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購書節a
用瑜伽療癒創傷:以身體的動靜,拯救無聲哭泣的心

用瑜伽療癒創傷:以身體的動靜,拯救無聲哭泣的心

Overcoming Trauma Through Yoga: Reclaiming Your Body

  • 定價:380
  • 優惠價:79300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9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沒有人是「創傷」的局外人!─

無論天災恐懼、意外陰影、童年受虐、家內性侵、母愛創傷、網路霸凌、言語攻擊、關係障礙、考試壓力、政治暴力……,你我曾深受影響,甚至仍無法平息……。

 

─療癒創傷新里程!不只心理治療,更需身體練習─

就從練習創傷感知瑜伽開始,專注在動作裡,你可以有選擇,去信任身體的智慧,又一次活得像自己!
 

讓「瑜伽」來幫助你

走出創傷的陰影恐懼

做回身體與心的主人

 

內容簡介

 

你可以移動身體、扭動腳趾或轉移重心,

幫助自己活在當下,不再因過去而感覺或行動。

 你知道嗎?「創傷」其實無所不在!從戰爭災禍到性侵受虐、從校園霸凌到政治暴力、從酸民爆卦到媒體抹黑……,會造成創傷的原因多到令人無法想像,即便我們不是直接受害者,生活也難免受影響,不僅容易在心裡留下害怕與恐懼,身體更會記住受創的經驗與感覺。因此,想要療癒創傷,不能單是透過心理諮商來關注心靈,更要找到方法去支持身體,才能解開因創傷而與自我疏離及斷裂的枷鎖。

 在各種介入身體的方式中,古老的養生之道──瑜伽,幫助受創者重新與自己身體連結的成效最為顯著,讓活在創傷之中的人有機會重新拿回失去的自我。作者之一的大衛‧艾默森與創傷研究先驅貝賽爾‧范德寇醫師,便針對受創者的特殊需求(特別是體驗當下及賦予權力),以現有瑜伽式為基礎,發展出「創傷感知瑜伽」,讓創傷倖存者透過正念、呼吸、溫和的瑜伽練習,與自己的身體培養出更正向的關係。書中並有詳盡的圖說,帶領倖存者一步步走向自我療癒之路。

 此外,書裡也概述了明確的工具和策略,提醒瑜伽老師、臨床心理師(如心理健康諮商人員、治療師等),如何安全地運用瑜伽以幫助學生或個案們重新站穩、回到自己,再一次感到完整。

 

▎專家同感力薦

◎貝賽爾‧范德寇醫生(Bessel van der Kolk, M.D.)/創傷研究先驅、《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作者

◎彼得‧列文博士(Peter A. Levine, Ph.D.)/《喚醒老虎:啟動自我療癒本能》、《解鎖:創傷療癒地圖》作者

◎史蒂芬‧寇培醫務社工(Stephen Cope,MSW)/克里帕魯非凡生活研究所所長、Yoga and the Quest for the True Self作者

◎奧古登博士(Pat Ogden, PH.D.)/感覺動作心理治療學院(Sensorimotor Psychotherapy Institute)創辦人,Trauma And the Body:A Sensorimotor Approach to Psychotherapy作者

◎卡薩博士(Sat Bir Singh Khalsa, PH.D.)/哈佛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昆達里尼學院主任

◎蜜雪兒・皮爾札克-韋格那(Michelle Pietrzak-Wegner)/心理諮商碩士、美國認證E-RYT500瑜伽教練、國際瑜伽治療師協會(C-IAYT) 認證治療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大衛・艾默森David Emerson
 艾默森是一位合格的瑜伽老師,也是麻州布魯克林司法資源協會創傷中心瑜伽部門的主任。二○○三年,他和創傷中心創辦人兼醫療主任范德寇醫師,創建了創傷中心的瑜伽課程,其中包括了課程和老師培訓計畫。艾默森目前負責培訓老師,以及有興趣提供創傷感知瑜伽給病患的臨床心理師。

相關著作:《用瑜伽療癒創傷:以身體的動靜,拯救無聲哭泣的心》

伊麗莎白・賀伯博士Elizabeth Hopper, Ph.D.
 賀伯博士是一位領有執照的臨床心理師,專長於創傷壓力,在過去十四年來,持續地協助創傷倖存者。她是司法資源學會創傷中心的心理師、主管和培訓部副主任;同時是REACH專案的負責人,這個專案為全美國各地人口販運的倖存者提供服務。她也提供關於創傷倖存者創傷壓力和替代性介入措施的全國培訓與諮商。

