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暖呼呼鍋物展
GL百合展
星巴克品牌週
Moshi↘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品牌旗艦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檸檬的家(IG:lemon0814)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766)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5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檸檬的家(IG:lemon0814)
88
則書評
88
本書評分
20
位追蹤者
139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88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88)
童書/青少年文學(61)
文學小說(16)
生活風格(6)
心理勵志(3)
藝術設計(1)
宗教命理(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4.5
伊莫的心靈感冒:101個療鬱處方箋
讀者評分
4.5
|
2024/11/02
劇透警告
《伊莫的心靈感冒》:給總是說沒事的你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我們每個人都像是奔跑的陀螺,
有時會不由自主感到疲憊、迷茫,
甚至陷入情緒的低谷。
但我們好像很難好好的找到時間、空間,
讓自己全身心都能修整一番,
面對朋友的詢問,
大概也就是一句:「我沒事。」
但我們清楚,那些事情是一層層堆疊起來的。
💛《伊莫的心靈感冒》這本書,
有點像一個好朋友,輕輕握住我們的手,
告訴我們:「讓我陪你走這一段路。」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有隻小恐龍伊莫(Emo)站在一本書上,
眼眶泛淚,看得出他很難受。
伊莫是這本書的主角,象徵內心深處的感受,
尤其是憂鬱、難過的情緒。
🚪封面上有數個階梯和小門,
呈現一種半抽象的、夢幻般的景象,
階梯和門似乎通往不同的地方,
象徵了探索與選擇。
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
每個階梯或門都代表著一個突破、
一次嘗試或一個新的視角,
暗示著治療過程中需要逐步探索自己的內心,
不斷跨越心理障礙,進入不同的內在世界,
找到真正的自我和內心的平靜。
還滿喜歡這個書名「伊莫的心靈感冒」,
把憂鬱比喻為一場心靈上的感冒,
這樣的比喻讓人更容易理解,
並且也接納這樣的狀態,
畢竟感冒也是有重有輕的。
💛這本書的作者「所長任有病」,
經歷過重度憂鬱的深淵,
這讓她以最真摯的筆觸描繪出伊莫的故事。
當我們翻開書頁,彷彿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那個在生命壓力下喘不過氣,
對未來感到茫然的自己。
伊莫的故事不是虛構的童話,
反而像是每一個我們在工作中的、
家庭裡的、感情裡的⋯⋯
那些掙扎、療癒與重生的真實心路歷程。
💛書中提供了101個療癒處方箋,
作者並不是身心科醫師,也不是臨床心理師,
她提供的不一定是標準答案,
但是是可以立即付諸實踐的小動作。
從簡單的深呼吸到擁抱自己,
從畫畫到寫日記,這些方法都在告訴我們:
療癒可以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
在伊莫最脆弱的時刻,
小兔子和小獅子的出現讓人倍感溫暖。
小兔子的擁抱和小獅子的鼓勵,
都讓我們明白:
在生命中,我們並不是孤單的。
這些角色不僅僅是故事中的配角,
更像是現實生活中願意靜靜陪伴我們的摯友。
當我們感到無助時,
他們的存在就是最溫暖的光。
有時候,很累、想哭、無助、難受⋯⋯
可能需要的就是一個擁抱、陪伴、被同理⋯⋯
我們要的並不是「加油」、「你可以的」⋯⋯
只是需要「停下來喘口氣」,
如果人生的路很漫長,
那麼,請容許我們可以停下來稍作休息,
讓一個合適的人陪在身邊,
僅僅是陪伴就好,毋需語言、批判、勸告⋯⋯
💛書中充滿了對自然的描繪,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
微風輕撫過臉龐的感覺,
這些都是大自然給予我們的溫柔治癒。
伊莫透過繪畫表達內心的過程,
讓我們看到藝術創作可以是情感宣洩的出口。
也提醒我們,藝術和創作是心靈的出口。
在伊莫的康復之路上,
心理師的專業引導與家人的理解支持很重要,
尋求幫助從來不是軟弱的表現,
而是邁向康復的重要一步。
就像我們感冒的時候,
我們知道尋找醫生的協助,
那麼心靈感冒也會有相對的醫生。
如果家人、伴侶或朋友的支持無法幫助我們,
那麼尋求專業吧,
專業的心理師與身心科醫師,
會專業且耐心地陪伴我們,是最好的支持者。
🧡在這本書中,
對我最重要的一課是:
面對自己的脆弱,接納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停止與自己對抗,
學會溫柔對待內心的脆弱時,
康復的道路才真正開始。
《伊莫的心靈感冒》像是與自己心靈的對話,
每個人都可能經歷情緒的低潮,
或許是昨天、今天、明天,
這些生命中的低谷不是終點,
而是重新認識自己、更深刻理解生命的起點。
當我們願意正視自己的情緒,
接受他人的幫助,生命就會綻放出新的光彩。
💛在這個容易讓人感到孤單的時代,
這本書像一封來自遠方的溫暖信件,
告訴每一個正在經歷困境的人:
「你並不孤單,有我在。」
它的書頁像是朋友的雙手,
輕輕的擁抱著我,
那些似曾相似的話語都告訴我,
它懂我的不舒服、難過和哭泣,
提供給我一個暫停的空間,
似乎可以把一切暫時拋開。
相信嗎?就在今天早上,
我丟垃圾的時候,
清潔的先生問我這是哪一類?
我愣住了,好一陣子才緩過來,
他問的是我手上的垃圾,
我差點以為他理解我想丟掉自己的心態,
這樣的我需要書、需要朋友,
或許也需要專業協助。
💛我會有這樣的時候,其他的人也可能有,
也許此刻的你正在經歷人生的低谷,
但請記住,每一個靈魂都值得被溫柔以待,
尤其是自己。
展開
5
寂寞的天才—黃土水(「日治時代臺灣人物」臺語繪本系列第二彈!)
讀者評分
5.0
|
2024/11/02
劇透警告
《寂寞的天才—黃土水》:拼貼出臺灣魂的繪本
這是大塊「日治時代臺灣人物」臺語繪本系列第二彈,
第一彈是《兩撇喙鬚醫生—賴和》,
也非常精采,兩本書以完全不同的手法呈現,
不同的藝術手法,卻帶來相同動人的情感。
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
在於它選擇以拼貼藝術的呈現整個故事。
我猜想這與黃土水的藝術歷程有深刻的呼應,
在那個充滿變動與矛盾的時代,
這位懷抱藝術夢想的臺灣青年,
必須在東西方、傳統與現代的文化激盪中,
找尋屬於自己的創作語言。
拼貼藝術正好反映這種文化的交織與融合——
不同的色塊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元素,
線條的交錯則暗示著思想的碰撞與融合。
💛按照慣例,從封面來看:
封面的設計是全書的點睛之筆,
黃土水高舉雕刻工具的身影,
在紅、藍、綠三色交織的背景中,
散發著一種無法忽視的力量。
奪目的紅色,象徵藝術家永不熄滅的熱情,
更暗示他在藝術創作上的突破與創新;
清冷的藍色像是理性的沉澱,
沉穩的綠色則流露出對土地的情感。
這些看似簡單的色彩組合,
像是整本書視覺主題的預告,
暗示一位藝術家在不同文化間的游移與探索。
💛先從扉頁開始:
以淡雅的綠色為底的版面,
保留歷史文獻的質感,
更展現出現代設計的美學。
每一件作品的呈現方式都各具特色,
從線條的流暢到留白的運用,
都在詮釋著黃土水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
完美幫助讀者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歷程。
💛來看看內頁:
黃土水從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後,
開啟了教學生涯,
但總督府民政長官覺得他應該持續做雕刻家。
在這一頁,巨大雕像與渺小創作者形成對比,
畫面中的藝術家雖然身形嬌小,
但高舉的雕刻工具卻充滿了力量,
暗示著藝術創作能突破時間與空間的侷限。
後來,黃土水到日本持續對藝術的深造,
他在東京美術學校求學的期間,
但日本人卻有點瞧不起他,
這讓黃土水覺得身為臺灣人應該做點什麼?
他開始思考:什麼是臺灣?什麼能代表臺灣?
他創作了〈蕃童〉,
並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
是當代藝術家莫大的光榮。
〈蕃童〉的創作靈感來自臺灣原住民文化,
「蕃」在日治時期指稱臺灣的原住民族群,
「童」則代表年幼的孩子,
黃土水在作品中呈現原住民小男孩的形象,
小男孩神情自然、天真,充滿原始的活力,
結合西洋雕塑技法和臺灣本土文化元素。
黃土水運用西方雕塑的解剖學知識,
將肌肉和動作表現得栩栩如生,
同時,在小男孩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態中,
融入獨特的臺灣氣息,
這使得〈蕃童〉既具有西洋雕塑的技術力量,
又充滿東方文化的內在精神。
這反映出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自覺,
他在接受日本現代藝術教育的同時,
並沒有忽略自己身為臺灣人的身分。
他試圖用學到的技法來展現臺灣本土的故事,
這是在異文化中尋找自我的藝術探索之旅。
與此同時,這件作品也讓黃土水這三個字,
在臺灣聲名大噪,更讓臺灣人理解藝術帶來的感動。
💛在這一頁裡,
我們看到得獎沒有使黃土水停下腳步,
第二年,他創作了〈甘露水〉。
這件作品依舊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
作品名稱來自佛教的「甘露水」,
象徵著慈悲與救贖。
這件作品描繪一位女性,頭部仰起、眼睛微閉,
彷彿正在接受「甘露水」的潤澤,
展現出一種祥和與自信的神情。
她的身材比例並非西方的「九頭身」理想,
而是具有東方特質的豐滿、婉約與親切,
充滿力量與希望,
這使得〈甘露水〉既有西方雕塑的寫實性,
更表達出東方女性的溫柔和堅定。
💛此外,
延續上一彈的驚喜是「臺灣日日新報」,
這不只是一份普通的贈品,
而是一件充滿巧思的創作。
從紙張、排版到印刷,
讓我展開這份特製報紙時,
彷彿能觸摸到歷史的溫度,
感受到一個世紀前的藝術氛圍。
報紙中的黑白照片、手繪肖像,
以及「寂寞的天才」的標題,
都在訴說著一位藝術家既傳奇又帶有幾分悲憾的一生。
這本書不僅記錄一位藝術家的生平,
更述說藝術在文化衝突與融合中找到出口。
透過精心的視覺設計,
我們看到了一個世紀前的藝術家,
如何在東西方文化的激盪中,
堅持自己的藝術理想。
💛隨著〈甘露水〉作品的重新面世,
和這本作品的出現,
我們發現黃土水的故事並未隨著時間消逝。
他的藝術精神依然鮮活的存在於我們的時代,
在當代藝術家面臨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挑戰時,
黃土水的經驗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也讓我們得知藝術如何能夠跨越時空,
持續與人對話。
這正是這本書最珍貴的價值——
讓我們明白,真正的藝術永遠不會寂寞,
因為它總能在不同的時代,找到新的共鳴。
展開
5
國家圖鑑:用可愛角色讀懂全世界
讀者評分
5.0
|
2024/11/02
劇透警告
《國家圖鑑:用可愛角色讀懂全世界》:沒有方向感也不怕!
