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花旗估2030年RWA規模4兆美元

【時報-台北電】除美國有機構投入RWA(真實資產代幣化)市場,其他如新加坡、香港、英國等多國都有在投入代幣化研究或實際行動的跡象,花旗集團認為,幾乎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代幣化,資產代幣化可能是推動區塊鏈突破的「殺手級應用」,預估到2030年全球規模可達近4兆美元、交易量達1兆美元。

觀望各國RWA推行狀況,新加坡早在2022年5月就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推動Project Guardian(守護者計劃),攜手全球金融巨頭參與,目的在透過資產代幣化來增強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和效率,參與的政策制定者成員還包括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日本金融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瑞士金融市場監理局和法蘭西銀行等,實際運作成效如即時跨貨幣交易,即涉及代幣化日圓和新元存款的活動已成功進行。

花旗集團報告指出,過去數年透過區塊鏈進行代幣化的潛力一值被認為具變革性,但由於尚未大規模採用,且區塊鏈屬於一種後端基礎設施技術,沒有突出的消費者介面,因此很難看到它如何創新,不過當區塊鏈擁有超過10億,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在使用該技術的用戶時,區塊鏈將被成功採用。

預估到203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可能流通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將高達5兆美元,資產代幣化則會是推動區塊鏈突破的殺手級應用,預計私人市場的代幣化將成長80倍,達到近4兆美元,基於分散式帳本技術(DLT)的貿易融資規模將達到1兆美元。

從技術規格來看,區塊鏈需要具備交易規模和吞吐量、強大的安全保證、鏈上身分、隱私、預言機(Oracle)、橋接機制以及良好的使用者體驗。法律管道也需要改變,為全球商業和金融的運作提供一套全新的軌道,監管方面的考慮也是必要的,以允許採用和可擴展性,卻又不阻礙創新。

花旗集團認為,儘管資產代幣化被大規模採用可能還需要6~8年的時間,但隨著政府、大型機構和企業從研究代幣化的好處轉向試驗和概念驗證,採用的趨勢已經發生積極的轉變。(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于庭/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