相關著作:《用瑜伽療癒創傷:以身體的動靜,拯救無聲哭泣的心》

譯者簡介

許芳菊
 政大中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康健雜誌總編輯、 親子天下總主筆。目前為自由作家、譯者。
 長年在財經、健康、教育教養的領域裡報導探索,亦同時著迷於心理分析、宗教、神話與身心之間的關連。喜愛榮格、坎伯、一行禪師、達賴喇嘛與村上村樹。

 

目錄

推薦序 彼得・列文博士(Peter A. Levine,Ph.D.)

推薦序 史蒂芬・寇培(Stephen Cope)醫務社工

推薦序 蜜雪兒・皮爾札克-韋格那(Michelle Pietrzak-Wegner)

引言 貝塞爾・范德寇醫師(Bessel van der Kolk, M.D.) 
 

拿回你的身體 
 

創傷壓力

    創傷壓力與創傷治療簡史

     從歷史觀點看心理健康症狀

     創傷事件與症狀之間的關聯

     退伍軍人和創傷壓力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診斷的擴大應用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現代治療模式

     複雜型創傷與現有治療模式的侷限

     更多新進療法

     創傷治療的未來

  創傷與生存反應

  創傷的影響

  以瑜伽做為創傷治療方式   
 

3瑜伽

  瑜伽的起源

  瑜伽在西方

 

4創傷感知瑜伽

 創傷感知瑜伽的需求

 創傷感知瑜伽的關鍵主題

  體驗當下

  做出選擇

  採取有效行動

  創造節奏

 

5給倖存者

 展開創傷感知瑜伽的練習

 在家的練習

 

6給臨床心理師

將瑜伽策略融入診間的治療

將瑜伽介入措施與目標搭配

 為當下創造出一個焦點

 發展正念技巧

 建立好奇心並培養對感覺的忍受度

 改變和身體的關係

 回歸中心

 根植大地

 建立情感調節技巧

 呼吸練習和情感調節

 練習選擇

 整合經驗

 加強信心

 建立與他人的連結

因應瑜伽策略引進診間所帶來的挑戰

 

7給瑜伽老師

 建立創傷感知瑜伽課程

  語言

  協助

  教師素質

  環境

  練習

 因應瑜伽教室裡的觸發反應


結論

 

推薦序一/彼得.列文博士(Peter A. Levine, Ph.D.)

著有《喚醒老虎:啟動自我療癒本能》(Waking the Tiger: Healing Trauma,奧修生命之道學苑,二○一三年)、《解鎖:創傷療癒地圖》(In An Unspoken Voice: How the Body Releases Trauma and Restores Goodness,張老師文化,二○一三年)

 瑜伽在東方已經流傳了幾千年,箇中高手也持續宣揚瑜伽對身心靈的諸多好處;然而,直到目前為止,這些效果都未曾經過科學的驗證。不過由於貝賽爾.范德寇(Bessel A. van der Kolk)醫師對瑜伽在創傷復原的療效以及在生理上的正向效果,進行了深具說服力的研究,才揭示了此古老養生之道的重要新應用。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令人意外,當我們了解到所有創傷的共同點,是與身體的疏離與斷裂,還有面對當前處境的能力被減弱時。的確,有些創傷倖存者會被瑜伽課程所吸引。不過,有更多的倖存者卻是—當他們看到一屋子其他人做著深呼吸、汗流浹背、吟誦梵唱、使勁擺出近乎不可能的身體姿勢時,可能會被嚇得不知所措。 
 在《用瑜伽療癒創傷》一書裡,作者弭平了這道鴻溝,並且針對倖存者的特殊需求,提供他們溫和、循序漸進、正念的瑜伽。作者幫助倖存者發展出一套名為「創傷感知瑜伽」(trauma-sensitive yoga)的練習,讓他們可以在自己家裡安心地應用。在書中,一開始便清晰、正確、詳實地概述了什麼是創傷,化解了一般人對創傷的迷思,以及促進了解與自我同情。作者接著幫助與鼓勵讀者體驗當下,學習如何從內在衝動中做出選擇,學習在自己的體內有節奏地移動,並且與他人正向地互動。
 而書裡接續的部分,則是鼓勵治療師自己也來學習瑜伽;還有幫助臨床心理師們,將瑜伽練習整合到其療法之中。
 在最後篇章裡,則針對瑜伽老師提供了豐富的訊息,幫助他們設計創傷感知瑜伽課程。作者探討了瑜伽老師如何透過邀請、探索與接納式的語言,促進內在的體驗,進而創造出安全的環境。書中更進一步描述了瑜伽老師需要培養的素質,以便有效地協助受過創傷的學生。萬一學生因為不同的瑜伽姿勢或呼吸模式觸發了創傷反應,老師該如何處理?對於這種情況,書中也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如此一來,大幅地降低學生們再度受創的風險,同時提高了療癒的可能性。
   大衛.艾默森(David Emerson)和伊麗莎白.賀伯(Elizabeth Hopper)兩人,以專業瑜伽老師的身份,加上資深創傷治療師的角度,共同完成了這本書。此一精心擘劃的書籍,對治療師和瑜伽老師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資源;而對於正從創傷邁向康復旅程的人來說,透過教導他們運用身體的智慧,本書則成了貼心的同伴與嚮導。《用瑜伽療癒創傷》是一份禮物,獻給那些踏上英雄旅程,找尋復原與活力的人。