🌍「只有埃及有金字塔嗎?」
「為什麼法國人那麼愛吃麵包?」
「德國人是不是每天都過啤酒節?」
孩子們的好奇心總是天馬行空,
尤其是關於世界各地的知識,
你是否也曾經啞口無言?
(說實話,多數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
而且,身為一個絕對方向癡,
我是沒有方向感,不是不好喔,是「沒有」!
連住家方圓百公尺內都有問題了,
還其他國家咧?
💛但是,
我想介紹《國家圖鑑》這本書給大家,
這本書從宏觀的全球視角逐漸深入到各大洲,
再到每個國家與地區的特色,
這種從全球到各個國家的介紹,
就像是幫我搭建了一個清晰的地圖框架,
讓我能更好的理解每個國家的位置與特色。
我可能看完還是沒有方向感啦,
但是對於某些國家好像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尤其是那些有趣的小知識和故事。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整體以明亮的黃色作為主色調,
封面上有多個有趣的卡通角色,增添趣味性,
還有許多代表不同國家的文化符號和建築物,
本書「介紹大使」——北極燕鷗位於左上角,
牠是一種遷徙距離極長的鳥類,
象徵著探索和世界旅行的精神,
這樣的角色賦予書籍更多的故事性,
就像北極燕鷗帶著我們出發探險去一般。
🌍先看看這本書的使用說明,
這裡詳細列出每個頁面的訊息,
還有北極燕鷗會帶來什麼樣的小知識。
除了第一章,
每章的開始會有整個地區的大地圖,
並且標明各國對應的頁碼,相當好用。
第一章介紹的是全世界的概況,
例如,這一頁就是世界地圖啦!
可以詳細看清楚每個國家的位置,
後面還介紹各種氣候、與臺灣的時差⋯⋯
這可以幫助我理解全球氣候的多樣性,
和不同地區的時間差異,
多那麼一點點對世界的整體認知。
🌸接下來第二章介紹的就是亞洲各國,
當然有亞洲地圖,
但我得從自己最愛的日本開始,
這裡介紹了日本的許多小資訊,
例如日本有名的民間故事《桃太郎》,
和富士山、櫻花、地形、氣候⋯⋯
或許沒辦法從一個跨頁就了解日本,
但是它為我們開了一個小小的縫,
從這個縫隙稍稍可以窺見日本的有趣。
🍺第三章來到了歐洲,
當北極燕鷗飛到德國的時候,
牠帶著你認識慕尼黑啤酒節,
告訴你德國人為什麼這麼愛喝啤酒,
順便還介紹一下布萊梅樂隊的故事。
喔喔喔,別忘了赫赫有名的「德國豬腳」,
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文化片段,
其實都在悄悄幫助我們建立這個國家的立體印象。
每到一個國家,
書中都會用可愛的插圖來呈現當地的特色。
這些圖畫不是隨便畫畫就算了,
而是精心挑選過的視覺符號。
比如介紹法國的時候,
不只有人盡皆知的艾菲爾鐵塔,
還介紹了阿爾卑斯最高峰,和相關的甜點唷!
這些生動有趣的知識會讓我容易產生連結,
比死記硬背地理位置要有趣得多。
💛另外,這本書特別懂得「玩」。
北極燕鷗時不時會丟出一些有趣的問題:
「為什麼河狸是加拿大的國獸?」
咦?我還以為是棕熊耶!
「埃及料理中最有名的是什麼?」
(絕對不是木乃伊啦!)
每次看到這些問題,
都覺得自己好像在參加什麼趣味小測驗,
答對了會很得意,答錯了也會大笑。
每個挑戰題都有對應的答案,
讓大家可以即時驗證自己的想法,
這種立即反饋的方式非常有趣,
🌍透過北極燕鷗的視角,
我們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原來世界上的人們有這麼多不同的生活方式,
每一種都值得我們去了解和尊重。
雖然這是一本寫給孩子的書(太可愛),
但我讀起來真的是開心到不行,
或許是因為它生動的方式呈現這個世界,
不是生硬死背的一條條知識,
而是各種有趣好玩的小常識,
這些讓我重新找回了對世界的好奇心。
這不正是我們希望孩子能夠保持的特質嗎?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我們往往被快速流動的片段知識沖昏了頭。
但這本書就像是一位耐心的老朋友,
帶著我們停下腳步,
用最溫暖有趣的方式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當我跟著北極燕鷗從日本的櫻花紛飛,
一路飛到德國的啤酒節,
從埃及的金字塔探訪到土耳其的堅果,
才發現原來地理知識可以這麼生動有趣。
✈️這本書就像是一場充滿驚喜的世界旅行,
只是不用花大錢買機票,
也不用擔心時差和水土不服(笑)。
說真的,連我這個沒有方向感的人,
居然開始期待下一頁會遇見什麼有趣的事物。
而且終於能回答朋友家孩子的問題了:
「對啊,德國人是真的很愛啤酒,
不過啤酒節一年只有一次啦!」(霸氣)。
展開
5
學校與我
讀者評分
5.0
|
2024/11/02
《學校與我》:教室裡的人生預演
🏫很喜歡這本繪本的作者和繪者,
尤其是谷川俊太郎的文字,
幾乎只要是他文字的繪本,
每一本都想收藏。
谷川俊太郎說過:「都說詩人是藝術家,
但我更願意稱自己是手藝人,
我是語言的匠人,以此手藝為生。」
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匠人,
把文字語言組織無數令人感動的詩句、文章。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封面上最引人注目的圖像是奔跑中的男孩,
他背著書包,似正向學校的方向前進。
男孩的表情帶著微笑,
透露出他對學校生活的期待,
這種簡單而直接的表情帶來一種真實、純粹的感受。
背景中寬闊的天空和學校建築的相互襯托,
彷彿暗示孩子們在學校這片天地中,
擁有無限的可能性,讓他們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記得第一天上班的緊張嗎?
那種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
其實在很久以前,我們就已經體驗過了。
封面上那個揹著書包、躍在空中的小男孩,
正是我們人生第一次離開安全區域的寫照。
秦好史郎細膩的筆觸,
完整保留那份忐忑與勇氣:
緊握書包帶的手指、微微泛紅的臉頰,
和閃爍著期待又帶點不安的眼神。
第一天上學,第一天上班,
都是生命中的重要轉捩點。
書包換成了公事包,制服換成了西裝,
但那份初次踏入新環境的心情,卻始終相似。
🏠「在家裡,我是一個小孩,
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這句話讓多少上班族會心一笑,
不就像是在描述我們下班後的世界嗎?
只是現在的「家」可能是一間小公寓,
「做任何事」可能變成了追劇、
打電動或者賴在沙發上。
🏫而「一旦去了學校,我就是學生,
成為許多人中的一個」,
何嘗不是職場生活的寫照?
在辦公室裡,我們都是公司中的一員,
需要遵守既定的規範,配合團隊的節奏。
那個在家肆意張揚的自我,
必須適度收斂,學會在群體中找到平衡點。
教室場景彷彿是職場的預覽版本,
黑板前的老師,就像是主管在主持會議;
同學間的小組討論,不就是日後的團隊合作;
課堂報告,則是簡報技巧的初體驗。
如果腹黑點的思考,
甚至連座位安排都暗示著日後的辦公室政治:
誰坐在前排,誰被安排在角落,都各有深意。
我還記得國中時的座位是按照名次排的,
名次在前的人先選位子,
於是小圈圈就這樣形成了。
💡書中描繪的遊戲場景:有人在踢足球,
有人在觀察花朵,有人選擇獨處。
這些不同的選擇,
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在職場中的定位,
有人喜歡站在聚光燈下、
有人偏好在幕後默默耕耘,
而有人則在專業領域中深耕。
💛「有時候,也會和不喜歡的朋友變成好朋友。」
這句話道出了職場中最值得玩味的現象,
就像我們在學校裡與不同性格的同學相處,
職場中也常常需要和性格迥異的同事合作。
那些在樓梯間化解的誤會,
那些在教室角落達成的和解,
都是為今日職場關係的墊腳石。
💛但只有職場嗎?怎麼可能。
還記得嗎?
放學時分,空教室裡殘留著一整天的痕跡:
黑板上未擦淨的字跡、抽屜裡遺落的鉛筆屑、
窗臺上的粉筆灰⋯⋯現在想起來,
生命中最深刻的體悟往往來自最平凡的時刻。
在校園生活裡,
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真誠的道歉、
一場突如其來的雨中並肩奔跑,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時刻,
卻是構築生命的重要部分。
誰沒有過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時的緊張?
誰沒有因為一個善意的謊言而感到愧疚?
這些經歷,塑造了我們的價值觀,
定義了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
💛那些在求學時期學到的處世之道,
至今仍在指引著我們的人生。
無論是如何在團體中保持自我、
如何在競爭中守住善良、
如何在規範下找到自由⋯⋯
這些都是一輩子的功課。
💛谷川俊太郎和秦好史郎用最純粹的方式告訴我們:
成長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段持續的旅程。
對於正在經歷這一切的孩子們來說,
這個故事讓他們明白每個感受都值得被重視;
對於我們來說,
這本書喚醒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感動,
提醒我們那些曾經被遺忘的純真時光。
💛這本書,不僅是一次回憶的旅程,
那些看似平凡的校園時光,
其實暗藏著人生最重要的智慧,
今日的我們在生活中、
職場中所需要的生存之道,
很可能早就藏在那些課堂、
操場和走廊的回憶裡。
(也有可能是老師的吼叫聲)
💛或許這就是《學校與我》最動人之處:
它不只是繪本,
更是一部映照人生的巧妙寓言。
那些孩提時代學到的課題,
在人生和職場中不斷被驗證;
那些青澀時期的經歷,
總在某個職場時刻突然浮現,
提醒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智慧,
原來很早我們就已經懂了。
展開
5
世界上最棒的地方就在這裡
讀者評分
5.0
|
2024/11/02
劇透警告
《世界上最棒的地方就在這裡》:街角的溫柔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
我以為又是什麼厲害的魔法店家?
