處是釋放主機的核心CPU以支持其他業務應用程式,提高性能,並促進硬體組件(如GPU、FPGA和跨主機整合的儲存)共享。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支持業務工作負載所需的主機基礎設施,從而減少能源和碳排放。 VM Desired State...

【立專欄】WFH引發過勞風險!大傳、醫護最爆肝 科技、金融科技、金融

在「五一勞動節」和「428工殤日」前夕,上班族不免自問:處於「加班文化」盛行的台灣,該不該擔心過勞、窮忙?還有是否憂心高壓環境影響身心?加上疫情衝擊財務狀況,為了保住飯碗,忍受過無情的職場歧視、傷害嗎?心中夢幻的員工福利又有哪些?對此yes123求職網,特地進行「工作爆肝壓力指數與職場小確幸調查」,結果在今天(22日)正式出爐。 54%遭濫用責任制! 平均每月九天! 16%天天加班! 潛在白工功德族715萬人!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對於目前「工作制度」的認知,雖然仍有23.6%的勞工,自認是「責任制」:無上下班時間限制,完成自己的工作後即可下班;同時也有22.2%自認為「非責任制」:有上下班時間限制,加班的話要算加班費;不過更多數的,也就是過半、達到五成四(54.2%)的人,卻認為現職屬於「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 勞工們更估計,平均每週要加班2.3天,換算下來,等於一個月內大約有9.2天,算是無法準時下班;其中更有一成六(16.3%)指出,每個禮拜加班在「5天(含)以上」,幾乎達到天天晚下班的程度;僅有兩成(20.3%)的上班族指出,「幾乎沒在加班(0天)」。 同時回顧過去一年,卻有高達七成八(78.2%)的勞工透露,「曾經無酬加班過」;同時每個月自估,平均「少領」了5,144元的加班費;其中甚至有11.4%,自認資方「應付未付」的加班費,在「1萬元(含)以上」。 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44,123元換算,對無酬加班、做白工的人來說,等於變相被「A掉」11.7%的月薪;再以「全體受僱就業者」914.4萬人估計,潛在的「白工功德族」,恐怕將上看715萬人。(5,144除以44,123,約等於0.117;914.4萬乘上0.782,約等於715.1萬!)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表示,對於俗稱的「責任制」工作,其實政府有明確規定,也就是適用「勞基法84條之1」,只是解讀調查發現,不少勞工恐怕成為「責任制遭濫用」的受害者。 楊宗斌憂心認為,部分勞工其實處於「工時認定的灰色地帶」,代表著有些雇主,一方面想透過打卡方式,來掌控員工出缺勤狀況;另一方面又考量人事成本,並不願意多付加班費,卻要求同仁要「負責任」:完成工作後才能下班,導致勞工權益受損,甚至因為休息不夠,引發過勞疑慮。 七成一隨時待命! 93%下班曾手機辦公 每月變相加班13小時! 加減乘除四字訣因應!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化,加上通訊軟體、社群網站的便利性,勞工朋友們在下班後,恐怕得繼續「使用手機辦公」:隨時處理上司或客戶的來電、簡訊、電子郵件!