推薦序二/史蒂芬.寇培(Stephen Cope)

醫務社工、克里帕魯非凡生活研究所所長,著有《瑜伽與追求真我》(Yoga and the Quest for the True Self,一九九九年)

 在我讀研究所的時候,我的導師曾經說過一些非常重要的話。雖然他談的是精神分析,但我認為他的話適用於日常生活的一切。他說:「精神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病人面對、體驗,並且承受現實。」
 面對、體驗、承受—是啊!這三個詞,每一個都切重要點。但是在當時,令我最感興趣的是最後一個:「承受」。老師一語道破我心中早已知道的事情:「我們在這世界上所經歷的現實,有時候是難以承受的。」
 我從來沒有聽過有人會說得如此直截了當。坦白說,知道別人對於承受生活也同樣有困難,這似乎讓我鬆了一口氣。
 人類是一種溫柔的動物,天生就會對人們敞開心扉。然而有時候,敞開的心扉,卻會遇到令人心碎的經驗。有時我們所遭遇的經驗,是如此地違背了我們的安全感、秩序感、可預測性和正當性,以至於讓人全然不知所措,生命從此不再完整,根本無法像過去一樣繼續生活下去。現實變得令人無法承受。這種心碎的經驗,我們稱之為「創傷」。沒有人可以對此免疫。
 創傷,可能源自遭受到無法抗拒的或暴力的身體經驗,亦或是來自痛苦的心理和情緒經驗。創傷的影響可能來得又快又猛,或者一點一滴無情地侵犯我們的自我意識。有時候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經歷創傷,直到日積月累,甚至多年之後才發現。創傷的傷害有可能悄然無聲、躲藏在陰暗處,蠢蠢欲動。
 我的整個童年,都是在深受創傷影響的家庭中度過,家裡總是帶一層創傷的色彩,但是我們只是模模糊糊地意識到創傷的存在。我的父親(就像我許多朋友的父親一樣),曾經在二次大戰中戰鬥過。那時才剛從大學畢業、正值二十二歲青春年華的父親,是一位善良、體貼、英俊、瀟灑的傑出學者;突然之間,還來不及做好準備,他發現自己已身陷義大利和西西里的殺戮戰場上。而他終其一生,都默默地被他在戰場上的經歷所折磨。
 我們幾個兄弟姊妹,都是事後才意識到這個創傷所帶來的毒害。小時候,我們只知道每當電視上播出戰爭片,老爸就會悄然起身,離開房間。我們會發現他在後門走廊上抽著菸,凝望著不遠處。後來我們才得知他在戰爭裡的英勇表現。但是從來沒聽他談起這些事情。他無法跟我們訴說,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該用什麼語言文字表達。這些事情已經粉碎了他內在非常靠近心靈的某些東西。他無聲的痛苦,影響了我們全部的人。而我們做為一個家庭,所遭遇最痛苦的經驗,也許是我們共同經歷的創傷從未被指認出來──創傷從來未曾被提及。它是隱形的。
 幸運的是,現今我們所處的時代,這種形式的痛苦已經有了名稱。在過去的二十五年裡,一大群專家,包括:心理學家、社工、醫生、護士、神精科學家、社會學家,已經開始深入探討創傷的痛苦,至少開始試者去了解「創傷」究竟是怎麼運作的,以及可能如何被治癒。