不過,這個故事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樣,
所以,來聊聊這本書。
(提到的故事內容不會比出版社公布得多。)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
封面上的那間溫暖的小咖啡廳非常吸睛,
有種非常熟悉的既視感,
臺灣的小巷弄裡有很多這樣的小咖啡廳,
可能只有幾張桌子,裝潢也不算特別,
但是那樣的氛圍就是可以留住我。
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咖啡廳裡的,
主角伊莉絲在父母意外過世後,
整個人像是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世界彷彿一下子失去了所有色彩,
那種痛苦、孤獨和失落,
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描述的。
☕️在伊莉絲最低潮的時候,
她走進這家咖啡廳,
咖啡廳裡的每張桌子都有點不可思議的魔力。
咖啡師盧卡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想法就像飄過天空的雲朵,
我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但不必為想法負責。」
讀到這裡時,我感覺自己的心突然輕鬆了一些。
這讓我想起自己也常常被各種想法困擾,
可能是對過去的懊悔、對未來的擔憂、
對現在的不安⋯⋯
然後我就浪費了我的「現在」,
把「現在」最寶貴的時間浪費給「想法」,
還是一些可能派不上用場,徒添煩惱的想法。
☕️在書中,咖啡廳就像一個心理療癒的空間,
提供了一個安全且充滿支持感的環境,
讓伊莉絲能夠面對自己的情緒,
並逐漸找到生活的意義。
六張桌子象徵著不同的心理過程,
這些桌子的象徵性設定,
就像人在經歷心理療癒過程中的不同階段,
從自我封閉到開放心靈,
從懷疑到接受,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
💛書中有一段特別讓我共鳴:
「當我們埋葬快樂時光,
就等於告別那個最棒的自己。」
讀到這句話時,
我想起自己有多久沒有真心的大笑了?
有多久沒有好好享受當下的時光?
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
我們都不該忘記那些帶給我們快樂的時光,
因為那些記憶塑造了今天的我們。
在這個總是催促我們往前衝的世界裡,
伊莉絲的故事像是一個溫柔的提醒,
偶爾停下腳步,看看身邊的風景,
聽聽內心的聲音,也許能發現不些什麼。
過去的傷痛確實無法完全抹去,
但我們可以學著和它和平共處,
甚至從中找到新的力量。
💛現在,我想回到書名「世界上最棒的地方就在這裡」,
這個名字乍聽之下,似乎有點太過自信,
甚至帶著些許誇張。
畢竟,世界上有那麼多地方,
一間小小的街角咖啡廳,
怎麼敢自稱是「最棒的地方」?
但當我讀完這本書,
才真正明白這個名字的巧妙。
「這裡」並不是在說那間咖啡廳本身,
而是指向每個人當下所在的地方、
此時此刻的自己。
💛想想看,我們常常在追尋所謂的「最棒」,
最棒的工作、最棒的生活、最棒的時光⋯⋯
彷彿幸福永遠在別處,快樂總是在下一站,
等到了那裡,卻又開始期待下一個「最棒」,
就這樣,我們錯過了許多當下。
就像伊莉絲,她一開始沈浸在過去的懷念中,
覺得失去父母後的生活一片黑暗。
但在那間咖啡廳裡,
她慢慢學會看見身邊的美好。
原來,最棒的時刻不是非得轟轟烈烈,
有時就藏在生活中最平凡的細節裡。
💛所以,「世界上最棒的地方就在這裡」,
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別再總是向外尋找了,
停下腳步,好好感受此時此刻。
因為,當我們學會珍惜現在,
任何地方都可能成為最棒的地方。
那麼依莉絲在這家咖啡館找到答案了嗎?
她真的好好的走出傷痛了嗎?
這本書並沒有給出標準答案,
也沒有告訴我們該如何走出傷痛。
相反地,它帶著我們看那些迷惘和不安,
直到我們意會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就像那間咖啡廳的存在,
不是為了解決所有問題,
而是提供一個安心的空間,
讓我們能夠慢慢整理自己的思緒。
💛這個書名,像是一個溫柔的邀請,
邀請我們重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或許就是整個故事最想傳達的心意。
展開
5
深夜圖書館的宵夜(博客來獨家書衣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11/02
《深夜圖書館的宵夜》:夜讀食光
💛讀完這本書,在我腦子裡的畫面是:
安靜的夜裡,
書架之間,翻動書頁的聲響猶如耳語,
偶爾傳來的腳步聲輕得像是貓的腳掌。
在這座收藏著已逝作家藏書的圖書館裡,
竟然飄來了食物的香氣——
這是一個多麼不可思議的畫面。
原田比香的《深夜圖書館的宵夜》,
就是這樣一本充滿矛盾又和諧的作品。
它讓人想起那些熬夜讀書時,
突然感到飢餓的深夜時分(來碗泡麵加蛋)。
是一種孤獨又充實的感覺,
那種想找個人說說話,
又覺得一個人也挺好的心情。
💛書中的這座圖書館選擇在夜晚開放,
像是一個隱祕的約定。
白天的世界太過喧囂,
每個人都戴著面具奔波忙碌,
被工作、人際關係、生活壓力追趕著。
夜晚的圖書館,卻像是一個避風港,
接納著那些在白天無處安放的靈魂。
夜晚本身就帶有一種魔幻的特質,
當城市的喧囂逐漸安靜,
街燈的光暈在窗外搖曳,
這時候,似乎才能真正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這座夜間圖書館像是為守護這份寧靜而存在。
主角樋口乙葉就是這樣一個迷失的人,
書店工作的挫折讓她對自己的選擇產生懷疑,
熱愛書籍卻無法在現實中找到立足之地的矛盾,應該困擾著許多和她一樣的人。
在這座夜間圖書館裡,
她遇見了同樣有故事的人們,
他們各自保持著距離,卻又互相療癒。
🥪最讓人驚喜的是,
這座圖書館還提供宵夜。
不是普通的宵夜,
是從文學作品中走出來的美食,
例如,《清秀佳人》裡的小黃瓜奶油三明治,
這裡的每道宵夜都承載著特定的故事與情感。
但是,為什麼是宵夜?
宵夜的時間通常在深夜,
是一個過渡的時刻,
既不是正式的晚餐時間,也不是翌日的早晨,
象徵著夜晚與清晨的交替。
在這本書中,
宵夜也承載角色在不同人生階段中的過渡期。
宵夜成為他們在這段過渡時期的安慰與依靠,
無論是面對工作的困境還是個人生活的難題,
宵夜象徵著他們暫時的停頓與修復,
讓他們得以重新整理自己的情感與心靈。
這些短暫的片刻,雖然不多,卻至關重要,
因為它們為角色提供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在現代社會中,
我們每個人也都可能面臨這樣的過渡期,
需要一段短暫的停留來重拾勇氣與力量,
而宵夜正是這樣的象徵。
想像一下,當你捧著一本最喜歡的書,
同時品嚐著書中描寫的美食,
這種感覺一定很奇妙吧?
彷彿穿越進了故事裡,
和書中的角色共進一餐。
這種將文學實體化的嘗試,
讓閱讀變得更加立體,更有溫度,
每一口食物都是一次與作品的對話,
每一次品嚐都是一次情感的交流。
💛在這座圖書館裡工作的人們,
保持著一種微妙的距離。
他們並非刻意疏離,
而是懂得尊重每個人的空間。
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
恰恰反映了現代都市人的處境:
我們渴望連結,卻又害怕太過親密;
我們需要陪伴,卻又珍惜獨處的時光。
這種距離感在書中被處理得恰到好處,
角色們各自有著自己的故事和秘密,
但他們並不急著訴說或傾聽。
正如夜晚的圖書館,
提供了一個可以安靜存在的空間,
這些角色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他們就這樣安靜的陪伴著彼此,
像是書架上並排的書籍,既獨立又相連。
💛書中角色多因熱愛書籍而選擇相關的工作,
卻在現實中遭遇挫折。
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太常見了,
當熱情被生活的瑣事消磨,我們該如何自處?
