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G20峰會:首腦宣言沒有譴責俄羅斯侵略

印度總理莫迪在新德里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第一次會議上發表講話。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印度總理莫迪在新德里舉行的G20領導人峰會第一次會議上發表講話。

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9月9日至10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峰會通過的首腦宣言在烏克蘭戰爭問題上,譴責武力奪取領土的行為,但沒有直接批評俄羅斯。

對此,烏克蘭政府指這個結果「沒有什麼值得驕傲」。

由於與會各國在俄烏問題上分歧嚴重,此前分析認為宣言難以敲定。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峰會首日宣佈首腦宣言取得共識,讓外界感到意外。

BBC周五獲得一份宣言草稿顯示,有關烏克蘭戰爭的段落留白,表明談判在最後一刻仍在進行。去年巴厘島峰會期間也是如此。

這次宣言的措辭,相較去年的巴厘島宣言弱。去年,成員國「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儘管它指出「對局勢和制裁有其他看法和不同的評估」。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稱德里聯合聲明是「印度擔任輪值主席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對二十國集團能夠共同解決一系列緊迫問題的信任票」。

他表示,首腦宣言中有幾個關於烏克蘭戰爭的「重要」段落。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它很好地維護了國家不能使用武力獲取領土的原則。」

世界銀行行長班加(Ajay Banga)表示,「莫迪總理和他的團隊非常努力地尋求共識」。

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表示,這一聲明「是印度擔任G20主席國的巨大成功」。

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稱首腦宣言文本「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並且「對國際社會來說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一連兩日在新德里舉行的G20首腦峰會在星期日(9月10日)正式結束。印度總理莫迪與峰會明年主辦國巴西的總統盧拉進行了交接儀式。

9月9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德里新德里G20峰會期間與英國首相蘇納克舉行了雙邊會晤。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9月9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德里新德里G20峰會期間與英國首相蘇納克舉行了雙邊會晤。

新德里宣言沒有直接批評俄羅斯發動戰爭。

但它談到「烏克蘭戰爭損害全球糧食和能源安全,造成人類受苦以及有連帶的負面影響"。宣言還重申,認可「不同觀點和評估」。

重要的是,今年的宣言使用了「發生在烏克蘭的戰爭」(the war in Ukraine)的表述,而非「針對烏克蘭的戰爭」(the war against Ukraine)。這一措辭可能更容易獲俄羅斯贊同宣言。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去年曾參與巴厘島峰會,但今年沒有獲邀。

「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而言,G20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烏克蘭外交部在社交媒體X上寫道。

對基輔而言,避談俄羅斯「侵略」,意味著其西方支持者在與「全球南方」(Global South, 又稱「南方國家」)就如何描述戰爭的爭論中敗下陣來。

G20納入非洲聯盟

非洲聯盟主席、科摩羅總統阿扎利·阿蘇馬尼(右)和印度總理莫迪在峰會上擁抱。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非洲聯盟主席、科摩羅總統阿扎利·阿蘇馬尼(右)和印度總理莫迪在峰會上擁抱。

峰會另一焦點,是印度總理莫迪正式邀請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成為G20成員。

對印度來說,提升非洲國家的聲音作為其主席國地位的基礎,在不久的將來,當印度與中國爭奪對亞洲和非洲的影響力時,它將從這一戰略選擇中獲得回報。

非洲擁有14億人口,納入非盟將使非洲大陸在20國集團這樣的全球論壇上,擁有更廣泛的代表性。

非盟總部設於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現有55個成員國,目前僅南非為G20成員國。

氣候變化問題

印度總理莫迪歡迎美國總統拜登出席9月9日在新德里舉行的G20集團領導人峰會開幕會議。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印度總理莫迪歡迎美國總統拜登出席9月9日在新德里舉行的G20集團領導人峰會開幕會議。

氣候問題迫在眉睫,峰會前各國分歧嚴重,但現在,官員們說已達成「100%共識」。首腦宣言未承諾放棄化石燃料,但稱G20國家將「通過現有目標和政策,致力將全球可再生能源產能增加三倍」。

20國集團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75%以上。

而發展中國家過去一直抵制發達國家提高可再生能源目標、逐步減少化石燃料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達到峰值後排放量需要下降)方面,發展中國家一直在爭取時間。

宣言指出,「達到峰值的時間框架可根據可持續發展、消除貧窮的需要、公平以及不同的國情來決定」。

專家還強調《綠色發展公約》(Green Development Pact)的重要性,這是一項在未來十年通過全球合作應對環境危機的計劃。G20國家還承諾,會共同努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成本融資,支持它們向低排放轉型。歐亞集團南亞負責人喬杜瑞(Pramit Pal Chaudhuri)表示,印度在綠色金融方面做得「相當不錯」。

「綠色金融現在主要從富裕國家流向其他富裕國家。私人資本是這種融資的核心,即使是新興經濟體也得不到它。印度一直努力改變這現狀,讓多邊開發銀行開始降低綠色領域的私人資本流動風險,」他說。

印度改名爭議

印度總理莫迪在開幕致辭時提到梵文「婆羅多」(Bharat,又譯「巴拉特」),他桌上名牌的國名也是「婆羅多」,再次引起外界猜測印度是否有意改國名。

「Bharat」(婆羅多)是印度的印地語名稱,可以追溯到梵文書寫的古代印度教經文,在印度國內被廣為使用。「India」(印度)則擁有更高的國際知名度,它源自印度河。

兩個名稱在公眾和官方場合可以互換使用。印度憲法開篇就寫道:「印度,即婆羅多,應為聯邦制。」

多年來,印度各屆政府一直試圖通過重新命名道路或地名來消除英國殖民時代的痕跡,莫迪政府加速推進這一進程,並呼籲民眾摒棄殖民心態。

印度有14億人口,印度教徒佔絕大多數,但也有超過2億穆斯林,這些宗教少數人士擔心莫迪想把印度變回印度教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