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觀察-人人愛喝的手搖茶飲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手搖飲是台灣名產、國民美食,全國各式品牌的手搖飲店數目,官方統計比便利商店多出1萬家,品牌多、品項選擇也多,除特殊偏好,民眾選購取決便利、新鮮感、價格等等,廠商端肯定是成本、利潤為優先,在原材料、包裝或製作動線上等善加管理,以取得獲利極大化。

所有產品都有供應鏈織結的產業關聯支援,手搖飲自然也有供應鏈,其中台灣強項的茶飲類,最基本素材的茶葉,進到茶飲店時已是上游工廠提供的萃取液,這是手搖飲品牌的核心。業者透露,除非真實經營過、實地參觀並掌握原材料的製程,摸過茶葉種植生態系,不然難以在這個節骨眼上擠出新的利潤空間。

類似的情況,市面上消費通路的包裝茶飲料,除碳酸飲料可口可樂的獨特配方極為保密,大部分品牌、產品容易模仿和複製,便利商店貨架上的茶飲翻貨很快,民眾多數區分不了產品的差異。製造端無法從茶葉原材料找出管理優化,消費端不懂原材料的價值,都是農產品進入商業市場的真實困難。

面對手搖飲店、包裝茶飲料的市場胃納如此龐大,家家都喊出獨到經營,「靠天吃飯」的農產品有難以控制的天氣條件,要做到高度可控制的商業標準,現代農業有透過科技育種、生長過程溫溼度的照料,提高農產品的養份、甜度等一致性。像戲劇節目《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2》,帶入台灣蘭花育種現代化及農企管理,還有蘭花入茶的蘭花茶,令觀眾觀感為之一新,可能不久後,街上的茶飲店就會見到蘭花茶的新口味。

茶飲已是普羅大眾人手一杯(瓶),台灣農業界發揮專業功能,從育種著手的研發,持續思考供貨端改進,成果之一是讓不可控的農產品創造「可控」的空間。舉例說,為提供商業飲料市場在茶葉原料的源源需求,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最新選育出適製次世代茶飲的新品種「臺茶26號」。整個改良過程,除育種的茶樹生長要勢強、產量高,類似製造業的生產流程簡化、複製產品速度快和良率要高,茶改場還構思台灣少子化、處處缺工,把茶樹種成適合機械採收,減少人力、機械協作下容易克服製程時間表,掌握茶葉訂單供應。

新法補強本地茶葉供應替代部分進口茶葉,在品牌茶飲店走向國際市場時,能訴求真正台灣製的茶原料以憑添價值。茶改所自2018年歷經7年時間,今年6月正式審查通過。農產品改良商用的歷程難度遠甚製造產品,價值需要商用市場的肯定與支持,才是台灣各項產業附加價值的提升之方。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全球伺服器出貨升溫 TrendForce:明年看增5%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
工商界關切能源政策 劉德音喊話 超前部署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