夜間圖書館給出的答案很溫柔:
不必著急,慢慢來。
即使暫時迷失了方向,
也總能找到一個讓自己安心的地方。
就像書中的每個角色,
他們並非一夜之間就解決了所有問題,
而是在這個特別的空間裡,
慢慢找回了對書籍的熱愛,
找回了工作的意義。
這種尋找的過程並不輕鬆,
但正是這樣的掙扎讓故事顯得真實動人。
當乙葉重新審視自己對書籍的熱愛時,
當其他館員們在工作中找到新的可能時,
我們看到的不是童話般的奇蹟,
而是一種緩慢但確實的成長。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
「慢」似乎成了一種奢侈。
但讀書和吃飯,本來就是應該慢慢來的事。
當我們好好讀一本書,
當我們好好品嚐一道美食,
那些被時間沖刷得粗糙的感官,
才能重新變得細膩。
這本書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讓我相信:
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候,
書籍和美食都能成為我們的加油站。
無論是一本喜愛的書,
還是一道溫暖的宵夜,
都能在深夜裡給予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
即使在最孤獨的時刻,
文字和美食永遠都是最好的陪伴。
展開
4.5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讀者評分
4.5
|
2024/10/19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非「紙」不可
在數位化閱讀逐漸崛起的此刻,有一本書卻固執的只存在於紙張上。為什麼?請往下看。
原本想著到底要不要聊聊這本書呢?本著對作者、出版社、編輯和翻譯的敬意,還是該寫⋯⋯因為,少了任何一環,這本書都無法出版。
按照慣例,先看封面,封面以柔和的灰藍與粉紅為主,整體冷調且寧靜,與書名相得益彰,略帶憂傷的氛圍,彷彿呈現一個介於現實和幻想之間的故事。
封面中男性角色的背影應該是藤阪燈真,他穿著簡單的連帽外套,背對著我們,面朝著一片若隱若現的場景。他的身影孤單,似乎處於某種沉思或尋找的狀態,背景中模糊呈現一些建築物的輪廓,似乎是一片廢墟或荒廢的建築。是時間的流逝,也是記憶的褪色,表達逐漸消失的過去或對於過往的無法掌握。這些建築物呈現的破碎感,暗示書中角色心靈深處的傷痕,和他們試圖拼湊完整的過程。
書腰以描圖紙印刷(很花錢),「唯有紙本書得以實現,對讀者最大的敬意和最深的愛意!」這樣的文案暗示本書擁有特別的設計或機關,也突顯紙本書的獨特性。
作者杉井光對推理元素的運用非常出色,透過一步步揭開的謎題,他成功將讀者帶入多層次的敘事結構之中。故事中設下多個伏筆,每一個線索的發現都讓真相變得更「透明」。
這種「透明」不僅是一種敘事手段,更是一種情感的呈現,讓讀者隨著故事的發展,逐漸了解主角內心的轉變和對家庭的重新認識。
這本書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在於,它強調「唯有透過紙本書實現」的閱讀體驗。作者杉井光在創作這部作品時,特別設計了只能透過紙本書才能體驗到的機關和巧思。
作者在訪談中提到,「從決定開始寫到完成初稿,大約兩個半月。但在確定故事脈絡即情節之前,確實經歷了一連串的煎熬。僅僅有機關是無法讓讀者感到驚喜的,他們可能會覺『喔,這樣啊⋯⋯』就結束了。
機關必須要與故事緊密相連,當謎題揭曉時機關也隨之揭露。而且,這兩者必須密切相關,否則就不會有趣,所以構思這部分非常困難。因此,主角燈真是小說家的兒子,他的母親是校對員,疏遠的父親是已故推理小說家,這些角色設定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實現機關,而經過縝密思考決定的。」
的確,這些特別設計與故事情節的發展緊密相連,並非僅僅是為了「設計而設計」,而是為了劇情的發展和故事的鋪陳,這讓紙本書的形式成為了故事敘述的一部分。這些精妙的設計讓讀者在解謎的同時,亦能深刻體會到角色的情感轉折。透過這些巧思,紙本書不再僅是信息的載體,而是一種文學創作的媒介,擴展了紙本書在文學藝術中的可能性。
在這本書中,編輯和翻譯尤為重要,因為他們,這些紙本機關的創意和設計才能完美呈現。誠如故事中的編輯霧子,她在故事中不僅是燈真的合作夥伴,更是一位理解宮內創作意圖、幫助拼湊故事真相的偵探。她的角色不僅僅是文字的修改者,而是一個參與故事進程的推動者。因此,在故事中和現實中的「編輯」,都是這本書極為重要的推手,我想這也是這本書想傳達的一點。
同樣的,譯者在這本書中也扮演非凡的角色,
由於這本書包含大量需要精確把握的細節,譯者必須在忠於原意的基礎上,精確呈現出故事中的每一個伏筆和機關,幾乎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果你已經許久未對一本書燃起熱情,我想這本書是個好選擇。它不只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個待解的謎題。當翻開書頁,自己不知不覺成了故事的一部分。想體驗在每一個轉折處屏住呼吸的感覺嗎?小心翼翼,深怕錯過哪個線索,這不僅僅是閱讀,而是一場冒險。
它還在缺貨中,但是它值得等待,
畢竟,這樣的「透明」非常罕見。
#檸檬的家 #檸檬讀小說
展開
5
生活裡,遇見阿德勒的溫柔:克服自卑x接納不完美,從阿德勒心理學找到自我療癒與成長的勇氣
讀者評分
5.0
|
2024/10/15
2.7公分書頁間的探索:《生活裡,遇見阿德勒的溫柔》
2.7公分我讀多久呢?
我第一次讀它只花了一個半小時,
反而是後來寫文花了很長的時間
(包含擦眼淚之類的),
因為這是一本需要和自己對話的書。
書本的文字非常輕鬆好讀,
沒有一大堆艱澀難懂的專有名詞,
非常貼近人心,
沒有接觸過任何心理學專業的我,
不覺得有什麼困難或卡住之處,
分享自己的不專業閱讀經驗給大家參考。
千萬不要被厚度、阿德勒唬住🤣
💛拿到這本書的瞬間,
2.7公分的厚度沒有讓我打退堂鼓,
因為在海蒂老師之前的創作裡,
我得到很多的撫慰與被理解。
以前沒有讀過太多關於「心理學」的書籍,
近年來接觸很多書籍和心理師後,
我才知道自己是「高敏人」、擁有「討好型人格」,這樣的性格讓我經常感到壓力比山重啊!
⛵️別人對我的評價很容易影響我,
尤其是越親密的人。
像是一艘不斷飄搖的小船,
隨著水波和風向逐流。
每一次揚帆,都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
每一次停泊,都是為了避免可能的失望。
我,就是這樣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代表。
記得某一次,為了遠道而來的親人,
我在家裡拚命的打掃,
因為不想被挑惕或聽到任何批評,
但是努力並沒有迎來好結果。
那麼後來呢?我還是持續這樣做著,
不管家庭、工作、朋友⋯⋯我都不大會掃興,
就連一起吃飯,我也習慣維持場子的熱絡。
有時候想想,我又不是綜藝節目主持人,
何苦來哉?為什麼我總是不懂得說「不」?
🤍我開始回溯自己的人生軌跡,
從小,我就是那個「乖孩子」。
在學校裡,我努力維持著成績,
生怕讓父母失望。
在朋友圈中,我總是聲音最少的,
深怕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失去友誼,
甚至我永遠是揪起聚餐的那個人,
還會一個個聯絡到位,
就怕有哪裡做得不夠好。
然而,這種看似完美的表象下,
卻隱藏著深深的自卑與不安。
我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
擔心別人發現我哪裡不對不完美。
每當獨處時,我總會被一個聲音困擾:
「你真的值得擁有現在的一切嗎?」
這種自我懷疑如影隨形,
讓我陷入「冒牌者症候群」的泥沼,無法自拔。
💛翻開這本書的第一章,
我彷彿看到自己的倒影。
阿德勒提到:「人一輩子,
都在跟自卑感奮鬥。」
這句話幾乎完美詮釋我自己。
我清晰記得,在小學的某次班級發表會上,
我因為害怕說錯話而緊張得雙腿發抖,
最後只能低著頭快速說完,
連自己說了什麼都記不清,
那一刻的羞愧感,從未忘記,
而後的上臺機會,無一倖免的砸鍋⋯⋯
💛然而,在書中,阿德勒提到:
「自卑感未必等於痛苦的來源,
也未必是差勁的體現。」
我看這句話,頓時愣住了。
我回想起那些因為自卑而努力的日子,
那些熬夜學習、反覆練習的時光,
原來都是在為自己「造山」,
讓我在往前走的時候,
能有更多的能量作為自己的靠山。
我開始學著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
試著靜下心來,輕聲問自己:
「這種感覺告訴我什麼?
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漸漸的,我發現自卑感不再是可怕的怪物,
反而是指引我成長方向的指南針,
他只是告訴我,我缺少了某些部分。
🔑在書中,
「課題分離」這個概念像一把鑰匙,
為我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生活中要練習課題分離,
而在關係互動中,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負責,
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我開始明白,我的疲憊和他人的期待,
是兩個獨立的課題,
我有權利照顧自己的需求,
而這並不意味著我不在乎他人。
💛帶著這樣的認知,
我開始嘗試在生活中說「不」。
起初,拒絕別人的時候,會帶來一陣心虛。
昨天,我婉拒了一個朋友的聚會邀約,
誠實並且坦白的告訴他,
我需要獨處時間來放鬆,
我得到了「已讀不回」的下場。
我有一點難過,不過我沒有改變決定,
或許會讓人不愉快,
但是我想先好好對待自己,
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腳步,
讓自己有足夠的能量面對一切,
其餘的,我就且戰且走吧!
💛如果說書籍是一路相陪的摯友,
那麼這本書無疑是其中最溫暖的一個。
海蒂老師將阿德勒的智慧娓娓道來,
生活裡的那些自卑、不完美、孤單⋯⋯
好像被接住了,並且被溫柔以待。
這本書彷彿把那一堆亂七八糟、瑣碎凌亂,
輕輕的、慢慢的一一歸納整理,
放到屬於它們的位置上。
我想阿德勒是個了不起的心情整理收納師,
而海蒂老師是個善解人意的引路人,
帶著我們應用阿德勒的智慧和收納技巧,
為凌亂的心靈空間重新布置。
💛在海蒂老師的書寫、阿德勒的話語間,
我彷彿重新認識自己,
覺得自己又長大一點點了。
那個曾經戰戰兢兢、總是以他人為前提的我,
或許無法立刻轉變,
但是我嘗試用更溫柔的方式面對自己,
希望自己慢慢蛻變成一個更加真實、更加自在的人。
對於像我一樣層在討好中迷失自我的人,
我想說:「你並不孤單」。
願你也能在生活中遇見屬於你的那份溫柔,
找到那個真實而美好的自己。
也願每個人能以溫柔的力量,
重新擁抱這個世界,也擁抱值得被愛的自己。
💛或許我還有很多迷惑和不足,
但是我知道可以慢下來,讓時間和書陪伴,
帶領我緩緩的、平和的找到那些答案。
這是一段溫柔的自我探索之旅,
而這本書無疑是這趟旅程中最溫暖的嚮導。
展開
5
我的眼淚果醬(林格倫大獎得主艾娃‧林斯特代表作品)
讀者評分
5.0
|
2024/10/03
劇透警告
《我的眼淚果醬》是什麼味道呢?