 我們幾十年來的研究,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果。其中最有趣的一點,是我們對於創傷如何影響身體的了解愈來愈多。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創傷在身體裡扮演摧毀性角色的過程。
 在創傷中,身體的警報系統開啟,並且從此不再完全關上。我們感受到強烈的痛苦,生活中永遠無法感到放鬆、自在,始終保持在警戒狀態,原始大腦不斷地在掃瞄著是機會或威脅;我們內心的哨兵則不斷地守望著四周。我們無法入眠。我們對人世間的公平正義失去了信心。最糟糕的是,對受過創傷的人來說,身體好像變成了外星人—覺得自己的身體彷彿是未知的、難以預測的、不可靠的,甚至像是個「敵人」。
 不過,根據我們的了解,身體對創傷的反應,也已經有了可喜的消息。針對身體過度反應的痛苦狀況,也許可以採取一些直接介入的措施。目前我們已經知道可以刻意地、有系統地介入身體的警報系統,並且將之關閉。
 我曾經看過各種介入身體的措施產生了顯著的效果,但是沒有一個比身體力行地練習瑜伽更有成效。瑜伽是古老體系裡的一部分,目的正是為了解決人類的痛苦,而且特別是為了解決身體裡的痛苦,因為身體正是痛苦棲息的地方。
   我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在研究瑜伽,而且我已經看出來,對於深受創傷後遺症折磨的人來說,「瑜伽」會是一種特別的治療方式。
 瑜伽士發現,身體痛苦的主要根源有兩個—其一是「渴望」,以及渴望所帶來的許多後果:貪婪、攫取、執著、成癮;另一是「厭惡」,也就是害怕、恐懼、憎恨、迴避、憤怒、不滿,而創傷則是最徹底的厭惡狀態,一種被植入的、持續不斷的厭惡狀態。瑜伽士們在過去數百年中密集地練習,已經學會如何觸及與關閉控制害怕、恐懼和厭惡的開關,能將憎恨和不滿的音量調低,有系統地開始重建幸福感。
 在過去十年中,美國一些頂尖的創傷治療專家已經開始運用瑜伽來治療創傷。我所指導的克里帕魯非凡生活研究所(The Kripalu Institute for Extraordinary Living),目前正參與了若干有關瑜伽對創傷影響的首波複雜研究。
 如今,我們很幸運地能擁有一本這麼棒的書,來探索這個新興的領域。艾默森和賀伯帶領我們從實用和全面的角度,以多種方法來審視瑜伽技巧可以如何介入創傷治療的過程。他們的書,對瑜伽和創傷有清楚而具說服力的研究,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了非常具體的希望,也為創傷研究的新派別提供了一個發展平台。《用瑜伽療癒創傷》是深受期待與重要的貢獻,我向您推薦。

 
推薦序三 幫助受創者回到自己身體/蜜雪兒.皮爾札克—韋格那(Michelle Pietrzak-Wegner)

