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金陵王氣黯然收
王良卿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引言:劇變的時代
1948 年是國民黨統治中國大陸最後一個完整年份。這年,行憲政府依法組成,然而國共內爭轉入「戰略決戰」階段,南京政權的統治版圖繼續流失,政治社經情勢更加動盪,時移世易,讓人們有了「金陵王氣黯然收」的浮想。
去秋以降,國共兩軍攻守易勢,及至年末,毛澤東終敢斷定戰爭天平已經倒向共黨,聲稱「轉折點」出現。迥異於毛的樂觀預卜,蔣中正的1948 年日記則是透露出相當糾結的心理狀態。年初,蔣一邊悲嘆「近日軍民心理動搖已極,無人無地不表現其悲觀主義」,一邊堅稱當前局勢和昔日困厄相比,並未更加絕望,如能「及時補救」,則「未始非轉危為安之機也」;不過,蔣以「竭盡人事」自誓自勉,對於時間是否站在自己這邊,其實缺乏把握,猶要自忖自問:「未知亡羊補牢,尚未為晚乎。」斯情糾結往復,恰恰折射了一位政治強人不輕易示眾的幽微寸衷(綜見1 月反省錄、2 月上旬記事)。總的看來,我們閱讀這一決定性年份的日記,正可以「亡羊」之外在形勢為經,以「補牢」之內在回應為緯,交叉認識一位國家領導人在時代劇變下的猶疑與決斷,乃至個人的進退與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