其中有70.7%的人透露,目前手機狀態屬於「24小時開機待命」。 難怪有高達九成三(93.4%)的上班族,「曾經」在下班後或放假時,繼續「透過手機處理公務」!因此平均透過手機,每個月大概多花12.8小時處理公務,等於「變相加班」。 更糟糕的是,若將月收入,除以「自認」每月實際投入工作的總時數,換算平均「時薪」約為169.5元,略高於「基本工資」168元一點點而已。 觀察本次調查結果,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憂心表示,窮忙又「變相」無酬加班的導火線,主要來自網路時代下的產物:智慧型手機整合通訊軟體、社群、電郵系統,讓上司們隨時與員工聯絡,詢問、關切工作進度,甚至要求他(她)們處理公務,結果導致惡性循環的「二十四小時責任制」:訊息已讀!立刻回應!馬上處理! 有時候還導致在下班後,一聽到「叮咚」的訊息提醒聲,上班族會立刻神經緊繃,甚至有莫名的恐懼感、幻聽上身。 職場「行動化」、「數位化」,伴隨而來的卻是「爆肝風險」,因此提醒老闆與主管們,想在下屬下班、休假時傳訊或去電,應該更加謹慎為之,除了留意員工的身心狀況,也該更尊重同仁們的私人時間、空間。 楊宗斌也建議,特別在防疫期間,興起「居家辦公」風潮時,資方更應明確區分勞方的上下班時間,避免模糊生活和工作之間的界線。針對「24小時責任制」的潛在風險,又該如何化解? 如果在「下班後或放假時」,收到上司訊息或電郵,楊宗斌提出「四字訣」,剛好與「加減乘除」同音,也就是採取「家」、「簡」、「誠」、「儲」原則應對:在回訊或回信時,首先可以拿照顧「家」人、忙「家」事當擋箭牌;「簡」潔回應會在上班日馬上處理;「誠」實告知上司公務進度,若真的延誤、落後,會於上班日提早到班處理;最後要避免爭議,或者事後背黑鍋,要「儲」存雙方的對話、郵件往來記錄。 平均6.6小時! 八成五沒睡飽! 31%無暇運動 近半數三餐不正常! 11%爆肝指數滿分 此次調查還發現,每逢「上班日」,勞工的睡眠時間為6.6小時;而且還有八成五(84.7%)透露,自認睡眠時間並「不充足」。 除此之外,經常忙到忘記或太晚吃飯的也不少!近半數、49.7%的人透露,每逢上班日,其實「沒有」維持三餐正常。 睡不飽又隨便吃,勞工朋友忙著事業,想好好照顧身體更不容易!本次調查也顯示,雖然每週運動時間,平均仍有63.8分鐘;但其中也有三成一(31.3%)的人表示,其實屬於「沒空運動(0分鐘)」。 如果再衡量「實際」工作時間與「真正」休息時間,上班族評估的「職場爆肝指數」,平均落在61分;其中認為自己爆肝「滿分的」(100分),更佔了11.1%。 若以「行業別」進行交叉分析,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結果顯示,勞工(從業人員)自認為「最爆肝」的行業依序為:「大眾傳播與公關廣告」(67.9分)、「醫護與生技」(66.2分)、「餐飲住宿與休閒旅遊」(64.7分),以及「文(補)教業」(63.3分)、「民生服務業(不含餐宿休旅)」(61.8分)。 87%壓力影響健康! 情緒引爆點:週五下午、週四晚上! 上班族除了得擔心身體過勞,還要憂慮工作壓力越來越大!yes123求職網的調查發現,在可複選狀況下,工作壓力的主要來源,依序有這五大項:「工作量太大,又很難減少」(41.6%)、「工作時間太長,又很難縮短」(38.8%)、「擔心被裁員或減薪」(26.3%),以及「自認工作表現差」(23.4%)、「因工作表現,常被直屬上司責難」(20.8%)。 