 在理想的狀況下,瑜伽對每個人來說都應該沒什麼差別;這意味著任何人不管是否正在為身體或心理的問題掙扎,皆可以遵循瑜伽的原則而獲得平衡、放鬆、力量和舒緩。帕坦伽利(Patanjali)在奠定瑜伽哲學基礎的《瑜伽經》中,就不斷地提醒我們瑜伽所具有的包容性與一體性。帕坦伽利從未在《瑜伽經》中提到瑜伽僅適用於意志堅強、體格健全、未曾被沾染的個人。通往瑜伽之路為所有的人開啟,即使是那些在生命中曾經遭遇過某些形式創傷的人也是如此。事實上,對於受過創傷的人來說,瑜伽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
 創傷經驗在全球人口當中普遍存在著,不僅限於第三世界或是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還包括了像台灣這樣高度發達和先進的國家。研究人員針對全球超過二十四個國家進行調查發現,全球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在其一生之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創傷事件。受過創傷的人,不論年紀大小,都會經歷失去安全感、混亂,以及跟自己斷裂的情況—聽起來雖然令人震驚,但是當一個經歷過創傷的人走在人群之中,周遭的人往往察覺不到任何一絲異狀;然而,這個人卻持續地經歷著內在的衝突。這也使得受創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和別人格格不入,活得不太像個人。受創者有可能遭遇到像是生存戰爭、家暴或性侵那樣具有毀滅性的經歷,然而,因為摯愛過世、罹患癌症,甚至因機車意外所造成的創傷,也會帶來同樣影響。創傷會以各種形式來襲。
 由大衛.艾默森和伊麗莎白.賀伯所撰寫的《用瑜伽療癒創傷》,是一本重要且訊息豐富的著作,展現了瑜伽可以如何做為一種工具,以減輕創傷所帶來的影響。這本書能夠教育瑜伽教學界,透過感知的方式和經歷過創傷的人互動;同時,也能提供受過創傷的人了解創傷本身,以及如何安全地運用瑜伽以重新站穩、重新連結,再一次感到完整。而對於臨床醫師(心理健康諮商人員、治療師等)如何將創傷感知瑜伽融入到病患的療程之中,書裡也概述了明確的工具和策略。作者艾默森和賀伯從深具同理心的角度,以及運用瑜伽協助創傷倖存者的實際經驗,寫下了這本書。他們在這項工作的經歷有詳盡的紀錄,也完善地被研究過,而且獲得了世界上一些最知名創傷治療師的支持。儘管在瑜伽的領域裡擁有巨大的療癒潛能,但許多現代的瑜伽類型已經逐漸發展成強調健身和美體的練習。對於經歷過創傷的人來說,本書則能幫助他們了解瑜伽的療癒潛能。創傷不僅存在心靈之中,也是一種存在身體裡的記憶或經驗,因此,治療的途徑必須將身體包含在內。透過善待身體,瑜伽提供了活在創傷之中的人機會,能重新拿回失去的自我。
 這本書的優點在於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了什麼是創傷壓力,及創傷在生理上的影響,並幫助讀者了解創傷如何在身體裡表現出來。了解這些原理是做到「創傷知情」的基礎。在西方,做為瑜伽老師和瑜伽治療師,具備創傷知情的專業能力日益重要,因為研究結果提醒我們,生活在創傷之中的人到處都有,無處不在,並且有可能隨時出現在瑜伽教室之中。當一名瑜伽老師覺得他/她已有充分的配備和準備可以對創傷有真正的理解時,對於所有走進瑜伽教室的人來說,這位瑜伽老師將成為更具備知情與感知能力的老師。
 閱讀完整本書可以獲得最好的效果。雖然有些篇章是專門為創傷倖存者、臨床醫師和瑜伽老師而寫的,但是如果能在第一次閱讀時,全書看過一遍,讀者將可以深入了解瑜伽在創傷治療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旦讀者花時間讀完整本書,建議讀者可以再次閱讀與你角色最相關的部分。這樣一來,可以更徹底地落實創傷感知的工具和準則。推薦序和引言也同樣值得花時間一讀,因為這些都是都是由知名的創傷治療師,以及善於運用瑜伽做為主要治療工具的治療師所撰寫的,他們分別是:提出身體經驗創傷療法(Somatic Experiencing)的彼得.列文博士、創立克里帕魯非凡生活研究所的史蒂芬.寇培,以及著有《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The Body Keeps the Score,大家出版,二⃝一七年)的貝賽爾.范德寇醫師。
 我身為瑜伽治療師、瑜伽教練以及心理健康顧問,在過去十年之中已經使用過許多方法來從事創傷治療的工作,所以當二○一一年這本書首次在美國出版的時候,便成為我在瑜伽教室、私人的瑜伽療程,以及最後在臨床心理健康治療環境裡很重要的工作參考。我自己在瑜伽教學與瑜伽治療上的進展,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我對個人創傷的認識與察覺,並且能夠針對每個人的治療途徑有敏感的認知,不管他們過去的經驗為何。在協助過這麼多受到創傷影響的個人之後,現今我極力倡導所有的瑜伽老師在從事他們的工作時,都能夠具有創傷知情與創傷感知的能力,因為我知道,瑜伽是幫助受創者回到自己身體的一種方式。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瑜伽都是一樣的。想要發揮治療的效果,必須讓人感到安全、感到受尊重,並且感到被賦權。當瑜伽老師學會如何做到這一點,便能為他們的學生和患者營造出一個自然的環境,去找到平衡、滿足和連結。
 我很興奮看到這本書被翻譯成中文並即將在台灣出版!我相信台灣的瑜伽與心理健康社群已經準備好進行對話,一起探討如何透過身體治療創傷。在過去三年裡,我多次從我在沖繩的家中來到台灣,提供以陰瑜伽和創傷知情為基礎的瑜伽訓練與工作坊。我親眼見證了台灣瑜伽社群的好奇和投入,我期待這個社群可以有所進展,其所走的瑜伽路徑,不會再那麼強調漂亮的姿勢或正確的體位,而是更著重在個人能夠單純地與自己身體裡的感覺重新連結。