💛這是本不好寫的書,
花了很多時間刪刪修修,
寫難了,好像連自己都看不懂,
寫簡單了,對不起艾娃・林斯特,
瑞典的書評家曾稱她的作品為——
「10年才會出現一次的那種好作品」。
💛我們來看這本書,按照慣例,
我們從封面開始,
封面上方可以看到三個角色正開心互動,
左下角的法蘭克獨自走向另一個方向,
法蘭克彷彿與其他角色格格不入。
他低著頭,身體微微前傾,步伐緩慢,
給人沮喪、沉重的感覺,彷彿被邊緣化。
封面以溫暖的橙黃、淺綠和棕色調為主,
平靜卻帶有一絲寂寥的氛圍。
橙黃色背景中的一條深褐色分界線,
彷彿將法蘭克和其他角色隔開,
能看出他在群體中的疏離感。
💛在這個跨頁裡,
法蘭克偷偷躲在圍牆後面觀察其他角色的活動,
表現出既渴望參與但又無法靠近的狀態。
畫面右半部的暖色調營造出歡快氛圍;
法蘭克的左側則以冷色調營造出疏離感。
畫面的構圖也呈現法蘭克的內心狀態——
那面牆是他心中的隔閡和自我封閉的狀態。
這一頁,法蘭克抱著鍋子不停哭泣。
這幅圖表現出法蘭克情感的低潮,
利用空曠的空間傳達他心裡的空虛。
這個跨頁,法蘭克開始製作眼淚果醬,
他試圖以此平復自己的情緒,
他開始動手做果醬,就像在處理自己的情感,
從之前的被動哭泣轉變為一種主動,
試圖將悲傷轉化為一種可以掌握的事物。
這個跨頁呈現法蘭克準備茶點的過程,
桌上擺滿了茶具、烤麵包、果醬和三把椅子,
從窗戶可以看到外面的角色們在窺視法蘭克,
這種窺視動作代表著他們的好奇,
以及悄悄關注著法蘭克的狀態。
這一頁的色調變得更加溫暖,
然而,椅子數量的設計和窗外角色的窺視動作,
暗示了法蘭克內心的糾結和期待。
他想與他人分享,但又有所保留,
反映出他對人際關係的矛盾心情。
最後結局會是怎樣呢?
三把椅子是夠的嗎?
大家可以猜一猜想一想。
💛書中,作者運用簡約、純粹的色塊表現情緒,
留白和空間的運用突顯出法蘭克的內心孤獨,
她以簡潔卻富有詩意的方式,
將角色內心的複雜情感傳遞給讀者。
畫中角色造型奇特介於動物與人類之間,
這種模糊角色身份的方式,
讓讀者可以將自己投射到故事中,
而不被具體的形象所限制。
💛法蘭克製作果醬是處理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
一滴一滴滴落的淚水也是釋放的情緒,
這是一種充滿隱喻的行為,
眼淚代表著內心的悲傷與痛苦,
果醬的製作過程是他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內心的療癒。
就像我們偶爾不開心會去KTV唱歌,
隨著每首歌的高唱,情緒也就宣洩了。
法蘭克將眼淚轉化為可以具體品味的事物,
這代表著他正在嘗試接受並轉化內心的悲傷。
三把椅子則反映他對於人際關係的期待與矛盾,
他既希望與他人連結,又害怕再次受到傷害。
每個人都會遇到與他人相處的困難,
特別是在人際關係中感到被排斥時,
有時候會產生自我懷疑和孤獨感。
這個故事也表現部分人的內在渴望:
在被忽視的情境中,其實渴望與他人連結,
渴望被接受,渴望被理解。
法蘭克最後邀請朋友分享果醬的行為,
也顯示希望與他人重建關係的努力。
💛艾娃・林斯特以其獨特的畫風和敘事方式,
將看似沉重的主題以輕盈而細膩的方式呈現,
為兒童文學帶來了新的深度和可能性。
她常在創作中探討孤獨、人際關係等主題,
並融入兒童的視角,
真實呈現出孩子面對情緒波動的經驗。
她曾表示,
創作靈感常來自於一種模糊的情感狀態,
在書中,她以「大家都走開了,就是這樣」為起點,
這種從情緒和內心感受出發的創作方式,
使得故事更加貼近兒童內心世界。
💛關於故事的結尾,
作者喜歡故事帶有一種開放性,
讓讀者自己去解讀和完成。
在書中,法蘭克在製作完果醬後邀請朋友喝茶,
這個場景既給人一種和解的感覺,
但似乎又留下了疑問。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得到所有問題的答案,
只能學著接受「沒有答案的答案」。
不過,事情並不總是表面所見的那樣。
有時,我們以為自己被孤立,
實際上他人可能正在默默關注著我們。
事實是什麼?即使開口也不一定有正確答案。
然而,生活中得學會接受這種不確定性,
也正是這種開放性,給予我們思考和成長的空間。
💛當我們下次感到孤單時,
也許可以問問自己:我們真的是孤單的嗎?
也許,就像法蘭克一樣,
我們需要的只是勇氣,
去邀請他人品嚐我們的「眼淚果醬」。
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
繪出了人性的複雜,
更為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思考空間。
展開
5
浣熊的房間
讀者評分
5.0
|
2024/10/03
劇透警告
物語人生
作者巧妙運用色彩呈現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緒變化。
當浣熊看到朋友整潔的房間時,
畫面以淺色調和柔和的色彩為主,
營造出乾淨、溫馨的氛圍;
而浣熊自己的房間充滿豐富的色彩和物品,
顯示出他的生活多姿多采,卻又有點雜亂。
這種色彩的對比,巧妙傳達出浣熊內心的掙扎——
他既羨慕別人整潔的生活方式,
又難以割捨自己喜愛的物品。
💛作者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曾經住在泰國,
所以熟悉亞洲風格的市集場景。
在之前繪製《源氏物語解剖圖鑑》時,
愛上了平安時代繪卷的風格,
所以在書中也採用類似日本傳統繪畫手法「吹拔屋台」的概念,
去掉建築物的屋頂或牆壁,讓觀者得以俯瞰室內布局,
並全面觀察角色的活動,例如:浣熊房間和市集。
💛尤其市集場景,當屋頂被「打開」,
我們能夠俯瞰整個市集的全貌,
物品和攤位密密麻麻、色彩斑斕的呈現,
反應浣熊在尋找失去物品時的迷茫與複雜心情。
這種視角的運用讓畫面充滿細節,
也增強讀者與浣熊一起尋找的互動感。
其實自己很像浣熊,
對於IG或Fb上無印風、簡單風這類風格無比羨慕,
會隱隱希望自己也可以有這樣的房間。
而這反映的是我們面對他人生活時的不安感,
尤其是社交媒體上展示的「完美生活」,
讓人不禁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應該如此。
浣熊的羨慕正是這種心理的具象化,
代表著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比較心態」。
💛當浣熊決定將自己的物品免費大贈送時,
內心充滿了掙扎和不確定。
這過程與現實生活中的「斷捨離」類似——
人們總是希望簡化生活,
卻往往在面對曾經喜愛的物品時難以割捨。這反映出浣熊內心的矛盾。
浣熊尋找失去物品的過程,
象徵著他對自我價值的重新審視,
市集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物品,
暗喻了現實生活中的眾多選擇。
或許並非所有物品都值得被保留,
而是那些真正對自己有意義的東西才是寶物。
這種對於「珍惜」的領悟,也是內心成長的重要一步。
🧡「斷捨離」,這是一種源自日本的生活哲學,
強調捨棄不必要的物品,
追求簡單而有品質的生活。
浣熊的故事正是對這一哲學的詮釋,
透過浣熊的掙扎與探索,
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於「斷捨離」的看法:
捨棄並不是最終目的,
而是為了找到真正珍視的事物。
💛色彩繽紛的插畫呈現雜亂與秩序的矛盾,
浣熊的尋寶之旅映照出我們的內心世界,
探索物品與記憶的聯繫,
引發對當代生活方式的反思,
作者在溫馨幽默中藏著深刻洞見。
推薦這本書。
展開
5
章魚的異想世界:遇見深海宇宙的八爪星人
讀者評分
5.0
|
2024/10/03
劇透警告
墨韻星河
對我來說,精美的生物插畫是書中的一大特點,
繪者以黑白為主色調,搭配金色點綴,
描繪出章魚的生態特徵、環境及其他海洋生物。
這種視覺設計風格讓整體既優雅又充滿神祕感,
既有生物學的科學性,又充滿藝術的詩意。
如果從內容來看,
作者的文字風格幽默詼諧,
常常在知識間插入一兩句俏皮話,
打破了傳統科普書中嚴肅、冷峻的語氣。
喔,也別忘了那些冷笑話,
這些幽默元素讓我在閱讀時,
一頁頁的往下翻,忘了時間,
但學到了知識,還感受到文學的美感。
🐙這本書也並非僅是單純的科普書,
它更是一個充滿互動性的學習小幫手。
書中穿插了各種供讀者思考、參與的元素,
如冷笑、各種解謎、尋找等遊戲,
這些設計不僅增加了書籍的趣味性,
也把「學習」和「遊戲」真正融合。
書中對於科學知識的介紹並非僅是灌輸,
取而代之的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導讀者。
例如,
「你是否想過,假如你擁有八隻手臂,
你會做些什麼?」
這樣的問題不僅引發讀者的想像,
也更容易記下這些知識點,讓我更想往下閱讀。
🐙書中也提及人類文化中對章魚的認知與描述,
例如,羅馬人對章魚墨汁的利用,
並介紹了章魚在不同時代和文化中的形象,
包括神話中的怪獸、智慧的化身等。
這種歷史與文化的視角,
讓我了解章魚不僅是一種海洋生物,
還是深植於人類文化中的符號,
這樣的多元介紹法讓我像看故事一樣,
有點難停下來,迅速的啃完它。
除了章魚以外,
書中也涉及了許多跨學科的知識,例如仿生學。
仿生學是一門從自然界中學習生物機制,
並應用到科技領域的學科,
以簡單易懂的文字解釋章魚在仿生學中的應用,
讓讀者了解章魚的特性如何啟發人類科技。
🐙就是這些一個個從不同角度的介紹,
讓我覺得「章魚」就是個開發不盡的宇宙,
而書中也巧妙的將章魚的特徵與宇宙聯繫起來,
將海洋比作宇宙,將章魚比作海底的外星生物。
這本書以精美插畫配上幽默文字,
帶我們穿梭於海洋與宇宙之間。
不只是本科普書,更是一場驚奇冒險,
激發好奇心,點燃探索欲,
帶你遨遊未知的智慧海洋!
