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00:00
蒔緣
養豬賣錢成為婆媽們交換心得的生意經
農業社會,家戶養豬是一舉多得的年代;是一樁小本錢大買賣的行當,幸運的話,養的如果是自己家母豬生的小豬仔仔,那可就晉升免本錢的買賣了。
民國50年代,還是很典型的農業社會;只有苦幹、實幹,沒有多餘的賺錢機會。唯一能幫助家庭經濟的,就是經濟作物和養一些家禽、家畜。大部分的人家以養雞、鴨、鵝較多,有可利用的土地者,通常會圍個豬圈,養幾頭豬。家戶養豬除了可以幫忙清除廚餘,還能補貼經濟。
豬是雜食性動物,能吃的食物範圍較廣,因此能順順養、順順長大;如果是要快速補充營養,縮短長大期程,那就要
花錢買些營養補給品
豬隻專用飼料:早期由台糖與美國氰胺公司簽訂合約,成立台灣氰胺公司,所生產的『歐羅肥』很多人都不陌生。
麥粕:是麥子釀酒後剩下的殘渣,為一種酒糟,又稱麥渣。主要是由大麥麥芽之麥殼、果皮及種皮所組成,有豐富的營養成分。
豆箍:有句俗話說「豬吃豆箍,人靠招呼」。豆箍便是豬隻的營養品。從前工廠把黃豆、花生、芝麻等榨完油之後的殘渣打模成圓形,所以又稱豆餅,也是很營養的豬飼料。
米糠:是稻米果實的皮層及胚,在碾米的時候,飛出來的黃色細粒。可以直接拌水給豬吃,也可以加在廚餘內,是很營養的食品。
我們這種為了要補貼家庭經濟,才成為養豬散戶的。便會想方設法獲取免費的食材,以提升經濟效益。
免費的訣竅
蒐集廚餘:在村道路口可以發現,有養豬戶會在路邊放置廚餘桶,有些人家會將廚餘倒進去,讓養豬戶集中回收。另一個管道就是養豬戶會拿著空桶,挨家挨戶去收集,收集回來的廚餘,通常會用大灶火煮過,就是消毒一次的用意,這樣就得到免費又安全的豬食。
割豬菜:鄉野路邊、田埂、甚至稻田裡有很多野菜是豬愛吃的。例如馬齒莧、小葉灰藿、莙薘菜(茄茉菜)等等,有些野菜有青草味,但是煮過後,便是豬隻愛吃又具有營養的食物,有些野菜還有促進母豬分泌乳汁的功能,所以又被稱為『豬母乳』。
種地瓜:地瓜在鄉下是很普遍的食物,好種、生長期短、又不需施肥;地瓜與地瓜葉可以當人類的吃食,也可以拿來餵豬。地瓜削成細條狀曬乾後可以久存,煮稀飯好吃;還能填飽豬隻的肚子。
通常散戶養的是母豬,為的是要生小豬仔。一般有大一點的養豬場,專門收購小豬仔回去飼養;但是中豬的價錢比較划算,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通常會視情況,假如空間可以的話,會將自家母豬生產的仔豬,留下來養到中豬才賣出去。
『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這句俗話便可證明,50、60年代,多數鄉下人三餐吃不起豬肉,卻到處都是養豬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