其餘造成職場壓力的原因,又分別為:「擔心職位被取代,或是被調部門」(20%)、「因產業或職務屬性,工作時分秒必爭」(16.3%)、「因工作表現,常被老闆責難」(15.3%),以及「辦公室人際關係問題」(12.2%)、「因產業或職務屬性,工作時不能分心」(11.3%)。 除此之外,合計共有87.3%的人指出,「曾經」因為工作壓力大,結果影響到健康狀況,而且還分成以下這三大類型:「壓力大,影響到身體與心理健康」(54.1%)、「壓力大,影響到身體健康,但沒影響到心理健康」(22.2%),以及「壓力大,影響到心理健康,但沒影響到身體健康」(11%)。 當然累積過多的壓力,還可能會突然爆發出來!本次調查就顯示,在可複選狀況下,上班族的工作壓力,「最常爆發」的時間點是在:「禮拜五下午」(21.4%)、「禮拜四晚上」(20.5%)、「禮拜五上午」(19.6%),以及「禮拜一上午」(18.2%)、「禮拜三下午」(16.9%)。 其他上班族情緒引爆的時間,又還有:「禮拜四下午」(15.7%)、「禮拜一下午」(11.7%)、「禮拜一晚上」(9.3%),以及「禮拜四上午」(8.5%)、「禮拜五晚上」(7.5%)。 一成二指數滿檔! 大吃大喝、睡覺! 每週花1.5小時減壓! 這也代表壓力需要適時釋放,對上班族來說,在可複選狀況下,宣洩工作壓力「自認最有效」的方法有:「大吃大喝」(38.6%)、「睡覺」(37.6%)、「運動」(33.9%),以及「向朋友、同事抱怨」(27.3%)、「上網PO文發洩」(25.3%)。 其他減壓方式,又還有:「聽音樂」(24.3%)、「看電視」(23%)、「看電影」(17.5%),以及「逛街或上網購物」(13.6%)、「旅遊」(12.7%)。 平均而言,每週大約會花1.5小時,也就是90分鐘宣洩壓力:可惜其中卻有35.4%的人表示,其實目前「完全沒時間」去減壓。 畢竟工作除了可能付出「勞力」,也會有「勞心」狀況,因此衡量行業、職務與職位,上班族覺得目前的「工作壓力指數」,平均達到66.3分;其中壓力指數在「100分」滿檔的,也佔了11.7%。 同樣進一步以「行業別」交叉分析,自認「工作壓力」較高的上班族,業種主要有:「科技資訊」(72.5分)、「金融保險與會計統計」(71.4分)、「大眾傳播與公關廣告」(69.7分),以及「醫護與生技」(68.2分)、「運輸與物流倉儲」(66.9分)。 隱性貧窮! 31%投資遭套牢! 七成三存款疫外減! 37%以租代買! 房貸吃掉近半收入 勞工每天面對的,除了無形的職場壓力,有形的財務壓力也不小!評估整體財富狀況,比起去年同期,目前「總存款」變化:「持平」的佔17.1%;「增加」的僅佔10.3%;但合計有72.6%是「減少」的,而且又分成:有52.3%自認「與疫情有關」,以及20.3%自認「與疫情無關」。 回顧過去一年,因疫情關係,檢視上班族的財務狀況,共有65.6%屬於「負債增加」:其中47.4%是「負債因疫情增加,且出現財務赤字」,平均「每月短缺金額」達9,505元; 另外18.2%是「負債因疫情增加,但沒有出現財務赤字」。這也代表其餘的34.4%,屬於「負債沒有因疫情增加」。 同樣回顧一年以來的報酬率,仍有31.1%的人透露,因為「肺炎疫情」關係,投資曾因此出現虧損、套牢;還有14.2%屬於「投資不曾因此出現虧損、套牢」。這也代表著,剩下的54.7%是「過去一年沒有任何投資」。 收入處於低檔,置產更成了奢望!