展開
5
提米與帕托貓
讀者評分
5.0
|
2024/10/03
劇透警告
一起面對焦慮的日子
故事以提米的開學日為背景,
描繪一個孩子面臨新環境的真實情緒,
現在距離開學有點時間了,
但是對我們來說,
一本繪本如果只能用在「開學」,
太浪費了⋯⋯
我覺得這樣的書可以用在很多時候,
尤其是面對「新」的時候,
面對「新環境」、「新同學」和「新同事」,
如果對大人們來說,這些也很令人緊張,
喔,還有面對「新家人」(結婚)更緊張,
所以這樣的書,並不只是為了「開學」而存在。
🐱面對陌生的學校、老師和同學,
提米感到緊張和不安,
他決定帶上他的帕托貓一起去學校。
這個決定表現他對帕托奇的依賴,
也反應孩子在面對未知時,
往往會依賴熟悉的事物來獲得安全感。
就像我到新的職場,
第一天,我一定帶著自己習慣的杯子,
這個杯子會給我帶來安全感。
我的杯子、提米的帕拖貓⋯⋯
這些都是一種典型的「過渡性客體」,
過渡性客體是孩子在面對焦慮時,
從依附對象(父母)過渡到自我安慰的暫時性替代。
這可以提供孩子心理上的慰藉,
讓他在面對陌生環境時可以緩解焦慮,
能夠獲得一定的安全感,
使他們更容易適應新的環境。
💛但隨著時間過去,
當孩子和周遭的人越來越熟捻,
會意識到自己有能力適應新環境、建立新關係,
就會減少對過渡性客體的依賴,
從而增強對自己應對能力的信心。
提米在故事中經歷了多種情緒的變化:
從一開始的不安和焦慮,
到帕托貓帶來的安全感,
再到和瑪呂斯建立友誼時的喜悅,
最後在教室中意外事件引發的緊張⋯⋯
這些情緒的變化過程,
有助於孩子理解並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
💛對我們來說,透過這個故事,
可以讓孩子明白每個情緒都有其意義,
並不是所有的焦慮和緊張都是壞事,
它們都是成長的一部分。
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
陪伴和支持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適時的給予孩子安全感,
將有助於他們逐漸建立自信心和應對能力,
這是他們邁向心理健康和成熟的重要一步。
💛這本書不僅是一個幽默有趣的故事,
其實也像是人生旅途的縮影。
每個人在面對「新」的時候,
都曾經是提米,懷抱不安與期待踏入未知。
我們都有自己的「帕托貓」,
那個能給予我們勇氣的小東西、習慣或信念。
生活中總有令人忐忑的「開學日」,
但別忘了,每次挑戰都是成長的機會。
當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
我們會發現身邊的「瑪呂斯」,
那些與我們同樣在尋找共鳴的靈魂。
💛所以,請記得保持好奇與勇氣,
因為美好的相遇與驚喜,
總在意料之外的轉角等待著我們。
展開
5
小星的大月餅
讀者評分
5.0
|
2024/09/24
劇透警告
一口咬下的科學與童趣
🌕這本書由美籍華裔作家林珮思所創作,獲獎無數(大家可以上網查查),
以月亮的盈虧為主題,巧妙的融入中秋節的文化元素,
故事中的「大月餅」象徵著月亮,隨著小星每晚偷偷咬掉月餅的過程,
呈現出月相隨著時光的變化。
故事中並沒有明確地提到中秋節,但卻能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氣氛,
這樣的處理手法避免了文化限制,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也能享受這個故事,
作者在訪談中提到,這本書是她為了紀念喜愛的中秋節而創作的,
對她來說,中秋節代表了團聚與分享,而這本書則是她對這個文化的致敬。
🌕繪本的成功離不開其插圖的出色表現,全書的插圖風格既簡潔又富有細節,
特別是色彩的運用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
全書以黑色為背景,象徵著夜空,月餅的鮮黃色與星星圖案睡衣在背景下,
顯得格外醒目,營造出一種強烈的對比效果。
每當小星咬一口月餅,餅屑就像星塵一樣散落在空中,
這樣的視覺效果增添了故事的動感與活力。
⭐️書中的角色設計也非常生動,小星的表情與動作充滿童真,
那頑皮與無辜透過細膩的筆觸展現得淋漓盡致。
媽媽的形象則充滿了溫暖與愛意,無論是在製作月餅的過程中,
還是在發現小星星偷吃月餅後。
⭐️這樣的一本書充滿童趣、想像力、親情、文化象徵和科學知識,
小星每晚咬掉一部分月餅,月餅的形狀逐漸從圓形變為彎月,
這實際上就是月亮的盈虧過程。
🌕月亮的盈虧是由於地球、月亮和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變化,
隨著月亮繞地球運行,我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形狀也會發生變化。
依稀記得當年老師教到這一段知識的時候,老師還搬出了地球儀、皮球和手電筒演示,
大家才弄懂這些略為複雜的知識。然而,作者緊透過小星咬月餅的故事,
就將這科學現象轉化為易於理解的童話故事,
讓我們在享受閱讀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學習了關於月亮的知識,
這樣的書身為一個理科人不能錯過!
🌕這本書以獨特的視角詮釋了中秋文化,將月亮的科學奧祕融入溫馨有趣的故事中。
這不僅是一本節日繪本,更是連結親子、文化與知識的橋梁。
在這個中秋節,跟大家分享這本書,共同探索月亮的奧祕,品味節日的甜蜜。
展開
5
我會交朋友:學會傾聽和尊重的布萊恩
讀者評分
5.0
|
2024/09/24
劇透警告
在尊重與界限中學習成長
我們可以看到內頁使用了不同的動物表情和身體語言,
來表達森林裡動物之間的互動,
布萊恩最初的大笑、自信的步伐,
與其他動物如狐猴、斑馬和野豬害怕、
擔憂的神情形成鮮明對比。
這種強烈的對比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衝突,
更是畫面和情感上的張力展示。
🦁在布萊恩與小老鼠對話的那一頁中,
小老鼠顯得很渺小且謹慎,
這樣的畫面象徵著權力不對等的現實,
動物們害怕布萊恩的力量而不得不忍受牠的行為,
而布萊恩從最初的自信與威嚴轉為疑惑與不解,
這也畫下故事的情感轉折點。
🦁布萊恩認為自己是叢林之王,
自信的做著每一件事情,
覺得所有動物理應喜歡並尊敬他,
因此無意識侵犯了其他動物的「界線」。
這個角色設定讓人聯想到現實中的權力不對等現象,
尤其是在社會中占據優勢地位的人,
常常因為自己的權力或影響力而無意識忽視他人的感受。
動物們對布萊恩的忍讓和退縮,
反映面對權威時的無奈,
他們不敢直面布萊恩表達自己的不滿,
只能私下互吐苦楚,
這也強調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當小老鼠鼓起勇氣告知布萊恩,
布萊恩會怎麼做呢?
在繪本裡,或許我們可以預料到結局不會太糟,
但在現實生活呢?
有些人在團體中會占據優勢地位,
例如在職場中,
資深員工可能無意中壓制了年輕同事的聲音;
或在家庭中,
父母因為年齡與經驗的優勢,
可能忽略了子女的感受。
但透過布萊恩的故事,
我們理解不論在多大程度上具備力量或優勢,
尊重他人的界限與感受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原則。
🦁布萊恩的角色轉變是典型的「從無知到覺醒」的過程,
這與現實中的許多情況相似,
我們在處事待人的過程中,
例如對待朋友、同事、子女⋯⋯
也有機會像布萊恩一樣,
無意識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我自己是獅子座,
雖然多數時候高敏感特質會幫助我同理他人,
但也曾經因為講話比較衝(白目),
而無意間傷害朋友,
就像布萊恩無意識中跨越界限一樣
布萊恩學會了反思,
我也因此學會了更謹慎的表達自己。
🐭此外,
書中的動物們表現出來的集體力量也好重要,
這傳遞了一個重要訊息:
當面對權威時,
團結和表達自己的感受非常重要。
尤其是站出來說話的小老鼠,
他扮演著布萊恩的「啟蒙者」角色,
讓布萊恩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後果。
🐭這個故事傳達了尊重他人感受,
與理解界限的核心價值。
隨著故事情節發展,
布萊恩逐漸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影響,
並學會反思與改變。
小老鼠的勇敢發聲則突顯了團結的重要性,
這也讓我們意識到,無論擁有多少優勢,
都應保持謙遜、體貼與同理。
展開
5
小青鳥與茉莉花
讀者評分
5.0
|
2024/09/23
劇透警告
《小青鳥與茉莉花》-沙漠中的自由羽翼
🐦今天來聊聊一本很美的繪本,
除了美,它的內涵也很重要,
它是《小青鳥與茉莉花》。
這個故事來自真實世界的事件,
(以下部分資料來自出版社的網路資料)
比利時童書作家萊拉.庫巴擁有突尼西亞血統,
她透過寫作描繪突尼西亞人民反抗壓迫、
追求正義、以及從獨裁政權下解放的過程,
紀念這起震撼世界的歷史事件。
書中的茉莉花不僅是突尼西亞的國花,
也是阿拉伯世界追求民主的重要象徵,
小青鳥除了意味著自由,
同時也是推特(Twitter)平台最初使用的符號。
🍊這也是這本書的另一個重要處,
繪本的故事像是童話一般,
但它所傳遞的訊息卻是全球性的,
書中充滿了阿拉伯文化的元素,
從橘子樹、棕櫚樹到茉莉花,
這些符號不僅描繪了故事的背景,
也是異國文化的代表。
儘管文化背景有所不同,
書中的主題卻是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
自由、壓迫、希望、抗爭⋯⋯
這些主題無論在何時何地,
都是人類共同的經歷。
🐦無論我們來自哪個國家或文化,
當我們閱讀這個故事時,
都能夠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
我們都曾經或正在面對某種形式的束縛,
而小青鳥的飛翔和茉莉花的清香,
讓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這是一個典型的善與惡對立的童話故事,
作者以現代的視角賦予它更深層次的意涵。
書中的國王和皇后代表了壓迫與貪婪,
阿奇與小青鳥則象徵著勇敢與希望。
這種對立不僅僅體現在故事的情節上,
也體現在插畫的對比中,例如:
奢華的宮殿與荒涼的沙漠、
禁錮的青鳥與自由的飛翔。
這樣的對比讓人不禁聯想,
現實世界依舊存在著不公與壓迫。
許多人依然生活在各種形式的壓迫下——
可能是政治、經濟,或是個人的心理枷鎖。
這本繪本透過童話的形式提醒我們,
每個人都擁有追求自由的權利與能力。
🐦故事中的小青鳥不僅是阿奇的救星,
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象徵。
小青鳥提醒我們,
即使生活中有無數的籠子等待著我們,
我們依然可以像這隻青鳥一樣,
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
這是一部充滿力量的繪本,
為讀者描繪了一個關於自由與希望的故事,
為經歷過抗爭事件的人民留下紀錄。
小青鳥的翅膀掀起自由的微風,
拂過茉莉花瓣,散落自由和希望的種子。
阿奇的針線編織著勇氣的花環,
串起每一顆渴望解放的心。
繪本的每一頁都是一扇窗,
透過它,
我們看見了壓迫的陰霾,
也瞥見了黎明的曙光。
在這個跨越文化的故事中,
我們找到了共同的聲音——
是飛向無垠天際的嚮往,
也是綻放在荒漠中的堅韌生命力。
展開
4.5
胡蘿蔔妖怪
讀者評分
5.0
|
2024/09/23
《胡蘿蔔妖怪》-永不放棄的兔子
🥕這繪本大家應該都看過了?