 

【關於推薦者】

 蜜雪兒.皮爾札克—韋格那(Michelle Pietrzak-Wegner)是美國認證的E-RYT500瑜伽教練,也是國際瑜伽治療師協會(C-IAYT)認證的治療師。她擁有心理諮商碩士學位,專攻有關創傷的身體心理學。身為國際認證的瑜伽治療師,蜜雪兒不論是在私人診療或是臨床治療的環境裡,主要的工作都是在幫助遭逢創傷、悲痛、失落的病患,包括協助必須忍受脊椎損傷、腦部損傷、癌症、慢性病重症的患者,以及患有焦慮、憂鬱、慢性壓力症狀的民眾。蜜雪兒目前擔任沖繩美國海軍醫院的身心健康顧問,為現役成員及其家屬提供創傷治療。蜜雪兒也擅長培訓瑜伽老師,提供老師們職業生涯各個層面的訓練。她並持續在亞洲和美國提供陰瑜伽、創傷知情瑜伽教學、瑜伽倫理、正念修行、身心學以及靜坐冥想方面的課程、培訓、工作坊和僻靜之旅。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449257
  • 叢書系列:眾生
  • 規格:平裝 / 296頁 / 21 x 14.8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6歲~99歲
 

內容連載

引言

貝賽爾.范德寇醫師(Bessel van der Kolk, M.D.)
司法資源協會創傷中心創辦人兼醫療主任、著有《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想必有各式各樣的事情能激勵大家練習瑜伽,然而讓創傷中心涉及瑜伽領域的原因卻很特別。畢竟,要拿什麼去說服一個傳統保守的人,長時間擺出單腳獨立、手指天空的姿勢,或是隨意躺在地板上,假想自己是快樂的嬰兒呢?

大約在一九九九年左右,我們逐漸熟悉一種稱為「心律變異度」(HRV)的新的生物標記。研究者最近發現,心律變異度是衡量人類腦部的喚起系統(位於腦部最原始的部分:腦幹)是否健全的好方法。自我管理良好的人,通常擁有強壯的心律變異度,這反映在他們有能力適度地控制自己的衝動與情緒,也反映在他們的呼吸可以製造出有節奏的心率波動。而容易失控的人,則往往有較低的心律變異度,同時有較高的風險罹患包括憂鬱症、心臟病和癌症等等的各種疾病。

我們花了幾個月來蒐集創傷病患的種種跡象,在獲得足夠的資料之後,得出以下結論──創傷病患的心律變異度異常偏低。此結論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受過創傷的人,會那麼容易對一點點的壓力就做出激烈的反應,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易於衍生出各種身體疾病。而我會對此感到關心,除了科學上的興趣之外,還有更個人的因素。當我們在進行心律變異度的實驗時,也測量了自己的腦幹調節系統是否健全,結果發現我的心律變異度,並沒有強壯到足以保證我長期的身體健康。因此,我們有了雙重的誘因開始專注於改善心律變異度,既為了保護我們的病人免於情緒失控與罹患疾病,也為了找到方法照顧好我最近才被診斷出來的腦幹失調問題。

我們上網查看有哪些研究顯示可以幫助改善心律變異度。網路上列出一萬七千個宣稱瑜伽可以改變心律變異度的瑜伽網站,但是當我進一步查詢有哪些已經做過的研究能夠證明這些功效的真實性時,搜尋引擎卻找不到結果。瑜伽士也許已經發展出一套巧妙的方法,幫助大家找到內在的平衡;但是卻沒有多少科學的傳統,可以去衡量瑜伽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天下生活電子書全書系:醫學新王道,全展單書88折、三書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加碼
  • 小天下本本折
  • 日月滿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