調查也顯示,僅有14.6%的勞工透露,目前「有買房子」,但是每個月的房貸支出,平均落在21,457元。 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44,123元估算,光是每月房貸,就吃掉將近一半(48.6%)的薪水。(21,457除以44,123,約等於0.486) 其餘48.8%的人,屬於「沒有買房子,但與家人或親戚同住」;剩下36.6%的勞工,目前為「以租代買」,屬於無殼蝸牛族,至於每個月的租金負擔,平均為9,840元。 同樣以「官方經常性薪資」44,123元估算,光是每月房租,大約花掉兩成二(22.3%)的收入。(9,840除以44,123,約等於0.223)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憂心表示,多數人買不起房子,少數則是購屋之後,負擔沉重,除了意謂著「中產階級」逐漸陷落外,加上低薪、凍薪又負債的生活,導致越來越多人出現「隱性貧窮」窘境:雖然維持基本生活不成問題,卻沒有多餘的金錢與時間去消費,還有疫情攪局,進一步惡化財務狀況,恐怕將持續衝擊台灣的內需經濟。 62%因公受傷過! 七成六沒請假! 66%曾患職業病! 六成九自認未痊癒! 在「職場黑暗面」當中,「窮忙族」除了處於爆肝、高壓環境,人身安全恐怕也有疑慮!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回顧整個職涯,有六成二(62.2%)的勞工透露,曾經「因公受傷」過。 其中59.7%有告知公司,而且還分成了:36.2%為「告知任職的企業,而且公司有協助處理」;23.5%則是「告知任職的企業,但公司沒有協助處理」。這也代表剩下的40.3%,其實在因公受傷之後,「並沒有告知公司,自行處理」。 假如曾經「因公受傷」,合計也有76.2%仍選擇「照常上班」,其中又分成:39%是「沒有請假,仍去上班,但沒有影響到工作狀況」;37.2%為「沒有請假,仍去上班,卻影響到工作狀況」。同時代表其餘的23.8%,才是選擇「請假沒去上班」。 令人擔憂的還有這種職場危機:長期累積下來的「職業傷害」,它並不會馬上顯現!調查更發現,回想整個職涯,因為工作環境或職務(職位)關係,有六成六(66.3%)的人透露,自己曾經得過「職業病」:這當中又有69.3%,「自認尚未痊癒」;代表其餘的30.7%,「自認已經痊癒」。 職場冷暴力! 72%碰過霸凌...

【立專欄|和牛研究室Wagyu Lab】獨家提供日本歷史最悠久品種 和牛女王「近江牛」的知識與研究

在各國的精品牛肉中,日本、澳洲、美國等地的榖飼牛肉因肉質柔軟且油花均勻而廣受歡迎,其中屬日本和牛的肉質及油花表現最為優異。和牛重視品種、講求血統純正,因此並非所有在日本養殖的肉牛都可冠上和牛之名。明治時期,日本政府開始鼓勵引進外國牛隻進行品種改良,大正時期起各縣陸續為和牛進行血統登記,目前家畜登錄機關認可的有黑毛和種、褐毛和種、日本短角種與無角和種等4種,其中有九成以上的知名品牌和牛皆為毛色黑中帶褐的黑毛和種,日本三大和牛中歷史最悠久的「近江牛」正是其中之一。 日本在江戶時代禁止食用牛肉,位於今日滋賀縣的彥根藩則因將味噌醃牛肉作為養生食物獻予將軍,成為唯一獲准生產牛肉的地區。受惠於琵琶湖畔的純淨水源與豐美稻作,造就了發達的牛隻肥育技術,因而促成了近江牛的誕生。在「和牛研究室」,提供的更是近江牛中最優質、素有「和牛女王」美名、由千成亭的牧場所飼養的「未經產」母牛。 