可能有人覺得這簡單有趣的繪本,
翻過不就完了嗎?
不~~~~~
對我來說,越簡單的繪本,
可以「讀到」的資訊越多。
🥕這本書很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圖像,
其色彩運用的極致柔和,
無論是粉紅色的天空、淡綠色的草地,
還是藍色的樹木,
每一頁的色彩都讓人感到溫暖而放鬆。
其次,
每一頁插圖都充滿了動態感,
特別是在兔子們追逐胡蘿蔔妖怪的場景中。
兔子們總是從樹後偷偷觀察,
或者躍起準備撲向胡蘿蔔妖怪,
胡蘿蔔妖怪以各種「出乎意料」的方式躲開。
這樣的畫面不僅有趣,
也讓我們彷彿進入繪本畫面般。
這讓繪本不僅僅是一本靜態的書,
更像是一場正在上映中的舞台劇,
角色們的每個動作都充滿了戲劇性與幽默感。
🥕除了角色之外,書中的文字也極具韻律,
如果買了書的朋友,不妨讀讀看,
讀起來的感覺和單獨「看」的感覺不一樣,
尤其角色的心聲和動作,
我覺得讀起來極為有趣!
🥕接著談談角色,
胡蘿蔔,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蔬菜,
然而,作者Q-Rais卻賦予他新的生命,
胡蘿蔔不再是默默無聞的餐桌蔬菜,
而是具有人形、能夠行走、
甚至靈活逃脫兔子們追逐的角色。
讓胡蘿蔔從被動角色轉變為主動角色,
不僅成為故事的核心,還帶來了強烈的反差感。
我們原本期待的是被抓住或吃掉的「獵物」,
卻發現這個「獵物」比追捕者還要聰明和靈活。
這種反轉設計不僅讓胡蘿蔔變得可愛有趣,
也打破我們對角色的固有認知。
在生活中有時我們忽視的平凡事物,
往往蘊含著無限的潛力。
畢竟誰能想到一個普通的胡蘿蔔,
竟能在追逐遊戲中成為主角?
🐰與胡蘿蔔妖怪形成對比的,
是那兩隻可愛的兔子——蹦蹦和跳跳,
他們的目標非常簡單:抓住胡蘿蔔妖怪並吃掉,
就是食物鏈這樣簡單純粹的追求,
然而,兔子們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但他們從未放棄,
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反而成為可愛的執著。
每當兔子計劃失敗,
他們的沮喪與驚訝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胡蘿蔔妖怪也總是「若無其事」,
頭也不回的走掉,
大笑過後,我又開始期待下一次的PK。
然而,笑聲過後,我想著,
自己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像這樣的「執著」,
讓我們一次次跌倒,卻又不斷站起來?
無論是在工作上追逐成功,
還是在生活中追求幸福,
我們不也是像這兩隻兔子一樣,
帶著單純的夢想,一次次迎接挑戰嗎?
🥕但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無法預測的情況,
讓原本看似完美的計畫突然發生變數。
我自己是個很執著的「超級計畫控」,
喜歡什麼事情都安排得好好,
但有個朋友卻是個「打破計畫控」,
常常讓我覺得「欸,不是說好了嗎?」
但後來,每一次的意外,
都讓過程變得更加有趣,
即便結局不那麼盡如人意或是有點小失望,
我也學會在這種時候讓自己放鬆或是來點自嘲。
🥕對於孩子來說,這本書充滿遊戲的樂趣,
追逐遊戲是孩子童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本書將這種遊戲化為生動的圖像與情節,
讓孩子們在閱讀時能感受到親切感與熟悉感。
對於成人讀者來說,
這本書則蘊含更多的隱喻與啟示。
兔子們的追逐像是我們在生活中的目標與夢想,
胡蘿蔔妖怪的靈活逃脫則提醒我們,
人生的結果往往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這種輕鬆幽默的情節,
讓我們在笑聲中反思自己的追逐:
有時候,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最終是否能夠抓住目標。
展開
4.5
奇蹟淚水管理局:當眼淚成為貨幣……【限量珍藏版:PVC透明書衣+淚滴書籤+作者印簽扉頁】
讀者評分
4.5
|
2024/09/23
《奇蹟淚水管理局》:情感價值的衡量
💰在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中,
「貨幣」一詞的解釋如下:
充當一切商品交換時的等值媒介物。
為商品的價值代表,可用以購買一切商品。
現今,我們的社會以貨幣為等價交換的核心,
但如果有一天,這個價值體系完全改變,
轉而依賴我們的情感——「眼淚」,
做為世界流通的貨幣,
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奇蹟淚水管理局》裡建構了這樣的一個世界。
💧眼淚象徵著人類最真實的情感,
而在這本書的設定中,
眼淚成為了最珍貴的貨幣,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
情感常常被視為弱點,尤其是眼淚,
通常與脆弱、無力等負面情感相連。
所以小說通過這樣的設定,
重新賦予情感應有的價值,
表達了情感的純粹性和重要性。
淚水不再是軟弱的象徵,
而是一種值得被尊重和珍視的資產。
大學畢業生艾瑪是個同理心旺盛的人,
看電視劇會哭、看書會哭、看紀錄片也哭。
她陰差陽錯進入淚水管理局任職,
甚至擔任「重度情感」眼淚的分析師,
隨著一滴滴淚水飛入測量臺,
艾瑪看見了角落裡人們的故事──
每個人的情感、每一滴淚水都有其無法替代的價值。
💧書中,為解決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平的問題,
所以取消舊有的貨幣制度,
實行以眼淚為基礎的新貨幣政策。
然而,正如現實中的資本主義制度一樣,
這種新制度並無法澈底解決問題。
在這個眼淚成為貨幣的世界中,
富人依舊可以通過情感剝削繼續累積財富,
這不禁讓人思考:當情感商品化,
是否反而加劇了社會的不公正?
我不禁思考到,
當情感可以轉化為金錢,
誰還會純粹的為情感而流淚?
當情感的表達被賦予金錢價值,
人們會開始掙扎於如何區分真實與虛假的情感。
在這樣的制度下,是否還能保持情感的真誠?
這是書中每個角色都面臨的難題,
或許也是讀者閱讀時會思考的問題。
💧書中的艾瑪作為眼淚分析師,
但她卻顯少為自己而流淚,
總是把別人的事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的她,
開始思考,她什麼時候會為自己落淚?
不為別人,只為自己而流的眼淚,
又會價值多少呢?
在生活的壓力和挑戰中,
我們經常在現實生活中經長隱藏起脆弱,
害怕表露情感會被視為不成熟或無能。
這本書讓我思考:哭泣真的丟人嗎?
情感的釋放能否成為解放內心壓力、
找到內在平衡的方式?
於我而言,眼淚是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聲音,
這是一種治癒的過程,
也能夠幫助我面對自己內心的痛苦與脆弱。
💧在書中,
最特別的是,除了人類的眼淚可以換成貨幣,
動物為了某人而感動掉落的眼淚也可換成貨幣,
或許科學家認為動物的眼淚與情感無關,
但正如書中所言:
「假如世界只按照科學家所說的運轉,
想必『例外』與『奇蹟』這樣的字眼都必須消失了。」
或許這就是書名裡有著「奇蹟」兩字的關鍵吧!
💧當淚水成為貨幣,
這是否是對我們內心價值的一次重新定義?
在這個以眼淚為基礎的世界中,
我們是否也能學會更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不再害怕流淚,不再逃避內心的真實?
當我們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眼淚,
理解它們的重量與價值,
我們的生命或許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完整與豐盈。
💧《奇蹟淚水管理局》讓我們看見,
情感並不是弱點,而是一種資產,
每一滴淚水,都蘊藏著無可替代的價值。
我們不必再隱藏自己的情感,
不必再害怕表達內心的脆弱。
這本書真正呈現流淚是一種力量,
而在這個充滿挑戰與現實的世界裡,
唯有坦然面對自己情感的人,
才能真正找到內心的安寧與力量,
而這也是我們值得守護的珍貴寶藏。
💧誠如作者所言:
「眼淚要比這世上任何東西都具有珍貴的價值。」
這本書提醒我們,情感不應該被壓抑,
眼淚也不應該被羞於表達。
讓我們勇敢面對自己,擁抱脆弱,
釋放自己的真情實感,成為心靈富翁吧!
