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後悔在三峽買房!捨台北40坪房 換屋百坪高樓景觀宅...3原因超悶「掛1年賣不掉」:房子真的不是越大越好

只要你不是房子的第一任住戶,每個房子都有它的故事和狀況,買屋前多問鄰居、里長,多比較仲介商的物件,多了解前幾任屋主的狀況較不吃虧。

  1. 市區小宅 VS. 郊區大坪數,該怎麼選?

  2. 為何現在大坪數的房子不吃香?

  3. 土地液化區的房子能買嗎?

【文/謝劍平】我們買支幾千元、幾萬元的手機都會比功能、比價格、比口碑,買房子是人生重大決定,房價動輒百萬、千萬元,當然要好好選擇,以免被感覺牽著走(美輪美奐樣品屋、銷售人員很熱情、附贈家俱家電……),做出錯誤的判斷,這種錯誤決定的結果影響重大,可能一跟我們就跟幾十年。

用心學、開口問

一棟房子包括結構、材質、裝潢處處是學問,買賣牽涉到許多法律問題,因為交易金額大,還可能遭逢詐騙,普通人一生購屋經驗大概極有限,要找信譽佳的不動產業者和充實自己的購屋知識。

還有,只要你不是房子的第一任住戶,每個房子都有它的故事和狀況,買屋前多問鄰居、里長,多比較仲介商的物件,多了解前幾任屋主的狀況較不吃虧。

▲示意圖/Getty
▲示意圖/Getty (BING-JHEN HONG via Getty Images)

選地段、區域

當然好地段、整體區域環境優良,永遠不敗;有成長性如有都市發展計畫地區,也值得從中去選擇適合物件,這樣以後不論是想換屋或變現,脫手都容易。

此外就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做選取,如果是自住,可以考慮自己喜不喜歡(像有人喜歡清幽,有人喜歡熱鬧),因為是自己要住,沒打算很快賣掉,住起來心情愉快很重要,搭乘公共運輸系統可以在40分鐘到達市區的就可以考慮。

如是投資的,首選生活機能強的房子(交通、學區、醫院、市場……),拉高投資報酬率。而且哪裡人多買哪裡,大概不會錯,基本上,市區和工商活動密度高的地方,幾乎不用擔心空屋現象。

大小是問題

房子越大未必住的越舒服,適當就好,裝潢技術的進步可以讓坪效發揮到極致。如果不是基於實際需求,只是一味求大,徒然浪費空間和增加打掃負擔。

若因而買偏遠地區房子,還要額外負擔交通、生活機能不便的支出,且大房子因為總價高,要換現金時沒這麼機動。

房子太小也不是好的標的,例如小套房雖然總價低,但銀行對核撥此類房型的房貸裹足不前,管理不好還可能衍生環境龍蛇雜處狀況,轉手承接力道受限。

我有一位朋友換屋,在原本居住的台北市區可買40坪左右的房子,但因追求居住品味,想住更大房子且希望有景觀,加上自己有車,覺得不受交通限制,最後買在三峽,將兩戶高樓層屋打通約100坪,買屋支出2500萬元,還花了1千萬元裝潢,結果現在後悔了!因為臨時有資金需求,要賣屋賣了一年多賣不出去。

第一,屋子太大,除非三代同堂,一般小家庭不需要;第二,花了這麼多裝潢費,轉手時想加計在成本裡,買方不吃這套(若不喜歡,還得打掉重新裝潢);第三,最重要的仍是地段和區域問題,整體生活機能無法和台北市區相比,外地人不會來,本地人不想花那麼多錢買。所以購屋即使是自住,還是要考量未來流動性。

土地液化區能碰嗎?

台灣位於地震帶,加上土地液化區一遍紅通通的議題,讓很多人擔心房子要怎麼買。

其實這些年來建材變化很大,建築工法不斷精進,即使房子蓋在液化區,若地下室或基樁達二至三樓深不必緊張。

危不危險跟建物年齡也有關,政府既然公布,也搭配規劃了老屋健檢和地質改善補強措施,就不用自己嚇自己(現在液化區住戶縱然心情被影響,也無可奈何,不可能都搬走)。當然有能力又很重視安全性,那就多花點錢選擇不在土地液化區買房或買制震大樓。

作者簡介_謝劍平

理論實踐型學者。現任教於台灣科技大學,並擔任國發會等各類公益性質委員會,以及數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曾任財政部各類公益性質委員會,以及兆豐金控副總經理、中華電信財務長及中華投資董事長等職。著有《現代投資學》、《財務管理原理》、《國際財務管理》、《當代金融市場》、《財務報表分析》、《經理人財務必修10堂課》、《用簡單方法做複雜的事》(與陳超明合著)等數十本財管相關理領域著作。

現職:

●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教授

●財團法人台北市高等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兼任教授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兼任教授

經歷:

●中華投資董事長、中華電信財務長、兆豐金控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及中興綜合證券總經理等職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所專任教授

學歷:

●美國俄亥俄肯特州立大學財務博士

●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企管碩士

☆本圖文摘自漫遊者出版社《關於人生的7項財務思考(全新修訂版):7堂一定要懂的理財投資×人生規劃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