黑毛和種的體型健碩、肉質絕佳,經肥育的肌肉間均勻分布著脂肪,使得口感鮮甜、入口即化;也由於肉質水分少、富有彈力,是名符其實的優質「霜降肉」。母牛的皮下脂肪較多,肉質因活動量較少相對纖細,儘管肉眼難以區別,但在日本高級餐廳與燒肉店多堅持選用母牛。目前台灣販售較多的去勢牛,係將剛出生的公牛閹割以抑制運動量,使肉質盡量維持柔軟,然而基因與荷爾蒙的影響仍使得母牛的香醇纖細勝於去勢牛。由於交配過的母牛肉質會帶有乳腥味,因而由苗林行代理的千成亭まるさん牧場,堅持一律飼養「未經產」的母牛。 未經產近江母牛 室溫下即可傳達迷人香氣 未經產母牛的飼養難度高,可接受的養殖密度低,成本相對亦較高,然而其霜降油花極為豐美細緻,進一步提升了和牛原即飽滿的美味與香氣。相較於一般牛肉的油脂約自25℃開始融化,和牛的融點約於20℃,未經產母牛的油花在11℃左右就開始融化,即使在室溫以下都能傳達迷人香氣,成就前所未嘗的極致美味! 千成亭まるさん牧場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滋賀縣優渥豐饒的風土中以精心調配的穀物飼料(大麥、麥糠、米糠、麥麩、碎米、大豆等)精心飼育,以多年經驗養育出油脂融點低且肉質細緻甜美的近江牛,無論風味、香氣、柔嫩度都有最佳表現,更於2019年獲得「近畿地區最高榮譽賞」! 32種分切部位 全方位展現和牛極致風味 近江牛雖然是精品級食材,但適合的烹調方式絕不僅僅限於燒肉、涮涮鍋、鐵板燒或壽喜燒。為了發掘近江牛的各種可能,苗林行採整頭購入的模式,因而能提供多達32種的部位,讓識味者得以嘗盡和牛的柔嫩與豐潤、鮮勁與濃郁。主廚吳貞蓁表示,「其他供應商大多只提供肋眼、菲力等大家熟悉的部位,其實和牛其他的部位也非常美味,而且價格更為平易近人,我們想做的就是讓大家知道和牛不同部位的風味,適合烹調的菜色與風格更是超乎想像。」 吳貞蓁也指出,「近江牛最迷人的就是柔嫩的口感與香氣,除了大家熟知的菲力、板腱、肋眼、沙朗等部位之外,我們提供了多達20幾種的部位,由軟至韌應有盡有,其中的背闊肌、牛臀心等種更是獨家供應的肉品。和牛研究室依照每個部位的特質量身訂做最適合的分切方式,並且提供烹調建議,讓消費者能夠嘗到和牛全方面的美味。」她特別推薦和尚頭、臀肉、肋眼上蓋、腿心等油花比例較低、富有甜美肉味的部位,「只要用我們建議的方式烹調,就能嘗到最理想的口感。」 日本和牛Q&A Q1. 和牛的定義與黑毛和種的特色日本和牛指牛隻的「品種」而非「產地」,唯有黑毛和種、褐毛和種、日本短角種與無角和種等四種牛種才能稱為日本和牛。近江牛即為黑毛和種。 黑毛和種的特色在於肉的色澤、紋路和緊實度皆十分優異,分布於肉質間的油脂均勻細膩,呈現有如大理石紋路般的華麗霜降花紋。一般認為油花愈豐美者等級愈高,風味、口感與腴潤程度也隨著部位而異,適合各種烹調方式。 Q2. 近江牛的定義在日本農林水產省地理標誌保護制度(Geographical Indications,GI)登錄第56號的近江牛,其定義為:「在擁有得天獨厚的豐饒自然環境與充沛水源的滋賀縣內長期飼養的黑毛和種」,日本特許廳亦認定近江牛為牛肉的地域品牌,於2007年5月11日登錄地域團體商標(文字商標)。目前滋賀縣每年僅可出貨6千至7千頭牛,每一頭都是飼育者的心血結晶。 Q3. 獲得近江牛認證(近江牛の認証)的要件近江牛中品質特別優異者可獲頒近江牛認定證書(近江牛の認定書)。其要件為:1. 近江牛中牛肉分級制度(枝肉格付)為A4、B4級以上、2. 由協議會的構成團體會員所生產、3. 