展開
5
嗨!我是重力
讀者評分
5.0
|
2024/09/09
劇透警告
重力的溫柔擁抱
☁️當我們躺在草地上,
看著天空中的雲朵飄過。
當我們走在海邊,
看著潮起潮落。
這樣的畫面似乎無比愜意,
然而,這一切都被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
那就是——重力。
今天要聊的繪本《嗨!我是重力》,
就是一本能夠帶我們認識「重力」的書籍,
而且它是理性、感性與藝術兼具的繪本,
千萬不要被封面的「重力」二字嚇壞,
立刻直接轉臺喔~
⚾️按照慣例,從封面看起,
這個封面充滿動感、科學和美學,
以深藍色的星夜為背景,
呈現了棒球從天而降的瞬間,
軌跡如同流星劃過,
暗示重力的無形和無處不在的影響力。
🍎作者亨利・赫茲和繪者梅爾茜.羅培茲再度聯手,將這個看不見的自然力量以擬人化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全書以重力的「自述」,
講述它如何影響小小的蝴蝶到巨大的星系,
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顆蘋果,
到遙遠宇宙中的黑洞。
這種敘述方式讓讀者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
都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
體會到重力無所不在的力量。
這本書的獨特在於不僅僅是一本科普書,
更是一本充滿藝術性與情感深度的作品。
繪者使用橙紅色與深藍色呈現重力的軌跡,
這種色彩的選擇營造出一種溫暖的氛圍,
也讓重力這個抽象的科學概念變得可視化。
科學不再僅僅是冷冰冰的數字和理論,
而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故事。
🐳書中的每一幅插圖都充滿了細節與詩意,
每一頁的視覺設計充滿了藝術感,
都可以作為一幅幅獨立的藝術作品來欣賞。
無論是蝴蝶在空中輕舞,
還是巨大的鯨魚潛入深海,
我們都能夠感受到重力的力量與神祕。
此外,書中的文字表達充滿溫暖與親切感,
重力的擬人化敘述方式,
無論是與孩子共讀還是自己欣賞,
都能引發我們對生活中自然力量的重新思考與感知,
🪐書中的每一幅插圖、每一句話語,
都在提醒我們這個簡單但深刻的事實:
重力雖然看不見,卻無處不在。
它牽引著天上的星星,
控制著我們的步伐,
也正因為有了它,
我們才能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安然生存。
這本書帶我們進入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它提醒我們,在這個忙碌的世界中,
我們應該花點時間停下來,
感受一下那些無形但重要的力量。
如果希望在日常中尋找一點詩意和科學的交織,
或者想與孩子一起探索自然世界的奧祕,
那麼這本書無疑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力的故事,會在翻開書頁的那一刻,
輕輕的擁抱你,並永遠陪伴著你。
展開
5
金繼 Kintsugi
讀者評分
5.0
|
2024/09/09
劇透警告
生命的修復與重生
按照慣例,從封面開始:
🐰封面如一幅深邃的海底畫卷,
以墨黑為底,描繪出神祕莫測的水底世界,
兔子輕輕漂浮在其中,
環繞小兔子身邊的是灰白色調的深海生物,
彷彿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孤獨具象化的呈現。
一個藍色的小杯在畫面右上熠熠生輝,
在無邊的黑暗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翻到封底,
彷彿從寂靜的深淵躍入了生機盎然的世界,
每一筆色彩都像是重獲新生的喜悅,
所有生物都是希望的化身。
封面與封底,
一個沉靜如夜,一個繽紛似晝,
形成了鮮明而深刻的對比。
不僅是視覺上的反差,
更是一段心靈修復之旅的隱喻。
從封面的迷失與孤寂,到封底的重生與歡愉,
正如「金繼」將破碎的陶器修復得更加獨特美麗一般。
🐰來看看內頁:
這個跨頁以深邃的黑色為底,
彰顯生命中的幽暗時刻,
兔子與紅鳥相依偎於長桌旁,
四周綠葉婆娑,生活器物點綴其間,
勾勒出日常的幸福與安寧。
這個跨頁,
隨著紅鳥色彩的褪去,
整個畫面開始崩解,暗示著失落與動盪的來臨。
視覺的轉變巧妙的捕捉了生命中的轉折點,
當我們驟然失去所依賴的事物時,
世界彷彿隨之瓦解。
紅鳥飛逝後,兔子的世界陷入混沌。
在隨後的畫面中,兔子在幽暗中四處摸索,
映射著內心的空虛與失落,
是生命中挫敗與崩潰的寫照。
🍃然而,在這過程中,
兔子手中的綠枝始終如一,
成為了兔子繼續前行的動力,
或許那就是我們經歷磨難時,
內心仍保有的一絲希望。
當兔子最終重返那張破碎的桌前,
他沒有逃避,而是選擇開始修復,
這不僅是對過往的接納,更是對未來的重塑。
🐰作者在這本書裡不僅探討外在的修復,
更著重於內在的重建。
修復並非僅是將碎片重新拼合,
而是透過這個過程,
讓我們領略生命中的裂痕和傷痛,
其實是成長的印記。
這與「金繼」的哲學不謀而合,
經由這項日本傳統工藝修復後,
裂痕不再是需要隱藏的瑕疵,
反而成為最動人的一抹美麗。
對每個人而言,
生命中無可避免的會經歷失去與破碎。
無論是失去摯愛、夢想幻滅,
或是情感上的創傷與挫敗,
這些經歷都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
💛然而,這本書並非只是描繪痛苦,
而是透過修復的過程,向讀者展現重生的力量。
告訴我們也能在困境中尋找到內心的力量,
從而變得更加堅韌。
裂痕並不會摧毀我們,
反而會讓我們成為更完整的人。
在作者的上一本繪本《遷徙者》中,
也有著深邃的黑色背景,
主角總是透過隱喻「說」故事。
作者在訪談中提到:「有很多人告訴我,
我的書充滿了沉默,這些沉默非常特殊。」
在這些沉默中,
她找到了一種與讀者平等對話的可能性,
並給予讀者空間,讓他們自己解讀故事。
💛然而,繪本的深邃不僅來自作者本身的才華,
也來自她獨特的背景。
她的母親是插畫家,父親是詩人,
在2016年一次訪問日本期間,
作者的姊姊與NHK的記者聯繫,
赫然在研究中發現,
她的祖父原來不姓Watanabe,而是Hasegawa,
一個日本著名的武士家族。
她的家族不僅是詩人世家,也是武士世家,
那如詩歌般的「沉默藝術」或許也是傳承的一部分。
正如作者在訪談中所說:
「我所做的是透過圖像來講述無言的故事。」
這本書如同一面心靈的鏡子,
以一種內斂而深刻的方式,
映射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掙扎與重建。
照見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渴望。
💛《金繼 Kintsugi》像一首無言的詩篇,
將日本傳統的「金繼」工藝昇華為生命旅程的隱喻。
當我們回到封面與封底,
一暗一明,一靜一動,
看似對比,實則相輔相成。
它們共同譜寫了一曲生命的交響樂:
從迷惘到覺醒,從破碎到重生。
這正是這本書想要傳達的核心——
生命中的裂痕,終將成為我們最獨特的印記。
展開
5
上學快來不及了!(日本繪本獎、德國白烏鴉獎雙料大獎)
讀者評分
5.0
|
2024/09/04
劇透警告
追趕時間的腳步
🐊從封面看起,
一個男孩背著書包正匆忙奔跑,
背景中,有一列火車飛馳而過,
男孩的身後有一隻鱷魚張著大嘴,
這樣的安排強調時間的緊迫感,
也增加了故事的緊張氣氛。
🚂背景中疾馳的火車是時間的流逝,
也暗示了時間不等人的概念,
火車前方的鐘錶提醒讀者時間的存在,
右上方的月相變化彷彿訴說: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這本書的封面成功傳達出一種緊迫感,
並通過巧妙的設計,
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翻開書頁,
進入這個緊張刺激的故事世界。
🏃來看內容:
這個跨頁的時間點是07:48,
兩條圓潤可愛的小短腿飛奔著,
讀者可以感受到男孩奔跑的力度與速度,
背景以綠色和黃色的流動線條為主,
彷彿一陣風快速吹過,
也像極了快速推進的時間,
畫面下方的花草隨著男孩的奔跑動作而向後倒,
似乎也在跟隨男孩一起加速前進,
書頁前的我完全感受到那份急切與期待。
🐊這個跨頁的時間是07:50,
男孩趕路中遇到一個大水窪,
畫面中央是一條巨大、隱約可見的食人鱷,
鱷魚的身體被描繪成綠色和黃色的混合,
呈現出一種有威脅性的氛圍,
這些色彩的運用使得鱷魚似乎隱藏在一片迷霧中,
讓人無法確定它是否真實存在。
鱷魚的形象並非寫實的描繪,
而是夠過模糊、幻覺般的超現實表現手法,
暗示男孩可能正經歷一場內心的恐懼與焦慮,
鱷魚象徵著這種恐懼的具象化。
這個跨頁的色彩運用讓人感受到隱隱的威脅與不安。
🐊鱷魚是具有攻擊性和威脅性的動物,
在這裡被描繪成一個似真似幻的存在,
這象徵著男孩在這段旅程中所面對的巨大障礙,
可能是時間的壓力、恐懼、
或者其他不知的緣由。
鱷魚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似乎緊盯著男孩的一舉一動,
男孩的姿勢表現出他內心的決心與勇氣,
雖然面對著巨大的威脅,
但他依然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
這反映了故事中主角的堅韌與不屈,
無論前方的路途多麼險惡,
他都要努力克服困難。
不過,這個男孩到底在「趕」什麼?
這是繪本中最完美的地方,
留給讀者去驚豔,
保證是一定要「趕」的事情!
⏰看了兩個跨頁,
不誇張的說我有種升級打怪的緊張感,
彷彿看著螢幕上的HP(能量條=血條),
已經快要見底,
但是還有無數的阻礙在前面,
最後的大魔王到底是什麼呢?
再加上左下角倒數的數字
隨著時間的推進,
緊迫感不斷增加,
讓人不由自主擔心男孩是否能夠成功?
🕤這兩個跨頁清楚讓大家感受到緊張、壓迫,
雖然只是一個小男孩上學快要遲到的過程,
在早上7點47分時從家裡出發,
必須在13分鐘內趕到學校。
這13分鐘的旅程,看似簡單,
卻在書中變成了一場充滿緊張與驚險的冒險。
隨著時間的推進,
男孩遇到一系列看似不可思議的障礙,
例如藏著鱷魚的水坑,
每一個跨頁等於每一分鐘,
他所面對的挑戰都更加複雜與離奇,
讀者也隨著男孩的步伐,
一步步進入這個由現實與幻想交織的世界。
作者利用各種超現實場景來表現時間壓力,
或許是為了更直接、生動的將主角內心的焦慮、
緊張以及壓迫感具象化。
超現實表現手法能夠打破現實與想像的界限,
將抽象的心理狀態轉化為具體的視覺元素,
讓我們理解時間壓力的存在,
也切身感受到這種壓力帶來的情感衝擊,
進一步強調了時間的不可控性和迫在眉睫的威脅感。
❤️當我們「趕上學」、「趕上班」、
「趕高鐵」⋯⋯
內心是否也有這樣的壓力呢?
作者用一個跨頁畫一分鐘的場景,
豐富的場景具象化時間壓力以外,
我們也可以感受到,
一分鐘能發生多少事情?
可能有花草的晃動、鱷魚的血盆大口⋯⋯
當我們越「快」,
身邊的風景也越「快」,
我們會看不清身邊的風景,
因為我們的內心只剩下「趕」。
我們閱讀的不只是一個普通的趕時間故事,
而是在體驗一場心理冒險,
這繪本更是一面照映現實生活的鏡子,
提醒我們在快節奏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衡與安寧。
展開
共
5
頁
下一頁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