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外海麒崴、韻崴離岸風場通過環評 加強清除纏繞漁網

環境部今天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15次會議,審查「麒崴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及「韻崴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等兩案合併討論。環評委員在會中要求加強兩離岸風場每年5月至9月檢視海纜及錨鍊纏繞漁網情況並清除,避免白海豚、海龜等受困;環委經討論決議本案補充修正後通過。

環境部環評大會26日審查苗栗外海麒崴、韻崴兩離岸風場,環評委員要求開發單位加強清除纏繞漁網,避免白海豚、海龜等受困,經討論後環評案補充修正後通過。圖為位於苗栗外海的台灣首座離岸示範風場。(中央社資料照)
環境部環評大會26日審查苗栗外海麒崴、韻崴兩離岸風場,環評委員要求開發單位加強清除纏繞漁網,避免白海豚、海龜等受困,經討論後環評案補充修正後通過。圖為位於苗栗外海的台灣首座離岸示範風場。(中央社資料照)

環評大會今天審查苗栗外海麒崴、韻崴兩離岸風場環評案。開發單位麒崴及韻崴兩風場均位於苗栗縣外海,面積分別為150、135平方公里,總裝置容量分別不超過1190百萬瓦、1134百萬瓦。

開發單位說明,在地質條件及屆時已商業化技術與設備條件允許下,打樁工法將使用如負壓式沉箱基礎或振動錘等對環境較友善工法;若採浮式風機,風機間距至少1000公尺。開發單位指出,依經濟部公告第二版「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共同廊道」,規畫於苗栗縣竹南鎮或通霄鎮上岸;為減輕對定置漁業的影響,目前經濟部有請台電重新規畫,開發單位會等待規畫完成後再定案。

環評委員表示,若使用浮動式風機,雖然開發單位提出營運期間將每半年檢視纜線一次、至少每年一次清除海纜及錨鍊上纏繞的漁網,但若有被錨鏈和繫纜纏繞的是鯨豚,發現時可能已經過數月,「沒有救援只有清除」,應該加強救援行為。環委並提出優先規畫於5月至9月間辦理纏繞檢視、清除,這段時間是生物活動比較多的時間點,如白海豚、海龜等,才能更即時解救生物。開發單位對此承諾,優先規畫檢視纏繞時程;也會配合天氣(如避開颱風等)、擇合適的時間清理。

兩離岸風場環評案經環評會審議,環委及各機關均無新增意見,環委建議補充修正後通過。

責任主編:于維寧