由滋賀食肉中心或東京都芝蒲屠宰場評定牛肉分級制度者。 精肉率:由高至低以A、B、C三階段評分。根據從屠體去除皮、肉、內臟後所餘的比例估算,比例高者得分愈高。 肉質等級:由高至低由5至1五階段評分。根據油花交雜(BMS)、肉色等級(BCS)、脂肪顏色與質量(BFS)及肉質組成分級等4個項目綜合判斷,必須所有項目皆得5分最高等級才能獲最高等級,若有任一項為4分則僅能歸為第4級。 Q4. 近江牛的美味秘訣孕育於琵琶湖畔豐饒大地的近江牛,有著纖細滑嫩的肉質,腴而不膩的的甘美滋味,以及芳醇迷人的獨特香氣。近江牛具有纖雅鮮味與腴潤滋味的美味秘訣,來自歷史悠久的卓越肥育技術以及無微不至的飼育照顧,從生長環境、飼料到飼育方式,每一個細節都左右了近江牛的美味程度,也因細節繁複、講究眾多而難以大量飼育。 Q5. 千成亭近江牛的生長環境位於滋賀縣的琵琶湖為鈴鹿山、伊吹山、比叡山間400條河川融雪凝聚而成,是日本第一大湖,豐沛的水源與肥沃的土壤使得此處自古以來即為著名的米鄉,溫和的氣候適合發展農牧業。千成亭的近江牛食用日本國產、不添加農藥、高營養價值的獨家飼料,以專業比例調配,分別針對不同生長週期牛隻加強提供骨骼、血液、肌肉的營養,確保不同階段的生長要求都能完美達成。建設在通風良好的丘陵地的牛舍採小型飼養控管,依牛隻大小每2~4頭牛享有一個隔間,確保每頭牛有至少一米的施展距離;天花板設有大風扇,並以木屑、稻草、稻穀混合打造舒適清潔的空間,有效降低環境壓力,維持肉質與風味的優異性,終能成就滋賀最驕傲的精品「近江牛」。※衛福部食藥署規定,日本和牛須為30個月齡以下之牛隻方得進口。 Q6. 千成亭近江牛的風味特色由苗林行代理的千成亭まるさん牧場在台灣僅提供30個月齡以下的未經產母牛。公牛因先天體質與運動量較高使得肉質較硬,母牛的皮下脂肪較多、活動量少,因而普遍認為公牛口感不如母牛。此外,由於評定肉質等級時以腹部肉質作為判斷基準,而經產母牛的肉色相對偏黃,未經產母牛的肉色則偏向紅豆色;風味方面,前者帶有乳腥味,後者則更為柔軟細緻。相較於一般牛肉的油脂約自25℃開始融化,和牛的融點約於20℃,未經產母牛的油花在11℃左右就開始融化。 千成亭まるさん牧場精心飼育的未經產母牛,在代表柔嫩多汁的總脂質、健康且融於舌尖的不飽和脂肪酸、賦予獨特香氣且產生柔嫩口感的油酸、帶來醇厚鮮味的精胺酸等數值上都有亮眼表現,較市售黑毛和種牛肉更柔嫩、多汁、豐味、甜美。此外,千成亭近江牛在肌肽、甘胺酸、飽和脂肪酸、脂肪融點、口感、脆性與硬度上的數值都較市售黑毛和種牛肉較低,是柔軟度、多汁感、硬度與適口度的表現都更加優異的佐證。 Q6. 澳洲和牛與日本和牛之差別A:儘管飼養原理大同小異,但血統純正度以及照料細緻度的差異造成了關鍵差異,使日本和牛油花高於澳洲和牛。此外澳洲和牛育肥期通常為350~450天,而日本和牛為600天以上,因此肉質與尺寸通常較低,甜味也不如日本和牛明顯。 和牛研究室分切部位與料理建議 和牛部位(軟至韌) 分切方式 口感特徵 烹調 建議 建議菜色 菲力ヒレ 2~3公分厚切牛排 以軟嫩並帶有較少油脂的稀有部位,特別受到女性喜愛。 煎 嫩煎菲力牛排 去筋板腱(平鐵牛排) フラットアイアン 2~3公分厚切牛排 富油花且肉質細緻,口感紮實中帶點嫩。 煎 嫩煎板腱牛排 肋眼上蓋 リブキャップ 2公分燒烤厚片 油花分布均勻,有肉質的甘甜和油脂的濃郁風味。 煎、燒烤 香蔥風味肋眼上蓋 翼板肉 ザブトン 燒肉薄片 肩胛里肌中油脂最豐富的部分,在燒肉店相當受歡迎。 