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選讀》跨國企業霸氣不再 裁員、罷工、關廠慘況頻傳 專家直指最大元凶

英特爾、福斯、波音、三星電子等大型跨國企業近來慘況頻傳,引發全球關注。原本挾著龐大財力與資源優勢在多國設點,看似風光無限的跨國企業,卻因面臨經營困境及內部糾紛而大舉裁員,甚至還發生大規模罷工或是黯然關廠。

新華社報導指出,企業是反映全球經濟景氣程度最靈敏的「晴雨表」。專家認為,撼動這些跨國企業的主要因素,除了疫情後全球經濟復甦疲軟導致需求萎縮,以及地缘政治緊張局勢擾亂供應鏈穩定等宏觀不利因素,讓企業經營承受沉重壓力,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等「美國因素」更是最大元凶。

■全球經濟復甦力道疲弱

路透社先前透露,南韓三星電子發出全球裁員令,可能進行大規模裁員,主要原因就是在於預期全球經濟放緩將導致科技產品需求進一步下滑,公司試圖提前透過裁員與縮減開支來穩固財務狀況,以因應可能的經濟衝擊。

而在歐洲,製造業持續低迷,身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更是敲起衰退的警鐘。在這種背景下,德國企業首當其衝。德國汽車巨頭福斯在9月初宣布考慮裁員,並將關閉其在德國境內的部分工廠;輪胎製造商大陸集團先前宣布裁員逾7000人;包括拜耳、美諾(Miele)與思愛普(SAP)等德國企業也宣布裁員。數據顯示,德國企業目前的裁員規模已達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研究員趙靜指出,大型跨國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升高,被迫透過裁員或縮減規模來應對危機,這不僅象徵著企業策略調整,更是一種市場訊號,彰顯著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

■全球企業發展環境惡化

世界銀行近期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地緣政治局勢動盪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影響了消費者與企業的信心,更引發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報告中預測,今明2年全球經濟增速將較2015至2019年間的平均水平低0.5個百分點,大宗商品價格則是平均上漲近4成。

專家認為,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市場需求低迷、供應鏈割裂等等,這些因素都對全球企業的營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宏禹表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一直苦於尋找新的成長動能,可是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造成需求普遍疲軟,加上復甦乏力,成為不少跨國企業陷入營運困境的背景因素。

■美國感冒,全球吃藥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發布的報告中揭露,Fed長期維持的高利率政策,不僅導致企業庫存成本大幅攀升,更促使部分企業轉而實行「去庫存化」的營運模式,進而加劇供應鏈風險。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崇泉指出,Fed調整利率形成的「美元潮汐」將全球經濟拉入了「繁榮、危機、低迷」的無止盡循環中。對全球而言,美國的貨幣政策是不負責任的,僅考慮到國內經濟狀況,卻不一定顧及全球經濟周期,造成了「美國感冒,全球吃藥」的現象。此舉加劇全球金融市場震盪,最終影響全球企業,其中也包含眾多美國跨國企業。

王宏禹也認為,Fed長期維持高利率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吃緊,對企業經營環境造成衝擊。儘管Fed已開始調整政策走向,但其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已難以彌補。

此外,趙靜則認為,美國積極推動「脫鉤斷鏈」政策,對全球經濟與科技發展造成阻礙,並對企業發展帶來不良的後果。從制定《晶片與科學法案》、《降低通膨法案》,到推行所謂「友岸外包」,這些舉措無不危害國際多邊貿易體制,進而擾亂全球的產業鏈與供應鏈。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存股族快撿便宜!「低檔不殺低、越跌越要買」10檔高息股大打安全牌
全球最佳大學排名 台灣11所大學擠進榜 科大第一不是台科大 私大第一是它
力積電赴印設晶圓廠 陸行之揭背後動機 再拋1大問:10年後還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