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曼娟 圖/Shutterstock
編按:逃避可恥嗎?盡力了就了無遺憾,是社會主流的概念。然而,人生也有感到再也撐不下去的時刻,張曼娟形容逃避像是飄浮的狀態,給自己一點點慈悲的休息。
前幾年的熱門日劇《月薪嬌妻》,相當受到歡迎,它還有個副劇名「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逃避是可恥的,但是真的有用嗎?
自小,我就是個有逃避傾向的孩子,因為早讀的關係,一直無法跟上同學們的步調,常常晃神。當我發覺自己又跟不上老師的進度,便呈現放空的狀態,在那樣的時刻,不會感覺焦慮,只是飄浮在無重力的空間,覺得舒適,期待可以持續下去。突然重重下墜,通常是被老師的呼喊聲逼回現實的,接著而來的就是訓斥、責罰。
我感到慶幸,因為從逃避到面對,直接躲過了焦慮。
這樣的逃避持續好幾年,念國中時,數理成績低落,許多功課都直接放棄,學藝股長收作業,我就躲進廁所,或是躲在垃圾場邊的小樹林,垃圾腐敗的氣息,隨風吹進樹叢,將我層層包裹,明明是令人掩鼻的難聞氣味,卻令我感到安心。
等到老師清點作業,發現我都沒有繳交,火冒三丈的質問,我不是回答「忘記帶來了」;就是回答「不知道怎麼搞丟了」,為此,母親被老師約談,我看見她站在老師面前,侷促不安,而後憂心忡忡的,轉過頭來看著我。我知道回家後會很不好過,但所幸現在的我還可以逃避一陣子。
這樣的慣性逃避是怎樣改變的?我其實已經不復記憶,或許是因為年紀愈大愈發現,從逃避到現實,要付出的代價,已不只是一場體罰。而認命的、努力去做,讓我更有安全感。或許會成功,或許會失敗,但既然盡力了,就了無遺憾。只是,盡力不可能是時時刻刻的,還是會有怎麼拚命都使不出半點力氣的時候。
逃避並不可恥 給自己一點點慈悲的休息
和一個獨力照顧思覺失調母親好多年的老朋友聊天,為了母親的被害妄想症,她們4年搬了4次家,種種折磨令她心力交瘁,她哀求母親:「妳看我這麼不順眼,那我們分開住好了。」母親回答:「不要,我就是要賴著妳。」
在一個尋常的日子,她載著母親出門兜風,母親在車上不斷抱怨、暴怒、斥罵,朋友覺得再也無法忍受,她握緊方向盤,對母親說:「媽,妳活得這麼不開心,我也活得很不快樂,我去撞那根柱子,我們一起死吧。」聽到這裡,我瞬間淚崩,無法壓抑。
我在她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淚。因為,在最艱難的照顧時刻,當我嚴重睡眠不足,壓力超大,身心俱耗,覺得再也撐不下去,也有過這樣的絕望瞬間。
所幸,我偶爾會回到逃避的飄浮狀態,一點點慈悲的休息,於是,我沒有離棄自己,也沒有放棄照顧。縱使還是在照顧的路途上踽踽獨行,也不知道明天會有什麼樣的失去,但是,我覺得逃避並不可恥,比起一去不回,短暫的飄浮,有何不可?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2022/01月號,原文標題為〈逃避並不可恥〉)
2022/01/10
贊助50+,支持免費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加入50+Line
→https://fiftyplus.pse.is/5zvc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