燒烤、煎 燒肉牛丼 肋眼 リブロース 2-3公分厚切牛排 肉質細緻軟嫩、鮮味十足,且油脂均衡。 煎、烤 炙烤肋眼牛排 牡蠣板腱(上三筋) うえみすじ 薄片 位在牛肩胛骨附近的稀有部位,鮮味濃郁。 燒烤 蔥鹽牡蠣板腱 和尚頭芯 シンシン/マルシン 薄片 和尚頭內側的部位,是口感細膩的瘦肉。 煮 和牛牛肉湯 腿三角 トモサンカク/ヒウチ 3*3公分肉塊 帶有較多油花的腿肉,鮮味十分濃郁,口感鮮嫩。 燉 馬鈴薯燉肉 沙朗(紐約客) サーロイン 2-3公分厚切牛排 較運動不到的部位,油脂較多口感偏軟嫩。 煎、燒烤、炸 炸和牛排 貝身肉 カイノミ 0.5公分燒肉厚片 腹肉中肉質最佳的部位,軟嫩並含有適度油脂。 煎、炒、燒烤 蔥爆和牛 牛臀心 ランプ 原塊肉 屬於瘦肉帶有適量的油花,口感軟嫩。 烤 爐烤核牛臀心 前腿心(大三角) かた 3*3肉塊 脂肪含量較少的瘦肉部位,滋味鮮美 燉、煮 紅酒燉牛肉 法蘭克(扇子肉) フランク 燒肉薄片 油花一般分佈就像一把扇子,油脂與瘦肉比例均衡 炒 芥藍炒牛肉 和尚頭(芯玉腿腱) しんたま本体 薄片 肉味濃郁,肉質嚼勁十足。 煮 牛肉味噌湯 內側後腿上蓋 ウチヒラ 燒烤厚片 屬於油脂豐富的肉質,口感豐富,是腿肉中代表性的存在。 烤 月見內側後腿肉 三叉肉(鵝頸肉) なかにく 燒烤薄片 肉質軟嫩,細緻中帶有適度口感。 烤、炒 韓式燒烤牛肉捲 黃瓜條(辣椒肉) トウガラシ 2*2骰子肉丁 幾乎不含油脂,最適合喜歡瘦肉者。 炒 蒜香骰子牛 鯉魚管 しきんぼう 薄片 外側後腿肉的一部份。肉質雖偏硬,但是有適當的霜降分佈。 煎、烤 煎烤鯉魚管配紅酒醬汁 背闊肌(肩背肉) 薄切肉片   烤、炒 烤肩背肉搭柑橘沙拉 和尚頭(龜子) カメノコ 烤牛肉 形狀像龜甲而得名。瘦肉為主的部位。 烤、涼拌 生牛肉塔塔 ※關於苗林行奉行「選用好食材是一種信仰」,苗林行多年來專營日本食材進口,2022年4月創立亞洲第一家「全時段和牛」生活方式選品店《和牛研究室 Wagyu Lab》,進駐台北市新興餐飲戰區春大直。※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td_block_social_counter facebook=”limediatw” youtube=”channel/UCuPF9UYEVknu4AFk_pNVtCQ” instagram=”shih.hsin.u” manual_count_youtube=”1870″]
4,110 Followers
Follow
- Advertisement -

精選

[/vc_column][/vc_row][vc_row][vc_column width=”2/3″][/vc_column][vc_column width=”1/3″][/vc_column][/vc_row][vc_row tdc_css=”eyJhbGwiOnsicGFkZGluZy10b3AiOiI0OCIsImRpc3BsYXkiOiIifX0=”][vc_column][/vc_column][/vc_row][vc_row tdc_css=”eyJhbGwiOnsicGFkZGluZy10b3AiOiI0OCIsImRpc3BsYXkiOiIifX0=”][vc_column][/vc_column][/vc_row][/tdc_z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